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退市股票名單一覽表
截至2020年12月15日,A股已退市的股票共計124隻。
它們分別是:
股票代碼 股票簡稱
000003.SZ PT金田A
000013.SZ *ST石化A
000015.SZ PT中浩A
000018.SZ 神城A退
000024.SZ 招商地產
000033.SZ 新都退
000047.SZ ST中僑
000405.SZ ST鑫光
000406.SZ 大明退市
000412.SZ ST五環
000418.SZ 小天鵝A
000508.SZ 瓊民源
000511.SZ 烯碳退
000515.SZ 攀渝鈦業
000522.SZ 白雲山A
000527.SZ 美的電器
000535.SZ *ST猴王
000542.SZ TCL通訊
000549.SZ S湘火炬
000556.SZ PT南洋
000562.SZ 宏源證券
000569.SZ 長城股份
000578.SZ 鹽湖集團
000583.SZ S*ST托普
000588.SZ PT粵金曼
000594.SZ 國恆退
000602.SZ 金馬集團
000618.SZ 吉化退市
000621.SZ *ST比特
000653.SZ ST九州
000658.SZ ST海洋
000660.SZ *ST南華
000675.SZ ST銀山
000689.SZ ST宏業
000693.SZ 華澤退
000699.SZ S*ST佳紙
000730.SZ *ST環保
000748.SZ 長城信息
000763.SZ 錦化退市
000765.SZ *ST華信
000769.SZ *ST大菲
000787.SZ *ST創智
000805.SZ *ST炎黃
000817.SZ 遼油退市
000827.SZ *ST長興
000832.SZ *ST龍滌
000866.SZ 揚子退市
000916.SZ 華北高速
000956.SZ 中原退市
000979.SZ 中弘退
002018.SZ 華信退
002070.SZ 眾和退
002143.SZ 印紀退
002220.SZ 天寶退
002477.SZ 雛鷹退
002509.SZ 天茂退
002604.SZ 龍力退
002680.SZ 長生退
300028.SZ 金亞退
300090.SZ 盛運退
300104.SZ 樂視退
300156.SZ 神霧退
300186.SZ 大華農
300216.SZ 千山退
300372.SZ 欣泰退
300431.SZ 暴風退
600001.SH 邯鄲鋼鐵
600002.SH 齊魯石化
600003.SH ST東北高
600005.SH 武鋼股份
600065.SH *ST聯誼
600069.SH 退市銀鴿
600074.SH 退市保千
600087.SH 退市長油
600092.SH S*ST精密
600102.SH 萊鋼股份
600175.SH 退市美都
600181.SH *ST雲大
600205.SH S山東鋁
600240.SH 退市華業
600253.SH 天方葯業
600263.SH 路橋建設
600270.SH 外運發展
600286.SH S*ST國瓷
600296.SH S蘭鋁
600357.SH 承德釩鈦
600401.SH 退市海潤
600432.SH 退市吉恩
600472.SH 包頭鋁業
600553.SH 太行水泥
600591.SH *ST上航
600607.SH 上實醫葯
600625.SH PT水仙
600627.SH 上電股份
600631.SH 百聯股份
600632.SH 華聯商廈
600646.SH ST國嘉
600656.SH 退市博元
600659.SH *ST花雕
600669.SH *ST鞍成
600670.SH *ST斯達
600672.SH *ST華聖
600680.SH *ST上普
600700.SH *ST數碼
600709.SH ST生態
600747.SH 退市大控
600752.SH *ST哈慈
600762.SH S*ST金荔
600772.SH S*ST龍昌
600786.SH 東方鍋爐
600788.SH *ST達曼
600799.SH *ST龍科
600806.SH 退市昆機
600813.SH ST鞍一工
600832.SH 東方明珠
600840.SH 新湖創業
600842.SH 中西葯業
600852.SH *ST中川
600878.SH *ST北科
600899.SH *ST信聯
600991.SH 廣汽長豐
601268.SH *ST二重
601299.SH 中國北車
601558.SH 退市銳電
(數據來源:i問財)
㈡ 你好!我先給你介紹一下長城的一些歷史和情況,急用啊……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修建長城超過5000公里的有三個朝代:一是秦始皇時修築的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二是漢朝修築的西起河西走廊,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在1萬公里以上。這些長城的遺址分布在我國今天的北京、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內蒙古、河北、新疆、天津、遼寧、黑龍江、湖北、湖南和山東等10多個省、市、自治區。
由於時代久遠,早期各個朝代的長城大多數都殘缺不全,保存得比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長城,所以人們一般談的長城主要指的是明長城,所稱長城的長度,也指的是明長城的長度,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鴨綠江畔。
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測繪局2009年4月18日聯
國畫長城—譚翃晶作品(6張)
合公布,明長城東起遼寧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十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56個縣域,總長度為8851.8千米。經過壕塹359.7千米,自然天險2232.5千米。
國家文物局2012年6月5日在北京居庸關長城宣布,歷經近5年的調查認定,中國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分布於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陝西、甘肅、青海等15個省市自治區,包括長城牆體、壕塹、單體建築、關堡和相關設施等長城遺產43721處。這是中國首次科學、系統地測量歷代長城的總長度。國家文物局曾於2009年首次公布明長城調查數據,中國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而此次長城的調查和認定,不僅認定了明代長城的長度,還開展了秦漢及其他時代長城的資源調查。[1]
構築方法
長城的另一面——石砌長城(大境門)
長城在中國歷史的長久歲月中,許多封建王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曾經對它進行過多次修築,我國古代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為它貢獻了智慧,流盡了血汗,使它成為世界一大奇跡。不論是巨龍似的城垣,還是扼生產流程和比較科學的燒制磚瓦作坊。因此磚的製品產量大增,磚瓦已不再是珍貴的建築材料,所以明長城不少地方的城牆內外檐牆都以巨磚砌築。在當時全靠手工施工,靠人工搬運建築材料的情況下,採用重量不大,尺寸大小一樣的磚砌築城牆,不僅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施工率,提高了建築水平。其次,許多關隘的大門,多用青磚砌築成大跨度的拱門,這些青磚有的已嚴重風化,但整個城門仍威嚴峙立,表現出當時砌築拱門的高超技能。從關隘的城樓上的建築裝飾看,許多石雕磚刻的製作技術都極其復雜精細,反映了當時工匠匠心獨運的藝術才華。
牆身是城牆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為七點八米,有些地段高達十四米。凡是山崗陡峭的地方構築的比較低,
萬里長城(12張)
平坦的地方構築得比較高;緊要的地方比較高,一般的地方比較低。牆身是防禦敵人的主要部分,其總厚度較寬,基礎寬度均有六點五米,牆上地坪寬度平均也有五點八米,保證兩輛輜重馬車並行。牆身由外檐牆和內檐牆構成,內填泥土碎石。外檐牆是指外皮牆向城外的一面。構築時,有明顯的收分,收分一般為牆高百分之一百二十五。牆身的收分,能增加牆體下部的寬度,增強牆身的穩定度,加強它的防禦性能,而且使外牆雄偉壯觀。內檐牆是指外皮牆城內的一面,構築時一般沒有明顯的收分,構築成垂直的牆體,關於外檐牆的厚度,一般是以「垛口」處的牆體厚度為准,這里的厚度一般為一磚半寬,根據收分的比例,越往下越厚。磚的砌築方法以扁砌為主。
牆的結構內容是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而定的,總觀萬里長城的構築方法,有如下幾種類型:
1.版築夯土牆;
2.土坯壘砌牆;
3.青磚
長城(20張)
砌牆;
4.石砌牆;
