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場內基金ETF漲跌原理
etf基金漲跌是由投資標的決定的,投資標的上漲,基金上漲,投資標的下跌,基金下跌,etf基金主要投資的是一籃子股票。etf基金以特定的指數為跟蹤對象,買入指數中全部或者部分成分股,目的在於取得和指數相同的收益,etf基金在證券交易所交易,和股票一樣按照市場實時價格進行成交。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任何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06-0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㈡ 購買1000元上證指數ETF後上漲了100點,我賺了多少
賺了1000元。需要知道的是不管是股票還是基金的這種漲幅一般是用點來說的,比如說今天漲了5%,那麼就是漲了5個點。這個點數是根據股價來計算的,一隻股票100元,漲了5個點後一股的股價來到了105元。假如是在每股100元買入的,則是需要本金10000元。在漲了5個點之後,連本帶收益一共是10500元。購買上證ETF之後上漲了100點,本金一共是1000元,也就是說連本帶收益是2000元,這個時候減掉本金獲得到的就是1000元的收益。
㈢ 當日ETF的漲停跌停板幅度多少
ETF有漲跌停板限制,幅度為+/-10%。ETF賣出後可以馬上買入,相當於T+0,資金結算一般在收盤後進行,相當於T+1,交易費率一般不超過成交金額的0.3%(雙向收費)
股息:股票持有者憑股票從股份公司取得的收入是股息。股息的發配取決於公司的股息政策,如果公司不發派股息,股東沒有獲得股息的權利。優先股股東可以獲得固定金額的股息,而普通股股東的股息是與公司的利潤相關的。普通股股東股息的發派在優先股股東之後,必須所有的優先股股東滿額獲得他們曾被承諾的股息之後,普通股股東才有權力發派股息。股票只是對一個股份公司擁有的實際資本的所有權證書,是參與公司決策和索取股息的憑證,不是實際資本,而只是間接地反映了實際資本運動的狀況,從而表現為一種虛擬資本。
股票市場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基本分析、技術分析、演化分析,其中基本分析主要應用於投資標的物的選擇上,技術分析和演化分析則主要應用於具體投資操作的時間和空間判斷上,作為提高投資分析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補充。
(1)基本分析:基本分析法通過對決定股票內在價值和影響股票價格的宏觀經濟形勢、行業狀況、公司經營狀況等進行分析,評估股票的投資價值和合理價值,與股票市場價進行比較,相應形成買賣的建議。
(2)技術分析:技術分析是以預測市場價格變化的未來趨勢為目的,通過分析歷史圖表對市場價格的運動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技術分析是證券投資市場中普遍應用的一種分析方法,如道氏理論、波浪理論、江恩理論等。
(3)演化分析:演化分析是以演化證券學理論為基礎,將股市波動的生命運動特性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從股市的代謝性、趨利性、適應性、可塑性、應激性、變異性和節律性等方面入手,對市場波動方向與空間進行動態跟蹤研究,為股票交易決策提供機會和風險評估的方法總和。
㈣ etf有漲跌幅限制嗎
主要看市場,國內ETF基金有漲跌幅限制,漲跌幅限制與股票一致,主板的漲跌幅限制為10%,創業板實行注冊制後為20%,如果是各種板塊混合,那麼需要依據旗下個股的權重來判斷。
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通常又被稱為交易所交易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簡稱ETF),是一種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額可變的開放式基金。
拓展資料:
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屬於開放式基金的一種特殊類型,它結合了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的運作特點,投資者既可以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購或贖回基金份額,同時,又可以像封閉式基金一樣在二級市場上按市場價格買賣ETF份額,不過,申購贖回必須以一籃子股票換取基金份額或者以基金份額換回一籃子股票。
由於同時存在二級市場交易和申購贖回機制,投資者可以在ETF市場價格與基金單位凈值之間存在差價時進行套利交易。套利機制的存在,使得ETF避免了封閉式基金普遍存在的折價問題。
根據投資方法的不同,ETF可以分為指數基金和積極管理型基金,國外絕大多數ETF是指數基金。國內推出的ETF也是指數基金。ETF指數基金代表一籃子股票的所有權,是指像股票一樣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指數基金,其交易價格、基金份額凈值走勢與所跟蹤的指數基本一致。
