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千股千評 > 林奇一隻股票要拿多久

林奇一隻股票要拿多久

發布時間:2022-12-19 15:57:16

① ...林奇認為股市無理性。擔他們最後都成功了為什麼呢

彼得·林奇出生於1944年,1968年畢業於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取得MBA學位;1969年進入富達管理公司研究公司成為研究員,1977年成為麥哲倫基金的基金經理人。在1997-1990年彼得·林奇擔任麥哲倫基金經理人職務的13年間,該基金的管理資產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投資人超過100萬人,成為富達的旗艦基金,並且是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基金,其投資績效也名列第一。13年間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目前他是富達公司的副主席,還是富達基金託管人董事會成員之一。現居住在波士頓。PeterLynch每月走訪40到50家公司,一年5、600百家。即使少的時候,一年也至少走200家,閱讀700份年報。他是最早調查海外公司的基金經理,比如他發現Volvo的時候,連瑞典自己的分析師都沒去過它的工廠,當時Volvo的股價是4元,每股現金也有4元了,當然屬於嚴重被低估,後來為Lynch賺了7900萬美元。他每天6點15乘車去公室,晚上7點15回家。一年形成10萬英里,相當於一個工作日400英里。每天午餐都見一家公司。每天聽200個經紀人的意見。他和他的助手每月要將2000家公司檢查一遍。在他退休之前,他只度過兩個長假,其中的一個:去日本,用5天時間考察當地公司,在香港找到老婆,在中國玩了3天,然後去曼谷考察及觀光,最後去英國,用3天時間調查。股票世界裡的傳奇——彼得·林奇(股聖)財富檔案當今美國,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資組合經理人彼得·林奇,是麥哲倫共同基金的創始人,是傑出的職業股票投資人、華爾街股票市場的聚財巨頭,投資回報率曾一度神奇的高達2500%,其著作《漫步華爾街》、《戰勝華爾街》、《學以致富》,一問世便成為暢銷書。企業類型股票投資業。成長記錄在人們的眼中,他就是財富的化身,他說的話是所有股民的保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來最賺錢的,如果你在1977年投資100美元該基金,在1990年取出,13年時間已變為28000美元,增值28倍,不過13年的時間。這個「股票天使」就是彼得·林奇——歷史上最偉大的投資人之一,《時代雜志》評他為首席基金經理。他對共同基金的貢獻,就像是喬丹之於籃球,鄧肯之於現代舞蹈。他不是人們日常認識中的那種腦滿肥腸的商人,他把整個比賽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他讓投資變成了一種藝術,而且緊緊地抓住全國每一個投資人和儲蓄者的注意力。當然,他也在這場比賽中獲得了極大的名譽和財富。成長之路1944年1月19日,彼得·林奇出生於美國波士頓的一個富裕的家庭里。父親曾經是波士頓學院的一個數學教授,後來放棄教職,成為約翰·漢考克公司的高級審計師。可是不幸的是,在林奇10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全家的生活開始陷入困境。為了省錢,家人開始節衣縮食,林奇也從私立學校轉到了公立學校,而且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11歲的他在高爾夫球場找了份球童的工作。這份工作應該說是最理想不過了,球童工作一個下午比報童工作一周掙的還多。高爾夫球場一直是風雲人物、名流巨賈的聚集之地,與其他球童不同的是,林奇不僅撿球,還注意學習。從高爾夫俱樂部的球員口中,他接受了股票市場的早期教育、知道了不同的投資觀點。林奇跟隨球手打完一輪球,就相當於上一堂關於股票問題的免費教育課。在當時,雖然是經濟發達的美國,但人們的意識還是相對保守,對股票業並不很信任,視股票市場如賭場,把買股票等同於賭博行為,雖然這時股票上漲了3倍,原本林奇也是這樣想的,但球童的經歷開始讓林奇逐漸改變了看法,增強了賺錢意識,雖然他那時並沒有錢去投資股票。就這樣邊工作邊讀書,林奇讀完了中學,順利考入賓州大學沃頓學院。即使在沃頓學院學習期間,林奇也未放棄球童的工作,他還因此獲得了弗朗西斯·維梅特球童獎學金。沃頓商學院的經歷對於以後林奇的成長是十分關鍵的。為了家庭,為了自己,林奇開始著手研究股票,他想找出其中的「秘密」,成為象高爾夫球場的客戶一樣成功的人物。於是,他有目的地專門研究與股票投資有關的學科。除了必修課外,他沒有選修的有關自然科學、數學和財會等課程,而是重點的專修社會科學,如歷史學、心理學、政治學。此外,他還學習了玄學、認識論、邏輯、宗教和古希臘哲學。還沒有真正涉足商海之時,林奇就已經意識到,股票投資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歷史和哲學在投資決策時顯然比統計學和數學更有用。因為球童的兼職和獎學金做經濟的堅強後盾,大二的時候,林奇已經有了一筆不小的收入。他決定用這筆積蓄進行股票投資,小試牛刀。他從積蓄中拿出1250美元投資於飛虎航空公司的股票,當時他買入的價格是每股10美元。後來,這種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國家空中運輸的發展而暴升。隨著這種股票的不斷上漲,林奇逐漸拋出手中的股票來收回資金,靠著這筆資金,他不僅讀完了大學,而且念完了研究生。暑假期間,林奇來到世界最大的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富達」,在這里做暑假實習生,能在這樣的公司實習,是一種非常難得的機會。這份工作不僅使林奇打破了對股票分析行業的神秘感,也讓他對書本上的理論產生了懷疑,教授們的理論在真正的市場中,幾乎全線崩潰,這種信念促使了林奇特別注重實際調研的作用。「他是一個奇跡」1969年,林奇已經畢了業,也服完了兵役,他開始來到富達,正式成為一名公司的職員。起初是金屬商品分析師,幹了幾年的分析工作之後,1974年,林奇升任富達公司的研究主管。當時公司正陸續擴展化學、包裝、鋼鐵、鋁業以及紡織等部門的業務,這些工作開始讓他有機會接觸到證券市場的最前線,他除了不斷走訪公司,收集情報,從中挑出最有前途的投資領域之外,還注意將自己的判斷結果與實踐相對應,為以後的真正實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8年之後,由於工作出色,林奇被任命為富達旗下的麥哲倫基金的主管。這是一個升遷,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一方面,林奇終於可以直接面對市場,但另一方面,富達有幾十個、幾百個、幾千個這樣的基金主管,要能做出一番成就,脫穎而出,必須付出的辛苦、的想法和思考。當時的麥哲論基金,資金僅有2200萬美元,其業務也僅局限於幾家較大的證券公司中,還是一個嬰兒,但對於林奇這個初學者而言,卻是再合適不過了。因為它提供了一個可以施展的舞台。