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百度是誰創建的啊
網路是由李彥宏2000年1月創立於北京中關村
2000年
2000年01月李彥宏從美國矽谷回國,在中關村創建網路。
2000年06月網路正式推出全球最大、最快、最新的中文搜索引擎,並且宣布全面進入中國互聯網技術領域。
2000年08月網路開始為搜狐提供服務。
2000年09月 dfj、idg等國際著名風險投資公司為網路投入巨額資金。
2000年10月網路開始為新浪提供服務。
2000年10月26日網路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宣布已完成第二期融資。
2000年11月16日網路公司宣布,正式向三大門戶網站之一的新浪網(Nasdaq:SINA)中國區提供中文網頁信息檢索服務,支持其全面推出綜合搜索引擎。
2001年
2001年01月網路為263提供全面搜索服務。
2001年02月網路為tom提供全面搜索服務。
2001年08月發布Bai搜索引擎Beta版,從後台服務轉向獨立提供搜索服務,並在中國首創了競價排名商業模式。
2001年09月網路搜索競價排名浮出水面。
2001年10月22日正式發布Bai搜索引擎。
2001年10月網路為上海熱線提供全球中文網頁檢索系統。
2001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金融信息管理中心,採用網路「網事通資料庫檢索」軟體。
2002年
2002年01月央視國際全套引入了網路「網事通」信息檢索軟體。
2002年03月網路總裁李彥宏獲選「中國十大創業新銳」。
2002年06月網路正式推出IE搜索伴侶。
2002年11月發布mp3搜索。
2002年11月推出搜索大富翁游戲。
2002年11月為網易提供服務。
2002年12月中國移動簽約網路企業競爭情報系統。
2002年12月康佳、聯想、可口可樂等國際知名企業成為網路競價排名客戶。
2003年
2003年01月網路總裁李彥宏榮獲首屆「中國十大IT風雲人物」稱號。
2003年02月推出了常用搜索功能,集成常用實用的小功能於一起,方便用戶使用;
2003年03月網路在北京世紀劇院舉行了主題為「活的搜索,改變生活--網路搜索激情夜」的大型活動。
2003年06月由第三方賽迪集團下屬中國電腦教育報舉辦的「萬人公開評測」公布了評測結果。網路超越google,成為中國網民首選的搜索引擎。
2003年06月網路推出中文搜索風雲榜。
2003年07月網路推出新聞和圖片兩大技術化搜索引擎。
2003年09月 TOM宣布與網路合作,網路為其提供檢索技術。
2003年10月網路總裁李彥宏榮獲「中關村科技園區第二屆優秀創業者」榮譽稱號。
2003年11月網路推出新聞圖片搜索。
2003年12月網路陸續推出地區搜索、「貼吧」等劃時代功能,搜索引擎步入社區化時代;同時發布的還有高級搜索、時間搜索、新聞提醒三個功能。
2004年
2004年01月網路、胡潤聯合打造「2003中國百富人氣榜」。
2004年01月網路總裁李彥宏再次榮獲「十大IT風雲人物」稱號。
2004年01月網路總裁李彥宏獲得「京城十三新銳」的稱號。
2004年02月光線傳媒、網路聯合打造《全球華人明星人氣榜》。
2004年03月中國搜索引擎調查揭曉,網路壟斷中文搜索市場。
2004年04月網路規模進一步擴大,遷入理想國際大廈。
2004年04月網路推出「下吧」。
2004年05月據alexa最新顯示網路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網站。
2004年06月網路成功融資。
2004年06月WAP版網路貼吧面世,通過手機也能方便的去貼吧逛逛。
2004年07月網路隆重推出「網路營銷之道」全國巡講。
2004年08月網路推出超級搜霸。
2004年08月網路收購好123網址之家。
2004年09月網路廣告每日每字千金,創下中國網路廣告天價。
2004年09月推出文檔搜索功能,用戶通過高級語法可以在網路中搜索豐富的中文文檔資源。
2004年09月中國第一部搜索書籍《巧用網路》正式出版。
2004年10月李彥宏代表中國網路界出席新加坡工業領袖大會。
2004年10月網路設立「蘋果獎」 全球范圍徵集搜索創想。
2004年11月推出世界上第一款WAP/PDA中文網頁搜索引擎。
2004年12月iresearch發布《2004中國搜索引擎研究報告》,網路霸主地位凸顯。
2004年12月網路發布2004中國網路關鍵詞排行榜。
2005年
2005年01月網路開放首頁一周救助海嘯受難人民。
2005年01月網路總裁李彥宏蟬聯三屆「十大IT風雲人物」。
2005年02月網路發布全球首款支持中英文的硬碟搜索工具。
2005年3月24日盛大互動娛樂有限公司(Nasdaq:SNDA)與網路在線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結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2005年05月17日網路與中國電信合作推出網路黃頁搜索測試版,藉此正式進軍本地搜索業務領域,同時將黃頁數據資源引入網路已有的PDA和WAP移動搜索等服務。
2005年 05月網路榮登2005年最具成長力21家企業榜首。
2005年06月23日網路推出名為「網路知道」的網上問答服務,進軍「知識搜索」領域。
2005年06月網路測試版發布,網路推出網路。
2005年08月05日網路在NASDAQ成功上市。同時在alexa排名中超越新浪,成為第一中文網。
2005年08月11日網路推出「網路傳情」服務,為用戶提供基於人名搜索的情感信息傳遞功能。
2005年08月23日在印度尼西亞三寶壟市舉行的「東盟青年節」期間,網路在線網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李彥宏榮獲第12屆「東盟青年獎」。
2005年10月網路聯手北大成立中國人搜索行為研究實驗室。
2005年11月08日大型互動問答平台網路知道正式版上線。
2005年11月08日網路正式版上線。
2005年12月中國互聯網品牌調查揭曉,網路榮享中文搜索第一品牌。
2005年12月網路李彥宏榮獲2005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2005年12月網路獲「2005年CCTV中國年度最佳僱主」稱號。
2006年
2006年01月網路開通國學頻道。千年國學,網路一下。
2006年03月網路首席財務官王湛生當選中國首個傑出CFO。
2006年03月網路與世界領先移動通信製造商諾基亞攜手,在諾基亞手機中植入中文移動搜索服務。
2006年03月《電腦報》公布2005年讀者首選搜索引擎品牌調查結果,62.29%的讀者首選網路。
2006年03月15日網路個人中心後台系統Passport上線。
2006年03月22日 「政府網站搜索」正式上線。
2006年04月繼「網路貼吧」與「網路知道」之後,網路推出第三個社區類搜索產品——「網路」,網路社區知識搜索三駕馬車浮出水面。
2006年04月網路捐贈百萬元人民幣,資助河北省生態生態文明村建設。
2006年04月網路與IBM展開全方位合作。
2006年05月網路在全國33個城市成功舉辦以「企業營銷,效果為王」為主題的2006網路營銷百強全國峰會。
2006年06月網路競價排名調整原先統一起始價規則,「智能起價」系統正式上線。
2006年06月國家人事部授予網路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資質,網路成為中國互聯網行業唯一擁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公司。
2006年07月網路指數升級,個性化關鍵詞監控儀全新登場。
2006年07月網路推出顛覆性廣告模式——精準廣告。
2006年07月網路正式發布新產品「網路空間」 。
2006年07月網路成功舉辦首屆「網路世界大會」。
2006年07月網路成功簽約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2006年08月網路攜手微笑圖書室,為甘肅藏區貧困小學捐獻圖書。
2006年08月聯手北京大學,網路推出權威法律搜索。
2006年08月網路「新聞免費代碼」 正式上線。
2006年09月 CNNIC和CIC搜索引擎市場報告均顯示:網路市場佔有率遙遙領先。
2006年09月網路在全國56個城市開始舉辦「尊享營銷利器,成就紫禁之巔」2006網路競價排名金秋營銷盛典。
2006年09月網路中國搜索引擎入選中國十大創新軟體產品。
2006年09月網路競價排名全面推出智能排名功能,以「綜合排名指數」作為排名的標准。
2006年09月國內知名市場咨詢公司艾瑞(iResearch)與網路達成協議,網路搜索風雲榜將為艾瑞網路廣告月報提供數據支持。
2006年10月網路「更懂中文」系列營銷策劃獲得 「艾菲獎」金獎。
2006年10月網路公司榮登中國首屆「陽光財富榜」榜單。
2006年10月網路與全球傳統娛樂巨頭MTV開展戰略合作,探尋國內數字音樂發展模式。
2006年11月網路推出新產品「搜藏」 。
2006年11月網路勝訴mp3搜索侵權案。
2006年11月網路聯手7家知名網路安全廠商,推出殺毒頻道。