因此,投資者買賣一隻ETF,就等同於買賣了它所跟蹤的指數,可取得與該指數基本一致的收益。通常採用完全被動式的管理方法,以擬合某一指數為目標,兼具股票和指數基金的特色。
優點介紹
分散投資並降低投資風險
被動式投資組合通常較一般的主動式投資組合包含較多的標的數量,標的數量的增加可減少單一標的波動對整體投資組合的影響,同時藉由不同標的對市場風險的不同影響,得以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
兼具股票和指數基金的特色
(1)對普通投資者而言,ETF也可以像普通股票一樣,在被拆分成更小交易單位後,在交易所二級市場進行買賣。
(2)賺了指數就賺錢,投資者再也不用研究股票,擔心踩上地雷股了;(2010年之前我國證券市場不存在做空機制,因此存在著"指數跌了就要賠錢"的情況。2010年4月,股指期貨開通,2011年12月5日起,有七隻ETF基金納入融資融券標的的范疇)
結合了封閉式與開放式基金的優點
ETF與我們所熟悉的封閉式基金一樣,可以小的"基金單位"形式在交易所買賣。與開放式基金類似,ETF允許投資者連續申購和贖回,但是ETF在贖回的時候,投資者拿到的不是現金,而是一籃子股票,同時要求達到一定規模後,才允許申購和贖回。
㈤ ETF認購暴增意味著什麼
可能誰都不會想到,臨近年底, 當股市還在底部掙扎,ETF竟然會因為規模爆發成為資本市場熱詞頻頻登上頭條。 要知道,自從ETF基金誕生以來的幾次規模大增都是在牛市中,無論是2007年、2009年還是2014年,都是在股市大牛的氛圍中。
而這次ETF規模的爆發,背後的推手是誰?背後主導的因素又是什麼?僅僅是因為「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看看這幾個月究竟發生了什麼。
1、 發生了什麼?
ETF,全稱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又被大家熟稱為「被動指數基金」。也就是說,ETF指數基金自身融合了指數、股票和基金的部分特徵,可以在場內買入賣出來交易,也可以通過場內申購贖回來交易,具有更高的便利性。與普通公募基金類似,ETF也按照一定的比例為投資者提供一籃子的股票、債券和其他資產。
股票型ETF按照跟蹤的指數類型來看主要分為五類: 典型寬基指數ETF、風格指數ETF、行業指數ETF、主題指數ETF、境外指數ETF。 跟蹤典型寬基指數的ETF佔比最多,行業指數ETF緊隨其後。各類股票型ETF中,寬基指數ETF數量最多。
由於ETF價格和凈值大部分時間非常接近,因此其一大優勢是可應用於多種套利策略,例如ETF與一、二級市場套利、股指期貨與ETF套利等。此外ETF還迎合了投資者對於低費率產品的偏好,所以近年來中美ETF的規模和數量均保持高速增長。
簡單來說,投資者買賣一隻ETF,就等同於買賣了它所跟蹤的指數,可取得與該指數基本一致的收益。但通常這類基金採用完全被動式的管理方法,以擬合某一指數為目標,基金經理並不進行主動管理,僅做好對應指數的標的配置即可。
按以往的規律,股票ETF基金的份額變動基本跟隨著資本市場的牛熊轉換節奏。按照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股票ETF基金增長最大的幾個年份分別是: 2007年(637.14%)、2009年(246.38%)、2014(58.28%),2015年上半年也增長了42%,這都與當時股市的火爆有密切的關系。
但是,2018年股市是個小年,從年初以來,上證指數下跌了19%,但是股票ETF卻出現了逆勢增長。今年1-9月,股票ETF資產增長26.81%,但份額規模卻增長了59.89%。10月份股票ETF更是出現爆炸性增長,數據顯示, 全十月凈申購金額約425億元,資金似乎根本不顧A股行情持續低迷。
此外,據數據顯示,今年來八成以上的資金流向了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中證500指數以及創業板等寬基指數型產品。其次,規模大、流動性較好的頭部ETF吸金效應更為明顯。
截至11月13日,全市場164隻ETF份額較年初增長1314.23億份。 具體來看,無論是其份額還是規模的增長,90%以上都來自股票型ETF,這說明大量資金在借道ETF湧入股票市場。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胡立峰近日公開表示,2018年股票型ETF規模預計將增長一倍。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創業板50ETF。 華安創業板50ETF(159949)是所有股票型ETF中份額變動最大的基金,這只創立於2016年6月30日的創業板成立之初基金規模僅5.5億元,在基金成立後創業板指數繼續下跌了近40%的背景下,基金規模一度萎縮至1.6億元左右,到2017年4季度也僅2億元規模,但是在2018年1季度一下子飆升至28.3億元規模,到3季度規模急升至75.3億元的規模,基金份額急速膨脹至216.2億份,增長了74倍。
另外,華夏上證50ETF(10050)份額自今年以來也增長了44%,基金規模突破400億元。
2、 誰在掃貨股票型ETF?