為了工作,林奇成了一個工作狂,每天的工作時間長達12個小時,他投入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和精力。他每天要閱讀幾英尺厚的文件,他每年要旅行16萬公里去各地進行實地考察,此外,他還要與500多家公司的經理進行交談,在不進行閱讀和訪問時,他則會幾小時幾十個小時的打電話,從各個方面來了解公司的狀況、投資領域的最新進展。他還特別重視從同行處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所有比較成功的投資家們都有鬆散或正式的聯盟,大家可以通過聯盟交換思想獲得教益。當然人們不會把自己即將購買的股票透露出來,但在交流中可以獲得很多信息。這些處於投資領域頂尖級的人物,能夠提供比經紀人更豐富的信息源。這才是林奇「金點子」的最好來源。林奇還創造了常識投資法。他認為普通投資人一樣可以按常識判斷來戰勝股市和共同基金,而他自己對於股市行情的分析和預測,往往會從日常生活中得到有價值的信息。他特別留意妻子卡羅琳和三個女兒的購物習慣,每當她們買東西回來,他總要扯上幾句。1971年的某一天,妻子卡羅琳買「萊格斯」牌緊身衣,他發現這將是一個走俏的商品。在他的組織下,麥哲倫當即買下了生產這種緊身衣的漢斯公司的股票,沒過多久,股票價格竟達到原來價格的6倍。在日常小事中發現商機,這就是林奇。可是,股票市場漲幅不定,之所以人們將它看成是賭場,就註定了有輸有贏,林奇也有判斷錯誤的時候。1977年,他剛掌管麥哲倫基金不久,就以每股26美元的價格買進華納公司的股票。而當他向一位跟蹤分析華納公司股票行情的技術分析家咨詢華納公司股票的走勢時,這位專家卻告訴林奇華納公司的股票已經「極度超值」。當時林奇並不相信。6個月後,華納公司的股票上漲到了32美元,林奇開始有些擔憂,但經過調查,發現華納公司運行良好,於是林奇選擇繼續持股待漲。不久,華納公司的股票上升到了38美元,這時,林奇開始對股市行情分析專家的建議做出反應,認為38美元肯定是超值的頂峰,於是將手中所持有的華納公司股票悉數拋出。然而,華納公司股票價格一路攀升,最後竟漲到了180美元以上。即使後來在股市暴跌中也維持了不錯水準。對此,林奇懊悔不已,他開始再也不相信這些高談闊論的股市評論專家了,以後只堅信自己的分析判斷。林奇十分欣賞沃倫·巴菲特的觀點:「對我來說,股市是根本不存在的。要說其存在,那也只是讓某些人出醜的地方。」他開始不再相信專家、理論、數學分析。經過了漲落、失敗的林奇更加成熟了,他優秀的選股能力開始讓人們感到驚奇,與別人注重進出場的時機不同,他覺得何時買進、何時拋出沒有什麼用處,因為行情永遠都是跌跌漲漲的。只有投資人在正確的時機選對好的股票,即使是市場行情不好,也要耐心等待,然後在走勢翻多的時候,才能獲得很高的投資回報率,這就是一個真正的投資者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去投機。在林奇的投資組合中,他最偏愛兩種類型的股票:一類是中小型的成長股股票。在林奇看來,中小型公司股價增值比大公司容易,一個投資組合里只要有一兩家股票的收益率極高,即使其他的賠本,也不會影響整個投資組合的成績。同時他在考察一家公司的成長性時,對單位增長的關注甚至超過了利潤增長,因為高利潤可能是由於物價上漲,也可能是由於巧妙的買進造成的。另一類股票是業務簡單的公司的股票。一般人認為,激烈競爭領域內有著出色管理的高等業務公司的股票,例如寶潔公司、3M公司、德州儀器、道化學公司、摩托羅拉公司更有可能賺大錢,但在林奇看來,作為投資者不需要固守任何美妙的東西,只需要一個低價出售、經營業績尚可、而且股價回升時不至於分崩離析的公司就行。就靠著這種有名的投資方式,林奇成為華爾街股市的超級大贏家。在他所投資的領域中,包括克萊斯勒汽車、聯邦快遞等等。彼得·林奇都能在對的地方找到他在市場里的最愛,他對營運地點就在他周遭的公司,特別有偏好。功成身退1990年,林奇管理麥哲倫基金已經13年了,就在這短短的13年,彼得·林奇悄無聲息的創造了一個奇跡和神話!麥哲倫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經理人超過100萬人,成為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基金。麥哲倫的投資績效也名列第一,13年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由於資產規模巨大,林奇13年間買過15000多隻股票,其中很多股票還買過多次,贏得了「不管什麼股票都喜歡」的名聲。對於很多人而言,彼得·林奇是一個沒有「周末焦慮症」的「死多頭」,股市調整對他而言只意味著廉價建倉的機會到了,他都不太像一個股市中人,因為他的心態是如此的平和,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1991年,就在他最顛峰的時刻,林奇卻選擇退休,離開共同基金的圈子。當時,他還是市場中最搶手的人物,而他的才能也是最受倚重的。彼得·林奇非常理智地發表了自己的離去演說:「這是我希望能夠避免的結局······盡管我樂於從事這份工作,但是我同時也失去了呆在家裡,看著孩子們成長的機會。孩子們長的真快,一周一個樣。幾乎每個周末都需要她們向我自我介紹,我才能認出她們來······我為孩子們做了成長記錄簿,結果積了一大堆有紀念意義的記錄,卻沒時間剪貼。」這就是彼得·林奇離開的理由,沒有一點的做作和矯情。當然他也受夠了每周工作80個小時的生活,於是,和其他偉大的投資人和交易商一樣,彼得·林奇帶著賺來的錢,乾乾脆脆的離了場。現在,這個曾經的「股市傳奇」就像任何一個平常的父親一樣,在家教導自己的小女兒,同時他也沒有閑著,正積極地投入波士頓地區的天主教學校體制,到處募集資金,讓清寒子弟也能接受私立學校的教育。雖然他是億萬富翁,他讓別人也成為了億萬富翁,但他卻不是金錢的奴隸,而是主人。成功秘訣心態平和,穩中取勝。纖毫小事中覓先機。投資策略及理論:以價值投資為根基的實用投資策略。看重的是個股品質。理論闡述:價值投資的精髓在於,質好價低的個股內在價值在足夠長的時間內總會體現在股價上,利用這種特性,使本金穩定地復利增長。具體做法:其投資智慧是從最簡單的生活方式中體驗的。從生活中發掘有潛能的股份。投資具有潛力,且未被市場留意的公司,長線持有,利用復式滾存穩定增長。遵守的規則與禁忌:林奇選股品味:1、傻名字2、乏味3、令人厭煩4、有庇護的獨立子公司5、乏人關注的潛力股6、充滿謠言的公司7、大家不想關注的行業8、增長處於零的行業9、具保護壁壘的企業10、消耗性大的消費品11、直接受惠高技術的客戶12、連其雇員也購買的股票13、會回購自己股份的公司令林奇退避三舍的公司:1、當炒股2、其龍頭企業二世3、不務正業的公司4、突然人氣急升的股票5、欠缺議價力的供應商6、名字古怪的公司對大勢與個股關系的看法:林奇認為贏輸實際和市場的關系不大,股市不過是用來驗證一下是否有人在做傻事的地方。不能依賴市場來帶動手裡的股票上揚。對股市預測的看法:從不相信誰能預測市場。對投資工具的看法:對林奇來說,投資只是賭博的一種,沒有100%安全的投資工具。名言及觀念:「不做研究就投資,和玩撲克牌不看牌面一樣盲目。」投資前三個問題:1、你有物業嗎?2、你有餘錢投資嗎?3、你有賺錢能力嗎?不少投資者選購股票的認真程度竟不如日常的消費購物,如果把購物時貨比三家的認真用於選股,會節省的錢。其它及成就:1944年出生於美國,1977年接管富達麥哲倫基金,13年資產從1800萬美元增至140億美元,年復式增長29%。