2006年11月網路宣布同eBay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合作內容涉及文字廣告、在線支付、推廣聯合品牌工具條等。
2006年12月網路推出新產品「博客搜索」 。
2006年12月網路知道問答過千萬。
2006年12月拇指天空與網路合作享受手機搜索服務。
2007年
2007年01月網路與安全廠商賽門鐵克(Symantec,Inc)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2007年02月網路視頻搜索發布。
2007年02月7日網路沸點首次舉行。
2007年03月20日網路日文網站首頁測試版上線。有網頁、圖片兩個產品,可檢索到結果。這表明網路國際化戰略構想已邁出實質性第一步。
2007年04月20日網路圖書搜索正式上線。
2007年04月25日網路盲道發布。網路盲道包括了7項主要的網路搜索服務,他們是盲道版的網路新聞搜索、網路網頁搜索、網路MP3搜索、網路貼吧、網路知道、網路、Hao123網址導航。
2007年05月29日網路與湖南衛視正式對外宣布,雙方將以網路搜索社區為依託,在跨媒體平台及內容、產品及品牌、公益及事件、互動電視製作等領域展開深層次的戰略合作。
2007年06月07日優酷網對外公布與網路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在搜索領域展開業務合作。
2007年07月03日滾石唱片與網路今天聯合宣布,雙方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共同拓展中國數字音樂市場,為中國1.44億互聯網用戶提供華語音樂在線服務。
2007年08月09日網路世界大會召開,「網路世界」大會是網路公司舉辦的一年一度針對用戶、客戶、合作夥伴的行業盛會。作為全球最大中文網站,網路改變著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從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2007年09月19號正式宣布游戲頻道上線。
2007年09月21日網路宣布其奧運互動平台「網路2008總動員」上線。
2007年10月17日攜程旅行網今天宣布,與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網路攜手開展酒店搜索方面的全方位合作。
2007年10月18日搜索引擎公司網路宣布進軍電子商務,籌建C2C平台,預計2008年初推出。
2007年11月1日網路統計系統測試版正式上線。
2007年11月網路影視攜手聯合網視,推網路影視互動電視。
2007年11月9日網路財經頻道測試版上線。
2007年12月網路視頻企業PPLive聯手網路,通過優勢互補的形式進行戰略合作,實現跨領域的強強聯合。
2007年12月21日網路專利搜索上線。
2007年12月北京謀智網路技術有限公司與網路公司建立了合作夥伴關系。
2007年12月網路與迪斯尼合作推出《歌舞青春》官方網站。
2008年
2008年1月12日網路娛樂正式上線。
2008年2月27日兼具免費病毒查殺、系統安全檢測、系統漏洞修復、惡意軟體清理等多項功能的網路安全中心正式上線。
2008年2月29日網路IM軟體「網路HI」開始內測。
2008年3月5日網路正式宣布,其語音搜索服務正式進入測試階段,用戶通過撥打網路語音搜索服務熱線400-666- 8585,連線網路服務工程師提出自己的搜索關鍵詞,工程師根據用戶請求進行搜索,並將相關搜索結果提供給用戶。
2008年3月25日在經過近1個月的網路內部測試之後,網路Hi進入對外公開邀請測試階段。
2008年3月28日網路為流媒體電視用戶專門開通的海爾網路流媒體頻道正式上線了。
2008年3月網路與中國網通聯手推出「靈通知道」簡訊搜索業務。
2008年3月網路與包括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在內的全國15家電台合作,正式推出免費的「電台聯盟」在線收聽服務。
2008年4月網路與中國網通集團簽署合作協議,共推搜索服務。
2008年4月網路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2008年4月21日網路正式版發布。
2008年6月5日網路IM(即時通訊)產品 HI在網路世界大會上正式對外發布。
2008年09月10日網路今日宣布,已經將其C2C支付平台定名為「百付寶」,百付寶將連同網路C2C平台一起發布。
2008年09月26日首批10000名獲准進駐網路網路交易平台的用戶昨晚8點已可以正式享受到網路C2C服務。這標志著醞釀1年之久的網路C2C平台正式上線。
2008年09月網路入股聯合網視獲1億元現金和8.3%股份。
2008年10月08日網路網上交易平台正式定名為「有啊」。
2008年10月網路宣布與和訊網結盟,共同打造網路財經頻道。
2008年12月12日網路宣布中國下載服務提供商迅雷正式加盟網路聯盟。
2008年12月17日網路宣布與鳳凰網達成全面合作。
2008年12月18日網路上海研發中心掛牌成立,同時,網路宣布正在實施「阿拉丁平台計劃」。
2009年
2009年01月05日網路獲得了100萬的「中國馳名商標」政府獎勵基金。
2009年01月網路聯合卓越亞馬遜,推出小桔燈網上捐書平台。
2009年01月08日網路攜手湖南衛視,娛樂沸點正式啟動。
2009年01月網路日本推出在日本手機租賃服務。
2009年02月網路日本之窗上線攜手日企拓展B2C市場。
2009年03月10日網路在北京宣布與山西省簽署文化品牌宣傳推廣合作協議,網路將為後者搭建品牌專區欄目,助其文化產業發展。
2009年03月10日網路日本名稱縮寫正式變更,由Inc改成與日本民眾更有親密感的Bai Japan Inc。
2009年04月20日網路搜索推廣專業版全面上線。
2009年06月25日由網路主辦的「情系e鄉——全國大學生鄉村信息化創新大賽」在北京大學正式拉開帷幕。
2009年06月網路獲「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創新先驅企業」大獎。
2009年06月30日網路與中國扶貧協會簽署協議,正式加入中國綠色電腦扶貧行動。
2009年07月北京電信與網路旗下網路購物平台「有啊」聯手,「北京電信官方旗艦店」正式在「有啊」平台上線,主打3G相關產品的銷售。
2009年07月蘇寧電器已與網路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進軍家電B2C市場。
2009年08月10日網路成立貼吧事業部,企業市場部總監舒迅任總經理。
2009年10月網路聯手中科院,戰略合作開發「框計算」。
2009年09月網路搜索框大廈竣工。
2009年10月19日網路與中國聯通對外宣布,雙方正式簽署搜索戰略合作協議。
2009年11月網路與音樂下載服務提供商Qtrax達成合作。
2009年11月12日,網路知道文檔分享平台測試版上線。
2009年12月8日,網路知道文檔分享更名為「網路文庫」,並且升級了部分功能。
2009年11月17日網路舉辦了盛大的喬遷典禮,慶祝公司正式遷入位於上地信息產業基地的新辦公和研發大廈--網路大廈。
2009年11月18日 「網路日本之窗」升級改版為「網路世界之窗」,增加了「韓國之窗」欄目。
2009年11月網路榮獲由「2009中國IT兩會」頒發的《2009中國互聯網創新企業獎》。
2009年12月01日網路全面啟用搜索營銷專業版(即鳳巢系統)。
2009年12月網路發布了2009年度搜索風雲榜。
2009年12月28日網路貼吧正式對外宣布,I貼吧正式上線僅一個月用戶數突破1200萬。
2009年12月28日網路榮獲2009年度精英品牌獎。
2010年
2010年01月 「網路研發框計算」獲09年度影響力時尚事件獎。
2010年01月12日因網路域名解析在美國域名注冊商處被非法篡改,導致全球用戶不能正常訪問網路。
2010年01月18日網路首頁改版新增「地圖」、「網路」鏈接。
2010年09月17日網路輸入法正式上線發布。
2010年11月8日,網路身邊啟動公測。
2010年11月17日消息,「網路身邊」正式上線。
2011年
2011年01月07日晚上網路正式對外發布「2010網路搜索風雲榜」。
2011年03月31日,網路「有啊」商城正式關閉。
2011年04月網路五周年活動正式推出。
2011年04月26日,網路獲得「年度十大慈善企業」稱號。
2011年04月28日,網路旅遊正式上線。
2011年6月,網路音樂正式上線。
2011年08月16日,網路世界2011官網上線首頁圖片留懸念
2011年09月,李彥宏成為最具影響力的中國企業家。
2012年
2012-1-16 網路國際大廈深圳奠基
2012-03-23 網路舉辦開發者大會,正式發布網路雲戰略
2012-05 網路獲評全球最具價值百強品牌居亞洲科技首位
2012-05 網路獲評《環球企業家》評選的2011-2012年度「中國最佳表現公司」榜單「最佳利潤增長」第一名
2012-06-01 網路打造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規模公益廣告「網路·免費午餐公益一小時」
2012-06 網路文庫收錄正版文檔超33萬
2012-07 網路知道7周年解決2億問題
2012-08-17 網路超過谷歌首次榮膺「中國最佳僱主互聯網行業第一名」
