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曾比肩海天味業,如今淪為ST,昔日「醬油第一股」是怎麼涼的
說到「醬油第一股」,你大概率會首先想到海天味業。無論是從市值還是業績規模上看,海天憑借5000億市值+200億的年收入穩坐龍頭寶座,是A股「醬香 科技 」陣營的核心成員。
但要是從上市時間上看,2012年登陸A股的加加食品才是真正的「醬油第一股」。如今的加加身陷質押風波、業績原地踏步,還被戴上了ST的帽子。
同樣是做醬油,加加為什麼混得這么慘?這家ST企業又能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
一、風光無限的醬油第一股
加加醬油的創始人是楊振,據說加加醬油的出現完全是個意外。上世紀90年代,市面上的大多數醬油的瓶口非常不好開,需要用利器捅破內蓋。楊振發現了醬油瓶蓋這個商機,自己發明了一種可以直接拉開內蓋、非常方便好開的瓶蓋,並申請了發明專利想賣給企業。
結果問了一圈,沒人願買楊老闆的小發明。 於是他乾脆從頭做起,自己研究醬油的做法,為了能用上自己的瓶蓋乾脆從頭建立了一個醬油廠…… 1997年加加醬油在湖南成立,憑借高端的定位與轟炸式的營銷很快走向了全國。
2003年,加加斥巨資4800萬元把廣告打上了央視,成功將品牌知名度打到了全國。接下來的幾年,加加繼續在央視投放廣告,在市場上穩居行業前三。 到2012年公司已經實現營業收入16.57億元,並在當年上市,比海天都早了兩年。
二、上市即巔峰
沒想到,2012年加加一上市就已經達到了巔峰狀態,此後公司的業績一直原地踏步,毫無長進。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海天,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2012年以來海天的凈利潤增長率始終穩定在20%左右,而加加的增速不僅上躥下跳,還經常會出現負數。
在資本市場上,公司的市值也沒有像成長白馬股那樣穩步上升。 更慘的是,加加去年還因為違規擔保時間戴上了ST的帽子。
2020年6月11日,加加食品自爆公司存在違規擔保的情況。控股股東和卓越投資在沒有走賬的前提下對外擔保了4.66億元,占公司凈資產的19.9%。次日公司停牌,之後就被戴上了其他風險警示的帽子,到現在也沒摘下來……
三、致命的多元化
加加被ST充分說明了企業內部的管理是存在問題的,但這次擔保事件並非加加逐漸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而是企業內部問題累積多年後的一次體現。
要問加加為什麼會從當年無比風光的醬油第一股變成今天這樣,根本原因還是企業自己沒有走對「多元化」這條路。 過早進行多元化的惡果始終在限制加加的正常發展,主要體現在這兩個方面。
1.過早的品類多元化
在之前的文章中跟大家說過,現在大多數成功的大消費企業都有一個強有力的產品矩陣,這些矩陣大多呈現「一超多強」的格局。 以海天為例,公司的尖端產品就是海天醬油,每年的醬油銷售收入佔比達到60%。同時公司還有蚝油、醬類、醋等「多強」產品。
如果加加在做好醬油產品的同時,向其他品類擴張是沒任何問題的,但是這一步邁得太早了。從加加的收入構成上看,公司對於醬油業務並不專一,僅有一半的收入來自醬油。
要知道,海天的醬油業務收入佔比從70%降到60%用了10年,而加加的產品矩陣從2008年開始就長這樣了。 在主力醬油沒有在市場上站穩之前就區發展其他業務,導致加加現在面臨「一超」不夠超、「多強」也都不夠強的尷尬局面。 各個產品都沒能在細分市場中打出一片天地,也導致整個品牌的知名度在逐漸下降。
2.失敗的多元化並購
眼看自己搞多元化不成功,加加還想著靠收購來實現多元。結果,經歷了三次失敗的並購之後,耗費了公司大量的精力與成本。
①2015年加加向雲廚電商增資5000萬元,發展與主業毫不相關的鮮肉配送、日用品零售業務。結果這些業務並未盈利,兩年後加加不得不將公司白送給了別人。
②2017年加加收購辣妹子食品公司,想發展辣椒醬等調料業務。但經過半年的談判無法與對方達成一致,以失敗告終。
③2018年,賬上貨幣資金不到2億元的加加又要斥巨資48億元收購金槍魚釣公司,發展金槍魚業務,但因控制權等問題又沒有談攏……
幾番折騰下來,加加不僅沒收購到好公司,連自己的主業也越做越涼了。
