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從賣畫到賣房,華誼兄弟到了最危急的時刻
作者 | 貓叔
華誼兄弟的資金危機由來已久,這兩年王中軍使出了渾身解數,但並沒有讓華誼擺脫困境。相反,這種情況已經變本加厲地持續到了2020年。
2020年,因為疫情整個 娛樂 市場情況都不容樂觀,這對於華誼兄弟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更要命的是,連續兩年虧損之後,如今的華誼兄弟已經站在了退市的懸崖邊緣。
在這樣的情況下,曾經揚言「為了公司的安全,什麼都可以賣掉」的王中軍,在去年賣畫之後現在又開始賣房,但要想將華誼兄弟拉出泥淖,似乎沒那麼容易。
從賣畫到賣房,華誼兄弟究竟有多缺錢
王中軍是名副其實的富豪,但過去兩年,華誼兄弟過得並不風光。
6月5日,有媒體發現,王中軍將香港豪宅掛牌出售,售價2.2億港元。雖然王中軍和華誼兄弟並未就賣房行為和資金用途進行說明,但據業內人士分析,賣房款項將用來補充華誼賬面虧空和流動資金的短缺。
賣私產「救急」,王中軍已經不是第一次。
此前,在2019年8月亞布力論壇夏季高峰會上,王中軍曾自曝在公司資金緊張的情況下,自己一直在賣收藏的畫,以求拿回一些現金解決公司資金流動性問題,「嘉德的一場拍賣會上,有一半都是我的畫」,「也沒什麼不好,我不覺著我賣畫丟人」,而且坦言,「為了公司的安全,什麼都可以賣掉」。
很顯然,華誼已經到了存亡危急的時刻,王中軍急了。
在很多人看來,華誼兄弟走下坡路,就是從王中軍大筆套現「不務正業」開始……
時間回到2013年,那時候華誼股票還很堅挺,王中軍在3個月的時間里,套現超過5億,而華誼兄弟給出的解釋是,董事長「因孩子工作、個人理財、投資新項目所致」。
面對減持套現的質疑,王中軍理直氣壯地回應,「我也要生活,我在公司領的薪水也就是幾十萬,我也是個挺能花錢的人,我不賣股票也沒法生存,沒有那麼大的精力繼續為股東幹活。」
不得不讓人感嘆的是,「窮」得要迫切在股市套現5億元的王中軍,在一年後花3.77億買下了一幅梵高名畫,業內震驚!
隨後的兩年裡,王中軍還花1.85億拍下了畢加索名畫《盤發髻女子坐像》,2.07億買下了曾鞏《局事帖》……
雖然華誼兄弟債台高築,需要不斷借錢續命,但這這並不影響王忠軍家財萬貫。
不過,從買畫到賣畫,從瘋狂套現到賣房產救急,華誼境況可想而知。
為拯救華誼,王中軍已經走了他所有能走的路
華誼兄弟的危局,始於2018年的陰陽合同事件,彼時華誼兄弟的處理方式還非常高調而且底氣十足。
比如,辟謠「朝陽稅務局進駐華誼兄弟審查合同」;回應陰陽合同:與演員簽署的合同均合法合規;發表公開信:股權質押不是拋售股票,更不等同於套現;起訴自媒體(最終敗訴);發布超強片單,包含了馮小剛、徐克、管虎、賈樟柯、陸川等眾多導演新作共20部,並強調《手機2》拍攝順利,將於2019年上映;推出了股票激勵計劃,擬向激勵對象授予3000萬股,並設定了2018年-2020年三年扣非後凈利復合增長率為20%的目標。
但是,此後的情況卻越來越超乎華誼兄弟的意料,局面一發不可收拾。
2019年1月,華誼兄弟連發9條公告,質押了5家公司、4套房產、7部影片、25家影院未來收入,向6家銀行機構,申請1年期的短期授信共計33億,甚至不惜搬出史玉柱提供連帶責任保證。
「傾家盪產」式質押半個月後,華誼兄弟又急不可耐地向馬雲求助,向阿里影業借款7億,這一次,華誼兄弟押上了馮小剛公司,並承諾5年上映10部電影。
僅2019年第一季度,華誼兄弟就幾乎抵押了自己的全部身家,通過各種渠道共借款52.96億。其中30億很快被用來兌付各種短期債券。
在一檔專訪節目中,王中軍表示公司資金緊張時,朋友們曾慷慨解囊,而「債主陣容」也幾乎是中國商界全明星:阿里巴巴馬雲、新浪曹國偉、民生銀行盧志強、巨人集團史玉柱、雲鋒基金虞鋒、聯想柳傳志……
2019年2月,王中軍坦承了目前華誼面臨的困局,全面反思了華誼所犯的錯誤,包括「執行力不足」、「花錢大手大腳」、「員工互相甩鍋」等。
就在不久前的4月28日,華誼兄弟剛宣布定增「補血」,發布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稱,擬以2.78元/股非公開發行合計不超過8.24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2.9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借款。
