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據行情 > priceline股票歷年數據

priceline股票歷年數據

發布時間:2022-10-30 01:03:02

『壹』 中國股票最貴價值最高的有哪些

波克夏海瑟威是美國股價最高的一隻股票,它的股價高達20.99萬美元,
海岸集團在美國最貴股票排名中高居第二位,這家公司的股價高達2752美元。
nvr集團和priceline的股票分別占據著美國最貴股票排行榜的第三名和第四名,它們的股價也已經超過了一千美元。

『貳』 再見,燒錢時代

「為沒有實現盈利的企業提供慷慨資金的日子已經結束了。」在WeWork宣布中止IPO計劃以後,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邁克-威爾遜(Mike Wilson)發布這一觀點,並迅速廣為傳播。

金沙江創投朱嘯虎在朋友圈截圖分享,易凱資本王冉更是在新婚之時依然發布長篇微博,稱非常同意, 「這個正在被結束的時代是一個什麼時代?簡單來說,就是一級市場胡亂估值並且可以不受懲罰的時代。」

在前兩年的移動互聯網創投大潮中,無論創業者還是投資人,成長性都被視為重中之重,許多沒有找到商業模式,持續虧損的公司,只要能對外講述一個高速增長的故事,都不難從市場上獲得資金支持。

當面對如何掙錢的疑問時,他們的回答通常模糊不清:騰訊一開始也不掙錢,但你看現在。其中深意不言而喻:騰訊初期通過QQ獲取大批用戶但沒有建立商業模式,如今卻成為互聯網巨頭,市值躋身全球前列,這確實是一個能夠說服提問者的絕佳例子——只是巨頭們在獲得大批用戶後艱難尋求盈利模式的過程,通常被大多數人忽略。

但風向顯然已經轉變,在經歷了狂歡般的移動互聯網創投熱潮後,一切正在回歸理性。 而回顧 歷史 ,相同的故事總是重復上演,只是披上了不同的外衣。

很難有人能夠忘記,五年前,在分別獲得騰訊和阿里的資本扶持後,滴滴與快的掀起的補貼大戰,這是中國互聯網史上最瘋狂的燒錢戰爭,它們甚至擁有自己的網路——打車軟體補貼戰。

雙方近身纏斗,戰況膠著,簡單回顧,一切仍顯瘋狂。

2014年1月10日,嘀嘀宣布在32個城市開通微信支付,使用微信支付,乘客車費立減10元、司機立獎10元。十天後,「快的打車」和支付寶宣布跟進。此後,補貼策略逐漸演進為限定出行單數進行補貼,到該年3月底,嘀嘀打車公布,自補貼開始,其用戶數從2200萬增至1億,日均訂單數從35萬增至521.83萬,補貼達14億元。 雖然每單補貼已從最高峰時下降了三分之二,但每個月依然得砸下數億元。

補貼大戰為雙方都帶來大量資金消耗,2015年情人節,滴滴快的宣布合並,但補貼大戰並未結束,Uber中國的大肆進攻讓戰火轉移到了本土巨頭滴滴與全球巨頭Uber之間。

燒錢大戰二度開啟,資本持續提供彈葯。

2015 年 7 月,滴滴快的宣布完成 20 億美元 F 輪融資,而這距離其 1.42 億美元 E 輪融資僅過去兩個月。9月,滴滴快的再次宣布,F 輪融資加入了新的投資者,20 億美元變成了 30 億美元,估值上升至 165 億美元。同一個月,Uber 在中國的獨立注冊公司霧博也完成了 12 億美元 A 輪融資。2016年 1 月,中國優步又完成了約 20 億美元 B 輪融資。

面對激烈的戰況,滴滴CEO程維在一封內部郵件中這樣寫道: 「Uber 是美國 歷史 上融資能力最強的公司,攜巨資進入中國,要支持多業務線打贏,融資戰役是生死時速。」

而Uber創始人Travis Kalanick則表示,「我希望這個世界不是這樣的。我更喜歡創造(Building),而不是一直拚命融資(fundraising) 。但如果我不參與到大規模融資裡面來,就會被其他花錢買份額的競爭對手擠出市場。」

就像坐上了一趟高速奔跑的過山車,盡管身為企業創始人,但無論程維還是Travis Kalanick,沒有誰能夠控制事情接下來的走向。

打車軟體補貼大戰打開了中國互聯網市場競爭的新局面,由此開始,燒錢補貼成為初創企業獲取用戶的主流方式。

2014年暑期檔《變形金剛4》拉開了線上售票平台對電影票價進行大規模補貼的序幕。《變形金剛4》內地首周末票房超過6億,其中貓眼以美團作為導流入口,出票達到450萬,貢獻30%以上的票房,燒錢模式效果顯著,補貼大戰迅速引爆,高峰時期,貓眼、淘票票、微影、網路糯米四個有巨頭扶持的玩家同時奮戰,9.9元、19.9元一張的電影票成為了市場主流。

同樣的情節在外賣、在線 旅遊 等領域不斷上演。當補貼能夠輕而易舉俘獲用戶心意的時候,心無旁騖通過改善產品、改進體驗獲取認可的老辦法就顯得不再那麼性感。

資本入場迅速催熟帶來的成果顯而易見,成立僅兩年但燒掉15億之後,滴滴的估值在2014年便被快速推高至100億美元。但吊詭的是,打車軟體補貼大戰的三位參與者,如今處境都不算好過。

Uber的估值高峰接近900億美元,而在今年5月份上市後,Uber首日破發,市值跌破700億美元,如今Uber股價在30美元上下徘徊,市值為500億美元出頭,與巔峰時期的估值相較接近腰斬。後期入場Uber資本局的玩家,顯然無法拿到可觀的回報。

而滴滴在去年遭遇樂清順風車司機殺人案後,不僅在輿論上被多方討伐,更是因此下線了其利潤最高的順風車業務線,並且重新上線遙遙無期。這一黑天鵝事件打亂了滴滴IPO計劃的同時,還加劇了滴滴盈利難的困境,而在Uber上市表現不佳的背景下,滴滴要在二級市場取得好成績可謂難上加難。

