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分析聯想股票
聯想在香港上市,為了你的作業我幫你查下你相關的基本面吧
先幫你分析下相關的業務吧
集團由聯想及於二零零五年所收購的原IBM個人計算機事業部所組成,於全球開發、製造和銷售可靠、優質、安全易用的技術產品及提供優質專業的服務。集團在日本大和、中國北京、上海、深圳及美國北卡羅萊納州三角研究園均設有重點研發中心,並在北京、巴黎、三角研究園及新加坡設有主要運營中心。
業務回顧 - 截至2007年03月31日止年度
聯想在收購了 IBM 個人計算機業務後的第二年,致力於實施適當的措施,務求業務可以較行業增長得更快,並同時提高全球運營效率。集團於年來推出的四大措施(推出交易型業務模式、優化全球供應鏈、提高台式計算機競爭力及打造強大品牌)初見成效,為集團的利潤持續增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聯想於二零零六/零七財年取得一些有目共睹的成就。集團保持於中國市場的領導地位,並進一步提升其市場份額。隨著集團在全球各地逐步成功推出交易型業務模式和加強關系型業務模式,中國以外地區的市場表現亦日趨穩定。供應鏈成本競爭力、服務能力、運營效益均有所提高。集團的台式計算機業務經簡化和強化後亦顯著進步。與此同時,集團高曝光率的品牌宣傳和市場推廣活動亦大大提升了聯想品牌在全球的知名度。
於截至二零零七年三月三十一日止的財政年度內,集團的綜合營業額年比年增長 9.9%,達 145.9 億美元。(二零零五/零六年度的數字僅包含收購 IBM 個人計算機業務所帶來的十一個月業績貢獻。)集團於年內的毛利率達 14.0% (二零零五/零六年度: 14.0%)。隨著財年下半年度的業績穩步改善,聯想的除稅前溢利(未計入重組費用)大幅增加29%至2.0 億美元。股東應占溢利較去年約2200 萬美元,上升626%至 1.61 億美元。
各地域之業務表現
在二零零六/零七財年,全球個人計算機市場銷量上升 10%,主要由筆記本計算機的強勁需求以及消費用戶、小型企業及新興市場的增長所帶動。聯想的全球個人計算機銷量年比年增長 12%,而截至二零零七年三月三十一日止的全球市場份額則增加 0.2 個百份點至 7.4%,為全球第三位。
大中華區
在二零零六/零七財年,大中華區約占聯想整體營業額的 38% (二零零五/零六年度: 36%)。聯想進一步加強於中國市場的領導地位,個人計算機銷量年比年增加 24%,市場份額更創出了 34.6%的新高,較去年的紀錄增加了 0.6 個百份點。聯想繼續於大中華區錄得強勁增長,充份顯示其雙業務模式的成效,加上高效的運營,使集團能更快捕捉市場需求,在不同地域和向不同類型的客戶群提供強大的產品組合。
美洲區
在二零零六/零七財年,占集團總營業額約 28% (二零零五/零六年度: 30%)。由於年內大型企業客戶的市場需求疲弱,再加上集團在中小企業和消費客戶這些高增長市場的滲透力相對較低,致令美洲區的表現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為應付這些挑戰,聯想採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以加強對大型企業客戶的銷售力度和獲取更好的效果。集團在二零零七年一月已成功完成由 IBM 過渡所有客戶銷售工作。為擴大集團在中小企業市場的覆蓋,集團在二零零六/零七年財度開始於美洲區內推行交易型業務模式。
歐洲、中東及非洲區
在二零零六/零七財年,占聯想總營業額約 21% (二零零五/零六年度: 21%)。區內市場需求增長,主要是由消費用戶、小型企業及新興市場的增長所帶動。然而,由於集團上半財年在這些高增長市場領域的覆蓋率有限,影響了聯想在歐洲、中東及非洲區整體市場份額。然而,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集團透過嚴格的成本控制,成功提高了毛利率。集團於歐洲、中東及非洲區推出交易型模式有助推動聯想在該區的增長。德國為聯想在區內首個採用交易型業務模式的試點,並在德國的筆記本市場取得更多的份額。
亞太區(不包括大中華區)
約占集團總營業額的 13% (二零零五/零六年度: 13%)。盡管集團在日本個人計算機市場表現略遜,但受惠於印度和東盟國家的強勁增長下,集團在區內的表現得以有所提升。除日本因企業客戶需求放緩之外,聯想在區內其它國家的關系型銷售量均有所上升。集團在亞太區推行的交易型業務模式相當成功,在印度和東盟多個國家成功推出「Lenovo 3000」品牌消費計算機產品,以及快速擴大渠道夥伴網路,均有助促進交易型模式在亞太區的發展,並促進集團在年內取得高於市場的銷量增長。
在二零零六/零七財年,聯想個人計算機在印度的銷量錄得近 30%的增幅,高於市場平均水平。同時,聯想品牌在印度的知名度更翻了一番,逾 70%。
各產品組別之業務表現
在二零零六/零七財年,聯想的主要舉措之一為擴大其產品線,以滿足中國以外地區的中小型企業及消費市場的需求。同時,集團亦以先進的技術持續將現有產品組合升級,並透過與英特爾、微軟等技術夥伴緊密合作,推出全新的產品及服務。於二零零六/零七財年,聯想在實現其打造最優秀個人計算機,並為客戶帶來獨有的用戶體驗的目標方面,取得顯著的效果。
筆記本計算機業務
在二零零六/零七財年,約占聯想總營業額約占 53% (二零零五/零六年度: 49%)。目前,聯想於全球商用筆記本計算機市場排名第[四]。集團在擴展中國以外地區的中小型企業及消費市場的努力為集團於財年第四季取得了高於市場的增長。在中國,聯想繼續穩佔領導地位,占筆記本計算機市場 32.3%的份額。
台式計算機業務
占聯想二零零六/零七財年總營業額的 42% (二零零五/零六年度: 45%)。聯想於全球台式計算機市場的份額年比年增加 0.2 百份點至約 36.3%。集團於中國以外地區的台式計算機業務盈利能力亦獲得堅實的提升。
於過去一年,聯想完成兩項簡化及加強其全球台式計算機業務的舉措。第一,集團將其全球台式計算機團隊遷至更接近位於中國的生產基地。第二,集團成功整合聯想品牌及 ThinkCentre 品牌台式計算機產品線以簡化台式計算機產品組合及統一產品平台。聯想的台式計算機市場型號減少近一半,顯著降低生產過程的復雜性及成本。
手機業務
在二零零六/零七財年占集團總營業額約 4% (二零零五/零六年度: 4%)。聯想手機銷量較去年上升28%,保持於中國手機市場的第四位排名,整體市場份額約為 6.5%。於二零零六/零七財年,中國手機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於移動通訊網路商的捆綁銷售模式,引致超低價手機產品銷量的大幅增長。聯想手機在該市場參與較少,加上新的競爭對手加入市場,致使聯想手機銷量增長較低。
07年聯想公司的業績(美金):
主營業務收入:46.01億
利潤總額:1.89924億
凈利潤: 1.72564億
每股收益:1.93美仙(0.1495港元)
凈資產收益率:14.21%
負債比率: 79.18%
總股本:89.0772億股(香港聯交所上市代號0992)
PE(靜態)以現在6.35元算: 42.5倍
具體情況可以到香港聯交所下載07年相關年報,看年報都看到我眼都花啦....希望可以幫到你吧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131/LTN20080131009_C.pdf
Ⅱ 聯想集團目前一共有多少股股票
公司名稱:聯想集團集團主席:柳傳志公司業務:集團的主要業務為在中國、美國、歐洲、...已發行股本(股):10008898107已發行股本-H(股):10008898107每手股數:2000每股凈值產值(倍):1.274每股盈利(港元):0.110市盈率(倍):48.07市值(億):530.47電話號碼:-網址:www.lenovo.com
Ⅲ 聯想兼並IBM的PC業務屬於什麼類型的兼並,其可能的動機是什麼
主要是收購IBM的技術,目前聯想昭陽筆記本就採用的是IBM的技術和造型
Ⅳ 艾德證券做的聯想集團股票託管如何
財報季迎來了尾聲,隨著各行各業龍頭公司業績公布,股市也做出反應。幾家歡喜幾家愁,有超預期的阿里巴巴,有股價狂跌25%的網路,但艾德證券期貨研究部注意到,還有一家龍頭企業一季度財報亮眼,股價卻大相徑庭,它就是聯想集團(00992.HK)。
在PC業務強勁增長、進一步鞏固核心競爭力的同時,聯想中國智能產品和智慧服務轉型保持高速增長,營收佔中國區收入近10%。據了解, 20/21財年,聯想中國區智慧服務營收目標是70億元。劉軍表示,“相信我們有機會達成這個目標。”此外,聯想個人雲存儲登頂京東自營網路存儲設備單雙盤位的TOP1。
Ⅳ 聯想公司
聯想公布2007/08財年第一季度業績
• 2007/08財年第一季度營業額達39億美元,增長13%
• 季度EBITDA (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經營溢利,不包括重組費用)為1.82億美元,上升125%
• 除稅前溢利(不包括重組費用)為1.23億美元,上升258%
• 股東應占溢利(包括重組費用)為6,700萬美元
• 每股基本盈利為0.78美分(6.10港仙),包括重組費用
• 於2007年6月30日,凈現金儲備為13億美元
香港,2007年8月2日 – 聯想集團 (香港交易所股份編號: 992; ADR: LNVGY) 今日公布截至2007年6月30日的2007/08財年第一季度業績,業績表現強勁。第一季度的綜合營業額達3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3%,主要受益於各個地區的強勁銷量增長。聯想個人電腦全球銷量在本季度增長逾22%,遠超於市場平均增長的13%。
期內,集團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14.3%提升至14.9%,相較上一季度則下降0.3個百分點。不計第一季度的重組費用,除稅前溢利上升258%,達1.23億美元。2007年6月30日,集團的凈現金儲備總額為13億美元。
在2007年4月,聯想公布了一項旨在加強其全球競爭力及提升全球運營效率的調整計劃。集團在截至2007年6月30日的第一季度所產生的相關重組費用為約4,500萬美元。在計入該重組費用後,聯想於2007/08財年第一季度的除稅前溢利為7,800萬美元,每股基本盈利為0.78美分(6.10港仙)。
聯想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元慶表示:「並購兩年來,通過制定正確的戰略和有力的執行,聯想的業績開始呈現可喜的增長勢頭。我們已經成功地完成了整合過渡階段,這個並購可以被看作是一個成功的並購。下階段,聯想將立足於在健康基礎上的更快速的發展,我們將把握個人電腦市場潛在的增長機會,在改善既有業務競爭力的同時,大力拓展消費業務在全球的發展。」
聯想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威廉•阿梅里奧表示:「我們在提升運營效率和控制費用方面的舉措行之有效,聯想得以充分利用全球個人電腦市場的成長勢頭,並在這個季度再次全面取得良好的業績表現,在各個大區的業務均對集團的利潤增長帶來貢獻。聯想的市場份額正持續增加,我們所推行的各項核心戰略也有效提升了業績表現,我們將繼續專注在各項基本戰略上,以在日新月異的全球市場上取勝。隨著我們在印度新開設的市場推廣中心,以及在墨西哥、印度、中國及美國的生產/配運設施陸續設立,我們將繼續積極在全球各主要市場投資,進一步加強供應鏈,同時加速強化我們在現有和新地域及市場的覆蓋能力。」
地域概覽
• 在大中華區,受集團交易型業務模式及關系型業務所帶動,聯想的個人電腦銷量增長優於市場平均增長,推動第一季度綜合營業額上升14%至15億美元。季內,大中華區營業額占集團總營業額的39%。
• 聯想在美洲區的第一季度綜合營業額為11億美元,占集團總營業額的29%。聯想在美洲區及拉丁美洲區內推行的交易型業務模式繼續為集團在該區的業務帶來強勁增長勢頭,銷量及營業額均較去年同期均取得雙位數增長。聯想在美洲區的個人電腦銷量於季內增加15%。
• 在歐洲、中東及非洲區的個人電腦銷量於第一季度上升22%,同期,綜合營業額為7.55億美元,占集團總營業額19%。聯想在區內推出交易型業務模式帶動營業額增長,同時,在德國、法國及英國的強勁銷售表現也對提升該區的業務表現有很大貢獻。
