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股市ETF是怎樣統計的,怎麼查詢的,
目前市場上沒有任何行情分析軟體可以查看此類數據,都是各基金公司專業的數量統計部門在閉市後分類統計上報的,但一般客戶得不到此實時數據,基金公司一般也會定期公布,但至少要一周以後,基金公司向交易所上報數據需要核實後根據情況以簡報和內參形式內部交流。最後再匯總後以
公告方式披露。目前上交所和深交所對各自市場中ETF的信息披露要求不同,其中上交所按周公布ETF份額變化情況,深交所則為按日披露。但實際操作不那麼規范,以上延遲信息都是免費。但如果因為偶然事件引發的巨額凈申購或凈贖回,基金公司會啟動緊急預案,向主管部門匯報,行內會以各種方式將此有價值的消息傳達相關利益方,待一般客戶知道時,已錯失套利機會。
由於滬深交易所都定期公布每隻ETF的份額及變化情況,當發現ETF份額上升時,代表有更多的資金將配置到指數成分股之中,將拉動股指上揚;而當ETF份額下降時,則意味著資金從成分股中抽離,股指也將由此走低。該觀點隱含的邏輯關系是ETF認購增減引發了股指的變動。但同樣的事件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當股指因其它原因上揚時,眾多投資者為了避免踏空行情而跟隨買入,新增資金的進入從而進一步推高的股指,形成正反饋循環。從這種關繫上看,似乎股指的上升才是ETF申購增加的主要原因。
Ⅱ 中概股互聯網ETF今年下跌近50%,釋放了什麼信號
中概股互聯網ETF今年下跌近50%,釋放了什麼信號?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Wood說:「我對中國的長期發展並不悲觀,因為中國有企業家精神。政府正在制定更多的規章制度,而世界上大部分政府也擔心數據保密和社會媒體的影響。
此前,外國基金經理也曾表示,他們在中國加大了投資,但是他們將更多地集中在監管之外的領域。FinanceBank和法國巴黎銀行的投資主管在最近的投資者報告書中說,在新冠肺炎新冠疫情期間,中國科技互聯網領域成績突出,變成一個不錯的投資主題。如今,投資者需要考慮更廣闊的領域。
Ⅲ 什麼是ETF,它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
散戶購買ETF基金最大的缺點就是等待。ETF指的是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用於追蹤目標指數走勢為投資目標。國內規模比較大的ETF基金有很多,包括中概互聯網ETF,券商ETF,證券ETF,晶元ETF,碳中和ETF,滬深300ETF,消費ETF等。
ETF基金是投資基金中比較受到歡迎的品種,它的優點非常的多。EFT基金購買和交易方便門檻低,ETF基金的單價也相對較低。ETF基金和股票有所不同,只要投資者對相關的產業有所了解就可以輕松的投資ETF基金,而股票需要更多的了解產業和發行股票的公司狀況。A股的ETF基金的品種非常多,目前已經達到了516種,涵蓋的行業也是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ETF基金同樣也有自己的缺點,一般投資者購買ETF基金的時候,會選擇交易價格低於實際股票資產凈值的時候入場,當股票市場處於火爆的時候,指數基金往往難以跑贏大盤,所以購買的ETF基金獲得收益相對較低,再加上ETF基金的門檻較低,很多投資者難以做到長期持有。
ETF基金購買之前對相關的基金進行估值,當估值低位的時候進行購買,等到估值高位的時候賣出。而股票還需要關注發行股票公司的動態,財務情況等信息。ETF基金不太適合投資活躍的投資者。ETF基金無法實現自動定投,許多的投資者會忘記在規定的時間投資相關的基金產品,降低了收益和損失的值。EFT基金受到股票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而且股票的主力操控一般不會入場購買ETF基金,導致這類基金的規模較小,無法獲得比較好的收益。
不論投資者是購買ETF基金還是購買股票,都需要謹慎行事,先了解股票的大盤走勢和相關公司和政府的動向方可投資。
Ⅳ 用現有股票可以轉換成ETF50指數基金嗎如何操作
可以把這只股票賣掉,然後再買ETF50指數基金。
股市指數說白了,就是由證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務機構編制的、表明股票行市變動的一種供參考的數字。
通過指數,對於當前各個股票市場的漲跌情況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
股票指數的編排原理對我們來說還是有點難度,這里就不展開講了,點擊下方鏈接,教你快速看懂指數:新手小白必備的股市基礎知識大全
一、國內常見的指數有哪些?