② 彼得·林奇的黃金規則

彼得·林奇是個投資奇才,作為一個著名的基金管理人,他的思維更現代、投資技巧更新穎復雜,但我們從以下投資規則中能夠看出,在骨子裡他依然是與格雷厄姆、巴菲特一脈相承的基本面分析派:
1.投資是令人激動和愉快的事,但如果不作準備,投資也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2.投資法寶不是得自華爾街投資專家,它是你已經擁有的。你可以利用自己的經驗,投資於你已經熟悉的行業或企業,你能夠戰勝專家。
3.過去30年中,股票市場由職業炒家主宰,與公眾的觀點相反,這個現象使業余投資者更容易獲勝,你可以不理會職業炒家而戰勝市場。
4.每支股票背後都是一家公司,去了解這家公司在干什麼。
5.通常,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內公司業績與股票價格無關。但長期而言,兩者之間100%相關。這個差別是賺錢的關鍵,要耐心並持有好股票。
6.你必須知道你買的是什麼以及為什麼要買它,「這孩子肯定能長大成人」之類的話不可靠。
7.遠射幾乎總是脫靶。
8.持有股票就像養育孩子,不要超出力所能及的范圍。業余選段人大概有時間追蹤8~12家公司。不要同時擁有5種以上的股票。
9.如果你找不到一支有吸引力的股票,就把錢存進銀行。
10.永遠不要投資於你不了解其財務狀況的公司。買股票最大的損失來自於那些財務狀況不佳的公司。仔細研究公司的財務報表,確認公司不會破產。
11.避開熱門行業的熱門股票。最好的公司也會有不景氣的時候,增長停滯的行業里有大贏家。
12.對於小公司,最好等到它們有利潤之後再投資。
13.如果你想投資麻煩叢生的行業,就買有生存能力的公司,並且要等到這個行業出現復甦的信號時再買進。
14.如果你用1000元錢買股票,最大的損失就是1000元。但是如果你有足夠的耐心,你可以獲得1000元甚至5000元的收益。個人投資者可以集中投資幾家績優企業,而基金經理卻必須分散投資。持股太多會失去集中的優勢,持有幾個大贏家終生受益。
15.在每個行業和每個地區,注意觀察的業余投資者都能在職業炒家之前發現有巨大增長潛力的企業。
16.股市的下跌如科羅拉多州1月份的暴風雪一樣是正常現象,如果你有所准備,它就不會傷害你。每次下跌都是大好機會,你可以挑選被風暴嚇走的投資者放棄的廉價股票。
17.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智力在股市賺錢,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必要的耐力。如果你每遇到恐慌就想拋掉存貨,你就應避開股市或股票基金。
18.總有一些事情需要操心。不要理會周末的焦慮和媒介最新的恐慌性言論。賣掉股票是因為公司的基本情況惡化,而不是因為天要塌下來。
19.沒有人能夠預測利率、經濟形勢及股票市場的走向,不要去搞這些預測。集中精力了解你所投資的公司情況。
20.分析三家公司,你會發現1家基本情況超過預期;分析六家,就能發現5家。在股票市場總能找到意外的驚喜——公司成就被華爾街低估的股票。
21.如果不研究任何公司,你在股市成功的機會,就如同打牌賭博時,不看自己的牌而打贏的機會一樣。
22.當你持有好公司股票時,時間站在你這一邊,你要有耐心——即使你在頭5年中錯過了沃爾瑪特股票,但在下一個5年它仍是大贏家。
23.如果你有足夠的耐性,但卻既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與精力去自己搞研究,那就投資共同基金吧。這時,投資分散化是個好主意,你該持有幾種不同的基金:增長型、價值型、小企業型、大企業型,等等。投資6家同類共同基金不是分散化。
24.在全球主要股票市場中,美國股市過去10年的總回報排名第八。通過海外基金,把一部分投資分散到海外,可以分享其他國家經濟快速增長的好處。
25.長期而言,一個經過挑選的股票投資組合總是勝過債券或貨幣市場賬戶,而一個很差的股票投資組合還不如把錢放在坐墊下。

③ 彼得·林奇身高

林奇身高6 英尺多一點,身材細長,體格健壯,他有一頭銀發,蒼白的臉上煥發著英氣。

1英尺=30.48cm 6英尺=6*30.48=182.88cm,也就是說林奇身高在183cm多點。


彼得·林奇(Peter Lynch)出生於1944年1月19日,是一位卓越的股票投資家和證券投資基金經理。他曾是富達公司(Fidelity) 的副主席,富達基金託管人董事會成員之一,現已退休從事於慈善事業 。


個人經歷

1944年1月19日,彼得·林奇出生於美國波士頓的一個富裕的家庭里。父親曾經是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的一個數學教授,後來放棄教職,成為約翰·漢考克公司的高級審計師。可是不幸的是,在林奇10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全家的生活開始陷入困境。

為了省錢,家人開始節衣縮食,林奇也從私立學校轉到了公立學校,而且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11歲的他在高爾夫球場找了份球童的工作。這份工作應該說是最理想不過了,球童工作一個下午比報童工作一周掙的還多。

高爾夫球場一直是風雲人物、名流巨賈的聚集之地,與其他球童不同的是,林奇不僅撿球,還注意學習。從高爾夫俱樂部的球員口中,他接受了股票市場的早期教育、知道了不同的投資觀點。

林奇跟隨球手打完一輪球,就相當於上一堂關於股票問題的免費教育課。

在當時,雖然是經濟發達的美國,但人們的意識還是相對保守,對股票業並不很信任,視股票市場如賭場,把買股票等同於賭博行為,雖然這時股票上漲了3倍,原本林奇也是這樣想的,但球童的經歷開始讓林奇逐漸改變了看法,增強了賺錢意識,雖然他那時並沒有錢去投資股票。

就這樣邊工作邊讀書,林奇讀完了中學,順利考入波士頓學院。即使波士頓學院學習期間,林奇也未放棄球童的工作,他還因此獲得了弗朗西斯·維梅特球童獎學金。

波士頓學院的經歷對於以後林奇的成長是十分關鍵的。為了家庭,為了自己,林奇開始著手研究股票,他想找出其中的「秘密」,成為象高爾夫球場的客戶一樣成功的人物。於是,他有目的地專門研究與股票投資有關的學科。除了必修課外,他沒有選修更多的有關自然科學、數學和財會等課程,而是重點的專修社會科學,如歷史學、心理學、政治學。此外,他還學習了玄學、認識論、邏輯、宗教和古希臘哲學。還沒有真正涉足商海之時,林奇就已經意識到,股票投資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歷史和哲學在投資決策時顯然比統計學和數學更有用。

因為球童的兼職和獎學金做經濟的堅強後盾,大二的時候,林奇已經有了一筆不小的收入。他決定用這筆積蓄進行股票投資,小試牛刀。他從積蓄中拿出1250美元投資於飛虎航空公司的股票,當時他買入的價格是每股8美元 。後來,這種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國家空中運輸的發展而暴升。隨著這種股票的不斷上漲,林奇逐漸拋出手中的股票來收回資金,靠著這筆資金,他不僅讀完了大學,而且念完了研究生。

暑假期間,林奇來到世界最大的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富達(Fidelity),在這里做暑假實習生,能在這樣的公司實習,是一種非常難得的機會。這份工作不僅使林奇打破了對股票分析行業的神秘感,也讓他對書本上的理論產生了懷疑,教授們的理論在真正的市場中,幾乎全線崩潰,這種信念促使了林奇特別注重實際調研的作用。

教育背景

林奇1965年從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本科畢業, 在波士頓學院求學期間,林奇學習了歷史,心理和哲學。在大二期間,林奇曾經以每股8美元購買航空公司的股票,之後此股票就上漲到每股80美元。