5.磚石混合砌築;
6.條石;
7.泥土連接磚。
用磚砌、石砌、磚石混合砌的方法砌築城牆,在地勢坡度較小時,砌築的磚塊或條石與地勢平行,而當地勢坡度較大時,則用水平跌落的方法來砌築。
烽燧
長城體系中設置有大量烽燧(烽火台)作為情報傳遞系統。古時用於點燃煙火傳遞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軍事防禦設施,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土電報。烽火台是為防止敵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敵情發生,則白天施煙,夜間點火,台台相連,傳遞訊息。 根據歷史文獻、出土漢簡和實地考察可知,烽燧數量眾多且一直延伸到長城以外很遠的地方。按烽燧配置的位置和功能,可以分為四組:設在大漠深處的烽火台是發出警訊的最前線,沿長城兩側設置的烽火台向沿線傳遞情報,由長城通往京師的系列烽火台與王朝中央聯系,還有一組烽火台與長城所在地附近的地方政府和駐軍聯系。按明朝制度,舉一煙鳴一炮表示來敵100人左右;舉二煙鳴二炮,來敵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舉三煙鳴三炮。在50千米的長城沿線上,共發現烽火台80餘座,間隔距離平均約3千米,最遠的不超過5千米。「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兩種信號,白天放煙叫「烽」,夜間舉火叫「燧」。
烽火台的建築早於長城,但自長城出現後,長城沿線的烽火台便與長城密切結為一體,成為長城防禦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的甚至就建在長城上,特別是漢代,朝廷非常重視烽火台的建築。烽火,也叫烽燧,是古代軍情報警的一種措施,即敵人白天侵犯時就燃煙(烽),夜間來犯就點火(燧)以可見的煙氣和光亮向各方與上級報警。烽火台在漢代稱作烽堠(烽候)、亭燧,唐宋稱作烽台,並把「烽燧」一詞也引申為烽火台,明代則一般稱作煙墩或墩台(西北明代墩台,大的還有御敵之功能,小的則只有望而無點烽火之功能)。烽火台一般相距10里左右,明代也有距離5里左右的,守台士兵發現敵人來犯時,立即於台上燃起烽火,鄰台見到後依樣隨之,這樣敵情便可迅速傳遞到軍事中樞部門。
地質形態
「因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築長城的一條重要經驗,在秦始皇的時候已經肯定了它,接著司馬遷又把它寫入
長城
《史記》之中,之後的每一個朝代修築長城都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的。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修築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選擇在險要之處。至於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是沿著山嶺的脊背修築,有的地段從城牆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有「易守難攻」的效果。在遼寧境內,明代遼東鎮的長城有一種叫山險牆、劈山牆的,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地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為長城了。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真可以說是巧奪天工。長城,作為一項偉大的工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遺產。
2001年06月25日,長城作為春秋至明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並為國家5A級建築。
主要關隘
八達嶺長城
長城關口、嘉峪關、山海關、居庸關、玉門關、井陘關、娘子關、雁門關、偏頭關、平型關、古北口、喜峰口、榆林塞、黃崖關、瓦橋關、虎山長城、鴉鶻關、牛庄城、分水關、寧遠城、陽關、平定堡城、清陽關、新安關、鎮遠關、錦州城、馬水口、倒馬關、九門口、老龍頭、董家口、劉家口、馬蘭關、新開口、插箭嶺關、金山嶺、獨石口、張家口、馬市口、羊房堡關、水口關、紫荊關、宣化城、三屯營、三道關、大毛山關、義院口、界嶺口、重峪口、徐流口、冷口關、白洋峪關、青山關、鐵門關、潘家口、龍井關、洪山口、上關、常峪口、狼窩溝口、新河口、白石口關、浮圖峪關、烏龍溝關、飛狐口、寡婦樓、司馬台、慕田峪關、沿河城、將軍關、白馬關、鹿皮關、河防口、蓮花池關、黃花城關、撞道口關、九孔樓、四海冶口、居延塞故城、雞鹿塞、高闕塞、大同城、殺虎口、威魯堡口、金鎖關、黃澤關、黃榆關、北樓口、寧武關、利民堡口、得勝口、鎮宏堡口、平遠堡、新平堡口、保平堡口、樺門堡、瓦窯口堡、鎮寧堡口、鎮口堡、守口堡口、鎮邊堡、鎮川堡、宏賜堡口、鎮羌堡口、拒牆堡口、拒門堡口、助馬堡口、破魯堡口、保安堡口、寧魯堡口、破虎堡口、殘虎堡口、馬堡口、雲石堡口、少家堡口、大河堡口、敗虎堡口、迎恩堡口、阻虎堡口、將軍會堡、丫角山、老營堡、紅門口、老牛灣堡、陽方口、白草關口、廣武城、北樓口、狼牙口、龍泉關、固關、鶴度嶺口、馬嶺關、支鍋嶺口、峻極關、吳旗秦長城、魏長城南起點、定邊城、高家堡、鎮北台、韓城魏長城、黃甫川堡、齊長城。
2現存遺址
八達嶺長城
八達嶺長城(17張)
1961年,國務院確定八達嶺關城和城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在鄧小平同志「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的倡議下,古老雄關更換新顏,先後修復城樓19座,城牆全長3741米,使游覽總面積達到1.9萬平米。1986年,八達嶺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1987年,聯合國接受萬里長城為「世界文化遺產」。1991年8月,八達嶺作為萬里長城的精華,在北京故宮博物館,接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人類文化遺產證書。1991年12月,在珠海舉行的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評選活動揭曉命名大會上(全國候選景點94個,回收有效選票48萬張),八達嶺因其景點著名,以37萬張的絕對多票數,成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首。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延慶,是明長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居庸關的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是明代重要的軍事關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登上這里的長城,居高臨下,盡覽崇山峻嶺的壯麗景色。迄今為止,已有包括奧巴馬、尼克松、撒切爾夫人在內的三百多位知名人士到此游覽,八達嶺景區以其宏偉的景觀、完善的設施和深厚的文化歷史內涵而著稱於世。史稱天下九塞之一,是萬里長城的精華,在明長城中,獨具代表性。 八達嶺長城博物館以萬里長城為主題,全面反映長城的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綜合性博物館中國長城博物館位於八達嶺關城外,1994年建成開放。全館共有9個展廳,展廳面積3 000餘平方米。陳列有多個專題,其中「歷代長城」展示長城產生和發展的基本脈絡;「明代長城」、「建置武備」展現明代修築長城的起因及過程,軍鎮的設置及分布,長城的建築結構及布局和武器防禦設施的配備;「經濟文化交流」再現長城內外各民族長期共同發展、相互交流融合的歷史事實;「民族藝術寶庫」表現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傳統文化藝術的結晶;「愛我中華、修我長城」展現國家對長城的關心和保護。
慕田峪長城
慕田峪長城[2]位於懷柔區境內,是北京新十六景之一。西接居庸關長城,東連古北口,開放的2250米長城段其特點是長城兩邊均有垛口,特別是正關台三座敵樓並矗,著名的長城景觀箭扣、
慕田峪長城(6張)
牛角邊、鷹飛倒仰等位於慕田峪長城西端,是萬里長城的精華所在。慕田峪長城山巒疊嶂,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慕田峪長城設有國內一流的登城纜車、開發了中華夢石城、施必得滑道等項目,形成了長城文化、石文化和體育健身娛樂有機結合。英國前首相梅傑,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等多位外國首腦到慕田峪游覽。1992年被評為北京旅遊世界之最。2002年被評為4A 級風景區[3]。
