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千股千評 > 心理賬戶對股票市場

心理賬戶對股票市場

發布時間:2022-10-02 21:04:30

Ⅰ 心理賬戶運行原理是什麼主要要素包括有哪些

心理賬戶是偏好收益而厭惡損失的過程,就是人為提高預期收益或降低預期虧損的行為。那麼它的運行原理是怎麼樣的?主要要素包括有哪些?

心理賬戶的運行原理
會計科目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在證券投資市場上,證券賬戶的資產=本金+浮動盈虧,盈虧是浮動的,這與會計定期結算有著巨大的差異,而心理賬戶的原理就在於巧妙地利用了這個不同,將盈利提前結算計提,再將虧損保留在賬外,從而實現資產放大的過程,起到心理舒坦安慰的效果。因此心理賬戶的資產=本金+浮動最高盈利-實際虧損,它的主要運行原理包括:
時間——最高為准
心理賬戶最大的特點是將資產最高的那個時間點作為結算點,計提盈虧,將資產定格在高位,從而作為本金,重新計算。
本金——損失厭惡
在計提盈利的同時,又不肯承認虧損,導致在股票操作過程中經常是去盈補虧,因為證券賬戶統計的浮動盈虧不是真正的盈虧,只有等你賣出之後才是最後的盈虧,那麼投資者常常傾向於過早地就將盈利落袋為安,而對於虧損則遲遲不肯下手,沒有拋掉的虧損只是浮虧,算不得賬的,以此來安慰自己。
至於本金之上的漲跌還說得過去,只要不觸碰底線,怎麼都可以!一旦跌破成本價,則如坐針氈,十分難受,如果盈虧同樣多的錢,虧損所帶來的痛苦要遠遠大於盈利所帶來的快樂。
成本——沉沒歸總
心理賬戶它是由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塞勒提出,經典的例子如:你要去看一場演唱會,如果是門票丟了肯定就不會再重新買了,如果是丟了同樣多的錢,結果還是會去看完這場再說。
因為在心理賬戶裡面,損失既然發生了,都會歸總到沉沒成本裡面,也就是總的支出,而心理賬戶的賬戶非常簡單就是收入-支出=所有,只算總賬,不管是錢包還是門票丟了,都可以算作新增了一筆支出,是計提了的,而再買門票則是又要多增加一筆支出,賬戶就會減少,是痛苦的事情,所以是大多數人不能接受的事實。
同樣,人們在消費決策時把過去的投入和現在的付出加在一起作為總成本,來衡量決策的後果。

Ⅱ 心理賬戶的影響

心理賬戶的存在影響著人們以不同的態度對待不同的支出和收益,從而做出不同的決策和行為。在上面的問題中,拋售掉的股票虧損和沒有被拋掉的股票虧損就是被放在不同的心理賬戶中,拋售之前是賬面上的虧損,而拋售之後是一個實際的虧損,客觀上講,這兩者實質上並沒有差異,但是在心理上人們卻把它們劃上了嚴格的界限。從賬面虧損到實際虧損,後者在心理賬戶中感覺更加「真實」,也就更加讓人痛苦,所以這兩個賬戶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人們並不能從心理上把二者完全等同起來。當原來的賬面虧損不小心成了實際虧損之後,那個股票的賬面虧損賬戶在心裡就以最終虧損的狀態關閉了,人們一般不能把賬戶再往回撥,也就是從實際虧損賬戶再回撥到賬面虧損賬戶。心理賬戶的存在不僅影響著我們的投資決策,也會對日常生活中的種種消費決策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

