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千股千評 > 林奇賺錢的股票

林奇賺錢的股票

發布時間:2022-12-25 03:01:19

A. 林奇的個人履歷

2004年 畢業於南京郵電大學,並獲得管理學學士學位。
2004年 在浙江電信任軟體工程師。
2005年 創辦上海天軟軟體技術有限公司。
2007年 聯合創辦悠易互通(北京)廣告有限公司。
2009年 創辦游族網路,並任首席執行官一職。同年, 林奇帶領游族網路自研首款戰爭策略產品《三十六計》正式上線,獲得市場熱捧。
2010年6月 林奇啟動游族網路「全球化戰略布局」東南亞作為戰略第一步。
2011年3月 林奇領導下的游族網路綜合規模的不斷擴大,新立項目超過10個,為適應硬體建設需要,遷址至上海虹橋總部1號。
2011年7月 林奇率先提出「研運一體化」 戰略,並創辦9787網頁游戲聯運平台。
2012年8月 中央電視台13套《新聞直播間》欄目以「原創民族網路游戲:今年前8個月收入近200億元」為題,並采訪游族網路董事長林奇。
2013年7月 游族網路第二次大規模參展Chinajoy,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欄目報道游族網路並對林奇進行了專訪。
2014年2月 《理財周報》邀請66名行業精英發表新年激勵夢想的新春故事,林奇和袁隆平、柳傳志、許家印等受邀參加並發表《帶著詩和夢想且向遠方》。
2014年3月 游族網路正式公布 「+U計劃」,至此,投入20億巨額資金的游族網路「為夢想+U」計劃正式浮出水面。
2014年5月 做客東方衛視、第一財經《波士堂》節目暢談游戲激活人生, 道出創業這些年對企業及人生的感悟。
2014年6月 游族網路在董事長林奇領導下成功上市,股票代碼為游族網路(SZ.002174)。
2014年6月 林奇在游族網路戰略發布會上發表題為《新游族 U夢想》的主題演講,描繪未來游族網路游戲時代大夢想,開創企業發展新思路。
2014年6月 林奇代表游族網路與上海交通大學簽訂「數字娛樂創新人才聯合培養研究院(碩士)」協議,標志著游族網路產學研一體化戰略成型。
2014年8月 創辦游族影業,並任游族影業董事長。同時宣布游族影業已獲得著名科幻小說《三體》的電影改編權。此外,游族網路還計劃推出《三體》改編的5-6款游戲產品。
2014年11月林奇在游族影業成立發布會提出「F3模式」——「Film」(互聯網電影)、「Free」(免費模式)和「Fans」(粉絲經濟),為中國電影產業開創全新發展方向。
2015年2月林奇榮獲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榮譽。
2015年6月林奇出席游族影業在第十八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舉行新聞發布會《上海電影復興》,並發表《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行業》。
2015年9月游族影業董事長林奇出席游族影業與台灣影一製作戰略合作新聞發布會,將在兩岸合拍片、既有電影項目的聯合製作、導演與藝人資源共享、IP資源分享和衍生品開發以及地域性業務擴張等展開深層次合作。

