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股票的長期平均盈利
很多朋友投資股票最後虧損累累,虧損的主要原因,是不斷的買進和賣出,長期這樣頻繁操作,最後的結果導致很大的虧損; 頻繁操作的主要因素是投機心理,同時心情隨著股票的價格波動而波動,出現貪婪和恐懼,不斷的出現重大操作失誤,不斷的虧損. 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個好的投資股票的方法:平均成本法. 平均成本法,讓你長期投資,或略波動,戰勝自我! 平均成本法是指在固定的時間間隔,投資固定的金額,不管市場是上升還是下降; 平均成本法使用每個月定期進行投資,能夠或略市場的波動 ; 平均成本法也是一個降低風險的投資方法 平均成本法:通過先給自己開支,你自然地就取得了平均成本法的戰略優勢。有規律地拿出事先確定了數量 的錢投入到固定的股票組合中( 所謂系統投資 ), 是已被證明有效的一個獲取財富的辦法。同時它也帶來了 其他益處。它使你從尋找市場時機的需要中或者說是誘惑中解放出來。其目標是以不同的價格進行組合投 資。從而其波動的價值會使你在投資中的長期成本達到最小化. 其原理是 : 用固定數目的錢有規律地購買股票,以使其平均成本能夠平抑市場的波峰和波谷。 你的資金在市場上升時只能買到較少的股票 , 而在市場下跌時則較多 , 投資的時間越長平 均成本價曲線就變得越平滑 , 如果時間足夠長 , 市場狀態產生的影 響就更趨於微小。 必須記住這一點:要使用平均成本法投資就必須能夠在每一個預定日有相應的資金和工具投入投資 , 這意 味著即使在市場越跌越深時也要接受現實並繼續送進支票,買入更多的股票以便市場回升時增值,明白這 個過程可以幫助你在執行計劃時堅持這樣的紀律性。 以下是運用平均成本法的一個例子。 假設你每月投資 1800 元購買某隻股票 開始時以每股 18 元, 1800 元資金可以買入 100 股 , 第二個月股價降到 15 元 , 1800 元資金可以買到 120 股 , 第三個月股價降到 10 元 , 1800 元資金可以買到 180 股 , 第四個月股價漲到 20 元 , 1800 元只能買到 90 股 , 到第五個月股價重新回落到每股 18 元 ,你又買了 100 股. 那麼你的盈虧狀況如何 ? 是賺錢的。請看以下計算 : 總投資 :9000 元總股數 :590 股平均價 :16.2 元. 總市值 :10620 元 盈 利: 1620元 特別要提醒的是:應用平均成本法投資股票,是和長期投資的理念結合起來使用的.你投資的的企業必須符合下面的條件: 1.在行業中是數一數二的, 2.企業擁有擁有核心競爭力 3.企業經營10年20年後也是良好的; 4.企業的收入和利潤能夠保持長期良好的成長; 5.管理狀況良好; 6.企業財務狀況良好; 符合上面這些條件的股票其實是很少的,你需要仔細的評估,認真選擇,做一個好的投資組合. 我們看看中國的A股市場,如果你在過去的5-10年內按照平均成本和長期投資的原則, 每個月不斷買進萬科、五糧液、茅台、同仁堂、中興通訊、民生銀行、雲南白葯、中集集團、 煙抬萬華這樣的企業股票,並且只買不賣,長期持有,年收益超過30%以上! 運用平均成本法進行長期進行投資投資,讓你能夠或略波動,戰勝自我,獲得良好的投資收益!
Ⅱ 有著強大的經濟做後盾,股票其實投的到底是什麼
很多人投資股票,追求的是「低買高賣」,也就是以較低的價格買入,等股價上漲了,再以較高的價格賣出,賺取差價,本質上是一種擇時的方法。
那麼,這種通過擇時賺價差的投資收益怎樣呢?
有人以美股為例做過研究。在1965年到1995年的30年間,假設運氣極好,每年都能抓住當年的最低點,並在最低點買入1萬美元標普500指數基金,那麼堅持做30年的年均復合回報率是11.7%。
相反,那些運氣極差的人,連續30年都在當年的最高點買入,他們的年均復合回報率是10.6%。還有一些人不去擇時,就在每年的第一天入市,這么做的年均復合回報率是11%。
第三、股票投資的本質還是公司
長期來看,公司利潤和股市回報之間的相關性非常高,本質是均值回歸,股價長期就是要回歸到企業的內在價值,這也是價值投資的核心邏輯。
所謂內在價值,也就是巴菲特挑選企業的核心標准之一:持續穩定的贏利能力。
美國股市在1966 到1982 年間持續盤整,靠價差基本賺不到什麼錢。但由於公司的持續盈利,投資者照樣可以獲得股息,所以投資回報率依然是正的。
所以說我們要與好公司一起成長,就要做到兩點:
一是要認真做研究,買入值得長期擁有的公司。
二是不要受到市場波動影響,而輕易放棄自己所看好公司的股票。
而且,每一次經濟衰退都成功度過,經濟一旦恢復正常,股市就會開始上漲,這些好公司就會有很好的表現,甚至不斷創新高。
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如果沒有直接甄別股票的能力,投資基金和債券也是很好的選擇,不用去擔心市場波動,讓專業的基金經理幫你投資理財,依然能拿到不錯的分紅。
Ⅲ 格雷厄姆的投資原則之分散投資是怎麼回事
投資有風險,分散投資,分散風險,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理財常識。但是,究竟如何才能做到分散投資呢?分散投資並非是盲目地購買十幾、二十個理財產品,這樣不僅會讓你忙裡眼花繚亂,精疲力盡,還會讓你在混亂之中忽略投資風險,反而會加重投資損失。對於分散投資這個問題,投資者要真正學會分散投資,抓住三點理財原則就行。 一、選擇相對集中的投資方式。投資者應當選擇相對集中的投資方式,根據自己的資金情況選擇3-5個投資方式。這樣一來,不僅能降低投資組合的管理難度,還能將更多的精力集中於那幾個投資方式,再進行長期投資,一定能獲得較高的收益。
二、過高收益的投資,盡量別碰。分散投資,並不是都選擇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對那些過高收益的投資,盡量別碰。穩健型投資者可以中低風險的進行組合投資,能有效分散風險。這種投資策略,是一種穩健型投資策略。
三、投資應量力而行。投資應量力而行,有多少財力就進行多少投資,不可借錢投資,甚至貸款投資,存在賭博心理。每位投資者在選擇每一種投資方式時,應該先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有所了解,然後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內選擇投資方式,比如你懂房地產投資,你就可以選購一些與房地產有關的理財產品,量力而行。
Ⅳ 格雷厄姆成長股的估值公式中的增長率說的是收益增長率還是利潤增長率
是利潤增長率
格雷厄姆成長股估值公式:
價值=年收益*(8.5+預期年增長率*2),公式中的年收益為最近一年的收益,可以用每股收益TTM(最近十二個月的收益)代替,預期年增長率為未來3年的增長率。
Ⅳ 巴菲特投資股票都不賣的話,他靠什麼賺錢
股票的賺錢方式不只有買進賣出的差價,還有股利等等,具體的我在下文中有介紹,感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了解。
開講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最新的行業龍頭股新鮮出爐!看看有沒有你鍾意的一隻!吐血整理!各大行業龍頭股票一覽表,建議收藏!