股票型ETF基金規模激增背後,是誰在瘋狂掃貨?
九月起,媒體大肆的報道險資、證金、匯金等隊跑步進場抄底,這種報道在ETF基金持倉人變動上也得到了驗證。
拿華安創業板50ETF(159949)來說,從2017年年報來看,前十大持有人幾乎都是自然人,第一名持有600萬份即持有了該基金的2%。而到2018年半年報,前十大持有人清一色變成了機構,前十大持有人門檻也提高到了7000萬份。
證金、證金資管、匯金等在三季度也採用了這種方式入市,匯金、社保等申購了上證50、滬深300、中證100、創業板等多隻ETF。 除此以外,不少境外資金通過香港市場的交易型指數基金(ETF)投向A股。四季度以來,香港市場上申購量最大的10隻ETF中,有半數為A股ETF;資金的主要標的選擇的是富時A50和滬深300等投向大盤藍籌的產品。
事實上,自下半年以來,不少ETF產品的規模份額延續上半年態勢,繼續創出新高,單日交易量也再破紀錄。數據顯示,截至11月4日,在全市場169隻ETF(非貨幣)產品中,下半年以來有120隻規模出現上升,佔比超過70%。其中,有5隻產品規模較上半年末增長超過100%。
3、 機構為何搶購ETF?
ETF的特點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資金對後市的看法,這也成為了不少資金配置資本市場所看重的優勢。
拿創業板50指數來說,從2014年6月30日以來,市盈率普遍在40倍以上,而隨著市場走低,今年最低已經跌破30倍,最低創出27倍的歷史低點,這在跟蹤中小市值的指數中也是相當罕見的,堪比雙十一打折「越跌越買越劃算」的ETF指數基金,吸引機構資金湧入抄底就不足為奇了。
而ETF交易靈活的特性,為這些偏好波段操作的機構投資者提供了中短期交易指數的工具,同時具備短期資金配置和長期價值投資兩種投資方式。
此外,盡管市場整體走勢震盪調整依舊,股票型ETF受到資金大力追捧,還得益於A股近來政府不斷的出台重磅措施鞏固「政策底」。這也提振了機構資金入場的信心。
當然,A股市場集體低迷背後是民營類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集中暴露,配置ETF指數基金,也規避了配置個股可能踩雷的風險。
4、 對於投資者,有何啟示?
機構、尤其是具有隊背景的機構資金動向,往往成為A股的風向標,市場也熱衷挖掘機構持倉變動帶來的機會,從10月中旬A股見底以來,創業板指數漲了16%,創業板50指數漲了18%,證券行業指數(申萬Ⅲ)漲了26%,而通過統計數據顯示,這些也是相對應的ETF指數基金份額變動較大的,機構搶購ETF基金的方向,也可以作為投資布局重要的參考質指標。
數據顯示,除了創業板,環保、券商、銀行、傳媒、醫葯、軍工等行業ETF指數基金也受到資金的熱捧。
(文章來源:格隆匯)
㈥ 大資金逆勢抄底 多隻寬基ETF規模大增
本周以來,A股持續深度調整,但機構資金忙著借道ETF,積極抄底A股。最新統計顯示,8月6日,ETF基金(非貨幣)合計吸金高達37.09億元,早碰多隻頭部寬基ETF成為吸金的主力軍,吸金最多的ETF有近10億元資金流入。
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逆勢加倉的行為代表了機構對後市樂觀的態度;另一方面,由於主流寬基ETF跟蹤的標的都是A股龍頭公司,也說明機構資金更納慧青睞龍頭公司。
ETF再度逆勢吸金
8月5日,上證綜指下跌1.62%,8月6日,受多重因素影響,上證綜指跌勢擴大,當天早間跳空低開跌穿2800點並失守年線。但各路資金在這兩天卻大舉流入ETF,呈現越跌越買之勢。
統計顯示,8月5日,非貨幣ETF的總份額合計增加9.87億份。若以當天的基金凈值計算,估計資金凈流入達19.18億元。到了8月6日,非貨幣ETF的總份額合計增加12.77億份,若以當天的基金凈值計算,估計資金凈流入高達37.09億元。
一位指數基金經理告訴記者,這已屬於資金流入較大的情況,從資金量來觀察,這次逆勢買入的參與者也包含了不少機構。
事實上,ETF逆勢吸金已非首次。今年4月份股市開始大幅調整,此後數月資金流入ETF的跡象越來越明顯。以5月份為例,當月ETF資金凈流入大幅增加,單月吸金額度約300億元,創下今年來新高。再往前追溯,在2018年股市單邊下跌的背景下,ETF同樣成為大贏家,有數據顯示,當年ETF規模大增1338億元至3372億元,增幅驚人。
