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千股千評 > 心理賬戶應用股票市場

心理賬戶應用股票市場

發布時間:2022-11-30 00:23:39

Ⅰ 理查德·塞勒是誰

據報道,北京時間10月9日晚,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的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獲得這一殊榮,理由是其在行為經濟學的成就。

在塞勒的理論體系中,有限理性是指人們在作決定時,會通過建立多個不同的「心理賬戶」來簡化經濟決策,同時傾向於狹隘地考慮單個決定的後果,而不是考慮整體效果。這一理論可以解釋,為什麼人們在擁有某件物品時會比沒有時更看重其價值。

希望所有的學者都可以再接再厲,繼續為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貢獻!

Ⅱ 投顧考試心理賬戶影響

我們在投資市場中常常會看見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投資者在投資的過程中,對於連續下跌的股票往往不願意「割肉」,而對於盈利的股票則通常不捨得「止盈」。
在面對賬面不斷虧損的時候,我們常以賬面浮虧來安慰自己,然後選擇繼續持有,等待回本的那天,因為此時的「割肉」所帶來的痛苦遠大於繼續持有下跌的痛苦,而在賬面盈利的時候,我們就會認為這是「意外之財」,即使是回調也能接受,萬一繼續上漲了呢?

這種心理活動就是由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心理賬戶」(mental accounting),因為此時的我們是將浮虧和浮盈的資金分別放置了在不同的心理賬戶中。
就以塞勒教授的實驗為例。
假如你已經花了200元買了張音樂會門票,但正要入場檢票時,發現那張門票丟了。現在想看音樂會就必須重新買票,你會買嗎?
塞勒找了200人來調查,其中只有46%的人選擇會再買一張門票。於是塞勒換了一種問法。假如現在你要去音樂會欣賞音樂表演,但就在你打算買票時,發現你錢包里少了200元現金。現在想參加音樂會就必須再拿出200元現金來買票,你會買嗎?
這次調查中居然有88%的人選擇會再買一張音樂會門票。
無論是先丟錢還是先丟票,其花費的金錢同樣是400元,那麼為什麼同樣是少了400元的情況,人們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卻不一樣呢?這反映的其實就是心理賬戶的問題。
因為大家把現金和音樂會的門票放置在了不同的心理賬戶中,即現金賬戶里是有400元的,而音樂會賬戶里的預算和支出是有200元的。

Ⅲ 心理賬戶

昨天在《香帥的北大金融學》課中聽到徐遠教授說到一個詞--「心理賬戶」。這個概念以前在我的操作系統里是沒有的。昨天的內容講的是行為金融學。可我卻深深被這個「心理賬戶」吸引住了。於是有了如下的資料查閱、思考及踐行。

網路中解釋如下:

舉一個通俗的例子:春節期間你和朋友打麻將贏了500元,這個時候你會花500元和朋友胡吃海喝一頓,而這500塊可能是你平時根本就不捨得花費的數額。你之所以這么做而且沒有任何不舍,是因為你在心中進行了心理賬戶的劃分。在你心中你平時辛苦掙來的500元和你打麻將得來的500元是不一樣的。實際上這是不符合理性分析的。從價值角度來說,這兩個500元是沒有什麼區別的,他們都可以用來買一樣的東西,價值也是相等的。

那麼現在你的心中已經有了「心理賬戶」這個概念。你知道了它。它又會對我們生活產生哪些影響呢?我們常見的心理賬戶有哪些?知道了它我們可以避免哪些坑進而提升生活的質量呢?

由於消費者心理賬戶的存在,人們在決策時往往會違背一些簡單的經濟運演算法則,從而做出許多非理性的消費行為。一般來說心理賬戶可以分為如下幾大類:

1、意外驚喜所得賬戶。 在人們心裡,會把辛苦賺來的錢,和意外獲得的錢放入不同的賬戶內。例如文中開頭的例子,辛苦掙來的500和你打麻將贏來的500元在人我的心理賬戶是不一樣的。

2、親情賬戶。 你看中一支DIOR的口紅,一直忍著不捨得買,你的老公在情人節的時候買來送給你了,你也在他生日的時候買了一部最新的IPHONE X給他。兩個人的幸福指數都得到了提升,並且彼此都沒有不捨得花的感覺。這是因為你把這筆資金劃分到了你心理賬戶中的親情賬戶裡面。

3、整錢賬戶。 理論上分析我們的投資是要看綜合回報率的,但在我們心理賬戶中我們會關注某一支股票是否上漲或下跌,最終做出提前套現和延緩止損的投資決策。你年底的時候給父母兩萬塊錢,本想老兩口好好的花一下,結果他們一分都沒捨得花全部存起來了,這是為什麼呢?