2018年4月,美團收購摩拜,為燒錢的共享單車戰事劃下句號,也為從2014年開啟的互聯網燒錢大戰劃下句號。

多重因素助推下,2018年互聯網公司上演IPO潮,一級市場的瘋狂迎來了二級市場的檢驗,從結果來看,大多數並沒有那麼如意,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成為常態。

寒意向許多人襲來,那輛曾經無法被控制的過山車,就這樣漸漸放慢了速度。

(如果股價) 好,則大家繼續做爆炸成長夢想;不好,則風險投資的一個泡沫時代結束。」 2018年,在小米、美團赴港上市前夕,著名投資人王功權在社交網路立下Flag,並不幸應驗。

2018年7月,小米終於在港交所敲鑼上市,然而開盤便跌2.53%,報價16.6港元。在今年年初發布首份年報之後,資本市場繼續釋放不看好的信號, 財報發布次日,小米收盤於11.66港元,下跌了4.43%;當天恆生指數下跌了0.38%。 近段時間以來,小米股價持續在低位徘徊,這家曾經引領風口的公司,正在承受陣痛。

朱嘯虎在年初的一次演講中用數據揭露了殘酷的真相:「去年可能是中國過去10年IPO最大的年份,但這些公司市值加在一起也差不多是 1200億美金,一級市場的私募基金投資人,80%都占不到。 上市公司一般給公開市場的投資者15%以上,創業者至少20%以上,私募資金佔比不到70%,1200億*70%,也就800億美金,全年投資1000億美金,全行業 (指風險投資) 同樣是虧損的。」

互聯網公司的最大吸引力在於高成長性, 納斯達克的成功便在於能夠吸引優秀的公司在市值很小的時候上市,此後讓投資者不斷分享其高速成長的紅利,產生財富效應。

然而,過去十年互聯網創投領域發生了大變化,朱嘯虎將此總結為: 聰明人太多了,大家都知道要賺企業價值增長的錢。而抓住企業價值,最好的是在一級市場的時候就投進去。 這是過去幾年中,資本為何扎堆為高速成長但暫未找到商業模式的企業持續輸血的重要原因。

新的創投環境中,軟銀願景基金是最具代表性的玩家。軟銀的投資策略被外界總結為: 以規模為中心,秉承贏家通吃的戰略,瞄準市場份額在50%至80%之間的公司,並通過巨額投資使這些公司新的業務能夠在全球范圍內快速增長。 願景基金投資的下限是1億美元,但大多數都在5億至幾十億美元之間,通常是公司20%至40%的股份。

孫正義壓中雅虎和阿里巴巴的故事讓其在中國創業者中具有極高的聲望,在此前的中國移動互聯網創投浪潮中,軟銀也是一位活躍的參與者,滴滴的投資者名單中便有軟銀的身影,在全球范圍內,WeWork、OYO等風口公司,都被軟銀收入囊中。

軟銀的投資策略是風險投資偏好的代表,而這些投資偏好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創投圈形成泡沫,甚至催生了TO VC模式——通過促銷帶來用戶,做大交易量,再拿著好看的數據去融資,用融來的錢繼續大促帶來用戶,循環往復,實際並未建立 健康 的商業模式,基本上需要靠VC的輸血才能活下來。以至於出現了創業團隊投廣告、軟文,是以投資人平常在朋友圈轉什麼號、看什麼號為準的現象。

在資本 游戲 能夠順利運轉的時候,孫正義及軟銀被捧上神壇,但當泡沫破裂,他們則會被人用放大鏡檢視過失。

「孫正義先生的軟銀基金,1000億美金代表了現在風險投資的頂點, 所有聰明人都希望更早期地抓住一些優秀的企業,能夠和它們成長。 1000億美金投資那些初創型企業,造成了上市時間的推遲。本來可能3、4年上市的企業,現在要5、6年才上市。」 在今年年初的一次演講中,朱嘯虎做出如上評價。

王冉則更直白的將過去幾年互聯網創投出現過熱現象的原因歸結為瘋狂的資本:只要有一個瘋子跳出來給了一個高估值(特別是如果這個瘋子還有很響亮的名字和很令人羨艷的成功案例),所有的投資人都會覺得這就是一個現實中的「可比」標桿,所有的創業者都覺得你要不給我同樣甚至更高的估值你就是占我便宜。

「沒有人去想,那個瘋子可能真的就是個瘋子。也沒有人去想,這些年整個一級市場建立在一兩家可比公司和一兩個大牌投資人基礎上的估值方法論可能真的就是錯的。」

對此,梅花創投創始合夥人吳世春對「深響」表示, 單個公司可能是由不理性的資本給高估值,但是整個市場的估值還是合理博弈的過程,不可能只是不理性的資本造成泡沫。

「繁榮的曲線沒有看到衰落的時候,大家都對未來比較樂觀,給的估值都按照繁榮能夠延續的方式去給,但一旦有各種因素造成繁榮崩塌,整個估值就會受到很大的挑戰和影響,所以泡沫就破滅了。」

多方合謀造就狂歡,但泡沫還是迎來了破滅的時刻。

無論中外,小米、Uber等明星公司上市後的表現,都引發了市場對過去互聯網創投模式的反思。

在吳世春看來,代表性的公司估值崩塌,意味著新一輪互聯網泡沫破裂,「和1995-2001的互聯網泡沫一樣。」

互聯網泡沫,又稱科網泡沫或dot-com泡沫,指自1995年至2001年間的投機泡沫。在歐美及亞洲多個國家的股票市場中,與 科技 及新興的互聯網相關企業股價高速上升的事件,在2000年3月10日NASDAQ指數到達5048.62的最高點時到達頂峰。

初心資本曾以與攜程模式類似的Priceline(現已更名為Booking)為例,展示了上一輪互聯網泡沫的瘋狂。

Priceline成立於1997年,於1999年在納斯達克上市,是從互聯網泡沫中倖存的「活化石」(另一家是亞馬遜)。作為互聯網泡沫期間的明星公司之一,Priceline在發展初期通過大量補貼來留住與獲取用戶:當時Priceline平均每賣出一張機票,就要虧損30美元——就如同當下瑞幸的補貼模式一樣。

1999年,Priceline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發行價為每股16美元,當天最高一度漲到了每股88美元,最後的收盤價為69美元。這讓Priceline的市值達到了98億美元,創造了當時IPO首日市值記錄。