B. 彼得林奇說過:林奇高升,股市下跌。林奇是什麼意思

林奇在職期間,每次陞官,美國股市都以大跌歡迎,所以有人稱作林奇現象,當然林奇用此自嘲。

C. ...林奇認為股市無理性。擔他們最後都成功了為什麼呢

彼得·林奇出生於1944年,1968年畢業於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取得MBA學位;1969年進入富達管理公司研究公司成為研究員,1977年成為麥哲倫基金的基金經理人。在1997-1990年彼得·林奇擔任麥哲倫基金經理人職務的13年間,該基金的管理資產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投資人超過100萬人,成為富達的旗艦基金,並且是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基金,其投資績效也名列第一。13年間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目前他是富達公司的副主席,還是富達基金託管人董事會成員之一。現居住在波士頓。PeterLynch每月走訪40到50家公司,一年5、600百家。即使少的時候,一年也至少走200家,閱讀700份年報。他是最早調查海外公司的基金經理,比如他發現Volvo的時候,連瑞典自己的分析師都沒去過它的工廠,當時Volvo的股價是4元,每股現金也有4元了,當然屬於嚴重被低估,後來為Lynch賺了7900萬美元。他每天6點15乘車去公室,晚上7點15回家。一年形成10萬英里,相當於一個工作日400英里。每天午餐都見一家公司。每天聽200個經紀人的意見。他和他的助手每月要將2000家公司檢查一遍。在他退休之前,他只度過兩個長假,其中的一個:去日本,用5天時間考察當地公司,在香港找到老婆,在中國玩了3天,然後去曼谷考察及觀光,最後去英國,用3天時間調查。股票世界裡的傳奇——彼得·林奇(股聖)財富檔案當今美國,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資組合經理人彼得·林奇,是麥哲倫共同基金的創始人,是傑出的職業股票投資人、華爾街股票市場的聚財巨頭,投資回報率曾一度神奇的高達2500%,其著作《漫步華爾街》、《戰勝華爾街》、《學以致富》,一問世便成為暢銷書。企業類型股票投資業。成長記錄在人們的眼中,他就是財富的化身,他說的話是所有股民的保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來最賺錢的,如果你在1977年投資100美元該基金,在1990年取出,13年時間已變為28000美元,增值28倍,不過13年的時間。這個「股票天使」就是彼得·林奇——歷史上最偉大的投資人之一,《時代雜志》評他為首席基金經理。他對共同基金的貢獻,就像是喬丹之於籃球,鄧肯之於現代舞蹈。他不是人們日常認識中的那種腦滿肥腸的商人,他把整個比賽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他讓投資變成了一種藝術,而且緊緊地抓住全國每一個投資人和儲蓄者的注意力。當然,他也在這場比賽中獲得了極大的名譽和財富。成長之路1944年1月19日,彼得·林奇出生於美國波士頓的一個富裕的家庭里。父親曾經是波士頓學院的一個數學教授,後來放棄教職,成為約翰·漢考克公司的高級審計師。可是不幸的是,在林奇10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全家的生活開始陷入困境。為了省錢,家人開始節衣縮食,林奇也從私立學校轉到了公立學校,而且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11歲的他在高爾夫球場找了份球童的工作。這份工作應該說是最理想不過了,球童工作一個下午比報童工作一周掙的還多。高爾夫球場一直是風雲人物、名流巨賈的聚集之地,與其他球童不同的是,林奇不僅撿球,還注意學習。從高爾夫俱樂部的球員口中,他接受了股票市場的早期教育、知道了不同的投資觀點。林奇跟隨球手打完一輪球,就相當於上一堂關於股票問題的免費教育課。在當時,雖然是經濟發達的美國,但人們的意識還是相對保守,對股票業並不很信任,視股票市場如賭場,把買股票等同於賭博行為,雖然這時股票上漲了3倍,原本林奇也是這樣想的,但球童的經歷開始讓林奇逐漸改變了看法,增強了賺錢意識,雖然他那時並沒有錢去投資股票。就這樣邊工作邊讀書,林奇讀完了中學,順利考入賓州大學沃頓學院。即使在沃頓學院學習期間,林奇也未放棄球童的工作,他還因此獲得了弗朗西斯·維梅特球童獎學金。沃頓商學院的經歷對於以後林奇的成長是十分關鍵的。為了家庭,為了自己,林奇開始著手研究股票,他想找出其中的「秘密」,成為象高爾夫球場的客戶一樣成功的人物。於是,他有目的地專門研究與股票投資有關的學科。除了必修課外,他沒有選修的有關自然科學、數學和財會等課程,而是重點的專修社會科學,如歷史學、心理學、政治學。