Ⅲ 在投資決策中,投資者如何運用心理賬戶進行決策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1

Ⅳ 心理賬戶對投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的投資方法和傳統金融理論假設的有很大差別。即使資產組合理論的奠基者馬克維茨也在一次采訪中承認,在他自己的生活理財過程中並不遵循資產組合理論,而是像很多投資者一樣,採用堆積木的方式進行資產管理。他在自己退休金的安排上,仍選用了50%債券和50%股票的組合。
行為金融學的研究表明投資者存在心理賬戶,位於不同心理賬戶的資金投資的目標也不相同。心理賬戶是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教授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概念。在一個人的頭腦中,會把實際上等價的支出或收益劃分不同的價值。在經濟學賬戶里,每一塊錢都是可以替代的,只要絕對量相同。但在心理賬戶里則不一樣。心理賬戶讓我們用不同的態度對待不同的支出和收益,從而做出不同的決策和行為。顯然,實際生活中投資者不同的心理賬戶以及對應的多重目標和風險容忍度與傳統金融學假設的投資者的資產組合具有統一的、單一的收益和風險目標相悖。
因而我們在投資過程中採用目標盯住的多重投資策略滿足心理賬戶現象。首先,根據投資組合的多重最終用途決定多重投資目標,然後基於這些投資目標和相應風險特徵,最後確定適合的多重投資策略和標的。比如上面例子中的兩三年之後孩子上學的資金,這筆資金有明確的用途和時間限制,教育在父母的心中很重要。這筆資金的投資會非常謹慎,資金安全第一。可投資的標的物必須和這個風險特徵相匹配,可以是兩三年之後到期的國債或高等級債券。對於預備的治病應急資金,這種資金隨時要用且必不可少,資金安全性要求很高。投資的標的物可以選擇隨時可以贖回的貨幣基金。對於原有的基金投資或每個月多餘的閑錢,可以選擇收益更高的股票或偏股型基金。這樣就把這個投資者原有的教育備用金、應急備用金和閑錢,分別根據資金用途的和其風險特徵,按多重投資策略組成了一個投資組合。這個組合的收益會比原來簡單的組合的收益率高,也考慮了心理賬戶現象,妻子被說服的可能性也更大些。

Ⅳ 行為金融學底層概念及其對股市的指導

        行為金融學是以心理學為基礎開展的金融學研究,其本質就是研究人性,然後利用人性在金融市場錯誤獲利。之前看過《助推》、《思考快與慢》、《錯誤的行為》等心理學書籍,對於其中的理論看的是雲里霧里,究其原因是不知道如何在實際中應用這些理論,有幸學習了《行為金融學》這門課程,明白了理論與實踐結合後能產生的巨大威力,也感謝陸蓉老師能夠不吝所學,將自己的理解通過深入淺出的課程進行系統講解。

        全部課程范圍6個模塊30節課,從傳統金融學與行為金融學的區別講起,告訴我們認知非理性和決策非理性會導致的錯誤行為,然後結合股市實戰告訴我們如何制定自己的交易策略、如何避免犯錯、如何盡量獲利。個人覺得還是其中關於人的認知偏差部分內容講的比較透徹,而且跟實戰結合的比較緊密,後面關於股票操作部分的內容,只能限於理論分析,對於股市實戰指導意義不是很大。

         一、傳統金融學與行為金融學的區別

        1、二者的核心理念不同(大盤是否可預測)

        傳統金融學:研究的是市場「應該是」什麼樣。研究的是長遠基準。認為市場不可預測的、無法戰勝的。

        行為金融學:研究的是真實市場「實際是」什麼樣,不能用「應該是」的理論去指導實踐。可以理解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認為市場是有規律的、可戰勝的。

        2、二者的理論基礎不同(人是否理性)

        傳統金融學的理論基礎是「有效市場假說」,認為人都是理性的,市場決策會讓所有的資源得到最優配置;理性人會選對自己效用最大的那個(預期效用最大化)。

        行為金融學的研究基礎是社會科學、心理學,最擅長投資實戰、制定交易策略;認為你沒辦法正確認識你的決策對象;決策並不取決於效用的絕對值,而是要看跟誰比。(前景理論、決策非理性)

        3、二者對市場收益認識不同(套利可否消除價格偏差)

        傳統金融學:套利是所有理論成立的基礎,零成本、無風險、正收益。

        行為金融學:真實市場的套利是有限制的(有限套利),使得理性人不敢去套利,從而存在套利機會,從而存在價格錯誤。常見的三種套利方法:一是跨市場套利;二是跨商品套利;三是跨期限套利。只要是套利就一定是有成本、有風險、不一定正收益的。

