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20年全球ETF市場回顧與展望:不懼波動,乘風破浪
根據 EPFR 的統計,截至 2020 年底,全球 ETF 規模達到 7.8 萬億美元,同比增長 23.9%,產品數量超過 7000 只。按資產類別劃分,股票 ETF 規模居首,佔比達到76%;按發行地劃分,美國是全球最大的 ETF 市場,市場份額約為 70%;按基準指數劃分,約有 12%的 ETF 資產以標普 500 指數為業績基準。
8-28分享目錄:
「數據智庫」系列之四:權益基金定期跟蹤指標庫-20210112-20頁.pdf
「學海拾珠」系列之二十六:基金競爭格局對Alpha持續性的影響-20210111-25頁.pdf
「銀行進權益」系列報告之八:升階指南,理財子公司盈虧平衡點再思考-20210112-14頁.pdf
【債券深度報告】地產行業2021年債券投資手冊之一:入門篇,地產行業基礎常識與信用特徵-20210114-華創證券-28頁.pdf
1月流動性前瞻:供給壓力總體增加,諸多因素影響偏負-20210113-中信建投-24頁.pdf
12月房地產債券月報:疫情下銷售亮眼,行業投資價值顯現-20210113-中金公司-16頁.pdf
12月非農意外回落,暫時性失業反彈上升-20210113-東吳證券-10頁.pdf
12月貨幣金融數據點評:信用擴張區間拐點已現-20210113-長城證券-10頁.pdf
12月金融數據點評:20萬億實體信貸收官,年初投放還沖嗎?-20210113-華創證券-18頁.pdf
12月金融數據點評:社融增速連續兩月下滑,信用收縮趨勢符合預期-20210113-東吳證券-14頁.pdf
12月進出口數據點評:盤點2020年外貿數據的五大亮點-20210114-華創證券-16頁.pdf
12月進出口數據分析:貿易順差再創新高,貿易格局發生變化-20210115-銀河期貨-10頁.pdf
12月經濟數據前瞻月報:CPI降幅縮窄,消費、投資持續增長-20210110-東吳證券-30頁.pdf
12月託管數據點評:廣義基金大幅增倉,國債支撐增量規模-20210114-中信建投-18頁.pdf
12月興證固收行業利差跟蹤:風險事件發酵期,利差持續調整-20210114-興業證券-10頁.pdf
21年1季度債券市場展望:搖擺的天平-20210112-興業證券-68頁.pdf
2020Q4股票指數基金盤點與展望(上篇):ETF規模進一步向前五大管理人集中,佔比提升3%25-20210113-中信證券-15頁.pdf
2020Q4股指期貨市場盤點:期指貼水縮窄,量化對沖環境維持穩定-20210111-中信證券-20頁.pdf
2020Q4中國ETF市場全景回顧:總規模創新高,行業主題類ETF漸成市場新主角-20210112-華泰證券-24頁.pdf
2020年12月貿易數據點評:供需缺口仍在,中國未來出口強勁勢頭不改-20210114-光大證券-10頁.pdf
2020年12月外資持倉變動跟蹤:陸股通持續流入,加電氣設備、醫葯、食品-20210113-國信證券-21頁.pdf
2020年12月信用月報:歷史調整中哪類城投更抗跌-20210113-華泰證券-28頁
2020年12月資管產品月報:2021年集合信託到期量小於2020年-20210113-申萬宏源-12頁.pdf
2020年定增市場回顧暨2021年預期:收獲中醞釀分化,分化中精選價值-20210111-申萬宏源-23頁.pdf
2020年年報分析系列一:從業績預告看2021年六大板塊景氣方向-20210114-興業證券-10頁.pdf
2020年全年地方債觀察:專項債發行創新高,再融資債用途悄變化-20210112-興業證券-15頁.pdf
2020年全球ETF市場回顧與展望:不懼波動,乘風破浪-20210113-中金公司-45頁.pdf
2020年四季度基金市場績效分析:四季度新能源主題基金錶現突出,轉債基金收益上揚-20210108-上海證券-16頁.pdf
