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據行情 > 雅典股票交易所app

雅典股票交易所app

發布時間:2024-10-02 13:32:53

A. 介紹世界名城

花都--巴黎
在眾多的世界名城中,法國首都巴黎以其深厚的文化和獨特的風采,
享有"花都"之譽。
巴黎位於法國盆地中央,城區橫跨秀麗的塞納河。它是以一個船形小
島--市島為起點發展起來的,已有2千多年歷史 。雄偉壯麗的巴黎聖母
院就屹立在市島中心,它建於12世紀,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如果把巴黎聖母院作為古老巴黎的象徵,那麼,矗立在塞納河左岸的
艾菲爾鐵塔,便是現代巴黎的標志。這座以法國工程師、世界銅鐵混凝土
建築的奠基人艾菲爾命名的鐵塔建於1889年,堪稱現代鐵塔之祖。鐵塔高
達320米,相當於80層大廈那麼高,站在塔頂可俯瞰巴黎全市風光。
除了巴黎聖母院和艾菲爾鐵塔之外,巴黎還有巴士底廣場、協和廣場、
凱旋門、愛麗舍宮、凡爾賽宮等歷史遺跡和藝術建築。凱旋門坐落在巴黎
市中心戴高樂廣場中央,對面就是協和廣場。它是拿破崙為了炫耀勝利而
下令建造的。工程從1806年開始,歷時30年才完成。凱旋門高達49.54 米,
寬44.82米,厚22.21米,四面有門,內外牆布滿了浮雕和巨型雕像,其中
尤以浪漫主義雕刻大師弗朗索瓦·呂德的不朽傑作《馬賽曲》最為著名。
凱旋門前面的大街上的愛麗舍宮,也是法國的著名建築。金碧輝煌的宮舍
內,牆上掛著著名油畫和名貴掛毯,室中陳設著古色古香的鍍金精雕傢具,
以及各式各樣的精緻座鍾,宛如一座博物館。從1873年開始,愛麗舍宮已
成為法國總統府。
巴黎擁有60多座博物館,70多家圖書館 ,60個劇場,200家電影院,
15個音樂廳。博物館中最負盛名的當推盧浮宮。它曾是法國歷代王朝的王
宮,現已成為法國美術博物館。全館有藏品40萬件,其中包括《勝利女神》、
《岩間聖母》等名畫和雕像。巴黎的"街頭藝術"也歷久不衰。這里既有
名聞全球的露天畫廊,也有群眾喜聞樂見的街頭音樂會。許多青年學生和
普通市民,常常自帶樂器,到街頭表演各種節目。
巴黎的服裝名聞世界,領導著世界服裝的潮流。全市有幾千家服裝店,
各國富豪紛紛前來定製衣服。在巴黎街頭,很難碰到服飾相同的婦女,她
們也為"花都"競添風采。

對稱的古都--北京
在直升飛機上鳥瞰北京,人們驚奇地發現,景山猶如一個人像,五官
俱全,左右對稱。
古老的北京城是一座對稱的城市。它以故宮為中心,從永定門、前門、
天安門、午門、神武門、景山到地安門、鍾樓、鼓樓和安定門,組成了一
條中軸線。東四、西四等南北平行的大街,同一條條東西向的胡同縱橫交
錯,分列在中軸線的兩旁。因為對稱,北京的道路也就很好辨認。許多象
征封建時代帝王權力的重要建築,也都整齊對稱地分布在中軸線的周圍。
如明、清兩代帝王祭天祭地的天壇和地壇,築在軸線的南北兩端的東側;
天安門的東邊,有著皇室的太廟(現已改建為勞動人民文化宮),它的西邊,
都是祭神祈谷的社稷壇(現已辟為中山公園)。這種對稱的格局在故宮的宮
殿建築上表現得尤為明顯。紫禁城內部,不僅殿堂建築此起彼落,互相對
應,甚至連道旁的石獸石欄,城邊的角樓,屋脊上的雕刻,也都成雙配對,
相映成趣。整齊對稱,構成了北京城市建築上的獨特風格和宏偉的氣勢,
給人以穩重、博大、端莊的感覺。
北京有著4 千多年的歷史。遼代以後,是元、明、清三個朝代的都城。
它集中地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名勝古跡很多。如故宮、景山、北
海、中南海、頤和園、天壇、地壇、長城--八達嶺、慕田峪長城、周口
店中國猿人和山頂洞人遺址等。很多建築物造型奇特,蘊含著豐富的文化
思想。如天壇是一個圓丘,地壇卻成方形,這正符合我國古代的"天圓地
方"的說法。
北京西倚太行,背靠燕山,東臨渤海,面向華北平原,屬溫帶大陸性
氣候,四季分明,春干、夏熱、秋涼、冬寒。
現在的北京市,有10個區,9個縣,面積1 600平方千米,人口近千萬。
它是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市內高樓林立。車水馬龍,非常繁華。
北京的現代建築,在布局上雖已不像過去那樣恪守對稱的陳規,但市政建
設還是考慮到我國的傳統風格。例如,以紫禁城為中心的環城地鐵、二環
路、三環路、四環路、五環路等,都是對稱的。古老的北京城的中軸線及
其延長線,正在被改建成南接京鄭公路、北經亞運村,直達燕山奇峰的現
代化中軸路。在世界上所有的城市中,北京仍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對稱的城
市。