1968年林奇從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MBA畢業。

成長記錄

在人們的眼中,他就是財富的化身,他說的話是所有股民的寶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來最賺錢的,如果你在1977年投資100美元該基金,在1990年取出,13年時間已變為2739美元,增值26.39倍(注意,每年復合增長率為29%,1.29的13次方是27.39,不是2800美元,增值28倍),不過13年的時間。

這個「股票天使」就是彼得·林奇——歷史上最偉大的投資人之一,《時代雜志》評他為首席基金經理。他對共同基金的貢獻,就像是喬丹之於籃球,鄧肯之於現代舞蹈。他不是人們日常認識中的那種腦滿肥腸的商人,他把整個比賽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他讓投資變成了一種藝術,而且緊緊地抓住全國每一個投資人和儲蓄者的注意力。當然,他也在這場比賽中獲得了極大的名譽和財富。

功成身退

1990年,林奇管理麥哲倫基金已經13年了,就在這短短的13年,彼得·林奇悄無聲息的創造了一個奇跡和神話!麥哲倫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持有人超過100萬人,成為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基金。麥哲倫的投資績效也名列第一,13年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由於資產規模巨大,林奇13年間買過15000多隻股票,其中很多股票還買過多次,贏得了「不管什麼股票都喜歡」的名聲。

對於很多人而言,彼得·林奇是一個沒有「周末焦慮症」的「死多頭」,股市調整對他而言只意味著廉價建倉的機會到了,他都不太像一個股市中人,因為他的心態是如此的平和,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1990年,就在他最顛峰的時刻,林奇卻選擇退休 ,離開共同基金的圈子。當時,他還是市場中最搶手的人物,而他的才能也是最受倚重的。彼得·林奇非常理智地發表了自己的離去演說:「這是我希望能夠避免的結局······盡管我樂於從事這份工作,但是我同時也失去了呆在家裡,看著孩子們成長的機會。孩子們長的真快,一周一個樣。幾乎每個周末都需要她們向我自我介紹,我才能認出她們來······我為孩子們做了成長記錄簿,結果積了一大堆有紀念意義的記錄,卻沒時間剪貼。」

這就是彼得·林奇離開的理由,沒有一點的做作和矯情。當然他也受夠了每周工作80個小時的生活,於是,和其他偉大的投資人和交易商一樣,彼得·林奇帶著賺來的錢,乾乾脆脆的離了場。

現在,這個曾經的「股市傳奇」就像任何一個平常的父親一樣,在家教導自己的小女兒,同時他也沒有閑著,正積極地投入波士頓地區的天主教學校體制,到處募集資金,讓清寒子弟也能接受私立學校的教育。

雖然他是億萬富翁,他讓別人也成為了億萬富翁,但他卻不是金錢的奴隸,而是主人。

回報母校

1999年彼得·林奇向其母校美國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捐贈1000萬美元支持母校教育學院的發展。2000年波士頓學院決定將BC教育學院命名為林奇教育學院(Lynch School of Ecation),以此紀念彼得·林奇對母校BC的重大貢獻及其傑出成就[4]。

成功秘訣

心態平和,從容不迫, 穩健而敢於犯險。

纖毫小事中覓先機。

投資策略及理論:

以價值投資為根基的實用投資策略。看重的是個股品質。

理論闡述

價值投資的精髓在於,質好價低的個股內在價值在足夠長的時間內總會體現在股價上,利用這種特性,使本金穩定地復利增長。

PETER LYNCH 投資理論

具體做法

其投資智慧是從最簡單的生活方式中體驗的。從生活中發掘有潛能的股份。投資具有潛力,且未被市場留意的公司,長線持有,利用復式滾存穩定增長,他認為應該將股票分類作為投資的第一步。

遵守的規則與禁忌

林奇選股品味:1、傻名字 2、乏味 3、令人厭煩 4、有庇護的獨立子公司 5、乏人關注的潛力股 6、充滿謠言的公司 7、大家不想關注的行業 8、增長處於零的行業 9、具保護壁壘的企業 10、消耗性大的消費品 11、直接受惠高技術的客戶 12、連其雇員也購買的股票 13、會回購自己股份的公司 14.主營業務單一的公司,認為「多樣化惡化」。

令林奇退避三舍的公司:1、當炒股 2、其龍頭企業二世 3、不務正業的公司 4、突然人氣急升的股票 5、欠缺議價力的供應商 6、名字古怪的公司

對大勢與個股關系的看法

林奇認為贏輸實際和市場的關系不大,股市不過是用來驗證一下是否有人在做傻事的地方。不能依賴市場來帶動手裡的股票上揚。

個人觀點

對股市預測的看法

從不相信誰能預測市場。相信自己。

對投資工具的看法

總括

對林奇來說,投資只是賭博的一種,沒有100%安全的投資工具。

名言及觀念

「不做研究就投資,和玩撲克牌不看牌面一樣盲目。」 投資前三個問題:1、你有物業嗎? 2、你有餘錢投資嗎? 3、你有賺錢能力嗎? 不少投資者選購股票的認真程度竟不如日常的消費購物,如果把購物時貨比三家的認真用於選股,會節省更多的錢。

其它及成就

1944年出生於美國,1977年接管富達麥哲倫基金,13年資產從1800萬美元增至140億美元,年復式增長29%。

黃金規則

彼得·林奇是個投資奇才,作為一個著名的基金管理人,他的思維更現代、投資技巧更新穎復雜,但我們從以下投資規則中能夠看出,在骨子裡他依然是與格雷厄姆、巴菲特一脈相承的基本面分析派:

1.投資是令人激動和愉快的事,但如果不作準備,投資也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2.投資法寶不是得自華爾街投資專家,它是你已經擁有的。你可以利用自己的經驗,投資於你已經熟悉的行業或企業,你能夠戰勝專家。

3.過去30年中,股票市場由職業炒家主宰,與公眾的觀點相反,這個現象使業余投資者更容易獲勝,你可以不理會職業炒家而戰勝市場。

4.每支股票背後都是一家公司,去了解這家公司在干什麼。

5.通常,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內公司業績與股票價格無關。但長期而言,兩者之間100%相關。這個差別是賺錢的關鍵,要耐心並持有好股票。

6.你必須知道你買的是什麼以及為什麼要買它,「這孩子肯定能長大成人」之類的話不可靠。

7.遠射幾乎總是脫靶。

8.持有股票就像養育孩子,不要超出力所能及的范圍。業余選段人大概有時間追蹤8~12家公司。不要同時擁有5種以上的股票。

9.如果你找不到一支有吸引力的股票,就把錢存進銀行。

10.永遠不要投資於你不了解其財務狀況的公司。買股票最大的損失來自於那些財務狀況不佳的公司。仔細研究公司的財務報表,確認公司不會破產。

11.避開熱門行業的熱門股票。最好的公司也會有不景氣的時候,增長停滯的行業里有大贏家。

12.對於小公司,最好等到它們有利潤之後再投資。

13.如果你想投資麻煩叢生的行業,就買有生存能力的公司,並且要等到這個行業出現復甦的信號時再買進。

14.如果你用1000元錢買股票,最大的損失就是1000元。但是如果你有足夠的耐心,你可以獲得1000元甚至5000元的收益。個人投資者可以集中投資幾家績優企業,而基金經理卻必須分散投資。持股太多會失去集中的優勢,持有幾個大贏家終生受益。

15.在每個行業和每個地區,注意觀察的業余投資者都能在職業炒家之前發現有巨大增長潛力的企業。

16.股市的下跌如科羅拉多州1月份的暴風雪一樣是正常現象,如果你有所准備,它就不會傷害你。每次下跌都是大好機會,你可以挑選被風暴嚇走的投資者放棄的廉價股票。

17.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智力在股市賺錢,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必要的耐力。如果你每遇到恐慌就想拋掉存貨,你就應避開股市或股票基金。