2020年疫苗行業批簽發專題報告:大品種持續放量,行業持續高景氣-20210111-東吳證券-21頁.pdf
2021年傳媒行業投資策略報告:傳媒,優質內容主導長短視頻格局,商業化創新提升互聯網平台價值-20210114-東興證券-10頁.pdf
2021年傳媒互聯網行業投資策略報告:新的文娛時代和人群正逐步明確,舊的行業分化與融合已急劇發生-20210110-新時代證券-71頁.pdf
2021年度傳媒行業投資策略:乘數字經濟東風,傳媒揚帆起航-20210112-國聯證券-21頁.pdf
2021年房地產行業投資策略:物換星移,長風揚帆-20210111-申萬宏源-71頁.pdf
2021年鋼鐵及新材料行業年度策略:尋找周期與成長共振-20210107-東吳證券-23頁.pdf
2021年港股科技行業板塊投資策略:聚焦盈利超預期增長機會,布局硬體供應鏈及運營商-20210108-光大證券-41頁.pdf
2021年宏觀投資展望:基於後疫情階段的經濟與政策分析-20210112-英大證券-38頁.pdf
2021年教育行業投資策略:持續關注管理紅利、回歸線下流量價值-20210113-方正證券-78頁.pdf
2021年申萬宏源策略觀點與各行業展望綜述:HEAL_THE_WORLD-20210114-申萬宏源-41頁.pdf
2021年私募基金投資策略報告:保持組合積極性,多市場分散布局-20210112-國金證券-29頁.pdf
2021年申萬宏源策略觀點與各行業展望綜述:HEAL_THE_WORLD-20210114-申萬宏源-41頁
㈡ ETF有什麼特點
對於「其中對於中長期的證券配置里,ETF是一個很重要的品種。」這句話,整理一些現在市場上能接觸到的ETF,做一些詳細描述。
首先還是先再次註明「特點」這個用詞,特點是基於在市場上橫向對比所具有的一些個性化因素,沒有褒貶的含義在裡面。任何一種工具的運用,都是使用者自身要起到決定性因素。給菜鳥一把倚天劍,照樣被掃地僧隨地撿一條竹枝給秒掉……
1.ETF本質上是一種基金,市價和凈值差距很小,而且針對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還不時出現跨市場套利的機會。關於市價和凈值的差異,管理資金隨時會關注折價現象,來做ETF套利。現在ETF套利已經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交易業務了,大量的套利參與者基本也杜絕了操作市場的可能,任何逆市場的主觀行為都會被套利參與者給重新扭轉過來。所以對於只參與ETF二級市場的交易者來說,基本就不用去考慮非市場風險和內幕交易這些問題,只需要做好對市場走勢的判斷即可。緊跟指數,就是操作邏輯,其他非市場因素暫不使用考慮。
2.ETF又不同於普通開放式基金,在二級市場上,ETF的交易成本很低,而且ETF沒有印花稅!!!因為ETF在交易品種上算基金。同時如果配合股指期貨與交易所個股期權作為長期投資組合。基本可以做到在不低於市場平均收益率的情況下,再增加超額收益。以長期持有紅利型ETF基金來算,可以直接鎖定2.8-3.5之間的現金紅利分配作為固定收入部分。套保交易作為非市場風險對沖。趨勢控制倉位,或者做行業分析配置行業ETF作為超額收益。其實投資也就是一種算術法。
3.ETF緊密跟隨指數或者板塊指數,或者行業指數。大型指數ETF更是同步與市場指數。這個特點其實解決了非市場風險,避免了個股踩雷和黑天鵝事件,等同個股交易降杠桿。在這個層面上,ETF的特點就更明顯的展現出來了。ETF是很好的配置工具,關鍵是避免了個股風險,減輕了選股的負擔。現在市場上的股票越來越多,選股需要的行業知識太過於龐雜。幾十個大行業的分類和幾百個行業細分,都需要熟悉。除了大型的基金公司和大型券商的研究所可以負擔上百人的研究團隊成本。普通的金融幾個和個人是不能勝任這項工作的。