根據股票指數的編制方法和性質來進行分類,股票指數可以分為這五種:規模指數、行業指數、主題指數、風格指數和策略指數。
其中,最為常見的是規模指數,譬如大家都知道的「滬深300」指數,它反映的是滬深市場中股票的一個整體狀況,說明的是交易比較活躍的300家大型企業的股票代表性和流動性都很不錯。
再譬如說,「上證50 」指數也屬於規模指數,其具體作用就是能夠表達出上海證券市場代表性好、規模大、流動性好的50隻股票的整體情況。
行業指數代表的則是某個行業目前的整體狀況。比如說「滬深300醫葯」就算是一個行業指數,代表滬深300指數樣本股中的17個醫葯衛生行業股票整體狀況,也對該行業公司股票整體表現作出了一個反映。
主題指數,則代表某一主題(如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等)的整體情況,這是有關聯的指數「科技龍頭」、「新能源車」等。
想了解更多的指數分類,可以通過下載下方的幾個炒股神器來獲取詳細的分析: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費領取(附分享碼)
二、股票指數有什麼用?
通過前文我們可以了解到,指數一般是選起了市場中可以起明顯作用的股票,所以,通過分析指數,我們就能夠對市場整體的漲跌狀況做一個快速的了解,進而了解市場的熱度,甚至可以預測未來的走勢是怎麼樣的。具體則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獲取專業報告,學習分析的思路:最新行業研報免費分享
應答時間:2021-09-0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Ⅳ 如何利用數據分析股票走勢呢
經驗。。。老實說它們都不能保證什麼。。。只能做參考和堅定你買入賣出信心
因為它們出自實際的股票走勢,指標給出的判斷標准則基於過去出現類似形態圖形時後市表現,總有例外發生。。。
那MACD中除了表示強弱的紅綠條外,還有一根黃線和一根白線,他們分別是起什麼作用的呢?
這個問題多看圖很快就會明白了,圖形左上角一般有指標名如MACD,然後是參數後面就是DIF和DEA(有些軟體叫法不一樣),這些代碼後面會跟數字每天隨股票走勢不同數值也會變化,黃線白線就是把每天這些變化的數值標識然後連上,通過這兩根線的變化根據經驗判斷股價未來可能的變化。。。
一條快線一條慢線,向上相交形成金叉更大可能會漲,向下相交形成死叉更大可能會跌,紅綠條是兩線差的兩倍,金叉中為紅死叉後為綠
默認參數為9,短線改3或5,中長線改60或90可過濾假信號
◆KDJ KD 用法和MACD類似部分有三條線多個J線,KD兩個值小於15顯金叉買入高於80死叉賣出
默認參數為9,可以提高參數過濾掉假信號,做超短線則改小到3或5
◆MA 均價(20日就是把前面20天收盤價加上除20)
很有用也很沒用,有人說突破120日均價買入破賣出,也有人說三日破五日賣出,上破60日就買入。。。看你自己了,都有成功和失敗例子。。。
參數自定主要3、5、10、20、30、60、120
參數越大看上去更安全但也更沒效率,設的參數小的持股時間控制好風險更大些但能把握住短線機會。。。
我還常用CCI和威廉指標
CCI越低越安全,跌破-250後再上破-250買入或強勢股上破100買入
威廉,一般是越高越買越低賣,比如下破90買入,上破10賣出
其它指標看看但不多參考,好的指標一兩個就可以了,太多了會讓你無法決定
Ⅵ 買etf和股票優缺點解析!投資者必知!
現在,金融市場上可以投資的產品越來越多。很多交易股民的投資者,也注意到了ETF。因為很多不清楚買etf和股票優缺點各是什麼,所以就在這里為大家做個細致地介紹,希望能對大家的投資決策有所幫助。Ⅶ ETF和股票的區別是什麼
股票ETF兼具基金和股票的優點,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方便快捷、靈活及費用低廉的投資渠道。在投資股票ETF時,投資者以一筆交易就可直接投資一攬子股票,比投資單一股票風險要小。
由於股票ETF走勢與股市基本同步,投資者不需研究個股,只要判斷漲跌趨勢即可,因此,股票ETF是一種較輕松的投資工具。以滬深300指數ETF為例,由於該ETF的價格走勢與滬深300指數一致,投資者買賣一隻ETF,相當於同時交易了300隻股票。
拓展資料:
1、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以下簡稱ETF)屬於開放式基金的一種特殊類型,它綜合了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的優點,投資者既可以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購或贖回基金份額,同時,又可以像封閉式基金一樣在證券市場上按市場價格買賣ETF份額,不過,申購贖回必須以一籃子股票換取基金份額或者以基金份額換回一籃子股票。
2、由於同時存在證券市場交易和申購贖回機制,投資者可以在ETF市場價格與基金單位凈值之間存在差價時進行套利交易。套利機制的存在,使得ETF避免了封閉式基金普遍存在的折價問題。
3、ETF有哪些種類?