此外,他還學習了玄學、認識論、邏輯、宗教和古希臘哲學。還沒有真正涉足商海之時,林奇就已經意識到,股票投資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歷史和哲學在投資決策時顯然比統計學和數學更有用。因為球童的兼職和獎學金做經濟的堅強後盾,大二的時候,林奇已經有了一筆不小的收入。他決定用這筆積蓄進行股票投資,小試牛刀。他從積蓄中拿出1250美元投資於飛虎航空公司的股票,當時他買入的價格是每股10美元。後來,這種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國家空中運輸的發展而暴升。隨著這種股票的不斷上漲,林奇逐漸拋出手中的股票來收回資金,靠著這筆資金,他不僅讀完了大學,而且念完了研究生。暑假期間,林奇來到世界最大的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富達」,在這里做暑假實習生,能在這樣的公司實習,是一種非常難得的機會。這份工作不僅使林奇打破了對股票分析行業的神秘感,也讓他對書本上的理論產生了懷疑,教授們的理論在真正的市場中,幾乎全線崩潰,這種信念促使了林奇特別注重實際調研的作用。「他是一個奇跡」1969年,林奇已經畢了業,也服完了兵役,他開始來到富達,正式成為一名公司的職員。起初是金屬商品分析師,幹了幾年的分析工作之後,1974年,林奇升任富達公司的研究主管。當時公司正陸續擴展化學、包裝、鋼鐵、鋁業以及紡織等部門的業務,這些工作開始讓他有機會接觸到證券市場的最前線,他除了不斷走訪公司,收集情報,從中挑出最有前途的投資領域之外,還注意將自己的判斷結果與實踐相對應,為以後的真正實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8年之後,由於工作出色,林奇被任命為富達旗下的麥哲倫基金的主管。這是一個升遷,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一方面,林奇終於可以直接面對市場,但另一方面,富達有幾十個、幾百個、幾千個這樣的基金主管,要能做出一番成就,脫穎而出,必須付出的辛苦、的想法和思考。當時的麥哲論基金,資金僅有2200萬美元,其業務也僅局限於幾家較大的證券公司中,還是一個嬰兒,但對於林奇這個初學者而言,卻是再合適不過了。因為它提供了一個可以施展的舞台。為了工作,林奇成了一個工作狂,每天的工作時間長達12個小時,他投入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和精力。他每天要閱讀幾英尺厚的文件,他每年要旅行16萬公里去各地進行實地考察,此外,他還要與500多家公司的經理進行交談,在不進行閱讀和訪問時,他則會幾小時幾十個小時的打電話,從各個方面來了解公司的狀況、投資領域的最新進展。他還特別重視從同行處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所有比較成功的投資家們都有鬆散或正式的聯盟,大家可以通過聯盟交換思想獲得教益。當然人們不會把自己即將購買的股票透露出來,但在交流中可以獲得很多信息。這些處於投資領域頂尖級的人物,能夠提供比經紀人更豐富的信息源。這才是林奇「金點子」的最好來源。林奇還創造了常識投資法。他認為普通投資人一樣可以按常識判斷來戰勝股市和共同基金,而他自己對於股市行情的分析和預測,往往會從日常生活中得到有價值的信息。他特別留意妻子卡羅琳和三個女兒的購物習慣,每當她們買東西回來,他總要扯上幾句。1971年的某一天,妻子卡羅琳買「萊格斯」牌緊身衣,他發現這將是一個走俏的商品。在他的組織下,麥哲倫當即買下了生產這種緊身衣的漢斯公司的股票,沒過多久,股票價格竟達到原來價格的6倍。在日常小事中發現商機,這就是林奇。可是,股票市場漲幅不定,之所以人們將它看成是賭場,就註定了有輸有贏,林奇也有判斷錯誤的時候。1977年,他剛掌管麥哲倫基金不久,就以每股26美元的價格買進華納公司的股票。而當他向一位跟蹤分析華納公司股票行情的技術分析家咨詢華納公司股票的走勢時,這位專家卻告訴林奇華納公司的股票已經「極度超值」。當時林奇並不相信。6個月後,華納公司的股票上漲到了32美元,林奇開始有些擔憂,但經過調查,發現華納公司運行良好,於是林奇選擇繼續持股待漲。不久,華納公司的股票上升到了38美元,這時,林奇開始對股市行情分析專家的建議做出反應,認為38美元肯定是超值的頂峰,於是將手中所持有的華納公司股票悉數拋出。然而,華納公司股票價格一路攀升,最後竟漲到了180美元以上。即使後來在股市暴跌中也維持了不錯水準。對此,林奇懊悔不已,他開始再也不相信這些高談闊論的股市評論專家了,以後只堅信自己的分析判斷。林奇十分欣賞沃倫·巴菲特的觀點:「對我來說,股市是根本不存在的。要說其存在,那也只是讓某些人出醜的地方。」他開始不再相信專家、理論、數學分析。經過了漲落、失敗的林奇更加成熟了,他優秀的選股能力開始讓人們感到驚奇,與別人注重進出場的時機不同,他覺得何時買進、何時拋出沒有什麼用處,因為行情永遠都是跌跌漲漲的。