該質押的都質押了,能借的錢都借變了,王中軍變賣私產,已是迫不得已。
困境:左手虧損,右手借錢,中間還沒有業績
這兩年,華誼的電影陣地全面失守。
2018年華誼雖然出品了《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找到你》《胖子行動隊》《雲南蟲谷》《江湖兒女》《遇見你真好》,參與了日本電影《小偷家族》《念念手紀》,及美國電影《颶風奇劫》,但遺憾地是,沒有押中一部爆款。
即便是被寄予10億票房希望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最後也只是以6.06億的票房收尾,跟預期相去甚遠。
華誼的這種頹勢,也延續到了2019。2019年華誼兄弟遭遇《八佰》《小小的願望》撤檔,《手機2》杳無音信,主控電影票房最好的為馮小剛執導的《只有芸知道》,票房也只有1.56億。
2019年華誼兄弟歸母凈利潤約為-40億,今年一季度虧損的情況也並沒有改善,持續虧損1.5億元左右。算上2018年,這已經是華誼兄弟連續兩年賬面發生嚴重虧損了。
2020年情況更加糟糕,上半年 娛樂 產業全面停擺,華誼兄弟能否在下半年扭虧為盈,直接決定著公司是否會面臨被退市的風險。
因此,能否撐過今年,就是華誼能否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存活下來的關鍵。而華誼能否逆風翻盤,就看《八佰》《手機2》能否順利上映。
跟慘淡的電影業務相比,華誼兄弟其他方面卻在全面擴張,投資 游戲 、經營IP、實景 娛樂 、影院建設、互聯網 娛樂 等,都有華誼的身影。
經過這些年的努力,華誼終於變得不像一個電影公司,更像是一個還沒有長大就顯得無比臃腫的 娛樂 集團,什麼生意都有一點,雖然現在他想通過綁定幾位導演來收拾舊山河,但青年人才青黃不接,押寶馮小剛、管虎更像一場賭博。
不過幸運的是,雖然牌面越來越差,但只要不下賭桌,就還有翻盤的機會。
⑵ 華誼兄弟股票還有希望嗎
華誼兄弟(300027.SZ)定增計劃有了新進展。
12月16日晚間,華誼兄弟公告稱,公司對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方案進行調整,將本次發行方案中的募集資金數量進行了調減,由原來的不超過20.69億元調整為不超過17.06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和資本市場利好信號的頻頻釋放,影視行業迎來復甦跡象,華誼兄弟此時率先推動定增計劃實施,繼續肩負起老牌影視公司的重任,發揮行業主力軍的作用,這一方面能夠極大提升市場信心,助力影視行業快速復甦,另一方面也顯示出華誼兄弟繼續夯實影視主業的決心,並有望藉助核心內容優勢在復甦中佔領先機。
定增計劃助力影視行業復甦
歷經三年多的行業寒冬,影視企業持續受到重創,無數影視人陷入迷茫甚至絕望的地步。而往往行業標桿企業更有指引作用,因此,華誼兄弟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各界的關注。
在今年的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談到當前行業的現狀與挑戰時,華誼兄弟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兼CEO王中磊強調:「我們不會躺平,中國電影人不會躺平。」
而在當前,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逐步放開,影視行業迎來緩慢復甦之際,華誼兄弟再度發揮主力軍和先鋒軍作用,率先推動定增計劃,為後疫情時代影視行業獲得進一步長足發展增添了強勁動力。
數據顯示,隨著疫情防控政策不斷優化,全國影院營業率快速恢復。12月15日,全國影院營業影院總數為8979家,全國影院營業率為72.17%。其中,北京的營業影院為154家,營業率為61.11%;上海的營業影院為280家,營業率為79.55%。
12月16日在國內上映的《阿凡達2》也重新點燃了觀眾的觀影熱情,截至目前,《阿凡達:水之道》的首日票房達到1.5億元,海外媒體映前評價以及國內點映口碑均較好,有望帶動觀眾大幅迴流,為影視行業復甦注入強心劑。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優質爆款內容供給以及熱門檔期的帶動,觀影熱情有望得到催化,影院的上座率會不斷提高,行業逐漸步入正循環。