但彼時,Priceline的虧損遠超其營收,然而無論普通投資者還是專業投資機構都並不在意虧損,因為 與虧損但快速增長相比,平穩發展看上去太沒有吸引力了。

瘋狂並沒有持續太久,泡沫隨著1999年、2000年美聯儲連續上調利率,並採取措施抑制過高的股市價格措施出現而破裂。2000年3月10日,納斯達克指數到達5048.62點的頂峰,隨後股市持續暴跌,Priceline股價跌去了94%。

這輪風暴中,中概股也被波及:新浪股價從60元跌至1美元,網易股價一度跌到13美分,遭遇退市危機,成為丁磊的至暗時刻。

度過危機的方法很簡單:減少虧損,尋求盈利。

為Priceline創造了「Name your own price」的創始人Jay Walker,在互聯網泡沫破裂後被證明,相較於幫投資人創造利潤,他更善於融資。在Priceline尚未盈利之時,Jay Walker將「Name your own price」的模式擴展到了加油站服務、雜貨、保險、抵押貸款、長途電話服務以及 汽車 銷售等領域。

2001年10月,Jeffery Boyd接任CEO職位,其做了如下幾個決定:

這些動作雖然飽受爭議,卻讓Priceline在2003年首次實現盈利,在進入歐洲市場,通過收購booking.com在在線酒店預訂業務上站穩腳跟後,Priceline迎來高速發展期,如今,booking已成為了全球最大的OTA玩家,目前市值超過800億美元,一度還曾觸及1000億美元的里程碑。

同樣,網易度過危機的方法並沒有什麼不同。

2001年,網易通過無線增值業務從門戶廣告的陰影中走出,此後,丁磊大舉開拓 游戲 業務,2001年底,《大話西遊Online》問世,網易快速躋身 游戲 巨頭行列;2004年,網易推出《夢幻西遊Online》,被認為是中國民族網游標桿。

靠郵箱和無線增值業務作為基本盤,通過 游戲 ,網易從此走上快車道。2003年開始,網易股價在納斯達克節節攀升,並助推丁磊成為福布斯和胡潤兩大富豪榜的中國首富。

諸多信號已經顯示,互聯網的寒意已經襲來,而前輩們的經歷已經指示,走出低谷的方法沒有那麼復雜。正如吳世春所說,「 歷史 都是不斷重復的,只是當前的節奏是更看重造血能力和現金流。」

當絢麗的外衣褪去,曾被鄙夷的平穩發展、謀求盈利等常識就到了需要歸位的時候。

『叄』 曾朝暉的品牌觀念

根據曾朝暉多篇文章來看,他的品牌觀念基本可分為兩部分:
首先,大手筆的廣告投放是建立品牌的前提。他認為,只有大量的廣告宣傳才能建立品牌的知名度,而知名度是品牌不可缺少的。
其次,要進行品牌的整合規劃。他認為,只有通過品牌的整合規劃(包括廣告的整合規劃)才能使廣告對品牌資產產生累積效應。是長期保證品牌知名度,並在知名度的基礎上建立美譽度和品牌的必經過程。

『肆』 美國最貴的股票有哪些

波克夏海瑟威是美國股價最高的一隻股票,它的股價高達20.99萬美元,
海岸集團在美國最貴股票排名中高居第二位,這家公司的股價高達2752美元。
NVR集團和Priceline的股票分別占據著美國最貴股票排行榜的第三名和第四名,它們的股價也已經超過了一千美元。

『伍』 關於攜程網的市場分析

導語:國外媒體今天發表分析文章稱,由於攜程網的存在,那些試圖進軍中國網路旅遊服務市場的國外公司必須小心謹慎,包括美國億萬富翁巴里·迪勒(Barry Diller)旗下的Expedia。

攜程網保持高速增長

攜程網是中國最大的網路旅遊服務提供商,過去幾年一直高速增長,而且吸引了龐大的用戶群體。一些投資者擔心,隨著國外公司大舉進入中國市場,攜程網的領先優勢可能不保。但美國投資公司Piper Jaffray的分析師亞倫·凱斯勒(Aaron Kessler)表示:「現在的問題並不是攜程網能否與Expedia競爭,而是Expedia能否與攜程網競爭。」

不計入股權獎勵支出,過去11個季度,攜程網每股收益的年度增幅均達到了兩位數百分比。自2003年中期以來,攜程網銷售額的年度增幅至少也達到了46%。今年第二季度,攜程網的銷售額為3780萬美元,同比增長59%。美國《投資者商報》為攜程網美國存托憑證確定的相對實力評分為90分,過去12個月排在所有股票的前10%。攜程網每股收益排名為96位。

分析師看好中國旅遊市場

Gilford證券公司分析師阿西什·塔哈尼預計,2006年到2009年之間,攜程網營收的年均增長速度將達到43%。他表示,在關鍵業績數據方面,例如銷售的酒店客房天數和機票數量,攜程網總是能超過他的預期。攜程網的主要業務是通過網路銷售酒店預訂服務、機票預訂服務和度假旅遊服務,其客戶大多是中國新興的中產階級。

摩根大通預計,2006年中國共有1.37億名互聯網用戶,到2010年將增至1.9億人,因此中國網路旅遊服務市場還有著巨大的增長空間。此外,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臨近,中國酒店和旅館的數量將繼續高速增長,航空公司也將增加更多飛機和航線。花旗中國投資銀行部門高級顧問羅伯特·勞倫斯-庫恩(Robert Lawrence Kuhn)表示,中國政府一直在推動消費支出,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最佳途徑就是鼓勵更多人在國內旅遊。

國外競爭者虎視眈眈

由於美國旅遊市場趨於飽和,Expedia等美國旅遊服務巨頭紛紛尋求向新興市場擴張。例如,Expedia通過收購獲得了中國網路旅遊服務公司e龍的控股權;Travelocity於2006年1月收購了新加坡旅遊網站Zuji;Priceline.com與合作夥伴和黃共同運營著一個旅遊網站,主要面向中國香港和新加坡旅遊者。有消息稱,Priceline.com計劃增加在中國市場的投資。