一、股票是什麼
股票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
股票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股東憑借它可以一同分享公司成長或者說交易市場波動帶來的收益,不過也要一起來承擔公司運作錯誤導致的風險問題。
如果你是剛入行的股票小白,那這些基礎的股票知識,真的別錯過:新手小白必備的股市基礎知識大全
二、投資股票是怎麼賺錢的
弄清楚股票的含義後,我們開始講今天的重點--投資股票獲利的方式是什麼。
一般來說,股票獲利有兩種方式:
1、股利:當你自己投資的那個上市公司賺錢時,公司會按照你持有的股份占總股份的比例是多少,把屬於你的那部分利潤給你,此時你所獲得的分紅,就是股利。一般有現金股利、財產股利、股票股利等,以常見的現金股利舉例:
你以每股50元的價格買入XX公司的股票,買入1萬元。若公司年度分紅時,每股股利為4元,那麼你的收益率為4元/50元=8%,年分紅=1萬×8%=800元。
可是公司一旦賺不到錢,你就可能完全領不到股利了。
2、股票價差:同時投資者可以在股價低時買入股票,在股價相對而言比較高的時候賣出股票;或者是等到股價大漲的時候將股票賣出股價在低點時買回股票,用中間的差價來賺取費用,即低買高賣、高賣低買。
比如,你看上一隻股票,市價為10元/股,覺得此時股價較低,趕緊買入5000股。過了一周多,發現這只股票穩步上漲至18元/股,這時,你迅速賣出4000股,就能賺低買高賣的差價,從而獲得利潤。
所以,股票買賣的時機找的准,就沒有不賺錢的!大家買股票時,經常碰到一買就跌、一賣就漲的情況,自以為是自己沒有好的運氣……其實只是缺少這幾個買賣點捕捉神器,能讓你提前知道買賣點,不錯過任何一個上漲機會,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AI輔助決策】買賣時機捕捉神器
不過,投資股票是有風險的,虧盈情況都是不確定的,大家把心態放平,想要進入股市的朋友千萬得謹慎~
Ⅵ 格雷厄姆的估值計算公式
本傑明·格雷厄姆的估值公式收錄在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之中,體現股票價值未來幾年的預期價格,主要針對的是成長性股票價值的計算。
在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書中,本傑明·格雷厄姆的估值公式為:V=EPS*(8。5+2G*100),其中V=股票價值;EPS=當前每股預期收益;2G=2倍預期年增長率;公式中的8。5數值指的是當時本傑明·格雷厄姆認為一家業績穩定增長的上市公司較為適合的市盈率,就表示股票價值=每股預期收益乘以(業績穩定增長公司的合理市盈率+兩倍的預期年增長率*100)。
投資者在實際運用中,需要注意本傑明·格雷厄姆的估值公式針對的是成長型規模較大的股票就像A股市場中的藍籌股,並不包括一些高科技板塊以及盤面較小的股票或者非成長個股。還有公式中的8。5數值是不一定的,在市場每個行業的合理市盈率區間都會有所不同,也要根據不同的市場環境去參考。公式中的預期年增長率,可以通過公司前期的年增長率比例進行預期計算。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09-2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Ⅶ 請高手簡要介紹一下格雷厄姆的基本分析理論
格雷厄姆(格蘭姆)在國內並不為很多人所知,其實在國內大名鼎鼎的芭菲特卻是格雷厄姆的得意門生,芭菲特是以傑出的投資業績與顯赫的財富而立名於世,但在投資理念上幾乎全部師承了格雷厄姆的學術精華並沒有絲毫的超越。六十多年前,本傑明·格雷厄姆與大衛*陶德(David Dodd)合著的《有價證券分析》一書在1934年問世了,從而奠定了格蘭姆的「財務分析之父」的地位。在微觀基本分析方面,格雷厄姆成為巴菲特、彼得·林奇等股王股聖的啟蒙大宗師。巴菲特曾虔誠地說過:在許多人的羅盤上,格蘭姆就是到達北極的唯一指標。大衛·劉易斯甚至說: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學說是每一位華爾街人士的《聖經》,而他則是當之無愧的華爾街教父。格雷厄姆之所以被公認為「財務分析之父」是因為在他之前還沒有財務分析這項專業,只是在他之後人們才開始意識並接受這個概念。
讓我們先來簡單的追尋這位非同尋常的「財務分析之父」的人生軌跡:格雷厄姆是尤太人的後裔,他的家庭是18世紀末到美國的移民,大概算是美國的第二代移民,1894年5月8日格雷厄姆誕生在英國多霧的倫敦,就在格雷厄姆剛滿一周歲的時候就舉家漂洋過海來到美國並在美國的土地上成長,他的身上既凝聚了尤太民族千百年來對金錢高超的智慧與冷靜的頭腦,又具備了美利堅民族那種激進的、浪漫的冒險精神。格雷厄姆的童年非常苦澀,初到美國一家的生活非常艱辛,在格雷厄姆9歲那年他的父親因病而在35歲的壯年辭別了人世,一家人依靠堅強的母親相依為命。而生活對這一家人的打擊還遠遠沒有結束,1907年初格雷厄姆的母親多娜在找不到投資方向的情況下把大部分的積蓄拿到股市上去碰碰運氣,到1907年底的時候股市狂跌了49%,格雷厄姆那一家可憐的家產就這樣在股災中被無情的吞噬了,正是從母親那沉痛而憔悴的臉上少年時代的格雷厄姆讀到了股市這本復雜之書的第一頁。青年時期的格雷厄姆以出類拔萃的成績考上了美國的名校之一的哥侖比亞大學(很多年以後當格雷厄姆以教授的身份重返哥侖比亞大學,芭菲特及當代的很多投資大師都曾是他的學生),1914年夏天格雷厄姆以榮譽畢業生和全班第二名的成績順利的從哥侖比亞大學畢業,在畢業後的職業選擇上迫於生活的壓力毅然的選擇了華爾街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而放棄了留校任教的機會。
