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據行情 > 海量數據股票核心競爭力

海量數據股票核心競爭力

發布時間:2025-03-08 05:34:24

⑴ 揭開「量化交易」的神秘面紗

量化交易( quantitative  trading  )是金融術語,即以數學模型代替人為主觀判斷,以計算機程序從還想歷史數據中篩選出多種「大概率事件」並總結出規律,從而制定相應的投資策略。有了量化交易策略,就較容易減少投資者情緒波動的影響,避免在市場狂熱或悲觀的情況下做出非理性的投資決策。

在量化交易出現之前,股票和證券市場的投資操作都是人工完成的。著名的股神巴菲特,他的故事投資秘訣就是價值投資,即通過大量研讀財報選出優質的公司,並長期持有。價值投資利潤固然高明,但知易行難,絕大多數的投資者並沒有耐心和毅力去逐一研讀每家企業的資料,分析基本面,等等。以美股為例,14000+家公司,每份財報都有好幾百頁,怎麼看得完。更何況,很多機構和投資者都是炒短線的,根本沒時間按價值投資的思路去做資料分析。

在此背景下,很多金融創新就應運而生了。比如金融學上有一個很著名的交易策略叫動量交易(momentum trading),即股票價格向上突破到某個比例時買入,下跌某比例時賣出。這個原則說起來容易,人工操作就很困難。而有了計算機之後,交易員只需要輸入具體明確的交易策略的指令,剩下的具體操作就可以由電腦自動完成了,非常輕松。

20世紀70年代,隨著計算機算力的突飛猛進,金融數據的大數據分析變得簡單易行,接著一大批劃時代的金融理論誕生了,比如投資組合理論、資產定價理論、期權定價理論,都是在這一時期出現的,這些理論為挖掘金融數據提供了理論基礎。另一方帆燃面,市場上需要管理的錢越來越多,證券的種類也越來越多。計算能力、金融理論基礎、市場需求,這三個條件在一個時代同時實現,量化交易也就應運而生了。

率先使用量化交易技術的是投資銀行們。他們利用計算機技術在海量的數據裡面挖掘信息,設計很多很復雜的金融產品,放大杠桿,獲取著令人難以置信的高額利潤。由於計算機技術的大面積應用,很多IT天才雲集華爾街,他們大都是穿著T恤和牛仔褲不修邊幅的宅男,與西裝革履的傳統銀行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2006年,來自摩根史丹利,高盛,德意志銀行等投行的頂級「寬客」(Quants,量化交易專家)平均年收入是5.7億美金,年齡最小的才30歲左右。

經過投行們的推波助瀾之後,量化交易在金融市場上占據著相當大的份額。目前的美股市場上,量化交易大概佔到60%的比重。

量化交易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計算,進而提煉出一定的規律,並據此作出預測。比如,對於某一隻農業概念股,除了常規的坎財務數據、歷史產量,還可以利用衛星數據來分析天氣,然後把農產品的歷史產量和其它先關數據全都難過來,進過裂桐整合分析之後預測這產品的未來產量,進而對該只農業股的股價進行預測。在市場平穩發展、規律性較強的情況下,只要精確地捕捉到這些規律,投入一些本金,並加上一定的杠桿,就可以實現很高比例的盈利,可謂是一本萬利,這也是前文提到很多量化交易的IT專家能夠獲取天量收入的秘訣。

這個原理聽起來確實很誘人,然而卻不是容易做到的。畢竟從海量繁雜的數據中持續捕捉規律,並作出准確預測,是非常復雜和燒腦的勞動,費一般人力所能及。因此,大多數投行都是到MIT(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等最牛的高校里挖最牛的人才來組建團隊。這些精英們也經常自詡,他們是用模擬天體運行規律的方式來解讀金融世界。簡言之,這是智商密集型的精英領域,非一般人可以涉足。

然而,經濟世界和金融領域的運行狀況,跟天文物理、化學生物等穩態結構領域的規律是大相徑庭的,沒有必然和連續的規律 。量化交易確實厲害,但卻非穩賺不賠的必殺神技。實際上,量化交易的風險非常大。關鍵在於,量化交易的本質是基於歷史數據挖掘規律,因此它依賴於過去的趨勢。而如果這些趨勢依存的條件發生變化,趨勢也就不復存在。進而,基於這些趨勢所做的投資策略,也就面臨著失敗的厄運。