2012-09-02,2012網路世界大會網路正式推出個人雲服務
2012-10-17 網路成立LBS事業部
2012-11-17 網路榮膺世界環保大會「碳金創新價值獎」
2012-11-26 網路個人雲服務用戶達2000萬雲存儲文件總量破10億
2012-12-02 網路音樂十周年,網路MP3正式更名為網路音樂
2012-12-25 網路語音助手安卓版本正式發布
2012-12-31 網路識圖搜索上線世界上第一個基於圖像的全網人臉搜索
2013年
2013-5-7 網路收購PPS視頻業務,並將PPS視頻業務與愛奇藝進行合並,PPS將作為愛奇藝的子品牌運營。
2013-5-7 網路在相繼引入國家葯監局、中國家電維修協會、中國航空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北京市衛生局等權威機構的核心數據之後,引入國家代碼中心數據,網民可查組織機構「身份證」
2013年8月14日,網路公司宣布,其全資子公司網路(香港)有限公司已簽署一項最終並購協議,從網龍公司 和其他股東處收購91無線網路有限公司(簡稱:91無線)100%股權。
2014年
2014年4月3日,網路宣布已經獲得基金銷售支付牌照,將正式為基金公司和投資者提供基金第三方支付結算服務。網路方面表示,今後網路金融業務可利用現有互聯網渠道,涉足互聯網基金銷售業務,為用戶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基金購買服務。
2014年7月17日,網路葡語版搜索在巴西正式上線提供服務,成為中巴兩國加強技術創新領域合作的一個重要標志。
2014年8月,網路訴360違反Robots協議案於2013年由網路向法院提起訴訟。網路方面認為,360公然違反Robots協議,隨意抓取、復制其網站內容據為己有的行為嚴重侵犯了網路公司的權益,並損害了網路及廣大網民的利益,構成了不正當競爭,向其索賠1億元人民幣。7日,圍繞360搜索引擎是否違反Robots協議(也稱爬蟲協議、機器人協議等)引發的不正當競爭糾紛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今日作出一審判決,認為被告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的行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相關規定,應賠償北京網路網訊科技有限公司、網路在線網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共計70萬元,同時駁回網路公司其他訴訟請求。
2014年10月9日,網路公司與巴西最大團購網站Peixe Urbano發表聯合聲明稱,網路已收購了Peixe的控股。根據交易條款,網路將允許Peixe Urbano現有的管理團隊在網路的企業架構內自主運營 。
2014年12月15日,《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在美國紐約揭曉,網路公司首次上榜 。
2014年12月16日網路、阿里巴巴集團在全球凈數字廣告營收市場的份額將超越多數美國同行,直追谷歌與Facebook。
2014年12月17日,網路公司宣布與矽谷創業公司Uber簽訂合作協議,並進行戰略投資。
2015年
2015年2月2日,網路公司宣布將網路現有業務群組和事業部整合為三大事業群組:移動服務事業群組、新興業務事業群組、搜索業務群組。移動雲事業部和LBS事業部合並為移動服務事業群組;新業務群組、用戶消費事業群組、國際化事業部合並為新興業務事業群組;移動雲事業部的搜索底層基礎技術部門和移動搜索聯盟業務並入搜索業務群組。通過調整,網路業務將進一步聚焦,公司效率將大幅提升,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將為網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2015年9月24日,網路與微軟宣布戰略合作,網路將成為中國市場上Windows 10 Microsoft Edge瀏覽器的默認主頁和搜索引擎。
2015年10月26日,網路與中國在線旅遊領先提供商攜程正式達成換股交易。交易完成後,網路將擁有約25%的攜程總投票權,成為攜程第一大股東,而攜程將擁有約45%的去哪兒網總投票權成為去哪兒網最大股東。
這是繼2011年6月,網路向中國另一在線旅遊領域巨頭去哪兒網戰略投資3.06億美元之後,在中國在線旅遊市場的又一重大布局。
2015年11月17日,中信銀行公告與網路合作設立百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出資方為中信銀行和福建網路博瑞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金暫定20億元人民幣,擬由中信銀行絕對控股,具體出資比例待定 。
2015年11月18日,網路與中信集團在釣魚台國賓館聯合宣布雙方達成戰略合作,網路與中信集團旗下中信銀行發起設立百信銀行。這是中國首家由互聯網公司與傳統銀行深度合作、強強聯合發起的直銷銀行,標志著網路在金融服務這個容量最大、最具增長潛力的垂直服務領域邁開了里程碑式的一大步。百信銀行的設立在中國銀行業發展過程中也具有標志性意義,開創了「互聯網+金融」的全新模式。
從2015年11月18日起,網路錢包正式推出「常年返現計劃」,消費者在網路糯米、網路外賣、網路地圖訂酒店、Uber、中糧我買網、e袋洗、漢堡王等眾多商家進行消費時,使用網路錢包支付即可享受」單單立返現金1%起,最高免單「的超值優惠。這項返現計劃是無限期的,消費者獲得返利的現金可實現長期累積。
2015年12月,網路宣布正式成立自動駕駛事業部。
2015年12月,網路宣布組建金融服務事業群組(FSG),由消費金融業務、錢包支付業務、互聯網證券業務組成,網路副總裁朱光任金融服務事業群組總經理。
2. web3公司如何盈利
為什麼要選擇Web3?它有什麼好處?原文鏈接:
作者:RyanBoder
譯者:iguana
翻譯機構:WhaleDao
Web3無疑是當前最熱門,也最有爭議的名詞之一。與加密狂熱者交談,你會聽到Web3是互聯網的未來,它將把我們從壟斷性技術公司和壓迫性政府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與憤世嫉俗者交談,你會聽到Web3是一個由騙子主導的巨大騙局,除了欺騙、偷竊和資助犯罪活動外,沒有任何其他價值;與技術專家交談,你會聽到關於去中心化、網路共識、拜占庭將軍和抵抗女巫攻擊。
那麼,我們應該相信和理解的Web3是什麼樣的呢?
Web3是什麼?
在我們開始辯論之前,我們需要對它進行定義,甚至連定義也很困難。術語"Web3"是由Ethereum聯合創始人GavinWood在2014年提出的,但社區還沒有就定義達成共識。簡單的搜索一下,就會發現當前對它有各種各樣的定義,但共同的主題是用戶所有權、自由、隱私、區塊鏈、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
我是一個實用主義者。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避免崇高的哲學定義,而是從技術的角度來描述Web3的現狀。
無論你愛它,還是恨它,今天的Web3其實還是我們熟知的網路,只是增加了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智能合約。
是的,根據原則、哲學、政治和烏托邦式的夢想,我們還有許多其他方式來定義它。我不同意也不反對這些定義,但在這里我們盡量讓他保持簡單和直觀,我們將對Web3做如下假設:
1.Web3錢包可以允許被識別、登錄到應用程序、證明擁有權和授權交易。如果你願意,可以保持錢包是匿名的(實際上是假名)。重要的是,你,而且只有你,能夠控制自己的錢包,這被稱為"非託管";
2.不需要許可就可以使用Web3。你只需要Web3錢包,並且保證裡面有足夠的貨幣,就可以用來支付你想做的事情。這通常被稱為,Web3是"無需許可"的。
3.區塊鏈是值得信賴的。你可以信任一個建立在良好區塊鏈上的好的智能合約,而不用信任一個人或一個公司。智能合約被稱為"無需信任",因為你不需要信任另一方,就可以通過智能合約與他們做生意。如果使用得當,你只需要信任區塊鏈。
最後一點(3)是有爭議的。Web3的鍵盤俠可能已經群青激昂,說我是多麼的荒謬,你不能相信Web3的任何東西,因為它都是一個大騙局。然而,我並不是說可以相信任何區塊鏈或任何Web3應用程序,我也不是說你可以相信其他Web3用戶。
一般而言,你可以信任像比特幣和以太坊這樣歷經考驗的區塊鏈(可能還有其他一些鏈),而不是信任個人或公司。這些區塊鏈具有合理的理論、透明度、審計,並且經歷了時間的考驗,值得信賴。請注意,我說可以相信區塊鏈,但不一定要相信運行在上面的應用程序,那些是需要被驗證的。
Web3這個詞充滿誤導性。許多人認為Web3中的"3"是一個產品版本,覺得它完全取代了Web2,讓Web2變得過時,就像新的iPhone型號替代上一個一樣。實際上,它更像是網路上的下一個重要生態層。Web3是建立在Web2之上的,就像Web2是建立在原始網路(萬維網)之上一樣。我們今天仍然在使用原始網路。Web3不會取代Web2,Web3通過在Web2基礎上添加智能合約來增強Web2。
為什麼要投身Web3?