在華爾街格雷厄姆從最底層的工作起步,那個年代沒什麼證券分析家只有統計員,經過多年的打拚到1929年為止格雷厄姆聯合帳戶的資金已達250萬,但大危機接踵而來,盡管格雷厄姆非常小心謹慎,但在1930年損失了20%以後以為最糟糕的時候已經過去、他又貸款來投資股票,後來所謂的底部一再被跌破,那次大危機的唯一特點是「一個噩耗接著一個噩耗,糟的越來越糟」,1932年聯合帳戶跌掉了70%之多,格雷厄姆也瀕臨破產。《有價證券分析》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它其實是對1929年資本主義大蕭條深刻反思的產物,憑藉此書格雷厄姆在有價證券這一行創立了一整套卓有成效的理論,成為了華爾街的《聖經》。
隨著時光流逝,《有價證券分析》已經過了多次改版,但總體上《有價證券分析》一書的內容龐雜、艱澀,特別是其中的大量實例不再具有示範意義,1942格雷厄姆的又一部力作《聰明的投資人》問世,這本書可以說是《有價證券分析》的簡化版不僅繼承了《有價證券分析》的所有精華、還有大量更新的生動實例而且通俗易懂、簡單扼要,顯然這是為一般投資人而寫的,該書的出版在更廣的范圍內和更牢固的基礎上奠定了格雷厄姆做為美國及至世界的證券分析家與投資理論家的地位。雖然該書是為普通大眾而寫但同樣受到證券、金融專業人士的青睞與贊賞,年輕的芭菲特正是在看了此書後才依然決定選擇哥侖比亞大學就讀並終生追隨格雷厄姆,在芭菲特成名後曾在奧馬哈大學教授「投資學原理」時也曾用此書做為教材。
《聰明的投資人》清楚的區別了投資與投機的差別,按格雷厄姆的解釋投資是建立在事實與數字的分析基礎上的而投機則是建立在突發的念頭或臆測之上的,每一個合格的投資者都首先要區別它們;格雷厄姆在書中講述的兩則關於股市的寓言故事:
一則是「市場先生」
另一則是「旅鼠投資」
早已成了投資者們的口頭禪了;格雷厄姆一貫認為股票是企業的一部分,它的價值始終應和整個企業的價值相呼應;格雷厄姆還生動的闡述了價值投資的核心觀念之一「安全空間」的概念,總之書中的精彩觀點可謂比比皆是。
《聰明的投資人》不僅提供了實際中的操作原則,在我看來更是一部思考市場的投資哲學。
《聰明的投資人》是一扇窗戶,透過它讓我們能夠了解價值投資的精髓,讓我們打開它吧!
附:
《聰明的投資人》(格雷厄姆投資指南)的讀書筆記:(其中的每一個觀點都來源於此書並在書中做了更詳細的演繹)
(1)如果總是做顯而易見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賺不到錢。對於理性投資,精神態度比技巧更重要;
(2)每個人都知道,在市場交易中大多數人最後是賠錢的。那些不肯放棄的人要麼不理智、要麼想用金錢來換取其中的樂趣、要麼具有超常的天賦,在任何情況下他們都並非投資者;
(3)投資者與投機者最實際的區別在於他們對股市運動的態度上:投機者的興趣主要在參與市場波動並從中謀取利潤,投資者的興趣主要在以適當的價格取得和持有適當的股票;
(4)對待價格波動的正確的精神態度是所有成功的股票投資的試金石;
(5)對於投機者,時機具有心理上的重要性,因為他想在短時間內獲取大筆利潤,在他的證券上升之前等待一年的想法是不適合他的,而等待的時間對投資者而言則無關緊要;
(6)價格波動對真正的投資者只有一個重要的意義:但價格大幅下跌後提供給投資者買入的機會,當價格大幅上漲後提供給投資者出售的機會;
(7)對廉價證券的定義:它是一種建立在事實分析基礎上,表現出持有比出售更有價值的證券;
(8)經驗表明在大多事例中,安全依賴於收益能力,如果收益能力不充分的話,資產就會喪失大部分的名譽(或帳面)價值;
(9)在能夠信賴的那些個別預測和受大錯支配的那些個別預測之間事先做出區別幾乎是不可能的,實際上這正是投資基金廣泛多樣化經營的一個原因。廣泛多樣化的流行本身就是「選擇性」迷信被拒絕的過程。
(10)任何關於一種股票比其餘股票更值得購買的分析者的意見,都必須從他個人的偏好和期待的局限擴展到更大的范圍。如果所有的投資者都同意一種特別的股票比其餘的股票更好,那麼這種股票會迅速提價到這樣一種程度以抵消掉它先前的利益;
(11)股票市場上的絕大多數理論收益並不是那些處於連續繁榮的公司所創造的,而是那些經歷大起大落的公司創造的,是通過在股票低價時買進、高價時賣出創造出來的;
(12)股市行為必然是一個令人困惑的行為,否則稍懂一點知識的人就能獲利。投資者必需著眼於價格水平與潛在或核心價值的相互關系,而不是市場上正在做什麼或將要做什麼的變化;
(13)過去的數據並不能對未來發展提供保證,只是建議罷了;
(14)投資方式中的一個基本原則:一個正確的概括必需始終將價格考慮進去;
(15)在投資上處於根本地位的是分紅和市場價,它們是外部股東收回投資的唯一具體的方式,誠然---收益、經濟強大及資產增加這些因素對他們也很重要,但這些只有在立即或最終影響他們的分紅和市場價時才顯得那麼重要;