只有投資人在正確的時機選對好的股票,即使是市場行情不好,也要耐心等待,然後在走勢翻多的時候,才能獲得很高的投資回報率,這就是一個真正的投資者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去投機。在林奇的投資組合中,他最偏愛兩種類型的股票:一類是中小型的成長股股票。在林奇看來,中小型公司股價增值比大公司容易,一個投資組合里只要有一兩家股票的收益率極高,即使其他的賠本,也不會影響整個投資組合的成績。同時他在考察一家公司的成長性時,對單位增長的關注甚至超過了利潤增長,因為高利潤可能是由於物價上漲,也可能是由於巧妙的買進造成的。另一類股票是業務簡單的公司的股票。一般人認為,激烈競爭領域內有著出色管理的高等業務公司的股票,例如寶潔公司、3M公司、德州儀器、道化學公司、摩托羅拉公司更有可能賺大錢,但在林奇看來,作為投資者不需要固守任何美妙的東西,只需要一個低價出售、經營業績尚可、而且股價回升時不至於分崩離析的公司就行。就靠著這種有名的投資方式,林奇成為華爾街股市的超級大贏家。在他所投資的領域中,包括克萊斯勒汽車、聯邦快遞等等。彼得·林奇都能在對的地方找到他在市場里的最愛,他對營運地點就在他周遭的公司,特別有偏好。功成身退1990年,林奇管理麥哲倫基金已經13年了,就在這短短的13年,彼得·林奇悄無聲息的創造了一個奇跡和神話!麥哲倫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經理人超過100萬人,成為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基金。麥哲倫的投資績效也名列第一,13年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由於資產規模巨大,林奇13年間買過15000多隻股票,其中很多股票還買過多次,贏得了「不管什麼股票都喜歡」的名聲。對於很多人而言,彼得·林奇是一個沒有「周末焦慮症」的「死多頭」,股市調整對他而言只意味著廉價建倉的機會到了,他都不太像一個股市中人,因為他的心態是如此的平和,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1991年,就在他最顛峰的時刻,林奇卻選擇退休,離開共同基金的圈子。當時,他還是市場中最搶手的人物,而他的才能也是最受倚重的。彼得·林奇非常理智地發表了自己的離去演說:「這是我希望能夠避免的結局······盡管我樂於從事這份工作,但是我同時也失去了呆在家裡,看著孩子們成長的機會。孩子們長的真快,一周一個樣。幾乎每個周末都需要她們向我自我介紹,我才能認出她們來······我為孩子們做了成長記錄簿,結果積了一大堆有紀念意義的記錄,卻沒時間剪貼。」這就是彼得·林奇離開的理由,沒有一點的做作和矯情。當然他也受夠了每周工作80個小時的生活,於是,和其他偉大的投資人和交易商一樣,彼得·林奇帶著賺來的錢,乾乾脆脆的離了場。現在,這個曾經的「股市傳奇」就像任何一個平常的父親一樣,在家教導自己的小女兒,同時他也沒有閑著,正積極地投入波士頓地區的天主教學校體制,到處募集資金,讓清寒子弟也能接受私立學校的教育。雖然他是億萬富翁,他讓別人也成為了億萬富翁,但他卻不是金錢的奴隸,而是主人。成功秘訣心態平和,穩中取勝。纖毫小事中覓先機。投資策略及理論:以價值投資為根基的實用投資策略。看重的是個股品質。理論闡述:價值投資的精髓在於,質好價低的個股內在價值在足夠長的時間內總會體現在股價上,利用這種特性,使本金穩定地復利增長。具體做法:其投資智慧是從最簡單的生活方式中體驗的。從生活中發掘有潛能的股份。投資具有潛力,且未被市場留意的公司,長線持有,利用復式滾存穩定增長。遵守的規則與禁忌:林奇選股品味:1、傻名字2、乏味3、令人厭煩4、有庇護的獨立子公司5、乏人關注的潛力股6、充滿謠言的公司7、大家不想關注的行業8、增長處於零的行業9、具保護壁壘的企業10、消耗性大的消費品11、直接受惠高技術的客戶12、連其雇員也購買的股票13、會回購自己股份的公司令林奇退避三舍的公司:1、當炒股2、其龍頭企業二世3、不務正業的公司4、突然人氣急升的股票5、欠缺議價力的供應商6、名字古怪的公司對大勢與個股關系的看法:林奇認為贏輸實際和市場的關系不大,股市不過是用來驗證一下是否有人在做傻事的地方。不能依賴市場來帶動手裡的股票上揚。對股市預測的看法:從不相信誰能預測市場。對投資工具的看法:對林奇來說,投資只是賭博的一種,沒有100%安全的投資工具。名言及觀念:「不做研究就投資,和玩撲克牌不看牌面一樣盲目。」投資前三個問題:1、你有物業嗎?2、你有餘錢投資嗎?3、你有賺錢能力嗎?不少投資者選購股票的認真程度竟不如日常的消費購物,如果把購物時貨比三家的認真用於選股,會節省的錢。其它及成就:1944年出生於美國,1977年接管富達麥哲倫基金,13年資產從1800萬美元增至140億美元,年復式增長29%。