四、最後
加加告訴我們,如果在主業未穩的狀態下就急於求成,反而會因小失大、本末倒置。守住主業是企業基業長青的根本,在此基礎上多元化發展是企業實現二次成長的重要途徑,就像海天,只要選對了路穩扎穩打,「打醬油」的生意也能比肩茅台~
B. 12月28日新上市股票
12月28日沒有新股上市。
C. 一般股票是多少錢一股的呢
股票屬於有價證券,其價格由內在價值決定(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價值決定價格;商品的價格會圍繞價值波動,價值則是由決定的。既然是波動,價格因此是會偏離價值的,但是以長時間的角度來看,價格又是以價值為中心波動的。對於而言,價格就是由直接決定的,雖然說得不一樣,但至少在表面上與的並不矛盾。
D. 有誰知道加加什麼時候上市啊,加加上市股票價格多少定了沒有啊
加加食品(002650)12月14日晚間發布招股意向書,將於12月26日網上申購。
加加食品擬發行4000萬股,占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為25%。公司擬此次網下發行不超過800萬股,占本次發行總股數的20%;網上發行為最終發行總量減去網下最終發行量,即3200萬股。
公司主營業務涉及醬油、食用植物油、味精、食醋和雞精的生產和銷售,公司醬油產品主要原材料包括豆粕、焦糖色、味精等;食用植物油產品主要原材料是原料油脂。
(證券時報網)
850000/60000=14.16666667這樣的股本有點高啊,……以正常的速度,要漲到20元需要一年多,而且以現在的情況,這支股漲到18元左右會停的……甚至會更低,也就是說:14元是一個保底量^^^…還不如把這85W存銀行了…你朋友很會做生意啊……
E. 2021年有望摘帽股票名單
ST樂凱(300446.sz)
ST融捷(SZ002192)
ST滬科(SH600608)
*ST榮華(SH600311)
*ST江泉(SH600212)
ST南化(SH600301)
*ST麥趣(SZ002719)
*ST永泰(SH600157)
ST安泰(SH600408)
ST捨得(SH600702)
ST撫鋼(SH600399)
ST雲維(SH600725)
*ST河化(SZ000953)
*ST勝利(SZ002426)
*ST六化(SH600470)
ST山水(SH600234)
*ST大港(SZ002077)
*ST大晟(SH600892)
*ST鹽湖(SZ000792)
*ST秦機(SZ000837)
ST國重裝(SH601399)
ST毅昌(SZ002420)
*ST鼎龍(SZ002502)
ST電能(SH600877)
*ST界龍(SH600836)
ST遠程(SZ002692)
ST創興(SH600193)
*ST交昂(SH:600530)
ST加加(SZ002650)
【拓展資料】
一、新舊退市標准比較
新規退市制度徵求意見稿,亮點可具體分為以下幾點:
1.新增多個退市指標,包括連續兩年扣非前/後凈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市值退市,標准為連續20個交易日總市值均低於人民幣3億元,劃定信息披露「重大違法」邊界等。
2.原「面值退市」修改為「1元退市」。
3.將單一凈利潤為負值和營業收入低於1000萬的指標改為組合指標:扣非前/後凈利潤為負且營收低於1億元,將被ST,連續兩年,終止上市。
4.新增「信息披露或者規范運作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的退市指標,進一步細化重大缺陷具體標准。包括新增信息披露、規范運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拒不改正和半數以上董事對於半年報或年報不保真。若上市公司出現上述情形被本所要求限期改正但未在要求期限內改正的,且在公司股票停牌兩個月內仍未改正的,其股票交易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此後兩個月依舊未改正的,本所決定公司股票終止上市。