4.關於ETF的超額收益,其實在做好基礎配置,ETF對於普通個股來說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升降杠桿做超額收益或者穩健收益的主動控制。因為ETF是兩融標的,如果行情進入快速上漲階段,就使用兩融賬戶進行融資操作。如果是行情進行下降趨勢或者弱市,就使用普通趨勢操作和對應股指期貨與個股期權對沖交易,都是可以的。而且別忘了ETF通過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套利交易,是能實現T+0交易的,兩融賬戶現在要做某些行為,已經是很難了。
㈢ 你覺得指數ETF的價格走勢是不是不容易受到莊家或者主力操控
一則“你覺得指數ETF的價格走勢是不是不容易受到莊家或者主力操控?”的問題,最近是受到了高度的關注,我來說下我的了解。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樣的容易被操控。要控制一個ETF或者任何金融品種,那都是繞不開錢這個東西,一般市值越低的,就越容易被操控。那反過來什麼樣的不容易被操控?那就是市值高的,就不容易被操控,因為需要花費的錢太多了,他們的錢也不夠。指數ETF是否容易被操控?一般來說指數ETF也是不太容易被操控的,因為他們的容量都是很大的,一般人沒這么多錢。
無論是ETF基金,還是股票,期貨之類的品眾,對於操控這方面都是一樣的,都是市值小的容易被操控。比如一隻股票市值僅僅只有5億,那麼隨便一個大點的資金都能夠操控。因為他要花的錢不多,所以很多人都可以做到。
大家看完,記得點贊+加關注+收藏哦。
㈣ ETF的分析有哪些
本文屬於我們陸續發布的ETF投資指南系列研究文獻,主要講一下分析比較ETF可以用到的一些專業方法。這篇文章的專業性比較強,適合基金投資行業從業人員閱讀。
在絕大部分投資者比較和分析ETF的時候,他們看的比較多的指標有:
上圖列舉的是五福資本(Woodsford Capital)對於其投資的ETF的費用標准明細。比如對於發達國家地區的股票類ETF,五福資本要求其總費率(TER)不超過每年0.15%。對於發展中國家股票類ETF,五福資本要求其總費率不超過每年0.25%。
2)跟蹤誤差。
對於ETF的跟蹤誤差,一般投資者看的比較多的是ETF的tracking difference和tracking error。
Tracking difference指的是ETF的業績和其追蹤的指數業績之間的絕對差別,tracking error指的是兩者差別的標准差。
在這兩個指標之外,我們也可以通過另外兩個指標來判斷ETF的質量:
2A)Hurst Exponent。
Hurst Exponent主要衡量ETF相對於其追蹤的指數的超額回報(excess return)的穩定性。在一些ETF中,特別是一些規模比較大的ETF,其投資回報有可能會超過其追蹤的指數回報。主要原因在於,一些ETF可以通過將持有的股票租借給空頭(short)獲利。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網路搜索「伍治堅+ETF結構」找到相關文章進行閱讀。
當你在不同的ETF之中進行對比時,你會發現有些ETF可能會持續給投資者帶來正的超額回報。大致來說,這背後有兩種原因:第一、ETF基金經理的運氣非常好;第二、ETF基金經理運用了一些正確的方法提高了其投資回報。
Hurst Exponent可以幫助投資者去判斷,某一個ETF的超額回報的持續性有多高。Hurst Exponent的數值越高,該ETF給投資者帶來超額回報的持續性越強。如果某ETF的Hurst exponent數值超過0.5,這說明該ETF在過去幾年持續創造出正的超額回報,同時也預示它在未來幾年給投資者帶來超額回報的概率比較高。
2B)Kurtosis。
Kurtosis衡量的是ETF回報和追蹤指數回報之間的極端差別程度。Kurtosis的數值越高,代表ETF歷史回報中,其極端遠離指數回報(extreme excess return)的天數越多,因此該ETF的跟蹤誤差越不可靠。一個好的ETF,其Kurtosis應該保持在比較低的水平。