但要在中國市場有所作為,Expedia等美國公司必須面臨攜程網的激烈競爭。目前,攜程網的市值已經達到24億美元,達到主要競爭對手e龍的十倍以上。除攜程網和e龍之外,中國還有很多網路旅服務提供商,它們在本地旅遊市場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由於e龍業績增長乏力,本月有消息稱,Expedia可能會將持有的e龍股份出售給攜程網。盡管成立僅9年時間,但攜程網在中國已經有了非常高的知名度,這也是其主要競爭優勢之一。

攜程網的優勢所在

攜程網創建於1999年,啟動資金只有25萬美元,創始人為梁建章和其它三名合夥人。梁建章目前在攜程網擔任董事會主席,今年37歲,畢業於喬治亞理工學院,曾經在矽谷工作多年。在其它旅遊服務公司專注於大城市的星級酒店時,攜程網則將注意力轉向了中檔酒店領域,並因此大獲成功。

分析人士表示,同國外競爭對手相比,攜程網的主要優勢在於更熟悉地區市場、法律和政策。凱斯勒表示:「攜程網比任何一家國外公司都了解中國消費者。攜程網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並更加關注地區市場。」當然,攜程網並非忽視了大城市。今年6月,攜程網宣布將在北京開設一家線下旅遊代理機構,同傳統旅行社競爭。

凱斯勒同時表示,中國網路旅遊服務行業目前還處於初級階段,未來還有著巨大的增長空間,因此足以同時容納多家勝利者。他說:「這並不是一個勝利者拿走一切的行業。中國網路旅遊服務行業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容納多家勝利者。」

『陸』 priceline如何影響旅遊服務業

Priceline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在線旅遊企業,主要提供機票、酒店、租車等服務的在線預訂。2013年,Priceline的營收為68億美元,凈利潤高達19億美元,這兩項指標均遠遠超過其競爭對手Expedia。後者是曾經的在線旅遊王者。Priceline現在的市值達630億美元,約等於兩個京東,與eBay比肩。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Priceline一直被視為屌絲逆襲的成功案例,並將它的成功歸結為獨特的商業模式:NYOP(Name Your Own Price)。但真實情況並非如此,NYOP的確為Priceline獲取了第一桶金,但是真正的輝煌卻要歸功於國際化和平台化。

NYOP:被神化的商業模式

所謂NYOP,是一種逆向拍賣的模糊交易模式。舉例來說,消費者根據自己對酒店地理位置和酒店評級的要求確定自己的心理價位,Priceline根據用戶的需求在系統里自動匹配最佳的酒店。模糊交易的意思是在交易完成之前,消費者不知道最終的成交價格(可能比心理價位低)和酒店品牌。

首先必須要承認,NYOP確實是一種非常具有開創性的商業模式,能夠有效的處理酒店的庫存。酒店庫存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時效性強。酒店庫存的有效期只有一天,當天未消費的房間隔天價值就降為零。而酒店行業運營的固定成本高,可變成本低,這就使得酒店在每天晚上都有強烈銷庫存的需求,他們能夠接受的庫存摺扣也很大。

但是,在公開渠道大肆打折會傷害品牌形象,甚至會沖擊到酒店的正價銷售渠道。而NYOP模式下,酒店的品牌對非成交用戶是未知的,從而有效的緩解了品牌稀釋。

除了在酒店行業引入NYOP模式以外,Priceline也在機票行業運用了逆向拍賣模式。不僅如此,Priceline甚至嘗試雜貨品零售行業引入該模式,但效果不甚理想。早在1998年,Priceline就為該模式申請了專利。這一富有預見性的舉動也為Priceline構築了護城河。

究竟酒店庫存能夠佔到全行業多大的比重?細究之後,我們發現了NYOP的另一面。

2004年以來,Priceline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的並購。發展到今天,Priceline的業務已經非常復雜,它的產品線覆蓋機票、酒店、租車和比價搜索,其運營模式也包括自營和平台兩種形式。NYOP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2004年以前,當Priceline還是比較純粹的NYOP模式時,Priceline的毛利率只有15%左右。但是2013年Priceline的毛利率高達84.1%。這主要是因為Priceline的平台業務佔比逐漸提高。而在平台業務模式下,Priceline按照傭金確認收入,相應業務的成本為零,對應毛利率為100%。

我們假設Priceline NYOP業務的毛利一直保持在15%,結合公司其他運營數據,就能推測出Priceline NYOP的規模和它占公司整體業務的比重。

『柒』 富士康有錢還是長江集團有錢

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長實)為長江集團的旗艦。長江集團是一家建基香港的跨國企業,集團成員包括四家同為恆生指數成份股的上市公司:長實(股票代號0001)、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股票代號0013)、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股票代號1038)及香港電燈集團有限公司(股票代號0006);及在香聯合交易所創業板上市的長江生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股票代號8222)及TOM集團有限公司(股票代號8001)。截至二零零四年五月十五日,長江集團的聯合市值為四千六百一十億港元,佔香港股票市場總市值約百分之九點四。
長實是一間地產發展及策略性投資公司。長實為香港規模最大的地產發展商之一,在本港擁有一系列的住宅及工商物業。在香港的每十二個私人住宅單位中,便有一個由長實發展。為了達致為客戶提供優質生活的目標,長實一貫的政策在於不斷提升質素及推陳出新,以迎合地產市場上日新月異的需求及潮流。
長實為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和黃)的主要股東,占其百分之四十九點九權益。和黃建基於十九世紀,是一家以香港為基地之跨國綜合企業,在全球四十個國家經營五項核心業務,包括:港口及有關服務、電訊、地產及酒店、零售及製造、與能源及基建。
二零零零年,長實開始涉足生化科技行業,業務覆蓋了提升人類健康及環境的可持續性兩個層面。由長江生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長江生命科技)開發的五大產品范疇分別為:生態農業(Eco-agriculture)、環境治理(Bioremediation)、護膚(Dermatologicals)、保健(Nutraceuticals)及醫療(Pharmaceuticals)。
長江生命科技於二零零二年於香港聯合交易所的創業板上市。長實並持有一系列的信息科技及互聯網有關投資項目,包括:TOM集團有限公司、iMarketsLimited、匯網集團有限公司、Priceline.com、Critical Path, Inc、志鴻科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經絡集團(香港)有限公司 及北京網聯無限技術發展有限公司 。 這就是原因