18.總有一些事情需要操心。不要理會周末的焦慮和媒介最新的恐慌性言論。賣掉股票是因為公司的基本情況惡化,而不是因為天要塌下來。

19.沒有人能夠預測利率、經濟形勢及股票市場的走向,不要去搞這些預測。集中精力了解你所投資的公司情況。

20.分析三家公司,你會發現1家基本情況超過預期;分析六家,就能發現5家。在股票市場總能找到意外的驚喜——公司成就被華爾街低估的股票。

21.如果不研究任何公司,你在股市成功的機會,就如同打牌賭博時,不看自己的牌而打贏的機會一樣。

22.當你持有好公司股票時,時間站在你這一邊,你要有耐心——即使你在頭5年中錯過了沃爾瑪特股票,但在下一個5年它仍是大贏家。

23.如果你有足夠的耐性,但卻既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與精力去自己搞研究,那就投資共同基金吧。這時,投資分散化是個好主意,你該持有幾種不同的基金:增長型、價值型、小企業型、大企業型,等等。投資6家同類共同基金不是分散化。

24.在全球主要股票市場中,美國股市過去10年的總回報排名第八。通過海外基金,把一部分投資分散到海外,可以分享其他國家經濟快速增長的好處。

25.長期而言,一個經過挑選的股票投資組合總是勝過債券或貨幣市場賬戶,而一個很差的股票投資組合還不如把錢放在坐墊下。

④ 彼得·林奇的介紹

彼得·林奇出生於1944年,1968年畢業於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取得MBA學位;1969年進入富達管理公司研究公司成為研究員,1977年成為麥哲倫基金的基金經理人。 在1997-1990年彼得·林奇擔任麥哲倫基金經理人職務的13年間,該基金的管理資產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投資人超過100萬人,成為富達的旗艦基金,並且是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基金,其投資績效也名列第一。13年間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目前他是富達公司的副主席,還是富達基金託管人董事會成員之一。現居住在波士頓。

Peter Lynch每月走訪40到50家公司,一年5、600百家。即使少的時候,一年也至少走200家,閱讀700份年報。

他是最早調查海外公司的基金經理,比如他發現Volvo的時候,連瑞典自己的分析師都沒去過它的工廠,當時Volvo的股價是4元,每股現金也有4元了,當然屬於嚴重被低估,後來為Lynch賺了7900萬美元。

他每天6點15乘車去辦公室,晚上7點15回家。一年形成10萬英里,相當於一個工作日400英里。每天午餐都見一家公司。每天聽200個經紀人的意見。他和他的助手每月要將2000家公司檢查一遍。

在他退休之前,他只度過兩個長假,其中的一個:去日本,用5天時間考察當地公司,在香港找到老婆,在中國玩了3天,然後去曼谷考察及觀光,最後去英國,用3天時間調查。

股票世界裡的傳奇——彼得·林奇(股聖)

財富檔案

當今美國,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資組合經理人彼得·林奇,是麥哲倫共同基金的創始人,是傑出的職業股票投資人、華爾街股票市場的聚財巨頭,投資回報率曾一度神奇的高達2500%,其著作《漫步華爾街》、《戰勝華爾街》、《學以致富》,一問世便成為暢銷書。

企業類型

股票投資業。

成長記錄

在人們的眼中,他就是財富的化身,他說的話是所有股民的保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來最賺錢的,如果你在1977年投資100美元該基金,在1990年取出,13年時間已變為28000美元,增值28倍,不過13年的時間。

這個「股票天使」就是彼得·林奇——歷史上最偉大的投資人之一,《時代雜志》評他為首席基金經理。他對共同基金的貢獻,就像是喬丹之於籃球,鄧肯之於現代舞蹈。他不是人們日常認識中的那種腦滿肥腸的商人,他把整個比賽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他讓投資變成了一種藝術,而且緊緊地抓住全國每一個投資人和儲蓄者的注意力。當然,他也在這場比賽中獲得了極大的名譽和財富。

成長之路

1944年1月19日,彼得·林奇出生於美國波士頓的一個富裕的家庭里。父親曾經是波士頓學院的一個數學教授,後來放棄教職,成為約翰·漢考克公司的高級審計師。可是不幸的是,在林奇10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全家的生活開始陷入困境。

為了省錢,家人開始節衣縮食,林奇也從私立學校轉到了公立學校,而且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11歲的他在高爾夫球場找了份球童的工作。這份工作應該說是最理想不過了,球童工作一個下午比報童工作一周掙的還多。

高爾夫球場一直是風雲人物、名流巨賈的聚集之地,與其他球童不同的是,林奇不僅撿球,還注意學習。從高爾夫俱樂部的球員口中,他接受了股票市場的早期教育、知道了不同的投資觀點。林奇跟隨球手打完一輪球,就相當於上一堂關於股票問題的免費教育課。

在當時,雖然是經濟發達的美國,但人們的意識還是相對保守,對股票業並不很信任,視股票市場如賭場,把買股票等同於賭博行為,雖然這時股票上漲了3倍,原本林奇也是這樣想的,但球童的經歷開始讓林奇逐漸改變了看法,增強了賺錢意識,雖然他那時並沒有錢去投資股票。

就這樣邊工作邊讀書,林奇讀完了中學,順利考入賓州大學沃頓學院。即使在沃頓學院學習期間,林奇也未放棄球童的工作,他還因此獲得了弗朗西斯·維梅特球童獎學金。

沃頓商學院的經歷對於以後林奇的成長是十分關鍵的。為了家庭,為了自己,林奇開始著手研究股票,他想找出其中的「秘密」,成為象高爾夫球場的客戶一樣成功的人物。於是,他有目的地專門研究與股票投資有關的學科。除了必修課外,他沒有選修更多的有關自然科學、數學和財會等課程,而是重點的專修社會科學,如歷史學、心理學、政治學。此外,他還學習了玄學、認識論、邏輯、宗教和古希臘哲學。還沒有真正涉足商海之時,林奇就已經意識到,股票投資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歷史和哲學在投資決策時顯然比統計學和數學更有用。

因為球童的兼職和獎學金做經濟的堅強後盾,大二的時候,林奇已經有了一筆不小的收入。他決定用這筆積蓄進行股票投資,小試牛刀。他從積蓄中拿出1250美元投資於飛虎航空公司的股票,當時他買入的價格是每股10美元。後來,這種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國家空中運輸的發展而暴升。隨著這種股票的不斷上漲,林奇逐漸拋出手中的股票來收回資金,靠著這筆資金,他不僅讀完了大學,而且念完了研究生。

暑假期間,林奇來到世界最大的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富達」,在這里做暑假實習生,能在這樣的公司實習,是一種非常難得的機會。這份工作不僅使林奇打破了對股票分析行業的神秘感,也讓他對書本上的理論產生了懷疑,教授們的理論在真正的市場中,幾乎全線崩潰,這種信念促使了林奇特別注重實際調研的作用。

