⑴ *st股票退市後,結果會怎樣
退市了公司就無法在二級市場交易了,所投資金也無法拿回。
每年有不勝枚舉的投資者在ST股票上投資失敗,但是ST股票到底是什麼卻鮮為人知,下面有詳細解說。
讀下去絕對有好處,在操作過程中需要相當注意第三點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在我們針對股票ST進行詳細的分析之前,先給大家分享今日機構的牛股名單,趁還沒被刪前,趕快查看領取:速領!今日機構牛股名單新鮮出爐!
(1)股票ST是什麼意思?什麼情況下會出現?
ST其實是Special Treatment,指的是滬深兩市交易所針對出現財務狀況和其他狀況異常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的特別政策,在股票的名字前添加「ST」作為警示,俗稱戴帽,用這個來告知每個投資者需要小心這種股票。
如果一個企業持續虧損了三年,就會替換成「*ST」,千萬要注意這樣的股票,一到碰上務必小心,因為它的個股面臨退市的風險。
除了在股票名字前加上「ST」之外,這樣的上市公司還需要考察一年,處於考察期的上市公司,股價的日漲跌幅被限制為5%。
也就是2019年康美葯業被曝出的那次300億財務造假,相當出名的案例了,,ST康美是往日的A股大白馬在案件發生之後變成的,連續收獲15個跌停板和蒸發超374億的市值,全都是在案件之後。
(2)股票 ST如何摘帽?
審計結果表明財務異常的狀況已經消除了,就是說在靠擦期間的上市公司年度財務狀況已經恢復了正常,在扣除掉非經常性的損益後,要是公司凈利潤還是正值,公司仍然是持續運轉正常的話,就可以向交易所申請撤銷特別處理了。
我們對通過審批後被撤銷掉的股票名稱前的ST標記,就是俗稱的「摘帽」。
一波上漲的行情,常常是在摘帽之後,像這類股票我們可以重點關注,順勢賺點小錢,第一時間獲得這些摘帽信息的辦法有哪些呢?你可以用上這個投資日歷,就像哪些股票進行分紅、分股、摘牌這些信息每天都會提醒,趕快點擊鏈接獲取吧:專屬滬深兩市的投資日歷,掌握最新一手資訊
(3)對於ST的股票該怎麼操作?
如果說自己手裡的股票真的變成了ST股票,那就要把重心放在關注5日均線上,然後在5日均線下方設置止損位,如果股價跌破5日均線,就應該及時清倉出局,這樣可以避免持續跌停時被牢牢套死。
另外還有一點,不建推薦投資者去建倉帶ST標記的股票,因為帶ST標記的股票,每個交易日只有5%的最大漲跌幅,操作難度要比其他正常的股票大,難以掌握投資節奏。
如果你對於股票的操作並不熟悉,可以用上這個診股神器,把股票代碼填進去,就能馬上收到股票的相關信息:【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應答時間:2021-09-2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⑵ st退市新規則是什麼
法律分析:一般如果財務報表出現三年連續虧損,下一個月會做退市處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第二十七條 股票依法發行後,發行人經營與收益的變化,由發行人自行負責;由此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負責。
第二十八條 發行人向不特定對象公開發行的證券,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由證券公司承銷的,發行人應當同證券公司簽訂承銷協議。證券承銷業務採取代銷或者包銷方式。證券代銷是指證券公司代發行人發售證券,在承銷期結束時,將未售出的證券全部退還給發行人的承銷方式。證券包銷是指證券公司將發行人的證券按照協議全部購入或者在承銷期結束時將售後剩餘證券全部自行購入的承銷方式。
⑶ st新規2021解讀
三個關鍵點:
1.全面注冊制,取消暫停上市。
2.財務類退市變化巨大,營收強則永不退市。
3.深市單日買入不超過50萬股,向滬市看齊。
ST,在股票領域上是指上市公司連續兩個財年虧損而被特別對待的股票;在足球領域上可以理解為前鋒;在電腦硬體上可以理解為希捷硬碟的代號;在電腦系統的領域可以理解為系統。
(3)新退市規則對st股票影響擴展閱讀
ST股是指境內上市公司連續兩年虧損,被進行特別處理的股票。*ST股是指境內上市公司經營連續兩年虧損,被進行退市風險警示的股票。
什麼是ST股票:1998年4月22日,滬深證券交易所宣布將對財務狀況和其他財務狀況異常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進行特別處理(英文為specialtreatment,縮寫為「ST」)。其中異常主要指兩種情況:一是上市公司經審計兩個會計年度的凈利潤均為負值,二是上市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每股凈資產低於股票面值。在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被實行特別處理期間,其股票交易應遵循下列規則:
財務狀況異常指:
1.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審計結果顯示股東權益為負值;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為負值;