慕田峪由於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慕田峪關自古以來就是拱衛北京的軍事要沖,此段長城西接北京昌平縣的居庸關,東連北京密雲縣的古北口,為明代所修築,為京師北門黃花鎮的東段,自古被稱為拱衛京師、皇陵的北方屏障,的重要關口之一。被稱為「危嶺雄關」。
司馬台長城
獨具「險、密、奇、巧、全」五大特點的司馬台長城,位於北京市密雲縣東
司馬台長城(19張)
北部的古北口鎮境內,距北京120公里。它東起望京樓,西至後川口,全長5.4公里,敵樓35座,整段長城構思精巧,設計奇特,結構新穎,造型各異,堪稱萬里長城的精華。著名長城專家羅哲文教授贊譽道:中國長城是世界之最,而司馬台長城又堪稱中國長城之最。司馬台長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築遺址。
古北口長城
古北口長城是中國長城史上最完
古北口 長城 抗戰 老照片(11張)
整的長城體系。由北齊長城和明長城共同組成,包括卧虎山、蟠龍山、金山嶺和司馬台4個城段。古北口是山海關、居庸關兩關之間的長城要塞,為遼東平原和內蒙古通往中原地區的咽喉,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尤其是在遼、金、元、明、清這五朝,大大小小爭奪古北口的戰役從未停止過,因此長城的作用突顯得尤為重要。
箭扣長城
箭扣長城
箭扣長城位於京郊懷柔縣西北八道河鄉境內,距懷柔縣城約30公里,山勢非常富於變化,險峰斷崖之上的長城也顯得更加雄奇險要。箭扣長城因整段長城蜿蜒呈W 狀,形如滿弓扣箭而得名。箭扣長城是明代萬里長城最著名的險段之一,是近年來各種長城畫冊中上鏡率最高的一段,向來是長城攝影的熱點。
箭扣長城是北京一段最險峻、雄奇的長城,自然風化嚴重,沒有任何人工修飾,自牛犄角邊、南大樓、鬼門關、箭扣梁、東西縮脖樓、東西油簍頂、將軍守關、天梯、鷹飛倒仰、九眼樓、北京結到望京樓綿延20多公里,充分展現了長城的驚、險、奇、特、絕,能領略到原汁原味的古老的長城景觀。
其他長城
金山嶺長城
金山嶺長城位於距北京市區140公里密雲縣與河北灤平縣交界的燕山山脈中。西起龍峪口,東止望京樓,全線10.5公里。沿線有建築各異的敵摟67座,烽火台2座,大小關隘5處,這里長城上敵樓密集,一般50-100米一座,牆體以巨石為基,高5-8米,並設有攔馬牆、垛牆和障牆,形式多樣,各具特色。被譽為「萬里長城,金山獨秀」。
山海關長城
山海關長城是萬里長城的入海處。現屬山海關境內的長城全長26公里,主要
山海關(20張)
包括:老龍頭長城、南翼長城關城長城、北翼長城、角山長城、三道關長城及九門口長城等地段。老龍頭長城是長城入海的端頭部分,有「中華之魂」的盛譽。
山海關城由關城、東羅城、西羅城、南翼城、北翼城、威遠城和寧海城七大城堡構成,四周有長4769米、高11.6米、厚10餘米的城牆,牆體高大堅實,氣勢宏偉。在東、西、南、北建有四個城門,城東南隅、東北隅建有角樓,城中間建有雄偉的鍾鼓樓。整個衛城建築規模宏偉,防禦工程堅固。山海關是明代創建「衛所兵制」的產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對山海關的鞏固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嘉峪關長城
嘉峪關長城是明長城西端起點,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關,河西第一隘口,也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城關由內城、外城和城壕組成的完整防禦體系。看到的城關以內城為主,黃土夯築而成,外包城磚,堅固雄偉。城關兩端的城牆橫穿戈壁,可以體會到大漠孤城的蒼涼。
在嘉峪關市西南隅, 因建於嘉峪山麓而得名,是明朝萬里長城西端的終點, 建於1372年。關城平面呈梯形,面積33500餘平方米,城牆總長733米,高11.7米。城樓東、西對稱,面闊三間,周圍有廊,三層歇山頂高17米,氣勢雄偉。關城四隅有角樓,高兩層,形如碉堡。登關樓遠望,寨外風光盡收眼底。
虎山長城
虎山長城位於遼寧丹東市城東十五公里的鴨綠江畔虎山景區,虎山主峰高146.3m。峰頂是萬里長城的第一個烽火台。站在烽火台上環顧四周,朝鮮的義州、中國的馬市沙洲和連接丹東與新義州的鴨綠江大橋清晰可見。
九門口長城
位於遼寧省綏中縣李家鄉新檯子村,距山海關15公里,全長1704米。其南端起於危峰絕壁間,與自山海關方向而來的長城相接。自此,長城沿山脊向北一直延伸到當地的九江河南岸,在寬達百米的九江河上,築起規模巨大的過河城橋,以此向北逶迤於群山之間。「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便是人們對九門口長城的形象描述。
大同長城
大同為明代九邊重鎮之一,戰略地位重要。大同長城建於嘉靖年間,由宣大總督翁萬達創修。大同鎮長城東起天鎮縣鎮口台,西至丫角山(今內蒙古清水河子),全長335公里。據《三雲籌俎考·大同總鎮圖說》統計,大同鎮先後修大邊、二邊516.3里;城堡72座(城20,堡52);邊城776個;火路墩833個。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居庸關
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的居庸關是萬里長城上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關隘之一。其建築規
長城(2張)
模之大,文化內涵之深,堪稱我國萬里長城關城建設之最。居庸關位於北京西北48公里處的關溝峽谷之中。這里兩山夾寺,山形陡峭,一水中流。山上長城蜿蜒盤繞,山下城樓巍峨雄偉。關城內廟宇、署館、亭坊、倉房層疊錯落。紅牆、綠瓦、油飾彩畫相應成輝。關城所在的峽谷,屬太行余脈軍都山地,以險著稱,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居庸關不僅地勢險要,而且風景宜人。這里山巒重疊,溪水長流,植被繁茂,景色怡人。它以眾多的文物古跡、壯麗自然景觀,為萬里長城,為首都北京又添一處旅遊勝地。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贊詠的詩篇,乾隆皇帝也在此御筆親提「居庸疊翠」四字,成為著名的「燕山八景」之首。
大境門長城
大境門長城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市區,長城中唯一一座以門命名的關口。長城四
大境門長城
大關口之一。大境門長城修築於明成化年間,坐落在高聳入雲的東、西太平山間,據長城之要隘,扼邊關之鎖鑰。大境門門牆高12米,底長13米,寬9米。西側有明萬曆年間開鑿的西境門(小境門)。景區有西太平山長城公園,來遠堡,小境門,關帝廟,二郎廟,山神廟,等眾多明清歷史遺跡。為「萬里長城長城第一門」。
唐長城
唐長城牡丹江邊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國務院正式把中國長城遺址牡丹江邊牆三段列入中國長城資源調查項目的一部分,這就意味著有著「唐長城」之稱的牡丹江邊牆,這也是牡丹江市乃至黑龍江省第一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的項目。
牡丹江邊牆是渤海時期為防禦北方黑水靺鞨而修築的一條防禦體系,是和中國長城具有同等性質的軍事防禦工程。經過調查發現的牡丹江邊牆長約100公里,由三段構成。牡丹江邊牆一段長50公里,位於三道關一線,東起江西村西溝北山主峰,蜿蜒起伏向西北伸展,終止於西大砬子北坡。牡丹江邊牆二段長30公里,位於寧安江東段,起自寧安鎮牡丹江向北轉彎處右岸,向老虎洞溝轉向東南繼續發展,調查終止於寧安良種場東側。牡丹江邊牆三段長20公里,位於鏡泊湖,起自城牆砬子對岸湖邊,越過湖邊山,穿過201國道,在江山嬌林場東南側山上向東南發展。
據悉,牡丹江邊牆於2006年被批准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2008年開始,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已開始組織文物保護專業隊伍對牡丹江邊牆三段進行更深入調查,從而進一步了解牡丹江邊牆具體長度等概況。
2011年11月6日,享有「唐長城」之譽的牡丹江邊牆與秦長城一樣已被正式列入中國長城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齊長城
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而又保存段落或遺跡較多的古長城,原長度1000多公里。
關於齊長城,最早的是公元前555年(靈公二十七年),《左傳》上記載:「晉侯伐齊,……齊侯御諸平陰,塹防門而守之。」這是齊國在平陰修築的一道防禦工事,防門後來一直是齊長城的一道重要關口。
齊長城
《史記·楚世家·正義》引《齊記》記載「齊宣王乘山嶺之上,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州,千餘里,以備楚。」修建的記錄更清楚了。大概是從春秋戰國開始,到齊威王和稍後建築完成的。齊長城是西起濟南長清區,東至青島市黃島經濟開發區,橫穿山東半島。
