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牛市才關注股市的人,最好還是別炒股了
上半年最後一天,上證指數收2984點,但僅過了9天,上證指數就攀爬了將近500點,來到最高3456的位置,漲了15.8%。
這裡面,「牛市啟動機」證券板塊在7月2、3、6日從778點狂飆到988點,三個交易日漲幅高達26%。
市場如此瘋狂的漲幅,自然引殲慎發一陣陣「牛來了」的呼喊聲。那些在2600點哭著喊著這輩子再也不炒股的人,又揮舞著鈔票沖了進來,准備在牛市裡大撈一票。
此外,那些此生一股都沒買過的小白,也不想錯過這場賺快錢的盛宴。投一萬塊,什麼都不用干,十天就可以賺一兩千。這樣躺著賺錢的機會,怎麼能錯過?
成交量說明了一切,上周五個交易日,A股的成交量連續5日突破了1.5萬億,周五當日成交金額達到1.62萬億,這種單日成交量,已經接近15年牛市的時的水平了。
所以,看一下這篇文章的標題,再按照自媒體嘲弄韭菜的狂歡慣例,你必然會覺得,我寫這文章是來勸退的?
畢竟股市七虧二平一賺,大部分想沖進來賺快錢的人,最後只會淪為韭菜,所以,靠炒股實現財務自由只是一個騙局,努力掙錢才是王道?
妖魔化股市,其實跟神話股市一樣可惡,一樣走向了極端,只不過符合大眾痛恨股市的政治正確而已。
當過韭菜的需要發泄,沒當過韭菜又不敢入市的需要優越感,剩下的那10%賺錢的人,在這些自媒體文章面前完全沒話語權,自然只能聽任股市被瘋狂妖魔化了。
但事實上,股市是真的可以穩定賺錢的。在我看來,無論你想不想財務自由,都必須將證券投資當作一種基本的理財技能,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
傑里米·西格爾教授在他的名著《股市長線法寶》里有統計過,自1802年-2012年的210年時間里,一個充分分散的股票投資組合的年平均真實收益率為6.6%,相比之下,債券(3.6%)、短期國債(2.7%)、黃金(0.7%)、美元(-1.4%),均遠不如股票。
也就是說,在1802年買入1美元的股票,在2012年就會變為704997元。
有些人可能會說,那可是美股啊,道瓊斯指數從1906年的100點,漲到現在26000點,114年翻了260倍,而a股的上證指數十年了還一直徘徊在3000點,咱們的股市,能跟人家的股市比嗎?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
但是,上證指數本身就是失真的,裡麵包含了st股及b股,價值有限,拖了後腿。相比之下,滬深300指數 歷史 年漲幅8%,中證500則為9.2%,15年翻了6.7倍,看起來,是不是正常多了?
股市本身是經濟的晴雨表,因此從長期來講,註定是穩步上漲的。 巴菲特說,股票實際上就是企業發行的,年收益率達到12%的債券。
約翰·伯格也在他的《共同基金常識》里提到,股市的回報率≈初始股息率+盈利增長率+市盈率變化率。這就是股市長期增長擾告的內在動力和根本邏輯。
所以,普通人要不要炒股?絕對要。不炒股,你就失去了躺著讓財富增值保值的絕佳機會。
按照72法則,緩改明年收益率達到12%,每6年就可以實現資產翻倍,即6年2倍,12年4倍,18年8倍,24年16倍,30年32倍……
也就是說,如果你在28歲的時候投入10萬元,年收益率12%,58歲的時候,這筆錢就會變成320萬。而如果是存放定期的話,則大概是30年才能翻倍,即30年後,10萬不過是變成20萬。
這時候,你可能又要問,既然股市的錢這么好賺,為什麼還會七虧二平一賺,身邊個個炒股炒到血本無歸。
巴菲特一早就看透了真相:因為沒有人想要慢慢變富。
6月初,股市還未大漲,我今年的收益率大概是8個點。15年借信用貸炒股血本無歸的同學聽了之後,不屑地說:「8個點?這么少?我一天就要漲停10個點。」
30年實現32倍?我一個月就要。
所以,如果你長期投資股市,就會發現身邊有這樣的規律:熊市的時候,股市無人問津,在大多數人眼裡都是圈錢割韭菜的 游戲 。牛市一來了,那些連戶怎麼開都不知道的人便紛紛沖了進來。
幾年後,你問他們15年是多少點入市的,大多數人都會告訴你,是四千多點,而不是兩千多點。