(16)在正常條件下,為投資而購買的一般普通股,其安全邊際在於大大高於現行債券利率的期望獲利能力;
(17)獲取收益所進行的操作不應基於信心而應基於算術;
(18)很多投資人會把注意力由可見的固定資產轉移到無形資產上,例如經營能力和企業的本質,而這會暗中為投資者帶來具有風險的思考模式;
(19)如果一隻普通股被確定為良好的投資對象,那麼這只股票同時也是良好的投機目標;
(20)由股市造成的錯誤遲早都會由股市自身來糾正,市場不可能對明顯的錯誤長久視而不見,一旦這種錯誤得到糾正之時,就是有眼光的投資者獲利之時;
(21)投資者的注意力不要放在行情機上,而要放在股權證明背後的企業身上.通過注意贏利情況,資產情況,未來遠景等諸如此類的因素上,投資者可以對公司獨立於其市場價格的<內在價值>形成一個概念;
(22)股票市場並非一個能精確衡量價值的<稱重計>,相反它是一個<投票機>,不計其數的人所做出的決定是一種理性和感性的摻雜物,有很多時候這些抉擇和理性的價值評判相去甚遠.投資的秘訣就是在價格遠遠低於內在價值時投資,並且相信市場趨勢會回升;
(23)投資者要以購買整家公司的態度來研究一種股票;
(24)無法抑制的樂觀主義能導致狂熱的投機,而其中一個最主要的特徵是它無法汲取歷史的教訓;
(25)做個有耐心的投資者,願意等到企業的的價格變得有吸引力時才購買股票;
(26)無論華爾街還是別的什麼地方,都不存在確定的、輕松的致富之路;
(27)對一家企業的狀態,只有一半是事實,而另一半卻是人們的觀點;
(28)只有在得到對企業的定性調查結果的支持的前提下,量化的指標才是有用的。
Ⅷ 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
格雷厄姆與費雪是巴菲特的兩位老師,這兩位一位側重於公司內在價值的研究,一位側重於尋找最優價值的股票,巴菲特是在結合兩人的基礎之上而進行投資的,另外格雷厄姆有華爾街之父的榮譽,可見其再金融業得地位不容小覷,但是國內知道巴菲特的比較多,而知道格雷厄姆的比較少。《證券分析》是一本很不錯的證券類的書,可以讀一下,網路文庫里就有,我前幾天剛下過!
巴菲特曾說,「我是百分之十五的費雪,百分之八十五的格雷厄姆。」格雷厄姆對巴菲特的影響如此之大並不令人驚奇。巴菲特起初是格雷厄姆論著的一個入迷的讀者,然後成為了他的學生、雇員和合作者,最後成了和他比肩而立的人。格雷厄姆磨煉了巴菲特,但如果認為巴菲特僅僅是格雷厄姆教育出來的奇才的話,顯然忽略了另外一個金融思想巨頭菲利普"費雪的影響。
巴菲特在讀了費雪《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潤》一書後,直接找到費雪。巴菲特回憶說:「當我見到他(費雪)時,他本人和他的思想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費雪很像格雷厄姆,沒有一點架子,優雅大度,是一個非凡的人物。」盡管格雷厄姆和費雪的投資方法相異,但巴菲特認為他們兩人「在投資世界裡是平行的。」
本傑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被認為是金融分析的開山鼻祖。之所以這樣稱呼,是因為「在他之前沒有金融分析這種職業,在他之後人們才開始這樣稱呼這種職業。」格雷厄姆有兩本著作最為知名。一本是和大衛"多德合著的《證券分析》,1934年出版。那時正是1929年股市大崩潰後不久,美國經濟正處於極度蕭條之中。大多數學者都在試圖解釋這一經濟現象,而格雷厄姆卻致力於幫助人們重建金融根基。另一本是《聰明的投資者》..1949年出版。
《證券分析》1934年第一次出版時,格雷厄姆和多德都已有十五年以上的投資經歷。他們花費了四年時間才完成了這本書。《證券分析》一書首次出版時,《紐約時報》記者的路易絲,里奇評論該書「相當成熟,細致入微,值得稱贊,是理論探討和實踐經驗兩者智慧的結晶。如果這種投資理念早點產生的話,投資者的思想會集中於證券本身而非證券市場」。
《證券分析》的精要之處在於:一個基於理性評估、精心選擇、投向分散的普通股組合即是一個正確的投資組合。格雷厄姆在書中幫助投資者循序漸進地理解他的投資理念及方法。格雷厄姆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統一和明確「投資」定義。在此之前,投資是一個多義詞。一些人把購買股票稱為投機,而把購買債券稱為投資;也有人認為購買安全性較高的證券如債券是投資,而購買股價低於凈現值的股票的行為是投機。格雷厄姆認為,意圖比外在表現更能確定購買證券是投資還是投機。借錢去買證券並希望快速掙錢的決策不管它買的是債券還是股票都是投機。
格雷厄姆提出了自己的定義,「投資是一種通過認真分析,有指望保本並能有一個滿意收益的行為。不滿足這些條件的行為就叫投機。」格雷厄姆主張進行分散投資以降低風險。他把「仔細分析」解釋為「基於成熟的原則和正確的邏輯對所得事實仔細研究並試圖作出結論。」格雷厄姆進一步把分析描述成三個步驟:描述、評判、選擇。
在描述階段,分析者收集所有突出的事實並把它們清晰地表達出來。在評判階段,分析者關心的是信息的質量,側重於分析所得信息是否客觀地反映了事實。在選擇階段,分析者判斷所考察的證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