5.首次劃定信息披露「重大違法」邊界,進一步明確財務造假退市判定標准。新規明確劃界:上市公司連續3年虛增凈利潤金額每年均超過當年年度報告對外披露凈利潤金額的100%,且3年合計虛增凈利潤金額達到10億元以上;或連續3年虛增利潤總額金額每年均超過當年年度報告對外披露利潤總額金額的100%,且3年合計虛增利潤總額金額達到10億元以上;或連續3年資產負債表各科目虛假記載金額合計數每年均超過當年年度報告對外披露凈資產金額的50%,且3年累計虛假記載金額合計數達到10億元以上。
6.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同時進一步縮短退市流程,即公司觸及退市指標,其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次年再次觸及退市指標的,其股票終止上市。
7.廢除交易類退市整理期,將退市整理期交易時限從30個交易日縮短為15個交易日,同時退市整理期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並將重大違法類退市連續停牌時點從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或法院判決之日,延後到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或法院生效判決之日。
8.明確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可轉債同步終止上市,不再另行規定其終止上市條件。
9.將風險警示股票和退市整理期股票納入風險警示板交易。改革完成後,創業、中小等板主要退市指標、退市流程等安排上基本保持一致。
F. 關於股票發行價和上市價
股票發行價是指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票時所確定的股票發售價格。由於發行價是固定的,有時也稱為固定價。發行價若是定得低,公司上市融資的目的不能達到,就失去上市的意義。發行價定得過高照樣融不到資。 當股票發行公司計劃發行股票時,就需要根據不同情況,確定一個發行價格以推銷股票。股票發行價格有以下幾種:面值發行、時價發行、中間價發行和折價發行等。 股票票面價值又稱股票票值、票面價格,是股份公司在所發行的股票票面上標明的票面金額,它以元/股為單位,其作用是用來表明每一張股票所包含的資本數額。股票發行價格是指發行公司將股票出售給投資人時的價格。 股票發行價格可以在上證交易所的官方網站查詢,股票發行價格是指發行公司將股票出售給投資人時的價格。在確定股票發行價格時,可以按票面金額確定,也可以超過票面金額確定,但不得以低於票面金額的價格發行。
股票上市價就是指新股上市時的參考價格,它與股票發行價相對應。 股票發行價是指當股票上市發行時,上市公司從公司自身利益以及確保股票上市成功等角度出發,對上市的股票不按面值發行,而制訂一個較為合理的價格來發行,這個價格就稱為股票的發行價。而發行之後最終第一次上市交易的價格為股票上市價。
拓展資料:
1、股票上市價格計算方式 股票上市價格屬於股票一級市場價格,一般通過發行市盈率定價法或凈資產倍率法兩種方式計算得出。目前國際市場上確定股票發行價格的參考公式是:股票發行價格=市盈率還原值*40%股息還原率*20%每股凈值*20%預計當年股息與一年期存款利率還原值*20%。 2、股票上市價格確定流程 股票上市價格一般由主承銷商先確定新股發行價格區間,召開路演推介會,根據需求量和需求價格信息對發行價格反復修正,並最終確定發行價格。投資者在招股書上可以看到一個新股的發行價區間,散戶在申購的時候都以發行價上限繳款。 3、股票上市價格類型 股票上市價格包括面值發行、時價發行、中間價發行和折價發行等幾種類型。面值發行即按股票的票面金額為發行價格;折價發行即發行價格低於票面額;時價發行,是以流通市場上的股票價格(即時價)為基礎確定發行價格;中間價發行即取票面額和市場價格的中間值。
G. ST股票多少錢一股
按照實時市價來定的。
每年有不少ST股票的投資者失敗,但少有人能夠明白股票ST具體內容,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以下的講解大家一定要看下去,如果不特別重視第三點,很有可能會造成嚴重錯誤。
在我們開始對股票ST進行分析之前,先給大家分享今日機構的牛股名單,趁還沒被刪前,點擊鏈接快速領取:速領!今日機構牛股名單新鮮出爐!
(1)股票ST是什麼意思?什麼情況下會出現?