世界佛教之都--曼谷
泰國有"黃袍佛國"的稱號,全國有90%以上的人口信仰佛教。它的
首都曼谷,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大小400 多個佛教寺院。漫步城
中,映入眼簾的是巍峨的佛塔,紅頂的寺院,紅、綠、黃相間的泰式魚脊
形屋頂的廟宇,充滿了神秘的東方色彩。每天早晨,全城香煙裊裊,鍾聲
悠悠,磬聲清脆動聽,誦經之聲不絕於耳。寺廟里的和尚、尼姑在街上慢
慢行走,逐家化緣,成為曼谷街頭的特有景觀。
曼谷眾多的寺院中,玉佛寺、卧佛寺、金佛寺最為著名,被稱為泰國
三大國寶。玉佛寺是專供曼谷王朝歷代王室舉行宗教典禮和禮佛的地方。
玉佛寺浮壇的牆上和寺四周的矮牆上,各嵌有一列繪著牡丹、蓮花、小鳥
圖案的彩瓷。據說,這些彩瓷還是我國明朝航海家鄭和第二次航海時帶過
來的。玉佛是由整塊碧綠剔透的翡翠玉石雕刻而成的,高66厘米,寬48厘
米,被供奉在黃金製成的寶座上面,價值連城。泰國人認為玉佛是鎮國之
寶,他的神靈威力無邊,就連歷屆泰國政府的內閣組成之後,總理和全體
內閣成員也都要到玉佛寺向玉佛宣誓效忠國家和國王。老百姓有升學、婚
姻、生育、就業等切身大事,也都要去那祭拜祈禱。兩個人打賭起誓,也
都請玉佛作證。每到換季的時候,都要舉行盛大儀式,由國王親自為玉佛
沐浴、更衣、更換頭飾。
卧佛寺里供奉的是一尊長48.7米、高12.2米的巨大卧佛,佛全身包金,
佔地面積有一座籃球場那樣大,比四層樓還要高。卧佛是泰國不和睦不生
育夫婦膜拜的偶像,這里經常能看到青年夫婦虔誠跪拜祈禱的場面。金佛
寺里供奉的是一尊5 500 千克重的純金大佛,它分為五個部件鑄造,再拼
裝成為一個整體。
曼谷不僅以寺院僧尼眾多,寺院遍布而被譽為"佛教之都",而且事
實上也確實為佛都:擁有32個成員國的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的總部就設在這
里。

"獅城"--新加坡
當往來於南海和印度洋等地的船隻一進入新加坡港,一眼就看到安德
遜橋畔的獅頭魚身塑像高踞海濱,眼閃強光,口噴清泉,像是在向來客致
意。這是新加坡的象徵,1972年建立的旅遊標志。
在梵文中,新加坡就是"獅城"的意思。相傳公元前1 150年,室利佛
逝王國的王子盤那,率兵登上馬來半島南端的一個無名荒島,最先碰到的
是一頭雄偉的獅子。後來盤那在島上築起了城牆,城名稱為"僧伽補羅",
也就是"獅城"的意思,諧音成了"新加坡"。
如今,新加坡是城名,又是島名,也是新加坡共和國的國名。港城新
加坡,是新加坡共和國的首都,在共和國主島新加坡的南部。港口區面積
93平方千米,航道能終年保持深水位,是一個設施完善的優良自由港,也
是東南亞最大的港口。市中心區在港口區東北、新加坡河口南北兩岸,是
行政機構的所在地,全市主要的商業、金融、通訊、船務等機構也都集中
在此。
新加坡距赤道線只有137千米,四周為海洋所環抱,一年之中全是夏季,
氣候炎熱多雨,因有海風調節,人們並不感到悶熱。境內既沒有名山大川,
也沒有名勝古跡,但它卻以宜人的氣候,良好的市政建設和周到的服務,
獲得了"花園城"的稱號,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中心。
新加坡沒有土著民族,現有居民都是外來移民,華人占居民的大多數,
另外還有馬來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英國人、日本人等。