格雷厄姆認為,對於一個被視為投資的證券來說,其本金必須有某種程度的安全性,並有滿意的回報率。格雷厄姆解釋說,所謂安全並非是說絕對安全,而是指在合理的條件下投資應不致於虧本。格雷厄姆不認為一個非常反常或不可能的事件會使一個安全的債券拖欠。而滿意的回報不僅包括股息或利息收入而且包括價格增值。格雷厄姆特別提到「滿意」是一個主觀性的詞,投資回報可以是任何數量,不管有多低,只要投資者做得明智,並在投資的界限內。按照格雷厄姆的定義,一個運用正確的邏輯進行金融分析,並遵循本金安全和合理回報率的原則的人即是一個投資者而不是投機者。
格雷厄姆一生都被投資和投機問題所困擾。格雷厄姆晚年很傷心。因為在他看來,機構投資者所進行的活動顯然是投機性的。1973年一1974年紐約股市進入熊市後不久,格雷厄姆應邀參加一個由Donaldson, Lufkin &. Jenrette公司(譯注:華爾街排名第10位的投資銀行)所組織的基金管理人會議。當格雷厄姆在會議圓桌旁坐下後,對他的同行們所認可的東西深感震驚。「我不理解,」格雷厄姆說,「機構理財是如何從正確的投資退化到試圖在最短的時期里得到最可能高的收益這種激烈的競爭上去的。」
區分了投資與投機後,格雷厄姆的第二個貢獻是提出了普通股投資的數量分析方法。在《證券分析》之前,幾乎沒人利用數量方法來選擇股票。在1929年之前,上市公司主要是鐵路行業的公司,工業和公共事業公司股票只是全部上市股票中的一小部分。銀行和保險公司等投機者所鍾愛的股票都未上市。這些以鐵路公司為主的上市公司都有實際的資本價值支撐,大多以接近面值的價格交易,在格雷厄姆看來,都有投資價值。
格雷厄姆指出了三種導致股市暴跌的力量。第一,交易經紀行和投資機構對股票的操縱。每天,經紀人總是添油加醋地告訴客戶哪只股票開始「變動」以及一些令人興奮的股票信息。第二,銀行貸款購買股票的政策。20年代。銀行往往貸款給那些焦急等待華爾街最新熱點的投機者。銀行貸款用於購買證券的金額從1921年的1。億美元上升到1929年的85億美元。由於貸款是以股票市價來支撐的,當股市暴跌時,一切就像小孩用紙牌搭成的房子一樣全坍塌了。《證券法》頒布後,保護了個人投資者不受經紀人欺詐,靠保證金買證券的做法也比20年代大大減少了。但有一種因素是立法難以控制的,這就是格雷厄姆認為應對股市暴跌負責的第三種力量—過度的樂觀。
1929年的股市災難並非投機試圖偽裝成投資,而是投資趕時髦而成了投機。格雷厄姆指出,歷史性的樂觀是會蔓延的。投資者往往容易受過去的繁榮所鼓舞,因而憧憬著一個持續增長與繁榮的時代,應而逐漸失去了對股票價格的感覺。格雷厄姆認為,人們對股票所支付的價格根本沒考慮數學期望。在樂觀的市場上,股票可以值任何價格。在這種不理智的狀態下,投資與投機的界限也就樟糊了。
當人們感受到股市暴跌沖擊的時候,股票就被貼上投機的標簽。在大蕭條時期,普通股投資的概念簡直就是一個咒語。格雷厄姆指出,投資哲學因心理狀態的變化而變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們對普通股的信心再次上升起來。格雷厄姆1949年至1951年寫《證券分析》的第三版時,認識到普通股已經成為投資者資產組合中的主要部分。
在1929年股市暴跌後的二十年裡,無數學者和投資分析家研究並推出了普通股投資的不同方法。格雷厄姆描述了三種方法:橫截面法、預期法以及安全空間法。
橫截面法相當於今天人們熟知的指數投資法。格雷厄姆認為,這種方法的實質是以廣泛分散的多元化投資替代了有選擇的投資。即一個投資者要買下道"瓊斯工業指數所包括的三十隻工業公司的等額股份,獲利也和這些被選公司一致。但格雷厄姆指出,並不能肯定華爾街會取得比這一指數更好的結果。
預期法可分解為短期投資法和成長股投資法兩種方法。短期投資法即是尋求最近期間(一般為六個月到一年內)內前景最好的公司。華爾街花費了很多精力預測公司的經營業績,包括銷售額、成本和收入等等公司預期能達到的指標。格雷厄姆認為,這種方法的缺點在於公司的銷售和收入經常變化,並且近期業績預期很容易貼現到股票價格上。但關鍵而又最基本的間題在於投資價值不在於一家公司這個月或下個月能掙多少,也不在於下個季度的銷售額,而在於公司長期內能給投資者多少回報。基於短期數據的決策經常是膚淺和短視的。由於華爾街重點強調變化與交易量,短期投資法因而成了主要方法。
成長股,簡而言之,就是銷售額和收入增長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股票。格雷厄姆採用國民投資者公司的定義說明,處於成長期的公司即是收入從一個周期過渡到另一個周期的公司。按格雷厄姆解釋,採用成長股投資法的困難主要在於投資者判別成長型公司的能力以及確定現在的股票價格中已經包含了多少該公司增長潛力的貼現。每個公司都有一個所謂的利潤生命周期。在早期發展階段,公司的收入加速增長並開始實現利潤;在快速擴張階段,銷售收入繼續增長,經營利潤和稅後利潤陡然猛增;當公司進入成熟增長階段後,收入和利潤都開始下降;在最後階段,即衰退下降階段,收入下滑,經營利潤和稅後利潤也都明顯持續下降。格雷厄姆認為,採用成長股投資法的投資者面臨兩難問題。如果他們選擇了一家處於快速擴張期的公司,他們可能會發現該公司的成長是短暫的。因為該公司經受考驗的時間不長,公司的利潤可能會很快耗盡。另一方面,處於成熟增長期的公司也許處在一個成熟增長的後期,很快就會進入衰退下降階段。識別公司處在其生命周期的何種階段這一間題多年來一直困擾著金融分析者。