春秋戰國時期修築的齊長城和楚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最古老的長城。其中的千里齊長城距今已2500多年。齊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歷時達2000多年,總長度達5千萬米以上。我們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西起中國西部甘肅省的嘉峪關,東到中國東北遼寧省的鴨綠江邊,長635萬米。
㈢ 長城證券股吧歷史價長城證券股的歷史行情長城證券今日為何大跌
證券行業,長期以來都屬於是牛股輩出的優質賽道。隨著中國股權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居民財富的增長、各類機構投資者的發展以及市場各項制度的逐漸完善,中國股票二級市場的活躍度穩步提升,這也加速了證券行業的發展。所以我們今天討論的便是國內最大的券商企業之一的長城證券,到底值得我們去投資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詳細了解一下。
在開始分析長城證券前,先分享一份整理好的證券行業龍頭股名單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證券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紹:長城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於1996年5月,在全國的主要城市設置了營業部100多家。公司控股寶城期貨有限責任公司、長城證券投資有限公司、長城長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同時是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景順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兩家基金公司的主要股東。經過二十餘年的奮斗,長城證券已經成長為一家資質齊全、業務覆蓋全國的綜合類證券公司,多功能協調發展的金融業務體系已形成。
研究完公司的基礎概況後,借著今天這個機會,我們就來看看這家老牌券商還具備哪些優勢。
亮點一:主要股東實力雄厚、均衡多元的股東結構
公司控股股東為華能集團下屬的華能資本,其他主要股東包括深圳能源及深圳新江南(招商局集團下屬企業)等,主要股東及其關聯企業實力雄厚,配合其資源整頓工作,深化產融結合,為實體經濟增添活力。公司一共有23家股東,其中包括了國有成分和民營性質,呈現出的是均衡多元的股東結構,有利於公司更好地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和良好的經營機制。
亮點二:擁有業務全牌照,分支機構布局合理廣泛
公司擁有的業務平台具有全牌照、綜合性等特點,包含各類證券業務。分支機構散布在全國各大重點地區,在布局上除了合理之外還廣泛,已布局了全國27個省級地區,從創立截止到今天已設立北京、杭州、廣東、上海、前海等12家分公司,在全國主要城市設立了109家營業部,裡麵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南京、成都等。
由於篇幅受限,更多關於長城證券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長城證券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
中國股市依法監管、從嚴監管、全面監管早就是行業的新常態了。中國證監會對券商風險的把控將加大力度,行業也將繼續向"風險管理全覆蓋"的目標推進。通過經濟增長新動力的出現,新舊發展動能轉換速度持續加快,證券行業有望來一波新的戰略發展時機,發展空間徹底全面打開,市場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傳統業務的競爭始終存在,創新業務的飛速增長在某種程度上也會成為發展的新趨勢。
綜上所述,證券行業是一個牛股輩出的行業,不論是美國股市抑或是日本股市,這樣的盛況都存在了。隨著國內對金融的重視力度持續上漲,未來證券行業還將迎來巨大的成長空間。
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想更准確地知道長城證券未來行情,直接點擊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長城證券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長城證券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2-0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㈣ 萬里長城的具體數據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長城超過5000公里的有三個朝代:一是秦始皇時修築的西起臨洮 八達嶺長城,東止遼東的萬里長城;二是漢朝修築的西起今新疆,東止遼東的內外長城和烽燧亭障,全長1萬三千多公里;三是明朝修築的西起嘉峪關,東到鴨綠江畔的長城,全長8851.8公里(2009年修訂)。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總計起來,在5萬公里以上。這些長城的遺址分布在我國今天的北京、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內蒙古、河北、新疆、天津、遼寧、黑龍江、河南、湖北、湖南和山東等10多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僅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就有遺址1.5萬多公里。其次是甘肅的長城。 由於時代久遠,早期各個時代的長城大多殘毀不全,現在保存比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長城。所以一般人談的長城,主要指的是明長城。所稱長城的長度,也指的是明長城的長度,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達鴨綠江畔。 長城關隘 嘉峪關、山海關、居庸關、玉門關、井陘關、娘子關 、雁門關、偏頭關、平型關、古北口、喜峰口、榆林塞、黃崖關、 瓦橋關、虎山長城、鴉鶻關、牛庄城、分水關、寧遠城、陽關、平定堡城、清陽關、新安關、鎮遠關、錦州城、馬水口、 倒馬關、九門口、老龍頭、董家口、劉家口、馬蘭關、新開口、插箭嶺關、金山嶺、獨石口、張家口、馬市口、羊房堡關、水口關、紫荊關、宣化城、三屯營、三道關、大毛山關、義院口、界嶺口、重峪口、徐流口、冷口關、白洋峪關、青山關、 鐵門關、潘家口、龍井關、洪山口、上關、 常峪口、狼窩溝口、新河口、白石口關、浮圖峪關、烏龍溝關、飛狐口、寡婦樓、 司馬台、慕田峪關、沿河城、將軍關、白馬關、鹿皮關、河防口、蓮花池關、黃花城關、撞道口關、九孔樓、四海冶口、居延塞故城、雞鹿塞、高闕塞、大同城、殺虎口、威魯堡口、金鎖關、黃澤關、黃榆關、北樓口、寧武關、利民堡口 、得勝口、鎮宏堡口、平遠堡、新平堡口、保平堡口、樺門堡、瓦窯口堡、鎮寧堡口、鎮口堡、守口堡口、鎮邊堡、鎮川堡 、宏賜堡口、鎮羌堡口、拒牆堡口、拒門堡口、助馬堡口、破魯堡口、保安堡口、寧魯堡口、破虎堡口、殘虎堡口、馬堡口、雲石堡口、少家堡口、大河堡口、敗虎堡口、迎恩堡口、阻虎堡口、將軍會堡、丫角山、老營堡、紅門口、老牛灣堡、陽方口、白草關口、廣武城、北樓口、狼牙口、龍泉關、固關、鶴度嶺口、馬嶺關、支鍋嶺口、峻極關、吳旗秦長城、魏長城南起點、定邊城、高家堡、鎮北台、統萬城、韓城魏長城、黃甫川堡等。
㈤ 長城的資料簡介
長城(The
Great
Wall)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跡,因長度逾萬里,故又稱作「萬里長城」。自秦朝開始,修築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占當時全國總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可以想像,沒有大量的人群進行艱苦的勞動,那是根本無法完成這項偉大而艱巨的工程,裡面有這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長城在中國歷史的長久歲月中,許多封建王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曾經對它進行過多次修築;我國古代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為它貢獻了智慧,流盡了血汗,使它成為世界一大奇跡。不論是巨龍似的城垣,還是扼居咽喉的關隘,都體現了當時設防的戰爭思想,而且也標志著當時建築技術的高度成就。編輯摘要目錄-[
隱藏
]
1概況
2起止點
3建築構造和建築材料
4歷史
5防禦工程體系
6現在的作用
7帶的經濟結構與民族格局
8帶的民族關系
9文化遺產
10山海關長城
11有關長城的傳說
12修建長城的歷史人物功過
13也是個天文學名詞
14太空視野中的長城
15別名