3)流動性。
一般來說,投資者用的比較常見的流動性指標包括ADV和Bid-ask Spread。
ADV(Average daily volume)衡量的是某個ETF的日均交易量。B/A spread衡量的是某ETF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的買入/賣出價間的平均差別。
在這兩個常用的指標之外,投資者也可以考慮以下流動性指標:
3A)Implied Liquidity
Implied Liquidity衡量的是ETF隱藏的流動性。這個概念可能會令一些投資者朋友感到疑惑:流動性難道還分「公開」和「隱藏」的?事實上,很多ETF確實是有隱藏流動性的。
要講清楚這個問題,需要回到ETF的管理機制。每個ETF都有一個Authorized Participant(AP),而AP提供的服務之一,就是在市場有需求時創造出新的ETF。關於這個問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網路搜索「伍治堅+ETF買賣機制」,在該文中有更為詳細的解釋。
因此很多時候,我們在電腦屏幕上看到的ETF買賣雙方提供的可交易數量(volume),只是冰山一角。而Implied Liquidity,計算的就是某ETF在表面之下可能提供的真實流動性。下面是Implied Liquidity的計算公式:
Implied Liquidity = [(30 Day ADV * VP) / Stock Shares per Creation Unit] * Creation Unit Size
如果投資者交易的ETF數量比較大,那麼他就需要了解一下該ETF隱藏在表面之下的真實流動性。Implied Liquidity可以幫助投資者獲知該信息。
3B)Flows
Flows指的是持續進入或者離開某ETF的資金量。Flow和AUM的關系為:一個為流量,另一個為存量。流量的持續增加或者減少,會導致存量的變化,因此也會直接影響到該ETF的流動性。
相對來說,Flows對於高頻交易和日間交易投資者更加有用,值得緊密關注。
4)規模
每一個ETF的規模,都是投資者應該關心的最主要指標之一。相對來說,國外ETF的管理費都非常低(比如VOO每年的管理費僅為0.05%),國內ETF的管理費也不高(一般為0.4%~0.6%左右),因此一支ETF的規模涉及到幾個重要問題:
第一、管理該ETF的基金經理是否能夠盈虧平衡,或者有盈餘以支撐其管理和研究團隊。如果規模太小,可能預示該ETF很難持續,說不定過幾年基金管理公司就需要將其關閉。
第二、ETF的規模太小的話,沒有做市商(Dealer)願意為它做市,因此會影響到該ETF的流動性。
第三、ETF規模太小的話,可能會帶有「大款投資者」的投資風險。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朋友,請網路搜索「伍治堅+大款投資者」,相關文章有更為詳細的介紹。
五福資本對於海外ETF的規模要求是,其管理的資金量至少為2億美元($200M),否則不予考慮。
在過去的十年中,ETF的管理規模呈現出高速發展,也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朋友開始對ETF投資感興趣。希望本專欄的「ETF投資指南」系列可以幫助大家更好的認識ETF,並做出更為理性的投資決策。
㈤ ETF認購暴增意味著什麼
可能誰都不會想到,臨近年底, 當股市還在底部掙扎,ETF竟然會因為規模爆發成為資本市場熱詞頻頻登上頭條。 要知道,自從ETF基金誕生以來的幾次規模大增都是在牛市中,無論是2007年、2009年還是2014年,都是在股市大牛的氛圍中。
而這次ETF規模的爆發,背後的推手是誰?背後主導的因素又是什麼?僅僅是因為「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看看這幾個月究竟發生了什麼。
1、 發生了什麼?