• 亞太區 (不包括大中華區) 的個人電腦銷量在第一季度上升12%,綜合營業額為4.96億美元,占集團總營業額的13%。聯想在印度及東盟國家擴展交易型業務及在部份消費市場推出聯想產品均有助推動集團在這些地區的增長。
產品概覽
• 受中國銷售增長及在亞洲推出消費產品所帶動,筆記本電腦業務繼續成為集團營業額的最大來源。筆記本電腦銷量在第一季度較去年同期增長26%,綜合營業額為21億美元,占集團本季度總營業額的53%。
• 台式電腦銷量在第一季度較去年同期增長20%,銷量及營業額均取得雙位數增長。本季度台式電腦業務的綜合營業額為17億美元,占集團總營業額的43%。
• 聯想集團主要在中國市場經營的手機業務銷量在第一季度上升2%,聯想在該市場排名第四位。該業務的綜合營業額為1.13億美元,占集團總營業額的3%
聯想公布2007/08財年第二季度業績
2007-11-2 18:57:00
• 2007/08財年第二季度營業額上升20%至44億美元
• 季度EBITDA(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經營溢利,不包括重組費用)為2.1億美元,上升135%
• 季度除稅前溢利(不包括重組費用)為1.25億美元,上升177%
• 季度股東應占溢利(包括重組費用)為1.05億美元,上升178%
• 季度每股基本盈利為1.22美分(9.47港仙),上升177%
• 在2007年9月30日,凈現金儲備為17億美元
香港,2007年11月1日 – 聯想集團(香港交易所股份編號: 992;ADR: LNVGY)今日公布截止2007年9月30日的第二季度業績。期內,集團在所有經營區域均取得增長,帶動第二季度的綜合營業額較去年同期增長20%至44億美元。聯想個人電腦的銷量連續第三個季度超過全球個人電腦市場的平均增長水平,年比年增長達到23%,遠高於市場平均增長的15.7%。
在財年第二季度,集團的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13.0%提升到15.1%,相較上季度則上升0.2個百分點。在2007年9月30日,集團的凈現金儲備總額為17億美元。董事會宣布派發中期股息每股3.0港仙(0.39美分)。
聯想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元慶表示:「本季度取得的良好業績,再一次證明聯想已經成功地完成了並購的整合階段,開始進入到盈利性增長的新階段。在這個新階段,我們將繼續加強產品競爭力和提高運營效率,不斷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與此同時,繼續把握個人電腦市場的增長機會,尤其是中國以及其他新興市場,成熟國家的中小企業和消費市場,以及筆記本電腦市場,我們將全力推動在這些市場的發展。」
聯想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威廉•阿梅里奧表示:「集團第二季度的表現充分展示出我們的業務戰略正不斷順利向前推進,並且在全球范圍內行之有效。季內,聯想在台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的市場份額都有所增長,同時,在所有經營區域均取得兩位數的營業額增長。隨著市場對集團產品認知度不斷提升,消費者明顯地對我們所提供的最卓越個人電腦及無與倫比的用戶體驗有更深的體會和肯定。」
「在過去幾個季度,集團在所有的關鍵戰略上均取得顯著進展。聯想現已成為了一家更強大、更健康的企業。」阿梅里奧繼續說:「當中重要的一步,是我們決定提前兩年將Think系列產品從IBM標識全面過渡到Lenovo (聯想)品牌。同時,我們近期正大力開展名為 Best Engineered PCs (最卓越個人電腦) 的廣告宣傳活動,以及北京2008奧運會的全球贊助活動,積極向全球推廣聯想品牌。」
地域概覽
在大中華區,第二季度聯想個人電腦銷量增長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綜合營業額較去年同期上升26.5%至18億美元,占集團總營業額41%。
聯想在美洲區的綜合營業額達到12億美元,占集團總營業額27%。集團在美洲區持續推行的交易型業務模式已見成效,銷量和營業額均較去年同期取得兩位數增長。聯想個人電腦在美洲區的銷量在季內上升了12%。
在歐洲、中東及非洲區,聯想的個人電腦銷量在季內上升16%,綜合營業額為8.85億美元,占集團總營業額20%。
亞太區(不包括大中華區)的個人電腦銷量增加24%,綜合營業額為5.39億美元,占集團總營業額12%。
產品概覽
季內,筆記本電腦是集團總營業額的最大來源,對集團總利潤的貢獻也相應增加。第二季度筆記本電腦的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42%,綜合營業額為25億美元,占集團總營業額56%。
聯想台式電腦銷量在第二季度較去年同期上升12%,銷量及營業額均取得強勁增長。綜合營業額為18億美元,占集團總營業額40%。
集團主要在中國市場經營的手機業務,在第二季度銷量下降17%,綜合營業額為1.22億美元,占集團總營業額3%。與去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手機業務占集團總體營業額的比重減少。
2007/08中期業績
截止2007年9月30日的前六個月,集團綜合營業額較去年同期增長16%,達84億美元。期內,聯想個人電腦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約23%。 集團的除稅前溢利(不包括在財年上半年產生的重組費用) 為2.47億美元。股東應占溢利為1.72億美元,2007/08年度中期每股基本盈利2美分,或15.52港仙。
。更多請進http://www.lenovo.com.cn/about/lenovo/aboutus_legend_review.shtml
Ⅵ 聯想收購IBM案例分析
基於戰略成本管理的聯想並購IBM的案例啟示與分析
摘 要
我國 IT 行業經歷了近三十年的發展,已經初步具備規模與影響力,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其龐大的產業規模與良好的經濟效益為帶動我國經濟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聯想集團是我國目前該領域的領軍企業。隨著世界經濟的一體化,聯想集團正面臨著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的競爭挑戰,尤其是在信息時代和管理科學現代化的今天,企業管理者的行為無時無刻不涉及到戰略問題,戰略管理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方式給企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隨之戰略管理會計應運而生。戰略管理會計是服務於戰略比較、選擇和戰略決策的一種新型會計,它是管理會計向戰略管理領域的延伸和滲透。它能夠運用專門的方法為企業提供自身和外部市場以及競爭者的信息,通過分析、比較和選擇,幫助企業管理層制定、實施戰略計劃以取得競爭優勢,是企業進行戰略決策的有效的手段。戰略管理會計的形成和發展是現代市場經濟和競爭的必然結果,是建立和完善現代成本管理體系的必然要求,它使管理會計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要想使企業良性循環並不斷發展,實施戰略管理會計十分必要。
聯想於2005年成功並購IBM的PC業務部,邁出了聯想國際化堅實的一步。本文以戰略績效管理思想和並購理論為基礎,對聯想並購IBM的案例進行分析,旨在分析其並購思路並為未來IT企業在企業發展方面提供有借鑒意義的思路。
【關鍵詞】 戰略成本 聯想 IBM 並購理論
Abstract
China's IT instry has experienced nearly thirty years of development, has initially have scale and influence, initially formed a complete instrial chain, the sheer scale of the instry and good economic benefit to drive the progress of our country economy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lenovo group is a leader in this field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As the world economy integration, lenovo group is facing the competitive challenges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wo markets, especially in today's information age and modern management science, the behavior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rs always involves strategic issues, strategic management as a new type of management style has injected new vitality to the enterprise, with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is in the service of comparison, selection and strategic decision of a new type of accounting, it is management accounting to the extension and penetration in the field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It can use a special method for the enterprise itself and the external market and competitor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comparison and selection, help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ategic planning in order to obt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the enterprise makes the strategy decisi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modern market economy and competition, is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modern cost management system, it makes 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If you want to make the enterprise virtuous cycle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is necessary.