          二、認知非理性

        定義:無法正確認識你想要了解的事物。

         原因: 人在處理信息(收集、處理、輸出、反饋)的整個過程中都存在認知偏差。

        1、信息收集階段的認知偏差: 一是易記性偏差 ,容易只關注自己的熟悉的、生動的、最近的信息; 二是信息發生順序 影響決策,常見的有「首位效應」和「末位效應」。

        2、信息處理階段的認知偏差: 代表性偏差 (根據代表性特徵做出沖動判斷); 賭徒謬誤 :將「大數定律」誤用為「小數定律」。

        3、信息輸出階段的認知偏差:決策階段最容易犯得錯誤就是 「過度自信」, 這是人的性格決定的。過度自信產生的原因在於輸入信息無限,但是人的能力確是有上限的,雖然能力不增長了,但是自信心確還在上升。過度自信能放大市場成交量、提高市場流動性,對市場是有益的;但是過度自信會使人忽視風險、做出過度交易。影響過度自信的因素:一是專業知識會影響過度自信的程度;二是經驗會影響過度自信的程度。如何避免過度自信:站在第三方的立場評判自己。

        4、信息反饋(總結)階段的認知偏差: 一是自我歸因偏差 :將成功歸因於自己、將失敗歸因於客觀,找不到真正失敗成功的原因; 二是後見之明: 當事情出現結果後,誤以為自己早就知道的一種錯覺,導致人們在估計風險時過度樂觀; 三是認知失調 :當結果與預期不一致時,對事實避而不見或扭曲,導致收集不到全面的反饋; 四是確認性偏差: 只看自己感興趣的證據和信息,導致信息的片面性; 五是神奇性思考: 將相關性誤認為因果性,雄雞一唱天下白式的謬誤。以上五種謬誤導致我們容易重蹈覆轍,在同一個地方摔倒。

         三、決策非理性

        認知和決策的區別:認知是對單個對象的了解過程;決策是對兩個或對個對象的比較選擇過程。

         1 、前景理論

        定義:決策依賴於參考點。人就是通過變化來體驗生活的!因此可以通過改變參考點操縱人們的決策。影響參考點的幾個因素:一是歷史水平(成交價、最高價、最低價);二是期望水平;三是同群效應(身邊人的決策)。

        依據前景理論,人們在做決策的時候容易出現兩個問題:一是損失厭惡,導致無法正確對待盈利和虧損;二是錯誤的判斷高概率、低概率事件,做出錯誤決定

         (1)損失厭惡

        損失厭惡定義:決策時,賦予「避害」的權重大於「趨利」,對投資者影響有二:一是讓投資者盡量避免做出讓自己損失的決定;二是讓投資者難以止損。

        損失厭惡的表現:盈利的時候,會厭惡風險,選擇「落袋為安」;虧損的時候,不願意接受確定性損失。

        損失厭惡的危害:在熊市中讓你不想把虧損變成事實、風險偏好讓你想搏一把,雪上加霜;在牛市中一是容易落袋為安;二是出現「賭場錢效應」(賺錢很容易時,會輕視風險)。

        損失厭惡的克服:熊市中盡快賣出;牛市中克服參考點影響,忘記買入價位,根據預期做決策(動態思維,不要總是往前看,要多看現在,徐棄郁的《英國簡史》中體現的也是這種思維方式)。

         (2)概率偏度

        定義:概率偏度發揮的是概率權重的作用,在考慮收益和風險的時候,要注重「偏度」。概率權重與決策權重的轉化是非線性的,事件的決策權重不等於事件發生的概率。

        四種表現及危害:一是高估「低概率」會讓人做出非理性相反的決定,如坐飛機、打新股;二是低估「低概率」,會讓人忽視風險;三是低估「高概率」表現為不重視資本配置,容易忽視確定性高的項目;四是高估「高概率」容易發生在連續決策事件中,忽視決策鏈條的長度,讓自己置於風險之中。

         2 、狹隘框架

        定義:決策時沒有全局觀。

        機理分析:觀察立體的金融市場可以區分兩個維度:一是橫截面維度(同一時刻不同的投資品種);二是時間維度(一個投資品種在不同時間的表現)。

        橫截面維度:不要過度關注單支個股的變化,而是考慮與組合資產之間協調波動的方向及幅度,否則就要陷入狹隘框架的陷阱。

    時間維度:每日清點資產,會增加參考點效應對投資決策的影響。

        如何避免「回頭看」?擺脫參考點影響。看看股票在當下價格的時候,你願意持有的倉位。

         3 、心理賬戶(塞勒)