業內人士指出,ETF市場向來是機構的主戰場,而機構在弱市中往往會採取「越跌越買,底部加倉」的操作思路,以免錯失貝塔洞睜答收益,表明機構看好後市的態度。
頭部產品吸金效應顯著
進一步分析來看,規模最大的四隻頭部ETF成為吸金的主力軍。
以ETF行情較為火爆的8月6日為例,當天,南方中證500ETF獲得9.62億元的資金凈流入,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為8.59億元,華夏上證50ETF為7.73億元,華夏滬深300ETF為3.67億元,它們合計吸引了29.61億元的資金,在當日全部流入非貨幣ETF的資金中佔比近80%。
由此可見,寬基ETF是本輪資金追捧的主要對象。業內人士指出,主流寬基ETF跟蹤的標的都是龍頭公司。以滬深300ETF為例,這類ETF背後是滬深兩市規模最大、最優質的300隻股票,包括中國平安、中國石油、中國人壽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大公司,資金的集中流入反映機構對未來中國經濟充滿信心。
上述指數基金經理也表示,這一級別的資金流入已超預期,平日頭部的四隻寬基ETF上下浮動一般在3億元左右。機構在弱市中動用巨額資金掃貨寬基ETF,還反映出其對A股龍頭公司看好的態度。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㈦ 創業板50etf±20%是什麼意思
也就是創業板50,是一個指數,創業板50指數的編制規則是在創業板指數的100隻樣本股中,選取流動性最優的50隻股票組成樣本股。由於創業板指以流通市值為選取標准,創業板50則是在100隻大的創業板股票中選取流動性好的50隻,所以50隻成分股兼具了規模與流動性,絕大多數是新經濟的龍頭公司。一方面,過去兩年隨著MSCI納入新興市場指數、港股通的推出等事件,機構投資者佔比上升,A股市場價值投資理念逐漸深化,市場對龍頭公司的青睞度提升;另一方面,龍頭公司相對於市值更小的創業板公司而言具備更強的市場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
同時也有不少跟蹤創業板50的指數基金,比如華安創業板50等,這50隻股票實際就相當於創業板的藍籌股和龍頭股,是創業板股票中的定海神針
是的,創業板ETF的漲跌幅限制為20%,是因為創業板的股票漲跌幅限制為20%。不過ETF相當於購買一籃子創業板的股票,其漲跌幅是經過加權平均後的,所以一般情況下達不到20%的上限。
創業板ETF是指以創業板指數為跟蹤對象的基金,基金資產投資於創業板指數中全部或者部分股票,目的在於取得和創業板指數相同的收益。創業板ETF屬於場內基金,在證券交易所交易,投資者需要開通場內基金賬戶才能交易,和股票一樣按市場實時價格交易,實施T+1交易制度。
對於沒有創業板許可權的投資者來說,購買創業板ETF也能變相參與創業板的股票,並且ETF和個股相比其優勢在於創業板ETF的風險比個股小,即便有一些股票大跌,但是加權之後風險系數就小了。
㈧ ETF大年「紅黑榜」!嘉實、南方和萬家各有凄慘事兒
2018年是ETF大年,總規模突飛至3127億元,增幅超4成,有10家公司旗下ETF總規模逾百億元,單只產品規模過百億的有3隻。
所謂ETF,指的是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通常又被稱為交易所交易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簡稱就是「ETF」),它屬於開放式基金的一種,結合了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的運作特點,投資者既可以向基金公司申購或贖回,又可以像封閉式基金一樣在二級市場上買賣ETF份額。
2018年,股市慘淡,但ETF卻比較火熱。基本的原因是,有些機構和投資人,覺得股市在底部區域了,卻不好選股票,因為一旦選錯一隻股票,踩雷的麻煩就大了去了,這些人乾脆就直接買ETF了。
可是,即使在這樣的ETF大年,基金公司也「苦樂不勻」,有的陽光明媚,有的卻變成了「落湯雞」。
按照總規模排序,目前市場上有四大ETF,分別是滬深300ETF、上證50ETF、中證500ETF和創業板ETF。
【滬深300ETF】
首尾基金2018年交易額相差2759倍
同樣是跟蹤滬深300指數的ETF基金,華泰柏瑞和嘉實兩只產品誕生最早,但現在規模卻相差一倍有餘。華泰柏瑞300ETF(510300. SH)2018年規模增加64%,嘉實300ETF(159919. SZ)僅增加2%。
