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向增發股票獲得證監會批准後,有多少時間去完成股票發行 或者說批准後的時間期限
一般批准後六個月(有效期就六個月)內就要實施,若不實施該批准就失效,若要繼續定向增發就必須重新申請批准。一般來說定向增發申請批准後上市公司快則在一、兩個星期內就會實施的。
定向增發股:
定向增發股票是指非公開發行、即向特定投資者發行,也叫定向增發的股票。根據證監會相關規定,關於非公開發行,除了規定發行對象不得超過10人,發行價不得低於市價的90%,發行股份12個月內(大股東認購的為36個月)不得轉讓,募資用途需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上市公司及其高管不得有違規行為等。非公開發行並無盈利要求,即使是虧損企業只要有人購買也可私募。
三大買點: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定向增發將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凈資產和資產質量,那麼面對定向增發股,普通投資者又該如何把握機會呢?
首先,應該觀察增發方案的質量
定向增發的主要形式有注入新資產、收購控股股東資產等。對於引進戰略投資者,投資者要分析戰略投資者的實力強弱。
而對於收購控股股東資產,其未來收入和利潤指標大幅提高的案例很多。例如,交大博通擬向大股東經發集團增發不超過5600萬股置換及收購經發地產100%股權,公司未來有望成功轉型為優質房地產企業。
其次,可把增發價格作為買入點
在市場轉暖的前提下,無論是完成定向增發還是仍處於預案階段的公司,絕大多數的定向增發價格都低於目前市場價。即使股價暫時回落,定向增發價格也往往是一個強有力的支撐位。
比如*ST上航,近3個月來每次回落至4.5元的擬定向增發價後,都會被無形的手拉起,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棱光實業、廣百股份、達意隆等股票上。
再次,三個重要時點可重點炒作
一般先是董事會發布增發預案,然後一般在2周後會由股東大會表決,之後再過4個月可能得到證監會發審委通過,再之後1個半月是證監會的正式批文,然後再過3個月左右則是最終完成定向增發,此後的一年內定向增發股份不得轉讓。
當然,以上僅是一個統計結果,具體到每個公司的情況都不一樣。經邦根據歷史經驗發現,定向增發從最初的方案到最後的落實是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有些公司甚至可能長達1-2年。
一般在董事會預案出台前,相應股票的走勢會異常強勁,但董事會預案具有突發性,很難把握機會,只能從不靠譜的傳聞中捕風捉影;而股東大會決議日附近股價走勢也往往無甚波瀾。因此,投資者可以把握的機會則集中在後面三個時點——即發審委通過前,完成增發公告前,和1年後增發股解禁前後。這三個時點往往均有機會。
總體來看,定向增發概念股的前期投資機會主要集中在前兩個時點,體現在對增發價格與炒作時機的靈活把握,而後期的機會則在於對增發後公司基本面變化和第三個時點即限售股解禁前後機構獲利程度的把握。
2. 誰能幫我分析下st上控星期四漲停,星期五又跌停什麼情況謝謝了!
上周六剛好有人問我這個股票,把我的看法貼出來給你吧。
我看了過去一年的公告,重要事件分析如下:
2012年5月第一第二大股東減持(控制人都是李慈雄)6月對李慈雄非公開發行股票這一特別行為,有合理解釋,是為了增加公司流動資金而李慈雄外籍身份而採取的特別行為,可以理解為合理,目的是幫公司減債減息。
2012年7月臨時停產已經解決,所支付費用全算在12年虧損裡面,減輕13年業績壓力。
12年虧損2億,原因是財務費用(利息)大,直營店關停計提金額大,上海工廠關閉遣散費大,江西工廠基建開銷大等原因造成的。13年財務費用會降低很多(非公開發行融資1。7億還債和補充流動資金),李慈雄借錢給公司,給公司擔保等把高利息的短期債務轉為低利息長期債務,政府補貼2200萬,上海廠房改倉庫收租2000萬每年,賣鋰電池項目給李慈雄在蘇州的公司賺1300萬,補充現金5400萬,還有就是江西工廠生產成本比上海低,關掉直營店後,銷售成本也降低。
通過各種方法來扭虧,假如這些方法都不夠的話,還可以賣地,上海兩塊地估值70萬一畝。
最重要的是2013年財務預算已經出來了
陶瓷營業收入估計是11.14億
成本8億
利潤1024萬
凈利潤2176萬
扣非後利潤824萬。
從以上各種公告可以看出,李慈雄是單打獨斗扭虧,沒打算賣殼,所以暴漲的機會不大。
現在的看點是營業收入能不能做到11億,做到了則扭虧成功,扣非後利潤824萬,分攤到每股也就2分錢,建材行業不景氣,給它100倍市盈率也才2塊錢。這個預測不靠譜,扭虧是肯定的了,問題是靠業績扭虧還是賣地來扭虧。2011年銷售業績10.5億,2012年是9.7億,2013年一季度接近2億,保守估計江西工廠開工率不足,年銷售只做到8億,上海590畝地估值70萬一畝,590畝是2塊地,評估報告顯示溢價1.4億。就算李慈雄賣比較小的那塊,估計還是賣給李慈雄。大概2億賣地款,收益接近6000萬,那這筆錢補充公司收益和還債,2013年利潤接近1個億。不敢給太高市盈率,35倍比較合適。市值35億,每股大概8.37元。