        定義:與真實賬戶對應而言,通常表現為與心理賬戶不對等。

        產生機理:決策行為不受真實賬戶影響,而是受心理賬戶影響。人的心理賬戶有多個,彼此分割。

        危害:一是導致人們缺乏長遠眼光,不能全局看問題,因厭惡損失導致投資過分保守;二是總組合對於投資者並不是最優的。例如旅遊消費中先付費的體驗優於後付費的體驗;福利和工資分開發更加有利於提高幸福度。

        如何避免心理賬戶的干擾:通盤考慮所有賬戶資產。

         4 、博弈

        金融投資其實就是在猜別人,你認為別人是怎麼想的,比你是怎麼想的更重要。

        投資應該以他人的看法作為決策依據。

          四、常見錯誤

         1 、買熟悉的股票(分散化不足)

        產生原因:人在心理上有模糊規避的傾向。

        危害:分散化不足

        風險:投資的變動方向與你現有資產的變動方向一致。風險與風險源成正相關性。

        破解:降低風險應該配置與現有資產波動不相關的資產。按行業配置防禦性、周期性股票。

         2 、簡單分散化

        資本配置是指資金在股票、債權、銀行存款中的配置比例,對總收益影響超過90%。理性投資者應該清楚自己的風險偏好,進行合適的資本配置。最優資本配置應該讓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取決於三個變數:資產收益、資產風險、自己的風險偏好

         3 、過度交易

        過度交易的本質在於:投資者相信自己掌握了充分的信息,具備交易條件,可實際上,這些信息根本不足以支撐任何交易

        過度交易的影響因素:一是性別因素:男性交易頻率更高,單身男性更加頻繁;二是理性程度弱的人易於頻繁交易;三是方便的交易方式、緊密的朋友圈、交易經驗都會導致頻率增加。

        如何避免過度交易:獨處和靜思

         4 、賣出行為偏差

        表現:「售盈持虧」,投資者不願意以低於購買價格出售資產。

        機理分析:前景理論,人在收益和損失區域的風險偏好不同。盈利時,討厭風險,希望落袋為安;虧損時,偏好風險,希望放手一搏。

        如何克制: 一是 認識到處置效應是一種決策錯誤,出售行為應該忘掉過去,向前看,賣出未來預期收益低的; 二是 舉一反三,多了解類似現象,提高自己的推理能力。

         5 、買入行為偏差

        買入行為偏差的幾個特徵: 一是追漲 ,背後的機理是投資者總是容易「往回看」,以為歷史會重演,實際上是自己的幻覺;正確的做法是不要沖動、不要「往前看」受過去信息的影響; 二是有限關注 :背後的機理是只要是引起關注的事件,三種情況(放量、新信息發布、漲跌停)都會引發買入(因為中國股市無法做空); 三是容易重復做同一隻股票 ,正確的做法應該多看不同的股票; 四是攤薄成本偏好(低吸), 這是由狹隘框架和參考點位效應造成的。

        6、羊群效應

        定義:放棄自己判斷,追隨大眾的決策。

        追隨的弊端所在: 一是 概念股炒作沒有基本面支撐; 二是 羊群效應產生過程中,上市公司、分析師、媒體、機構投資者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誘使投資者成為「羊群」; 三是 投資者容易被高收益、低概率事件吸引。

          五、如何預測大盤

        幾個概念:

        (1)貼現值:股票現在的價值;

        (2)價格:股票未來所有股息的貼現值;

        (3)市盈率(P/E):股票的價格/每股收益;預測的時候只要看P值,如果股價過高,就會向下波動。高水平的市盈率是由投資者的情形導致的。

        行為金融學派認為大盤是可預測的,其原理是:價值和價格之間存在過度波動的現象,根據股息的貼現,是可以預測股價的。採用的工具是:比較貼現值和股價的波動關系,而且該理論可以用歷史數據進行驗證。

        大盤的可預測周期為10年,對於股票的短期指導性不大,但是可以用來判斷當期市場的系統性風險。通過經濟景氣的先導指標、企業財務預測獲得部分指標計算股票市場波動的基準,然後將股票市場與該基準比對。