比較交易金額,華泰柏瑞300ETF 2018年交易總額達1931億元,而嘉實300ETF只成交了143億元。作為一家老牌基金公司,這個臉打的有點疼。
比嘉實更慘的,是南方300(159925. SZ),2018年規模不增反降,只剩11.5億元。 如果按照交易額算,南方300與華泰柏瑞300ETF相比差2759倍。
此基金的日K線分時圖上,成交經常斷斷續續,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之內無成交已是常事。
如果你不幸使用了這樣的品種跟蹤市場,想買時買不到,想賣時賣不出,和進了圍城是一樣的,處境特別難。
同樣立足於深廣大地,易方達HS300ETF(510310. SH)雖然比南方300ETF晚成立半個月,首募只有11.04億元,但不僅讓利於民,年化管理費率比南方300ETF少0.3個百分點,只有0.2%,而且從成立到現在(2019.1.15,以下統稱現在),年化收益率5%,高於南方300ETF。
業績好,規模自然大。到2018年底,易方達HS300ETF總規模達49.55億元,比南方300ETF高出4倍。
除了南方300ETF規模在縮水,南方旗下其它眾多小規模ETF在2018年也大幅縮水。
雖然業績做的不佳,但南方基金公司態度比較誠懇,對《全球財說》提出的問題,給予了比較仔細的回復。對於以上規模縮水的數據,公司方面首先確認「經復核,數據准確。」其次,公司做出了解釋,「鑒於2018年市場調整較大,金額規模變化不能完全反映產品增長,建議參考份額變化情況。」
然後,公司給出了一個新表,從此表看,數字好看了許多。
為了客觀起見,我們把南方基金公司提供的表格全部照登,讀者可以從中對比以上兩個表格中有交集的產品。的確,看上去,後者數據好看,但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投資人購買南方旗下產品的積極性並不低,但南方的基金經理,卻把產品規模越做越小,也就是做賠了很多。拿大家更容易理解的炒股來比喻,投入的本金是增加的,但到年底一算賬,賬戶里的錢很多打了水漂。
【上證50ETF】
博時低費率規模增 萬家跌成狗
A股市場誕生最早、規模最大的ETF,是華夏發行的上證50ETF(510050. SH),已經運作了14年,基金總規模也成為ETF家族中的航母,從誕生到現在年化收益率高達9.4%。
從2018年度規模增幅上看,博時上50ETF(510710. SH)表現最好,此基金年化管理費只有0.3%,近兩三年的年化收益率分別是9.5%、26.05%,而同樣經歷了2018年,萬家50縮水96%,目前規模僅剩500萬,實實在在跌成了落水狗。
對於為何2018年在總規模上表現不錯,博時在和《全球財說》交流時表示,「公司發行了央調ETF,首募230億元,使得公司的ETF覆蓋了寬基、主題型、商品、QDII、RQFII/Stock Connect等方向,也推動博時總規模位居行業前列。」
【中證500ETF】
華夏增幅最大 景順國壽諾安堪憂
中證500指數在2018年表現並不好,但跟蹤中證500的ETF總規模卻增加了183億元,可見投資人的配置意在長遠。
從統計數據看,華夏中證500增幅最大,南方500ETF規模遠遠領先,而小規模ETF則有日漸消瘦之感。景順長城、國壽安保和諾安的500ETF規模大幅縮水,2019年面臨的壓力將更大。
對於南方500ETF為何能夠規模領先,南方在回復中表示,「其背後主要是投資者對其配置價值的認可。截至12月31日,中證500指數PE僅為16.24倍,接近 歷史 估值最低點。因此,無論機構或個人參與度比較高。」
【創業板ETF】
廣發易方達規模暴增 華夏意外墜崖
創業板市場在2018年表現最疲弱,跟蹤創業板指數的ETF總規模還是增加了147億元,廣發和易方達的創業板ETF規模增幅最大。
雖然華夏旗下的上證50ETF規模表現很牛,但旗下的創業板HX(159957. SZ)在2018年規模卻大幅縮減了61%。這說明,華夏在管理ETF的整體性和系統性上,還是有漏洞需要修補。
弄清2018年ETF的態勢和陣型,非常有價值。一旦2019年市場出現機會,抓住ETF龍頭,將會吃到第一波紅利。因為,每次市場回暖,都是大盤股和指數先有表現,而這也必然首先反映到ETF基金的走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