『捌』 請問現代企業與電子商務的關系如何

下面兩篇論文基本能滿足您的要求,也就是說這就是標准答案,祝您成功!!!!!!!!!!!
電子商務在企業的作用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電子貨幣作為基於網路的支付結算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文章從電子貨幣概念出發,不僅分析了它的發展情況,而且針對電子商務的業務流程,對其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進行了重點研究。最後提出了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關鍵詞:電子貨幣 網路金融 電子商務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電子商務相關的電子支付工具越來越多。這些支付工具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一類是電子貨幣類,如電子現金、電子錢包等;另一類是電子信用卡類,包括智能卡、借記卡、電話卡等;還有一類是電子支票類,如電子支票、電子匯款( EFT) 、電子劃款等。本文將針對電子支付的工具之一——電子貨幣在電子商務中的適用性進行分析與研究。
一、電子貨幣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形式
1電子貨幣的基本概念。
電子貨幣作為當代最新的貨幣形式,從20 世紀70 年代產生以來,其應用形式越來越廣泛。電子貨幣是一種在網上電子信用發展起來的,以商用電子機和各類交易卡為媒介,以電子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為手段,以電子脈沖進行資金傳輸和存儲的信用貨幣。通過網上銀行進行的金融電子信息交換,電子貨幣與紙幣等其他貨幣形式相比,具有保存成本低,流通費用低,標准化成本低,使用成本低等優勢。尤適宜於小金額的網上采購。電子貨幣技術解決了無形貨幣的存儲、流通、使用等方面的技術問題,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美國的Mark Twain 銀行是美國第一家提供電子貨幣業務的銀行,早在1996 年4 月就獲得了一萬個電子貨幣客戶。
2電子貨幣的主要形式。
電子貨幣有兩種主要形式:智能卡形式的支付卡 和數字方式的貨幣文件。前者主要用於網下的支付,後者用於網上的支付。
電子現金,它的主要用途在於取代日常小額消費的鈔票及硬幣。Mondex卡除了擁有現金的特性以外,同時還具有一個比現金更優良的特點,即是它能安全地通過電子管道(如電話、網際網路等) 來作為人對人、人對商家、人對銀行的遠距轉值。我國的電子商務正在起步,網上金融服務開展較少,電子貨幣系統的建設進展緩慢。Mondex 是目前最接近於現金的電子貨幣。
E - Cash 是由Digicash 開發的在線交易用的數字貨幣。它是一種數據形式流通的貨幣。把現金數值轉換成為一系列的加密序列數,通過這些序列數來表示現實中各種金額的幣值。用戶在開展電子現金業務的銀行開設賬戶並在賬戶內存錢後,就可以在接受電子現金的商店進行購物。
二、電子貨幣的發展
1. 電子貨幣的發展概況。
電子貨幣的產生是經濟和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成果。電子貨幣的使用,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取代現金的發行,使得貨幣的發行費用降低;二是發行主體將由中央銀行向其他主體轉變。
目前的電子貨幣主要有銀行卡和網上電子貨幣兩種。現在,銀行卡已在人們的生活中得到了更普遍的應用。對於客戶來說,利用銀行卡購物付款、提現、存款、轉賬,方便快捷、安全高效,而且可以獲得咨詢和資金融通的便利。同時,世界上由網上電子貨幣帶動的網上金融服務正在迅速發展。據統計,網上金融業務在2004 年占傳統金融業務量的10 %~20 % ,其中美國的網上金融業務發展最快,歐洲國家也在大力發展; 在亞洲,新加坡等是發展電子貨幣的先進地區。新加坡貨幣委員會的官員稱,該國將力爭於2008年全部改用電子化貨幣,貨幣將包括一種「電子數字脈沖」,發射裝置安裝在手機、掌上電腦甚至手錶上,然後發射脈沖信號進行支付活動,屆時所有商業和服務機構都將依法接受電子貨幣。歐洲央行也指出,電子貨幣的應用范圍將越來越廣,推廣電子貨幣將成為歐洲央行未來貨幣政策的組成部分之一。
2. 我國電子貨幣的發展情況。
從總體上講,我國電子貨幣的發展情況相對於發達國家起步較晚,尚處於起步階段,網上金融服務開展較少,電子貨幣系統的建設進展緩慢。由於國情的緣故和信用概念在中國商品經濟發展初期沒有市場基礎,一直到20 世紀90 年代中後期,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銀行被推向市場,商品經濟的生存競爭意識才迫使中國的銀行界開始思考電子貨幣的發展策略。
在我國,目前發展的重點主要仍在信用卡業務上。我國的第一張銀行信用卡,是1985 年6 月由中國銀行珠海分行發行的「中銀卡」,與國外相比,銀行信用卡發展歷史很短。近年來我國銀行卡業務發展迅速,到2001 年6 月底,全國共有55 家金融機構開辦了銀行卡業務,發卡總量達3. 3 億張;銀行卡賬戶存款余額3742 億元,僅2003 年上半年交易總額達48532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4 %;全國受理銀行卡的銀行卡的銀行網點12. 9 萬個,商戶約10 萬戶;各金融機構共安裝自動櫃員機4. 9 萬台,銷售終端33. 4 萬台。
3. 電子貨幣的發展趨勢。
目前電子貨幣的發展十分迅速。據專家預測,美國在近十年內可能有12 %~15 %的交易將以電子方式進行,並且該發展趨勢仍將不斷加快。2000 年有約10 %的人用電子貨幣進行商業交易。在我國,也有業內人士分析電子商務將會蓬勃的發展。可見,電子貨幣將會朝更便利、更安全、更規范化的方向發展,支付方式也會趨於簡單化和統一化,電子貨幣必然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三、電子貨幣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面對已經到來的數字化時代,隨著金融電子化和Internet 的迅猛發展,網路作為一種新的貿易領域正在逐漸成為商務的一大發展趨勢。電子貨幣系統是電子商務活動的基礎,只有正確認識電子貨幣的優勢,建立和完善電子貨幣系統,才能真正開展電子商務活動。
1電子商務流程的簡單描述。
電子商務是一種採用最先進信息技術的買賣方式。整個電子商務過程並不是工業經濟階段商務活動的翻版,電子商務是將「通信服務」、「數據管理服務」、「安全服務」等三項基本服務融為一體的商業服務。在電子商務過程中,消費者和商家(即買賣雙方) 將自己的各類供求意願按照一定的格式輸入電子商務網路,電子商務網路便會根據消費者的要求,尋找相關信息並提供給消費者多種買賣選擇。一旦消費者確認,電子商務就會協助完成合同的簽定、分類、傳遞和款項收付等全套業務。同時,為保證交易過程的安全,認證機構對在互聯網上交易的買賣雙方進行認證,確認其真實身份。電子商務實質上形成了一個虛擬的市場交換場所。
2.電子貨幣與電子商務。
電子貨幣與電子商務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在電子商務中,網上銀行、在線電子支付和數據加密、電子簽名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其中,作為支付工具的電子貨幣應用的深度和廣度直接影響到電子商務的發展。我們通過電子商務的流程可以看到,電子商務不僅包括商品流、信息流、物流,同時也涵蓋了資金流的范疇。在支付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通過網路進行貨幣支付或資金流轉,利用電子貨幣可以安全、靈活地把貨幣採用匿名的形式存儲在自己的硬碟上,並在支付過程中使用。它將消費者和商家(買賣雙方) 與銀行聯系在一起,消費者可以在有關銀行開立賬戶,在需要使用電子貨幣的時候,可以安裝相應的軟體或預存現金,但消費者與商家洽談好以後,簽定訂貨合同,就可以使用相應的電子貨幣支付所購買商品的費用。其中認證機構保證了交易過程的安全。
3.應用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電子貨幣的應用和發展使網路上現貨、現金交易成為可能,促進了企業營銷結構、營銷方式、結算方式的創新;而方便、快捷、輕松的購物方式,也將極大地刺激消費,擴大需求,給零售商帶來了無限商機;同時,由於實施開放式的網路經營,大大加劇了市場競爭,促使企業為市場提供優質價廉的商品、優質高效的服務。
在電子商務中,使用電子貨幣進行支付與傳統的貨幣支付方式相比有許多的優勢。首先,在同樣的空間內,電子貨幣可以存儲的面值是無限的;而傳統貨幣面值是有限的。其次,電子貨幣受時空的限制比較小,能夠通過通訊系統在短時間內進行遠距離傳遞。第三,電子貨幣可以採用計算機進行管理,彌補了傳統貨幣管理成本高的缺憾。第四,電子貨幣的匿名性比傳統貨幣要強,避免了面對面的交易。另外,作者還認為,電子貨幣與傳統的貨幣相比具有信息承載量比較大的優點。通過在交易過程中使用電子貨幣,商家、廠家以及消費者都能夠從中得到比傳統交易方式更多的信息。例如,商家可以在網路上迅速、及時地統計熱銷產品的銷售量,可以通過用戶注冊信息准確地看出參加瀏覽或購買的用戶資料,甚至可以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的形式進行後續的市場調查,以便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同時消費者也可以獲得快捷的反饋信息以及完善的售後服務。
但是,就目前而言,作為支付工具的電子貨幣應用於電子商務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在這一問題上,普遍存在著很多觀點。比如,安全問題、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電子商務的發展還不很成熟、系統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數字認證技術等,這些問題的出現都將會對電子貨幣的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要使電子貨幣能夠迅速、健康的發展,必須盡快解決出現的這些問題。不僅要加強網路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互聯網路的普及率;同時要積極發展電子商務,進而帶動電子貨幣的發展;另外,也要盡快出台並且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給網路安全提供相應的法律保障,規范網上交易程序,正確使用數字證書。
另外,作者通過對電子貨幣的研究,認為電子貨幣的產生和應用對傳統的價值經濟學和貨幣銀行學提出了新的挑戰。未來的發展,將會由於電子貨幣的應用,使得中央銀行不能再通過調節貨幣的發行量這一手段來調節市場經濟,新的價值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將會產生,通貨膨脹、通貨緊縮也將會有新的詮釋,以適應未來網路經濟的發展。電子貨幣將會形成一門全新的學科,沖擊經濟金融界的傳統理論、理念。
四、結束語
拓展電子貨幣的業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不斷加快的經濟全球化進程以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貨幣金融體系電子化的實現將是一個必然趨勢。目前,與信息技術有關的電子商貿、電子商務、基於安全數據交換協議的各類網上購物系統、供應鏈管理以及網路營銷等活動的不斷興起,使得原先的計算機應用系統、管理系統、貿易體系結構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和需求。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電子商務不斷發展的帶動下,電子貨幣也將會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