        六、如何配置股票

        該部分有幾個點: 一是要買入並持有股票。 因為從歷史數據分析來看,股票的年化收益率為10%,所以應該持有股票,但是問題時如何在合適的時間買入並持有股票? 二是要看交易量: 交易量反映的是投資者的意見分歧程度,交易量越大,則分歧越大,這個時候就有獲利機會。交易量的理論基礎是米勒假說。 三是多看換手率 (其實和交易量是一回事),換手率下降前,可以買入;當換手率快速下降的時候,賣出。四是利用博傻理論獲利,其核心思想是快速交易、不能長期持有股票不動。

        附:米勒假說

        定義:市場均衡的時候(也就是沒有成交量),價格是高估的,價格反映的是樂觀者的預期。

        兩個條件:一是投資者有價格分歧;二是市場有賣空約束。

        兩個推論:一是分歧越大、股價越高估;二是越是難賣空,股價越高估。

        指導意義:一是告訴我們股價有泡沫是常態;二是越是放量、越要警惕泡沫;三是要多關注賣空困難的市場和證券;

          七:如何制定交易策略

        行為金融交易策略定義:利用行為金融學原理而制定的交易策略。

        前提條件:一是投資者要犯錯,使得價格不等於價值;二是需要做與犯錯的投資者方向相反的操作;三是價格要向理性的方向收斂。

        兩大優勢:一是節約成本,通過策略模型替代市場調研;二是人為干預少,阿姨有效控制風險

        1、行為組合策略原理

        本質:使得在不增加風險的情況下,獲得更多的盈利。

        找到異象因子,並驗證其真假。檢驗的四步走:一是把市場上所有具有「異象特徵」的股票排序;二是把排序好的股票分為10等分;三是構建對沖組合;四是檢查組合風險。(這種方法適合於機構,不適用於個人)

         2、規模策略和價值策略

        規模溢價效應:規模不同的公司,股票收益不一樣。在中國更適合買小盤股。

        價值溢價效應:市盈率低的股票收益更高。

         3、運用好股價規律

        一是長期反轉策略,利用的是投資者過度反應的心裡偏差,產生的股價過高或過低現象;二是慣性效應;追漲殺跌,利用的是投資者對信息反應不足的心裡偏差。區分二者的原則是時間長短,前者是利用長期價格規律、後者是利用短期價格規律。

         4、應計交易策略

        看財務報表時,在關注每股收益的同時,必須看應計項目的多少,這才是反應一個股票的真實價值。買入應計項目少、賣空應計項目多的股票,可以獲得收益。

        應計項目=應收賬款一應付賬款+存貨(應收賬款越多,盈利質量越差;應付賬款越少,盈利質量越差;存貨越多,盈利質量越差),綜上,應計項目越高,公司盈利質量越差。

        每股收益反應的是盈利水平、應計項目反應的是盈利質量。

         5、盈餘公告後漂移

        好消息使股價上漲、壞消息使股價下跌,可以根據公布消息後進行股票操作;但是要注意看看好消息的力度,是否已經被提前預知,沒有提起預知的好消息才是真正的好消息。

        構建策略的時候應該按照沒有被預期到的盈利增長來排序。但是因為在中國,好消息都會提前泄露,所以該策略並不適用於A股。

Ⅵ 投顧考試心理賬戶影響

我們在投資市場中常常會看見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投資者在投資的過程中,對於連續下跌的股票往往不願意「割肉」,而對於盈利的股票則通常不捨得「止盈」。
在面對賬面不斷虧損的時候,我們常以賬面浮虧來安慰自己,然後選擇繼續持有,等待回本的那天,因為此時的「割肉」所帶來的痛苦遠大於繼續持有下跌的痛苦,而在賬面盈利的時候,我們就會認為這是「意外之財」,即使是回調也能接受,萬一繼續上漲了呢?

這種心理活動就是由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心理賬戶」(mental accounting),因為此時的我們是將浮虧和浮盈的資金分別放置了在不同的心理賬戶中。
就以塞勒教授的實驗為例。
假如你已經花了200元買了張音樂會門票,但正要入場檢票時,發現那張門票丟了。現在想看音樂會就必須重新買票,你會買嗎?
塞勒找了200人來調查,其中只有46%的人選擇會再買一張門票。於是塞勒換了一種問法。假如現在你要去音樂會欣賞音樂表演,但就在你打算買票時,發現你錢包里少了200元現金。現在想參加音樂會就必須再拿出200元現金來買票,你會買嗎?
這次調查中居然有88%的人選擇會再買一張音樂會門票。
無論是先丟錢還是先丟票,其花費的金錢同樣是400元,那麼為什麼同樣是少了400元的情況,人們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卻不一樣呢?這反映的其實就是心理賬戶的問題。
因為大家把現金和音樂會的門票放置在了不同的心理賬戶中,即現金賬戶里是有400元的,而音樂會賬戶里的預算和支出是有200元的。