ETF,全稱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又被大家熟稱為「被動指數基金」。也就是說,ETF指數基金自身融合了指數、股票和基金的部分特徵,可以在場內買入賣出來交易,也可以通過場內申購贖回來交易,具有更高的便利性。與普通公募基金類似,ETF也按照一定的比例為投資者提供一籃子的股票、債券和其他資產。
股票型ETF按照跟蹤的指數類型來看主要分為五類: 典型寬基指數ETF、風格指數ETF、行業指數ETF、主題指數ETF、境外指數ETF。 跟蹤典型寬基指數的ETF佔比最多,行業指數ETF緊隨其後。各類股票型ETF中,寬基指數ETF數量最多。
由於ETF價格和凈值大部分時間非常接近,因此其一大優勢是可應用於多種套利策略,例如ETF與一、二級市場套利、股指期貨與ETF套利等。此外ETF還迎合了投資者對於低費率產品的偏好,所以近年來中美ETF的規模和數量均保持高速增長。
簡單來說,投資者買賣一隻ETF,就等同於買賣了它所跟蹤的指數,可取得與該指數基本一致的收益。但通常這類基金採用完全被動式的管理方法,以擬合某一指數為目標,基金經理並不進行主動管理,僅做好對應指數的標的配置即可。
按以往的規律,股票ETF基金的份額變動基本跟隨著資本市場的牛熊轉換節奏。按照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股票ETF基金增長最大的幾個年份分別是: 2007年(637.14%)、2009年(246.38%)、2014(58.28%),2015年上半年也增長了42%,這都與當時股市的火爆有密切的關系。
但是,2018年股市是個小年,從年初以來,上證指數下跌了19%,但是股票ETF卻出現了逆勢增長。今年1-9月,股票ETF資產增長26.81%,但份額規模卻增長了59.89%。10月份股票ETF更是出現爆炸性增長,數據顯示, 全十月凈申購金額約425億元,資金似乎根本不顧A股行情持續低迷。
此外,據數據顯示,今年來八成以上的資金流向了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中證500指數以及創業板等寬基指數型產品。其次,規模大、流動性較好的頭部ETF吸金效應更為明顯。
截至11月13日,全市場164隻ETF份額較年初增長1314.23億份。 具體來看,無論是其份額還是規模的增長,90%以上都來自股票型ETF,這說明大量資金在借道ETF湧入股票市場。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胡立峰近日公開表示,2018年股票型ETF規模預計將增長一倍。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創業板50ETF。 華安創業板50ETF(159949)是所有股票型ETF中份額變動最大的基金,這只創立於2016年6月30日的創業板成立之初基金規模僅5.5億元,在基金成立後創業板指數繼續下跌了近40%的背景下,基金規模一度萎縮至1.6億元左右,到2017年4季度也僅2億元規模,但是在2018年1季度一下子飆升至28.3億元規模,到3季度規模急升至75.3億元的規模,基金份額急速膨脹至216.2億份,增長了74倍。
另外,華夏上證50ETF(10050)份額自今年以來也增長了44%,基金規模突破400億元。
2、 誰在掃貨股票型ETF?
股票型ETF基金規模激增背後,是誰在瘋狂掃貨?
九月起,媒體大肆的報道險資、證金、匯金等隊跑步進場抄底,這種報道在ETF基金持倉人變動上也得到了驗證。
拿華安創業板50ETF(159949)來說,從2017年年報來看,前十大持有人幾乎都是自然人,第一名持有600萬份即持有了該基金的2%。而到2018年半年報,前十大持有人清一色變成了機構,前十大持有人門檻也提高到了7000萬份。
證金、證金資管、匯金等在三季度也採用了這種方式入市,匯金、社保等申購了上證50、滬深300、中證100、創業板等多隻ETF。 除此以外,不少境外資金通過香港市場的交易型指數基金(ETF)投向A股。四季度以來,香港市場上申購量最大的10隻ETF中,有半數為A股ETF;資金的主要標的選擇的是富時A50和滬深300等投向大盤藍籌的產品。
事實上,自下半年以來,不少ETF產品的規模份額延續上半年態勢,繼續創出新高,單日交易量也再破紀錄。數據顯示,截至11月4日,在全市場169隻ETF(非貨幣)產品中,下半年以來有120隻規模出現上升,佔比超過70%。其中,有5隻產品規模較上半年末增長超過100%。
3、 機構為何搶購ETF?