現在我們有了Web3的定義,問題是我們為什麼需要它?同樣,根據你的價值觀和目標,有許多潛在的答案。但是在我所知道的所有觀點中,有一個統一的主題,大家的認識是一致的。
Web3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使個人(或實體)能夠在互聯網上直接做生意和交換價值,而不需要一個可信任的中介(又稱中間人)。
在這個概念的基礎上,有無數提議的用例,也有數不勝數的宏偉想法,讓我們考慮一下上面列出的每一個關於Web3的假設。
1.非託管的Web3錢包是你的身份。在Web2中,你的身份是由存儲你數據的組織管理(和有效擁有)的。你可能在法律上擁有你的銀行賬戶,但銀行保管著你的錢,並決定你是否以及何時可以使用它。在Web3中,這個中間人(銀行)可以被移除,你可以完全為自己的錢負責。
2.作為一個無需許可的網路,你不會被阻止或被審查。在Web2中,你所做的一切、所說的一切或所分享的一切,都要通過一個中央主機,而這個中央主機有權力凍結、阻止和取消你的行動。在Web3世界中,這個中間人被移除了,你就可以自由參與你想參與的一切。
3.作為一個無需信任的計算平台,你不會被智能合約欺騙(在合理范圍內)。在Web2中,你的每一筆交易都要聽任一個或多個受信任的中間人的擺布,如市場、支付網路或交易平台,你必須相信他們會誠實地運作。在Web3世界中,這些中間人可以被移除,你可以依靠智能合約,按照編好的程序做事。
同樣,第(3)點也是有爭議的,我將在後面解釋信任智能合約所帶來的風險和責任。重要的是,Web3的所有這些關鍵問題都可以歸結為去除受信任的中間人,使你能夠在互聯網上直接與無需信任的對手做生意,而沒有什麼風險。
為什麼要消除中間商?
消除中間商在直覺上聽起來不錯,但我們為什麼要這么做呢?中間商是就是壞人嗎?不一定,中間商也是有價值的,否則他們一開始就不會成為等式的一部分。
但我們經常看到,一些行業已經發展到了中間商的階層效率低下、觀念過時和不必要的狀態。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社會運動,提供了無數消除中間商使消費者受益的例子。許多頂尖的科技公司都是通過使用優於中間商的技術,取代過時的、低效的中間商,並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來締造自己的商業帝國。
如果智能合約可以取代一層中間商並更好地為客戶服務,那麼它就是為企業家消除浪費、改善人們生活和創造價值的機會。我們通常認為,這些是理想的結果。
這是否意味著所有的中間商都應該被智能合約所取代?不!只有當它為消費者提供充分的收益時才會這樣。但事實證明,許多大型行業都有相當大的機會。
在一個行業中,中間商的構成並不總是很明顯。有時,在市場發展或引入突破性技術後,看似核心服務,也可能最終被視為不必要的中間商。通過消除中間商,使消費者受益的機會可能比看起來的要多。
另一方面,消除中間商也可以讓生產商更有效地接觸客戶,從而使他們受益。可以增加銷售額和利潤率,使面臨競爭的生產商能夠為客戶提高質量或降低價格。
當現有的中間商層被組織起來,有利於市場領導者時,消除對受信任的中間商的需求,甚至可以幫助為初創公司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這是通過增加生產者之間的競爭使消費者受益。
為什麼不選擇Web3?
如果Web3如此出色,那麼為什麼不是每個人都已經在使用它呢?它發展迅速,但遠未被所有人使用。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來自相信Web3的人可能會令人驚訝。
Web3並不是唯一的選擇。Web3是一種技術設計,提供了一定的好處,但同時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這是一種工程權衡,它的優化方式與Web2不同,而且是以犧牲一些優點為代價的。
Web3的應用也是有成本的,典型示例如下:
1.區塊鏈針對基於冗餘和共識的安全保證進行了優化,從而實現了無需信任的計算。但是它們沒有針對性能進行優化,與Web2應用程序相比,智能合約和Web3應用程序的計算性能很糟糕,運行更慢,用戶體驗也不好。
2.與Web2計算環境相比,區塊鏈的運行成本更高,原因與它們速度較慢的原因相同。我的意思是真正的運營成本,而不是公司可能會向你收取多少費用。在單個伺服器上運行一個應用程序,比在多個伺服器上同時運行它並實現網路共識要便宜得多。這些費用會以使用網路的交易費用的形式出現。大量頻繁使用的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會產生高額的交易費用。
3.保管自己的身份和資產是一種授權,但也是一項重大責任。如果您犯了錯誤,沒有保管人可以為您撤消和修復賬戶。
Web3使人們能夠安全地相互交互,無需信任中間商,但它速度較慢,成本更高,並且將責任重擔推到了自己的肩上。
Web3狂熱者傾向於相信,去除中間商的好處遠遠超過成本,或者成本將很快通過技術改進來消除,因此他們會忽略或否認這一點。在我看來,即使作為Web3的信徒,忽略這些成本也是愚蠢的。它們確實存在。
另一方面,Web3的噴友們往往持有極端相反的觀點。他們認為基於區塊鏈的、無需信任的計算平台沒有實際的好處,或者成本總是超過收益,所以不值得浪費力氣。
現實介於Web3狂熱者和噴友們的觀點之間。Web3是非常有價值的,也很重要,但它也不是萬能的。
什麼時候值得為Web3花錢?
前面我們已經有如下共識:
1.Web3在Web2的基礎上構建,並使用智能合約進行擴充,但不會取代它。
2.Web3的主要好處是消除了可信賴的中間商,並讓人們能夠直接相互開展業務。
3.與Web2相比,Web3有一些缺點,例如性能較低、成本較高以及用戶自身責任較大。
那麼什麼時候使用Web3而不是僅僅使用Web2才有意義呢?
需要盈利的中間商
在需要中間商的地方,中間商就會蓬勃發展。但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中間商的存在會增加成本,因此必須增加足夠的利益,證明其成本是合理的。當有一層居間牟利並且有利可圖的中間商時,這就為Web3應用程序提供了潛在契機,Web3在這些應用或行業中存在應用前景。
另一種思考方式是,Web3的目的是取代中間商。一個有利可圖的中間商的存在,意味著交易雙方之間可能存在信任問題,所以中間商是作為一個可信賴的中介出現的。這是一個線索,表明這個行業可能已經成熟,可以進行顛覆,而且可能有對基於Web3的替代方案存在需求。
在用基於智能合約的應用程序取代中間商的過程中,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序成為新的中間商。它是一個更值得信賴、可驗證和高效的中間商。
高風險
Web3應用程序應該促進有價值的交易。Web3針對安全性進行了優化。如果應用程序沒有任何有價值的東西,那麼就很難證明Web3的成本是合理的。為什麼要為並不需要的安全性付費呢?
目前不乏高風險應用程序通過Web2上的可信中介運行的案例。
輸入和輸出的可行性
智能合約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是,它們在區塊鏈上是孤立的。它們不能輕易地與世界其他地方,甚至是互聯網的其他地方進行互動。對於Web3應用程序的輸入和輸出,有兩種選擇。
1.只與區塊鏈上已經存在的東西互動。這就是比特幣作為貨幣的一種運作方式,也是為什麼它是一個理想的Web3應用程序。當你向另一個錢包發送比特幣時,你所需要的一切要麼已經在鏈上(你的比特幣),要麼你自己提供(金額和收件人)。這很容易,但嚴重限制了可以支持的用例。基本貨幣轉移以外的應用程序通常依賴於鏈下的事物。
2.使用預言機。預言機將鏈上智能合約與鏈外數據和服務連接起來。大多數去中心化的金融應用都使用預言機來獲取鏈外數據,如代幣、股票或商品的當前價格。
由於選項(1)受到嚴格限制,我們將假設選項(2)—將使用預言機。
問題是預言機提供的可信數據和服務在Web3中也相當有限。
以人壽保險為例。索賠決定和賠付可以通過智能合約輕松完成,但可靠地知道被保險人何時死亡就不那麼容易了。如果智能合約的輸入是不可靠的,那麼應用程序就不可靠。沒有人想要不可靠的人壽保險。
預言機技術正在改進,像API3這樣的項目正在使更多的鏈外數據和服務可用於智能合約。有趣的是,API3和Airnode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為了消除Web3預言機的中間人,這與智能合約本身的目的類似。
但是對於今天Web3上的應用程序來說,重要的是它需要的輸入和輸出現在可用於智能合約。否則,它將成為您嘗試構建應用程序時的障礙。
可以通過縮小Web3應用程序的智能合約部分的范圍來解決這個問題。在智能合約中執行可以執行的操作,並且僅部分依賴鏈外的中間商。一個簡單的例子是,當事件發生時,用應用程序向某人發送簡訊息。智能合約不能自己發送簡訊,但是你可以在智能合約中做無需信任的決策部分,然後讓它調用SMSAPI(一種鏈外服務)來發送消息。
Web3可能是當今應用程序的絕佳選擇,如果:
1.有非常賺錢的中間商
2.這是一個高風險的應用程序
3.輸入和輸出可以通過智能合約完成
Web3是創新、革命還是騙局?
