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庫券」和「國債」這兩個概念是什麼關系
國債是由政府發行的債券。與其它類型債券相比較,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具有極高的信用度,被譽為「金邊債券」。
國庫券是中央政府發行的期限不超過一年的短期證券,是貨幣市場上重要的融資工具。發行國庫券的主要目的在於籌措短期資金,解決財政困難。當中央政府的年度預算在執行過程中發生赤字時,國庫券籌資是一種經常性的彌補手段。
國家債券是廣義貨幣的一種,是指以國家信譽為主體,授權或直接發行的中央貨幣單位借貸。包括向國內公民、國內外機構投資者、金融機構和其他經濟關聯或非關聯主體進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借貸。中國的外匯儲備大部分是美圓,則主要是美國的國家債券。
國庫券則單獨指定期有目的的投資品種,有較固定的回報。
❷ 國庫券跟股票一樣嗎
不一樣。國庫券是固定期限固定利率並且絕對保本保息的國家發行的國債。股票名義上是購買的某一上市公司的股份,作為投資可以按其公司經營效益分紅,實際上是在做投機買賣。股票的價格分為三種,1)票面價格:1元;2)發行價格則高於票面價格幾倍至幾十倍;3)上市價格:高時是發行價的幾倍乃至幾百倍,低時甚或低於發行價。是由國內國外政治經濟形勢、國家政策、企業經營效益、種絕然不同的理財方式,國庫券是低利率(但高於同期定期存款)的保本保利息無風險的,而股票純粹是投機。由於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國家政策、企業經營效益、等等各方面復雜的因素和主力(莊家)主導操控著股票行情的漲漲跌跌、起起伏伏,價格時時在變,並且變幻莫測稍縱即逝。故而股票是在人為 的「炒」,所以沒有固定收益,有人賺了,有人賠了,收益高風險更大,作為小散賠的人佔多數。國庫券和股票是絕然不同的。
❸ 國庫券買入價和賣出價的區別
(1)發行時購買,中途賣出,年收益率=(賣出價-發行價)÷發行價×(360÷持有天數)×100%。
(2)買進二手國庫券並在到期前又賣出,年收益率=(賣出價-買入價)÷買入價×(365÷持有天數)×100%。
(3)在證券市場買進二手國庫券一直持有到期滿,年收益率=(到期本息和-買入價)÷買入價×(365÷剩餘天數)×100%。
❹ 為什麼國庫券收益率提高了,國庫券的期貨價格反而下降
樓主理解有點偏差。所謂收益率指的是到期收益率,對於已發行的債券,其價格下跌才能提高其到期收益率,因為債券的未來現金流是確定的(票息)。所以已發行的債券價格下跌導致收益率提高,而收益率預期提高也會反過來使得債券價格下跌。這個和股票是不同的。
❺ 什麼是拆零國庫券(treasury strips)
因為美國財政部不發行零息債券,所以投資銀行為了滿足投資者們的需求,把政府債券拆分(stripping)成擁有不同到期日的零息債券,也就是所謂的stripped Treasuries 或者 Treasury strips
❻ 國庫券是怎麼回事
國庫券是國債的一種形式,是中央政府發行的是中短期政府債券。
國庫券是貨幣市場上重要的融資工具,是政府在國內通過發行債券籌集短期資金,用以解決財政困難,彌補本國入不敷出的一種手段。當中央政府的年度預算在執行過程中發生赤字時,國庫券籌資是一種經常性的彌補手段。因國庫券的債務人是國家,其還款保證是國家財政收入,所以它幾乎不存在信用違約風險,是金融市場風險最小的信用工具。我國國庫券的期限最短的為一年,發行對象為地方政府、各企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城鄉居民。而西方國家國庫券品種較多,一般可分為3個月、6個月、9個月、1年期四種。
國庫券與國債的是有區別的。國債是國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是政府以發行債券的方式,向國內個人、團體和國外投資者借債的信用憑證,主要是為了籌措財政資金或彌補財政赤字。
國庫券與國債雖然都是政府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的債券,但國庫券只是國債的一種形式,國債包含國庫券,其廣度與作用也遠超國庫券。
❼ 股票,證券,國債,國庫券分別指什麼呀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發給出資人作為公司資本部分所有權的憑證,成為股東以此獲得股息和紅利。
國債(又稱公債、政府債)即國家借的債,是國家為籌措資金而向投資者出具的借款憑證,承諾在一定的時期內按約定的條件,按期支付利息和到期歸還本金。