假定投資者已經准確地找到了一家處於增長階段的公司,那麼投資者應付多少錢去購買該公司的股票呢?顯然,如果大家都知道這家公司處於成長繁榮期,那麼它的股票價格就會上升到比較高的位置。但如何判斷目前的股票價格是否太高呢?答案很難確定。即使能精確確定,投資也會馬上面臨一個新的風險—公司增長可能會比預期要慢。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投資者支付價格的就太高了,隨後該公司股票價格也可能會馬上下跌。
格雷厄姆進一步指出,如果分析家對某公司的未來增長持樂觀態度,並進一步考慮將該公司股票添加到投資組合中去。那麼,有兩種買入技巧:一種是在整個股票市場低迷時買入;另一種是在整個股票市場並不低迷,但該公司股票市價低於其內在價值時買入。格雷厄姆認為,這兩種購買技巧都有一種體現於股票價格上的「安全空間。」
僅在市場低迷時買入證券會導致一些困難。首先,容易誘導投資者挖空心思去研究用於預測股票價格高低的模型或公式。這類投資者實際上成了預測市場走勢這種極不確定事件的人質。其次,當市場對股票公平估價時,投資者便難以從購買普通股中獲利。並且,在購買股票前等待市場進入低迷期以及購買後等待市場進入牛市的整個過程可能相當漫長而令人乏味,甚至到頭來空喜一場,一無所獲。
格雷厄姆建議投資者的精力最好用來判識單個證券是否被低沾而不要去理會整個市場的價格水平。格雷厄姆承認,為使這種策略有效,投資者需要掌握判識股票是否被低估的方法或技巧。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這種集中關注於購買被低估的證券而不管市場總體水平的想法是一種革新的思想。格雷厄姆著書立說的目的就是力圖描述這種策略。
格雷厄姆把正確投資的概念縮減為他稱之為「安全空間」的a言。也可以稱為收益的安全差額。這句a言試圖用單一的方法來統一所有的證券(股票和債券)的投資方法。例如,如果一個分析家在考察一家公司的經營歷史時發現,在過去五年裡,公司平均每年能獲得五倍於固定費用的收入。按格雷厄姆的理論,投資該公司債券的收益就有了一個安全的空間。格雷厄姆並不指望投資者去精確地確定公司未來的收入。他認為,只要收入和固定費用之間的差距足夠大,投資者在公司收入意外下降時就可以得到保護。
建立一個有關債券投資收益的安全空間概念並不難。真正的考驗在於格雷厄姆能否將其運用到普通股投資上。格雷厄姆認為,如果股票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那麼投資普通股就存在收益的安全空間。顯然,實際應用這個概念時,需要掌握確定公司內在價值的技術。格雷厄姆關於內在價值的定義在《證券分析》一書中描述為「被事實所確定的價值。」這些事實包括公司的資產、收入、紅利以及任何未來確定的預期收益。格雷厄姆承認在決定公司內在價值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公司未來收益的能力。簡單地來說,一個公司的內在價值可用公司的利潤乘以一個適當的資本化率因子來估計。這個因子或乘數受公司利潤的穩定性、資產、紅利政策和財務狀況等因素制約。
格雷厄姆認為,內在價值方法受分析家對公司未來經濟情況不精確的計算所限制。格雷厄姆擔心,分析家的結果可能被大量的潛在因素所輕易否定。由於銷售額、定價和費用均難以預測,使內在價值方法的應用更加復雜。但格雷厄姆並未因此而氣餒,他建議安全空間的概念可以在三個領域得到成功應用。首先,對於像債券和優先股這種具有穩定收益的證券很有效。其次,可用來作比較分析。最後,如果公司股票市價與其內在價值的差距足夠大,那麼,安全空間的概念就可以用來選擇股票。
格雷厄姆告誡讀者,必須意識到內在價值是一個難懂的概念,它區別於市場價格。起初,內在價值被認為等同於公司總資產減去負債,即凈資產值。這種看法導致人們認為內在價值是可以確定的。然而,分析家們逐漸認識到公司的內在價值不僅是凈資產價值,而且還包括這些資產所能產生的利潤。格雷厄姆認為,沒有必要確定公司內在價值的精確值,只需估算一個大致范圍。為了確定安全空間,分析者只需簡單地估計一個比市價明顯高或明顯低的大概值。
格雷厄姆指出,金融分析並非一門精確的科學。對某些數量因素,包括資產負債狀況、損益狀況和紅利等可以進行仔細分析。但質量因素則難以分析,但這些不易分析的質量因素恰恰是分析公司內在價值的必要成份。人們通常提到的兩種不易分析的質量因素為「管理能力」和「公司性質」。
格雷厄姆對把分析重點放在質量因素上深感不安。格雷厄姆認為,管理觀念及公司性質不易測量,對難以測量的因素強行測量很可能導致較大的測量及內在價值估算誤差和失真。格雷厄姆並不否認質量因素的重要性。但他認為,當投資者過份強調這些難以捉摸的因素時,潛在的失望也就會相應增加。對質量因素的樂觀情緒經常反映為一個較高的市盈率。格雷厄姆的經厲使他相信,如果投資者的注意力從有形資產轉向諸如管理能力和公司業務性質這類無形資產的話,他們將傾向於購買潛在風險較高的證券。
格雷厄姆強調,投資者必須搞清楚自己的理論根據。如果你買資產,那麼其下跌的下限是這些資產的流動清算價值。格雷厄姆認為,在計劃完成之前沒有人能夠保證樂觀的增長。如果一家公司被認為富有吸引力、擁有出色的管理、預計未來有較高的收益。「於是他們(投資者)會爭先恐後地購買這只股票,這樣他們就會開出高價,市盈率也隨之上升。當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熱愛這家公司時,該公司的股票價格就會逐漸背離其基本價值,從而創造了一個不斷擴大的美麗氣泡,直到它最終破裂為止。」