這個問題的答案到現在應該顯而易見了。今天,Web3既不能我們解決所有問題,也不是一個巨大的騙局。它是建立在Web2之上的一項突破性技術,增加了用基於區塊鏈的可信賴的(又稱無需信任的)的智能合約取代行業中間商的能力。它使企業家能夠在存在中間商層並且效率低下、過時且受到監管或集中市場力量保護的高風險行業中,為中間商創造新的、顛覆性的競爭對手。
Web3是一場革命嗎?我不知道,也許吧。這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之內。我們現在和短期內的重點是Web3。有很多人認為Web3是一場宏大的政治或意識形態革命,歡迎你去查閱他們的文章。
Web3是個騙局嗎?
是否有騙子在利用Web3?是的,非常肯定。Web3是一個高風險、不受監管、不成熟的空間,由區塊鏈和智能合約等改變游戲規則的技術產生。當然,它也吸引了詐騙者,其中很多人都是。目前,這不是一個適合天真或容易受騙的人玩的領域,他們很可能會被利用,這是我們在美國所說的"狂野西部"。
Web3上不僅存在個人詐騙者,而且還有更大的團伙需要提防。一些騙子甚至建立應用程序、代幣和協議,試圖將其賣給你。一個常見的加密貨幣騙局是,騙子創造了一個空氣幣,積極推銷,讓買家相信這是一個很好的投資,然後在價格高漲時賣掉他們所有的代幣。不要相信Web3上的人、應用程序、代幣或協議,因為你無法證實它們是可信的。
區塊鏈的透明性(你可以閱讀代碼)和不可更改性(它不能被修改),是智能合約值得信賴的原因。可以通過閱讀代碼來驗證它是否符合你的預期,而且可以確信閱讀它後不會改變。但沒有多少用戶有足夠的知識,有能力驗證智能合約。大多數用戶將不得不依靠應用程序的聲譽和集體的智慧,來決定他們將信任哪些智能合約。事實證明,這並不是一個糟糕的方法。如果你堅持使用廣泛使用、多人驗證的Web3應用程序(而且它們看起來不像龐氏騙局),那麼你基本上是相當安全的。要有良好的判斷力。
一些憤世嫉俗者認為,Web3是一項失敗的技術,因為它沒有跟上摩爾定律的步伐。但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摩爾定律是關於計算性能的,這並不是智能合約的目標。正如我在上面解釋的那樣,智能合約是為實現無信任計算的安全保障而優化的,而不是性能。這就像在爭辯說,半成品卡車未能遵循與賽車相同的性能軌跡。當然不是,它們是為運輸而設計的,不是為賽車而設計的。
Web3是否值得一試?
我同意憤世嫉俗者的觀點,即Web3的適用范圍比狂熱者讓你相信的范圍更窄。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應該在Web3上,它也不會取代Web2,它沒有為性能而優化。今天的Web3對符合上述標準的應用程序更有意義。
我不同意憤世嫉俗者的觀點,即Web3是一項失敗的技術或騙局。一切都是相對的。全球經濟是巨大的,Web3不一定要佔領整個互聯網,即使是全球經濟的一部分,也是巨大的市場。Web3已經開始顛覆大型行業,如銀行、支付和金融服務。
在這場巨大的互聯網轉變中,我們仍處於早期階段。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Web3將通過用智能合約取代低效、根深蒂固、有時甚至腐敗的中間商層,繼續顛覆價值萬億美元的行業。這符合消費者的最大利益,這是完全值得的嘗試。
總而言之:
--Web3用智能合約增強了Web2,但不會取代它。
--使用非託管錢包,否則你就不是真正的Web3世界一員。
--Web3是一個無需許可和無需信任的計算平台。
--Web3使應用程序能夠取代受信任的中間商,這就是它的意義所在!
--Web3有成本,因為這需要通過它的收益來證明。
--當輸入/輸出可以通過智能合約完成時,Web3適用於具有盈利中間商的高風險行業。
--Web3不是騙局,盡管騙子確實會利用它。請當心。
--Web3是一項突破性技術,可實現對中間商-行業的顛覆。
--Web3的定位是顛覆全球經濟的很大一部分市場。
這篇文章反映了我自己的觀察和意見。不管你同意或不同意,都可以評論或給我發消息,參與討論!
熊市中的Web3營銷思路,如何逆風翻盤?牛市和這個概念並不是長久不變的。使用「協議」和「DAO」這樣的術語不能激勵用戶使用您的產品太久,也不能減少開發人員的工作量。
因此,在考慮增長之前,了解不同項目的具體增長指標尤為重要。您的團隊是市場營銷中最寶貴的資產。當您發布新產品、獲得新客戶或創建內容時,每個團隊成員都應該站在第一線,幫助團隊在個人社交網路上正確地共享和分發項目信息,尤其是在Twitter上。有必要盡可能多地使用關於消費者和潛在消費者行為的數據作為市場劃分的基礎。據信,消費者行為信息比其他數據。
如「態度和意圖」測量結果更清楚地顯示消費者未來將採取什麼行動,因為從過去的行為推斷未來的行動更直接、更有效。在BMI中,消費者可分為三類:品牌忠誠消費者;你品牌的忠實和不確定的消費者。很明顯,這三類消費者有不同的「品牌網路」,如果你想了解消費者品牌網路,你應該依賴消費者行為信息。
對於任何Web3營銷人員來說,最大的問題之一是缺乏案例研究和客戶成功案例。如果你已經讓客戶滿意,你可以通過有趣的案例分享來促進你的營銷,這可以作為將潛在客戶轉變為最終客戶的有效證據。??????????????