水都--威尼斯
世界上有很多號稱"威尼斯"的城市,如"東方威尼斯--蘇州",
"亞洲威尼斯--曼谷","北歐威尼斯--斯德哥爾摩"等等,可見威
尼斯是一個美麗的地方。
威尼斯是義大利北部的一個著名水都,位於亞得里亞海海濱的一個新
月形的瀉湖中,四周為大海所環抱,只有西北角有一條長堤與陸上相通。
"威尼斯"本是"最寧靜的處所"的意思,建城迄今已有1 400多年的歷史
了。11-13世紀,威尼斯擁有強大的海軍,獨霸歐洲與東方的貿易。14世
紀末葉全盛時,財富大大膨脹,商人、富豪、王侯、主教等競相營建豪華
的教堂、宮殿和府邸,給後人留下了很多古跡。
威尼斯是一座開門見水、以河為街的城市 。城中的170多條河道縱橫
交錯,把陸地分割成110多個大小島嶼。長約3.2千米、寬37-70米的大運
河,穿行在群島之間。河道兩岸排列著風格迥異的各式各樣的建築。許多
建築彷彿飄浮在波光粼粼的水上,有的小島上的居民可以站在自家的房屋
中,同對面島上的"鄰居"談天。島與島之間有400多座橋梁相連 。石橋
的形式多樣,各具風姿,尤以市中心的里亞托橋和"嘆息橋"最為著名。
里亞托橋建於16世紀末年,是一座大理石獨孔橋。橋長48米,寬22米,橋
心有亭,兩側排滿了小店鋪。
威尼斯也是一個以船代車的城市。這里的島上不需用汽車,即使是國
家元首來到這里,也必須棄車入市,乘船或步行。威尼斯的河道中有各種
各樣的船隻,有水上的"公共汽車"--交通船;有私人"小汽車"--
小型汽艇;有各種"水上商店"--售貨船,還有救護艇、消防艇、垃圾
船、娛樂船……有一種當地特有的小劃船,名叫"貢多拉",平底,黑色,
首尾尖尖翹起,站在右邊用長槳劃行。歷史上最多時達到1萬多隻,現在仍
被當作旅遊船使用。為了不影響交通,威尼斯明文規定不準在河中游泳。
多種多樣的船隻南來北往,穿梭於大小河道上,構成了水城特有的繁華景
色。
風景旖旎的威尼斯,又以古跡繁多著稱。威尼斯市中心的聖馬可廣場,
99米高的鍾樓拔地而起。廣場東側的總督宮和聖馬可教堂,雕塑精美,室
內陳設富麗堂皇,是威尼斯古代建築藝術的範例。
1980年,我國江南水鄉蘇州已和威尼斯締結為友好城市。

霧都--倫敦
英國首都倫敦,是一座古老而又現代化的城市。它不僅是歷史文化名
城和國際金融中心,更以"霧都"著稱於世。
倫敦大致可分為倫敦市和內、外倫敦三部分,由32個市(包括倫敦市)
組成。這三部分總起來合稱大倫敦,總面積1 605平方千米。面積僅為1.6
平方千米的倫敦市,11-16世紀時曾是王宮所在地,現在成了銀行、保險
公司、股票經營和證券交易所的集中地。西區的白廳大街一帶,是英國首
相官邸和內閣各部以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白金漢宮所在地。因為這
里富豪麇集,街市特別繁華。
倫敦大學,倫敦博物館,倫敦塔,倫敦橋,聖保羅大教堂,牛頓、達
爾文、馬克思、肖邦等名人的故居和墓地,格林尼治天文台,海德公園露
天講壇,這許許多多令人仰慕的地方,使倫敦在文化藝術上享有崇高的聲
譽。那些高矗雲霄的摩天大樓與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宮殿、教堂等建
築此起彼落,大小公園的綠地與五光十色的城市街道斑駁相同,更使倫敦
具有典型的歐洲都市風光。
倫敦也是世界著名的"霧都"。這里五天中就有一天是霧天。這里的
霧常常彌漫不散,連續好幾天,空中都是充滿了白茫的小水滴。泰晤士河
兩岸的尖頂教堂,高層建築都被掩蓋起來,只剩下一些空中樓閣。大霧也
給市民帶來了麻煩。1952年12月5日發生的一次大霧,延續了4天多,家庭
取暖中排出的煤煙,被濃霧籠罩著,久久不散。白天猶如黑夜,要點燈照
明。市區交通停頓,居民感到胸悶,呼吸困難,白廳街的大理石建築遭到
腐蝕。
倫敦的大霧和當地的地理環境和大氣污染有關。英國是大西洋中的一
個島國,而倫敦又處於英國東南部的一塊盆地上。盆地的南北兩側是東西
走向的山嶺,泰晤士河自西向東穿過市區注入北海,市區離河口只有88千
米。在西風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下,倫敦的氣候溫暖潮濕,屬溫帶海洋
性氣候。秋冬季節,當西風把大西洋的水汽吹向陸地時,白天和晚上的溫
差比較大,盆地空氣相對穩定,流動不暢,下層空氣受冷以後,往往會形
成漫天大霧,並且循環往復,久不消散。加上倫敦的工業和交通迅速發展,
工礦企業和汽車排出的大量煙塵飄浮在空氣中,變成了霧的凝結核,這也
是促成大霧的一個原因。
80年代以來,由於英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環境保護,倫敦
上空的可見度已比過去有了提高,年平均日照數也大大增加。絕跡多年的
小鳥又重新在倫敦上空翱翔了。