Lenovo's successful acquisition of IBM's PC division in 2005, lenovo internationalization solid step.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strategic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oughts and m&a theory, analyze the lenovo acquisition of IBM's case, aims to analyze its m&a and thought for the future IT companies provide instructive i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rain of thought.
key words Strategic cost lenovo, IBM acquisition theory
目 錄
一、戰略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論 1
(一)戰略成本管理相關概念 2
(二)戰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 3
二、聯想集團戰略成本管理的概況分析 4
(一)戰略成本管理的目標 3
(二)聯想集團戰略成本管理現狀 3
三、戰略成本管理的應用——聯想並購IBM的案例分析 4
(一)案例背景 4
(二)並購過程與動機 5
(三)聯想並購IBM的戰略成本分析 6
四、聯想並購IBM案例的啟示 7
(一)合理選擇目標企業 7
(二)並購雙方優勢互補 8
(三)嚴謹的並購計劃 8
參考文獻 9
一、戰略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論
(一)戰略成本管理相關概念
1.戰略
企業戰略的概念出現於 20 世紀中後期,伴隨著產業革命和經濟全球化而發展起來,是企業制定戰略發展目標、實現目標所必須擁有的條件,能夠為企業實現戰略目標提供基本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和作用。經濟學中的戰略管理就是指企業利用自身優勢、資源和能力,綜合考評外界環境後制定的企業長期發展規劃,這個規劃以全局性、系統性經營模式為主導,以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為最終管理目的,是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而進行管理活動,並不是「虛空的東西」,而是直接影響企業盈利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的關鍵性決策,對企業保持長久競爭力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2.戰略成本管理
戰略成本管理主要包括兩層關鍵內容:其一,必須從成本角度出發,分析與選擇最適合企業本身的戰略,並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完善戰略成本管理模式;其二,根據前面形成的企業戰略對企業成本管理制度、辦法、措施等進行部署,以提升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和企業實際利潤。
3. 戰略成本管理的途徑
在現代企業中,實現戰略成本管理目標一般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分別為職能戰略、競爭戰略和總體戰略。職能戰略是指企業各個部門的戰略目標,主要是各個部門為了實現更高級別戰略目標所採取的手段和方法。競爭戰略則是指公司具體的經營戰略,是企業總體目標的具體化表現,包括企業目標、總體戰略實施的具體措施以及最終企業的發展方向等。總體戰略主要就是指企業的最高層次戰略,是根據企業競爭戰略而制定的整體發展方案。
通常情況下企業進行戰略成本管理是先制定企業的總體戰略計劃,然後將整體戰略計劃分解到具體的環節中,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和所處的環境,確定適於企業發展的定位,建立有利的、長久的競爭優勢,並制定出具體的實施策略,最終將這些實施措施劃分到具體的部門中,要求各個部門根據措施制定出自己的職能戰略,以推動企業總體戰略的實施與完善。隨著企業內部管理機制的不斷完善以及市場競爭壓力的增加,企業開始尋找更具競爭力的發展戰略,對戰略成本管理辦法不斷地調整與優化。目前較常見的競爭實施戰略包括:成本領先戰略、目標集聚戰略和產品差異化戰略。
(二)戰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
1.戰略定位分析
戰略定位分析就是運用多種方法對企業的內外部環境因素進行分析,根據企業的行業特徵與自身特點為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競爭戰略,從而使企業在競爭中獲得最大的優勢。從現實情況來講,戰略定位是企業保持長久戰鬥力的基礎,正確的戰略定位更是能夠幫助企業在競爭市場中立於不敗,但是錯誤、不恰當的戰略定位則可能對企業造成致命的威脅,使其逐漸走向失敗。因此,怎樣利用戰略定位分析法選擇最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戰略定位,是目前我國企業制訂戰略成本管理方案時必須要做的必不可少的環節。
2. 價值鏈分析
內部價值鏈主要由作業構成,因此對企業內部價值鏈的分析也需要從作業入手,統一地將企業內部價值鏈劃分為各項作業,然後根據之前確定的戰略目標,將各項作業按照重要度進行排序,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重要性較高的作業中;同時,對那些不增值的作業進行剔除,最大化地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的利潤。以小米公司為例,新產品研發、產業鏈拓展、新媒體模式影響等作業都是增值作業,返工、退貨、維修等作業都屬於不增值作業,要適當地進行縮減,優化價值鏈的必要方法就是學會消除不增值作業。
通常情況下,企業的外部價值鏈分析包括企業所在行業價值鏈分析和競爭對手價值鏈分析。行業價值鏈主要是對企業外部縱向價值鏈的分析,在這條價值鏈中企業是單獨的一個整體,原材料供應商是上游企業,消費者是下游企業,以此為例將企業從生產到銷售各個環節相關的上下游企業加入到這個鏈條中,企業則根據自身在這條價值鏈中的位置分析其與上下游企業的關系,探索與不同的上下游企業應當採用哪些戰略,以增強與他們之間的聯系,實現雙贏局面的最終目的。比如,與供應商則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了解供應商的成本需求,結合自身產品,建立與供應商之間的交易往來關系;與消費者則增加交流頻率和深度,了解消費者的真正需求,生產或銷售讓消費者滿意的產品。只有按照類似這樣的思路,從上下游企業的角度出發,制定恰當的價值鏈關系,才能夠增強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
3. 成本動因分析
成本動因是指產生成本的根本原因,企業要想控制產品或作業的成本,就必須要找到成本動因,從根部調整及控制企業的成本。一般情況下,成本動因分為結構性成本動因和執行性成本動因。對這兩個層次的成本動因進行分析,有利於企業管理層全面掌握成本的動態變化情況,有效地管理與控製成本支出費用。結構性成本動因主要是指那些影響企業基礎經濟結構變化並決定成本動態變化趨勢的成本動因,其形成過程比執行性成本動因要長,但一旦形成確定後很難再發生變化。同時,這些成本動因通常是在企業開展具體生產經營活動前就已經產生並給予確定的,比如涉及產品訂單數、原材料采購數量等方面的成本動因。行性成本動因主要指與企業作業執行過程相關的各種成本因素。通常產生於結構性成本動因之後,因企業的不同而對成本的影響有所不同。現代企業的戰略性成本管理通常是在確定基礎性經濟結構後,通過分析執行性成本動因來了解不同作業環節的成本動因,然後將所有執行性成本動因進行優化重組,促使企業的各層次價值鏈達到最佳成本效果。一般情況下,現代企業的執行性成本動因包括生產能力的利用率、員工參與、全面質量管理以及價值作業間的聯系。
二、聯想集團戰略成本管理的概況分析
(一)戰略成本管理的目標
1.確定準確的市場定位和發展方向
戰略成本管理的最基本原理就是確定企業的競爭優勢,通過對企業經營項目及范圍的分析,了解企業所處行業的發展機遇和威脅,在實施戰略成本管理的過程中尋找企業最佳的競爭優勢,引導企業朝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發展,以取得長期利益、保持長期競爭力為最終目標。以聯想集團為例,企業分析法確定企業的戰略定位,尤其是要根據現在市場的發展情況,權衡當前成本存在的風險,基於實現較高收益的目的確定戰略發展方向,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小米公司在同行業競爭中保持競爭優勢。