值得一提的是,資本市場也釋放了積極信號。今年博納影業、檸檬影視等影視公司相繼完成上市,華丞娛樂於8月7日通過港交所聆訊,《你好,李煥英》的投資方耐看娛樂也於7月18日第二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這意味著資本對影視行業重燃希望,活水的注入有望助力影視行業的復甦反彈。投資者也給予了影視行業積極的認可,近期影視股大幅反彈,華誼兄弟近3日累計上漲14.23%居行業之首。
儲備豐富有望佔領先機
在行業復甦之時,那些優質內容影片更能夠獲得觀眾的認可,優質內容儲備充足的龍頭公司有望收獲更大的利潤彈性。
華誼兄弟成立28年來,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資源和對內容品質的把控能力,是業內產業鏈最完善、娛樂資源最豐富的公司之一,經典爆款影視更是數不勝數。
近兩年,華誼兄弟在不斷開發、孵化、參與投資優秀的影視項目,強化影視主營業務的核心競爭力。三季報顯示,華誼兄弟參與投資的電影《反貪風暴5》《穿過寒冬擁抱你》《月球隕落(Moonfall)》累計實現17.24億元的票房。《愛很美味》《格薩爾王之磨煉》等計劃四季度上映,《貓狗武林》已於11月12日上映,《殺死那個魔術師》於11月19日上映。管虎導演的《狗陣》、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2》、陸川導演的《749局》、孔大山導演的《宇宙探索編輯部》、周星馳導演的《美人魚2》均已進入後期製作階段,田羽生導演的《前任4:英年早婚》即將開機。《網中人》《平行任務》《少年火箭》《超級馬麗》等多個題材豐富的項目正在籌備開機中。
此外,今年華誼兄弟在電視劇上同樣大放異彩,用打磨電影的態度打造電視劇,推出了《消失的孩子》《東北插班生》等製作精良的電視劇作品,取得了流量、口碑雙贏的好成績。今年三季報顯示,華誼兄弟精品劇集儲備豐富,《我們的西南聯大》《宣判》《燕山派與百花門》等已完成製作,《警鷹》《回響》《江湖三十年之東北五仙》等也已殺青進入後期製作階段。
⑶ 華誼兄弟3年巨虧62億,股價跌去9成,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華誼兄弟3年巨虧62億,股價跌去9成,最主要的原因是:
1.華誼兄弟業績出現大虧,基本面出現問題,股價下跌很正常;
2.華誼兄弟處境艱難沒有好的電影資源,這導致業績沒有辦法提升,從而股票被市場拋棄;
3.華誼兄弟出現連續虧損可能會被強制退市,大家都不敢參與,下跌也成為必然。
資本市場的殘酷遠遠超過大家的想像,當年的樂視風光無限,最後被迫退市,後來的華誼兄弟巔峰時期,大半個娛樂圈都需要他們的資源,疫情的到來讓電影行業遭到嚴重打擊,華誼兄弟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也沒有辦法倖免。華誼兄弟3年巨虧62億,股價跌去9成,主要原因還是公司基本面出現問題,業績出現連續虧損,如果不能夠扭虧為盈,公司可能直接被強制退市,這是股票大跌的主要原因。
三、華誼兄弟可能會退市這讓投資者感到害怕
華誼兄弟是創業板的股票,如果連續虧損三年以上,可能會被強制退市,如果接下來華誼兄弟不能夠扭虧為盈,華誼兄弟大概率面臨退市的危險,這讓投資者感到害怕,賣出股票保證資金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這也是華誼兄弟股價下跌的原因。
⑷ 華誼兄弟從當初的龍頭公司,到如今的債台高築,究竟經歷了什麼
截至2018年年底,華誼兄弟的總資產為185.4億元,與初期相比下降了8%,凈資產為87.03億元,比初期下降了9.92%。對比華誼兄弟巔峰時期的市值,目前已出現了斷崖式的額下跌。
這是華誼兄弟子上市以來的第一次巨額虧損。盈利能力下滑和信譽減值佔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華誼兄弟在1月23日跟阿里簽署協議,向阿里借款7億元,還款期限5年,每年支付利息。上市公司借款度日,可想而知華誼現在的資金問題有多緊張。
要說華誼兄弟的興起,就離不開馮小剛這個人。1994年王中軍和王中磊兄弟兩人合夥成立了華誼兄弟。1997年因為馮小剛的賀歲片《甲方乙方》成功打入電影行業,混得風生水起。隨後華誼兄弟開展了電影電視、藝人經紀、音樂、 娛樂 等領域的業務。九年後成立了華誼兄弟傳媒集團,開始了華誼最巔峰的時代。