立體都市--東京
日本首都東京,位於關東平原南端,東南瀕臨東京灣。因隅田川、荒
川等江河在附近出海,古地名就叫"江戶"。1457年在此興築了一座江戶
城。1868年(明治元年),從西部京都遷都來此,遂改名東京。1943年擴大
行政管轄范圍,把東京改為東京都。日本的"都",相當於我國的直轄市。
東京都的面積為2 100多平方千米,現有人口1 100多萬人,其中市區800多
萬人。從東京沿東京灣向橫濱方向延伸是日本的最大工業區--京濱工業
區;從東京往東延伸至千葉縣境內,為京葉工業區。
歷史上東京曾遭到兩次重大的破壞。1923年關東大地震,江戶時代的
許多建築毀於一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因發動侵略戰爭遭到報復
性的轟炸,東京成為一片廢墟。可是,轉眼間三四十年過去了,幢幢高樓
大廈拔地而起,地下鐵道、高速公路上的車輛川流不息,東京都卻以嶄新
的面貌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日本的中央政府機關都集中在市中心霞關一帶。1968年落成的東京第
一幢超高層建築霞關大廈,猶如鶴立雞群,特別顯眼。從市中心的護城河
透過一片松林,就是過去的江戶城,天皇皇宮所在地。戰後新建的宮殿共
7棟,綠瓦白牆,茶褐色銅柱。皇宮一帶深溝高閣,古城濃蔭,還能領略到
江戶時代的風貌。在皇宮外苑大草坪的前方,卻是一幢幢連綿起伏的現代
化高樓大廈。市內最繁華的1.5千米長的銀座大街兩旁,高級商店和名牌老
鋪鱗次櫛比,奇特的廣告撩人耳目。入夜,五光十色的霓虹燈通宵達旦,
成了有名的"不夜城"。
東京是個人口密度很大的都市,地震對它是一個嚴重的威脅。進入70
年代以來,城市建設正在向高空、地下發展,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立體都
市。在霞關、新宿、池袋、澀谷等地,已經相繼建成了不少超高層抗震大
廈 。池袋地區興建了一個"陽光城"。它的主體是一座高達240米的60層
辦公大樓。此外,還有9層的國際進口中心、12層的文化會館和37層的"陽
光王子飯店"。連接這4幢高層建築的是200多家商店街,其餘空地則開辟
為廣場和公園。"陽光城"的土地面積約為6萬平方米,因為最大限度地加
以利用,使用面積達到60萬平方米。這些"陽光大廈"都有強大的抗震、
抗風能力,一切設施完全自動化,人們生活在這里就像置身於一座無所不
包的小城市一樣。
東京的地下街建築,最有名的要算"東京站"附近的八重州地下商店
街了 。它是一個3層沉箱式鋼筋水泥結構,就像把一艘航空母艦埋在地下
一樣 。總面積約14萬平方米。第一層是有250多家商店的街道,凡是地上
能買到的,這里也大體齊全;第二層是開闊的停車場;第三層安裝空調、
供水、供電等機械設備。像這樣的地下街,在東京就有20多處。
日本是個櫻花的國家。每當陽春四月,東京上野公園和千島淵等地的
櫻花怒放時,千樹萬樹,像緋紅的輕雲一般,把這個現代化都市裝扮得更
加美麗。

綠色首都--莫斯科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地處俄羅斯歐洲部分的中心。玉帶似的莫斯科河,
自西向東,蜿蜒地經過列寧山下,向北繞過克里姆林宮南側,然後折向南
方流去。莫斯科也因河流而得名。
僅次於巴黎的歐洲第二大城市莫斯科,是一座有800 多年歷史的名城。
它建立在7個高低起伏的山丘上,整個城市就像一個大蜘蛛網 。莫斯科的
街道呈環形和放射形,一條條林蔭大道,一環環自市中心向外延伸。繁華
的大街兩旁和新建的住宅區內,林立著式樣各異、裝飾多樣的建築。入夜,
萬家燈火映徹長空,克里姆林宮的紅星放射出寶石般迷人的色彩。
克里姆林宮和紅場是全市中心。這所舉世聞名的宮殿始建於1156年,
它是歷代沙皇的皇宮。宮殿中央,矗立著三座有名的天主教堂。光潔的白
牆,協調的比例,儼如古代騎士頭盔的圓頂,使這些建築物顯得雄渾大方。
紅場在克里姆林宮的東面。在俄語中,紅場是"美麗的廣場"的意思。
它辟於15世紀末,本是個貿易市場。以後,沙皇政府經常在此發布政令,
召集群眾。十月革命後,紅場成了舉行慶祝活動的地方。曾經用黑色和紅
色大理石砌成的列寧墓,就在紅場一旁的克里姆林宮宮牆下。
莫斯科氣溫較低,以前樹木很少,曾被稱為"沙漠城市"。自1928年
開始進行大規模綠化,建立了從市中心向郊外輻射的八條綠色林帶。市內
有很多大小公園和街心花園,還在市郊建立了11個自然森林區,過去曾一
度絕跡的野鹿已繁殖到幾萬頭。如今市區綠地面積已佔總面積的40%,平均
每個莫斯科人擁有綠地44平方米。生態環境的改善,美化了市容,調節了
氣候,使莫斯科摘掉了"沙漠城市"的帽子,成為全世界羨慕的綠色首都。