正確把握電子商務的本質

第四屆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研討會暨展覽會論文
北京君思電子商務研究發展中心 安徽
論文摘要:從根本上來說,電子商務是在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過渡中,以發達國家為主導,以新型企業為主要動力,而產生出的一場對產業結構、企業結構的變革。從電子商務產生的條件和發展應用的趨勢來分析,電子商務的本質是「一種結果」和「一種變革」。「一種結果」是指電子商務是現代工業社會高度發展的結果;「一種變革」是指電子商務是對傳統產業結構尤其是企業結構的變革。因此,中國的電子商務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國發展的電子商務的關鍵,從宏觀方面說,是要大力發展市場經濟,規范市場秩序,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從中觀方面說,是要大力發展物流、金融、信息等行業;從微觀方面說,是要建立產權清晰、管理科學、有競爭意識的現代企業制度。

關鍵詞:電子商務 知識經濟 產業結構 企業制度 信息化 創新
Abstract: In essence, electronic commerce is a reform to the instrial structure and enterprise structure that occurs in instrial economy』s transition towards 「knowledge economy」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s the leading factor and new type enterprises a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In the angle of the conditions for the emergence of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the trend of it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the essence of electronic commerce is 「a result」 and 「a reform」. 「A result」 means electronic commerce is the resul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strial society; 「a reform」 means electronic commerce is a reform to the traditional instrial structure, especially the enterprise structure.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lectronic commerce is a step-by-step process. The crux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lectronic commerce, from a macro point of view, is to vigorously develop market economy, standardize the order of market,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legal system; from a moderate point of view, is to energetically develop such trades as the interflow of commodities, finance and IT, etc.; from a micro point of view, is to establish an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featured by clear property rights,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a consciousness of competition.