2006年到2008年之間,國產電影票房排行前十的收入中,華誼佔了15.57%,僅次於中影集團。2009年華誼兄弟在深交所上市,股票開盤即大漲。截至收盤當天,華誼兄弟的股價為70.81元,上漲了147.8%。
然而風光背後總是暗藏著危機。隨著華誼兄弟股票的上漲,就有專家指出華誼兄弟提前透支了三年的股價。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當初的風光也抵不過現實,華誼兄弟早就不是那個市值超800億的影視巨頭了。
其實華誼的危機早就有了端倪。最早出現問題的就是明星業務這一塊。曾經的華誼兄弟擁有這影視圈的半壁江山,明星藝人包括黃曉明、李冰冰、周迅、鄧超等76位明星,在 娛樂 圈是一個繞不開的存在。然而好景不長。先是著名經紀人王軍花合約期滿帶著一批藝人離開了華誼,包括陳道明、夏雨、梁家輝等人。接著在2010年左右,章子怡、李冰冰、周迅等人又紛紛離開華誼自立門戶。當家明星的接連離去,給華誼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畢竟藝人經紀和相關的業務收入佔到了華誼兄弟總收入的31.1%。將近三分之一的佔比,確實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此外,提到華誼的關鍵人物就不得不提到馮小剛。王中磊說過:「華誼的天下,有一半是馮小剛打下的。」影視方面也是華誼兄弟最重要的一部分的收入。2012年,馮小剛的電影《1942》電影票房不理想,華誼兄弟的市值兩天內就蒸發了13個億。隨後發行的多部電影都沒有出現亮眼的票房成績。
電影投資本身就有很大的風險,拍好了賺得盆滿缽滿;拍不好就血本無歸。隨著電影票房的不理想和眾多明星的離開,華誼兄弟開始打算改變過度依賴電影票房的局面。
2013年,華誼兄弟開始推出了自己新的戰略計劃:去電影單一化。開始發展互聯網、實景 娛樂 等業務。實景業務的代表就是華誼兄弟電影世界。但是文旅項目並不好做,而且佔用巨資,短期內都不會有顯著的收益。
華誼兄弟的去電影化並不成功,電影方面的發展也陷入困境。2014年華誼的電影發行份額僅有2%,十部電影中最高的一部電影票房只有2.3億。2015年的情況也沒有出現好轉,僅有一部《尋龍訣》表現較好。同年年底,華誼兄弟開始回歸電影行業。
想要重新開始電影,首先要有演員有導演。鑒於華誼之前的當家明星都離開了,華誼開始著手解決演員的問題。首先華誼兄弟以7.56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浙江東陽浩瀚 娛樂 有限公司。華誼花了百倍溢價收購這家公司,主要是因為這家公司有多位明星股東,包括李晨、楊穎、馮紹峰、杜淳等。
重新發展電影之後,華誼兄弟在電影方面有了一些起色。《芳華》、《前任3》等電影給華誼帶來了幾十億的票房收入。2017年華誼的全年營收達38.7億元,同比上漲了10.49%。
除了影視、藝人方面,華誼兄弟的股價情況也不容樂觀。去年6月開始,華誼兄弟的股價就出現了低迷狀態,市值跌了110億元左右。
此前多方面發展不利,2019年華誼兄弟將著手進行資產處置。逐漸剝離發展不良的板塊,回籠資金,重新回到影視製作方面,提高作品的內容。
這個問題,給你看張圖吧。
10年,華誼的負債從1.62億增加到100億,增加了60多倍!
10年,華誼的凈利潤從5800多萬增長到12.18億,增長了僅20倍,但在近幾年開始出現嚴重下滑, 特別是伴隨著負債的進一步降低,凈利潤竟然就出現了虧損 。
所以, 基本可以得出,前10年的高利潤增長是通過高負債、高財務杠桿換來的 。在宏觀經濟全面去杠桿的環境下,只要一動杠桿,利潤必然出現崩跌。
這一點也可以從華誼連年高企的財務費用得到佐證。10年,華誼財務費用從300多萬,增長到了3個多億,增長了100倍。
在這么高的財務杠桿的作用下,華誼仍然沒有保持一個穩定的凈資產收益率水平,反而呈現的是連年下滑的凈資產收益率。也就是說,華誼這些年,當財務杠桿越加越大的時候,它的賺錢能力反而下降了。
這種情況下,我們還能稱它是一家好公司嗎?還是行業的龍頭嗎?
以上是華誼在財務上,自己給自己挖的坑。
另一方面,會看華誼的 歷史 ,也就只有那麼幾部經典作品,《士兵突擊》、《集結號》、《天下無賊》,後來的作品還有幾部能達到這幾部高度的?