上述是我個人估計,但看財經媒體預測2季度會扭虧為盈,因為賣鋰電池賺1300萬,而一季度虧1429萬,對沖只虧129萬,2季度賣陶瓷賺幾百萬很正常。這是我的觀點和媒體分析分歧的地方。
2012年報顯示短期借款2.29億,而到了13年一季報只剩3100萬,對李慈雄非公開發行所得的1.7億和其他收入還了大部分欠債,並且大股東李慈雄擔保,借錢給公司等,在一季度把2.29億還剩3100萬,賣鋰電池的5000多萬就可以把短期借款給還了。所以,媒體分析的2季度就扭虧是正確的。我的觀點是錯的。
好,媒體的觀點是對的話,那麼824萬扣非利潤是可行的,甚至給它更高,最後達到2000萬扣非利潤,給它100倍市盈率也就20億市值,現價已經超過20億了。沒價值了。
這個股票未來的題材是扭虧後,最快明年,李慈雄會把蘇州那個鋰電池公司再一次賣給上市公司,炒作鋰電池概念。這最快要在今年年底開始關注基本面再考慮是否買進。
這個股票漲的機會不高,最後建議是出貨!
3. 非公開股票增發是利好還是利空
一、上市公司非公開增發理論是利空
如果僅僅從狹義的角度來理解,股票非公開增發是利空,這有三方面原因:
(一)增發就是再融資,需要吸納市場資金,導致二級市場中參與資金減少,同時增發會讓公司的供給增多,供給增加自然是供大於求,是為利空;
(二)股票增發,意味著股本增加,股本增加並不意味著上市公司的凈利潤一定會增加,那麼原有持有股東的所有者權益就會怎麼?對了,被攤薄,這會讓老股東利益受損,有些老股東會選擇賣出,是為利空;
(三)股票增發之後,募資會計入凈資產,這會提升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但是以此同時,凈資產上升之後,凈資產收益率ROE指標就會下降,資本利用率降低,會讓部分未深入研究過的投資者認為公司盈利能力不佳,從而賣出,是為利空。
二、上市公司非公開增發利好與利空需辯證看待
定向增發是利空,還是利好,其實需要辯證的來看,如果一個消息可以讓股票大漲,那麼就算它是利空,也可以理解為利好。反之亦然。同時,增發是利空,還是利好,與具體增發項目和投資者的心理變化也有很大的關系。
【拓展資料】
一、什麼時候增發會變成利好
第一,在牛市的時候,牛市中所有股票都會上漲,因為進入股市的資金太多了,出現流動性過剩的情況,即便是那些垃圾股、績差股、ST股,可能也會出現大漲。那麼上市公司非公開增發,會讓投資者認為公司在繼續擴張,公司在不斷發展,從而帶來樂觀預期,投資者把增發理解為利好,繼續買進,推高股價。
第二,投資項目前景良好,公司增發,如果是用於投資項目,且這個項目前景良好,或者說正好趕上風口,投資者就會理解為利好,比如說2015年在互聯網金融的風口,很多公司增發投資互聯網項目,股價馬上連續漲停,被理解為利好。再比如2月份疫情嚴重時,口罩奇缺,有上市公司擬增發投產口罩,也被理解為利好,股價大漲。
第三,增發價格鎖定,如果公司發布非公開增發預案的時候,已經確定了增發價格發,那麼投資者就會認為,既然價格定了,參與增發的機構,就會想辦法拉升股價,從而遠離自己的增發價格,投資者將此增發理解為利好。
二、什麼時候增發會變成利空
第一,在行情不好的時候,如果在大熊市中,投資者都是極為悲觀的,大多數股票都是不斷下跌,新低又見新低。在這種情況下,有一句話會廣為流傳,叫做「融資猛於虎」,不管是公開增發,還是定向增發,都是再融資,消息一出,就會被投資者理解為利空,股價應聲大跌。
第二,增發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或償債
如果增發募資是用於投資新項目,那麼不管這個項目的內部收益率高還是低,周期是長還是短,至少在未來是可能給投資者帶來回報的,但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意味著公司缺錢,只是單純為了融資而融資,比如說前兩年暴風科技擬定向增發補充流動資金,結果一經公布,股價就大跌。
第三,增發價格不確定,上市公司非公開增發預案中指出,增發價格按照實施增發時的前20個交易日均價的90%或以下的折扣進行增發,很多投資者就會認為,參與增發的機構當然是增發價越低越好,肯定就會打壓股價,那麼投資者就會看空股價,從而選擇拋售,形成利空。
4. 股票非公開增發是好是壞
股票非公開增發是利空,還是利好,其實需要辯證的來看,如果一個消息可以讓股票大漲,那麼就算它是利空,也可以理解為利好。反之亦然。同時,增發是利空,還是利好,與具體增發項目和投資者的心理變化也有很大的關系。
一、股票非公開增發
股票非公開增發,也就是定向增發,一般是向特定機構進行發行,比如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有些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也會參與增發。定向增發是上市公司重要的再融資渠道,所以很多公司為什麼想盡辦法上市?除了通過首發IPO募資以及估值提升帶來原始股東財富的大幅增長外,就是為了獲得一個可持續的長期融資平台。
二、上市公司非公開增發利好與利空需辯證看待
定向增發是利空,還是利好,其實需要辯證的來看,如果一個消息可以讓股票大漲,那麼就算它是利空,也可以理解為利好。反之亦然。同時,增發是利空,還是利好,與具體增發項目和投資者的心理變化也有很大的關系。
(一)什麼時候增發會變成利好?
