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軟體測試中,通常什麼階段進行介面測試
一般的軟體流程是需求分析,定需求,制定開發任務表及開發周期,開發,後台介面寫好後開發自己進行測試,測試人員可以輔助進行介面測試。一般介面測試不會獨立讓測試人員測試的。
B. 應用軟體的介面測試用什麼工具好
1、webService介面:是走soap協議通過http傳輸,請求報文和返回報文都是xml格式的,我們在測試的時候都用通過工具才能進行調用,測試。可以使用的工具有jmeter、loadrunner等;
2、http api介面:是走http協議,通過路徑來區分調用的方法,請求報文都是key-value形式的,返回報文一般都是json串,有get和post等方法,這也是最常用的兩種請求方式。可以使用的工具有jmeter、loadrunner等;
C. 常見的介面測試工具有哪些
介面一般來說有兩種,一種是程序內部的介面,一種是系統對外的介面。
系統對外的介面:比如你要從別的網站或伺服器上獲取資源或信息,別人肯定不會把資料庫共享給你,他只能給你提供一個他們寫好的方法來獲取數據,你引用他提供的介面就能使用他寫好的方法,從而達到數據共享的目的,比如說咱們用的app、網址這些它在進行數據處理的時候都是通過介面來進行調用的。
程序內部的介面:方法與方法之間,模塊與模塊之間的交互,程序內部拋出的介面,比如bbs系統,有登錄模塊、發帖模塊等等,那你要發帖就必須先登錄,要發帖就得登錄,那麼這兩個模塊就得有交互,它就會拋出一個介面,供內部系統進行調用。
一、常見介面:
1、webService介面:是走soap協議通過http傳輸,請求報文和返回報文都是xml格式的,我們在測試的時候都用通過工具才能進行調用,測試。可以使用的工具有SoapUI、jmeter、loadrunner等;
2、http api介面:是走http協議,通過路徑來區分調用的方法,請求報文都是key-value形式的,返回報文一般都是json串,有get和post等方法,這也是最常用的兩種請求方式。可以使用的工具有postman、RESTClient、jmeter、loadrunner等;
二、前端和後端:
在說介面測試之前,我們先來搞清楚這兩個概念,前端和後端。
前端是什麼呢,對於web端來說,咱們使用的網頁,打開的網站,這都是前端,這些都是html、css寫的;對於app端來說呢,它就是咱們用的app,android或者object-C(開發ios上的app)開發的,它的作用就是顯示頁面,讓我們看到漂亮的頁面,以及做一些簡單的校驗,比如說非空校驗,咱們在頁面上操作的時候,這些業務邏輯、功能,比如說你購物,發微博這些功能是由後端來實現的,後端去控制你購物的時候扣你的余額,發微博發到哪個賬號下面,那前端和後端是怎麼交互的呢,就是通過介面。
前面說的你可能不好理解,你只需記住:前端負責貌美如花,後端負責掙錢養家。
三、什麼是介面測試:
介面測試是測試系統組件間介面的一種測試。介面測試主要用於檢測外部系統與系統之間以及內部各個子系統之間的交互點。測試的重點是要檢查數據的交換,傳遞和控制管理過程,以及系統間的相互邏輯依賴關系等。
OK,上面是網路上說的,下面才是我說的
其實我覺得介面測試很簡單,比一般的功能測試還簡單(這話我先這樣說,以後可能會刪O(∩_∩)O哈!),現在找工作好多公司都要求有介面測試經驗,也有好多人問我(也就兩三個人)什麼是介面測試,本著不懂也要裝懂的態度,我會說:所謂介面測試就是通過測試不同情況下的入參與之相應的出參信息來判斷介面是否符合或滿足相應的功能性、安全性要求。
我為啥說介面測試比功能測試簡單呢,因為功能測試是從頁面輸入值,然後通過點擊按鈕或鏈接等傳值給後端,而且功能測試還要測UI、前端交互等功能,但介面測試沒有頁面,它是通過介面規範文檔上的調用地址、請求參數,拼接報文,然後發送請求,檢查返回結果,所以它只需測入參和出參就行了,相對來說簡單了不少。
D. 介面測試的類型有哪些
我們在做介面測試的時候通常是對普通的http協議介面進行測試。但實際上介面測試還有很多種類型,下面就列舉下介面測試的具體類型