並且,這裡面還有不少人是去借信用貸、搞融資融券,最後血本無歸,欠下一身債。
畢竟,他們並不想分享經濟發展,以及企業盈利收益率增長的紅利,只是把股市當作賭場,希望短期內從中大撈一筆,一夜暴富。
問題是,股市長期的收益率有規律可循,短期卻是無規律地劇烈波動的。
中證500年回報率約9.2%,但是,該指數從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一年時間幾乎翻了三倍,此後又在兩個月的時間里腰斬。
股票的短期波動,受資金、消息、政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沒有人能夠收集到市場所有的信息,又精準評估這些信息對股價的影響。
並且,這些信息會嚴重影響市場情緒,導致股價劇烈波動。而情緒這種東西,更是無法精準量化的。牛頓炒股失敗後就感嘆:「我可以計算天體規律,卻算不出人性的瘋狂。」
在這行摸爬滾打多年的投資大師也都會告訴你,價格在短期內都是無法預測的,他們在長期的投資生涯里,都遭遇過滑鐵盧。巴菲特在3月份抄底達美航空,虧損近50%。
事實上,如果股價的短期波動真的可以精準預測,絕對會有人在底部將全部身家押進去,然後精準逃底,實現一夜暴富。
但是,國外的投資大師的年華收益率,很多都在20%-30%期間,巴菲特投資生涯50多年,年回報率超過50%的屈指可數。
他們都知道,股價短期劇烈波動,長期卻一定會發生價值回歸。
對此,有一個很精妙的比喻。
股市就像牽著繩子遛狗,狗有時跑到前面,有時又在後面,但終會回到人的身邊。短期就是狗,長期就是人。
我們還可以用拋硬幣來想像這個問題。拋一萬次,正反面的概率絕對接近於1:1,但如果只拋10次,完全有可能全部都是正面,或者全部反面。
選擇正確的標的,長期持有,就相當於拋硬幣一萬次;企圖在牛市來臨時大撈一筆,就像希望只拋一次硬幣,卻賭中正面一般。
如果你把股市當作賭場,股市也會回報你以賭場的獲勝概率。
我周圍有一些人買六合彩、四四彩一夜暴富到買房買車的,但是,最後他們不僅把賭贏的錢全虧了,還欠下了跟原先賭贏的錢那麼多的賭債。
道理很簡單。人是無法賺超出自己認知范圍的錢的,如果賺到了,那就是運氣,而你的運氣不會一直好,靠運氣賺的錢,最後也會全部虧回去。
你大概也見過,15年四千多點進去,短時間內賺得盆滿缽滿,但從5100點斷崖式下跌後,這些人就欠下了巨額的債款。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必然會有追漲殺跌的賭徒行為。
為什麼15年有很多人4000多點入市?不就是追漲殺跌嗎?
問題是,4000多點不是2000多點漲起來的嗎?為什麼2000多點的時候,你不去收集便宜籌碼,反而要到漲快完時才去跟風呢?
因為2000多點的時候,他們擔心市場會繼續往下跌,所以割肉離場。
就像3月份疫情大爆發,上證指數從3070一路跌到2600點的時候,辦公室很多同事都在說,要等2500點,甚至2000點再入場。還有一位網友在評論區里評論,這次下跌可以媲美15年的股災。
漲的時候貪婪,跌的時候恐懼,所以才總是追漲殺跌。
但是,你總是在蘋果一斤十塊的時候買入,一斤五塊的時候賣出,不虧錢才怪呢。
事實上,股市並不是只有牛市才可以賺錢。中證醫療在今年1-6月份漲幅已經達到55%,消費、白酒同樣表現遠超市場平均水平。
格雷厄姆說,股票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稱重機。既然如此,那些真正「重」的公司,哪怕是在震盪市甚至熊市,都會逆勢上漲。
所以,你可以炒股,也必須炒股,但炒股之前,要先進行一段時間系統的學習,然後像學游泳一樣,在下水體驗的過程中增長技術。
在一個大多數人都只在牛市才入局的市場里,只要擁有常識,就已經戰勝了大多數人。
彼得林奇說過,不做投資的研究,和玩撲克牌不看牌面一樣盲目。不少投資者選購股票的認真程度竟不如日常的消費購物,如果把購物時貨比三家的認真用於選股,會節省更多的錢。
牛市才沖進去的人,有幾個認真看了牌面,又有幾個像日常購物一樣認真地選股了?