ETF的特點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資金對後市的看法,這也成為了不少資金配置資本市場所看重的優勢。
拿創業板50指數來說,從2014年6月30日以來,市盈率普遍在40倍以上,而隨著市場走低,今年最低已經跌破30倍,最低創出27倍的歷史低點,這在跟蹤中小市值的指數中也是相當罕見的,堪比雙十一打折「越跌越買越劃算」的ETF指數基金,吸引機構資金湧入抄底就不足為奇了。
而ETF交易靈活的特性,為這些偏好波段操作的機構投資者提供了中短期交易指數的工具,同時具備短期資金配置和長期價值投資兩種投資方式。
此外,盡管市場整體走勢震盪調整依舊,股票型ETF受到資金大力追捧,還得益於A股近來政府不斷的出台重磅措施鞏固「政策底」。這也提振了機構資金入場的信心。
當然,A股市場集體低迷背後是民營類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集中暴露,配置ETF指數基金,也規避了配置個股可能踩雷的風險。
4、 對於投資者,有何啟示?
機構、尤其是具有隊背景的機構資金動向,往往成為A股的風向標,市場也熱衷挖掘機構持倉變動帶來的機會,從10月中旬A股見底以來,創業板指數漲了16%,創業板50指數漲了18%,證券行業指數(申萬Ⅲ)漲了26%,而通過統計數據顯示,這些也是相對應的ETF指數基金份額變動較大的,機構搶購ETF基金的方向,也可以作為投資布局重要的參考質指標。
數據顯示,除了創業板,環保、券商、銀行、傳媒、醫葯、軍工等行業ETF指數基金也受到資金的熱捧。
(文章來源:格隆匯)
㈥ 指數ETF的價格走勢是不是不容易受到莊家或者主力操控
ETF不可能被做市商操縱,尤其是上證50指數,它是50ETF這樣的產品:以滬市最具代表性、規模大、流動性好的50隻股票計算,反映整體情況上海證券交易所最大的股票之一。滬深300指數:選取滬深兩市流通性較好、行業代表性強的300隻股票計算,反映滬深兩市主流股票的整體狀況。
滬深500指數:扣除滬深300後,以滬深兩市總市值和成交額排名前500的股票計算,反映滬、深兩市小盤股整體情況,創業板:以創業板上市公司前100名股票計算,反映創業板整體狀況,標准普爾500指數:根據美國最具代表性的400隻工業股、20隻運輸業股、40隻公用事業股和40隻金融業股計算,反映了美國股市的整體情況。
㈦ etf指數基金與股票有何區別
etf指數基金與股票有何區別?