16齊長城
17唐長城
18目前現存幾段長城
19關於長城的經典文學作品
20軍事意義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概況
長城(The
Great
Wall)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跡,因長度逾萬里,故又稱作「萬里長城」。自秦朝開始,修築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占當時全國總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工程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可以想像,沒有大量的人群進行艱苦的勞動,那是根本無法完成這項偉大而艱巨的工程。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各國為了防禦別國入侵,紛紛修築烽火台,並用城牆連接起來,形成最早的長城。而後歷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明長城的總長度為8851.8千米,其中人工牆體長度為6259.6千米,壕塹和天然險長度為2592.2千米。
「因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築長城的一條重要經驗,在秦始皇的時候已經把它肯定下來,司馬遷把它寫入《史記》之中。以後每一個朝代修築長城都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的。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修築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選擇在「四顧要之處」。至於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是沿著山嶺的脊背修築,有的地段從城牆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收「易守難攻」之效。在遼寧境內,明代遼東鎮的長城有一種叫山險牆、劈山牆的,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為長城了。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真可以說是巧奪天工。長城,作為一項偉大的工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遺產。
2001年06月25日,長城作為春秋至明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特殊關口的名稱---門]
在萬里長城上有許多關口。這些地方多以「關」、「口」命名。而在張家口的長城處,卻以「門」命名,謂之「大境門」。
明朝在「外邊」長城之外,還修築了「內邊」長城和「內三關」長城。「內關」長城以北齊所築為基礎,起自內蒙古與山西交界處的偏關以西,東行經雁門關、平型諸關入河北,然後折向東北,經來源、房山、昌平諸縣,直達居庸關,然後又由北而東,至懷柔的四海關、與「外邊」長城相接,以紫荊關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內三關」長城在很多地方和「內邊」長城並行,有些地方兩城相隔僅數十里。除此以外,還修築了大量的「重城」。雁門關一帶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長城位於中國的北部,它東起鴨綠江,西至內陸地區甘肅省的嘉峪關。橫貫河北、北京、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甘肅等七個省、市、自治區,全長約6700公里,約13300里,在世上有「萬里長城」之譽。
它東西南北交錯,綿延起伏於我們偉大祖國遼闊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條巨龍,翻越巍巍群山,穿過茫茫草原,跨過浩瀚的沙漠,奔向蒼茫的大海。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大約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3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現在我國新疆、甘肅、寧夏、陝西、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山東、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區都有古長城、烽火台的遺跡。其中僅內蒙古自治區的長城就達3萬多里。編輯本段|回到頂部起止點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長城超過5000公里的有三個朝代:一是秦始皇時修築的西起臨洮,東止遼東的萬里長城;二是漢朝修築的西起今新疆,東止遼東的內外長城和烽燧亭障,全長1萬多公里;三是明朝修築的西起嘉峪關,東到鴨綠江畔的長城,全長8851.8公里(2009年修訂)。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總計起來,大約在5萬公里以上。這些長城的遺址分布在我國今天的新疆、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內蒙古、河北、北京、天津、遼寧、黑龍江、河南、湖北、湖南和山東等10多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僅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就有遺址1.5萬多公里。其次是甘肅的長城。
由於時代久遠,早期各個時代的長城大多殘毀不全,現在保存比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長城。所以一般人談長城,主要指的是明長城。所稱長城的長度,也指的是明長城的長度,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達鴨綠江畔。以下是我國研究長城的專家羅哲文寫的一副對聯《長城贊》:
起春秋,歷秦漢,及遼金,至元明,上下兩千年。數不清將帥吏卒,黎庶百工,費盡移山心力,修築此偉大工程。堅強毅力,聰明智慧,血汗辛勤,為中華留下巍峨豐碑。
跨峻嶺,穿荒原,橫瀚海,經絕壁,縱橫十萬里。望不斷長龍烽垛,雄關隘口,猶如玉帶明珠,點綴成江山錦綉。起伏奔騰,飛舞盤旋,太空遙見,給世界增添壯麗奇觀。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建築構造和建築材料
長城在中國歷史的長久歲月中,許多封建王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曾經對它進行過多次修築;我國古代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為它貢獻了智慧,流盡了血汗,使它成為世界一大奇跡。不論是巨龍似的城垣,還是扼居咽喉的關隘,都體現了當時設防的戰爭思想,而且也標志著當時建築技術的高度成就。例如,明朝時期,隨著封建經濟的高度發展,建築業也體現了規模巨大的生產流程和比較科學的燒制磚瓦作坊。因此磚的製品產量大增,磚瓦已不再是珍貴的建築材料,所以明長城不少地方的城牆內外檐牆都以巨磚砌築。在當時全靠手工施工,靠人工搬運建築材料的情況下,採用重量不大,尺寸大小一樣的磚砌築城牆,不僅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建築水平。其次,許多關隘的大門,多用青磚砌築成大跨度的拱門,這些青磚有的已嚴重風化,但整個城門仍威嚴峙立,表現出當時砌築拱門的高超技能。從關隘的城樓上的建築裝飾看,許多石雕磚刻的製作技術都極其復雜精細,反映了當時工匠匠心獨運的藝術才華。編輯本段|回到頂部軍事意義
長城既是農耕民族的防禦前線,也是向游牧民族發動反擊的前進基地。長城後側縱深配備機動的軍隊以因應戰事,而長城還不是防禦的最前線,而是攻擊起始線,和交通線,在長城前方部署的觀察哨深入到極遠處,前線在長城以北一千公里。在古代,游牧騎兵有優良的機動能力和強大的攻擊力,但是對於城垣防禦體系卻無能為力,因此長城的修建的確能夠有效的抵禦北方民族的侵擾。
轉載
㈥ 數字經濟龍頭股票
排名前十的軍工股票龍頭股分別是:
中航西飛A股的代碼為000768,股票的發行方是中航西安飛機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1997年6月26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總市值為892.6億元。
中航機電A股的代碼為002013,股票的發行方是中航工業機電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2004年7月5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總市值為613.4億元。