ST 就是Special Treatment的縮寫,指的是滬深兩市交易所給那些財務或其他狀況出現異常的上市公司股票進行警示的政策,會在股票名稱前添加一個「ST」作為標志,俗稱戴帽,以提醒廣大投資者慎重投資這類型的股票。
若該企業持續虧損三年,則會換成「*ST」,表示個股很有可能會退市,所以一定要小心這樣的股票。
除了在股票名字前加上「ST」之外,這樣的上市公司還需要考察一年,在此期間股價的日漲跌幅限制為5%。
關於康美葯業在2019年時的300億財務造假,是最有名的一次案例了,在這次案件發生之後,赫赫有名的A股大白馬變成了ST康美,受到案件的影響,收獲了連續15個跌停板和蒸發超374億的市值。
(2)股票 ST如何摘帽?
在考察期間時,假設上市公司的年度財務狀況恢復了正常、審計結果表明財務異常的狀況就已經消除,公司的凈利潤在扣除了經常性損益後仍為正值,還有,公司持續運轉正常,就可以向交易所申請撤銷特別處理了。
我們俗稱的「摘帽」,也就是在通過審批後撤銷掉股票名稱前的ST標記。
在摘帽之後,一般會迎來一波上漲的行情,我們可以重點關注這類股票,也能賺點小錢,如何才能第一時間獲得這些摘帽信息呢?這個投資日歷能很大程度幫到你,就像哪些股票進行分紅、分股、摘牌這些信息每天都會提醒,趕快點擊鏈接獲取吧:專屬滬深兩市的投資日歷,掌握最新一手資訊
(3)對於ST的股票該怎麼操作?
在自己手頭里的股票運氣不好變成了ST股票,則需要重點關注5日均線,接下來就要把止損位設置在5日均線下方,股價跌破5日均線之後,一定要迅速清倉,及時出局,這樣可以避免持續跌停時被牢牢套死。
另外還有一點,不建議投資者去建倉帶ST標記的股票,因為每個交易日,這一類股票的最大漲跌幅只有5%,操作難度相對較大,想把握好投資節奏還是很困難。
如果你對於股票的操作並不熟悉,這款股票神器請收下,把股票代碼填進去,就能馬上收到股票的相關信息:【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應答時間:2021-09-2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H. 昔日「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 還有翻盤機會嗎
作者丨曹偉
出品丨鰲頭 財經 (theSankei)
時隔1年終摘帽,「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002650.SZ)還沒來得及慶祝,便被二級市場潑了冷水。
近日,加加食品發布公告稱,自2021年7月28日開市起撤銷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ST加加」變更為「加加食品」。
第二天, 加加食品開盤大漲近8%,隨後股價一路下跌並一度觸及跌停,截至當日收盤,收報6.68元/股,跌7.99%,振幅為18.99%,換手率為9.06%,成交額為7.5億元,登上了當日的龍虎榜。8月12日,加加食品股價報收於5.57元,進一步下挫。
「摘帽」為何會被資本市場用腳投票?