D.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修訂版)

http://www.eshuba.com/
左邊有個站內電子書搜索
輸入: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
點擊即可下載!

E. 為什麼林奇說定價合理的股票市盈率等於收益增長率

這個其實是林奇信奉的一個選股指標peg,也就是用目前股票的市盈率,除以企業凈利潤復合增長率來計算。
算出來如果等於一,就表示股票估值合理。小於一證明企業價值被低估,大於一就是高估了。
這個演算法計算的是企業成長能力與目前市場給的估值(市盈率)是否一致,如果企業業績成長能力超過市場估值(peg<1),就表示企業被低估。
詳細的內容,可以搜我名字了解哦。

F. 最優秀的基金管理人,彼得·林奇是如何找到大牛股的

彼得.林奇是一富達公司的明星基金經理,掌管基金期間復合收益率達28.9%。他在網路股泡沫破裂之前退休,也是保全了名聲,功成身退。

彼得.林奇是如何尋找牛股的呢?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一書中其實總結的很完整了。他雖然是機構投資者,但其實一直在教普通投資者發揮自己的特長去挖掘牛股,所以很有意思的是,他在書中告訴讀者的第一條投資准則是:千萬不要聽信任何專業投資者的投資建議!

他認為,任何一位普通業余投資者只要動用3%的智力,所選股票的投資回報就能超過華爾街投資專家的平均業績水平,即使不能超過,起碼也會同樣出色。

彼得林奇早年做過球童,熱愛 歷史 ,大學時代做了一次草率的投資,研究生學習學院派金融學,未閱讀格雷爾姆及費雪的著作,工作繁忙無暇閱讀書籍。所以更相信實踐出真知。

下面舉個例子,林奇在1970年代早期做證券分析員時對紡織行業有相當深入的了解,他參觀全美的紡織工廠、計算公司銷售毛利率、股票市盈率、研究經紗和緯紗的密度,作為專業投資者的他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研究紡織行業上市公司,卻沒有發現L』eggs這只大牛股。

反而他的妻子作為消費者,卻是在超市發現了這家優秀公司,因為L』eggs的生產商之前是在百貨商店和專賣店銷售產品,他的妻子提醒他留意生產L』eggs的公司,他才因此分析發現這個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非常好的大牛股,L』eggs最終成為全美最暢銷的連褲襪,也是1970年代最賺錢的新產品之一。

總而言之,彼得林奇以調研為主,年報閱讀、公司高管、分析師推薦、生活工作中接觸、易於受忽視領域發掘為輔。

閱讀年報,主要為近三年的年報,同時閱讀分析師研報;調研以上市公司高管為主,以消費者及同行為佐證。以標的公司股東中是否有其他優秀投資機構為參考。

盤點全球最偉大的幾位投資家,彼得·林奇定能占據一席。

他是很多人眼中財富的化身,《時代》周刊稱他為「第一理財家」,《幸福》雜志將他譽為「股票投資領域的最成功者」。他曾是美國最大的投資基金——麥哲倫基金的總經理,憑借傑出的投資才能,一手締造出令整個華爾街嘆為觀止的投資業績:在掌管麥哲倫基金13年(1977~1990年)時間里,該基金資產規模由2000萬美元暴漲至140億美元,其投資配額表上的股票種類由起初的40種一路增加至1400種,並且在13年時間里年復合收益率高達29%,幾乎無人能出其右。