影視業開始剛開放時一窩蜂虛假繁榮景象。現在影視開始回落了。就算你是神仙也無法挽回這種局面。政府穩定壓倒一切。自然影響到影視業的投資生存環境。國產片每年幾百部都是虧損的。投資 娛樂 公司又有多少錢虧呢?
當下是中國影視業的寒冬,據說曾經幾百個項目同時拍攝的橫店,現在不到十個項目還在拍攝,好似「死」城一般。
曾經有2萬多個影視傳媒公司,這一年多來,倒閉了三分之一,而且還在繼續不斷地倒閉之中。
上市的30來家影視傳媒公司之中,除了歡瑞世紀,大多在虧損之中,華誼是中國民營影視公司的老大,目前情況的確很不樂觀,特別《八佰》的撤檔,真可謂雪上加霜。
3月28日,華誼兄弟(300027.SZ)發布的2016年財報顯示,營收35億,同比下降9.55%;凈利潤8.08億,同比下降17.21%。
上市八年以來,華誼兄弟首次出現業績下降。是偶然的「馬失前蹄」,還是積弊終於「顯山露水」?
失去「王座」
想要知道誰是電影領域的王者非常簡單,只要看當下票房、口碑最旺的幾部影片是誰家出品的即可,比如拍出《甲方乙方》、《非誠勿擾》的華誼兄弟。
從2014年開始,華誼兄弟逐漸失去王者地位,集中表現為兩點:寄予厚望的大作一而再、再而三地沒能「一炮打響」,比如《搖滾藏獒》、《我不是潘金蓮》;在產業鏈中的角色時常顯得無足輕重,比如《尋龍訣》、《魔獸》。
2013年
回過頭來看,2013年竟然是華誼電影事業的巔峰。《2013年度報告》提到的影片有《十二生肖》、《西遊降魔篇》、《大明猩》、《忠烈楊家將》、《海嘯奇跡》、《控制》、《狄仁傑之神都龍王》、《私人訂制》等8部。除《海嘯奇跡》之外,7部影片總票房為31.2億(數據來自《貓眼專業版》)。
2013年,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的總票房分別為31.2億和23.2億元,華誼兄弟領先34.5%。
2014年
2014年,華誼兄弟的電影事業出現斷崖式下跌。《2014年度報告》提到《私人訂制》、《前任攻略》、《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飛馬奇遇記》、《人間小團圓》、《白日焰火》、《整容日記》、《有一天》、《一個人的武林》、《撒嬌女人最好命》、《微愛之漸入佳境》等7部「主要影片」。此外,華誼兄弟還參與了《整容日記》和《死亡派對》的發行。
2013年7部片子31.2億票房,2014年10部片子還不到9.9億。其中,一手包辦出品及發行的《有一天》上映15天僅獲199.6萬票房。
2014年,光線傳媒投資發行的12部影片總票房達31.4億,相當於華誼兄弟的三倍。其中《爸爸去哪兒》、《分手大師》、《匆匆那年》分別為6.97億、6.65億和5.89億,而華誼兄弟全年只拿出一部票房超過2億的片子。
沒想到光線傳媒會超越華誼兄弟,更沒想到這一天來得如此之快。
2015年
2014年,華誼丟掉票房冠軍而且輸得很難看,或許是「大意失荊州」吧。
2015年初,王中磊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翻篇兒,趕緊翻篇兒!2015年對我來說才是最值得期待的一年。」
在《2015年度報告》中,華誼兄弟提到的影片有13部之多:《微愛之漸入佳境》、《功夫3D》、《奔跑吧兄弟》、《天降雄師》、《失孤》、《少年班》、《梔子花開》、《命中註定》、《三城記》、《前任2備胎反擊戰》《壞蛋必須死》、《尋龍訣》、《老炮兒》。
13部影片的總票房約為43億,算是打了個「翻身仗」。
在王中磊期待的2015年,華誼兄弟打的是帶引號的「翻身仗」?