4、零錢賬戶。 一次性掏一筆8000元買一個蘋果手機你可能會猶豫不決。但是招商銀行的分期購機每個月支付666.66元卻可以讓你馬上做出購機決策。666.66*12不是也剛好是8000元嗎?你有一百塊錢不打散的時候你的購物慾望都會變低,一旦打散,今天買瓶飲料明天買個小零嘴,不經意中就把錢給花光了。

我們認識到心理賬戶的存在會帶來非理性的效應。也很清楚錢是等價的,對不同來源,不同時間,和不同數額的收入一視同仁,做出一致決策。但我們實際卻很難做到這一點,據說這也是實際賬戶與心理賬戶之間一個繞不開的坑。

既然繞不開這個坑,我們就提煉一下心理賬戶的正面用途。以下再舉幾個可以提高幸福指數避免掉坑的幾個運用,加深你對心理賬戶的認識。

1、孝敬父母的錢分期支付。 春節期間很多子女出手闊綽的一次性拿成千上萬的錢孝敬父母。其實我們可以把這個數額分開在每個月或者平時的一些小節日給到你你母,提升他們的幸福指數。同時也可以促使他們使用這筆費用。你細細想想,如果你每個月有800或1000的零花錢,也許你就會花掉它,但你一次性有一萬元時,你基本不會花而是存起來或用於其他投資。我們的父母也是一樣的。

2、投資需要理性,啟用彈窗機制判斷我們是否在用心理賬戶做決策? 我們認識了心理賬戶在投資領域會使我們提前套現和延緩止損。那我們就要成長自己,用理性分析我們的投資決策,提高投資回報率。不要被心理賬戶左右了投資決策。

3、面對分期消費回歸理性分析。 現在網路消費到處可見分期消費,有的甚至不用利息,如上面提到的招行分期購買蘋果手機。如果是真的需要,分期付款消費確實給我們提供了生活便利。但由於我們自己心理賬戶也容易提前消費或者是過度消費。所以我們要回歸理性消費。

以上是我昨天晚上認識到「心理賬戶」存在,根據老師的提示並結合自己的生活的短淺理解。更多應用歡迎戰友們一起討論與分享。

Ⅳ 心理賬戶在投資中的表現形式有哪些持有等於買入嗎

心理賬戶是平衡得失的心理架構,它的主要表現形式有哪些?持有等於買入嗎?

少賺也是虧?
投資過程中,拋早了,或者賣晚了是經常有的事,但是對投資者來說並不這么認為,人們在心理賬戶上會將少賺的記為虧損——失,從而會痛苦萬分,拋早了後面的上漲其實跟自己完全無關了,但如果再多堅持一下呢!可否算做下一次的經驗教訓,為減少以後的失,增加將來的得做准備。同樣在高位沒有賣出,而是等到掉下來之後才出手,讓本該屬於自己的利潤、到嘴的肥肉飛走了!
要知道少賺並不是虧,也不應該記為失,只是自己的水平不到,這部分利潤本不屬於自己,相反應該要反思為什麼會有這種非分之想!
不義之財
沒有什麼比輕而易舉獲得的財富更讓人激動的事了,這種不義之財來得快,同時也去得快,心理賬戶的這種飛天橫財之得,會想方設法給他失掉,也就是人們不相信這個錢是真的,希望通過真實的東西讓它變現,比如買車購房旅遊消費等等更真實的方式去感受它。
這個時候心理賬戶起的作用就是平衡,你看那些貪官奸商為什麼後來反而熱衷於拜佛慈善,這和股票賬戶上的突然上漲是一回事,凡是超乎預期的得到都是不義之財,這個時候千萬不能將運氣當成能力,而要懂得及時收手,提升自己的承載能力才行。
持有等於買入
一個股票不管你什麼成本買入的,以現在這個時間點和價格來看,未來的收益是一樣的,也就是不管你是什麼時候上的車,我們坐的是同一班車,目標只有一個,時間只會同時到達,這個時候的坐車和上車是沒有區別的,但心理賬戶卻不一樣,因為有持倉成本,如果之前的成本低,那麼現在的買入只會抬高成本,相反則會降低,現在的買入與之前的買入最終的收益肯定是不同的,如何度過成本這一關?
一是忘記成本,關注價值。如果只是關注成本,那麼只會買到最低的價格才算成功,不管公司好壞,這樣會忽略價值,而真正的投資猶如坐車,只關心能否安全准時到站,而不是車票價格的高低,時間與金錢的關系就這么體現出來了。
二是放棄換股,專心致志。持有一個股票,如果這個時候有一筆資金不能加倉買入,要不就是貴了,要不就是壞了,或者有更好的了,前兩者就應該賣出,而後者如果有更好的了,那麼也應該賣出,因為相比持有而言,換股是物超所值的。