①基於http協議的介面,具體分為get、post、put、delete類型的介面
②基於web service的介面,具體有如下3種:
Ⅰ. SOAP類型,表示簡單對象訪問協議的一種介面
Ⅱ. RMI類型,針對於java語言的一個介面
Ⅲ. RPC類型:遠程過程調用協議,程序可向網路中另一台計算機請求服務
建議多去聽聽黑馬程序員視頻庫,此類的知識點有非常多,而且還是免費的。
E. 股票軟體怎麼開發股票軟體開發需要注意哪些
股票軟體開發開發過程包括以下五個階段:
一、股票軟體開發定製分析
然後把它用軟體工程開發語言(形式功能規約,軟體需求分析就是回答做什麼的問題。一個對用戶的需求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正確理解。即需求規格說明書)表達進去的過程。本階段的基本任務是和用戶一起確定要解決的問題,建立軟體的邏輯模型,編寫需求規格說明書文檔並最終得到用戶的認可。需求分析的主要方法有結構化分析方法、數據流程圖和數據字典等方法。本階段的工作是根據需求說明書的要求,設計建立相應的軟體系統的體系結構,並將整個系統分解成若干個子系統或模塊,定義子系統或模塊間的介面關系,對各子系統進行具體設計定義,編寫軟體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說明書,資料庫或數據結構設計說明書,組裝測試計劃。
二、股票軟體開發設計
也可以是可組合、可分解和可更換的功能單元。模塊,股票軟體設計可以分為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兩個階段。實際上軟體設計的主要任務就是將軟體分解成模塊是指能實現某個功能的數據和程序說明、可執行程序的順序單元。可以是一個函數、過程、子程序、一段帶有順序說明的獨立的順序和數據。然後進行模塊設計。概要設計就是結構設計,其主要目標就是給出軟體的模塊結構,用軟體結構圖表示。詳細設計的首要任務就是設計模塊的順序流程、演算法和數據結構,主要任務就是設計資料庫,常用方法還是結構化順序設計方法。
三、股票軟體開發定製編碼
即寫成以某一順序設計語言表示的"源程序清單"充沛了解軟體開發語言、工具的特性和編程風格,軟體編碼是指把軟體設計轉換成計算機可以接受的順序。有助於開發工具的選擇以及保證軟體產品的開發質量。
四、股票軟體開發測試
關鍵在於理解測試方法。不同的測試方法有不同的測試用例設計方法。兩種常用的測試方法是白盒法測試對象是源程序,股票軟體測試的目的以較小的代價發現盡可能多的錯誤。要實現這個目標的關鍵在於設計一套出色的測試用例(測試數據和預期的輸出結果組成了測試用例)如何才幹設計出一套出色的測試用例。依據的順序內部的邏輯結構來發現軟體的編程錯誤、結構錯誤和數據錯誤。結構錯誤包括邏輯、數據流、初始化等錯誤。用例設計的關鍵是以較少的用例覆蓋盡可能多的內部順序邏輯結果。白盒法和黑盒法依據的軟體的功能或軟體行為描述,發現軟體的介面、功能和結構錯誤。其中介面錯誤包括內部/外部介面、資源管理、集成化以及系統錯誤。
五、股票軟體開發與維護
對軟體產品所進行的一些軟體工程的活動。即根據軟體運行的情況,維護是指在已完成對軟體的研製(分析、設計、編碼和測試)工作並交付使用以後。對軟體進行適當修改,以適應新的要求,以及糾正運行中發現的錯誤。編寫軟體問題演講、軟體修改演講。
F. 股票軟體測試用例怎麼寫
股票軟體測試用例的書寫方法:
第一、根據需求文檔,拆分測試點;
第二、根據測試用例設計方法+經驗+拆分後的測試點+通用用例約束。來設計最終的詳細測試用例;
第三、寫用例的思路:產品需求-測試需求-測試點-測試用例;
第四、還要考慮兼容性問題、瀏覽器兼容、操作系統兼容性,如果是app測試還要考慮中斷測試、弱網測試等;設計用例時也要注意涉及到的資料庫中的欄位值是否正確;需要注意關聯模塊的用例設計;注意新增介面、新增欄位的用例的設計;
第五、根據需求文檔找到角色和功能模塊的匹配關系,輸出usecase圖---輸出流程圖---依據業務規則、usecase、流程圖輸出測試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