中航光電A股的代碼為002179,股票的發行方是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2007年11月1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總市值為1022億元。
中航科工A股的代碼為02357,股票的發行方是中國航空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2003年10月30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總市值為391.74億元。
中航沈飛A股的代碼為600760,股票的發行方是中航沈飛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1996年6月4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總市值為1482億元。
航發動力A股的代碼為600893,股票的發行方是中國航發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1996年4月8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總市值為1564億元。
航發控制A股的代碼為000783,股票的發行方是中國航發動力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1997年6月20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總市值為364億元。
火炬電子A股的代碼為603678,股票的發行方是福建火炬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2007年12月20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總市值為341.7億元。
光威復材A股的代碼為300699,股票的發行方是威海光威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1992年2月5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總市值為385.8億元。
航天彩虹A股的代碼為002389,股票的發行方是航天彩虹無人機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2001年11月30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總市值為211.6億元。
㈦ 萬里長城的所有有關資料數據
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長城建築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現存的長城遺跡主要為建於十四世紀的明長城。據2012年國家文物局發布數據,歷代長城總長為21196.18千米;而國家文物局曾於2009年公布明長城調查數據,中國明長城總長為8851.8千米。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的奇跡,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羅馬斗獸場、比薩斜塔等列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跡之一。1987年12月,長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㈧ 中國長城有什麼歷史我只知道是秦始皇開始建的
我國北方的長城,開始於戰國秦、趙、燕三國。
一、秦、趙、燕在北邊修築長城的原因
秦趙燕為何要在北邊修築長城,這要從戰國時期的形勢說起。戰國時期,是我國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變時期。隨著各國之間政治、經濟關系的加強,諸夏文化與秦、楚、吳、越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統一的趨向日益強烈。當時進行封建改革的魏、趙、韓、楚、齊、秦、燕七國強盛之後,進行兼並戰爭,謀求以武力統一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這時,陝北、晉北、冀北和內蒙古草原上的諸少數民族也強大起來,不斷擄掠秦、趙、燕三國北部邊境。秦國之北,有義渠,又北為匈奴;趙國西北有林胡、樓煩,北有襜襤、匈奴;燕國北界東胡。這些北方少數民族政權,除義渠從事農業外,其他均以游牧、狩獵為生。義渠是西北黃土高原上的強國,自春秋至戰國,與秦抗衡百餘年。匈奴、東胡等游牧民族更是軍事素質高,作戰能力強。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人以游牧、狩獵為生,牲畜以馬、牛、羊為最多,其次則為駱駝、驢、騾等。他們「逐水草遷徙,毋城郭常處、耕田之業。然亦各有分地。」男子從小就學習騎射。「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為食。」因此,一到成年,「盡為甲騎」。戰國之際,匈奴已經進入奴隸社會,並且有了國家政權機構。國王稱為單於,其下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除左、右賢王外,其餘大臣都是世襲。東胡、林胡、襜襤、婁煩與匈奴基本相同。
自戰國中期以來,他們不斷擄掠秦、趙、燕三國北部地區。由於他們善於騎射,長於野戰,採取突然襲擊,來去飄忽,難於捉摸,顯示出很強的戰鬥力。而秦、趙、燕在戰國中期的作戰部隊主要是步兵和戰車,穿著寬衣大袖的服裝,行動遲緩,日行30——50里,自然不能阻止匈奴、東胡的襲擊和擄掠。這不僅使三國北部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生產遭到嚴重破壞,而且大大影響了三國的統一事業。針對這種被動局面,三國便先後進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築長城。
秦國自商鞅開始變法,推行富國強兵。軍隊逐漸改變成步兵和騎兵,並以軍功論賞和升遷,因此軍隊的戰鬥力增強,所向無敵。惠文王六年(前332)和十年,先後大敗魏國,奪取魏西河郡(今陝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陝西東北部)地。十三年(前225),令張儀築上郡塞,以防北方的林胡、樓煩南侵。接著,又大舉進攻義渠,使之臣服。至昭王,宣太後誘義渠王至甘泉(今陝西淳化縣西北甘泉山),殺之,起兵滅義渠,置北地郡。於是,秦國北部遂於匈奴相接。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於隴西、北地、上郡北部邊境修築長城,並派軍駐守。
趙國於武靈王十九年(前307)始改革兵制,實行胡服騎射。自此兵力遂強。二十年,武靈王西略林胡地,至榆中(今內蒙古河套平原東部);林胡王獻馬降服,才班師而歸。二十六年(前300),破中山,攘地北至燕、代(今山西北部),又西北拓地至雲中、九原(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至烏加河地區)。於是,下令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今內蒙古大青山、烏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內蒙古烏加河),而置代郡、雁門、雲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擄掠。為了專門經營西北,次年,他讓位於其子惠文王何,自號主父。惠文王二年(前297),主父出代,至西河(今山西、內蒙古間之黃河),破樓煩王而致其兵。
燕國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一個國家,南臨強齊與新起的趙國,北逼於東胡。直到燕昭王即位(前311)以後,發憤圖強,招納各國賢能之士,實行改革,燕國才強盛起來。其時東胡強大,經常南掠燕國北部地區。燕君為了保持北部的安寧,被迫向東胡王媾和,而以大將為人質。昭王時,秦開質於東胡,他智勇雙全,東胡王甚信之,因此行動自由,得以了解東胡南部的山川險要、布防情況與軍隊的活動規律。歸國之後,即率大軍襲擊東胡,大破之,東胡卻地千餘里。又「度遼東而攻朝鮮」拓地至浿水(今朝鮮清川江)。於是,「燕亦築長城,自造陽(今河北康保縣與內蒙古太僕寺旗)至襄平;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拒胡。」
綜上所述,戰國時期,秦、趙、燕之所以在北邊修築長城,其目的是為了防禦匈奴、東胡的南掠。