首先,《尋龍訣》、《奔跑吧!兄弟》均由萬達影視主導,華誼躋身「聯合出品」、「聯合發行」之列(當時華誼與萬達尚未交惡),兩部影片對華誼2015年的票房貢獻達18.47億。《微愛之漸入佳境》的8900萬票房是2014年的「長尾」。剔除這三部影片,2015年華誼兄弟總票房僅為23.2億。
其次,光線傳媒2015年票房達56億。雖然光線也有「水分」,但「摻水VS摻水」、43億對56億,華誼未能奪回電影票房冠軍。
最後,華誼兄弟佔主導地位且票房較佳的只有《前任2》和《老炮兒》,兩部影片票房分別為2.52億和9.03億。而光線傳媒一部《港囧》的票房就超過16億。
2016年
2016年,華誼的幾部「重頭戲」——《老炮兒》、《我不是潘金蓮》、《羅曼蒂克消亡史》取得較好的口碑,票房卻不及預期。《我不是潘金蓮》未突破5億、《羅曼蒂克消亡史》僅為1.23億(跨年放映)。
《2016年度報告》提到的影片有:《尋龍訣》、《老炮兒》、《紐約紐約》、《靈偶契約》、《奔愛》、《魔獸》、《搖滾藏獒》、《陸垚知馬俐》、《我不是潘金蓮》、《羅曼蒂克消亡史》等10部,總票房31億。
在一些媒體上,華誼兄弟號稱「全球總票房65億」。#比光線傳媒多1個億#
華誼兄弟沒敢在財報里提這個65億,因31億國內票房中,《魔獸》已經佔了47.5%,而34億海外票房基本全是《魔獸》。
剔除這部由環球影業、傳奇影業、暴雪 娛樂 們主導的美國大片,華誼兄弟的全球票房還不到17億。「蹭大片」的粉飾能力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事不過三,華誼已經失去曾經的江湖地位而且看不到翻盤的跡象。
財務數據折射出「去電影化」
2014年之前,華誼兄弟的自身定位是「影視 娛樂 」公司,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和影院都是一級主營業務,財報會披露每項業務的收入、成本。
2014年之後,華誼兄弟不想只做影視,要擴大自己的業務版圖,改變公司內外對華誼的認知。於是影視 娛樂 、互聯網 娛樂 、品牌授權成為並駕齊驅的「三大主業」。電影及衍生、電視劇及衍生、藝人經紀、電影院成為「影視 娛樂 」的子項,不再單獨披露營收和成本。
2011年到2013年:電影板塊舉足輕重
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是華誼兄弟的「三駕馬車」(後來被統統歸入「影視 娛樂 」板塊)。
電影業務不僅帶來豐厚收入還為華誼贏得巨大聲譽,成為支撐上市公司數百億市值的核心因素。
藝人經紀業務收益不高,且逐年下降。其實,華誼涉足此項業務不為賺錢,而是想在藝人培養、管理上插一手,多少借鑒了香港TVB(邵逸夫開培訓班、辦選美、搞藝人經紀)。盡管藝人成長過程中需要大量幫助、指導,但「家長制」藝人管理模式不一定適於個人利益最大化訴求——華誼的經紀公司能幫助藝人與華誼博弈?
2013年,電影板塊營收突破10億,同比增幅達76.4%。電視劇與電影業務相得益彰。2013年,電視劇板塊營收突破5億,同比增幅36.1%。
在電影業務達到「巔峰」的這一年,華誼兄弟市值於9月創下368億新高,距創業板第一僅一步之遙。
按照後來的劃分,2011年、2012年、2013年「影視 娛樂 」板塊營收佔比分別為91.4%、97.5%、97.6%。
電影產業鏈很長,電影公司可選擇參與一個或多個環節,如出品、製作、發行。出品還是聯合出品、發行還是聯合發行,顯示參與者充當的是主角還是配角。
角色不同,經濟效益自然大不相同。
因此,給華誼帶來聲望和營收的電影業務,在利潤方面卻有些起伏不定:
2011年,電影業務毛利潤僅為6800萬,而電視劇業務毛利高達2.37億;
2012年,電影、電視劇毛利潤分別為2.16億、2.13億,幾乎相等;
2013年,電影業務異軍突起,實現毛利潤5.94億。
2012年,華誼兄弟「電影及衍生」業務毛利潤率為35.3%,2013年為54.9%。一般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毛利潤率升降一二個百分點都是大事兒,電影公司卻一下子波動了20個百分點!