「他是一個奇跡」

1969年,林奇已經畢了業,也服完了兵役,他開始來到富達,正式成為一名公司的職員。起初是金屬商品分析師,幹了幾年的分析工作之後,1974年,林奇升任富達公司的研究主管。當時公司正陸續擴展化學、包裝、鋼鐵、鋁業以及紡織等部門的業務,這些工作開始讓他有機會接觸到證券市場的最前線,他除了不斷走訪公司,收集情報,從中挑出最有前途的投資領域之外,還注意將自己的判斷結果與實踐相對應,為以後的真正實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8年之後,由於工作出色,林奇被任命為富達旗下的麥哲倫基金的主管。這是一個升遷,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一方面,林奇終於可以直接面對市場,但另一方面,富達有幾十個、幾百個、幾千個這樣的基金主管,要能做出一番成就,脫穎而出,必須付出更多的辛苦、更多的想法和思考。

當時的麥哲論基金,資金僅有2200萬美元,其業務也僅局限於幾家較大的證券公司中,還是一個嬰兒,但對於林奇這個初學者而言,卻是再合適不過了。因為它提供了一個可以施展的舞台。

為了工作,林奇成了一個工作狂,每天的工作時間長達12個小時,他投入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和精力。他每天要閱讀幾英尺厚的文件,他每年要旅行16萬公里去各地進行實地考察,此外,他還要與500多家公司的經理進行交談,在不進行閱讀和訪問時,他則會幾小時幾十個小時的打電話,從各個方面來了解公司的狀況、投資領域的最新進展。

他還特別重視從同行處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所有比較成功的投資家們都有鬆散或正式的聯盟,大家可以通過聯盟交換思想獲得教益。當然人們不會把自己即將購買的股票透露出來,但在交流中可以獲得很多信息。這些處於投資領域頂尖級的人物,能夠提供比經紀人更豐富的信息源。這才是林奇「金點子」的最好來源。

林奇還創造了常識投資法。他認為普通投資人一樣可以按常識判斷來戰勝股市和共同基金,而他自己對於股市行情的分析和預測,往往會從日常生活中得到有價值的信息。他特別留意妻子卡羅琳和三個女兒的購物習慣,每當她們買東西回來,他總要扯上幾句。1971年的某一天,妻子卡羅琳買「萊格斯」牌緊身衣,他發現這將是一個走俏的商品。在他的組織下,麥哲倫當即買下了生產這種緊身衣的漢斯公司的股票,沒過多久,股票價格竟達到原來價格的6倍。在日常小事中發現商機,這就是林奇。

可是,股票市場漲幅不定,之所以人們將它看成是賭場,就註定了有輸有贏,林奇也有判斷錯誤的時候。

1977年,他剛掌管麥哲倫基金不久,就以每股26美元的價格買進華納公司的股票。而當他向一位跟蹤分析華納公司股票行情的技術分析家咨詢華納公司股票的走勢時,這位專家卻告訴林奇華納公司的股票已經「極度超值」。當時林奇並不相信。6個月後,華納公司的股票上漲到了32美元,林奇開始有些擔憂,但經過調查,發現華納公司運行良好,於是林奇選擇繼續持股待漲。不久,華納公司的股票上升到了38美元,這時,林奇開始對股市行情分析專家的建議做出反應,認為38美元肯定是超值的頂峰,於是將手中所持有的華納公司股票悉數拋出。然而,華納公司股票價格一路攀升,最後竟漲到了180美元以上。即使後來在股市暴跌中也維持了不錯水準。

對此,林奇懊悔不已,他開始再也不相信這些高談闊論的股市評論專家了,以後只堅信自己的分析判斷。林奇十分欣賞沃倫·巴菲特的觀點:「對我來說,股市是根本不存在的。要說其存在,那也只是讓某些人出醜的地方。」他開始不再相信專家、理論、數學分析。

經過了漲落、失敗的林奇更加成熟了,他優秀的選股能力開始讓人們感到驚奇,與別人注重進出場的時機不同,他覺得何時買進、何時拋出沒有什麼用處,因為行情永遠都是跌跌漲漲的。只有投資人在正確的時機選對好的股票,即使是市場行情不好,也要耐心等待,然後在走勢翻多的時候,才能獲得很高的投資回報率,這就是一個真正的投資者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去投機。

在林奇的投資組合中,他最偏愛兩種類型的股票:一類是中小型的成長股股票。在林奇看來,中小型公司股價增值比大公司容易,一個投資組合里只要有一兩家股票的收益率極高,即使其他的賠本,也不會影響整個投資組合的成績。同時他在考察一家公司的成長性時,對單位增長的關注甚至超過了利潤增長,因為高利潤可能是由於物價上漲,也可能是由於巧妙的買進造成的。

另一類股票是業務簡單的公司的股票。一般人認為,激烈競爭領域內有著出色管理的高等業務公司的股票,例如寶潔公司、3M公司、德州儀器、道化學公司、摩托羅拉公司更有可能賺大錢,但在林奇看來,作為投資者不需要固守任何美妙的東西,只需要一個低價出售、經營業績尚可、而且股價回升時不至於分崩離析的公司就行。

就靠著這種有名的投資方式,林奇成為華爾街股市的超級大贏家。在他所投資的領域中,包括克萊斯勒汽車、聯邦快遞等等。彼得·林奇都能在對的地方找到他在市場里的最愛,他對營運地點就在他周遭的公司,特別有偏好。

功成身退

1990年,林奇管理麥哲倫基金已經13年了,就在這短短的13年,彼得·林奇悄無聲息的創造了一個奇跡和神話!麥哲倫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經理人超過100萬人,成為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基金。麥哲倫的投資績效也名列第一,13年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由於資產規模巨大,林奇13年間買過15000多隻股票,其中很多股票還買過多次,贏得了「不管什麼股票都喜歡」的名聲。

對於很多人而言,彼得·林奇是一個沒有「周末焦慮症」的「死多頭」,股市調整對他而言只意味著廉價建倉的機會到了,他都不太像一個股市中人,因為他的心態是如此的平和,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1991年,就在他最顛峰的時刻,林奇卻選擇退休,離開共同基金的圈子。當時,他還是市場中最搶手的人物,而他的才能也是最受倚重的。彼得·林奇非常理智地發表了自己的離去演說:「這是我希望能夠避免的結局······盡管我樂於從事這份工作,但是我同時也失去了呆在家裡,看著孩子們成長的機會。孩子們長的真快,一周一個樣。幾乎每個周末都需要她們向我自我介紹,我才能認出她們來······我為孩子們做了成長記錄簿,結果積了一大堆有紀念意義的記錄,卻沒時間剪貼。」

這就是彼得·林奇離開的理由,沒有一點的做作和矯情。當然他也受夠了每周工作80個小時的生活,於是,和其他偉大的投資人和交易商一樣,彼得·林奇帶著賺來的錢,乾乾脆脆的離了場。

現在,這個曾經的「股市傳奇」就像任何一個平常的父親一樣,在家教導自己的小女兒,同時他也沒有閑著,正積極地投入波士頓地區的天主教學校體制,到處募集資金,讓清寒子弟也能接受私立學校的教育。

雖然他是億萬富翁,他讓別人也成為了億萬富翁,但他卻不是金錢的奴隸,而是主人。

成功秘訣

心態平和,穩中取勝。

纖毫小事中覓先機。

投資策略及理論:

以價值投資為根基的實用投資策略。看重的是個股品質。

理論闡述:

價值投資的精髓在於,質好價低的個股內在價值在足夠長的時間內總會體現在股價上,利用這種特性,使本金穩定地復利增長。

具體做法:

其投資智慧是從最簡單的生活方式中體驗的。從生活中發掘有潛能的股份。投資具有潛力,且未被市場留意的公司,長線持有,利用復式滾存穩定增長。

遵守的規則與禁忌:

林奇選股品味:1、傻名字 2、乏味 3、令人厭煩 4、有庇護的獨立子公司 5、乏人關注的潛力股 6、充滿謠言的公司 7、大家不想關注的行業 8、增長處於零的行業 9、具保護壁壘的企業 10、消耗性大的消費品 11、直接受惠高技術的客戶 12、連其雇員也購買的股票 13、會回購自己股份的公司

令林奇退避三舍的公司:1、當炒股 2、其龍頭企業二世 3、不務正業的公司 4、突然人氣急升的股票 5、欠缺議價力的供應商 6、名字古怪的公司

對大勢與個股關系的看法:

林奇認為贏輸實際和市場的關系不大,股市不過是用來驗證一下是否有人在做傻事的地方。不能依賴市場來帶動手裡的股票上揚。

對股市預測的看法:

從不相信誰能預測市場。

對投資工具的看法:

對林奇來說,投資只是賭博的一種,沒有100%安全的投資工具。

名言及觀念:

「不做研究就投資,和玩撲克牌不看牌面一樣盲目。」 投資前三個問題:1、你有物業嗎? 2、你有餘錢投資嗎? 3、你有賺錢能力嗎? 不少投資者選購股票的認真程度竟不如日常的消費購物,如果把購物時貨比三家的認真用於選股,會節省更多的錢。

其它及成就:

1944年出生於美國,1977年接管富達麥哲倫基金,13年資產從1800萬美元增至140億美元,年復式增長29%。

⑤ 彼得林奇說過:林奇高升,股市下跌。林奇是什麼意思

林奇在職期間,每次陞官,美國股市都以大跌歡迎,所以有人稱作林奇現象,當然林奇用此自嘲。

⑥ 彼得·林奇的基金法則

彼得·林奇是全球基金業歷史上的傳奇人物。由他執掌的麥哲倫基金13年間資產增長27倍,創造了共同基金歷史上的財富神話。彼得·林奇的股票投資理念已經成為投資界耳熟能詳的經典。不過,一般人較少注意的是,作為一個成功的基金管理人,彼得·林奇對普通投資者如何投資基金、如何挑選基金也給出了很好的建議。
恰逢國內基金業發展熱火朝天,大量新投資者加入基金投資行列,而投資者在如何投資基金上仍普遍存有誤區。那麼,我們不妨聽聽這位管理基金的大師是如何建議投資者們投資基金的。我們總結了彼得·林奇的基金投資七大法則,這些建議對於基金投資者修正自己的投資理念,端正投資心態,甚至是學習具體的投資知識。
基金投資法則一:盡可能投資於股票基金
彼得·林奇是著名的選股型基金經理,他對股票的偏愛貫徹始終。林奇給基金投資者的第一個建議就是:盡可能投資於股票基金。
法則一的理由是,從證券市場的長期發展來看,持有股票資產的平均收益率要遠遠超過其他類別資產。因此,如果一個投資者把投資作為家庭長期財務規劃一部分,追求長期的資本增值,就應該把可投資資金盡可能購買股票類資產。對基金投資者來說就是盡可能投資於股票基金。
林奇的第一法則可能正是眼下不少基金投資者最為擔憂的問題:如果股市發生大幅震盪或調整怎麼辦?林奇的意見是,如果你不能比較好地預計到股市調整的到來,那麼就堅定地持有。美國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多次嚴重的股災,哪怕投資者一次也沒有避開這些股災,長期投資的結果也遠遠強於撤出股票投資。最關鍵的,是投資者不能因股市的調整而恐懼、撤出股票投資。只有通過長期持有股票基金,才能夠給投資者帶來收益。但是,這需要有非常強的意志力。
林奇第一法則其實是關於投資的信念問題;即從投資的角度來說,避開股票的風險,其實要大於持有股票的風險。這條經驗已經被全球的股市發展歷史多次證明,更何況是處在經濟和資本市場都處於蓬勃發展時期的中國。哪怕中途經歷了幾年的熊市,堅持投資的結果,也遠遠強於避開股市投資。從這個角度來說,股市在上升周期中的調整,是無需過分擔心的。在市場震盪的時期,投資者需要克服的是恐懼,並以理性的態度面對。
當然,這一法則也並不是說投資者可以盲目持有股票基金。實際上也需要兩個前提:一是這部分資金應該是以長期資本增值為目的的投資,也就是說,不影響個人/家庭正常財務狀況的資金;這樣才不會因為短期的波動帶來可能影響投資決策的財務壓力。另一方面還關繫到基金的選擇問題:什麼樣的股票型基金才可以堅持投資?什麼樣的投資方式可以堅持?通過挑選優秀的股票型基金,組合不同的投資風格,投資者事實上可以更好地規避股市調整的風險。這里就涉及到後面提到的基金投資法則。
基金投資法則二:忘掉債券基金
彼得林奇的基金投資法則之二:忘掉債券基金。這和投資法則一一脈相承。彼得林奇以偏愛股票投資著稱,但這一法則並非完全由個人偏好所致。
彼得林奇有兩個理由:理由一與法則一相同,即從資本增值的角度看,債券類資產收益遠不如股票;理由二,如果投資者青睞固定收益,那麼不如直接購買債券。因為從實踐來看,債券基金的收益並不比單個債券更好,而購買債券基金,還要支付昂貴的申購費、管理費。而且持有基金的時間越長,債券基金相對債券的表現就越差。彼得林奇把這一法則戲稱為:沒有必要付錢請馬友友來聽收音機。
彼得林奇是根據美國市場的情況作出這一結論的。對於國內投資者來說,目前債券基金還不失為普通投資者投資於債券市場的一個方便的渠道。但直接投資於債券的效果的確與債券基金相差不大。
基金投資法則三:按基金類型來評價基金
彼得林奇基金投資法則第三:要找到同類型基金進行評價。弄清投資的基金屬於哪一類型,有助於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之所以要按基金類型來評價基金,是因為不同類型的基金,在不同的市場時期和市場環境下可能會表現不同。如果因為價值型基金近期表現持續落後市場而認為該基金不佳,可能就錯過了一隻很好的價值型基金。而投資者經常犯的錯誤是,他們總是在最需要忍耐的時候失去耐心,從價值型基金跳槽到成長型基金,其實前者正要走向復甦而後者可能馬上開始衰落。
彼得林奇為投資者指出了分析基金收益對比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投資者比較基金收益的差異,要基於同一投資風格或投資類型,而不能簡單地只看收益率。各種風格中,都有優秀的基金,而不同風格的優秀基金則是投資者構建投資組合的良好備選對象。如果某基金頻繁地變更投資風格,對投資者來說並不是好事,因為林奇的經驗認為,基金管理人缺乏嚴格的投資記錄約束可能會在短期內帶來積極的效果,但這些都只是暫時的。
從國內基金業的情況來看,雖然基金數量已經較多,但基金類型仍然不夠豐富。而從投資風格角度來劃分,多數基金屬於風格不明確的資本增值型基金,投資風格也缺乏穩定性。因此,目前投資者可以主要基於基金的基準資產配置比例來劃分基金類型,如股票型、偏股型、配置型等等。而隨著基金業發展進一步深化,更豐富的基金類型和基金投資風格的區分將變得日益重要。根據不同的基金類型/風格來對比分析基金之間的表現,有助於投資者發現哪些是真正表現優異的基金。
法則四:忽視短期表現,選擇持續性好的基金
如何選擇表現優異的價值型基金、成長型基金,或者是資本增值型基金呢?林奇認為,大多數投資者是通過基金過往的表現來選擇的;投資者最熱衷的是研究基金過去的表現,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的表現。然而,在林奇看來,這些努力都是白費的。
這些投資者通常會選取理柏(Lipper)排行榜上最近1年或最近半年表現最好的基金管理人,並將資金投資於這個基金,這種做法特別愚蠢。因為這些基金的管理人,通常將大部分資金冒險投資於一種行業或一種熱門類型的公司,並且取得了成功。而在下一年度,若這個基金管理人不是那麼幸運,則可能會排到理柏排行榜的最後。
這實際上告訴我們一個普遍現象,即基金業中的短跑冠軍未必能是長跑冠軍。國外市場如此,而在國內市場同樣的例子也並不鮮見。關鍵還是在於,冠軍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基金更長一段時期內業績表現是否穩定,是否表現出持續性更為重要。
因此,彼得林奇給出了基金投資法則四:不要花太多時間去研究基金過去的表現,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的表現。但這並不等於是不應該選擇具有長期良好表現的基金,而最好是堅持持有表現穩定且持續的基金。
這實際上涉及到我們評估基金業績表現的的一個重要方面:收益持續性,也是我們一直強調投資者要特別關注的。尤其是對於普通投資者,如果你不能很好地分析基金近期高收益背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那就更多地關注已經表現出很好的收益持續性的基金,因為這比短期收益更好地反映基金經理人的投資管理能力。如果要選擇長期投資,就要挖掘真正能夠給投資者帶來穩定回報的基金。因為從長期來看,收益的持續性遠比一時取得收益冠軍更為重要。除非你是短期交易的天生熱衷者。投資者可以參考德勝基金評級中的收益持續性評級,這正是為幫助投資者評估收益持續性而設計的。
法則五:組合投資,分散基金投資風格
彼得林奇基金投資法則五:建議投資者在投資基金時,也需要構建一個組合。而構建組合的基本原則就是,分散組合中基金的投資風格。
林奇認為,隨著市場和環境的變化,具有某種投資風格的基金管理人或一類基金不可能一直保持良好的表現,適用於股票的原則同樣適用於共同基金。投資者不知道下一個大的投資機會在哪,因此對不同風格的基金進行組合是必要的。
彼得林奇把這樣的組合稱為組織全明星隊。也就是從各種風格、類型的基金中,都挑選出滿足其他法則的優秀基金,作為備選對象,然後再從中構建投資組合。
在國內基金業,組合投資的做法也已經越來越被普通投資者所接受。不過,許多投資者在進行組合投資時有兩點誤區:一是過於分散,把資金分散投資在許多基金中;這顯然是錯誤的。並不是組合越分散效果越好,而是要分散有度、分散有方:有度是指適度分散,組合中基金的數量一般不需要超過3個;有方是指組合備選對象不是廣撒網,而是經過挑選後的優秀基金。
二是組合中持有的多數基金風格雷同,這樣各只基金的收益表現實際上可能高度相關,實際上也就起不到構建組合的效果了。
在這兩方面,彼得林奇的全明星隊思路都值得投資者借鑒。
基金投資法則六:如何調整基金投資組合
已經持有一個基金組合時,如何根據市場的變化調整投資呢?彼得林奇提出了一個簡易的一般性法則:在往組合中增加投資時,選擇近期表現持續不好的風格追加投資。注意不是在基金投資品種之間進行轉換,而是通過追加資金來調整組合的配置比例。
彼得林奇的經驗證明,這樣的組合調整方式,往往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效果。基金錶現之間的風格輪動效應是這種調整方式的依據。而基金風格輪動事實上又是基於股票市場的風格/板塊輪動。根據這個簡單的原則調整組合,實際上起到了一定的跟蹤風格輪動的效果。因為長期平均來說,買進下跌的板塊,風險比買進已經上漲的板塊更小。
基金投資法則七:適時投資行業基金
在適當的時機,投資行業基金,是彼得林奇給基金投資者的基金投資法則七。法則七實際上是法則六的運用,只不過風格區分更明確地體現在行業區分。
所謂行業基金,是指投資范圍限定在某個行業的上市公司的基金。行業定義既可以是大的行業類別,也可以是細分行業。行業基金的走向實際上反映了該行業在股市上的表現。彼得林奇認為,理論上講,股票市場上的每個行業都會有輪到它表現的時候。因此,彼得林奇的簡單投資法則是,在往組合中增加投資時,選擇近期表現暫時落後於大盤的行業。這個原理和風格調整是一致的,投資者需要做的,是如何確定表現暫時落後於大盤的行業。如果更細致一些地研究,那些已經處於衰退谷底,開始顯示復甦跡象的行業是最好的選擇。
從國內基金業的情況來看,國內目前行業基金數量較少,專門針對某個行業類別或者細分行業的基金為數不多,行業覆蓋面也遠遠不及全市場。因此,目前針對行業基金的投資空間還比較有限。不過,隨著基金業的快速發展,這種狀況很快將會得到改變。隨著行業基金逐步增多,針對行業基金的基金投資策略也將找到用武之地。