長城是由城、堡發展而來。作為軍事上的防禦工程的城、堡,早在原始公社末期就開始了。由於它能起有效的防禦作用,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得到了普遍的發展。長城,最早出現於春秋,如楚國的方城(在今河南南陽地區)。到了戰國,魏西河郡有長城,趙漳水上有長城,中山國西部有長城,燕易水有長城,齊沿泰山山脈有長城。這些長城,在戰爭中曾經起過很大的作用。北方游牧民族行動迅速的騎兵,行蹤莫測,諸國無論是步兵還是騎兵,都無法阻止他們襲擊和擄掠。只有修築長城,加上駐軍防守,才有可能阻止他們的南掠。只有在北方修築長城,才能抽調主要兵力,用於列國之間的兼並戰爭和保衛戰爭,才能完成統一大業。
二、秦、趙、燕長城的價值
戰國時期的秦、趙、燕長城,作為軍事防禦工程,究竟在戰爭中起了什麼作用?關於它的作用,特別是秦長城和燕長城的作用,歷史文獻記載幾乎沒有,趙長城的記載也很少。這是不是說,它們沒有起什麼作用呢?不是。恰恰相反,正好說明三國修建長城後,匈奴、東胡等沒有越過長城南掠,長城在軍事防禦上起了重要作用。
眾所周知,昭王時,是秦國疆土擴展最快的時期之一。假如北面沒有修築長城,秦國就必須要派駐大軍把守北方的重要通道和隘口,以阻止強大的匈奴南掠,怎麼能夠抽調大軍不斷大敗六國的聯軍、佔領六國大片土地呢?可見,秦長城修成後,只需要少量軍隊駐守,就能阻止匈奴南下了。如果匈奴大軍南下,由於有長城防禦,一時不易攻破;而秦都咸陽距此不遠,一日一夜或兩、三晝夜即可赴救,因此,匈奴不敢南下,自取失敗。總之,自秦昭王築長城以後,匈奴一直沒有南下擄掠,這正說明了長城的軍事防禦作用。
至於趙長城,由於建築在陰山(今大青山、烏拉山東南)腳下,多系用土夯築,質量較差,而又靠近匈奴,因此開始時,常被匈奴大軍攻擊。趙國雖然派駐大軍防守,主動出城迎戰,但是常吃敗仗。趙悼襄王時(前224——前236),趙邊防累為匈奴所敗,北方吃緊,於是,派大將李牧到長城統領大軍防守。悼襄王給予李牧便宜任免屬吏的特權,並將雲中、雁門、代郡北部的商業稅和田賦作為軍費供李牧支配。李牧將指揮部設在雁門郡北部的長城下,以便東、西照應。他厚待戰士,日殺數牛來改善伙食;每日教將士練習騎射,獎勵成績優異者;嚴守烽火台,並不斷派間諜了解匈奴的動向;他下令軍中:「匈奴來擄掠,全體將士立即收牛馬羊入保長城,有敢捕虜者斬!」匈奴每來侵,由於烽火嚴緊,事先知道消息,趙國軍民便收牲畜入保長城。匈奴擄掠不到人和牲畜、財務,只好退去。如此數年,雖未挫敗匈奴,但趙軍亦無亡失。匈奴人以及趙國邊民,都認為李牧怯懦,趙王也責備李牧;而李牧依然如故。趙王怒,招牧回朝,以別將代之。新將採取迎擊的戰略;匈奴每來,他就率軍出擊,數敗。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將士傷亡很多,北邊無法放牧。趙王沒有辦法,只好再請李牧出守長城。李牧稱病,杜門不出,不肯應命。趙王乃強起牧,令牧統兵守衛北方。李牧對趙王說:「王一定要用我,我仍然採取從前的戰略,您同意,我才敢奉命。」趙王只得答應。李牧至長城,如故約。數年,匈奴無所得。然終以李牧為怯。趙守邊將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願一戰」。於是,李牧乃選戰車1300輛,精騎13000匹,挑能破敵擒將的百金之士50000人,善射者100000人,訓練作戰。練成之後,便大縱畜牧。長城以北,人畜遍野。匈奴聞之,便來擄掠。小入,牧則佯敗,以部分人畜委之。單於大喜,便率傾國人馬南下。李牧事先設下埋伏,張左右翼夾擊,大破匈奴10萬余騎,單於落荒敗走,逃奔北方而去。此後10餘年,匈奴不敢近趙長城。趙軍乘勝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於是,趙北邊寧靜,人民安居樂業。從這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趙長城在軍事防禦上的巨大作用。
燕國在築長城以前,為了保持北部的安寧,不得不向強大的東胡媾和,並以大將為人質。這種屈辱媾和的辦法,並不能使東胡完全停止南掠。自從燕昭王時秦開大襲東胡軍,東胡北卻千餘里,並築長城之後,東胡才不敢南掠,燕國北部才無烽火之警,人民也才安居生產。這也顯示了燕長城在軍事防禦上的偉大作用。
秦末漢初,匈奴乘中原戰亂,越過秦蒙恬所築長城,復與漢以戰國秦、趙、燕長城為界。由於這條長城年久失修,北方守軍稀少,因此,強大的匈奴不斷進入長城以內擄掠,一直深入到代谷、太原、西河、上郡、北地等郡,漢高祖、惠帝、文帝、景帝被迫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嫁公主給單於為閼氏(即王後),並賜予大量的財物。但是,就是這樣一條破爛不堪的長城,也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軍事防禦作用如果不是匈奴大軍,一般不能進入長城擄掠。其次,如果守將得力,縱有匈奴大軍,也進不了長城。《漢書•李廣傳》:景帝時,廣「為上谷太守,數與匈奴戰」。匈奴始終沒有從這里進入長城。武帝時,韓安國屯漁陽郡,為匈奴所敗;徒(錄入者註:此字疑為徙)屯右北平,又數敗。武帝乃以廣為右北平太守。「廣守右北平,匈奴憚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後廣數出長城遠征匈奴。這說明,戰國燕長城仍有防禦作用。程不識也是守長城的名將,與李廣齊名,他治軍很嚴,隨時防禦匈奴突襲,匈奴也不敢來犯,也說明戰國長城起了一定作用。其後衛青、霍去病、公孫賀、公孫敖等出擊匈奴,均以趙、秦長城為進攻退守的主要據點。這表明,直到西漢前期,戰國秦、趙、燕長城仍在發揮軍事防禦作用,雖然它的防禦能力已大不如戰國時期了。直到漢武帝把匈奴趕到漠北以後,修復蒙恬所築秦長城和修建外長城,這條戰國秦、趙、燕長城才被放棄,它的軍事防禦作用也才隨之終結。
三、戰國秦、趙、燕長城的歷史價值與現實價值
戰國秦、趙、燕長城具有很大的歷史價值,首先,它表明,只有修築長城,加上一定數量的駐軍,才能防止北方游牧民族騎兵閃電式的襲擊。沒有長城,即使有大量的步兵和騎兵,仍然是防禦不了的。戰國時代的歷史事實證明了這一點。因為長城是有效的軍事防禦工程,因而後來為秦始皇所採用。秦始皇在驅逐匈奴到漠北以後,下令蒙恬立即修築新的長城。
其次,戰國秦、趙、燕所築的長城,是相當科學的,它基本上是利用山川形勢險要而建,在山口與平原地區,都建築高厚的城牆,截斷匈奴、東胡騎兵進出之路。除了長城之外,內外製高點還建有烽火台,進行偵察敵情和傳遞消息,讓長城上的駐軍作好准備;在交通路口和谷口,都建築障城,派軍駐守,以加強長城的防禦能力。在長城以內,每隔一段距離,都修建駐軍的大城,並設有迅速傳遞消息的通訊網,以便統一指揮和互相支援。這條三國長城及其烽火台、障、城等配套建築,構成了一套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這套軍事防禦體系是合乎科學的,防衛是有效的。它為後來的軍事防禦工程提供了樣板。蒙恬所築的秦長城,雖然全系新建,但是很明顯,他是在參照戰國秦、趙、燕長城建築的基礎上設計的,同時進行了取長補短。例如,他利用山川地形,因其險阻建城築障。他把長城建於高山之上,盡量利用山脊、峰巒為城,使匈奴騎兵無法越過;盡量利用河流作屏障,盡量把長城建於河流之北,使敵人得不到水源。在丘陵、平原,則築成高大城牆,或用土石夾築,或用土夯築,而把各段長城聯結成一條氣勢雄偉、隔斷南北的巨龍。秦長城的烽火台,較三國長城有了改進,都建於長城外開闊的山上,而且根據地形,每隔10里、20里、30里就有一座。障城也有改進,在交通路口或谷口,都修建南北兩座障城。駐大部隊的城,都建在長城之南,並與長城緊緊相連。可以說,秦長城建築體系的高度科學性,是戰國秦、趙、燕長城建築體系的繼承和發展。
最後,戰國秦、趙、燕長城的歷史價值,不僅表現了2200多年前中華民族的偉大氣魄,而且顯示了當時中國人民的高度智慧、高超的軍事科學水平、高度的科學文化。
三國長城還具有很大的現實價值。首先,長城作為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象徵,將鼓舞著我們不畏強暴,不怕艱難險阻,去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勇攀科學高峰,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成一個高度繁榮富強的國家。
其次,戰國秦、趙、燕長城及其地下文物,是我們研究戰國軍事史的資料寶庫。在今天戰爭仍然不斷,和我國仍然處於戰爭威脅的形勢下,研究戰國秦、趙、燕長城,仍然有著巨大的現實價值。
其三,戰國秦、趙、燕長城遺址,是長城沿線自然變化的歷史見證。從它的斷裂、侵蝕、湮沒程度,可以了解各個階段的歷代地震、風沙、泥石流的變化規律。我們了解了這些變化規律,就可以採取有效的防禦措施。
最後,在戰國秦、趙、燕長城沿線,有著許多旅遊景點,這些旅遊景點,絕大多數至今尚未開發。如果開發出來,將士我國的一大財富,並且是用之不竭的財富。我相信,它將為祖國的建設事業做出貢獻。
長城的防禦工程體系
綿延萬里的長城它並不只是一道單獨的城牆,而是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鎮城烽火台等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 體系。這一防禦工程體系,由各級軍事指揮系統層層指揮、節節控制。以明長城為例,在萬里長城防線上分設了遼東、薊、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寧夏、固原、甘肅等九個軍事管轄 區來分段防守和修繕東起鴨綠江,西止嘉峪關,全長7000多千米的長城,稱作「九邊重 鎮」,每鎮設總兵官作為這一段長城的軍事長官,受兵部的指揮,負責所轄軍區內的防務 或奉命支援相鄰軍區的防務。明代長城沿線約有100萬人的兵力防守。總兵官平時駐守 在鎮城內,其餘各級官員分駐於衛所、營城、關城和城牆上的敵樓和墩堡之內。