2. 建立長期供應商合作夥伴關系
聯想集團對戰略成本管理體系的應用,對現有供應商進行重新梳理與挑選,建立相關的供應商評定考核標准,尋找能夠保持長期合作關系的供應商夥伴,以實現對產品質量的優化與改善,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只有建立與供應商的長期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才能夠有效地提升供應商參與企業發展、解決企業存在問題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能夠更好地促進雙方的合作。
(二)聯想集團戰略成本管理現狀
1.成本費用構成
目前,聯想集團的成本費用主要分為四部分:研發成本、生產成本、銷售成本以及其他成本。其中,銷售成本包括產品進行銷售的各項成本,比如銷售人員薪酬、產地租賃費用、廣告宣傳費用等;研發成本包括樣機成本、研發人員薪酬、研發費用等;生產成本則主要是指給予代加工企業的成本,生產加工一件產品的成本;其他成本則包括聯想集團在運營過程中產生的人際交往費用、辦公費用等。其中由於聯想集團基本都是外包生產,所以其生產成本比較難核算,主要包括材料成本、加工成本以及其他間接成本。其一,材料成本主要是聯想集團提供給代加工工廠的所有原材料,其計算方法是由實際消耗材料數量*(單個產品采購價格+單個產品加工價格)。因此,對於材料成本的管理則需要從兩方面進行控制,一方面是與代加工企業協商控制加工產品時的原材料使用數量,一方面是提升采購原材料的價格。其二,加工成本主要是指企業支付給代加工工廠的人工費用,代加工工廠主要用於給負責PC電腦加工的員工支付工資和支付水電費等,其中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機器成本占份額最大。因此,對於加工成本的管理基本也就是對代加工工廠人工和機器生產效率的控制,通過提升生產效率降低PC電腦的加工成本,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其三,其他間接成本則主要是指聯想公司與代加工工廠以及各地區存儲倉庫之間溝通、往來的費用,包括倉庫折舊費、差旅費、運費、固定資產的折舊等。這些間接費用基本都會在月末直接分攤到各個產品成本中。
2.成本管理制度
之前,公司採用的成本控制措施非常簡單。第一步先由財務部門結合往年情況做出財政預算,並根據整體的財務預算制定出各部門的經營費用以及產品的計劃任務與目標成本等;第二步,各部門根據財務部門的預算設定自身的成本管理方案;第三步,各部門將成本管理方案提交給財務部門,財務部門將各個部門的成本計劃方案進行核算、匯總並記錄下來。年終總結時,按照計劃完成成本管理任務的,公司給予部門獎勵,如果沒有完成的則相應地給予處罰。
但由於近幾年國內PC電腦競爭越來越激烈,聯想也不斷地調整與完善企業內部的成本管理制度,制定了自己的成本核算和預算制度,以保障企業各項成本、資金耗用的合理有效性。同時,企業參照《企業會計准則》和自身成本控制對象的特點,將企業成本分為研發成本、生產成本、銷售成本以及其他成本,並將生產製造涉及的各種成本進行重新劃分,對不同的成本進行仔細的核算。另外,企業還根據不斷變化的國內外PC市場的變化,制定了成本預算制度,對現有資源進行重新配置,實現企業經濟的效益的最大化目標。
三、戰略成本管理的應用——聯想並購IBM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20 世紀 80 年代的中國隨著計劃經濟的解體,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為中國企業及個人帶來了很多機遇。1984 年由中科院計算機所投資 20 萬,11 名技術人員創辦了現在在信息產業內多元化發展的跨國企業集團——聯想,英文為legend,翻譯過來即傳奇。聯想是一家在信息產業內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以個人電腦業務的研發、生產、銷售為主,先後擴展到移動業務、企業級業務及雲服務業務,形成 4 個相對獨立的業務集團。其主導產品為台式電腦、伺服器、個人電腦、智能手機、列印機、平板電腦等商品。聯想集團目前是全球第四大個人電腦製造商及第三大智能手機製造商,總部位於中國北京及美國紐約,在全球有 27000 多名員工,研發中心分布在中國的北京、深圳、廈門、成都和上海,日本的東京及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羅利,產品出口歐美及亞太等地區。
2003年聯想企業開始考慮國際化的可能性,而並購是成效快、風險相對較小的方式。2004 年 12 月 8 日,聯想董事長柳傳志鄭重向外界宣布正式收購 IBM 全球 PC 業務。這既為聯想集團帶來了機遇,又使其不得不面對一些挑戰。此次收購 IBM 的個人電腦業務,使聯想獲得相應的品牌、銷售渠道、人才和專利技術,在國際化的進程上實現了質的躍進,同時也帶動了整個國內同行業的發展。但是此次的收購也為聯想帶來一些問題,例如原有 IBM 的客戶對新股東聯想的不信任使得聯想在並購之後丟失了一些定單,企業文化的融合及人力資源整合等問題。除此之外,並購所花的資金為聯想的現金流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並且在隨後的幾年中聯想的利潤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2008-2009 財年公司虧損 2.26 億美元,利潤同比下滑了 95%,凈利為-1.5%。受業績的刺激,聯想股票在 2009 年 1 月 8 日復牌後全天跌幅達到 25.969%。這使得聯想不得不裁員 2500 人。為應對這場危機,聯想調整了他的國際化道路,而此次調整,使得聯想在以後的國際化路徑上更加順暢。2014年,聯想電腦銷量仍領先其他品牌,居世界第一。
Ⅶ 聯想把IBM兼並了
IBM的PC部門被聯想收購了,現在的筆記本和台式機上已經沒有IBM的標志,只有聯想的商標了。
Ⅷ 聯想集團如何走出現狀
這波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哪些企業影響最大?毫無疑問,就是那些外向度最高、國際化參與程度最大的企業。在IT行業中,聯想集團無疑是一個最好的典型,這個曾經斥資十幾億美元收購了美國IBM個人電腦業務的中國公司,很可能成為這次全球性金融危機影響最大的中國企業。 這次美國金融風暴影響的順序是,先是金融企業,再是工業企業,先是華爾街,再是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在中國,先是沿海地區一批外向型的中小出口企業,接著是外向型較強的中大型企業。到今年最後一個季度,我國一些大型企業包括一些西方的跨國公司的經濟效益都要清晰地展現出來。等到大型企業和跨國公司的效益出現了大幅滑坡,美國金融風暴引起的這一波全球性的經濟衰退才能真正見到底部。 目前,中國首先顯現的將是以聯想集團為首的一批外向度和國際化較強的企業。這些企業目前正在經濟衰退的痛苦中煎熬。我看了一下聯想公司近來的報道,大多數都是壞消息。當國外經濟危機不斷擴散開來之後,在我們國家,象聯想這樣的企業將如何度過難關?對此,我們必須給出最理性的分析了。這些分析將全面回顧中國企業今年來全球化和國際化的得失軌跡,中國企業只有在接受了經驗、挫折和教訓之後才能變得聰明起來。 聯想今年大幅下滑的業績 據今年11月7日聯想集團發布的第二財季業績報告(自然季度為2008年第三季度),本季度聯想營收43.2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43.10億美元微增0.37%。第二季凈利同比大幅倒退78%,遠遜於市場預期。運營利潤由去年同期的1.2億美元劇降至2966萬美元,降幅達75%,比上季度的1.27億美元下降76%。運營利潤率只有0.68%。 按區域劃分,本季度聯想在歐洲區運營虧損2720萬美元,亞太區運營虧損2320萬美元,而上一季度這兩個地區都處於盈利狀態。聯想大中華區業績成為本次財報中唯一的亮點,雖然增長明顯放緩,但仍獲得1.08億美元的運營利潤,但大中華區的盈利大多被海外區的虧損所抵消,聯想集團整體運營利潤僅有2966萬美元。 另外,第二財季聯想集團每股基本盈利0.27美分,截至2008年9月30日,集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3.1億美元,而上一季度聯想集團現金儲備為18.8億美元。毛利率也降至新低,由上季度的14.1%降至12.6%,創近幾年來的最低紀錄。 目前,聯想共有雇員23906名,其中16572名在中國,而去年同期為25409名,減少了5.9%。