⑦ 彼得林奇和巴菲特的投資理念適合中國市場嗎

不適合。
中國和美國股市所處的的大環境不同。價值投資本身的理念沒有錯,如果在信用社會,一切都是很公平,價值決定價格,從長期趨勢來看,挑選一隻成長性能非常好的績優股進行投資是最好的選擇。
美國股市的歷史比中國早了幾百年,經歷了歷史上的大崩盤,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一套非常成熟的體系,對上市公司的篩選和考核都是非常嚴格的,所以股價基本很穩定,這種情況下,長期投資業績好的股票是有價值的,即巴菲特、彼得林奇他們的價值投資是適合的。而在中國,股市的發展不過20年,各種條件還遠未成熟,好多股票的投機遠勝過投資,人為炒作因素明顯,出現了不少價值價格嚴重背離的股票。這樣,要做到價值投資也是很冒險的一件事。一隻股票明明已經漲了不少,被炒作的很高了,還是要堅持進行價值投資、長期持有這就沒有必要了,堅持下去極有可能又回到原位,甚至被套牢,所以見好就收在股票里也是適合的。
對散戶來說,手裡資金有限,一隻股票不可能拿上十年八年,所以要有一套適合自己的投資理念,巴菲特、彼得林奇的理論要結合我們的實際來運用,如果一隻股票很快漲到了自己的目標價位,為什麼非要等到十年八年呢?股市裡也有句至理名言是:落袋為安。以我們的這點資金,還是保住自己的錢袋子安心點吧。

閱讀全文

與林奇一隻股票要拿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康盛股份股票重組 瀏覽:182
好股票要看什麼數據分析 瀏覽:550
投資有道推薦股票 瀏覽:862
降息股票的影響嗎 瀏覽:204
一隻股票跌到沒成交量 瀏覽:594
什麼股票APP可以用EXP 瀏覽:303
浙江東方股票走勢分析 瀏覽:813
某基金經理投資B國股票資產 瀏覽:969
威勝信息股票歷史資金 瀏覽:857
股票中簽沒收到信息怎麼辦 瀏覽:916
惠東哪裡有開股票賬戶的 瀏覽:206
這樣買st股票 瀏覽:368
手機查看股票的軟體哪個好 瀏覽:596
股票賬戶可以給男朋友看嗎 瀏覽:747
先河環保股票最新公告 瀏覽:378
龍頭股票封單單漲停時間 瀏覽:511
股票不漲停的好處 瀏覽:175
阿里員工股票分紅需要繳稅嗎 瀏覽:759
數據股票是什麼 瀏覽:683
航天信息股票什麼時侯分紅 瀏覽: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