『貳』 爛車企妖股之謎
文|李一帆
一不留神,兇殘的2020已近尾聲。要說哪些行業的復甦情況還算理想,汽車行業想必應當擁有姓名。
一方面表現在銷量。
「金九」銷量還沒出爐,8月,我國汽車銷量218.6萬輛,同比增長11.6%;曾一度低落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也達到10.9萬輛,環比增長11.7%,同比增長25.8%。
一方面表現在資本市場。
10月9日,國慶長假後的首個交易日,A股汽車板塊就追隨大盤,開始了大幅走高。根據時代財經的數據,A股185家汽車產業鏈相關企業中,有173家股價出現上漲。
包括在9月,汽車板塊的整體走勢也明顯較大盤高,比如12家整車企業里,有6家都實現了市值上漲,包括比亞迪、長城等等,漲幅都超過了30%。
但其中有個現象很有意思,那就是即便比亞迪、長城的市值漲幅超過了30%,卻仍然不是9月車企里的領漲王。而且你一定不會想到,力壓比亞迪、長城們的領漲王,是*ST力帆——9月漲幅近50%,並且拿下了9個漲停板。
只是,絕對不要盲目撿便宜,更不要過度重倉噢。沒有利潤增長做支撐的股價上漲是不持久的,是泡沫,終歸會破。
被譽為「華爾街證券投資之父」的格雷厄姆,也是巴菲特的老師,在1929年美國股災中不幸破產,破產原因就是——
抄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叄』 低價股的簡介
70年前,已故美國投資大師約翰·坦伯頓用借來的1萬美元買入104隻1美元以下的低價股;4年後,坦伯頓將這些股票全數出售,3倍的盈利使其獲得人生第一桶金;數年後,坦伯頓如此總結自己的投資理念:買「便宜好貨」。
坦伯頓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便宜依然有好貨,低價股也能賺錢。回望上一輪998點至6124點牛市,低價股的表現明顯強於高價股;再看自去年年底以來的這輪反彈,一些股價高高在上的股票表現平平,而不少低價股卻出盡風頭。這讓投資者深切感受到低價股的威力不可小覷。
優勢1:絕對價格低 首先,對於投資者而言,如果從成本考慮,在買入同樣股數的情況下,買低價股所需的資金會遠低於高價股。而且,由於A股的買入數量必須是100股的整數倍,因此對於只有數千元的小散戶而言,高價股往往在無形中設置了參與門檻。相比之下,低價股的買賣則靈活得多。 而從收益情況看,買低價股的回報率未必比高價股差。尤其是在今年以來的行情中,低價股普遍表現上佳。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手頭有5萬元資金,在5月的最後一天以357元的收盤價買入中國銀行(601988,股吧)(601988),則總共可買14000股,閑置資金20元。截至6月24日(本周三),中國銀行的收盤價為472元,投資浮盈將為161萬元(不考慮傭金和印花稅因素)。
而如果是在5月底以2799元買入興業銀行(601166,股吧)(601166),則總共可買1700股,閑置資金2417元。截至6月24日興業銀行收盤價為3499元,投資浮盈將為119萬元。很明顯,同樣的資金,買中國銀行的盈利高於興業銀行,低價股除了漲幅更高外,閑置資金也更少。
其次,從心理層面上說,低價股更容易受到投資者的認可,在經歷了上一輪熊市「殘殺百元股」的過程後,投資者普遍對高價股有了畏懼心理,而低價股則沒有這個方面的負擔。
另外,A股向來齊漲齊跌,尤其是在行情較好的前提下,低價股的重心不斷上移。比如,在去年下半年1664點附近,不少股票已經只有1元出頭,但是之後的大行情中,1元股、2元股陸續絕跡,甚至連低於4元的個股也寥寥無幾。這點絕對是A股特色,對比中國香港股市,永遠有「仙股」(價格低於1元的股票)存在。因此,只要行情向好,低價股必然將繼續抬高底部。
優勢2:市凈率低 據Wind統計,去年1664點時,兩市破凈(市凈率小於1,不含負值)的股票共有178家,而截至本周一,除了長春經開(600215,股吧)(600215)的股價還略低於其凈資產外,A股所有股票的價格均在凈資產上方。 一般而言,凈資產是股價的一道「底線」,當市場出現大面積破凈的局面,往往是即將見底的一個標志,相反,一旦市場進入牛市,市凈率也會水漲船高。6124點時,兩市平均市凈率超過7倍。
截至本周一,兩市A股平均市凈率為371倍,仍有不小上升空間,更值得關注的是,截至本周一收盤股價低於6元的240隻低價股的平均市凈率只有263倍,大大低於市場平均水平。其中四川長虹(600839,股吧)(600839)、安陽鋼鐵(600569,股吧)(600569)、經緯紡機(000666,股吧)(000666)、明天科技(600091,股吧)(600091)的市凈率還不到11倍。