有人將他對投資基金的貢獻同邁克爾·喬丹對籃球的貢獻相媲美,認為他們都是將投資或球賽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境界,變成了一門藝術。雖然為了陪伴家人,彼得·林奇在1990年事業巔峰時期選擇了急流勇退,但他並沒有閑著,接連出版了《戰勝華爾街》、《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等暢銷書,將自己的投資理念和選股策略傾囊相授,這些著作也深刻影響了無數後來人。

這個「戰勝華爾街」的男人是怎麼做投資的?我們不妨從頭說起。

1

彼得·林奇於1944年生於波士頓的一個富裕家庭,不幸的是他10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從此全家人的生活開始陷入困境。

為了替母親分擔壓力,父親去世的第二年,正在讀中學的彼得·林奇在熟人介紹下,在一家高爾夫球場做起了球童,沿著高爾夫球場四處奔跑,找到球就可以賺錢,這對於一個11歲的孩子來說是一份不錯的工作。不過在當時,小彼得·林奇一定不會想到,正是這段球童經歷,徹底改變了自己今後的人生走向。

那家高爾夫球俱樂部的成員,很多都是當時一些大公司的董事長和股東,他們經常在打高爾夫球時吹噓自己最近的成功投資,這就讓彼得·林奇接受到了關於股票市場的早期教育。即便後來順利考入了波士頓學院,他也沒有放棄球童的兼職工作,只為了能夠繼續汲取營養。不僅如此,大學期間的彼得·林奇還花大量時間專門研究了關於股票投資的課程,並重點學習了 歷史 學、心理學、政治學等 社會 科學,甚至還學習了玄學、認識論、邏輯學、宗教學和古希臘哲學,這些為他後來從事投資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彼得·林奇在大學二年級那年小試牛刀,從自己的積蓄中拿出了1250美元投資於飛虎航空公司的股票(得益於太平洋沿岸國家空中運輸的快速發展,不到兩年時間,飛虎航空公司的股價從最初的7美元漲到了33美元),收獲頗豐。

這筆投資的收益所得,不僅讓彼得·林奇順利完成了學業,還堅定了他的投資信心和信念。於是在讀研究生期間,彼得·林奇利用暑假在富達公司找到了一份實習——當時的富達公司被華爾街形容為「投資公司中的聖殿」,這也是彼得·林奇與富達公司結緣的開始。

進入公司,彼得·林奇幸運地被主管分派去做企業調研和報告撰寫工作,具體負責對全國造紙業和出版業公司的真實情況進行實地調研分析。由於工作表現出色,彼得·林奇在完成學業、服完兵役之後,富達公司再次向他拋出了橄欖枝,邀請他來擔任一名企業與商品分析師。如魚得水的彼得·林奇快速成長,三年之後就被任命為富達旗下麥哲倫基金的主管。

雖然擁有了絕對話語權,但受到美國股市大崩盤的影響,麥哲倫基金的經營正值低谷,規模僅有2000萬美元,還不斷面臨贖回壓力,而這也給彼得·林奇提供了施展才華的絕佳舞台。憑借一系列漂亮的操作,不僅局面很快被扭轉,彼得·林奇還將麥哲倫基金送上了登峰造極的位置,成為了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規模最大的資金,投資效益名列行業榜首。

華爾街算過這樣一筆賬:如果有人在彼得·林奇出任麥哲倫基金主管的第一年投資1萬美元,那麼13年之後就能得到28萬美元的回報,這一成績甚至超過了巴菲特和索羅斯同期的投資表現,彼得·林奇這個「股票天使」也徹底引爆了整個投資界。