每個人都有網站和博客,但幾乎沒有Web3營銷人員致力於使他們的網站和應用程序易於搜索。為了確保任何營銷活動的整合效果,優化您的網站以實現適當的索引和易用性。這將對自然搜索流量產生積極影響。在低競爭的熊市中優化搜索目標關鍵詞,並在下一個牛市中獲利。
網路公司如何盈利,盈利模式是什麼?分析如下:
一、「流量-廣告」模式:
1、廣告模式有兩種個形態,一種是「內容-流量」形態,也就是通過精彩的內容,吸引流量,以此作為做廣告的基礎;另一種是「搜索引擎」形態,代表企業就是谷歌。
2、早期的互聯網企業,其盈利基本都來自於「流量-廣告」模式。這個模式是從盈利的角度說,是典型的「交叉補貼」。就是提供服務和產品的一方,並不像使用者收取任何費用,其收益來源由第三方。使用者在使用服務的時候,如果點擊了廣告,則投放廣告的企業負責付款。
3、目前這種模式是使用最廣泛的模式之一,因為他的起步相對容易,有一個好的主題外加一個網站,誰都可以進入這個模式。但是這個模式要做好,卻是很難的。至少在中國,把廣告模式做好的企業,寥寥無幾。
二、電商模式:
1、電商模式有兩個變體,第一個形態是直接電商。國內的代表是凡客。也就是自己把自己的東西,寫一個網頁或者做一個網站來銷售。
2、電商模式起步相對比較晚,我讀大學的時候電商只是一個熱門的專業,但是沒有一個學電商的人認為這是一件靠譜的事情,因為那個時候支付手段非常有限、物流也不發達。賣的人如何收錢、如何送貨,買家如何信任賣家,都是大問題。
3、電商模式的第二個形態,是平台模式。最成功的就是中國的阿里和美國的亞馬遜了。也就是自己搭建一個電商平台,建立公共信用、解決支付問題、解決技術問題。有東西要賣的人,不需要什麼互聯網和計算機知識,只要有貨都能賣。這個模式比直接電商模式先進很多,極大地降低了電商的門檻。
4、電商模式最大的意義,在於他實現了服務提供方和服務使用方的直接對接。不同於第三方支付的廣告模式,第三方支付模式實際上是逃避了銷售問題。而人們願意在互聯網上直接支付,極大地提升了互聯網的盈利價值。
三、游戲模式
四、招聘模式:
1、招聘模式從盈利上看,是交叉補貼模式,和廣告模式類似,但又不是廣告模式。
2、招聘模式從技術上看,是平台模式,他是搭建一個平台,很多企業參與其中招人。
3、可惜的是,招聘模式並不是一種大模式,它的信息容量和市場容納都比較小,創新也很有限。不像廣告模式和電商模式,廣告模式的出現,可以讓互聯網誕生許許多多有價值的信息,提升了互聯網的內涵;電商模式則可以覆蓋豐富商品,進而承載消費者各種各樣的需求,這豐富了互聯網的商業價值。
(2)股票索賠123網app擴展閱讀:
1、網路公司原本指的是提供網路服務的互聯網內容提供商ICP公司,提供互聯網接入的ISP公司,提供內容託管的IDC提供商,還有無線接入、網路游戲、網路視頻、網路培訓、網路銷售、網路營銷方案製作、網路支付等的服務及工程公司,比如中國的網通和電信的網路的服務,他們提供網路集成、線路架設、各種網路服務。
2、而現在的人把這個意思延伸開來,變成只要跟網路打交道的公司一律叫網路公司,現在一般指做網站建設和網路推廣的公司了。網路公司如何進行發展,首先要有一支素質高超的管理團隊和良好的人員素質。
3、發展方向:網路公司還是建立在製作網站、提供網站優化等服務。而歐美國家的網路公司只是從事網站建設、網路營銷外包服務,因此我們下一步的發展應該是提供技術支持,而非為企業提供口頭策劃等等。中國的網路公司也應逐步向外包服務方面靠攏。
4、發展趨勢:隨著中國網路公司的發展壯大,中國企業對網路營銷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網路營銷相關崗位的需求與日俱增,隨之而來,帶來巨大的從業機會,同時,也對從業者的技能有了新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網路營銷培訓也開始發展。國內網路營銷方向的培訓日益增多,2009年開始就增加了相關崗位的培訓,現社會和用人企業已經具備一定的優良的知名度。
資料來源:網路:網路公司
互聯網企業盈利方式有哪些
盈利模式一:在線廣告
最主要最常見的網路在線盈利模式,國內比較好的是各大門戶網站(新浪,搜狐等),也包括行業門戶,而且大多數個人網站的盈利模式也是這樣,靠掛別人的廣告生存。
新新興的在線短視頻網站,通過影音載入前後的等待時間播放廣告主的在線廣告(優酷,土豆等)
盈利模式二:彩鈴彩信下載、簡訊發送等電信增值形式
最瘋狂的網路盈利模式之一,幾乎每個進入全球排名前十萬的商業網站和個人網站都在通過sp獲取經濟回報,目前由於sp收到中國移動等運營商的限制,盈利率有些下降,以此類模式為主的上市公司市值有所縮水。
盈利模式三:產品交易性網站
A.通過網站銷售別人的產品(C2C和B2C模式)比如,淘寶(C2C),卓越(B2C)
B.通過網站銷售自己的產品(包含B2C)
盈利模式四:提供獨特的資源,位會員提供服務而獲得收益(個人覺得知乎會向這方面發展)
此類模式代表有阿里巴巴(中國B2B的典範)
盈利模式五:網路游戲運營,虛擬裝備和道具買賣
代表有:網易,盛大
盈利模式六:搜索競排,產品招商,分類網址和信息整合,付費推薦和抽成盈利
代表有:網路,Hao123等
盈利模式七:廣告中介
廣告聯盟網站通過給為廣告主和站
3. 百度公司的成長歷程是什麼
網路由弱變強的成長歷程
網路, 歷程, 成長網路, 歷程, 成長
1999年底,當納斯達克指數從2500點躍升至3000點,又用了一個半月時間沖至4000點,31歲的李彥宏正在給自己籌備中的公司起名字。他已在美國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工作3年,但他想到的是Infoseek的競爭對手Inktomi。忘了在哪裡看過,Inktomi一詞為印第安語,意為「智慧的蜘蛛」。李推想:如果一個出自印第安語的品牌可以被美國用戶認同,那麼如果有一天自己的公司變成一家世界級公司,給它起一個源於古代中國的名字也是沒問題的。於是,在1990年代末,中國網路公司普遍採用Sohoo、Ctrip、eLong等中英夾雜的品牌時,他從宋詞中選取了「網路」二字。
在之後的8年裡,李彥宏對外進行過無數次「網路」一詞的解讀,但他從未談及與Inktomi的淵源以及隱含著的國際化夢想。 這的確不是一個能夠輕易引得共鳴的想法。2002年起,李彥宏每年都會在公司董事會上提出國際化設想,屢遭否定。即使到了2006年底,網路在中國的成功已經難以撼動,當它宣布進軍日本時,仍被搜狐創始人張朝陽揶揄說:「他們聽華爾街的聲音太多了,可能覺得這樣能更快賺錢。」 對於此類質疑,李彥宏有一個直截了當的反問:「為什麼沒有人質疑美國公司說:美國市場那麼大,你為什麼還要做美國以外的市場?」2007年11月中旬,極少接受采訪的李對《環球企業家》說:「15年之後,網路的收入應該有50%以上是來自中國之外的。」 雖然年近不惑,但李毫無中年發福的跡象,而他的面孔也彷彿比真實年齡要年輕10歲。與他同一時期創業的人們,已有不少開始將精力分散到投資及享受生活上,李還從未扮演過天使投資人的角色。平日里,他用著一個1980年代常見的帶蓋陶瓷茶杯,要在辦公區穿行數十步,去到公用飲水機處打水。 他或許是2000年那一撥「知識英雄」里最不為人熟悉的。上市之前,李很少作秀,上市後,外界熱情關注其快速增長的財富,他更不願將自己塑造成「一夜暴富」的代表。一名已經離開網路的創業元老說李是那種「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人」。
很長時間以來,他被打上了太多標簽:內向、低調、專注、謹慎——在色彩豐富的網路業,李的個性太傳統,彷彿是從管理著作中走出來的「沉靜型領導」。而李彥宏和網路的故事,則被簡單概括為一次專注的勝利:這個學習圖書情報專業,在美國第一波網路大潮時就職於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的搜索技術信徒,以極大的堅持迎來了科技產業的一個「範式變遷」(paradigmshift)。 這些評判並不算錯,但多少掩藏了李的另外一些側面。比如,外面看來,李彥宏的人生過渡很平滑,從創業之初就不缺資金,又有Overture和Google這樣的同行開拓、試錯,於是網路總是步子很順。長久以來,人們無從知曉,李彥宏的國際化本能,以及在互聯網這個講求隨機應變的行業里浸淫了11年,他還會試著以15年為時間框架進行思考。人們更難知悉,上市以來,李彥宏究竟在想什麼,他有何改變。
雙重角色
試圖了解現在的李彥宏,你必須首先認識「李彥宏1.0」(或者說,「李彥宏beta」)。
「李彥宏的一個優點,是他比較沉得住氣。決策時比較冷靜,平時不太受外界誘惑」,曾率領3721與網路競爭數年的周鴻說。在中國互聯網業,周鴻堪稱快和強勢的代表,但至少在搜索引擎這場競爭中,他自認為輸給了李。在他看來,除去運氣因素,李的決策看起來更慢也更理性,的確影響了網路的命運。
除了在搜索產品上的競爭,周還與李彥宏有過兩次資本層面的擦肩而過。一次是2003年時,3721與網路幾乎合並,另一次是兩家公司分別與雅虎談收購事宜。李彥宏會和3721、雅虎交涉,似乎說明就像所有創業者一樣,他也曾對網路的獨立發展產生過些許疑慮,但結果是,他不止一次地將這種恐懼控制住了。隨著3721售予雅虎,網路進入了一個競爭阻力漸弱的階段。
周所提到的沉穩、平靜,是李在絕大多數時刻扮演的角色。1999年李彥宏和徐勇創立網路時,就刻意打造一傢具有矽谷氣質的企業:招募一流人才、建立平等溝通的氣氛、容忍失敗(請於Gemag.com.cn查看本刊2006年12月號文章《出網路記》)。比如其技術骨幹王夢秋在進入網路之時,對公司的最大感受是大家說話都非常直接坦率,「說一件事情不用從天氣談起」。與此相對應的,多數時候,李彥宏和徐勇都並非強勢的干預者,也因此,在行業內,網路通常不是以最快的速度應對市場變化的公司。