沙漠古都--開羅
非洲最大的城市開羅,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的首都,也是著名的旅遊
城市。
開羅位於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三角洲的頂部附近,東、南、西三
面都被撒哈拉沙漠所包圍,氣候炎熱乾燥,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城市。公元
969年,美洲大陸還沒有被發現之前,開羅已是阿拉伯帝國法蒂瑪王朝的國
都了。"開羅"在阿拉伯文字中也就是"勝利"的意思。13世紀城市規模
進一步擴大,成為遠近的貿易、文化中心。
開羅既有反映阿拉伯民俗傳統風格的老城,也有按西方現代建築風格
建設起來的新城;現代文明與古老傳統相互融合,彼此並存,是開羅的一
大特色。
與尼羅河平行的科尼奇大街是開羅的主要交通線,開羅的市區分布在
尼羅河兩岸。東岸,有著建於11-16世紀的老城,開羅的名勝古跡大都集
中在這里,僅古跡就有400多處。其中有建於12世紀的薩拉丁城堡和許多著
名的清真寺,還有具有阿拉伯古代風貌的大市場,市場上陳列著銅器、紡
織品、地毯、琥珀、香料等物品,任人挑選、購買。老城區的房屋比較低
矮,街巷狹窄,保持著古代風貌。
尼羅河西岸,是19世紀以來迅速發展起來的新市區。新市區內高樓林
立,187米的開羅塔高高地俯瞰著全城。在寬闊的新區馬路上,到處賓士著
電車和汽車;而在老城的街道中,卻不時可以看到古老的馬車和沙漠特有
的駱駝在往來。
伊斯蘭教是埃及的國教。開羅的500多萬埃及居民中,穆斯林佔80%以
上。開羅全城分布著一千多座清真寺,寺頂的塔尖,好似滿天星斗,點綴
在城市上空。開羅這個沙漠古都因而又獲得了"千塔之城"的稱號。
開羅西南郊的大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更使開羅成為令全世界遊人非
常神往的歷史名城。

七丘之城--羅馬
義大利首都羅馬,位於國境中部的台伯河兩岸。關於它的起源,有一
段有趣的傳說。相傳羅慕洛斯和列慕斯是希臘戰神馬爾斯的一對雙胞胎,
出生後母親被仇人殺死了,他倆被放在筐子里投入台伯河中。可是筐子並
沒有下沉,他倆被漂流到了岸邊。一隻母狼將他倆叼回去用狼奶喂養。後
來給獵人拾去撫養,練就一身本領。他們長大後殺死了仇人,報了殺母之
仇 。哥哥做了國王,在台伯河河邊7座山丘之上建立起一座城堡,用自己
的名字命名。"羅慕洛"念快了就變成"羅馬"。所以羅馬又稱"七丘之
城",現在的羅馬城徽上還是用母狼喂孩子作圖案。
現在的羅馬包括古羅馬城和20世紀以來擴建的新市區。建於"七丘"
之上的古羅馬城,本是歷史上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的首都。公元4 世紀末,
羅馬帝國崩潰後,受到教會的庇護和教皇的統治,直到1867年才成為意大
利的首都。
被城牆環繞著的古羅馬城,簡直是一座巨大的歷史博物館。在寬廣的
帝國大道兩旁,有著許多著名的廣場、教堂和宮殿。三座凱旋門和兩根凱
旋柱,分別記載著曾經地跨歐、亞、非三洲的羅馬帝國的業績。
動人心魄的科洛塞奧競技場,就建在市中心附近的一片盆地上。競技
場佔地2萬平方米,周長527米,圍牆有57米高。四層高的建築物用淡黃色
的巨石砌成,外面看去呈圓形。這座宏偉的建築建於公元1世紀,據說它是
當年羅馬帝國征服耶路撒冷後,為了顯示盛大的武功,強迫8萬名俘虜花了
10年時間才建成的。場內有很多關鎖獅、虎的地窖,競技場、斗獸處設在
場中心,周圍能容納5萬人觀看。據記載,競技場開幕時,3 000名角鬥士、
5 000頭雄獅、猛虎,在此進行生死搏鬥,足足表演了100天。現在這座競
技場成了世界八大名景之一。
梵蒂岡是羅馬的城中之國,處於古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高地上。面
積只有0.44平方千米,居民2 000人。它由天主教教會首領教皇統治,是全
世界天主教徒的精神中心。城國中的聖彼得大教堂,圓頂距地138米,是羅
馬最高的天主教堂,在羅馬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正像過去北京城中的建
築都不得超過紫禁城內的宮殿的高度一樣,過去羅馬的所有建築都不允許
超過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高度。