成功「摘帽」
資本不看好,多與業績有關。在這一點上,加加食品確實也無力反駁。
自2012年上市後業績幾乎止步難前。數據顯示,2012年-2018年,公司的營收分別實現16.57億元、16.78億元、16.85億元、17.55億元、18.87億元、18.91億元和17.8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6%、1.30%、0.40%、4.17%、7.50%、0.24%、-5.44%。
2019年,加加食品業績出現回暖。全年實現營收20.40億元,同比增長14.0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2億元,同比增長40.86%。整體來說,2019年業績增長較為喜人。
但好景不長,2020年加加食品去年實現營收20.73億元,同比增長1.63%;凈利潤為1.67億元,同比增長2.9%。增長勢頭再次陷入原地踏步的邊緣。
原本,雖增長雖不明顯,能守住陣地也是不錯的。但9年過去了,競爭對手都在不斷進步,加加食品卻「掉隊」了。如今海天味業已成為5000億市值的「醬油一哥」,但加加食品在停牌前的市值不過84億元,總市值不到對手的2%。
業績上,海天味業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為227.92億元,同比增長15.1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4.03億元,同比增長19.61%,加加食品和其相比距離甚遠。
曾經發展遠不及加加食品的千禾味業,如今業績增長速度已經趕超加加食品。2020年,千禾味業營收同比增長24.95%達到16.93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06億元,同比增長3.81%。
此前,加加食品發布公告稱,其在自查中發現公司存在為控股股東湖南卓越投資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方違規對外擔保4.66億元的情形,占公司2019年經審計凈資產的19.94%。因牽涉為大股東及其關聯方違規擔保,公司股票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特別處理。
根據深交所相關規定,加加食品未能在一個月內解決上述違規擔保事宜,公司股票於 2020年6月15日起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特別處理,股票簡稱由「加加食品」變為「ST加加」。
「帶帽」期間,加加食品被限制再融資的機會,艱難處境可想而知。根據加加食品發布2021年半年度業績預告稱,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00萬-2200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9.51%-86.03%。
根據加加食品的說法,公司凈利潤較上年同期降幅較大是受到社區團購沖擊、新零售投入較大、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原因所致。
近日,加加食品成功「摘帽」。開市起復牌,撤銷其他風險警示,公司股票簡稱由「ST加加」變更為「加加食品」,但股價走勢卻繼續向下,7月28日到30日,加加食品股價3個交易日跌幅達到18.46%。
再次「出發」
曾經風光無限的行業第一股,還有翻盤的機會嗎?
在資本市場,2021年一季度末公司十大流通股東迎來了兩位新股東,分別是李輝及范社彬兩位牛人散戶,以持股1142萬股及642萬股位列公司第五大和第七大股東。
此前,兩位牛散此前也看好捨得酒業,均在去年9月份入列捨得酒業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捨得酒業是史上首隻股價超百元ST摘帽股,在復星集團入主後,公司股價開啟瘋漲模式,屢創新高。可見,加加食品還是被部分投資者看好的潛力股,
從業績來看,加加食品雖然增長不明顯,但創始人楊振是草根起家,一直想要做高端的醬油企業,加加食品自身產品基礎厚實。只是,在多元化轉型上,加加食品瘋狂開啟「買買買」模式,寄希望於並購來使業績增長,但大都事與願違。
除收購四川王中王食品有限公司帶來了不少收益外,大多收購計劃,不是並購失敗就是效益不明顯,對公司造成嚴重影響。
「企業上市後發展緩慢,主要是因為2013年以來我個人投資套進去了,然後惡性循環,不斷地搞投資,沒有聚焦主業,所以錯過了發展時機,這個我責無旁貸。」楊振曾坦言。
不過,楊振強調,這與上市公司無關。在楊振個人投資面臨困境時,加加食品幾乎淪為了楊振的「提款機」,導致企業錯失了消費升級大潮中的發展良機,
如今,糾紛正逐步清理,實控人也在自我反省。近兩年,加加食品堅持高質量發展主線,堅定推動戰略重心回歸主業,劍指大單品,欲將原釀造醬油打造成中國醬油行業的「 茅台」。
與此同時,在銷售渠道方面,加加食品加大力度深耕市場,在開拓傳統線下網路的同時,重新布局線上銷售。
對於加加食品而言,接下來的路雖然難走,但也是一次「新」出發。
I. 一般原始股多少錢一股
原始股的價位沒有固定的定價規則,一般都是各公司在成立之初的合同中約定的;一般不同的公司發行的價格都會有所不同;一般發行對象也一般都是本公司職員;
一般都是在上市之前發行的股票。總體看定價每股1元的公司居多,每股2元、每股10元的都有;目前市場上賣原始股的多數都是騙局。
對有意購買原始股的朋友來說,一個途徑是通過其發行進行收購。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可以採取發起設立或者募集設立的方式。發起設立是指由公司發起人認購應發行的全部股份而設立公司。
募集設立是指由發起人認購公司應發行股份的一部分,其餘部分向社會公開募集而設立公司。由於發起人認購的股份一年內不得轉讓,社會上出售的所謂原始股通常是指股份有限公司設立時向社會公開募集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