Ⅳ 心理賬戶的影響

心理賬戶的存在影響著人們以不同的態度對待不同的支出和收益,從而做出不同的決策和行為。在上面的問題中,拋售掉的股票虧損和沒有被拋掉的股票虧損就是被放在不同的心理賬戶中,拋售之前是賬面上的虧損,而拋售之後是一個實際的虧損,客觀上講,這兩者實質上並沒有差異,但是在心理上人們卻把它們劃上了嚴格的界限。從賬面虧損到實際虧損,後者在心理賬戶中感覺更加「真實」,也就更加讓人痛苦,所以這兩個賬戶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人們並不能從心理上把二者完全等同起來。當原來的賬面虧損不小心成了實際虧損之後,那個股票的賬面虧損賬戶在心裡就以最終虧損的狀態關閉了,人們一般不能把賬戶再往回撥,也就是從實際虧損賬戶再回撥到賬面虧損賬戶。心理賬戶的存在不僅影響著我們的投資決策,也會對日常生活中的種種消費決策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

Ⅵ 心理賬戶運行原理是什麼主要要素包括有哪些

心理賬戶是偏好收益而厭惡損失的過程,就是人為提高預期收益或降低預期虧損的行為。那麼它的運行原理是怎麼樣的?主要要素包括有哪些?

心理賬戶的運行原理
會計科目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在證券投資市場上,證券賬戶的資產=本金+浮動盈虧,盈虧是浮動的,這與會計定期結算有著巨大的差異,而心理賬戶的原理就在於巧妙地利用了這個不同,將盈利提前結算計提,再將虧損保留在賬外,從而實現資產放大的過程,起到心理舒坦安慰的效果。因此心理賬戶的資產=本金+浮動最高盈利-實際虧損,它的主要運行原理包括:
時間——最高為准
心理賬戶最大的特點是將資產最高的那個時間點作為結算點,計提盈虧,將資產定格在高位,從而作為本金,重新計算。
本金——損失厭惡
在計提盈利的同時,又不肯承認虧損,導致在股票操作過程中經常是去盈補虧,因為證券賬戶統計的浮動盈虧不是真正的盈虧,只有等你賣出之後才是最後的盈虧,那麼投資者常常傾向於過早地就將盈利落袋為安,而對於虧損則遲遲不肯下手,沒有拋掉的虧損只是浮虧,算不得賬的,以此來安慰自己。
至於本金之上的漲跌還說得過去,只要不觸碰底線,怎麼都可以!一旦跌破成本價,則如坐針氈,十分難受,如果盈虧同樣多的錢,虧損所帶來的痛苦要遠遠大於盈利所帶來的快樂。
成本——沉沒歸總
心理賬戶它是由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塞勒提出,經典的例子如:你要去看一場演唱會,如果是門票丟了肯定就不會再重新買了,如果是丟了同樣多的錢,結果還是會去看完這場再說。
因為在心理賬戶裡面,損失既然發生了,都會歸總到沉沒成本裡面,也就是總的支出,而心理賬戶的賬戶非常簡單就是收入-支出=所有,只算總賬,不管是錢包還是門票丟了,都可以算作新增了一筆支出,是計提了的,而再買門票則是又要多增加一筆支出,賬戶就會減少,是痛苦的事情,所以是大多數人不能接受的事實。
同樣,人們在消費決策時把過去的投入和現在的付出加在一起作為總成本,來衡量決策的後果。

Ⅶ 什麼是心理賬戶它是如何發生的

所謂心理賬戶是指人們為了心理上的安慰,會人為地提高賬戶預期收益的行為,具體就是偏好盈利而厭惡損失的過程。比如人們習慣將虧損的股票遲遲留在賬上,而將盈利的股票過早地進行了結,這就是為什麼套了守得住,賺了反而守不住了,那麼它是如何發生的呢?