第一,在牛市的時候,牛市中所有股票都會上漲,因為進入股市的資金太多了,出現流動性過剩的情況,即便是那些垃圾股、績差股、ST股,可能也會出現大漲。那麼上市公司非公開增發,會讓投資者認為公司在繼續擴張,公司在不斷發展,從而帶來樂觀預期,投資者把增發理解為利好,繼續買進,推高股價。
第二,投資項目前景良好,公司增發,如果是用於投資項目,且這個項目前景良好,或者說正好趕上風口,投資者就會理解為利好,比如說2015年在互聯網金融的風口,很多公司增發投資互聯網項目,股價馬上連續漲停,被理解為利好。再比如2月份疫情嚴重時,口罩奇缺,有上市公司擬增發投產口罩,也被理解為利好,股價大漲。
增發價格鎖定,如果公司發布非公開增發預案的時候,已經確定了增發價格發,那麼投資者就會認為,既然價格定了,參與增發的機構,就會想辦法拉升股價,從而遠離自己的增發價格,投資者將此增發理解為利好。
(二)什麼時候增發會變成利空?
既然前面說的三種情況會理解為利好,那麼在什麼情況下,非公開增發會被投資者理解為利空呢?
第一,在行情不好的時候,如果在大熊市中,投資者都是極為悲觀的,大多數股票都是不斷下跌,新低又見新低。在這種情況下,有一句話會廣為流傳,叫做「融資猛於虎」,不管是公開增發,還是定向增發,都是再融資,消息一出,就會被投資者理解為利空,股價應聲大跌。
第二,增發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或償債
如果增發募資是用於投資新項目,那麼不管這個項目的內部收益率高還是低,周期是長還是短,至少在未來是可能給投資者帶來回報的,但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意味著公司缺錢,只是單純為了融資而融資,比如說前兩年暴風科技擬定向增發補充流動資金,結果一經公布,股價就大跌。
第三,增發價格不確定,上市公司非公開增發預案中指出,增發價格按照實施增發時的前20個交易日均價的90%或以下的折扣進行增發,很多投資者就會認為,參與增發的機構當然是增發價越低越好,肯定就會打壓股價,那麼投資者就會看空股價,從而選擇拋售,形成利空。
從前面兩點的論述,大家可以看到,非公開增發,它雖然是利空,但確實也可以被理解為利好,主要看市場環境和投資者的預期。
但不管非公開增發是利好還是利空,上市公司的股價還是取決於公司能否給投資者創造新增價值。比如說有些公司發布定向增發後,連續漲停,但是之後又會重新下跌,當消息影響減弱後,股價還是會回到其原有的合理區域。當其被市場理解為利空時亦是如此。
就比如說有些上市公司IPO首發上市後,越做越大,最後股價越漲越高,為投資者帶來數倍或數十倍的回報。而有些上市公司上市後就開始走下坡路,買入的投資者被長期套牢。再融資也是如此,如果再融資能讓公司通過資本市場獲得資金支持,公司越做越大,那麼股價自然會繼續上漲。
而如果上市公司總是不斷融資,卻從未給投資者帶來回報。業績也無法實現持續增長,那麼就算是其融資項目描繪得有多麼美好,終究也只不過是空中樓閣。
綜上所述:上市公司進行非公開發行,主要是為了再一次籌集資金,整體來說對上市公司長期發展是好事,但融資改變供求關系,對股票形成實質利空。在實際投資中,需要結合市場環境、增發募資用途等因素綜合分析,才能定義增發對股價帶來的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投資者需要深入分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估值水平和未來前景來判斷公司的價值,而不能簡單地用一個利好或利空消息來進行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