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心理賬戶給管理者哪些啟示
人們在做什麼事情之前,一般都會根據自己的「心理賬戶」來決定事情的重要性,進而決定取捨。說的專業一些就是,在決策過程中,決策者的心理與行為,如情感情緒、成就動機、價值權衡、才智品德、心理偏好等都是影響做出決策的重要因素,因而使得決策過程呈現出種種非理性特徵。
可見,心理賬戶對於理財,應該是一個很不錯的幫手,因為如果一個人在心理上事先把這些錢歸入了不同的賬戶,他一般就不會產生挪用的念頭。
可是如果把心理賬戶和決策聯系起來,恐怕誰都會清楚它的危害,因為非理性狀態下做出的決策往往是有失偏頗的。
(1)心理賬戶股票擴展閱讀
心理賬戶的存在影響著人們以不同的態度對待不同的支出和收益,從而做出不同的決策和行為。拋售掉的股票虧損和沒有被拋掉的股票虧損就是被放在不同的心理賬戶中,拋售之前是賬面上的虧損,而拋售之後是一個實際的虧損,客觀上講,這兩者實質上並沒有差異,但是在心理上人們卻把它們劃上了嚴格的界限。
從賬面虧損到實際虧損,後者在心理賬戶中感覺更加「真實」,也就更加讓人痛苦,所以這兩個賬戶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人們並不能從心理上把二者完全等同起來。
當原來的賬面虧損不小心成了實際虧損之後,那個股票的賬面虧損賬戶在心裡就以最終虧損的狀態關閉了。人們一般不能把賬戶再往回撥,也就是從實際虧損賬戶再回撥到賬面虧損賬戶。
心理賬戶的存在不僅影響著我們的投資決策,也會對日常生活中的種種消費決策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
㈡ 從行為經濟學里,我們能夠悟到什麼炒股秘訣
第一,「止損」和沉沒成本。
在塞勒眼中,消費者都會受到現實生活中的「非理性」影響。例如,某人事先買好了球票,但不巧遇到刮風或下雨等惡劣天氣。此時,他更可能放棄,選擇在家看電視,如果頂著大雨去看球,將產生更大的損失。
按照這種邏輯,北京汽車限號可能會成為一個不經濟的辦法。限號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交通擁堵,似乎限制力越強,交通就會越通暢。然而,如果市民私家車被允許上路的時間減少了,其中肯定有不少人出於「止損」的目的,要麼願意在允許上路的時間內增加出車,要麼會再去買另一輛車。如此一來,反而會出現更多的車在馬路上擁堵,資源大量浪費的同時,道路境況並未出現明顯改善。
第二,不同心理賬戶決定不同的消費行為。
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好幾個心理賬戶,每個賬戶上都有不同的存款,到底如何使用這些存款,不僅是理性的貨幣支出行為,更要看具體的心理作用和消費行為。
例如,某人擁有20萬元的股票投資組合,如果因為投資而增值了2萬元,他往往不會立即改變自己的消費習慣;但如果這2萬元收入來自買彩票、公司獎金或賭博收益,那他可能立馬會買一部嶄新的iPhone 8。
可見,在不同的心理賬戶里,大家的消費行為是不同的,盡管投資所得的2萬元和中彩票所得的2萬元購買力無異,但對消費心理的影響是有差異的。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也不勝枚舉:對某些人來說,在娛樂消費時很大方,但讓他花錢聽教授講一堂經濟課卻覺得心疼。同樣是200萬元,有些人是奮斗得來的,有些人是中彩票得來的,他們的消費行為和人生軌跡也會截然不同。
㈢ 心理賬戶的影響
心理賬戶的存在影響著人們以不同的態度對待不同的支出和收益,從而做出不同的決策和行為。在上面的問題中,拋售掉的股票虧損和沒有被拋掉的股票虧損就是被放在不同的心理賬戶中,拋售之前是賬面上的虧損,而拋售之後是一個實際的虧損,客觀上講,這兩者實質上並沒有差異,但是在心理上人們卻把它們劃上了嚴格的界限。從賬面虧損到實際虧損,後者在心理賬戶中感覺更加「真實」,也就更加讓人痛苦,所以這兩個賬戶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人們並不能從心理上把二者完全等同起來。當原來的賬面虧損不小心成了實際虧損之後,那個股票的賬面虧損賬戶在心裡就以最終虧損的狀態關閉了,人們一般不能把賬戶再往回撥,也就是從實際虧損賬戶再回撥到賬面虧損賬戶。心理賬戶的存在不僅影響著我們的投資決策,也會對日常生活中的種種消費決策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
㈣ 心理賬戶對投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的投資方法和傳統金融理論假設的有很大差別。即使資產組合理論的奠基者馬克維茨也在一次采訪中承認,在他自己的生活理財過程中並不遵循資產組合理論,而是像很多投資者一樣,採用堆積木的方式進行資產管理。他在自己退休金的安排上,仍選用了50%債券和50%股票的組合。