低市凈率除了能封殺股價的下跌空間外,也並不妨礙上漲。如大連金牛(000961,股吧)(000961),1664點時的市凈率是077,但目前該股的股價已由彼時的3元漲至本周超過16元,漲幅逾500%。長城電腦(000066,股吧)(000066)、高淳陶瓷(600562,股吧)(600562)、上海汽車(600104,股吧)(600104)等一度破凈的低市凈率股票也在近期的行情中表現驚艷。
最近漲幅甚好的鋼鐵股也昭示了這一點。以寶鋼股份(600019,股吧)(600019)為例,該股近半年多來一直徘徊在凈資產附近,但近期持續走強,截至本周四該股在6月已經上漲超過20%。
另外,市凈率不高的萊鋼股份(600102)近期也漲勢凌厲,6月23日(本周二)的漲停使其一舉突破10元大關,從龍虎榜來看,當日前五名的買入席位中前三位為機構席位,可見機構也已介入市凈率低、前期滯漲嚴重的低價股。
優勢3:超跌效應大 去年的大跌,使得不少個股股價嚴重超跌。從6124點到1664點,上證綜指下跌73%。兩市1581隻有交易記錄的A股中,530隻的跌幅大於大盤,跌幅超過80%的個股也達到374隻。如果以從個股最高點到最低點的落差來算,超跌幅度將更為恐怖。 但經過近8個月的反彈,一些超跌的個股已經有了較大的漲幅,截至6月24日,當時跌幅超過90%的雲南銅業(000878,股吧)(000878)已上漲223%,從不到7元漲至21元。又如焦作萬方(000612,股吧)(000612)、株治集團(600691),漲幅都超過200%。
在統計中我們發現,去年超跌的個股在這輪反彈中,都有較大幅度的上漲,截至本周三,在157隻當時跌幅超過80%的個股中,有41隻個股股價漲幅在2倍以上,漲幅超過100%的只有136隻。其中萊茵生物(002166,股吧)(002166)股價由不到6元漲至6月18日(上周四)收盤時最高的35元。而這些超跌反彈的個股中有46隻個股在1664點時股價低於3元。
由此可見,股指反彈過程中,那些超跌個股的爆發力非常強。從統計中,我們發現一些去年跌幅嚴重的個股,目前距離高位仍有相當距離。截至本周一,相對2007年10月16日6124點高位跌幅仍超過70%的低價股還有ST鋅業(000751)、ST東盛(600771)、ST金泰(600385)、漳澤電力(000767,股吧)(000767)、ST東航(600115)等。
根據最新統計,目前股價超過6124點當日收盤價的股票已有約300隻,接近所有A股的兩成。隨著行情的深入,低價超跌股後市將有望迎來巨大的上升空間。
優勢4:填權效應強 高送轉是每年必炒題材。還記得中兵光電(600435)么?這家在年報中10轉增10的公司是今年最早爆發的個股,並帶領高送轉概念股集體走強。1月15日分紅方案公布後,該股1個月內上漲了100%,完成了完整的搶權行情。所謂搶權,是指股票高送轉方案出台後再除權前炒高股價,坐享送轉股。 而蘇寧電器(002024)則是在今年4月高送轉除權後,出現了填權行情。所謂填權,是指股票在除權除息後的一段時間里,被炒至除權前的價格。
一般而言,搶權和填權行情兩者至少必有其一,並與市場氛圍密切相關。在上述240隻低價股中,維維股份(600300,股吧)(600300)、大橡塑(600346,股吧)(600346)、迪馬股份(600565,股吧)(600565)、中捷股份(002021,股吧)(600565)的送轉比例都超過10轉(送)8,並已於前期完成了除權。
其中迪馬股份曾於2006年6月13日實行過一次10送10的送股方案,近一年後,迪馬股份的股價回到了除權之前,完成了填權。也就是說,盡管當時的除權令迪馬股份成為低價股,但除權後的低價卻在一定程度上給了迪馬股份股價上漲的空間。當然,迪馬股份的填權過程比較順利的前提是當時的A股正是調整向上、處在一輪牛市開始之際。
而現在迪馬股份的情形和它彼時情況部分相近:行情上升之勢確立,股價在除權之後成為低價股,如果說之前迪馬股份的經歷具有借鑒意義的話,那麼現在低價的迪馬股份將來填權的過程也許會給股價帶來一定的上漲空間。
相對而言,對於原本就是低價股的個股來說,如果仍然含權(即有送轉預案但尚未完成除權),由於除權後其理論上將成為更低價股,股價的上漲空間也將更大。
經理財一周報統計,申華控股(600653)是上述240隻低價股中唯一一隻有轉增股方案但尚未實施的個股。截至6月24日收盤,申華控股收報於469元,若以當天的收盤價計算,按照10轉增2的方案,除權後的股價為39元,而如此股價在目前的股票中算是為數不多的低價股了,值得投資者關注。