聯想在全球個人電腦銷量同比增加約11%,約佔全球市場份額7.7%。2007年,聯想在中國大陸的銷量約占總收入的40%,在美國的銷量約占總收入的30%;在歐洲、中東及非洲的銷量約占其總收入的20%。2008年這一市場份額將有一定變化。 聯想集團曾借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的個人電腦生產商,僅次於美國的惠普及戴爾,但去年這一位置讓給了成功並購歐洲電腦生產商Packard Bell的台灣宏基。目前,聯想集團在這個行業中大約排名第四。 從2004年聯想公司海外收購美國的IBM公司之後,四年來,聯想每年都要拿出幾千萬美元甚至上億美元彌補海外業務的虧損。四年下來,聯想光是為海外業務虧損這個大窟窿,估計已經貼進去了幾億美元。 加上收購IBM投出的12.5億美元,估計聯想目前已經為這個海外收購和國際市場業務賠上去了20億美元,約摺合140億元人民幣,但至今未見到絲毫獲利的預期。如果這種情形繼續下去,人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反思聯想的海外出擊和跨國收購了。中國企業的利潤如果象這樣如此大量流失的話,海外擴張和全球化就是一個美麗的謊言。 今天已經到了質疑聯想模式的時候。雖然在這個時候我實在不忍心評論這個企業的經營狀況,但為了中國企業未來的發展道路,我必須不怕得罪人地談點個人看法。 這個基本的看法是,中國企業落入了盲目國際化和全球化的陷阱。在沒有任何技術優勢的情況下,憑著國內壟斷地位所取得的一點利潤,就盲目地進行跨國擴張運營,其結果不能不是將國內的利潤大量地外流,最終獲得個得不償失的結局。 聯想的本質不過是中國最大的組裝加工企業,這種類型的企業只有在本土還具有勞動力廉價的優勢,一旦走出國門,沒有任何競爭優勢。但聯想被IBM所設的並購陷阱所誘惑,特別是被國內盲目國際化的思潮所誤導,貿然邁出這一步後,現在是已經騎虎難下。 聯想模式已經到了中國企業徹底反省的時候。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決難跨國經營。李東生的TCL已經明確地宣告了中國企業跨國收購的失敗,估計聯想集團也正在步其後塵。只是結果宣布的時間要比TCL晚一點。但或早或晚,聯想都會做出答復的。 金融海嘯將給聯想帶來什麼樣的前景? 為了最清晰地認識這一波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將給聯想這一類企業帶來的影響,我們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聯想近年來的業務和效益變化。從聯想的營業額增長率圖表看,兩年來增幅並不大,大約僅增長了20%。 聯想的運營利潤和凈利潤到2007年8月份的時候達到最高,然而第四季度後就急劇下挫,到今年第三季度,運營利潤已經由去年同期的1.2億美元降至2966萬美元,降幅達75%,比上季度的1.27億美元下降76%。運營利潤率只有0.68%。 聯想的經營成本去年第三季度為36.7億美元,今年第三季度為37.8億美元,增幅並不大。經營成本曾在去年第四季度出現了明顯的下降,但今年以來又大幅提高,這說明世界經濟衰退給這家企業帶來的影響。聯想的管理費用也一直是居高不下,去年第三季度是5.5億美元,今年同期降至5.2億美元。 今年與去年相比,聯想的營業額幾乎沒有增長。聯想集團的收入增長在經過2007年一個上升期後,逐漸下滑,今年第三季度增長幾乎停滯。運營利潤率本季度亦降至一年內最低。下面是聯想美洲區營收同比和環比的狀況,該地區業務占總銷售額比例在逐季度下降,2008年第三季度已降至24.7%。由於美國經濟出現問題,2008年以來,聯想美洲區盈利快速下降,第三季度僅有120萬美元。該區利潤率目前僅0.66%,相比起歐洲區和亞太區來說,總算沒有虧損。 聯想歐洲、中東和非洲區營業額同比略有增加,環比下降1.33%。到2008年第三季度,在總銷售額中所佔比例降至20.6%。但是,到了2008年第三季度,聯想在歐洲區的運營出現了較大的虧損,虧損額達到2720萬美元,而去年同期則盈利2000萬美元。本季度運營利潤率為-3%,比上季度減少238%。 聯想在亞太區(不包含大中華區)的營業額自今年以來也出現了驟降,第三季度僅有4.7億美元,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占總銷售額比例降至10.8%。 特別嚴重的問題是,2008年第三季度,亞太區運營虧損2320萬美元,而去年同期則實現盈利720萬美元,運營利潤率為-5%。這一狀況如何得到扭轉,還要看世界經濟危機的發展程度。聯想會不會象美國三大汽車公司一樣,要求國家救助,這都是我們密切關注的事情。 聯想集團的大中華區業務量一直在增長,在總銷售額中所佔比例也由上季度的40.8%上升至43.9%。 大中華區最近這個季度的運營利潤為1.08億美元,同比增長4.85%,環比則下降近8個百分點。該區域利潤率為5.7%,是近兩年來比較低的水平。上季度大中華區的運營利潤率為6.8%。但就是這點利潤,也不斷地被海外業務侵蝕。大中華區到底還有多大的底氣去背海外這個巨大的包袱,請拭目一待。 IBM公司為什麼拋掉手中的股份? 聯想是一個上規模的行業龍頭企業,但早就有人批評過,在納稅排行榜上,卻難覓聯想的蹤影。這是因為企業的利潤率實在太低。只有規模,缺少效益。可能正是緣於這個原因,美國的IBM一開始就不想要這個企業的股票(992.HK)。還未等3年的股票解禁期到來,IBM就迫不及待地將手中所持有的大約佔19%比例的股票拋售一空。 據早些時候的報道,今年三四月份,聯想集團已經在二級市場進行了26次股票回購行動。一邊是公司回購,一邊是股東減持,聯想在兩個月內進行了26次回購。自3月7日起至4月16日,聯想集團以每股4.25港元至5.58港元,回購了9931.8萬股股份,共動用資金約4.85億港元。 在3月10日至20日的8個交易日內(除了3月12日),聯想每日「定投式」回購600萬股股份。這種定投式回購在4月8日至15日再度出現,這次定量買入規模變成300萬股。而按照這兩個月以來的回購規模和回購數目,聯想今年以來平均每股回購作價為4.88港元。 在我寫這篇文章的11月20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聯想股票已跌到1.71港元,市盈率僅為3.97,照最高時的股價將近10港元已跌去80%。以目前的股價看聯想今年早些時候的回購,實在是得不償失。 有人曾評價說,IBM在年初曾經以3.2港元的價格賣掉了所持的股票,吃了大虧。但如果IBM年初不賣的話,照今天的股價再賣,就要吃虧更大。所以今天看,IBM還是有戰略眼光的。到股票市場上套現僅僅是表面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我估計IBM還是不看好這個企業的前景。 聯想如何甩掉那些爛攤子? 回顧四年來聯想所走過的道路,本該在國內做大做強,卻跑到海外大肆擴張。如果把補貼海外的這些資金用在國內的市場競爭上,聯想目前完全可以把惠普、戴爾這些國外企業頂到一邊。中國的市場就是龐大的國際市場,把中國市場拿到手,就等於占據了國際市場。但中國企業何曾意識到這個道理。目前的聯想已經是顧此失彼,完全力不從心了。 請問,聯想如果把力量集中到一點,集中到中國市場上,把扔到海外的100多億收購和擴張的資金用到國內市場上來,聯想的電腦還能價格如此昂貴嗎?如果聯想把投入海外的巨大利潤用來開發國內市場,補貼國內老百姓,聯想的電腦還能賣得這么貴嗎?聯想還能讓國外品牌如此在國內橫行嗎? 聯想犯了用兵之大忌:分散力量,分散兵力。因此,中國企業的盲目國際化,只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聯想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本事到底有多大,你有什麼核心技術?有什麼領先他人的東西?不就是一個最大的加工組裝公司嗎?這種企業離開本土能有多大優勢,不是很明顯嗎!但中國企業就是要趕時髦,結論只能是:沒有核心技術的跨國收購和國際布局只能是損失慘重!徒有虛名! 雖然推出越趨普及的筆記簿型計算機應有助聯想取得全球的市場份額,但由於市場競爭激烈,要取得重大的市場份額將會非常困難。另外,進入低平均售價及低利潤率的筆記簿型計算機市場,難以彌補持續下降的桌上計算機銷售額及萎靡不振的公司計算機業務。 10月份有消息報道,聯想集團宣布將啟動新一輪的全球裁員,其中位於美國的全球總部率先裁員約50人。 聯想曾經風光過,但今天要為以往的風光付代價,為盲目地求大付代價。這就是中國企業應當注意的教訓和問題。10月份曾有消息說,聯想虧本2.4億元掛牌出售石葯集團股份,計劃以6.315億元的價格出售其持有的8.7億元石葯集團的股權。2007年時,聯想還計劃在未來5年內向石葯集團投資50億元。現在聯想放棄這些投資,是出於什麼原因,都令人思考。 總之,聯想是到了擺脫爛攤子、痛定思痛的時候了。中國有句老話:「圖小利則大事不成。」 中國企業再也不能被外國企業的蠅頭小利所誘惑了。李東生已經被坑了一下,聯想身陷泥潭。其他企業呢,是否還要步其後塵?