Ⅶ 心理賬戶

昨天在《香帥的北大金融學》課中聽到徐遠教授說到一個詞--「心理賬戶」。這個概念以前在我的操作系統里是沒有的。昨天的內容講的是行為金融學。可我卻深深被這個「心理賬戶」吸引住了。於是有了如下的資料查閱、思考及踐行。

網路中解釋如下:

舉一個通俗的例子:春節期間你和朋友打麻將贏了500元,這個時候你會花500元和朋友胡吃海喝一頓,而這500塊可能是你平時根本就不捨得花費的數額。你之所以這么做而且沒有任何不舍,是因為你在心中進行了心理賬戶的劃分。在你心中你平時辛苦掙來的500元和你打麻將得來的500元是不一樣的。實際上這是不符合理性分析的。從價值角度來說,這兩個500元是沒有什麼區別的,他們都可以用來買一樣的東西,價值也是相等的。

那麼現在你的心中已經有了「心理賬戶」這個概念。你知道了它。它又會對我們生活產生哪些影響呢?我們常見的心理賬戶有哪些?知道了它我們可以避免哪些坑進而提升生活的質量呢?

由於消費者心理賬戶的存在,人們在決策時往往會違背一些簡單的經濟運演算法則,從而做出許多非理性的消費行為。一般來說心理賬戶可以分為如下幾大類:

1、意外驚喜所得賬戶。 在人們心裡,會把辛苦賺來的錢,和意外獲得的錢放入不同的賬戶內。例如文中開頭的例子,辛苦掙來的500和你打麻將贏來的500元在人我的心理賬戶是不一樣的。

2、親情賬戶。 你看中一支DIOR的口紅,一直忍著不捨得買,你的老公在情人節的時候買來送給你了,你也在他生日的時候買了一部最新的IPHONE X給他。兩個人的幸福指數都得到了提升,並且彼此都沒有不捨得花的感覺。這是因為你把這筆資金劃分到了你心理賬戶中的親情賬戶裡面。

3、整錢賬戶。 理論上分析我們的投資是要看綜合回報率的,但在我們心理賬戶中我們會關注某一支股票是否上漲或下跌,最終做出提前套現和延緩止損的投資決策。你年底的時候給父母兩萬塊錢,本想老兩口好好的花一下,結果他們一分都沒捨得花全部存起來了,這是為什麼呢?

4、零錢賬戶。 一次性掏一筆8000元買一個蘋果手機你可能會猶豫不決。但是招商銀行的分期購機每個月支付666.66元卻可以讓你馬上做出購機決策。666.66*12不是也剛好是8000元嗎?你有一百塊錢不打散的時候你的購物慾望都會變低,一旦打散,今天買瓶飲料明天買個小零嘴,不經意中就把錢給花光了。

我們認識到心理賬戶的存在會帶來非理性的效應。也很清楚錢是等價的,對不同來源,不同時間,和不同數額的收入一視同仁,做出一致決策。但我們實際卻很難做到這一點,據說這也是實際賬戶與心理賬戶之間一個繞不開的坑。

既然繞不開這個坑,我們就提煉一下心理賬戶的正面用途。以下再舉幾個可以提高幸福指數避免掉坑的幾個運用,加深你對心理賬戶的認識。

1、孝敬父母的錢分期支付。 春節期間很多子女出手闊綽的一次性拿成千上萬的錢孝敬父母。其實我們可以把這個數額分開在每個月或者平時的一些小節日給到你你母,提升他們的幸福指數。同時也可以促使他們使用這筆費用。你細細想想,如果你每個月有800或1000的零花錢,也許你就會花掉它,但你一次性有一萬元時,你基本不會花而是存起來或用於其他投資。我們的父母也是一樣的。