B. 美國泛美航空的歷史

泛美航空公司於1927年3月14日由亨利·阿諾德少校和他的夥伴創立,他們的公司有能力取得到古巴的把郵件運送的合約,但卻沒有能力去執行運送工作。1927年6月2日,胡安·特里普(Juan Trippe)成立了美州航空公司(Aviation Corporation of America),由威廉·洛克菲勒(William A. Rockefeller)和柯尼勒斯·范德比爾特·惠特尼(Cornelius Vanderbilt Whitney)等等幾位有權勢和政治關系的投資者於背後支撐,並由惠特尼擔任總裁一職。在購入一家於1926年成立在佛羅里達州基韋斯特提供水上飛機服務的公司後,取得哈瓦那的著陸權。1927年10月11日,紐約銀行家理查·霍伊特(Richard Hoyt)成立了大西洋-海灣及加勒比航空公司(The Atlantic, Gulf, and Caribbean Airways)。這三家公司於1928年6月23日合並為一家控股公司,名為美州航空公司。理查·霍伊特擔任公司主席,特里普和其夥伴取得公司四成權益,並由惠特尼擔任總裁。而泛美則成為美州航空公司旗下的附屬公司,由特里普主理。
合並前,美國政府為免當時由德國資本持有的哥倫比亞航空公司—SCADTA在無競爭者的情況下取得美國來往拉丁美洲的航權,於是批准泛美的郵件運送合約,並把泛美視為美國國外航線的選定公司。泛美航空在政府扶植及壟斷國外郵件運送合約的情況下不斷擴展。
特里普與其夥伴計劃將泛美航空的航線網擴展至中南美洲。在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時,泛美在中南美洲購入了許多經營不善的航空公司,並向美國郵政商議前往該地區的大部份郵件運送合約。1929年9月,特里普與查爾斯·林白(Charles Lindbergh)到拉丁美洲幾個國家商討著陸隱埋權,其中包括SCADTA的基地—哥倫比亞。年終推出沿南美洲西岸前往秘魯的航線。翌年,因收購了NYRBA(New York, Rio, and Buenos Aires Line)而取得一條沿南美洲東岸前往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再轉向西往智利聖地牙哥的航線,並把航空公司易名為「Panair do Brasil」。泛美亦與基斯海運公司(Grace Shipping Company)於30年代組成泛美-基斯航空(Pan American-Grace Airways),以利於在安地斯山脈地區立足。
泛美航空的母公司—美州航空公司於1929年時是紐約場外證券交易所(New York Curb Exchange)里最炙手可熱的股票,每次公布新航線時都會引起一陣買賣熱潮。在3月的一天內,美州航空公司的股價就攀升了50%之多。特里普與其夥伴曾阻止聯合飛機運輸公司(United Aircraft and Transport Corporation,UATC)對泛美提出的收購,並繼續掌管泛美航空的業務。(UATC是今天波音、普惠和聯合航空的母公司) 泛美於南美洲擴展的同時,也於1937年與挪威DNL航空的伯恩特·巴爾肯(Bernt Balchen)商討合作飛行越大西洋前往歐洲航線的合作協議。協議由泛美把乘客送到冰島雷克亞維克,再轉乘DNL航空的西科斯基 S-43前往挪威的卑爾根。但計劃其後擱置,泛美轉而籌辦由美國前往英國及法國的航線。英國國有的帝國航空(Imperial Airways)非常渴望於泛美航空合作開辦越大西洋航線,但法國則因為其國家航空公司「Aéropostale」是扮冊拉丁美洲的主要航空公司,並與泛美於一些航線上直接競爭而未對合作協議提起太大興趣。但最後兩國仍然與泛美達成協議合作開辦由維吉尼亞州諾福克(Norfolk)經百慕達及亞速爾群島前往歐洲的航線,但這條航線並未有完全投入服務。1937年6月16日,泛美航空與帝國航空合作提供紐約往百慕達的航線。泛美使用一架名為百慕達飛剪號(Bermuda Clipper)的西科斯基 S-42飛行,而帝國航空則使用塞特(Shorts)C級水上飛機服務該航線。泛美亦於同年取得由波士頓往哈利法克斯的郵件運送合約。
首次越北大西洋的商業勘查飛行於1937年7月5日進行。一架名為泛美飛剪三號(Pan Am Clipper III)的西科斯基S-42由紐約起飛,停經加拿大紐賓士域謝迪艾克(Shediac)後抵達紐芬蘭廳攜宏與拉布拉多的博特伍德(Botwood)。翌日,由夏諾·戈雷(Harold Gray)駕駛的泛美飛剪三號離開博特伍德飛往愛爾蘭的佛尼斯(Foynes)。同日,帝國航空一架C級飛行艇亦自佛尼斯起飛前往博特伍德,於7月8日抵達蒙特婁,9日抵達紐約。這次試飛標志著越大西洋商業航班正式展開。
一批六架的波音314水上飛機於1939年初交付與泛美航空。1939年6月28日,泛美利用這種新型飛機每周飛行一班航班來往美國與英國。由紐約起飛,停經謝迪艾克、博特伍德和佛尼斯最後抵達南安普敦(Southampton)。單程機票收費375美元,相等於今天的5,000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終站改為佛尼斯直至10月5日因入冬而停飛。二戰期間,泛美航空的波音314時常橫越大西洋中部和世界各地支援一些軍事行動。