感到影視業務「靠天吃飯」或許是華誼多元化的緣由之一,殊不知其它行業也要靠天吃飯,比如網路 游戲 。
2014年到2016年:影視板塊權重下降
重新劃分後,「影視 娛樂 」板塊的佳作少、票房不理想,與行業影響力下降對應的是營收增長緩慢。
早在2013年,電影、電視劇、經紀、影院四項業務營收合計已達19.67億。從2013年到2016年,華誼兄弟影視業務營收增長了30.6%,年復合增長率僅9.3%。
「互聯網 娛樂 」曾被寄予厚望,這個板塊主要包括以「華誼創星」為平台的多屏互動業務和「廣州銀漢 科技 」的手游業務。2014年,華誼兄弟「互聯網 娛樂 」一飛沖天,取得7.78億營收,同比增長3222%。表現最搶眼的是銀漢 科技 ,5月份開始並表,半年報顯示收入近7500萬元。
2014年11月,華誼兄弟完成36億元的定向增發,認購者包括阿里(8.08%)、騰訊(8.08%)及中國平安(2%)。
雖然電影業務被光線傳媒搶了風頭,卻同時獲得「AT」認可,正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2015年,互聯網 娛樂 板塊營收進一步增至8.61億,同比增幅收窄至32.57%。2016年,營收只有6.76億,同比下降21.47%。#不知AT投資華誼是看上了電影還是 游戲 ?#
「品牌授權」本質上是影視產品的「長尾」收入,「影視 娛樂 」板塊黯淡,品牌授權業務的想像空間有限。
2016年報顯示,「影視 娛樂 板塊」收入25.69億,同比下降9.3%。
2014年、2015年、2016年,「影視 娛樂 」板塊營收佔比分別為50.3%、73.1%、74.0%。
概括地說,多元化努力取得的進展就是將影視 娛樂 營收佔比從95%以上降至75%以下。
三大主營業務增長乏力,盈利能力也出現下滑。
2016年「影視 娛樂 」板塊毛利潤為10億元,毛利潤率39%。而合並前的2013年,電影及衍生、電視劇及衍生、藝人經紀、電影院等四項業務毛利潤共計10.7億,毛利潤率為54.8%。
除了拍電影,在其它領域都是「跑龍套」
1)20次減持掌趣 科技
2010年6月,華誼兄弟以1.485億元代價獲得掌趣 科技 22%的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2013年5月13日,華誼兄弟所持掌趣 科技 15.73%股權解禁。當天華誼兄弟就減持套現9280萬,隔日又套現1.925億。#完全不顧吃相#
截至2016年末,華誼兄弟累計持減掌趣 科技 20次,合共套現23.77億元。其中2016年套現12.76億,確認「投資收益」7.45億,相當於2016財年凈利潤的92.2%!
20輪減持過後,華誼兄弟僅持有掌趣 科技 1.4%股權。按掌趣 科技 目前股價,華誼兄弟所持股票市值約為3.4億,最多還能吃一年老本兒。
除了每年賣些掌趣 科技 換錢,華誼兄弟還於2014年8月出清耀萊影城股權(對價4.64億)。
發展了N多年,華誼旗下影院才不過19家。飽嘗渠道之苦後,華誼兄弟開始加大終端布局力度,計劃5年內躋身院線前列並一口氣成立「華誼」、「華影「兩家電影發行公司。#早干什麼去了#
2016年參與10部電影的製作、出品或者發行,整個公司忙了一年才獲得10億毛利潤,而12次減持掌趣 科技 卻賺到7.45億凈利潤。但人們對華誼的尊重、市值對華誼的估值還要看10部片子,而不是12次減持掌趣 科技 。
2)副業不能挑大樑
除了收獲,華誼兄弟倒是沒有忘忘記耕耘,僅2015年新增投資就有孚惠成長資管中心(投資2億)、北京華遠嘉利房地產開發(投資4億)、上海刃游網路 科技 發展(增資3000萬)、東陽美拉傳媒(以1.05億元收購)、東陽浩瀚影視 娛樂 (以7.56億元收購)、北京英雄互娛 科技 (1.9億)。#不知收成如何#
王氏兄弟有商人的精明。收購的華誼浩瀚時與李晨、馮紹峰、Angelababy、鄭愷、杜淳、陳赫等明星股東簽下對賭協議。明星們保證五年內每年凈利潤9000萬和15%的年增長,不足部分需自掏腰包補上。對馮小剛與東陽美拉,則要求每年一億元凈利潤和15%的年增長。
失去「影視 娛樂 」領域龍頭地位,憑資金規模和行業經驗,華誼兄弟在資管、網游、房地產領域只能充當無足輕重的「小龍套」。
以 游戲 為例,2015 年全產業收入達 1400 億,其中騰訊、網易分別為 400 億、150億,華誼只有不到 10 億。
即便僥幸獲得高於「影視 娛樂 」的收入,華誼兄弟憑副業也難以贏得尊重及估值上的加分。
洗錢勝利,留下一地雞毛,佩服
實際上華誼用錯了人,冰冰,其實解釋一下就是涼涼,何況兩個冰冰!不涼才怪!!!!!
⑸ 華誼影視集團這幾年的發展怎麼樣
今年是華誼公司十年來最慘淡的一年,發展很差!