Ⅸ 案例:如何評價聯想收購INM PC業務的
聯想2007年的困惑
聯想能否像當年的三星那樣,幡然醒悟,勵精圖治,沖破大企業內派系斗爭和平衡的桎梏,恢復現代公司作為「公器」的本來面目,是聯想到底能夠應時進化還是平庸下去的根本所在。
由於收購IBM PC,聯想贏得了世界級的榮譽。2006年8月,《福布斯》雜志中文版公布的「中國頂尖企業榜」中,聯想高居榜首。而2004年8月,《福布斯》中文版主動約我寫作《就要失去聯想》(刊登在《福布斯》中文版2004年第9期)。當時,聯想多元化與國際化均遭遇失利,一時跌入戰略騎牆的尷尬狀態。並購IBM PC,讓聯想的整個棋局頓時活躍起來。2004年12月,柳傳志興奮的對外宣布,「收購IBMPC,產品、品牌、技術、研發、渠道全有了!」那是怎樣一幅激情澎湃的景象!2年過去了,聯想一如既往的高調,年初發布了洋洋1萬多言的《新世界新聯想 聯想集團2006總結》,楊元慶則在成都對經銷商發表了激情演說:「無限風光在險峰」。
看來,楊元慶沒有登山的經驗。頂峰無景!王石登上珠穆朗瑪峰,稀薄的空氣、刺骨的寒冷、霧蒙蒙的天際,什麼景象也看不到,甚至他都沒有拍一張證明他登頂的照片給世人展示。現實中的聯想,與登頂的王石之切身感受差不多。
聯想整合IBMPC的現實並不樂觀。美國市場出現了從盈利到虧損的轉換,使得聯想不得不裁員1000人。春節前IBM拋售聯想股票兌現10億港元,表達了IBM一種急於套現的心情。3月份又不得不宣布在全球召回20.5萬塊筆記本電池。聯想第一天發布消息,股價當日跌幅達4.0%。而電池提供商三洋第二天就聲稱,導致聯想主動召回筆記本電池的事故,起因在於一個特定機型的筆記本電腦的電池組受到了猛烈的外力撞擊。三洋只部分承擔召回的成本。聯想一反常態保持沉默。聯想的物流不是生產廠家把部件送到聯想的生產基地,而需要聯想全球采購、入庫、轉庫、內外運輸等環節才能抵達車間。在這一系列環節上,出現的事端都屬聯想內部問題。
局外人很難看到真實的棋局。柳傳志春節前接受熟悉的記者采訪,個人色彩的問題和對話也多一些。可以讓我們透視更多的真情。柳傳志現在代表大股東在聯想集團行使「非執行董事」的權力。他說,「聯想連著我的身家性命。之所以在退出聯想集團決策層後著力發展培植另外三家子公司,也是基於分散風險的現實考慮,起碼內心不再那麼緊張和焦慮了。」正因為並購有那麼多緊張和焦慮纏繞著聯想,才使得柳傳志一改先前的樂觀:「到現在為止,不得不承認,並購IBM PC業務,聯想冒了很大風險」。
當現實與自我評價相背離的時候,一般也是危機敲門的時候。全球化3.0的推動商業環境劇變,公司物種正在發生一場大變革。一已經踏上全球化軌道的中國公司面臨不容迴避的選擇:是認真研究時局圖尋找公司進化的契機,還是蒙上眼睛固守公司曾經的榮耀?
柳傳志最放不下的仍然是聯想集團
在聯想的長篇總結報告中,非但感受不到高處的寒冷,相反會給人一種鶯歌燕舞的景象。而早於聯想從事收購的TCL與在聯想之後收購西門子手機的明基,卻預示著中國公司收購式全球化捷徑,正在演化成一種全球化陷阱。
一個處於沖鋒狀態的少年,突然背負養家的重任,而把它可貴的創造時光,投放在並不屬於他這個年齡段的守成之中。沖鋒年齡,本來應該義無反顧,一往無前,可是卻負重累累。這是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兩次不能踏入同一條河流,更無法挽救過時的榮譽。少年中國公司買下西方德高望重的老年公司後,大都有一個覺醒的過程。
反思最為徹底的是明基的李焜耀。他經歷了一個嚴酷的幻滅。先前曾寄厚望於西門子的研發能力和先進文化,可是並購後他發現,這個架構已經徹底老舊了。以明基的活力絕對不足以把這個老的架構重新激活,於是在賠了8億歐元之後,他情不得已,宣布德國西門子破產而擺脫這個惡夢。
TCL的李東生先前很少論及湯姆遜與阿爾卡特的弊端,歲末年初與李焜耀接連在不同的論壇上同時登台,李焜耀的深刻反思打動了他。在2007年1月作客中央電視台《對話》節目時,他開始稱呼阿爾卡特與湯姆遜為「老舊的機器」,要讓舊機器重新工作不是簡單上上油就行了,還必須早一點對它重新架構。阿爾卡特因為問題暴露早,早作了大調整,現在就度過了最困難的時候。而湯姆遜彩電則由於早先的歌舞昇平,延誤了調整的時機,錯過了平板電視革命性的技術進步。2006年10月,TCL不得不停止在歐洲的品牌電視機業務(不包括OEM),因為收購法國湯姆遜的電視機業務,兩年累計虧損20多億港元。
聯想集團的宣傳機器永遠都是把差距當潛力,把危機當機會,把困難當創造的契機。然而,在柳傳志、楊元慶、馬雪征、劉軍等高管不同場合的答記者問中,才透露出個中隱情。把這些散亂的思索匯總起來,可以大致勾畫出聯想當下的困境。
收購完成時,柳傳志曾經興奮地宣稱,「聯想集團要邁向國際化,需要的是品牌、市場規模和技術專利,這三點在並購IBM PC業務後都擁有了!」可是,在2006年12月份柳傳志答美國《商業周刊》記者問中則表示,盡管沒有出大事,但是最危險的時期還沒有過去。在另一個訪談中則更為直接:「今天誰也怨不著,他們(指楊元慶等新一代聯想高層)當時都是最主張收購的,所以現在的煎熬必須認了。」 1月26日柳傳志坦言,聯想控股旗下的五大板塊,「最放不下的仍是聯想集團」。
楊元慶的「險峰」說,也不是毫無來歷。在2007年1月答《中國經營報》的記者問中,楊元慶坦言,「我們很清楚,進一步的改善將不再來自於簡單的像協同效應、減員增效這樣的手段。新的變革是痛苦的,需要耐心的過程。」這個痛苦的需要耐心的過程,在楊元慶的口吻中,短則3-5年,長則5-10年。投資者會否有這般耐心,不得而知。李焜耀之舍棄西門子,部分原因是出於抗不過投資者的壓力。
首席財務官馬雪征,看上去憂心忡忡。她直言不諱:「美國的形勢最令人擔心。我們在這個市場面臨強大的價格壓力。我們多次提到的供應鏈問題使情況更為復雜——我們創造了需求,但卻未准備好去滿足這種需求。」 馬雪征抓住了關鍵問題:冷落消費者,會使消費者很快離你而去。他們已經對你的說法心存戒備,你的各種說法今後很難在他心目中有位置。這樣的感知觀念對品牌是災難性的。
先前統籌聯想全球供應鏈建設的劉軍一番話,驗證了馬雪征判斷的嚴酷。年輕的少帥在離任前表示,整合聯想與IBM PC供應鏈的困難比想像的要大得多。他說:「過去的半年是我職業生涯里最刻骨銘心的半年。」2006年9月份,劉軍就以脫產進修的名義而讓出了執掌供應鏈的帥位。
聯想集團領導層對遭遇困境的反思,並不偶然。跨國並購的確是一條荊棘叢生的路。
聯想覺醒中的遺憾
在現實的摩擦中,聯想在不斷修正著對IBMPC的認識,在修正著對IBM文化的膜拜心理。過去2年有三個標志性事件,既可以視作聯想的覺醒,也顯然帶有遺憾。
第一個標志性事件是改組經營團隊。
聯想於2005年底用戴爾的威廉•阿梅里奧換掉IBM的CEO斯蒂芬•沃德。接著於2006年8月幾乎在同時引入5名戴爾的高管擔任聯想全球高級職位。以全球化的團隊改組IBMPC團隊,這是聯想運作的特色。改組經營團隊實際上是對市場運作和效益的渴望壓倒了對技術官僚的敬畏。與其繼續擺放著一個美麗的技術花瓶,還不如把真正懂市場的人請進來。而且,改組也是一箭雙雕。既可以抵消IBM文化的影響,又可以把戴爾的底細摸清楚,以便今後跟這個行業老大展開肉搏。在歐美市場上戴爾還沒有把聯想當作真正的對手,但是這並不妨礙聯想以戴爾為假想敵。引進戴爾的人才不是要放棄自我,是在近期通過引入新的人才引入新的思想和新的模式,同時發覺和找到戴爾的軟肋。
楊元慶解釋,「並購之後由於有了兩種不同的企業文化,因此在某些問題上內部依然有觀點不統一、質疑的時候,但第三種力量(戴爾文化)出現之後,很多工作做起來卻更容易了。因為在三種做法裡面如果有兩個成功的企業都這么做,那麼反對者就不能再說什麼了」。看上去有點像小孩子過家家,整合者缺乏一定的判斷力和說服力,只能引進第三種力量來置股子。這對強權柳傳志的聯想來說,還真是新鮮事。看來,全球化真讓聯想取得不少進境。包括容忍完全不同的價值觀和管理模式,這或許就是柳傳志告誡楊元慶要知道妥協的結果。即便這樣,聯想的容忍也必定是有限度的,聯想文化使然。