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
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在2000多年的修築過程中積累了豐 富的經驗。首先是在布局上,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時就總結出了「因地形,用險制塞」的經驗。2000多年一直遵循這一原則,成為軍事布防上的重要依據。在建築材料和建築結構 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則,創造了許多種結構方法。有夯土、塊石片石、磚石混 合等結構;在沙漠中還利用了紅柳枝條、蘆葦與砂粒層層鋪築的結構,可稱得上是「巧奪 天工」的創造,在今甘肅玉門關、陽關和新疆境內還保存了2000多年前西漢時期這種長城的遺跡。
●長城的城牆。是這一防禦工程中的主體部分。它建於高山峻嶺或平原險阻之處,根 據地形和防禦功能的需要而修建,凡在平原或要隘之處修築得十分高大堅固,而在高山 險處則較為低矮狹窄,以節約人力和費用,甚至一些最為陡峻之處無法修築的地方便采 取了「山險牆」和「劈山牆」的辦法,在居庸關、八達嶺和河北、山西、甘肅等地區的長城城 牆,一般平均高約七八米,底部厚約六七米,牆頂寬約四五米。在城牆頂上,內側設宇牆, 高一米余,以防巡邏士兵跌落,外側一面設垛口牆,高2米左右,垛口牆的上部設有望口, 下部有射洞和擂石孔,以觀看敵情和射擊、滾放擂石之用。有的重要城牆頂上,還建有層 層障牆,以抵抗萬一登上城牆的敵人。到了明代中期,抗倭名將戚繼光調任薊鎮總兵時, 對長城的防禦工事作了重大的改進,在城牆頂上設置了敵樓或敵台,以住宿巡邏士兵和 儲存武器糧襪,使長城的防禦功能極大的加強。
●關城。是萬里長城防線上最為集中的防禦據點。關城設置的位置至關重要,均是選 擇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處,以收到以極少的兵力抵禦強大的入侵者的效果,古稱「一夫當 關,萬夫莫開」,生動地說明了關城的重要性。長城沿線的關城有大有小,數量很多。就以 明長城的關城來說,大大小小有近千處之多,著名的如山海關、黃崖關、居庸關、紫荊關、 倒馬關、平型關、雁門關、偏關、嘉峪關以及漢代的陽關、玉門關等。有些大的關城附近還 帶有許多小關,如山海關附近就有十多處小關城,共同組成了萬里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 系統。有些重要的關城,本身就有幾重防線,如居庸關除本關外,尚有南口、北口、上關三 道關防。北口即八達嶺,是居庸關最重要的前哨防線。
●烽火台。是萬里長城防禦工程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的作用是作為傳遞 軍情的設施。烽火台這種傳遞信息的工具很早就有了,長城一開始修築的時候就很好地 利用了它而且逐步加以完善,成了古代傳遞軍情的一種最好的方法。傳遞的方法是白天燃煙,夜間舉火,因白天陽光很強,火光不易見到,夜間火光很遠就能看見。這是一傳遞 信息很科學又很迅速的方法。為了報告敵兵來犯的多少,採用了以燃煙、舉火數目的多少 來加以區別。到了明朝還在燃煙、舉火數目的同時加放炮聲,以增強報警的效果,使軍情 傳遞頃刻千里。在古代沒有電話、無線電通訊的情況下,這種傳遞軍情信息的辦法可以說 十分迅速了。關於烽火台的布局也是十分重要的,要緊的是要把它布置在高山險處或是 峰迴路轉的地方,而且必須是要三個台都能相互望見,以便於看見和傳遞。烽火台在漢代 曾經稱過亭、亭隧、烽燧等名稱,明代稱作煙墩。它除了傳遞軍情之外,還為來往使節保護 安全,提供食宿、供應馬匹糧秣等服務。還有些地段的長城只設烽台、亭燧而不築牆的,可見烽火台在長城防禦體系中的重要性。
長城現在的作用
以雄峙中國北方大地的萬里長城為中介的南北廣大地域所構成的長城帶,橫貫今遼寧、內蒙古、寧夏、甘肅、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和吉林、黑龍江、青海、新疆等省(市、自治區)的相當一部分地區,也包括歷史時期處於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和朝鮮半島的若乾地區。其范圍南北寬約數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東西長約數千公里。長城帶自遠古至今居住著眾多的民族,各民族及其相互關系的發展,是觀察和理解長城帶一切事物的關鍵所在。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長城帶的古代民族,有些消失了,一些新的民族又融合生成,它們都與當今分布在長城帶的20多個民族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無論已經消失的還是至今繼續發展的各民族,都對中國的歷史發展做出過重要的貢獻。
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發展的產物,但目前對於長城南北民族關系內在發展規律的研究尚不充分。總結已有的研究成果,拓寬研究領域,揭示長城與中國民族關系發展的內在聯系,對於長城學、民族學及中國民族關系史等學科研究的發展,對於促進民族團結都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
㈨ 數字經濟股票龍頭有哪些
國新控股沒有股票代碼,但是該公司控股的公司有好幾家有股票,601390x09中國中鐵,601868x09中國能建,600161x09天壇生物,688009x09中國通號,601611x09中國核建等
一千個人里就有一千個哈默萊特,世界上無論如何都無法找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見和看法,對同一件事情,大家也會有不同的評判標准。我的答案或許並不是最為標准,最為正確的,但也希望能給予您一定的幫助,希望得到您的認可,謝謝!
同事祝願你在今後的生活中平平安安,一帆風順,當遇到困難時,也可以迎難而上,取得成功,如果有什麼不懂得問題,還可以繼續詢問,不要覺得不好意思,或者有所顧慮,我們一直都是您最堅定的朋友後台,現實當中遇到了不法侵害,和不順心的事情也能夠和我詳聊,我們一直提供最為靠譜的司法解答,幫助,遇到困難不要害怕,只要堅持,陽光總在風雨後,困難一定可以度過去,只要你不放棄,一心一意向前尋找出路。
㈩ 關於長城的信息
長城的概況: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紀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50000多千米,被稱之為「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余里」。
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 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而在幾百年前就與羅馬斗獸場、比薩斜塔等列 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建築歷史: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公元前9世紀的西周時期,周王朝為了 防禦北方游牧民族儼狁的襲擊。曾築連續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禦。
到了公元前七八 世紀,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諸侯為了相互爭霸,互相防守,根據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自己的邊境上修築起長城,最早建築的是公元前7世紀的楚長城,其後齊、韓、魏、趙、燕、秦、中 山等大小諸侯國家都相繼修築長城以自衛。
(10)中國長城股票歷史數據擴展閱讀:
文化價值:
1、長城作為一座歷史的實物豐碑,將水文在中華大地。在萬里長城身上所蘊藏的中華民族2000多年光輝燦爛的文化藝術的內涵十分豐富,除了城牆、關城、鎮城、烽火台等本身的建築布局、造型、雕飾、繪畫等建築藝術之外,還有詩詞歌賦、民間文學、戲曲說唱等。
2、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帝王將相、戍邊士卒、騷人墨客、詩詞名家為長城留下了不朽的篇章。邊塞詩詞已成了古典文學中的重要流派。如李白的「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王維的「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