泛美航空於1930年曾計劃經阿拉斯加前往日本及中國,並委派林白勘查航線。但因為美國對蘇聯及日本的關系日益惡化而未能開辦。特里普因而決定開辦由加州三藩市經檀香山後分別前往香港及奧克蘭的航線。1934年,取得珍珠港、中途島、威克島、關島和馬尼拉蘇碧灣(Subic Bay)的著陸權後,泛美於1935年3月把價值500,000美元的航空器材運往各中途站。首次勘查飛行於4月由一架西科斯基S-42進行,又於年終取得由三藩市往中國廣東的郵件運送合約。首班航班使用一架馬丁M-130飛行於11月22日啟航。其後,泛美改用波音314飛行該太平洋航線,前往中國的乘客能在香港轉接由泛美營運的中國航空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Corporation,CNAC)航線網前往中國其他城市。
泛美航空把旗下大部份飛機都以「飛剪」(Clippers)命名,而飛剪一詞則取自19世紀的高速帆船—飛剪船(clipper ship),這些飛機是當時唯一能進行洲際飛行的客機。為了與郵輪競爭,泛美為乘客提供頭等客位,飛航組員都會穿著正式的海軍服裝,而不會像運送郵件的飛行員一樣穿著皮外套和頸戴絲巾。在登機時亦採用了一般登船的程序。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部份飛剪飛機都被軍隊徵用,飛航組員以合約方式協助軍方飛行。在這個時代中,泛美率先橫越西非和中非前往伊朗,又於1942年初首先開辦環球航線。1943年1月,美國總統羅斯福搭乘泛美旗下名為「迪西飛剪號」(Dixie Clipper)的波音314由邁阿密飛往英屬甘比亞的班珠爾,成為第一位搭乘飛機出國的在任美國總統。而《星艦奇航記》的作者吉恩·羅登貝瑞亦曾經在這段時期擔任泛美的飛行員。1947年6月19日,日蝕飛剪號(Clipper Eclipse)於敘利亞墜毀時他也在機上。 戰後,泛美航空的機隊由波音377、道格拉斯DC-6和洛克希德星座式這些速度更高的飛機取代。泛美以環球航線壟斷了所有西行的航空旅客40年之久,001號航班由三藩市出發停經世界各地,包括檀香山、東京、香港、曼谷、加爾各答、德里、貝魯特、伊斯坦堡、法蘭克福、倫敦,最後抵達紐約,全程46小時。而002號航班則向東作環球飛行。
雖然,泛美航空致力提高其國際航空公司的地位,但其優勢正逐年減少。美國海外航空(American Overseas Airlines)率先打破了泛美航空的壟斷局面,隨後越來越多航空公司加入競爭。如環球航空(Trans World Airlines)、布蘭尼夫國際航空(Braniff International Airways)和西北航空(Northwest Orient)分別加入競逐歐洲、南美洲和東亞的市場。1950年開辦環球航線不久後,泛美開始研究經濟客位的概念,並易名為泛美世界航空公司(Pan American World Airways)。
面對著各航線的重大競爭,泛美航空開始進行一些革新,包括購入DC-8和波音707這兩種噴射客機。1958年10月26日,開始使用波音707飛行紐約至巴黎的航線。
泛美航空是波音747的首批客戶,於1966年4月訂購25架波音747。1970年1月15日,首架泛美波音747於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由第一夫人派翠西亞·尼克森(Pat Nixon)施洗,泛美總裁納吉布·哈拉比亦有出席典禮。首班以波音747飛行的商業航班於1970年1月21日黃昏由紐約出發前往倫敦。遺憾的是,該編號N736PA的飛機於1977年在西班牙的迦納利群島與另一架747相撞後完全損毀並造成583人遇難。
泛美航空於1963年6月4日簽訂6架協和式客機的選擇權,是首三間簽定選擇權的航空公司之一,但最後並未有購買協和式客機,泛美亦是波音超音速客機波音2707的潛在客戶,但波音2707從未有投入服務。
50年代,泛美航空的業務越來越多元化,包括創立了洲際酒店和購入一架商務飛機。也參與了建構南大西洋導彈追蹤系統和在內華達州運作一個核能發動機實驗室。
隨著客量逐年遞增,泛美航空於1962年向IBM訂制「PANAMAC」,PANAMAC是一部用作預定機位及酒店房間的大型電腦,還載有大量城市、國家、機場、飛機、酒店和餐廳的資訊。PANAMAC占據了位於曼哈頓的泛美大廈四樓全層,而泛美大廈是當時最大的商業大廈。泛美也在紐約甘乃迪國際機場建造名為世界港(Worldport)的客運大樓,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客運大樓,橢圓形的屋頂面積達16,000平方米。
在高峰時期,泛美航空的定期航班服務遍及六大洲。大部份航線都由紐約來往歐洲和南美洲及邁阿密來往加勒比海地區。1964年起,泛美提供直升機服務來往曼哈頓與紐約主要機場。泛美機隊除了DC-8、波音707、747外,還包括波音720、波音727、波音737、波音747SP、L-1011三星客機、DC-10、A300和A310。
泛美也有參與一些著名的人道飛行任務。當年泛美使用DC-6B每周飛航650班航班來往西德和西柏林之間,到1966年轉用波音727飛航。越戰期間,泛美亦為美軍飛航R&R航班(Rest and Recreation,意為休息和消遣),接載美軍人員到香港、東京和其他亞洲城市休假。
70年代初,泛美航線網遍及全球160個國家、它的先進機隊、富經驗和專業的飛航組員和能操多種語言的機艙服務員已經令它受盡青睞。而當時在廣告中推廣的品牌口號「世界上經驗最豐富的航空公司」(World's Most Experienced Airline),令泛美變得更知名。賈桂琳·甘乃迪也首選泛美航空的頭等客艙來往紐約和雅典之間,而不選擇由他丈夫亞里士多德·奧納西斯擁有的奧林匹克航空(Olympic Airlines)。 好景不常,1973年,石油危機令泛美航空的營運成本大幅上升。高油價、航空旅遊的需求降低加上國際航班供過於求(1969年美國開放越太平洋航線的航權,引入多公司競爭)導致泛美客量大減,也嚴重影響其盈利。如其他主要航空公司一樣,泛美大量引入波音747,原本希望以迎合客量增長,但情況明顯與預期相違。