根據投資方法的不同:ETF可以分為指數基金和積極管理型基金,國外絕大多數ETF是指數基金。目前國內推出的ETF也是指數基金。根據投資對象的不同:ETF可以分為股票基金和債券基金,其中以股票基金為主。根據投資區域的不同:ETF可以分為單一國家(或市場)基金和區域性基金,其中以單一國家基金為主。根據投資風格的不同:ETF可以分為市場基準指數基金、行業指數基金和風格指數基金(如成長型、價值型、大盤、中盤、小盤)等,其中以市場基準指數基金為主。
Ⅷ 股市裡,怎麼玩轉ETF基金
一、ETF間套利。在美國這樣的發達市場,往往有多個ETF跟蹤同一個標的。既然是跟蹤同一個標的,理論上上述ETF的價格走勢應該保持一致。但是,由於投資者對於同一標的不同ETF的追捧程度不同,這些ETF之間往往會出現輕微的走勢差距,有的溢價有的折價,這時候做多折價ETF同時做空溢價ETF,然後待兩個ETF均回歸均值之後再平倉,就可以套利。
除了跟蹤同一個標的的ETF外,類似標的的ETF之間也可以用類似的玩法。如在香港市場有跟蹤新華富時50指數的ETF也有跟蹤滬深300指數的ETF,由於這兩個指數一般被認為走勢相近,所以也存在套利的可能。這種套利方法,門檻較低,即使是普通投資者也可以進行,當然大型機構因為有電腦監控大量ETF,再加上交易費用低,更具優勢。
二、ETF和股票之間套利。ETF,其實就是一攬子股票的一個集合。所以當我們發現一個ETF溢價的時候,可以做空ETF同時做多ETF所持有的股票;反之當ETF折價時則是做多ETF同時做空ETF所持有的股票,一旦溢價/折價消失,平倉即可捕捉到相應的套利空間。
Ⅸ ETF認購暴增意味著什麼
可能誰都不會想到,臨近年底, 當股市還在底部掙扎,ETF竟然會因為規模爆發成為資本市場熱詞頻頻登上頭條。 要知道,自從ETF基金誕生以來的幾次規模大增都是在牛市中,無論是2007年、2009年還是2014年,都是在股市大牛的氛圍中。
而這次ETF規模的爆發,背後的推手是誰?背後主導的因素又是什麼?僅僅是因為「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看看這幾個月究竟發生了什麼。
1、 發生了什麼?
ETF,全稱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又被大家熟稱為「被動指數基金」。也就是說,ETF指數基金自身融合了指數、股票和基金的部分特徵,可以在場內買入賣出來交易,也可以通過場內申購贖回來交易,具有更高的便利性。與普通公募基金類似,ETF也按照一定的比例為投資者提供一籃子的股票、債券和其他資產。
股票型ETF按照跟蹤的指數類型來看主要分為五類: 典型寬基指數ETF、風格指數ETF、行業指數ETF、主題指數ETF、境外指數ETF。 跟蹤典型寬基指數的ETF佔比最多,行業指數ETF緊隨其後。各類股票型ETF中,寬基指數ETF數量最多。
由於ETF價格和凈值大部分時間非常接近,因此其一大優勢是可應用於多種套利策略,例如ETF與一、二級市場套利、股指期貨與ETF套利等。此外ETF還迎合了投資者對於低費率產品的偏好,所以近年來中美ETF的規模和數量均保持高速增長。
簡單來說,投資者買賣一隻ETF,就等同於買賣了它所跟蹤的指數,可取得與該指數基本一致的收益。但通常這類基金採用完全被動式的管理方法,以擬合某一指數為目標,基金經理並不進行主動管理,僅做好對應指數的標的配置即可。
按以往的規律,股票ETF基金的份額變動基本跟隨著資本市場的牛熊轉換節奏。按照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股票ETF基金增長最大的幾個年份分別是: 2007年(637.14%)、2009年(246.38%)、2014(58.28%),2015年上半年也增長了42%,這都與當時股市的火爆有密切的關系。
但是,2018年股市是個小年,從年初以來,上證指數下跌了19%,但是股票ETF卻出現了逆勢增長。今年1-9月,股票ETF資產增長26.81%,但份額規模卻增長了59.89%。10月份股票ETF更是出現爆炸性增長,數據顯示, 全十月凈申購金額約425億元,資金似乎根本不顧A股行情持續低迷。