優勢5:重組題材多 低價股中不少都是業績極差的股票,但其經久不衰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重組預期的炒作。一旦完成重組,「山雞也能變鳳凰」,上市公司可能迎來脫胎換骨,隨之而來的是股價的節節高升。 來看幾則最近的例子。首先是還沒有止住連續漲停步伐的ST九發(600180)。本周三,ST九發的重組方案獲得股東大會通過,雖然重組方案還欠證監會「一錘定音」,但自4月20日復牌後,ST九發截至本周四已經連續21個漲停,而且每天都是開盤即死封漲停板,資金對該股的追捧可見一斑。經過重組後,ST九發將由主營食用菌的A股「蘑菇大王」變身為房地產公司。
最近因重組預期而漲勢兇猛的低價股還有高淳陶瓷(600562),該股由停牌前的75元漲至6月24日收盤時的215元,這期間出現了11個漲停。
主業還未轉身,股價先行。低價股很多時候受到資金青睞,重要的一點便是炒重組預期。小投入、大回報亦是有重組預期的低價股受到投資者熱捧的重要原因。
經理財一周報統計,在上述240隻低價股中,共有42隻股票存在重組預期,也就是說每6隻低價股中就有1隻個股有可能進行資產重組,這還不包括有重組傳聞的公司。
可見,低價股中具有重組預期的個股的比例不小。而且,這些股票大多價格較低,置換成本不高,有利於吸引重組方。
優勢6:機構易認可 2009年以來上證指數上漲了近1200點,有趣的是迄今為止今年新發基金也超過了1200億元。對於尚未來得及完成建倉的基金和部分踏空資金來說,其選擇介入的目標也很可能就是低價股。一來,這樣可以避免介入已被拉高的股票替人抬轎;二來,低價股中也有不少大盤藍籌股,吸納資金的容量不小。 目前低價股中,工商銀行(601398)、中國銀行(601988)、中信銀行(601998,股吧)(601998)、上港集團(600018,股吧)(600018)、中國南車(601766,股吧)(601766)、中海集運(601866,股吧)(601866)的總股本都超過100億股,十分適合大資金的入駐,這些股票也大多是機構常駐的品種。
事實上,從一季報來看,已經有一些機構「潛伏」到低價股中。如濟南鋼鐵(600022,股吧)(600022),一季度有5隻基金新進其前十大流通股東,海南高速(000886,股吧)(0000886)有5隻基金新進前十大流通股東,華電國際(600027,股吧)(600027)有4隻基金新進前十大流通股東。
而根據Wind統計,3月份至今共有20隻股票型基金、9隻混合型基金成立。其中,股票型基金共募集51985億元,混合型基金募集12319億元。
由於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投資股票的比例分別在60%~90%、30%~80%之間,由此推算,股票型基金入市資金量在31191億元~46787億元;混合型基金入市資金量在3696億元~9855億元,即偏股型基金入市資金量為34887億元~56642億元。
目前A股市場確實存在局部泡沫,因此有觀點認為,新資金很可能更偏向於買入股價不高,但後市業績會轉好的低價股。
優勢7:復甦空間大 價格是價值的體現,低價股股價之所以低,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業績拖累。去年以來,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不少低價股的業績受到嚴重沖擊。 據Wind統計,上述240隻低價股中,去年有162隻發布過年報業績預告,其中共有127隻個股的業績下滑,如此就不難解釋其價格為何處於市場末端。從近期的中報預告來看,這些低價股中公布中報預告的有84隻,其中預增的個股有2隻,扭虧的有5隻,略增的有3隻,續盈的有1隻。
雖然,從公布的業績還不能看出低價股業績大幅好轉,但是國家統計局本周表示,中國經濟已呈現出比較明顯的止跌回升之勢,下階段經濟可望企穩向好。那麼隨著宏觀經濟的轉好,低價股的基本面也將逐步改善,而其股價也能隨之上漲。
而且,相較於績優股,績差股的業績基數低,其中又有不少股票也是曾經的績優藍籌,一旦行業出現拐點,這些公司的業績上升空間會非常大。最為明顯的就是汽車股,隨著近幾個月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銷售市場,汽車股的業績有望出現大幅增長。
當然,由於一些行業處於經濟產業鏈的中下游,因此其行業轉好仍需時日,那麼該行業所對應的股票上漲也會相應慢些,不過,其後勁卻可能十足。比如鋼鐵股,從上一輪牛市的表現看,鋼鐵股的後勁不容小覷。如酒鋼宏興(600307,股吧)(600307),2007年年初時的股價在5元左右,而到了10月,股價已瘋漲至36元。
還有一些行業由於受到外需影響較大,如航運業、紡織服裝等,這些行業所在的低價股股價回升同樣需要時間。
四川長虹股票代碼
35億元投資大單進軍3G市場,被嚴重忽視的龍頭!