2、投資需要理性,啟用彈窗機制判斷我們是否在用心理賬戶做決策? 我們認識了心理賬戶在投資領域會使我們提前套現和延緩止損。那我們就要成長自己,用理性分析我們的投資決策,提高投資回報率。不要被心理賬戶左右了投資決策。

3、面對分期消費回歸理性分析。 現在網路消費到處可見分期消費,有的甚至不用利息,如上面提到的招行分期購買蘋果手機。如果是真的需要,分期付款消費確實給我們提供了生活便利。但由於我們自己心理賬戶也容易提前消費或者是過度消費。所以我們要回歸理性消費。

以上是我昨天晚上認識到「心理賬戶」存在,根據老師的提示並結合自己的生活的短淺理解。更多應用歡迎戰友們一起討論與分享。

Ⅷ 心理賬戶給管理者哪些啟示

人們在做什麼事情之前,一般都會根據自己的「心理賬戶」來決定事情的重要性,進而決定取捨。說的專業一些就是,在決策過程中,決策者的心理與行為,如情感情緒、成就動機、價值權衡、才智品德、心理偏好等都是影響做出決策的重要因素,因而使得決策過程呈現出種種非理性特徵。

可見,心理賬戶對於理財,應該是一個很不錯的幫手,因為如果一個人在心理上事先把這些錢歸入了不同的賬戶,他一般就不會產生挪用的念頭。

可是如果把心理賬戶和決策聯系起來,恐怕誰都會清楚它的危害,因為非理性狀態下做出的決策往往是有失偏頗的。



(8)心理賬戶對股票市場擴展閱讀

心理賬戶的存在影響著人們以不同的態度對待不同的支出和收益,從而做出不同的決策和行為。拋售掉的股票虧損和沒有被拋掉的股票虧損就是被放在不同的心理賬戶中,拋售之前是賬面上的虧損,而拋售之後是一個實際的虧損,客觀上講,這兩者實質上並沒有差異,但是在心理上人們卻把它們劃上了嚴格的界限。

從賬面虧損到實際虧損,後者在心理賬戶中感覺更加「真實」,也就更加讓人痛苦,所以這兩個賬戶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人們並不能從心理上把二者完全等同起來。

當原來的賬面虧損不小心成了實際虧損之後,那個股票的賬面虧損賬戶在心裡就以最終虧損的狀態關閉了。人們一般不能把賬戶再往回撥,也就是從實際虧損賬戶再回撥到賬面虧損賬戶。

心理賬戶的存在不僅影響著我們的投資決策,也會對日常生活中的種種消費決策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

Ⅸ 什麼是心理賬戶它是如何發生的

所謂心理賬戶是指人們為了心理上的安慰,會人為地提高賬戶預期收益的行為,具體就是偏好盈利而厭惡損失的過程。比如人們習慣將虧損的股票遲遲留在賬上,而將盈利的股票過早地進行了結,這就是為什麼套了守得住,賺了反而守不住了,那麼它是如何發生的呢?

它的發生主要是為了心理上的舒坦,會計報表上有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而心理賬戶是算總賬=本金+盈虧,在證券賬戶裡面總資產是隨著市值的變動時刻發生著變化,但在投資者心中只有一個總賬,它與本金與浮動盈虧相關,但只要浮動虧損不計作真實虧損,那麼心理的那個總賬是沒有變化的,相反,浮動盈利可以提前計作收入,那麼總賬還有增加,舉個例子:
假設你投資了一百萬在股票市場,平均買了兩個股票,每個是五十萬,其中一個股票虧損10%即五萬元,另外一個則盈利五萬,實際賬戶資產還是一百萬,但由於證券市場時刻在發生著變化,這個一百萬是不穩定的一百萬,於是你在心理上做了個賬本,將盈利計提成收入,而虧損的而暫時只算作浮虧,也就是在你的心理面,這個虧損五萬的股票只是暫時的,不久就會回來的。也就是在實際賬戶的100萬資產放到心理賬戶裡面變成了105萬。
隨著行情進一步的演化,當虧損的股票還是只虧5萬,而盈利的股票達到了15萬,這時你的總資產已經達到了110萬,資產變化的同時,這個心理賬本也是隨時在記錄著,這個時候因為盈利已經足夠覆蓋虧損,心理賬戶的資產一般會定格在110萬,將虧損的5萬大大方方地計提了。
接下來,盈利的股票回到之前的狀態,繼續變成只有5萬了,虧損的還是不變,這時的總資產打回原形,但心理賬戶可不這么認為:資產還是定格在最高位的110萬,為什麼?因為浮盈已經計提成收入了,說不定已經在消費計劃裡面,甚至已經花掉了!
即便行情繼續下跌,虧損的虧10萬,盈利的也轉為持平,不賺錢了,這時賬戶資產只有90萬了,但心理賬戶還是在110萬,也就是高位計提結算的資產。
這就是心理賬戶的偏差,高位結算,過早計提浮盈,不肯計提浮虧。