它的發生主要是為了心理上的舒坦,會計報表上有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而心理賬戶是算總賬=本金+盈虧,在證券賬戶裡面總資產是隨著市值的變動時刻發生著變化,但在投資者心中只有一個總賬,它與本金與浮動盈虧相關,但只要浮動虧損不計作真實虧損,那麼心理的那個總賬是沒有變化的,相反,浮動盈利可以提前計作收入,那麼總賬還有增加,舉個例子:
假設你投資了一百萬在股票市場,平均買了兩個股票,每個是五十萬,其中一個股票虧損10%即五萬元,另外一個則盈利五萬,實際賬戶資產還是一百萬,但由於證券市場時刻在發生著變化,這個一百萬是不穩定的一百萬,於是你在心理上做了個賬本,將盈利計提成收入,而虧損的而暫時只算作浮虧,也就是在你的心理面,這個虧損五萬的股票只是暫時的,不久就會回來的。也就是在實際賬戶的100萬資產放到心理賬戶裡面變成了105萬。
隨著行情進一步的演化,當虧損的股票還是只虧5萬,而盈利的股票達到了15萬,這時你的總資產已經達到了110萬,資產變化的同時,這個心理賬本也是隨時在記錄著,這個時候因為盈利已經足夠覆蓋虧損,心理賬戶的資產一般會定格在110萬,將虧損的5萬大大方方地計提了。
接下來,盈利的股票回到之前的狀態,繼續變成只有5萬了,虧損的還是不變,這時的總資產打回原形,但心理賬戶可不這么認為:資產還是定格在最高位的110萬,為什麼?因為浮盈已經計提成收入了,說不定已經在消費計劃裡面,甚至已經花掉了!
即便行情繼續下跌,虧損的虧10萬,盈利的也轉為持平,不賺錢了,這時賬戶資產只有90萬了,但心理賬戶還是在110萬,也就是高位計提結算的資產。
這就是心理賬戶的偏差,高位結算,過早計提浮盈,不肯計提浮虧。