格雷厄姆認為、如果公司內在價值中最大的一部分取決於管理質量、業務性質以及樂觀的增長計劃的話,則投資該公司就沒有安全空間。相反,如果公司內在價值的較大部分是由可測量的數量因素支撐的,則投資者的下跌空間就會有一個下限。固定資產、紅利、當前及歷史利潤均可測量,這些因素都能用數字表示,因而他們可成為內在價值實際估算時的推斷基礎。
格雷厄姆認為、記憶力好是他的一項負擔。正是一生中兩次損失重大的記憶導致他強調下跌保護而不是上升潛力的投資方法。格雷厄姆常提及兩個投資原則。第一條原則是不要失敗,第二條原則是不要忘記第一條原則。這種「不要失敗」的哲學使格雷厄姆同時堅持安全空間的兩種選股方法。第一種方法是以不超過公司凈資產三分之二的價格購買股票,第二種方法是購買市盈率低的股票。以不超過凈資產三分之二的價格購買股票既符合格雷厄姆對現實的感覺,又滿足了他對某種數學期望值的需要。如果股票價格低於每股凈資產值,格雷厄姆認為投資該股票就存在收益的安全空間。格雷厄姆認為這是一種錯不了的投資方法。他又著重強調這個結論是基於一組股票而不是基於單只股票。這種股票在熊市的底部非常普遍,在牛市期間則很稀少。
等到市場進入調整期才去投資的認識可能是不合理的。於是格雷厄姆著手設計第二種購買股票的方法。他集中於那些價格正在下跌、市盈率低的股票。格雷厄姆在其整個投資生涯中對這種方法做了幾次修訂。直到他去世前不久,還在和西德尼"科特一起修訂《證券分析》的第五版。格雷厄姆分析了十年中市盈率低、股價只有前期最高價一半的股票的財務結果,發現其理論得到滿意的印證。
格雷厄姆認為,以不超過凈資產價值三分之二的價格購買股票或購買市盈率低的股票的投資方法可以經常應用。但格雷厄姆基於這些方法所選的股票都很不適合市場當時的口味。某些宏觀和微觀因素導致市場對這些股票的定價低於其價值。格雷厄姆強烈地感到這些股票的價格「低得不公平」,是極富吸引力的購買對象。
格雷厄姆的信念來源於某些假定。首先,他認為市場經常給股票錯誤定價,這些錯誤定價經常來源於人們恐懼或貪夢的情緒。在高度樂觀時,貪婪促使股票價格高過其內在價值,從而形成一個過高估價的市場。在過度悲觀時,恐懼又導致股票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從而形成一個低估的市場。第二個假定基於「向平均值調整」的統計現象。盡管格雷厄姆沒有使用這一個術語,但他曾引用過霍勒斯的話,「現在下跌的股票多數都會上升,現在上升的股票多數都會下降。」不管如何表達,格雷厄姆都認為投資者可以在一個缺乏效率的市場中,利用市場力量的調整來獲利。
菲利普"費雪
在格雷厄姆撰寫《證券分析》一書時,菲利普"費雪剛剛開始涉足投資顧問領域。費雪從斯坦福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畢業後,在舊金山市盎格魯"倫敦一巴黎國民銀行任分析家。不到兩年,便坐上了銀行統計部門的第一把交椅。費雪正是從這個位置目睹了1929年的股市暴跌。費雪後來跳槽到當地的一家經紀行,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便決定開辦自己的投資顧間公司。1931年3月1日,費雪的公司開始招攬顧客。30年代初期,正值股市和經濟蕭條之際,在這個時候開設投資顧問公司似乎不太明智。然而,費雪驚奇的發現他具有兩個有利條件。首先,在股市猛跌後還有錢的投資者,可能對他現在的經紀人不滿意。其次,大蕭條中,商人大都有足夠的時間坐下來和費雪交談。在斯坦福念書的時候,有一門商業課要求學生和教授定期去訪問舊金山地區的公司。教授和公司經理們進行一系列有關他們公司的討論。在開車回斯坦福的途中,費雪和他的教授就他們所訪問的公司和經理們談個沒完。費雪回憶說:「每周的這個時間都進行這種訓練。」正是這些經歷使他相信可以通過下列方式獲得超額利潤:(1)對獲利能力在平均潛力以上的公司投資;(2)和最有能力的管理者合作。為了分離出這些特別的公司,費雪開發了一個通過公司特徵和管理特徵評價公司的「點系統」。
最吸引費雪的公司特徵是公司的銷售額和利潤增長能力一直高於行業平均水平。費雪認為符合這一特徵的公司應該擁有「市場潛力大、並且至少在幾年裡可以使銷售額大幅增長的產品或服務。」費雪不太看重公司一兩年內的銷售額年度增長率,而是從多年的經營狀況來判別公司的成功。他意識到商業周期的變化對銷售額和利潤有實際的影響。費雪看好那些長期以來增長率一直高出平均水平的公司。按照費雪的說法,增長率預期能達到高於平均水平的公司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走運和有能力的」公司,另一種為「因有能力而走運」的公司。
費雪舉例說,美州鋁業公司是一家「走運和有能力」的公司的例子。說該公司能幹是因為公司的開辦人極有能力。美州鋁業公司的管理者預料到了他們產品的商業價值,於是積極擴大鋁的生產能力、增加銷售額。該公司也很「走運」。因為超出管理者直接控制之外的事情對公司及其市場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航空運輸的快速發展極大地增加了鋁的銷售量。由於航空工業的發展,使該公司獲得了遠遠超出管理者所預計的利潤。