國庫券是中央政府發行的期限不超過一年的短期證券,是貨幣市場上重要的融資工具。
發行國庫券的主要目的在於籌措短期資金,解決財政困難。
❽ 1990年10元的國庫券 現在能值多少錢
1990年發行的國庫券期限是三年,年利息是百分之十,不計復利.。15元國庫券現在能兌換19.50元。 該國債已經到期了,可以拿到原來購買的地方去兌換,例如銀行。 除了10元本金,就幾分、幾角或者容1元的利息。
因為財政部規定,各類到期國債利息均按單利計算,逾期兌付不加計利息,國債兌付由原售出機構網點辦理,以前年度到期應兌未兌的實物國債,2008年可繼續到當地常年兌付網點辦理兌付,各地常年兌付網點地址請向中國人民銀行當地分、支行國庫部門查詢;以前年度到期應兌未兌的特種國債兌付由當地財政部門辦理。
如果數量不多,最好繼續收藏,或者拿到錢幣集郵市場去賣,可能賣的價格比得的利息還要高,同時你自己去詢問那家銀行可以兌換也比較麻煩。具體價格還是要依據你的國庫券的品相、以及市場稀缺程度,所以不好估價。
拓展資料:
融資融券利率:融資的利率按證券公司與投資者簽訂的融資融券合同中規定的利率乘以實際發生融資金額、佔用天數計算,融資利息在投資者償還融資時由證券公司一並從投資者信用資金賬戶中收取或按照合同約定的方式收取。融券的費用按證券公司與投資者簽訂的融資融券合同中規定的融券品種費率乘以融券發生當日融券市值、佔用天數計算,融券費用在投資者償還融券時由證券公司一並從投資者信用資金賬戶中收取或按照合同約定的方式收取。根據《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管理辦法》規定,融資利率不得低於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同期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證券公司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收費方式,具體的收費標准依從《融資融券業務合同》中的約定。
融資融券利息怎麼歸還:目前融資融券有兩項手續費:一是利息,全國統一,融資年息8.6%,融券年息10.6%,融一天的話除以360,以此類推。二是交易傭金,這個各個證券公司不同,有的是萬8,有的是和原來帳戶傭金一樣,具體可和客戶經理溝通下。比例要看批給你的信用帳戶的額度是多少,一般來說,50萬資產(含股票)可以批30萬的額度;融資融券收費跟普通賬戶差不多,多了利息。融資融券客戶的授信期限最長只有半年,而且,最終是按照客戶實際借貸時間來計算費用的,例如投資者向券商融資,買入股票後,持有了10天就賣出了股票(賣出股票後資金自動歸還給券商),那麼將只計算這10天內的利息。融資利率不低於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同期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融資利息=實際使用資金金額×使用天數×融資年利率/360,融券費用=實際使用證券金額×使用天數×融券年費率/360。實際使用證券金額 = 實際使用證券數量×賣出成交價格。實際使用天數按自然日天數計算,算頭不算尾,不足一天的按一天計算。即T日實際使用開始收取,還款當日不收取;交易過程中T+0使用公司融資融券額度的,公司按照其所使用額度收取一天的利息或費用。
❾ 國庫券的各國國庫券
中國
1983年發行的面值為50元的國庫券。
中國發行國庫券的歷史不長,只有50多年的歷史。1950年國家發行了最早的國家債券「人民勝利折實公債」,人民勝利折實公債的單位定名為「分」,第一期公債總額為1億分,於1月5日開始發行,公債年息5厘。第二期因國家財政經濟狀況好轉,停止發行。公債票面分為:一分、十分、一百分、五百分四種。 1950年公債的發行拉開了中國發行國庫券的序幕。早期公債的發行,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支援解放戰爭,迅速統一全國,以利於安定民生,恢復和發展經濟,中央人民政府採取的重要金融措施。此後中央財政部於1954年至1958年之間又發行了「國家經濟建設公債」。到了1958年這個特殊的年代,國家的經濟秩序由於「大躍進」、「浮誇風」被打亂,國債被迫暫停。直到1981年國家恢復國債的發行。
1981年以後至1996年的十多年內,發行的國庫券都是實物券,面值有1元、5元、10元、50元、100元、1000元、1萬元、10萬元、100萬元等。從1992年國家開始發行少量的憑證式國庫券,1997年開始就全部採用憑證式和證券市場網上無紙化發行。但在國庫券恢復發行之初的20世紀80年代,很多人對國庫券和當初發行的股票一樣認識不清,那時發行採用攤派的形式。進入20世紀90年代,人們逐漸對國庫券有了認識,國庫券採用承銷包銷方式發行。國庫券的發行也走了一條曲折的道路。自1998年開始,我國停止了票面式國庫券的發行。