如果李彥宏只是如此沉靜、務實,網路就很難完成戰略上的躍進——除非李設定的方向始終是正確的,當然,永遠正確也就意味著少承擔風險。而這種「務實」又是李彥宏所反對的。他說自己的風格是:「在大的決策上,我敢於冒進,但在執行層面務實,有很多備選方案。」 因此,常為外界忽視的是,李懂得如何在必要時,切換到鐵腕的模式。 關於李的「階段性強勢」,最恰當的說明是2002年的「閃電計劃」。這個幾乎決定了網路命運的大動作,一直很少被外界充分談論。 2001年9月,李力主網路結束此前將搜索技術提供給各大門戶的運作模式,在擁有中國80%市場份額的情況下,終止與門戶合作,並推出了自己的網站和競價排名。李作出這一決定的理由是,在中國互聯網的冬天,各家網站只想要「最便宜的技術」,而不是「最好的技術」,這讓他感覺不佳。 一個必須強調的細節是,一向謹慎的李彥宏這次變招,也因為他看到了美國的Overture推出的競價排名——業內人士回憶,網路對此事反應之快,甚至超過身在美國市場的雅虎。 「我辭去原來的工作,放棄那麼多股票期權,並不是要做一個平庸的公司,可以活下去就行了,」李曾說,「每次我跟投資人講的時候,都是說你要往前看,看一年以後兩年以後會是什麼樣子,甚至三年五年後是什麼樣子。」
由此,網路主動成為了Google的直接競爭對手。而且,是一個當時看起來明顯落後的對手。 2002年3月,李把公司的十餘名骨幹召集起來,說出了一個可謂激進的想法:9個月內,將網路的日訪問頁面提升十倍,並在頁面反應速率和內容更新頻率全面超越Google。為此,他要求這些上班時間並不固定的工程師,每周兩次在早9點召開例會。動員會結束後,工程師們直接去購買了床墊,堆在會議室。 之後的九個月里,網路的團隊以「快、准、全、新」為目標,每周維持兩三項重大改進上線,最終在當年底,確保六成技術指標超越了Google。可以說,這一年中,李從方向制定者變成產品經理,奠定了日後網路的成長曲線,以及在2005年8月的順利IPO。
喜與悲
隨著2005年8月5日網路的IPO,李彥宏的一種生活結束了。
外界所看到的,是網路首日股價上漲353.85%,以及接下來11個季度收入翻倍。但還有更多外界不太容易感受到的變化。比如,直到網路上市時,多數人還將它視為「中國的Google」,而Google正式進軍中國也的確讓網路嚴陣以待,但接下來的市場表現讓人們傾向於相信,至少在幾年內,網路的地位已經很難被任何外界力量撼動了——網路進入了沒有明確對手的階段。 但李彥宏沒法停下來。當《環球企業家》問他最近在想什麼,他的回答是:「很多時候,一個領域、一些新的公司起來,不是因為這個新的公司做了什麼不得了的事兒,更多的時候是因為老的公司犯了錯誤,它有一些很重要的方面沒有顧及到。」
2006年以來,他開始對外界表達一種憂慮:中國在網民數量和GDP都已超過英國,但中國的搜索廣告市場不過4億美元規模,大概是英國的1/5。「媒體上報道中文的搜索量很可能已經超過了美國。這么大一個搜索量的情況下,整個付費搜索市場這么小,實際上意味著大量的搜索量被浪費掉了」,李說,中國的互聯網市場不夠成熟,讓他頗有沮喪感。 這的確像一個兩難困境。網路誠然需要專注,但略顯無奈的是,它的利潤比那些成立不久的網游公司還少。2007年第三季度,網路的凈利潤為1.817億元人民幣,而2006年才進入市場的巨人網路,靠《征途》一款游戲就在這個季度獲得了2.9億元的凈利潤。而且,似乎專注開發搜索相關產品,也很難給網路帶來另一根利潤支柱:Google將廣告嵌入聯盟網站的AdSense技術為其帶來約40%的收入,但李彥宏覺得,如果流量質量更好的Bai.com還有大量搜索行為沒有被匹配好廣告,現在去「大力開發網站聯盟的流量價值,是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都是一個問題」。
而讓業界稱羨的網路的高股價,也有可能變成一把雙刃劍。就像軍事家所說的那樣:「沒有什麼比完全的勝利更能促進軍隊的頹廢了。」 網路上市之初,已經有一些創業元老陸續離開,其中包括CTO劉建國、首席架構師周利民、大搜索部高級經理諶振宇等人。對於留下來的員工,網路也需要給出一個解釋:員工的努力,與網路一年間從100美元變成400美元的股價表現,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正向相關的? 至少在外界,關於網路執行力的擔憂逐漸多了起來:網路上一款轟動產品,還是2003年的貼吧。而它那款傳聞中在2007年初就將面世的即時通訊軟體,外界仍未見蹤影。
「網路本身的機制在大方向上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李彥宏說。但當被問及什麼是潛在風險,他的答案是:「細節的東西,如果要說的話,那就很多了。如果往比較負面說的話,可以說是危機重重。」
「國際化就是本土化」
不難理解國際化對於李彥宏是怎樣的一張牌。
李將進軍日本定義為對網路核心競爭力的一次測試:在中國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否在國外也有效?在目前網路的增長態勢和股價勢頭下,這種測試的成本不高,但收效卻可能是雙倍的:既實現了收入增長,又在公司內重新營造起創業氣氛。 但問題是:網路靠什麼國際化? 免費的互聯網服務,註定了網路不可能像絕大多數中國公司國際化一樣,以中國低廉的勞動力作競爭優勢。如果靠服務質量,網路能在哪個發達國家闖出名堂? 英語國家被首先排除:與Google在全球針鋒相對仍顯太早。近鄰市場里,韓國也並非一個合適的選擇。2003年,李彥宏考察過一次韓國市場,那裡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都是當地公司,「我們不知道人家為什麼成功」。 好消息是,經濟規模五六倍於中國搜索引擎市場的日本,似乎仍有機會。在日本領先的搜索公司是雅虎和Google——兩家網路異常熟悉的競爭對手——最近幾年,Google份額大幅上漲,也說明這個市場並不排外,只要努力就會有回報。 而且,李能夠感覺到市場需求。2006年,他在日本曾僱用日本一家互聯網咨詢公司一起調研競爭對手的產品。當李彥宏指著Google日本的頁面上「Iamfeelinglucky」的按鈕問該咨詢公司人員:「這個按鈕有什麼作用」,對方給不出答案。這堅定了李的一個判斷:即使Google仍沒有做到針對日本網民定向設計產品。而雅虎的搜索技術在美國,縱使孫正義的日本雅虎團隊足夠熟悉當地需求,仍然是技術和用戶體驗脫離的「兩張皮」的運作模式。 從網路的角度,需要經受考驗的,是被李彥宏視為公司核心競爭力的「對用戶的了解和對市場的了解」。
接受本刊采訪時,網路技術總監崔珊珊提到了當年網路上市時候的招股說明書,當時,為了表達網路對中國市場尤為了解,招股說明書的首頁上是英文的「I」在中文中的38種表達法,比如「我」、「俺」、「鄙人」等等。 「這很容易形成誤解,」崔珊珊說,「事實上,並不是僅僅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才能在中國市場做得好,那樣的話我們將無法進軍日本。」
2006年7月時,網路內部正式開始日文搜索引擎的研發。這個團隊並非專職,也幾乎不懂日文,只是憑借中文搜索分詞經驗和一名翻譯,就在一個月之內完成了從中文切詞到日文切詞之間的轉化。當可行性被驗證之後,網路才在北京總部建立起專門的日文搜索研發團隊。除了日常開發之外,這個團隊還需要跟著專門請來的日文教授進行日語學習,成績定期考核,計入個人績效之中。 整個2007年,除了將日文搜索上線,網路在日本最主要的工作是組建本土團隊,並把當年網路的創業方式復制一次。 在日本,李彥宏的招聘要求是「日本人,對互聯網和搜索引擎有著深刻了解」,但是並不要求學歷和工作經歷,甚至不要求會中文或英文。對於網路來說,這相當於找到了日本市場容易受到忽視的一群人——不會英文的日本人,在美國公司甚至本國公司都不會得到重用,但往往這群人中,能有「資深網民」。除了技術人員,網路還招募了來自廣告的專業人員,李解釋說:「搜索引擎從本質上說是一個媒體,以廣告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而廣告公司的人,是比較容易能夠理解搜索引擎和互聯網網站的發展的。」 但當被問及日本市場需要做什麼樣的產品時,李彥宏和網路產品副總裁俞軍均表示「不知道」:這需要由當地團隊決定,他們只教授「方法論」。
正如人們常說的,國際化沒有回頭路。李彥宏在心態上做好准備了嗎? 「你覺得我們需要有退路嗎?」李反問。
立憲
無論網路的國際化能否立竿見影,網路都必須解答一個切實的問題:當公司收入翻倍,中高層的能力是否也能提升一倍? 2007年初,網路的員工約為3000名,到年底時,這個數字變成了6000。想讓員工保持創業時期的熱情,就變得越來越艱難。有老員工抱怨稱,擴張策略放低了招聘門檻。而新員工則不免因為沒有期權而覺得收入相對偏少。
這些都是李彥宏已經思考一年的問題。 上市之後,李的角色也在隨著公司的成長而成長——他越來越不可能再去扮演產品經理,而需要不停留意「木桶」的哪一塊板子有待補長。 有些事情是可以一眼看到的。比如,網路的期權主要集中在前300名員工,怎麼對後來的人才造成吸引?此外,網路早年最獨特的人才培養機制是讓實習生像正常員工一樣工作,每個人都要給自己的職位培養接班人,但這是在一個人員規模相對穩定的情況下進行的,當員工數量驟然翻倍呢?