第二個標志性事件是提前終止IBM品牌的借用,直接推廣Lenovo品牌。
在都靈冬奧會上獲得了試驗,緊接著在全球市場上推出了lenovo品牌電腦系列。這不是一時的沖動,而是聯想回到PC市場的本質上來了。這不是個高端客戶高端價值的市場,而是一個大眾消費品市場。在這個市場上,有著IBM所不曾接受的文化和特質。統計數據顯示,在全球電腦市場,交易型佔71%、關系型只佔29%。而聯想並購的原IBM全球PC業務的銷售結構卻是75%為關系型客戶。在INM,電腦只是實現IBM高端服務的一個載體,沒有把它當作一個獨立的行當來對待。這就給聯想把PC作為大眾電子消費品來發展留下了空間。
打造lenovo品牌,有著重要的意義。此前,對IBM高品質高端存在迷戀,楊元慶當時曾說,「我們將堅持IBM高價值高端品牌的原則。對此,我們毫不妥協。」現在,楊元慶的態度發生了變化:放棄IBM品牌,「是遲早要做的事情,我們不可能永遠躺在IBM的品牌上做事。聯想自己品牌建設的確還有一個段比較長的路要走,要做到聯想在中國這樣的知名度,那絕不是一兩年的事情,也許要5到10年」。不再寄希望於馬到成功,看來聯想成熟了。
但是,從聯想對品牌的運作上看,則依然沿襲了最早在中國起家使得做法:即無孔不入的廣告宣傳。繼做2008年奧運會頂級贊助商後,聯想又於2007年2月2日宣布,作F1賽車的頂級贊助商,為了在車身上印個聯想的字型大小,一年要花費4000萬美元。而與此同時,同居全球前四位PC商的戴爾、惠普和宏基,則走上了一條針對性很強的敏捷供應鏈和自主創新板塊的推陳出新。兩相比較,立見高下。
第三個標志性事件是聯想宣布要在全球復制聯想中國的業務模式。
從2006年准備放棄IBM品牌開始,聯想就宣布要在全球復制聯想的雙業務模式。在楊元慶看來,「聯想將從經營理念的轉變入手,在全球范圍內,就組織結構、人員、業務方面做出徹底的變革。作為重要的一環,『中國模式』將加速向全球市場推進。」聯想的雙業務模式是聯想的核心競爭力的思想,反映在了《新世界新聯想 聯想集團2006總結》中:「聯想的交易型模式有著巨大的增長潛力,而且這部分市場正是決勝未來增長的制高點所在,也將是聯想未來全球業務拓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所謂的「雙業務模式」,是聯想針對大客戶與中小企業和普通消費者的不同,採取的不同通路政策。交易型模式的核心是針對客戶的共性需求,整合4P(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資源,打通整體價值鏈,面向最終客戶實現資源最優化配置。而關系型業務模式,則是指大客戶的量身定製一類的服務交易。這種原本很簡單的兩種通路策略,被聯想上升到了核心競爭力的高度,還是有點讓人驚訝。
全球化3.0的推動商業環境劇變,公司物種正在發生一場大變革。當局者很容易會洞悉一種公司器官的不適應,並且會從「往昔之井」中挖掘出一個過硬的器官,來倉促對接。聯想正面臨著這樣的困局而不自知。那個自以為是的判斷,還有待於得到新環境變化的驗證。因此,需要我們往深處去省察事物的本質。
楊元慶的誤區
「不只是要照菜譜做菜,更要自己寫菜譜」。柳傳志的比喻左右著楊元慶的思維,使他對一些拿捏不準的事情有了一個尺度。靠分銷起家的楊元慶,貿然宣布在全球復制聯想中國模式的判斷,離不開他的「往昔之井」。
中國市場是楊元慶的福地。當年起家在這里,於今全球並購的勝負手還在這里。面對對聯想雙業務模式質疑的記者,楊元慶侃侃而談:如果每家企業都可以在全球去調用、去配置,那麼企業與企業之間不同處在哪兒,競爭力在哪兒?我告訴你,就在於他的業務模式。未來的創新,對於企業來說不僅僅在技術、產品,更重要的還在於自己的業務模式。「聯想剛剛並購IBM PC部門時,我還不知道海外市場的底細,也不敢肯定交易型模式一定會在海外成功。購並完成後,我們先在印度做了試點,很成功,接著聯想又選擇了德國,本季度,聯想在德國的總體增長達25%,交易型業務增長40%。現在,我可以肯定地說,聯想會在法國、義大利乃至美國市場以後會實現類似的增長」。
這個判斷過於大膽。楊元慶所理解的業務模式,很難說就是核心競爭力。業務模式充其量僅僅是核心競爭力的一個構成部分,絕對不能說是核心部分。作為核心競爭力,應該是卓有成效而且不易被其他公司復制的東西。聯想的交易型業務模式,是否具備其他公司不可復制性?是不是真正能夠固化為聯想的核心競爭力?是不是可以把簡單的行銷常識說成是聯想的獨門法器?並且能在世界范圍內行之有效的東西?聯想交易型業務模式,在印度和德國小試見效,但是卻抵不過宏基在歐洲的渠道經營,比不下惠普在印度的專賣店,更無法撼動戴爾在美國的零庫存直銷模式。口號化的提法一直左右著聯想的神經。概括出一些別人一時搞不清的口號,轉口就說這是核心競爭力,這是一種習慣性思維模式。企業家當具有充分的警惕,要警惕事物曇花一現的本質。否則,只能是一廂情願的自娛自樂。
戴爾模式在業界獨享盛名,可是沒見到哪一個戴爾高管把戴爾模式宣布為核心競爭力。與那些一人定乾坤的傳統公司不一樣,戴爾既像一個盤根錯節的組裝商,又像一個體系廣布的渠道商,又像一個產品線廣闊的投資銀行,還像一個具有全球化視野的設計師,但是這些都不是戴爾獨一無二的東西,因此也都算不上戴爾的核心競爭力。據我觀察,戴爾模式起作用的是巨大的體系,是一個可以保證戴爾做到零庫存的敏捷供應鏈。
PC產品走過了產品、價格、產能、服務等的數量比拼,正走向敏捷供應鏈的角逐。現代製造業的競爭,已經不再是產品競爭,也不僅僅是產品加服務的競爭,而是敏捷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單體企業的一體化供應鏈已經不夠,上下游資源納入一系列相關的聯盟體的敏捷供應鏈正取得勢頭。戴爾的敏捷供應鏈,支持了戴爾的敏捷製造、敏捷物流、敏捷設計等等,是戴爾模式的重點所在。不從這樣的高度,而僅僅區分兩種業務模式,怕是聯想乏力的根本所在。
現代製造業的競爭,已經不再是產品競爭,也不僅僅是產品加服務的競爭,而是產業鏈之間的競爭,更確切地說,是敏捷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一體化供應鏈建設,一般多停留在單體企業生產要素組織整合的概念上,而敏捷供應鏈則是組建一個虛擬大企業,把不同的廠商納入到以一家公司為盟主的供應鏈聯盟體中;單體企業一體化供應鏈整合把社會優勢資源為我所用,而敏捷供應鏈打出的旗幟是讓所有相關利益者資源共享與價值共享,由盟主確定中間商的服務價值。
聯想CEO阿梅里奧與楊元慶有著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無論是IBM的業務模式,還是聯想的業務模式,都是需要打破重來,組建新的供應鏈。聯想供應鏈與IBM供應鏈是兩個不搭界的鏈條,一個是產品銷售為導向的供應鏈,一個是服務為導向的供應鏈。現在要建立以歐美大賣場、最終客戶為主供的供應鏈,兩者都不合適,需要一條敏捷供應鏈的體系。
聯想2006財年第四季度公布了裁員1000人的計劃,主要是適應供應鏈建設的需要。聯想還在更早的時候,一下子在全球招收了2400名員工。現在又要裁減人。一般裁減IBM 的一個老員工需要50萬美元的花費,現在裁減1000人需要1億美元,說明所裁減的人員,不全是IBM 老員工。這樣,邊招聘邊裁人,聯想的整合有許多無用功。
看來,聯想高層還沒有對當下緊迫要做的事情有一個統一的認識。
聯想敏捷供應鏈的危機