四川長虹在"2005中國綿陽科技城投資合作洽談會暨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論壇"上與多方戰略合作夥伴簽逾35億元的投資大單,開始進入多個新產業。長虹此次簽約,最主要的是將成立兩大新產業公司--國虹通訊技術公司和長虹科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據稱,國虹通訊技術公司將作為長虹進軍通訊領域的排頭兵,主營3G手機的生產與銷售。國虹通訊注冊資本將在2億元以上,長虹處於控股地位,同時還將引進新的戰略投資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長虹集團認為,長虹進入通訊業是有優勢的。長虹與飛利浦、東芝、西門子等跨國公司成立的聯合實驗室為長虹積累了寶貴的技術經驗;其中長虹與微軟在手機操作系統與多媒體控制中心方面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長虹進入3G手機的門檻。同時彩電積累下的大規模生產製造經驗,也為長虹量產手機打下了好的基礎。 另外,隨著無線寬頻互聯網的普及、3G環境的成熟和3G融合的產業趨勢,未來將出現更多功能更大的信息終端。這些終端可能用於信息處理、娛樂,也可能用於數字化辦公、數字化家庭,而3G手機終端因為其眾多優勢將會成為這些終端中的重要一環。因而長虹選擇這樣的時機切入是經過深謀遠慮的。另外據國虹通訊集團任戰略總監朱學鋒接受《中華工商時報》時明確表示:國虹通訊數碼集團作為長虹集團的核心業務、戰略業務、新興業務單元。公司進軍3G市場不會因牌照放的進度而改變進軍通訊數碼產業的步伐。目前正在排隊准備迎接國家相關部門的驗收。在此准備期間,公司正抓緊企業內部的各項建設,尤其是在產品開發方面投入了精兵強將,我們的目標是我們的新品一旦上市會一炮走紅。長虹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老百姓非常喜歡的品牌,這種品牌的喜好度和忠誠度是我們寶貴的資源。特別是以趙勇總裁為核心的領導班子勵精圖治,大膽改革,奮發圖強,大舉突圍,長虹品牌正走出昨日沉重老化的陰影,煥發出勃勃生機。它進軍通訊數碼產業,其戰略重點和發展方向是,集中資源專注在智能電話、3G手機和手提電腦等IT信息產業的研究開發。加速長虹品牌從一個以彩電為主的消費電子品牌轉變為以數字技術涵蓋3C產業各領域的數字長虹品牌。簡要地說,我們的戰略就是P3C戰略。手機從單純的語音通訊工具向多媒體數據通訊的發展趨勢以及IT廠商向通訊市場的滲透標志著一個整合了IT、通訊和互聯網技術的先進性與適用性的新型產業正在興起,這個產業不僅在技術上有很大的發揮和想像空間,而且面臨的是一個年容量達數千億的巨大市場。長虹在這方面已有相當的技術儲備並決意在這一領域迅速率先突破。
股價嚴重低於凈資產,爆發慾望強烈!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公司與美國微軟公司在成都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多媒體領域正式開始全面合作。由於與微軟公司合作,可改變中國企業在核心技術方面的不足。同時也可能規避一些技術壁壘。長虹引進微軟世界領先的IT技術和軟體產品後,可以大大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公司因與微軟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並進入了實質性操作階段。從二級市場上看每股凈資產為475元,目前股價卻只有345元,價值已被嚴重低估,而同行業的一些家電類個股和通訊類個股已紛紛大幅上揚,加上長虹又具備了目前最火爆的3G題材,報復性上揚行情應該是可以期待的,建議投資者密切關注!
四川長虹代碼600839
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長虹集團)是集軍工、消費電子、R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4537萬元,同比下降2509%。
拓展素材
長虹於1956年5月在四川省德陽縣開始籌建,1958年5月遷至綿陽縣繼續籌建。
從1970年開始,長虹通過對電視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創新,以及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的過程,逐步走出了一條獨特的企業發展之路。這是長虹彩電發展壯大的階段性歷程。
從2004年開始,長虹的發展戰略和經營機制體系因時而變,產業規模迅速擴大,成為國內智能融合產業布局的領軍企業。旗下擁有四川長虹、美菱電器、華意壓縮、長虹佳華四家上市公司。
2017年5月,中國移動攜手互聯網公司、IT和家電企業、創業公司發起成立數字家庭合作聯盟,加強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共同構建開放共享、合作共贏的數字家庭新生態。長虹等33家涵蓋智能家居、家電、安防監控、晶元領域的合作夥伴加入。
2015年8月18日,長虹發布的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虧損近2億元。業內人士指出,彩電市場的激烈競爭、互聯網電視的沖擊以及投資未回是長虹利潤虧損的重要原因。公告顯示,長虹上半年營業收入29853億元,同比增長932%;利潤總額218億元,同比增長199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億元。
『肆』 炒股堅持三不碰原則是什麼
炒股堅持三不碰原則如下:
1、業績較差的個股
業績是影響個股走勢的內在動力,一般來說,業績較好的個股,會推動股價上漲,業績較差的個股會導致個股下跌,因此,投資者在炒股時,堅決不買業績較差的個股。
在A股市場中,每年都會有一些股票因連年虧損等原因被實施風險警示,披星戴帽,一旦股票有了退市風險,翻盤的可能性極低。
當然也有些個股能因營運轉好而脫星摘帽,但這種概率比中**高不了多少。除非是常年混跡股市的經驗老手,一般的股民想在ST股中「淘金」往往都以賠錢收場。
2、游資炒作的個股