1974年9月23日,一些泛美航空的雇員於紐約時報刊登廣告,認為政府的政策會危害泛美航空的財政能力。廣告中舉出了例子,指泛美降落悉尼機場時須繳付4,200美元,而澳洲航空降落洛杉磯時只須繳付178美元。又認為美國郵政(U.S. Postal Service)付給外國航空的空郵運送費用是泛美的5倍。最後,廣告質問為什麼美國進出口銀行(Export-Import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以6厘利息借貸給日本、法國、沙烏地阿拉伯,但是泛美借貸卻須要收取12厘利息。
為了與其他航空公平競爭,泛美開始嘗試進入美國國內線的市場。經多次申請國內線許可失敗後,泛美終於在1979年在解除空運管製法案(Airline Deregulation Act)制定後獲得許可在其國內樞紐之間營運國內航班。但解除空運管製法案同樣影響了其海外市場,一些擁有國內航線網的航空公司開始也開始與泛美在國際航線競爭。
泛美大廈於1981年售予大都會國際人壽(Metlife)
在總裁威廉·斯威爾(William Seawell)的管理下,泛美於1980年收購美國國家航空公司(National Airlines)藉以壯大國內航線網。但是,由於爭相提價收購令泛美購入國家航空所付的金錢遠遠超越其市值。國家航空不但未為泛美帶來盈利,反而令機隊變得更為復雜,航線網亦未能配合泛美航空(國家航空航線網集中在佛羅里達州),而兩家公司的文化更是不盡相同。這次收購後來被稱為「斯威爾的蠢事 」(Seawell's Folly)。斯威爾為了挽救泛美航空而出售公司部份資產,包括於1981年出售泛美大廈予大都會國際人壽(Metlife)及1985年將整個太平洋航線網售予聯合航空。出售資產所得到的資金則用作購買新飛機,包括空中客車A310和A320(但A320從未交付予泛美)。泛美亦開始提供穿梭服務來往波士頓、紐約和華盛頓。然而,持續虧損、每況愈下的服務仍然困擾著泛美。
泛美的象徵形象亦令它成為恐怖份子的襲擊目標。為了找出保安漏洞和使公眾相信搭乘泛美航班是安全,泛美於1986年設立了一個名為警報管理系統(Alert Management Systems)的保安系統。但新系統未有改善保安工作,泛美為了節省資金和減低對乘客的不便而將保安程序維持在最低水平。1988年12月,聯邦航空局在29間航空公司中共發現236項保安漏洞,泛美亦因19項保安漏洞而被罰款。
1986年,泛美終於失守,泛美73號班機在巴基斯坦被劫機,超過140名乘客和機員受傷或死亡。1988年,泛美航空103號班機在蘇格蘭洛克比(Lockerbie)上空爆炸,更造成270人死亡,令乘客開始避免搭乘泛美航空。泛美還須要面對103號班機100多個死難者家屬的訴訟,共索償3億美元。泛美則反駁指6家政府部門,包括中央情報局、國務院等等早已收到炸彈襲擊的警告,但未有知會泛美。死難者家屬認為泛美只是在推卸責任。「洛克比空難」正正給予了泛美航空致命一擊。
1990年8月,波斯灣戰爭爆發,導致越大西洋的航空交通量大減。1990年10月23日,泛美出售來往倫敦希斯路機場這條有利可圖的航線予聯合航空(航線於1991年4月,在英美有關當局批准後轉移)。出售航線後,泛美只剩下每天2班航班前往倫敦格域機場。雖然如此,但泛美仍然於1991年1月宣布破產。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購入泛美餘下有利可圖的資產,包括所有歐洲航線和甘乃迪國際機場的世界港,並注入資金維持泛美在加勒比開及拉丁美洲的服務。這段期間,泛美仍然錄得巨額虧損。在達美航空停止注資後,泛美終於1991年12月4日結業。泛美最後一班航班由一架名為親善飛剪號(Clipper Goodwill)的波音727飛航,以航班編號436從巴貝多的橋鎮飛往邁阿密。泛美的最後樞紐邁阿密由聯合航空和美國航空瓜分。泛美的商標則售予投資者,這令到後來出現過幾家泛美航空。
在著作《泛美:一個航空傳奇》(Pan Am: An Aviation Legend)中,作者巴那比·康拉德(Barnaby Conrad)認為泛美的衰落是一連串的管理失誤、美國政府不重視保護其主要航空公司和規管政策有瑕疵引致。

閱讀全文

與雅典股票交易所app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債券換股票計算公式 瀏覽:676
6月中國石油股票價格 瀏覽:849
華悅風電股票走勢 瀏覽:286
粉絲最多的股票投資公眾號 瀏覽:409
中國新能源排名前十的股票 瀏覽:759
中信證券增發股票對股價影響 瀏覽:75
趙哥最新股票 瀏覽:869
股票和債券的交易費 瀏覽:87
中國聯通股份股票 瀏覽:996
這次病毒對股票有影響嗎 瀏覽:545
股票分時圖均線量化指標公式 瀏覽:845
股票投資占資金多少合適 瀏覽:525
中國股票一元多的股 瀏覽:281
股票k線的紅柱和綠柱是什麼意思 瀏覽:696
一字板漲停的股票怎麼賣好價 瀏覽:166
股票與資產的關系 瀏覽:397
中化油服股票軟體 瀏覽:493
股票數據修正功能 瀏覽:784
如何用k線理論分析股票 瀏覽:356
東盛科技股票代碼 瀏覽: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