最著名的案例就是著名的投行「所羅門兄弟」,它裡面有一個叫梅瑟維夫的天才,自己組建了著名的量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在1998年之前,這家公司的業績非常好,年化收益達到32%,在同行之中一騎絕塵。但是經過俄羅斯盧布崩盤的黑天鵝事件之後,一切灰飛煙滅。

1998年俄羅斯盧布大幅貶值,市場上到處拋售俄羅斯債券。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根據自己設定的量化模型,不但不拋售,反而態源虛激進地抄底,想著等市場反彈之後大賺一筆。然而1998年8月17日,俄羅斯政府發表聲明不再償還任何債務。盧布應聲而落,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爆倉,一天就虧掉幾億美金,在一個月之後,這家天才雲集的公司就破產清盤了。

量化交易把金融市場當作穩態結構,以為一切皆有序可循。然而,金融市場不是天體世界,它歸根到底是人的市場。人性的貪婪、恐懼、慾望都會隨著市場情況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它是一個規律和任性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律,也沒有料事如神的預測模型。用李善友教授近兩年廣為人知的說法,叫「 不連續性 」。

當今的量化交易已經回歸到了一個正常狀態:一方面,認識到量化交易在數據挖掘和科學決策方面的優勢,但是另外一方面,人們也認識到量化交易是有局限的,尤其是應對這種突如其來的規律變化的時候,這種純量化交易可能會面臨更大的風險。

作為全球重要的金融市場之一,中國也有一定規模的量化交易的,但仍處於萌芽的發展狀態。炒過股票的同學都知道,中國股市雖然長期收益率不錯,但仍總體而言仍是「消息市」、「題材市」、「概念市」,一旦政策或者環境有點風吹草動,中國市場的變動是非常非常頻繁的,而且波動的幅度特別大。在市場起伏很大、無規律性非常明顯的情況下,量化交易策略就難以湊效,更遑論賺取暴利。

2013年中國有一個光大「烏龍指」事件,就跟量化交易有密切的關系。當時是光大證券的交易員不小心輸錯了一個數字,下了一個70億的天量買單,瞬間拉動股價大漲,進而觸發了很多量化交易程序的自動執行條件,很快導致300多億的資金湧入場內,幾分鍾之內上證指數就拉升了100多點,59支權重股瞬間漲停。很多不明就裡的散戶盲目跟進,結果損失慘重。事後很多人除了控訴光大證券,也指責採用量化交易的機構,因為量化交易數倍放大了「烏龍指」效應,明顯影響了整個股市,進而間接促成他們的跟進損失。

在2013-2014期間,有些量化交易機構收益不錯,但經過2015年股災之後,整個A股市場的情緒和資金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過去行之有效的策略通通報廢,以量化交易為核心的私募基金倒掉了300多家。

因此,量化交易在中國市場的成長壯大,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普通人,還是老老實實學巴菲特,踏踏實實研讀財報,搞價值投資吧^_^

閱讀全文

與海量數據股票核心競爭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每股公積金和凈資產的差別 瀏覽:722
股票能量指標怎麼調出來 瀏覽:425
股票用現金買嗎 瀏覽:597
好股票網生命線指標 瀏覽:116
手機上怎麼看股票業績 瀏覽:191
中國最大樹脂廠股票號 瀏覽:151
推薦微信的股票軟體 瀏覽:644
露振科技股票行情 瀏覽:745
小窗口的股票軟體 瀏覽:896
重新開一個股票賬戶 瀏覽:123
國家隊持倉股票信息 瀏覽:108
股票回購方式中不需要支付大量現金的是 瀏覽:629
恆康醫葯股票走勢 瀏覽:1005
中國國債股票 瀏覽:443
股票很久沒漲停 瀏覽:109
股票看盤軟體教學視頻直播 瀏覽:115
中國銀聯股票有嗎 瀏覽:49
etf和普通股票一樣買賣嗎 瀏覽:24
搜於特股票今天走勢 瀏覽:894
煤炭價格上漲對煤股票的影響 瀏覽: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