Keywords: Electronic commerce, knowledge economy, instrial structure, enterprise system, information, creation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浪潮,引起了全球各國的關注。電子商務對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帶來的影響已日益顯現出來。從經濟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從國際經濟組織到各國政府,從工商企業到消費者,均被捲入到由電子商務所產生的沖擊波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已成為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大趨勢。
根據筆者多年對電子商務的跟蹤研究,我們的基本觀點是,在全球電子商務的發展熱潮中,必須從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客觀環境與條件出發,認真研究適合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模式與規律,避免一哄而起,只追求表面的商務「電子化」,而忽略了商務活動的創新與發展。
從根本上來說,電子商務是在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過渡中,以發達國家為主導,以新型企業為主要動力,而產生出的一場對產業結構、企業結構的變革。「商務活動的電子化」是電子商務的表徵,電子商務涉及到對網路技術、安全技術等的應用,但電子商務絕對不是簡單的技術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是研究一種新事物的科學方法,從電子商務產生的條件和發展應用的趨勢來分析,電子商務的本質是「一種結果」和「一種變革」。
「一種結果」是指電子商務是現代工業社會高度發展的結果;「一種變革」是指電子商務是對傳統產業結構尤其是企業結構的變革。

一、電子商務是現代工業社會高度發展的結果
當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西方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了調整。製造業技術的發展,使產品的零部件和生產的各個階段具有越來越明顯的可分性,生產的專業化分工從一個國家內部拓展到全球;隨著生產的過程的分散,相應的運輸、通訊、金融等行業的服務也進一步社會化和專業化,同時效率也更高、成本更低。例如:從1930年到1990年,空運的成本已從平均每英里68美分降到11美分,紐約與倫敦的三分鍾的電話費從244美元降到3美元;另外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世界范圍的數據傳遞成為可能。正是由於生產的專業化、服務的社會化、信息系統的網路化,使具有開放性的、面向全球的、基於網路的電子商務成為可能。
為什麼電子商務在發達國家首先發展起來?為什麼美國的網上購物沒有遇到信息化基礎、信用體系、配送環節等「瓶頸」?為什麼歐美在探討電子商務如何發展的問題上主要集中在安全、征稅等技術和管理的層次上?而我國在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中,人們關心的問題集中在如何搬走「信用、支付、物流」三座大山上?問題的關鍵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已經成熟,信用基礎、金融服務、運輸服務早已不是社會經濟發展中要解決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是如何當成「過剩資源」進一步利用、開發、組合的問題,而在這一點上,電子商務是一種新的嘗試與突破。
認識這一點對於發展我國的電子商務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不考慮國情與某種事物產生發展的客觀基礎,只是在意識到電子商務所帶來的諸多好處後,就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這樣搞起的電子商務只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盡管有「超越」、「後發效應」等似是而非的說法,但市場不相信膽量、科學不相信盲目。發展中國的電子商務的關鍵,從宏觀方面說,是要大力發展市場經濟,規范市場秩序,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電子商務不可能建立在一種無序、封閉的社會經濟基礎條件上;從中觀方面說,是要大力發展物流、金融、信息等行業,這些行業不僅是電子商務發展中的「瓶頸」,同時從產業結構的發展角度看,這些行業也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木桶」上「較短的木條」;從微觀方面說,電子商務發展的動力來自於企業,這些企業起碼應該是產權清晰、管理科學、有競爭意識的現代企業,電子商務如果搞成「洋為土用」,或者是一個「動聽的故事」,應該是一種悲哀。

二、電子商務是對產業結構、企業經營與管理結構的變革
據有關資料介紹,1998年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前10名依次是Cisco、Dell、IBM、Intel、AOL、Amazon、Marshall Instries、3COM、Ingram Micro、MCI World Com。這10大電子商務公司,沒有一家是傳統的企業。另有資料說:1998年美國搞B to C電子商務的企業,按當年網上銷售收入列前10名的依次是Amazon(銷售書刊和CD唱盤)、CDNOW(銷售音樂產品)、Charies Schwab(股票交易中介)、Cisco(銷售家用modem、ADSL等網路產品)、Dell(銷售家用PC)、E-Trade(金融、在線證券中介服務)、NECX(銷售計算機零部件)、OnSale(網上拍賣老產品)、REI(銷售登山器具、旅遊用品等)、1800Flowers(銷售鮮花禮品等)。1998年美國搞B to B電子商務的企業,按當年網上銷售收入列前10名的依次是:Marshall Instries(銷售電子元器件,工具設備等)、Cisco(銷售網路產品和解決方案)、Bay Networks(同前)、Dell(銷售計算機)、Compaq(銷售計算機產品、應用系統和網路解決方案)、Federal Express(快遞服務)、IBM(銷售計算機系統、軟體、應用系統和網路解決方案)、W.W.Grainger(銷售電機、電具等)、3COM(銷售網路產品和解決方案)、First Union Group(網上銀行與金融服務)。美國電子商務前十強及其市值(2000年1月19日)分別為:amazom.com($20,720 mil)、barnesandnoble.com($420 mil)、beyond.com($283 mil)、ebay($18,042 mil)、egghead.com($285 mil)、etoys($2,402 mil)、e*trade($6,325 mil)、open market($1,368 mil)、priceline.com($8,423 mil)、shopnow.com($n/a mil)。在這些公司裡面,也沒有一家傳統的企業。
為什麼會是這樣一種結果呢?根本的原因就在於,網路經濟有著不同於傳統工業經濟的規律與模式,因而,電子商務也不可能是傳統商務活動在網路上的翻版。
網路經濟的資源組合模式、市場運行模式與消費尋求模式與傳統工業經濟不同,從電子商務的應用看,如網上采購、網上銷售,目的是實現購銷活動的「零距離」、「零庫存」,當時間、空間不再成為商務活動的障礙時,相應地要求建立新興行業,同時基於企業傳統的金字塔的組織機構和對應的業務流程,不能實現網路營銷「更高、更快、更好」的標准,因此盡管發達國家傳統的企業,信息化、網路化水平已相當高,但在電子商務方面卻步履緩慢。
中國要發展電子商務,尤其是在企業要應用電子商務時,注意力應該放在對網路經濟規律的把握,注重對企業經營與管理的創新與突破。