一個公司能否整合成一個全球有競爭力的敏捷供應鏈,是關系競爭能力核心的東西。
聯想內部一直對戴爾的供應鏈效率艷羨不已。戴爾的核心供應商均在其廈門電腦生產基地旁邊建廠,聯想卻需要在全球范圍進行采購。現在中國以外的聯想客戶下訂單需要8天才能到達生產地點,而戴爾僅僅需要1小時。數據顯示,並購前,聯想產品的庫存天數是22.7天,已經接近全球平均PC庫存水平。並購後,供應鏈成本占聯想總成本的6%左右,而並購前聯想只有1%多一點。戴爾敏捷供應鏈是聯想無法望其項背的。
聯想計劃在全球設三個供貨中心:中國、美國和日本。三個供貨中心的設立,是一個很大的決策。在這方面明基和TCL都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明基有許多錯誤,其中一個最基本的錯誤就是高估了西門子製造和研發基地競爭力。結果導致了8億歐元的虧損。TCL李東生沾沾自喜的地方,就是沒有在美國和歐洲設立生產基地。甚至研發基地TCL都在快速中國化。這也是中國公司經理幻滅以後的自我保護。而聯想可謂勇氣可嘉。遺憾的是,先前IBMPC沒有什麼現成製造基地可供選擇,要另起灶爐。現在我們知道聯想在北卡羅來納州獲得了一塊享受政府補貼的土地。
在北卡羅來納州,能否形成一個敏捷供應鏈的氣場,很值得懷疑。北卡羅來納州會提供便宜的土地,但是卻提供不了有競爭力的供應商群落。聯想貪圖得了便宜,就要為便宜付出代價。北卡羅來納州特徵有二:第一,農業方面,煙草產量每年可達七億磅,在各州中,列第一位。第二,棉織工業為各州冠。以沙洛特Charlotte為中心,周圍有許多的小型紡織工業都市。哈伯特島肯制淡水工廠。本州主要作物是煙草、棉花、大豆及玉蜀黍。火雞、肉雞、乳牛、肉牛之畜養亦盛。本州出產雲母,產量為各州之冠。要在一個農業大州建立消費電子產業群落,談何容易。
戴爾的美國基地不一樣。那是經過了20多年的積累,核心供貨商紛紛跑到製造基地去開辦工廠。這樣,戴爾就沒有必要像聯想一樣到全球去采購,而是全球的供貨商王戴爾的生產基地匯集。這也就是單體供應鏈建設與敏捷供應鏈建設的最大區別。
感受到聯想供應鏈的不和諧或落後的,不只是馬雪征。一位聯想高層主管抱怨,「我們後端經常遇到某個主板斷貨幾星期的情況,各個分區客戶經理都在搶貨、屯貨」。究其原因,她認為有幾方面,一是上游廠商Intel和AMD打價格戰導致整個產業出現振盪;二是聯想內部的一套「商機預測」機制對下一個季度的預測失准,前後端相互責怪;三是零部件全球采購工作做的確欠佳;四是聯想的產品線深度細分導致零部件需求復雜化。這個高管的分析,直戳聯想供應鏈的心臟。這不是個內部IT技術和流程的問題,這是個更長期的積累和建設問題。
2006年,英特爾和AMD都推出了雙核以至四核CPU,使CPU不再像原來只強調高主頻,由於兩大CPU廠商的競爭加劇,使PC廠商在技術研發上變得越來越難以應付。新的CPU出來後,主板得換,軟體得重寫,所有的應用得重測,甚至機架、機箱結構都得重新設計,使PC廠商這一年下來非常勞神。而上游廠商的價格戰和產業震盪,應該是對所有PC生產廠商都有影響,為什麼戴爾感覺不到,而聯想則反映過敏呢?後三個問題是關鍵。
聯想內部的一套「商機預測」機制,是一個沒有敏捷供應鏈機制下面的補償機制。既然當自己需要貨的時候,供應商並不是優先滿足自己。同時招標也需要時間。因此對「商機預測」成為重要的彌補手段。也就是需要不斷預測市場,提前進行招標,滿足供貨需求。但是,商機預測本身就難以准確。預測不準有客觀不能避免的原因,而更加可能的原因是,市場端的信息和生產端的信息共享不夠,由此導致全流程各個環節相互責怪和整體效率不高。
前端震盪和商機預測機制失靈,使得零部件全球采購工作欠佳。壓縮成本基本上有兩條,或是通過內部管理的提升,或是壓縮外部采購成本。2006年,聯想決心裁員1000人,表示了壓縮成本的決心。而壓縮采購價格,莫過於將供應商的備件市場變成競爭市場,不斷進行招標,每次選擇價格最低的合作夥伴。公開招標是柄雙刃劍,在可以有限度壓價之外,也就很難給供貨商建立合作夥伴的觀念,同時可能導致供應商市場預測紊亂,打亂供應商的全盤市場計劃。最後導致供應商付出的成本最終要轉移給聯想。故此,在備件緊缺的時候,供應商先供誰就不是個簡單的采購問題了。持續招標采購,使得供應關系沒法穩定,一旦供貨吃緊,供應商首先剔出聯想這種利潤微薄的客戶,在所難免。
聯想的產品線深度細分,對信息分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旦做不到產品線之間信息共享、經驗共享、設計共享以及零部件共享,就會導致零部件需求復雜化和紊亂。聯想因此庫存管理成本提高,單品采購規模降低采購價格上升,久經考驗的設計不能共享導致新推出的系統穩定性和其他性能降低。最終導致不僅質量下降而且成本上升。這個問題,只有深知製造業的精髓和長期積累的公司才能夠完全掌握。中國公司在把握工業經濟的精髓方面都不夠。離虛擬大企業(無邊界組織)的差距就更加遠了。
Ⅹ 聯想股票跌了多少
聯想控股跌1.28%,報13.84元,股價創上市以來新低。以現價計,聯想控股為連續第5個交易日下跌
拓展資料
一.聯想集團股價跌超5%,大和下調目標價至11.4港元
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28日電 28日下午,聯想集團股價震盪走低跌超5%。此前,大和最新發表報告,將聯想目標價由12港元下調至11.4港元。
Wind提供數據顯示,5月28日,聯想集團近乎平開後震盪走低。截至發稿,聯想集團跌5.21%,報9.27港元。
5月27日,聯想公布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2020/21財年第四財季及全年業績。財報顯示,聯想全年整體營業額達41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8%;稅前利潤120億元人民幣,凈利潤近80億元人民幣,年同比增長均超過70%。其中,聯想第四財季營業額達到了106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8%,創造了近十年以來最快增速。
據香港信報報道,大和最新發表報告,將聯想目標價由12港元下調至11.4港元,重申「跑贏大市」評級,指零部件短缺仍為主要關注點。
不過,華金證券27日發表研報稱,預計聯想集團2021/22財年至2023/24財年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5.42、20.71、26.65億美元(約合98.20、131.88、169.71億元人民幣)。對應2021年5月26日股價9.68港元的PE分別為9.7、7.3、5.6倍,維持「買入-B」的投資評級。
東方證券27日研報稱,預測聯想集團2021/22財年至2023/24財年每股收益分別為0.12、0.13、0.15美元(約合0.76、0.83、0.96元人民幣),根據可比公司,維持給予21年(對應公司21/22財年)16倍市盈率估值,對應目標價為14.51港幣(美元港幣匯率採用1:7.76),維持給予買入評級。
有關資料顯示,聯想控股2008年、2009年、2010年三年營業收入,分別達到了1152億元、1063億元和146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83億元,12.13億元和35.9億元。
此時,聯想控股逐漸成為一家控股型公司,旗下形成了IT、投資、地產等三大行業、四大業務單元的多元化經營格局,其中聯想集團從事計算機製造業務、弘毅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