游資炒作的股票,在短期內其收益性較高,風險性也較高,被炒作之後,股票會出現一地雞毛的情況。
3、出重大利好消息的個股
一般來說,個股在出重大利好消息時,會直接漲停,市場上的散戶很難買進,而對於不直接漲停的個股,則很有可能是主力在利用利好消息進行出貨操作。
(4)ST股票投資大師擴展閱讀
散戶投資者在使用MACD指標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MACD指標最主要的特點是穩健性高,可以在周期較長的時間內給出相對穩定的買賣信號。因此中長線操控者可參照MACD指標進行具體操控。
2、MACD指標的最大劣勢是指指標信號過於緩慢。日線級別中的MACD指標並不適用於短線操控。為了彌補這一劣勢,短線投資者可以參照15分鍾級別或者60分鍾級別的MACD指標來進行判斷。
3、在中長期的上漲或者下跌行情中,投資者使用MACD指標會比較有效。但是在股價大幅震盪或者多空焦灼的行情中,MACD指標對投資者並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
股票七不買三不賣口訣是什麼
1、重勢而不重價。哪怕股價已經漲得較高了,但如果上漲勢能還有繼續上攻的潛力,則依然可以介入。
2、重時而不重股。短期操作的時機選擇非常重要,該出手時應當果斷出手,不該出手時不要胡亂出手。
3、短期追漲和高拋原則。進場時以追漲為主,離場時以高拋為主,左右開弓。
4、注重強勢股原則。只做強勢股,而不做弱勢股。只有做強勢股才能達成短期操作的目的。
5、不參與調整的原則。堅決迴避個股的調整階段,追求資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6、注重成交量原則。狙擊的個股量價關系必須處於活躍和健康狀態,即上漲放量,下跌縮量。
7、只看技術面的原則。短期操作通常不考慮基本面,而以技術面為主進行選股和下單。
8、設置止損點原則。短期一旦出現失誤,必須堅決止損出局,不要把短期做成了中長期。
9、熱點優先原則。短期操作以熱點股為選股范圍,唯有如此,方能做到一擊即中。
10、永不滿倉原則。任何時候,只要手中有資金,便可以做到進可攻,退可守,游刃有餘。
散戶炒股不想虧損的四項基本原則是什麼
七不買:
「七不買」之一:長期盤整的股票,堅決不買長期盤整、不隨大盤漲跌;
「七不買」之二:大除權的股票,堅決不買除權是中國莊家運作股票中吸引散戶的另一種方法;
「七不買」之三:基金重倉的股票,堅決不買在大牛市;
「七不買」之四:暴漲過後的股票,堅決不買「暴漲」就是在K線圖上出現垂直上漲達兩周,短時間上漲幅度在100%~300%,且中途沒有任何調整,一步到位,直沖上天,那表示莊家已經換籌走人,你再進去就會被套;
「七不買」之五:利好公開的股票,堅決不買利好公開就是大盤或個股利好公開;
「七不買」之六:放過天量的股票,堅決不買所謂放天量,即單日成交值達到總流通市值的6%-8%以上皆為天量。有句話為「天量見天價,見了天價回老家」,非常形象;
「七不買」之七:有大問題的股票,堅決不買大問題是指直接受證監會及證券管理部門嚴肅處理,而且在媒體上公開譴責或處理過的股票。
三不賣:
三不賣:「三不賣口訣」之一:三軍會師,看好後市。所謂「三軍會師」,就是5日,10日,30日(也可以是20日)三條移動平均線,從高位向下運動到低位後,抬頭向上,而且回合在一起;
「三不賣口訣」之二:雙管齊下,持股不怕。「雙管齊下」,是由兩條並列的長下影小實體的圖線組成的圖形。股價下跌到低位後,如果連續出現條長下影,小實體,且下影線的最低點較為接近時,就稱為「雙管齊下」;
「三不賣口訣」之三:五陽上陣,股價彈升。「五陽上陣」,是指股價跌到低位後連續出現的五條小陽線的走勢形態。
與專業機構不同的是,散戶缺乏專業的分析研究團隊、綜合的分析技術、穩定而廣泛的信息渠道、資金實力和專業團隊的管理經驗。這樣使零售商不可能在炒股中採用專業股東的許多方法和手段,更不能認為像專業人士那樣做盤手,盯著電腦拼上,就會成為贏家。在相對不利的情況下避免犯錯可能是投資股市最重要的策略。以下是防止自己陷入錯誤的四個基本原則。第一條原則:勝利者不貪婪,勝利者的第一條原則是勝利者不貪婪。不貪婪是一種心態。在股票市場上不能貪得無厭,失去了判斷股市風險的基本底線。不要想成為百萬分之一的股市爆炸。一個風險可控、自己動手的投機者。欲速則不達,誰都不想在短時間內成為暴發戶,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更多的失敗者。我們越想越獄,就越不能。
第二原則:不要用情緒來控制判斷,股票神巴菲特的秘訣就是投資股市:尋找並發現公司最有潛力的投資價值。他從不改變自己建立在股市漲跌基礎上的投資理念。索羅斯投資股票的秘訣是尋找固定風險最低的套利機會,這種風險可以跨市場、跨時間和跨產品計算出來。他從不改變基於股市漲跌的投資理念。我們很難將普通股市投資者,尤其是散戶投資者與這兩位世界級的投資大師放在同一個平台上進行比較。最大和最本質的區別在於,普通股市散戶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自身情緒的影響。典型特徵是:股票在上漲,情緒高漲,失控,繼續追逐反彈,不知道如何止損;股市下跌,情緒低落,指責太多,或者不急於殺人,或者不知道該怎麼辦。關於股票市場有很多理論。
第三個原則:謹慎的信息陷阱,莊家裝運和美食家,通常的手段是引誘多人和空手而歸。不在交易形式上,對個人投資者造成錯誤判斷,即在消息上,給個人投資者挖了很多陷阱。這兩種方式必須同時使用,對還是錯,對於普通股東來說,很難判斷。沒有規則可遵循。除了人對人的口口相傳渠道,互聯網現在是一個有效的工具,大魚經常使用陷阱信息。各大綜合門戶網站的各類證券網站、證券論壇、股票評論、博客都可能成為新聞陷阱的公共場所。
第四條原則:靜觀其變。股票市場投資管理的原則是指:當市場沒有出現進一步的信號、跡象、事件和潛在的變化時,最好的投資原則是不變動,或不變。這一原則對空頭和持倉者同樣重要。原則很簡單,但事實是很多人都做不到。在任何時刻,市場要麼上漲,要麼下跌,很難說。從中長期來看,大多數時候,股市是沒有方向的。如果投資者持有短期心態,他們總是希望看到股市在短期內的動態,常常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犯錯。
『伍』 投資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學會賠錢!