2.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審計結果顯示其股東權益低於注冊資本,即每股凈資產低於股票面值;
3.注冊會計師對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財務報告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其他異常狀況指:
1.由於自然災害、重大事故等導致上市公司主要經營設施遭受損失,公司生產經營活動基本中止,在三個月以內不能恢復的。
2.公司涉及負有賠償責任的訴訟或仲裁案件,按照法院或仲裁機構的法律文書,賠償金額累計超過上市公司最近經審計的凈資產值的50%的。
⑷ st退市新規
法律分析:1、財務類退市指標。
取消單一凈利潤為負值和營業收入低於1000萬的指標,新增「扣非前後凈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
對營業收入的認定作進一步嚴格要求,需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關聯交易收入。
此外,審計意見也被納入退市指標,和其他財務指標交叉適用。
2、交易類退市指標。
「面值退市」改為「1元退市」,新增「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總市值均低於3億元」的市值指標。
3、規范類退市指標。
新增「信息披露、規范運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拒不改正,和半數以上董事對於半年報或年報不保真」兩類情形,並細化具體標准。
4、重大違法類指標。
進一步明確信披違規、財務造假退市判定標准,包括:
上市公司連續三年虛增凈利潤金額,每年均超過當年年度報告對外披露凈利潤金額的100%,且三年合計虛增凈利潤金額達到10億元以上;
連續三年虛增利潤總額金額,每年均超過當年年度報告對外披露利潤總額金額的100%,且三年合計虛增利潤總額金額達到10億元以上;
連續三年資產負債表各科目虛假記載金額合計數,每年均超過當年年度報告對外披露凈資產金額的50%,且三年累計虛假記載金額合計數達到10億元以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第九條公開發行證券,必須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並依法報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注冊。未經依法注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公開發行證券。證券發行注冊制的具體范圍、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公開發行。
(一)向不特定對象發行證券;
(二)向特定對象發行證券累計超過二百人,但依法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的員工人數不計算在內;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發行行為。
非公開發行證券,不得採用廣告、公開勸誘和變相公開方式。
第十條發行人申請公開發行股票、可轉換為股票的公司債券,依法採取承銷方式的,或者公開發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實行保薦制度的其他證券的,應當聘請證券公司擔任保薦人。保薦人應當遵守業務規則和行業規范,誠實守信,勤勉盡責,對發行人的申請文件和信息披露資料進行審慎核查,督導發行人規范運作。保薦人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
第十一條設立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應當符合。
⑸ 炸雷!又一家上市公司退市,會帶來哪些影響
炸雷!又一家上市公司退市5月5日晚,ST舜喆B發布終止股票上市公告。深圳證券交易所因該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1元,決定終止該公司股票上市。自2000年上市以來,*ST舜喆B在中國股市走過了21年,截至3月31日,股東已達7930人。
退市後,如果經營不好,公司可能面臨破產的困境。如果退市後破產,對企業是致命的打擊。清算中,很多人拿不到投資資金,中小投資者損失很大。投資者買賣股票最好不要買退市的股票。這樣的股票買了之後很難賣出去。如果手裡已經有了退市公司的股票,最好想辦法賣出去,防止自己的損失越來越大,但是及時賣出去的可能性比較低。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所要分享的內容了。
⑹ ST新退市標准
二、完善恢復上市的審核標准,不支持通過「借殼」恢復上市
為避免創業板公司暫停上市以後通過各種調節財務指標的方式規避退市,擬完善創業板公司恢復上市的審核標准,對暫停上市公司恢復上市的財務標准,參照首次公開發行和再融資的計算方法,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的凈利潤孰低作為盈利判斷標准。同時,不支持暫停上市公司通過借殼方式恢復上市。
三、縮短現行部分退市條件的退市時間,加快退市速度