三、電子商務的發展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
美國的電子商務英雄如貝索斯、德爾等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的榜樣的力量,不斷有精英要創造電子商務奇跡,但事實是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需要搬走一座又一座的大山、突破一個又一個的瓶頸,太多的先驅變先烈的故事都在證明著一件事,即電子商務的發展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這項系統工程至少應該包括以下方面:
1、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 網路是電子商務的傳媒和載體,沒有高速通信網路做支持,就很難搞網路營銷。
2、金融支付手段的完善。 電子商務的優勢在於能夠實現零距離收付、零距離購銷。但如果沒有安全有效的金融服務尤其是電子支付手段是做不到「零距離」的。
3、標准和法律環境建設。 電子商務進行的是無紙貿易,這涉及數字簽名、電子發票、電子合同的法律地位和效力問題。此外,還關繫到信息安全問題、隱私權保護問題、交易程式規范和數據交換標准問題,以及稅收問題。缺乏標準的電子商務是不能產生的。
4、企業內部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企業要實現電子商務,就是要實現企業信息資源的統一管理和共享,將自己與有購銷關系的貿易夥伴聯系在一起,建立快速回應系統、「零庫存」的供應鏈體系等是電子商務應用的基礎。
5、實物商品配送服務體系的建立。若沒有專業化的、社會化的商品配送服務體系,電子商務特別是網上購物只能是一種網上購物目錄服務。
中國發展電子商務應該推崇大電子商務觀,即電子商務是一項社會化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到電子商務應用的外部環境和電子商務應用者的內部條件等多方面。
四、電子商務應以企業間的商務活動為核心
一般來說,電子商務從其交易雙方和實質內容上,主要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即企業對消費者(B-to-C)的電子商務;企業對企業(B-to-B)的電子商務;消費者對消費者(C-to-C)的電子商務以及企業對政府(B-to-G)、消費者對政府(C-to-G)的電子商務等。但無論怎樣劃分,電子商務的核心應該是企業間的電子商務,因為電子商務畢竟只是一種新的網路經濟的活動方式,而作為經濟活動的「細胞」的企業在新經濟中仍然是核心角色。從近幾年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看,也證明了這一點。
據市場研究機構Forrester Research的研究顯示,企業間的電子商務活動(除了廣告支出之外,企業用戶通過互聯網路所購買的產品或服務)從1990年的零水平成長為1998年的430億美元,更將在2000年邁向8430億美元大關。
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集團表示,1999年全球企業對企業的電子商務市場規模為1450億美元,但預料日後還會持續成長;預計在2004年將達到7.29萬億美元的規模。
研究公司IDC表示,企業對企業電子商務在公元2003年止將由去年的3000萬美元激增至1.38兆美元。
也正因為如此,在今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企業對企業的電子商務成為了風靡一時的話題。商業巨子們同時樂觀地表示,該行業的頂峰時期尚未到來。
起步於90年代中期的中國電子商務,客觀地說從概念到模式都與國外的大牌IT廠商有關,因而造成許多人對電子商務的理解僅限於技術的角度而不是商務的角度,電子商務在技術與商務上的理解錯位,導致了我國電子商務應用中的消化不良。實際上,電子商務是帶有一定技術含量的新的商務活動方式,但如果對電子商務應用的探討只是停留在技術角度上,似乎有些本末倒置了。
從商務角度來理解,電子商務的實施應該是多層次的,在初級層次上,企業利用網路進行信息處理和信息交換,但並不構成與客戶達成交易的有效條件;中級層次的電子商務應用由於構成合同履行的部分問題,因此涉及到技術和法律等問題;更高一個層次的電子商務應用是實現企業與消費者的商務活動,這個層次是商務活動內容由於是將信息流、商流、物流、資金流完美地結合起來,除了技術問題外,社會化的服務保障體系是至關重要的。有份資料說,國內500家上網企業網站中,有85%的網站所發布的信息有6 個月沒有更新或添加內容,90%的網站只有總經理照片和企業產品照片。這說明我國多數企業的電子商務應用還處在初級階段,要提高企業的應用水平,在「技術」上花心思不如在「商務」上下工夫更有效。

縱觀全球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對發展中國電子商務的幾點思考是:
第一、 中國的電子商務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其中需要政府盡快完善電子商務應用的外部基礎和條件,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需要各類企業積極但不是盲目的嘗試。中國發展電子商務需要跨越的不是「應用」之河,而是「環境」(市場、法律、信用、服務等)之壑。
第二、 中國的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解決意識問題。電子商務與技術有關,但不是技術層面的問題,「商務為本」是對電子商務的准確把握。
第三、 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需要冷靜研究。既然電子商務不是技術問題,不是應用的問題,不是單個企業的問題,因此需要認真研究;電子商務對中國來說,既是來自於發達國家的壓力同時又是發展的動力與機遇,但需要的是正視中國的客觀環境與條件,避免虛火上升。

閱讀全文

與priceline股票歷年數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資金一年翻倍 瀏覽:143
股票漲停後怎麼賣出去 瀏覽:820
江南嘉捷發行股票重組360嗎 瀏覽:986
股票入門技術指標基礎知識 瀏覽:644
一個人能同時有幾個股票賬戶 瀏覽:921
主力出逃後股票會跌多久 瀏覽:414
股票中信證券的代號是多少 瀏覽:127
股票退市順序 瀏覽:621
國際游戲科技股票昨收什麼意思 瀏覽:166
一隻股票做到極致 瀏覽:550
業績減虧的股票還會st嗎 瀏覽:859
股票的收益債券 瀏覽:607
復星高科技集團股票 瀏覽:913
股票k線4條顏色各代表 瀏覽:350
萬達股票歷史數據 瀏覽:495
股票應用技術指標分析示例 瀏覽:852
聯創光電股票信息 瀏覽:867
股票賬戶可以手機和電腦登錄嗎 瀏覽:317
股票配資後賬戶是用誰的 瀏覽:784
景業名邦股票歷史數據 瀏覽: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