今年是華誼兄弟上市10周年,應該也是這家公司最近10年來過的最慘淡的一年。
年初的春節檔,華誼是5大民營電影公司里唯一一個沒有作品上映的公司,今年暑期他們投資的《八佰》和《小小的願望》又接連遭遇撤檔,作為國內影視行業曾經的龍頭公司、創業版影視第一股,華誼在2019年竟然連一部代表作都沒有上映,實在是令人大跌眼鏡。
雖然現在華誼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但創始人王中軍也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2019年,我的主要任務之一還是對跟主營業務略微偏離的資產做一些處置,使公司回一部分的現金,把公司現金流做好,堅持拍好電影。
這也表示在經歷了5年的兜兜轉轉後,華誼又站在了電影的主航道上,只是這一次,王中軍的華誼已經不再是當年的行業老大哥,而是逆水行舟的後進者。
王中軍曾一手捧紅馮小剛、范冰冰等知名導演明星,2014年華誼創辦20周年的時候,曾經星光璀璨,王中軍如眾星捧月。
至今,華誼的前10大股東中也有馬雲個人、馬化騰的騰訊兩大巨頭的加持,但王中軍曾經的懶散,公司戰略布局的失誤以及電影行業的不景氣,最終導致了華誼今日的慘狀。
如何帶領華誼脫離泥潭,就看王中軍兄弟倆了!
⑹ 王中軍稱華誼還沒到摘牌邊緣,范冰冰漏稅事件對華誼兄弟的影響有多大
主要是該事件發生後,所有有關范冰冰的影視劇都不能在上映了,這才是最大的損失。華誼公司曾經是A股影視行業的龍頭老大,市值最高達到八百多億,絕對的中國影視行業一哥。但自從范冰冰事件爆發後,華誼公司遭遇多次財務危機,首先是所有關於范冰冰的影視劇都不能再上線,這對於華誼來說,絕對是一筆重大的損失。此外,去年又遭遇疫情,電影院不得不關門停業,原本要上映的電影也不得不推遲,這進一步加劇了華誼的財務危機
⑺ 華誼兄弟股票基本面分析,技術面分析
技術面要看創業板指數,創業板指數是震盪向下,華誼兄弟技術走勢與創業板指數大致趨同,華誼兄弟業績利潤主要靠出售掌趣科技股票佔大頭,影視傳媒股行業發展高速期已經過去,未來空間有限,除非開展大型並購。
⑻ 華誼兄弟被強制執行3億會讓陷入業績危局的華誼兄弟雪上加霜嗎
華誼兄弟被強制執行3億無疑使陷入業績危局的華誼兄弟雪上加霜。華誼兄弟2020年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華誼兄弟實現營收15.00億元,同比減少33.1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虧損為10.48億元,虧損同比收窄73.65%。
到了2021年業績有所好轉,2020年一季度華誼兄弟實現營收3.97億元,同比上漲73.57%,凈利潤2.35億元,扭虧為盈,凈利潤上漲263.62%。
盡管2021年一季度實現扭虧為盈,但卻尚不能將華誼兄弟一舉拉出債務泥淖。近三年來,累計巨虧超60億元,讓這家公司元氣大傷。據統計,華誼兄弟至今仍面臨著高達30億的債務,而有消息稱,華誼兄弟的賬面資產僅剩8個多億。
曾經,華誼兄弟為了緩解公司緊張的財務壓力,在2019年做出了諸多舉措:董事長賣畫賣車,轉讓持有公司股權及資產,定增引入多家互聯網公司入股。在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之後,彼時的王忠軍還對華誼信心滿滿,他堅定地認為「華誼不會死」。但是,在得到23億的資金之後,華誼兄弟還是沒有逃過連續三年的虧損狀態。
華誼兄弟曾坐擁中國娛樂圈的半壁江山
華誼兄弟的衰落令人唏噓,鼎盛時期,華誼兄弟曾一度坐擁中國娛樂圈的半壁江山,旗下同時擁有李冰冰、范冰冰、周迅、黃曉明、鄧超等70多位明星。2009年10月30日,華誼在深交所的掛牌,華誼兄弟開盤迎來大漲,股價最高達到90元。馮小剛、張紀中和黃曉明三個明星股東隨之躋身億萬富翁行列。
但近年來,華誼出品的影視作品大多不溫不火。爆款內容缺失背後,也顯現出華誼過去幾年業務失焦、管理渙散的問題。除了作品不再叫好叫座外,華誼的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收入同樣下降,甚至部分出現巨額虧損,讓這一曾經的影視界大佬走向瀕臨退市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