行為金融學的研究表明投資者存在心理賬戶,位於不同心理賬戶的資金投資的目標也不相同。心理賬戶是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教授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概念。在一個人的頭腦中,會把實際上等價的支出或收益劃分不同的價值。在經濟學賬戶里,每一塊錢都是可以替代的,只要絕對量相同。但在心理賬戶里則不一樣。心理賬戶讓我們用不同的態度對待不同的支出和收益,從而做出不同的決策和行為。顯然,實際生活中投資者不同的心理賬戶以及對應的多重目標和風險容忍度與傳統金融學假設的投資者的資產組合具有統一的、單一的收益和風險目標相悖。
因而我們在投資過程中採用目標盯住的多重投資策略滿足心理賬戶現象。首先,根據投資組合的多重最終用途決定多重投資目標,然後基於這些投資目標和相應風險特徵,最後確定適合的多重投資策略和標的。比如上面例子中的兩三年之後孩子上學的資金,這筆資金有明確的用途和時間限制,教育在父母的心中很重要。這筆資金的投資會非常謹慎,資金安全第一。可投資的標的物必須和這個風險特徵相匹配,可以是兩三年之後到期的國債或高等級債券。對於預備的治病應急資金,這種資金隨時要用且必不可少,資金安全性要求很高。投資的標的物可以選擇隨時可以贖回的貨幣基金。對於原有的基金投資或每個月多餘的閑錢,可以選擇收益更高的股票或偏股型基金。這樣就把這個投資者原有的教育備用金、應急備用金和閑錢,分別根據資金用途的和其風險特徵,按多重投資策略組成了一個投資組合。這個組合的收益會比原來簡單的組合的收益率高,也考慮了心理賬戶現象,妻子被說服的可能性也更大些。
㈤ 炒股反應不足有什麼壞處
價值股則正好相反,盡管不斷有利好消息出台,投資者仍舊對此類股票反應冷落,但事實上該種股票的業績很可能趕超魅力股。導致反應不足的心理因素是保守性偏差(Conservative bias) 。保守即對基礎評判給予過多的權重,而對新數據重視不足,被證實偏離貝葉斯估計或判斷,從而導致反應不足,其中固執是保守的一個極端情形。除此之外,心理距離(Mental distance) 和心理賬戶(Mental accounting) 也是影響過度反應和反應不足的重要因素。股票市場的過度反應是指某一事件(財務報告、消息或政策出台)引起股票價格的變化超出預期合理水平的現象。「反應不足」現象是與「反應過度」相互對立的,當市場上有重大的消息時,股價波動平平。
㈥ 投顧考試心理賬戶影響
我們在投資市場中常常會看見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投資者在投資的過程中,對於連續下跌的股票往往不願意「割肉」,而對於盈利的股票則通常不捨得「止盈」。
在面對賬面不斷虧損的時候,我們常以賬面浮虧來安慰自己,然後選擇繼續持有,等待回本的那天,因為此時的「割肉」所帶來的痛苦遠大於繼續持有下跌的痛苦,而在賬面盈利的時候,我們就會認為這是「意外之財」,即使是回調也能接受,萬一繼續上漲了呢?
這種心理活動就是由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心理賬戶」(mental accounting),因為此時的我們是將浮虧和浮盈的資金分別放置了在不同的心理賬戶中。
就以塞勒教授的實驗為例。
假如你已經花了200元買了張音樂會門票,但正要入場檢票時,發現那張門票丟了。現在想看音樂會就必須重新買票,你會買嗎?
塞勒找了200人來調查,其中只有46%的人選擇會再買一張門票。於是塞勒換了一種問法。假如現在你要去音樂會欣賞音樂表演,但就在你打算買票時,發現你錢包里少了200元現金。現在想參加音樂會就必須再拿出200元現金來買票,你會買嗎?
這次調查中居然有88%的人選擇會再買一張音樂會門票。
無論是先丟錢還是先丟票,其花費的金錢同樣是400元,那麼為什麼同樣是少了400元的情況,人們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卻不一樣呢?這反映的其實就是心理賬戶的問題。
因為大家把現金和音樂會的門票放置在了不同的心理賬戶中,即現金賬戶里是有400元的,而音樂會賬戶里的預算和支出是有200元的。
㈦ 在投資決策中,投資者如何運用心理賬戶進行決策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1
㈧ 如何理解處置效應
所謂處置效應,是指投資人在處置股票時,傾向賣出賺錢的股票、繼續持有賠錢的股票,也就是所謂的『出贏保虧』效應。這意味著當投資者處於盈利狀態時是風險迴避者,而處於虧損狀態時是風險偏好者。
如果你覺得不好理解,也可以理解為普通的賭徒心理,即一個人在贏、順境的時候小心謹慎、貪圖小利;而他在輸、逆境的時候卻不服輸,不計代價的希望可以挽回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