1.觸發凈資產為負退市條件的,一旦經審計的年度財務會計報告顯示公司凈資產為負,則其股票暫停上市;連續兩年凈資產為負,則其股票終止上市。
將現行《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中規定的連續兩年凈資產為負則暫停上市,連續兩年半凈資產為負則終止上市的退市時間予以縮短。
2.一旦出現連續120個交易日累計股票成交量低於100萬股情形的,將終止上市。
觸發連續120個交易日累計股票成交量低於100萬股的退市條件的,一旦達到上述標准,則直接終止上市。
證券之星問股
⑺ 根據新的股票退市新規,ST股退市需要達到什麼條件
A股目前實行的是退市新股,ST環球目前還不具備退市要求。
ST股退市條件主要有以下四類:
財務類:
當上市公司兩年凈利潤虧損(扣非前後)且營收低於1億元。
交易類:
當股票股價平均20個交易日股價低於1元,或者20個交易日市值低於3元。
通過這個問題告訴我們所有散戶兩大啟發:
其一,一定要多學習股票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炒股投資能力,不然的話很容易在股市吃虧的。
其二,我們散戶一定要用心判斷一隻股票,確定股票質量是好的,一定要遠離問題股,遠離垃圾股等。
股票市場就是憑借個人能力吃飯的,投資者能力強的股市就是提款機,投資能力不強的就是收割機,這就是現實的股票市場。
⑻ 新的退市規則出來,說很嚴,清倉了ST捨得,捨得會在今年退市嗎
脫胎於1994年公司法和1999年證券法的2001年退市制度,經歷2012年退市制度初完善,2014年「主動退市」和「強制退市」兩大體系,2018年重大違法退市等歷次改革後,在全面推行注冊制的2020年,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調整。
首先是退市標准,精準打擊「僵屍」上市企業。
在原有的退市制度下,上市公司最容易觸發的是連續虧損退市,新規下,單一的連續虧損退市指標被取代,引入「扣非凈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低於一個億」的退市指標,更精準的刻畫出喪失持續經營能力的主業「空心化」企業;同時,注冊制下,「盈利」都不再是上市的硬性指標,「無法盈利」也不應該成為退市的觸發條件。
此外,那些調節非經常性損益並操縱審計意見的,那些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1元以下(不再是面值以下)的,那些連續20個交易日市值3億以下的,那些連續三年造假超過凈利潤100%且合計達到10億元的,那些半數董事無法對年報半年報發表意見的,那些信息披露、規范運作存在重大缺陷的,那些董事長失聯公司有都被監管雷達納入了退市高危的隊伍。
但需要看到的是,連續三年財務造假,且每年造假都超過當年披露利潤的100%(或各科目虛假記載超過凈資產的50%),且三年合計超過10億元,可能是一條過於容易規避的財務造假退市標准,在A股動輒虛增利潤200%、300%,同時虛增收入和費用的「國際領先水平」面前,很容易被「真一年假兩年」或者「控制在當年凈利潤90%以下」等手段繞開退市紅線。
其次是退市程序,充分實現「高效」退市。
取消了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的緩刑期,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的上市公司從原有的「三連虧暫停、四連虧退市」變成了「一年警示兩年退」,杜絕了「久拖不退」。同時,觸及交易類退市指標(面值、市值)不設退市整理期,其他類型退市整理期從原來的30個交易日縮短到15個交易日,大大縮短退市交易時間。
最後是交易制度,強化「買者自負」的風險意識。
新增了四種風險警示類型,最近一年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三年扣非凈利潤為負且持續經營存在不確定性;違規擔保余額超過1千萬或達凈資產5%以上;無實控人並向第一大股東提供較大關聯資金的,都將被納入風險警示板。
普通投資者首次買入風險警示股票需簽署風險揭示書,並滿足「50萬元資產+2年投資經驗」的適當性門檻;風險警示股票設置單日50萬股交易量上限;退市整理期首日無漲跌幅限制,充分市場化定價避免投資者因流動性不足擴大虧損。
原有的核准制下,上市公司是稀缺的殼資源,是合法的一二級套利工具,是具備一定直接融資功能的牌照,甚至於是地方政府的KPI指標,當地GDP、稅收和就業的大戶,也正因為以上種種,上市公司股東、地方政府都有極強的「保殼」動機,通過玩弄財技、調節報表、操縱審計意見甚至不惜財務造假來維持上市地位。
炒殼股、炒小盤股,炒垃圾股,也是那個時代背景下,伴隨著並購重組大爆發,伴隨著題材炒作講故事,伴隨著內幕消息橫行的必然產物。
游戲規則一夜顛覆,對於那些已經完全空心化的上市公司來說,不務正業必累於正業,迷戀資本必死於資本。
全面注冊制時代來臨,IPO盛宴開啟,機構在白馬藍籌龍頭股里抱團,行情兩極分化出局部牛市和局部熊市,殼資源已經隨著「IPO不審行不行」的改革探索,漸漸失去往日的光環。
A股的生態也將在制度的不斷打磨刻畫下發生深刻的變革。只有那些真正優秀的,偉大的,長期的商業模式,才能持續搶占市場的傾斜,獲得豐沛的流動性溢價,一批平庸的,僵化的,衰退的公司,則將在市場的洪流中逐步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