記得剛做期貨的時候,條件相當簡陋。蘇州線材行情,要靠電話傳過來,再抄在黑板上。可一位前輩的話至今令我難以忘懷:「要學會賠錢!」這話耐人尋味,我們都是來學賺錢的,干嗎要學會賠錢?但他隨後的解釋更令人費解:只有學會賠錢,才能學會賺錢。 君不見即將交割的橡膠合約,有人還握著15000以上的多單;君不見早已跌成幾塊錢一股的股票,有人還抱著幾十元一股的買單。真的,學會賠錢並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它事實上是要我們承認錯誤(好多時候還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犯了錯誤)。賠錢的過程實際上是戰勝自我、提高自我的過程。對於初學者來說,你教他學習如何賠錢,其實比教他學習如何賺錢還要難。這並非一句空話,賠錢是大有講究的,我覺得起碼要做到三點: 首先,不傷元氣。不傷元氣是指及時止損。這是止損的基本要求,也是止損的主要原因。資金是立足市場的根本。「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那種逆市硬頂的做法是極不理智和極不負責的。 其次,不傷和氣。不傷和氣是投資者的修養,即使你認為對手錯了也要表現出寬容和大度,講究的是一個「忍」字。切不可為爭一日之長短,耿耿於懷、不顧一切。因為帶有情緒,難免失去冷靜、失去明智。 再次,不傷財氣。不傷財氣是要求以後的行情走勢證明你賠著出來是正確的,也就是不喪失機會。事實上這已要求你在可能不太明朗的情況下有準確的預見。這一點也是學會賠錢的難點。事實上許多投資者反對止損的根本原因就在這里。他們的口頭禪是:「割來割去的,把錢都割光了」。這些投資者還要在止損的技巧上著力加以錘煉,當然高超的止損技巧也是每一位投資者不懈追求的境界! 投資大師們大多會承認自己犯過這樣那樣的錯誤,但他們很少承認自己設有止損。市場警言:「不怕錯,就怕拖」。我的理解是,設不設止損是投資的戰略問題、原則問題;而止損設在何處是投資的戰術問題、方法問題。你也許聽到過一些期貨投資者單子被套幾千點,仍不去止損,竟然後來重又賺錢的動人故事。可是那些硬頂大勢、爆倉而死的不幸者,你卻怎麼也看不到他們重返市場的身影了! 我的觀點是:人總是會犯錯誤的,因此哪怕是再大的資金,再小的持倉也要設止損。至於止損設在何處是不便統一的。除了研究基本面,參考圖形、指標外,還要結合個人的資金狀況、忍耐能力等。但有幾點我想指出:所有的止損必須在進場之前就已設立,而且價格的突破是我們離場的充分條件而非必要條件。這話的意思是:當價格真實地突破我們的止損點時,我們應當無條件離場,而不應當心存僥幸。有時雖然價格尚未突破我們的止損點,但根據新的情況,我們斷定價格很快會突破我們的止損點,我們也沒有必要機械、呆板地等到止損價出現以後,再多虧一些資金。 現在你知道,學會賠錢是一種類似於自行車慢騎的游戲———不是比誰賠的快、賠得多,而是比誰賠得對、賠得少。學賠錢的目的是學會賠小錢或不賠錢,從而是為了賺錢!上周五,一位老太太向我打開了她的股票賬戶,我被那麼多早已退市的ST股票驚呆了。大半天,我的耳邊一直回想著那位前輩的話:要學會賠錢! (吳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