傳統的股票復盤技巧是有四個步驟的,即看異動幅度較大的股票、搜集個股的訊息層面消息、尋找股票異動相關因素、堅持復盤。在操作過程中,其實是很難做到這四點的,一般在復盤中會重點看的內容主要有兩點,
股票復盤技巧重點看什麼?再復盤時最看重的兩點即昨天漲停板今天的賺錢效應以及趨勢。下面就對這兩點逐一的講解。
一、昨天漲停板今天的賺錢效應
昨天漲停板今天的賺錢效應是怎麼理解呢?簡單的說就是:哪一類漲停股次日是有肉的,哪一類股票是持續有肉的。這里的賺錢效應,指的就是明天買進的人後天可以出的。一般有賺錢效應的股票都是最強的那個板塊的人氣股。相反的,今天漲停的明日悶殺,或者跑路的時間不多,機會很少,那麼你就應該小心這類股票了。
二、趨勢
為什麼要重視趨勢呢?主要是因為趨勢是一種客觀的存在,而明天的漲跌是一種主觀判斷。在買賣一隻股票的時候,最先要判斷的就是趨勢,勢的重要性要排在量、價的前面,所以是勢、量、價。只要趨勢判斷對了,那麼接下來就好辦了。當趨勢轉折的時候,別去接飛刀,別幻想什麼回調來第二波,寧願第二波趨勢起來時再去追。
市場不好的是由一定要去進行迴避,相信自己的感覺,在沒有賺錢效應,趨勢有明顯下跌的行情中,你去投資,那無疑是自尋死路。當然那操作模式是跟個人的性格有非常大的關系的,本人的個性決定了自己以上的復盤技巧,當然並不是人人適合的,結合自己的投資風格去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復盤模式才是正確的。
㈧ 2022年ETF基金為什麼如此大跌
從長期來看,指數基金的價格由其內在價值決定。當其綁定的成分股業績良好,成分股不斷增值,會提升指數基金凈值,帶動指數基金價格的上漲。而當成分股業績下滑,價值不斷貶損時,指數基金凈值也將下滑,最終帶動指數基金價格下跌。
短期來看,指數基金價格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作為和股票類似的二級市場交易品種,當投資者普遍看好指數ETF時,會出現購買人數大於賣出人數的情況,此時需求大於供給,產生供不應求現象,價格也將水漲船高。而當投資者不看好某隻基金,賣出人數大於購買人數時,指數基金的價格會出現短期下跌。
㈨ 指數etf是什麼意思
ETF基金是指數型基金的一種,全稱為交易型開放式基金,ETF基金一般採用被動式策略跟蹤某一標的市場指數。
如:上證50ETF、滬深300ETF等。上證50ETF跟蹤的標的指數就是上證50指數,指數上漲ETF就會上漲。購買ETF基金需要開通股票賬戶,在場內購買,買賣場內ETF基金的時候,操作步驟和股票一樣,直接輸入數量和金額點擊買入賣出即可。ETF的手續費比較低,買賣ETF只收取交易傭金,不收取過戶費和印花稅。
沒有股票賬戶的投資者只能購買場外的ETF聯接基金,ETF聯接基金就是以ETF為投資對象,復制ETF的走勢,投資者只能在場外進行申購和贖回。由於是場外基金,所以買賣時要支付申購費和贖回費,期間還要支付管理費和託管費。也因為這一點,聯接基金的手續費比ETF手續費高。
【拓展資料】
ETF基金的好處:
1.ETF基金盈利確定性大
ETF基金所跟蹤的市場指數具有內生增長動能。市場統計數據顯示,國內主要股指(除14年才推出的創業板50指數)內生增長保持在5.8%~12.7%/年。「指數長期趨勢向上」為ETF投資者提供豐厚的收益保障。
2.ETF基金可規避諸多市場風險
「收益總伴隨著風險」,投資者在熱切地期盼高額回報時,卻往往面臨一個又一個的投資陷阱。ETF基金用最簡單的投資哲學,最透明的投資思路,卻能規避投資者所面臨的諸多風險。
3.通過ETF基金可把握多種投資標的投資機會
基於對不同市場板塊、風格、行業、主題、市場類型或投資地域的差異性判斷,市場資金會在各類投資標的間流轉,促使各類投資標的呈現結構性的輪動行情,這提供給我們更豐富的投資獲利機會。
4.ETF基金的最大優勢:省心
面對A股市場三千多隻股票標的,對於非專業投資者來說,持續選出優質的標的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ETF的標的主要是指數,目前一百多隻,重點關注的也就幾十隻,只要大致看看歷史估值,找個低位買入即可,即使因為買的時機不太好,也可有信心補倉,ETF的效果顯現在長期維度上,相比股票,要省心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