此外,據數據顯示,今年來八成以上的資金流向了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中證500指數以及創業板等寬基指數型產品。其次,規模大、流動性較好的頭部ETF吸金效應更為明顯。
截至11月13日,全市場164隻ETF份額較年初增長1314.23億份。 具體來看,無論是其份額還是規模的增長,90%以上都來自股票型ETF,這說明大量資金在借道ETF湧入股票市場。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胡立峰近日公開表示,2018年股票型ETF規模預計將增長一倍。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創業板50ETF。 華安創業板50ETF(159949)是所有股票型ETF中份額變動最大的基金,這只創立於2016年6月30日的創業板成立之初基金規模僅5.5億元,在基金成立後創業板指數繼續下跌了近40%的背景下,基金規模一度萎縮至1.6億元左右,到2017年4季度也僅2億元規模,但是在2018年1季度一下子飆升至28.3億元規模,到3季度規模急升至75.3億元的規模,基金份額急速膨脹至216.2億份,增長了74倍。
另外,華夏上證50ETF(10050)份額自今年以來也增長了44%,基金規模突破400億元。
2、 誰在掃貨股票型ETF?
股票型ETF基金規模激增背後,是誰在瘋狂掃貨?
九月起,媒體大肆的報道險資、證金、匯金等隊跑步進場抄底,這種報道在ETF基金持倉人變動上也得到了驗證。
拿華安創業板50ETF(159949)來說,從2017年年報來看,前十大持有人幾乎都是自然人,第一名持有600萬份即持有了該基金的2%。而到2018年半年報,前十大持有人清一色變成了機構,前十大持有人門檻也提高到了7000萬份。
證金、證金資管、匯金等在三季度也採用了這種方式入市,匯金、社保等申購了上證50、滬深300、中證100、創業板等多隻ETF。 除此以外,不少境外資金通過香港市場的交易型指數基金(ETF)投向A股。四季度以來,香港市場上申購量最大的10隻ETF中,有半數為A股ETF;資金的主要標的選擇的是富時A50和滬深300等投向大盤藍籌的產品。
事實上,自下半年以來,不少ETF產品的規模份額延續上半年態勢,繼續創出新高,單日交易量也再破紀錄。數據顯示,截至11月4日,在全市場169隻ETF(非貨幣)產品中,下半年以來有120隻規模出現上升,佔比超過70%。其中,有5隻產品規模較上半年末增長超過100%。
3、 機構為何搶購ETF?
ETF的特點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資金對後市的看法,這也成為了不少資金配置資本市場所看重的優勢。
拿創業板50指數來說,從2014年6月30日以來,市盈率普遍在40倍以上,而隨著市場走低,今年最低已經跌破30倍,最低創出27倍的歷史低點,這在跟蹤中小市值的指數中也是相當罕見的,堪比雙十一打折「越跌越買越劃算」的ETF指數基金,吸引機構資金湧入抄底就不足為奇了。
而ETF交易靈活的特性,為這些偏好波段操作的機構投資者提供了中短期交易指數的工具,同時具備短期資金配置和長期價值投資兩種投資方式。
此外,盡管市場整體走勢震盪調整依舊,股票型ETF受到資金大力追捧,還得益於A股近來政府不斷的出台重磅措施鞏固「政策底」。這也提振了機構資金入場的信心。
當然,A股市場集體低迷背後是民營類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集中暴露,配置ETF指數基金,也規避了配置個股可能踩雷的風險。
4、 對於投資者,有何啟示?
機構、尤其是具有隊背景的機構資金動向,往往成為A股的風向標,市場也熱衷挖掘機構持倉變動帶來的機會,從10月中旬A股見底以來,創業板指數漲了16%,創業板50指數漲了18%,證券行業指數(申萬Ⅲ)漲了26%,而通過統計數據顯示,這些也是相對應的ETF指數基金份額變動較大的,機構搶購ETF基金的方向,也可以作為投資布局重要的參考質指標。
數據顯示,除了創業板,環保、券商、銀行、傳媒、醫葯、軍工等行業ETF指數基金也受到資金的熱捧。
(文章來源: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