美國
美國的國庫券是美國財政部通過公債局發行的政府債券。T-Bills
是TreasuryBills的簡寫,美國財政部發行的短期債券,期限不超過一年。
T-Notes
是TreasuryNote的簡寫,美國財政部發行的中期債券,期限不超過十年。
T-Bonds
是TreasuryBonds的簡寫,美國財政部發行的長期債券,期限十年以上。
TIPS
是的簡寫,又叫通漲保值債券,1997年1月15日由美國財政部首次發行,規模為70億美元。除了擁有一般國債的固定利率息票外,TIPS的面值會定期按照CPI指數加以調整,以確保投資者本金與利息的真實購買力。
STRIPS
拆開債券,又叫分割債券,中國大陸一般稱為本息分離債券,是債券的一個品種。
❿ 一張1982年的一元面值國庫券現在值多少錢
一張1982年的國庫卷,現在的話一般指的是100多塊差不多,因為本身這個價值也是比較高的市場簡介
一級市場
一級市場(Primary Market)也稱為發行市場(Issuance Market),它是指公司直接或通過中介機構向投資者出售新發行的股票的市場。所謂新發行的股票包括初次發行和再發行的股票,前者是公司第一次向投資者出售的原始股,後者是在原始股的基礎上增加新的份額。
一級市場的運作過程
股票K線圖
(一)咨詢與管理
股份有限公司採取發起設立方式設立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發起人認購的股本總額。為了徹底的開放市場經濟,2014年新公司法規定: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的成立不再有首次出資和繳納期限的限制。
股份有限公司採取募集方式設立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實收股本總額。(2014新公司法實施後,股份公司和有限公司均取消最低注冊資本的限制) 法律、行政法規對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有較高規定的,從其規定。
1.募集資金的選擇:募集資金的方式一般可分成公募(Public Placement)和私募(Private Placement)兩類。公開募集需要核審,核審分為注冊制和核准制。
注冊制:發行人在發行新證券之前,首先必須按照有關法規向證券主管機關申請注冊,它要求發行人提供關於證券發行本身以及同證券發行有關的一切信息,並要求所提供的信息具有真實性、可靠性。——關鍵在於是否所有投資者在投資之前都掌握各證券發行者公布的所有信息,以及能否根據這些信息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核准制:又稱特許制,是發行者在發行新證券之前,不僅要公開有關真實情況,而且必須合乎公司法中的若干實質條件,如發行者所經營事業的性質、管理人員的資格、資本結構是否健全、發行者是否具備償債能力等,證券主管機關有權否決不符合條件的申請。—主管機關有權直接干預發行行為。
2. 選定作為承銷商的投資銀行。
3. 准備招股說明書。
4.發行定價。
(二)認購與銷售
具體方式通常有以下幾種:1.包銷2.代銷3.備用包銷
二級市場
二級市場(Secondary Market)也稱股票交易市場,是投資者之間買賣已發行股票的場所。這一市場為股票創造流動性,即能夠迅速脫手換取現值。
二級市場通常可分為有組織的證券交易所和場外交易市場,但也出現了具有混合特型的第三市場(The Third Market)和第四市場(The Fourth Market)。
三級市場
第三市場是指原來在證交所上市的股票移到以場外進行交易而形成的市場,換言之,第三市場交易是既在證交所上市又在場外市場交易的股票,以區別於一般含義的櫃台交易。
四級市場
第四市場指大機構(和富有的個人)繞開通常的經紀人,彼此之間利用電子通信網路(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Networks,ECNs)直接進行的證券交易。
場外市場
場外交易是相對於證券交易所交易而言的,凡是在證券交易所之外的股票交易活動都可稱作場外交易。由於這種交易起先主要是在各證券商的櫃台上進行的,因而也稱為櫃台交易(OTC,Over -The-Counter);
場外交易市場與證交所相比,沒有固定的集中的場所,而是分散於各地,規模有大有小由自營商(Dealers)來組織交易;場外交易市場無法實行公開競價,其價格是通過商議達成的;場外交易比證交所上市所受的管制少,靈活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