Ⅹ 心理賬戶在投資中的表現形式有哪些持有等於買入嗎

心理賬戶是平衡得失的心理架構,它的主要表現形式有哪些?持有等於買入嗎?

少賺也是虧?
投資過程中,拋早了,或者賣晚了是經常有的事,但是對投資者來說並不這么認為,人們在心理賬戶上會將少賺的記為虧損——失,從而會痛苦萬分,拋早了後面的上漲其實跟自己完全無關了,但如果再多堅持一下呢!可否算做下一次的經驗教訓,為減少以後的失,增加將來的得做准備。同樣在高位沒有賣出,而是等到掉下來之後才出手,讓本該屬於自己的利潤、到嘴的肥肉飛走了!
要知道少賺並不是虧,也不應該記為失,只是自己的水平不到,這部分利潤本不屬於自己,相反應該要反思為什麼會有這種非分之想!
不義之財
沒有什麼比輕而易舉獲得的財富更讓人激動的事了,這種不義之財來得快,同時也去得快,心理賬戶的這種飛天橫財之得,會想方設法給他失掉,也就是人們不相信這個錢是真的,希望通過真實的東西讓它變現,比如買車購房旅遊消費等等更真實的方式去感受它。
這個時候心理賬戶起的作用就是平衡,你看那些貪官奸商為什麼後來反而熱衷於拜佛慈善,這和股票賬戶上的突然上漲是一回事,凡是超乎預期的得到都是不義之財,這個時候千萬不能將運氣當成能力,而要懂得及時收手,提升自己的承載能力才行。
持有等於買入
一個股票不管你什麼成本買入的,以現在這個時間點和價格來看,未來的收益是一樣的,也就是不管你是什麼時候上的車,我們坐的是同一班車,目標只有一個,時間只會同時到達,這個時候的坐車和上車是沒有區別的,但心理賬戶卻不一樣,因為有持倉成本,如果之前的成本低,那麼現在的買入只會抬高成本,相反則會降低,現在的買入與之前的買入最終的收益肯定是不同的,如何度過成本這一關?
一是忘記成本,關注價值。如果只是關注成本,那麼只會買到最低的價格才算成功,不管公司好壞,這樣會忽略價值,而真正的投資猶如坐車,只關心能否安全准時到站,而不是車票價格的高低,時間與金錢的關系就這么體現出來了。
二是放棄換股,專心致志。持有一個股票,如果這個時候有一筆資金不能加倉買入,要不就是貴了,要不就是壞了,或者有更好的了,前兩者就應該賣出,而後者如果有更好的了,那麼也應該賣出,因為相比持有而言,換股是物超所值的。
閱讀全文

與心理賬戶對股票市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強制退市的股票 瀏覽:416
股票交易後何時資金到賬 瀏覽:607
國有科技股票吧 瀏覽:760
股票中杠桿資金是什麼意思 瀏覽:110
600090股票走勢 瀏覽:963
中簽股票具體申購時間 瀏覽:665
股票軟體里的自選股怎麼清零 瀏覽:154
股票賬戶余額為什麼是負的 瀏覽:486
股票條件預警哪個比較好用 瀏覽:139
50etf股票今日走勢 瀏覽:646
中國股票可以折價發行嗎 瀏覽:93
北京真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股票 瀏覽:797
時間窗口選出必漲股票 瀏覽:407
回收廢品的行業股票 瀏覽:780
股票第三方存管農業銀行二類卡 瀏覽:149
股票開戶能去銀行嗎 瀏覽:547
阿里普通員工股票 瀏覽:741
卓翼科技的股票成交量 瀏覽:574
股票多空增倉指標 瀏覽:91
公司股票被上交所退市風險 瀏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