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林時鍾策略是什麼 看完你就懂了
美林時鍾策略是一種利用經濟周期來配置資產的策略。在美林時鍾理論中,不同類型的資產的收益表現與經濟周期密切相關,具體表現及原因如下:
一、經濟周期與資產表現
復甦階段:股票表現最佳,其次是大宗商品,債券和現金相對較弱。
過熱階段:大宗商品表現最佳,股票次之,現金和債券表現較差。
滯脹階段:現金錶現最佳,大宗商品和債券次之,股票表現最差。
衰退階段:債券表現最佳,其次是現金,股票和大宗商品表現較差。
二、美林時鍾策略的應用
美林時鍾策略的核心在於根據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靈活調整資產配置,以獲取最佳的投資回報。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經濟指標和數據,准確判斷當前所處的經濟周期階段,並據此調整投資組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經濟周期的判斷並非易事,且市場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偏離理論預期。因此,在應用美林時鍾策略時,投資者應保持謹慎和靈活,結合其他投資策略進行綜合考慮。
Ⅱ 美林投資時鍾,究竟是什麼
在資產配置領域,最著名的理論莫過於「美林投資時鍾」。美國著名投行美林證券(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成為美銀美林),在研究了美國1973年到2004年的30年歷史數據之後,於2004年發表了「投資時鍾」這一著名的大類資產配置理論。(現在國內也出現了很多「時鍾」,模仿的就是它)
一、什麼是美林時鍾
簡單來說美林時鍾就是一個投資圓盤,告訴你在特定的經濟形勢下買什麼才能賺錢,是買股票、商品期貨、投資債券?還是什麼都不買?
它通過經濟增長率(GDP)和通貨膨脹率(CPI)將經濟周期分為四個階段,具體如下圖:
1、衰退期(低GDP,低CPI)
「經濟下行,通脹下行」。經濟在這個階段步入衰退期,產能過剩,企業盈利微薄,實際收益下降。若要使經濟返回到可持續增長的路徑上,必定會降低利率,而利率的下降會導致債券收益率降低,進一步導致債券的價格上漲,所以衰退期是投資債券的好時機。
投資優先順序:債券>貨幣>股票>商品
2、復甦期(高GDP,低CPI)
「經濟上行,通脹下行」,在這個時期,企業利潤開始逐漸恢復,因此代表企業價值成長的股市是最值得投資的。但是由於貨幣政策仍然寬松,所以債券收益率曲線仍在較低位置。
投資優先順序:股票>債券>貨幣>商品
3、過熱期(高GDP,高CPI)
「經濟上行,通脹上行」生產率增長放緩,產能受限,通貨膨脹上升。大宗商品是最佳的投資產品。
投資優先順序:商品>股票>貨幣>債券
4、滯漲期(低GDP,高CPI)
「經濟下行,通脹上行」由於生產不景氣,企業為了保護利潤水平而提高產品價格。物價上漲,經濟體陷入滯漲,這個時候投資什麼都可能產生虧損,所以持有現金才是最安全的。
投資優先順序:現金>商品>債券>股票
二、資產配置的優勢
其實美林時鍾就是一個指導資產配置的理論,通過美林時鍾,識別經濟運行周期的拐點,及時調整資產配置獲得收益,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為什麼要進行資產配置?
簡單來說,資產配置可以降低風險。
資產配置是對個人財富的一種規劃,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下,投資目標的信息、盈利情況以及一些特殊的時間變動因素等都可能影響投資的收益。
但通過合理的資產配置,分散風險,捕捉不同投資機會,平滑組合波動,從容面對市場變化,促使個人財務保值和增值。
舉個簡單的小例子:
小李和小王各有100萬,小李買了50萬的股票基金和50萬的債券基金,小王覺得股市這么好,把100萬全買了股票基金。我們來看看,3年之後到底誰是贏家。假設第1年,股票基金虧了50%,債券賺了5%;第2年,股票基金賺了60%,債券基金賺了4%;第3年,股票基金賺10%,債券基金賺6%。那麼,小李和小王的盈虧:
可以發現,小李每一年都勝出。當然這也有可能是因為股票一上來就大跌導致的,那麼我們再算一輪。
先讓股票大漲,第1年股票基金賺60%,債券基金賺4%;第2年,股票基金虧了50%,債券賺了5%;第3年,股票基金賺10%,債券基金賺6%。小李和小王的盈虧:
小王在第1年大幅勝出,但如果把投資時間拉長到2年、3年,勝出的還是小李。這就是不同資產配置的區別。
總體來說,美林時鍾是一個幫助我們對我們的資產配置進行調整的理論。但是,不管我們處於經濟周期的哪一個階段,任何極端的資產配置比例都是不可取的,雞蛋要放在不同籃子里,不同資產類型都應該持有一定比例,這樣才能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