Ⅷ 心理賬戶的應用

由於消費者心理帳戶的存在,人們在決策時往往會違背一些簡單的經濟運演算法則,從而做出許多非理性的消費行為。這些行為集中表現為以下幾個心理效應:非替代性效應、沉沒成本效應、交易效用效應。這些效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心理帳戶對個體決策行為的影響機制。
最早提出心理帳戶現象的經濟學家薩勒曾講過他的一個故事。有一次他去瑞士講課,瑞士給他的報酬還不錯,他很高興,講課之餘就在瑞士作了一次旅行,整個旅行非常愉快,而實際上瑞士是全世界物價最貴的國家。第二次在英國講課,也有不錯的報酬,就又去瑞士旅行了一次,但這一次到哪裡都覺得貴,弄得特別不舒服。為什麼同是去瑞士旅行,花同樣的錢,前後兩次的感受完全不一樣呢?原因就在於第一次他把在瑞士掙的錢跟花的錢放在了一個帳戶上;第二次不是,他把在別的地方賺的錢花在了瑞士的賬戶上。跟團旅遊同樣如此。先付掉旅行所有的費用和先付一部分錢,然後每次門票費再另付可能路線、費用都一樣,但舒服度是完全不同的。前一種是怎麼玩樂怎麼高興,因為錢已付了;後一種情緒變化會比較大,因為總在掏錢。因此,我們千萬不要讓痛苦分階段,既然痛苦不可避免,就應讓讓痛苦一次到位,剩下的全都是好的。售房也是這樣,售樓合同書一定要清晰,將所有的成交流程、費用列清,我們千萬不要採取「先釣魚再上鉤」的策略,讓客戶一步一步地感受痛苦。
決策無處不在,大到公司的業務決策,項目決策,小到每個人日常生活當中,購買怎樣的房子,購買哪支股票,甚至晚上該吃什麼等。既然是決策就有理性的與非理性的。這本書用生動的測試和故事告訴我們理性決策和決策的誤區。
我們都有兩個帳戶,一個是經濟學帳戶,一個是心理帳戶,心理帳戶的存在影響著我們的消費決策。經濟學帳戶里,每一塊錢是可以替代的,只要絕對量相同。在心理帳戶里,對每一塊錢並不是一視同仁,而是視不同來處,去往何處採取不同的態度。心理帳戶有三種情形,一是將各期的收入或者各種不同方式的收入分在不同的帳戶中,不能相互填補;二是將不同來源的收入做不同的消費傾向;第三種情形是用不同的態度來對待不同數量的收入。
例如,在人們心裡,會把辛苦賺來的錢,和意外獲得的錢放入不同的帳戶內。正常人不會拿自己辛苦賺取的10萬元去賭場,不過如果是賭馬來的10萬,去賭場的可能性就高多了。一個人會將辛苦賺來的項目報酬有嚴謹的儲蓄和投資計劃,但是對意外獲得的錢卻有不同的態度。其實只要在名下的錢,並不依據它的來源有了性質上的區別。
例如,正常人如果月末得了500元的獎金,可能拿出400元去買心儀已久的領帶,把剩下的100元做為零用錢。但是如果獲得了5000元,反而沒有動力去買400元的領帶,也許會將5000元錢存入銀行。
一個10元等於兩個5元嗎?由於心理帳戶的存在,使得我們的認識和行為決策有不同。認識到如此,那麼做為子女,每年一次性給一大筆錢孝敬父母,不如分若干次以小額的形式,這樣促使他們真正使用這筆費用。
認識到心理帳戶的存在,了解非理性的效應。應該明白,錢是等價的,對不同來源,不同時間,和不同數額的收入一視同仁,做出一致決策。 經典的生命周期假說和持久收入假說是凱恩斯以後消費函數理論最重要的發展,但他們的理論是建立在完全理性人的假設之上的。例如,生命周期假說就認為:人總是能夠深謀遠慮,在任何時候都會考慮幾十年以後的長遠利益,並站在這種高度,根據一生的總財富來合理安排一生中每個階段的消費,使一生的總效用達到最大。這顯然和人們實際的消費行為不符,這種過於理性化的理論也無法解釋現實中的許多經濟現象。1988年Shefrin和 Thaler提出行為生命周期理論(behavior lifecycle hypothesis)修正了傳統的生命周期假說,使之能更好地描述現實中人們的消費行為。行為生命周期理論的兩個最重要的概念是自我控制和心理賬戶。
行為生命周期理論引入「心理賬戶」理論解釋消費行為。消費者根據生命周期不同財富的來源和形式,將它們劃分為三個心理賬戶:現期可花費的現金收入賬戶(I),現期資產賬戶(A)和未來收入賬戶(F)。行為生命周期理論認為:不同賬戶的財富對消費者的決策行為是不同的。現金收入賬戶消費的誘惑力最大,因此,將這個賬戶的收入不消費而儲蓄起來的心理成本也最大;現期資產賬戶的誘惑力和儲蓄的心理成本居中;未來收入賬戶的誘惑力和儲蓄的心理成本最小。由於不同的心理賬戶對消費者的誘惑不同,所以,消費者傾向於較多地通過現金收入賬戶消費,而較少通過現期資產賬戶消費,幾乎不通過未來收入賬戶消費。不僅不同的心理賬戶對消費者的誘惑是不同的,而且同一個心理賬戶,其中的財富餘額不同,對消費者的誘惑也不同。財富餘額越多,誘惑越大。
行為生命周期理論的消費函數可表示為C=f (I, A, F),且有:1≈C/I > C/A > C/F≈0。這就是說,現金收入賬戶的邊際消費傾向最大,接近於1;現期資產賬戶次之;未來收入賬戶最小,接近0。和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說的消費函數相比,行為生命周期理論在分析消費者行為時強調的是心理方面的因素,這些心理因素主要是通過心理賬戶加以描述。所以,心理賬戶的劃分及其性質是理解行為生命周期理論的關鍵。

閱讀全文

與心理賬戶應用股票市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知道哪只股票會跌怎麼賺錢 瀏覽:629
申請凍結股票賬戶範文 瀏覽:583
中國鐵塔股票歷史交易數 瀏覽:530
世贏科技股票發行價 瀏覽:97
一般股票能不能長期持有 瀏覽:259
2016春節股票收盤時間 瀏覽:814
員工離職後股票期權怎麼處理 瀏覽:251
股票資金余額和總資產 瀏覽:991
通策醫療股票不漲 瀏覽:130
香港匯豐銀行如何賣股票 瀏覽:132
股票總資產的錢多了 瀏覽:967
股票漲停還能賣出去么是什麼意思 瀏覽:417
普通賬戶無股票可以打新嗎 瀏覽:91
百分比股票軟體下載 瀏覽:96
n開頭股票漲停 瀏覽:680
中國化學的股票分析 瀏覽:177
股票主力建倉後拉升需要大資金嗎 瀏覽:206
康美葯業股票重組 瀏覽:152
股票賺錢本質 瀏覽:69
股票跌到一塊錢就得退市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