2006年底,在網路效力了7年的CTO劉建國申請離職,李彥宏隨後找到自己在Infoseek時的導師張以緯(WilliamI.Chang),希望對方推薦相應的接替人選。但張以緯跟李談的,並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網路更需要一套吸引和培養人才的有效機制。 正如李一向的風格,他當時沒有說什麼,但幾天後,他再次致電張以緯,直入主題:你來網路怎麼樣? 張當時正在經營自己的公司,但在李的邀請下,他飛到了北京,用5天時間,每天15個小時與網路的各個高層一對一面談。甚至他原本用於婉拒的說法——自己希望更多時間呆在美國——也被李彥宏接受了。於是,2007年1月5日,張以緯正式以首席科學家的身份加盟。
外界一度將這名Infoseek前CTO的加盟理解為網路即將進行技術架構革命,但張以緯對《環球企業家》否定了這種說法,他把自己的首要任務描述為「立憲」:「不去指導任何細節,而是找到一個組織結構,樹立一個培養人才的機制。」 而他開始在網路的正式工作,仍是與員工密切交談。據張回憶,在數不清的面談中,和他聊了五個小時以上的員工並不在少數。每次在聊天的最後,他都會讓每個人推薦下一個值得一談的人。 幾周下來,張以緯開始著眼於兩個方面:技術部門員工的考核體系和激勵機制。在網路,員工和團隊的審評是按效率,如果產品做得快且質量穩定就能獲得較高評級,這樣的直接後果,是員工只能用加班來提高效率,從而忽略了產品架構的優化。「我希望他們有時間多思考,而不是陷於加班的巨大壓力之中。」張說。 在此考慮下,張以緯首先在技術部的每個分部門都建立了技術委員會,由工程師擔當委員,負責審評員工產品以及評定員工的技術職稱。在審評標准中,增加了兩個重要方面:一是技術價值,即所開發產品的質量和架構,其對公司的價值及未來價值;其二是人力資源價值。即在開發此項產品中工程師有沒有提高。此項改革實施之後,首先能使工程師在開發產品時更注重其內在結構,也能使技術委員會的工程師開闊視野,獲得成長。
同時,張還試圖建立更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此前,網路員工項目進展和技術考核都由「經理」評定,而張建議讓技術委員會接手員工的技術考核。另外,在上級員工的績效評定中,也讓他管理的下級員工參與打分。 最重要的是,在此基礎上,張以緯可以著手下一個棘手的項目:薪酬體系調整。據說李彥宏有調整薪酬體系的想法久矣,但這牽扯的因素實在太多。首先,技術委員會對員工的考核保證了薪酬體系調整的客觀性。張隨後確定調薪原則,比如根據每個人的潛力而不是現有能力給員工股票,這種潛力的評價,一方面基於技術委員會的考核,另一方面在於和該員工談的過程中張以緯對其的判斷。 據稱,2007年,網路應屆畢業生的工資已經比前一年漲了至少30%,其中有程序員的年薪達到了30萬元。
專注?
在國際化開始的同時,網路已經走出了和Google不同的產品道路。
2005年以來,它先用貼吧、知道、網路、空間陸續構建了一個圍繞著搜索展開的社區。而在2007年,它又先後進入了C2C和新聞領域。 那個以往高度強調專注的李彥宏,已經難以保持專注了? 李彥宏說,他認為「網路產品的線索感還是非常強的」:「搜索這個詞,含義已經有點窄了,因為我們真正要做的事情是讓人們更便捷地獲取信息」。 這個說法誠然不錯,但外界需要知道,在搜索這個大概念下,網路有可能做什麼?或可能不做什麼?——對於中國互聯網業的創業者,太早撞到網路並不是好消息。 但這個標准很難界定。按照網路內部的說法,在考慮是否進行一項產品開發時,他們主要思考三個問題:用戶是不是有需求?現有的產品是不是已經將用戶需求滿足得很好?網路來做這個的優勢在哪裡? 注意它們的排序:網路的優勢被放在了第三個被考量的位置。 就C2C這款產品,有很多理由可以說明網路應該做它:C2C產品的本質是一個產品搜索;網路被搜索的關鍵詞中,有很大部分是產品搜索。但李彥宏關於它最直接的一個判斷是:「C2C在中國只有很短的歷史,目前做的公司還很少,這就意味著它一定是不完善的。」
如果一定要對網路的產品脈絡進行總結,那或許應該是:在信息搜索的基礎上,逐漸強化各種人的關聯。 一個相對明顯的趨勢是,隨著網路業的發展,互聯網由以信息為中心變成以人為中心,人的角色在網上越來越清晰,從博客等以人為主體的產品的興起便可見一斑。早期,在網路貼吧中,為了使產品簡潔、功能清晰,網路產品部門並不在其中加入簽名檔、頭像等內容,而發現用戶越來越多的「結識」慾望之後,網路推出了網路空間以及用關鍵詞進行連接的交友產品。 在網路的產品人員看來,在交友和未來的IM戰略中,網路的優勢在於,點擊每位用戶個人描述中的關鍵詞,便能找到有共同特點或興趣之人——共同特徵和共同興趣是交友的重要基礎,能解決現有IM工具無效溝通時間過多的問題。 如今,網路的產品經理甚至會為一款產品缺乏人際交互的品質而淡化一些功能。在網路2006年推出的新產品網路空間之中,有剛加入網路的工程師提出建議,希望空間的相冊能做成Flickr那樣的圖片交流社區。產品部門的人用分析數據表示:在Flickr中,只有極少數的圖片形成了交流,而大部分人只把它當成存儲照片的空間,並未形成一個真正的圖片社區,除了炫之外並不實用。
當然,一個大有誘惑的話題是:當網路不停進入其他領域,它會不會成為一個中國的微軟?而當它進入騰訊和阿里巴巴的地盤,會不會讓這個行業的重量級選手產生新的合縱連橫? 可能性並非不存在。在整個行業都已意識到搜索引擎的戰略地位時,重量級的選手總要在網路和Google之間做出選擇。很長時間以來,阿里巴巴始終是網路和Google的廣告大客戶,但當網路進入C2C領域,至少淘寶的廣告投放就會不可避免的傾斜——沒有人會甘於用自己的資金將對手養胖。 同樣重要的是,馬雲和馬化騰都有充足的資金,這就意味著他們有時間與耐心,去打一場漫長的搜索戰爭。至少目前看來,馬化騰對韓國搜索公司的研究已經有了不少心得(請參見本期另一篇封面文章《後企鵝時代》)。
對於這些猜測,李彥宏說他在媒體上看到很多,但是在業界的交流中沒有聽到。「難道像網路這樣的公司,就不能去創新,不能去做一些新的東西了嗎?」李反問。他也迴避了IM產品會不會明確給出挑戰騰訊信號的問題,他說:「騰訊已經在用Google,這個對我們來說沒有本質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