費雪認為,杜邦是一家「由於能幹而走運」的公司。如果杜邦停留在生產最初的產品—炸葯粉末,那麼杜邦公司就只能算一個典型的礦業公司了。但由於杜邦公司的管理者吸取了生產火葯的經驗和教訓,於是能不斷開發和生產新產品,比如尼龍、玻璃紙和紐賽特(2一甲基丙烯酸)等等。這些產品形成了新的市場,為杜邦公司帶來了數十億美元的銷售收入。
費雪指出,公司努力做好研究和開發,可以使公司的銷售增長高於平均水平。如果沒有開展研究與開發,美州鋁業公司和杜邦公司顯然不會獲得長期成功。即使是非技術性的公司也需要認真做好研究開發,以便生產出更好的產品和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務。
巴菲特引用了凱恩斯的話來解釋他的困境:「困難不在於產生新觀念而在於背離老觀念。」巴菲特承認,格雷厄姆教給他的投資哲學及方法對他太有價值了,反而推遲了他的進化。甚至在今天,巴菲特繼續信奉格雷厄姆的基本觀點--一安全空間。「即使在讀到這個理論的四十二年後,我仍然認為安全空間這四個字是正確的。」巴非特從格雷厄姆那兒學到的最有價值的思想是:當公司股票的市場價值明顯低於其內在價值時,購買這類股票就是成功的投資。1984年,巴菲特在哥倫比亞大學紀念《證券分析》一書出版十五周年的集會上發表演講時指出,有相當一部分成功的投資者承認他們共同的投資知識來源於本"格雷厄姆。格雷厄姆提出了安全空間的概念和理論,而格雷厄姆的每一個信奉者在具體應用他的理論時,都發展了一套不同的一方法來確定公司的內在價值。但共同的主旨都是尋找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差異。對巴菲特最近的投資感到迷惑的人沒有把理論和方法區分開。巴菲特確實信奉格雷厄姆的安全空間理論,但他已經摒棄了格雷厄姆的投資分析方法。按照巴菲特的說法,直接應用格雷厄姆的方法易於賺錢的黃金時期是1973年一1974年。
從費雪那裡,巴非特認識到公司的業務類型、管理能力對公司價值起很大作用。因此,公司管理人員的特性也需要好好研究。費雪建議,為了全面了解一家公司,投資者必須調查公司的方方面面以及它的竟爭對手。從費雪那裡,巴菲特深知「閑話」的價值。經過多年努力,巴菲特創立了,一個廣泛的接觸網路。藉助這個網路,巴菲特能夠對各種不同類型的公司進行評價。
最後,費雪教導巴菲特不要過份強調多元化。費雪認為,投資者被多元化誤導了,他們相信把錢放在幾個籃子里能降低風險。但購買太多股票的害處是不可能去觀察所有籃子中的所有雞蛋。投資者得冒花太少精力在他們熟悉的公司上而花太多精力在他們陌生的公司.上的風險。按費雪的說法,買入大量對其業務不甚了解的公司的股票所承受的風險要比投資了解深刻的有限多元化更大。
除了成為巴菲特思維框架的安全空間理論外,格雷厄姆還幫助巴菲特認識到了跟蹤股市波動的愚蠢性。格雷厄姆曾教導巴菲特說,股票既有投資特徵也有投機特徵。安全空間有助於解釋股票的投資特徵。股票的投機特徵是人們恐懼和貪婪的結果。這些存在於大多數投資者中的情緒往往導致股價過份偏離股票的內在價值。如果能絕緣於股市的情緒旋風之外,就有機會利用那些基於感情而不基於邏輯分析的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巴菲特從格雷厄姆那裡學會了如何獨立思考。如果你基於正確的判斷得出了一個合乎邏輯的結論,那麼,不要僅僅因為別人不同意而輕易放棄。「別人不同意你,並不能說明你對或錯,」格雷厄姆寫道,「你之所以正確,是因為你的數據和推理正確。」
————資料來源於網路和自我學習!一名名國際金融專業學生!
Ⅸ 什麼是跟格雷厄姆學價值投資
"做聰明的投資者!經濟動盪期,本傑明·格雷厄姆向你展示價值投資的智慧。經濟衰退期,價值投資之父引領投資者確定企業的內在價值,尋求安全邊際""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投資者之一,本傑明•格雷厄姆一直被認為是價值投資理論之父,華爾街的開創性人物。作為巴菲特的「精神導師」,他對巴菲特的投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多年來,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理論被市場多次證明是正確的和明智的,無論時代多麼進步,市場怎樣變化,格雷厄姆的理論永遠都是理性投資的基石。來自價值投資之父的不朽教誨○投資的過程就是認真分析,確保本金安全和合理回報。○堅持合理的投資理念並得到很好的建議,個體投資者的業績長期來說將超過大型機構。○面對股市不斷變化,有兩種方法應對,要麼選擇市場時機,要麼選擇市場價格。○遠離那些你不明白的產品,計劃和投資工具,放棄高風險的股票和債券。○股票賺的是收益和股息,而不是現金資產的價值。本書重點分析了本傑明•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理論,鼓勵讀者從價值投資的基本點著手,學習格雷厄姆的投資精髓,安然渡過各種危機,並完整地傳達了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理論,並著重闡述穩妥的投資方法所包含的基本內容,教會讀者理性投資的著作,相信本書,對你的投資一定會有所幫助,做一個聰明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