2

與巴菲特一樣,彼得·林奇也是價值投資的擁護者。

價值投資的精髓在於,質好價低的個股內在價值在足夠長的時間內總會體現在股價上,利用這種特性使本金穩定地呈現出復利增長之勢,而這也是彼得·林奇所崇尚的投資理念。

不同於巴菲特等著眼於實值股和成長股的長期投資家,彼得·林奇屬於典型的「現代派」投資大師。「現代派」的表現在於,不管是什麼種類的股票,實值股、成長股抑或是績優股,只要有利可圖就可以買,一旦價格超過其價值就賣,如此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錯過投資良機。

有人用 「須鯨捕食式」投資法 來形容彼得·林奇的投資風格:

對於其他人來說,像須鯨那樣大面積「獵食」股票並不難,難的地方在於吃進去之後「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能力。而這也恰恰是彼得·林奇的高明之處,他特別善於挖掘公司的隱蔽性資產,並發現其潛在價值。在他看來,任何一個產業或者板塊,哪怕是所謂「夕陽產業」,都可以從中找出潛在的投資目標,「女士的絲襪不見得比通訊衛星差」,只要公司潛質好,股票價格合理,就可以購買,正應了那句話:「沒有好的股票,只有好的價位。」

進一步分析,「須鯨捕食式」投資法還揭示出彼得·林奇的另一個偏好,那就是 構建投資組合。

事實上,彼得·林奇從不將自己的投資局限於某一種股票或者某一個行業上,他想要的是構建一個投資組合以分散那些非系統性風險。如此一來,在投資組合中只要有一兩家公司收益率極高,即使其他的股票賠本,也不會影響整個投資組合的業績。不過他也認為,完全的分散投資組合同樣是不合理的,在他的分散投資中更多體現的是集中。他建議,投資時最好選擇不同風格、不同類型中排名相對靠前的基金,這對於投資者來說更為保險。「隨著市場和環境的變化,具有某種投資風格的基金管理人或一類基金不可能一直保持良好的表現,適用於股票的原則同樣適用於共同基金」。

彼得·林奇在構建投資組合時,尤為偏愛兩種類型的股票: 一類是中小型的成長股, 他認為中小型公司股價增值要比大公司容易,所以對應的股票配置比例也較高; 另一類則是業務簡單的公司, 這與巴菲特的選股理念不謀而合,即業務簡單的公司,恰恰就是最容易進行准確分析的公司,投資業績「並非像奧運跳水比賽的方式來獲得評分」。

這種組合分散的投資方式,對於當前國內的大眾投資者來說,同樣簡單實用。

3

彼得·林奇又是如何選股的呢?

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一書中,他基於多年的分析經驗將公司劃分為六種類型: 緩慢增長型、穩定增長型、快速增長型、周期型、困境反轉型以及隱蔽資產型。 一旦投資者確定了某一特定行業中的一家公司作為潛在的投資對象,接下來就要確定這家公司屬於這六種類型中的哪一種,進而制定對應的投資策略。

在彼得·林奇眼裡,緩慢增長型公司幾乎沒有投資價值;穩定增長型公司值得保底持有,原因在於,這類股票能在經濟低迷時期對投資組合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周期型公司則是需要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其前提在於投資者能夠及時發現公司業務衰退或者繁榮的早期跡象。

能夠在投資組合中真正承擔賺錢重任的,是另外三類公司:

(1)快速增長型公司

這類公司是彼得·林奇最喜歡的股票類型之一,因為它們普遍「規模小、新成立不久、成長性強、年平均增長率為20%~25%」。他認為,如果投資者能夠明智地選擇,就會從中發現能夠上漲10 40倍甚至200倍的大牛股;而對於規模小的投資組合,只需要尋找到一兩只這類股票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投資組合的整體業績水平。

彼得·林奇指出,快速增長型公司並不一定屬於快速增長型行業,而且快速增長型公司在給投資者帶來高收益的同時,往往也會存在較大的風險:比如規模較小的快速增長型公司增速放緩時,將會面臨倒閉的風險;規模較大的快速增長型公司增速放緩時,將引發股票迅速貶值的風險。不過在彼得·林奇看來,只要能夠持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快速增長型公司的股票就會一直是股市中的大贏家。

(2)困境反轉型公司

這類公司既不屬於緩慢增長型公司,也不是業務將會復甦的周期型公司,它們通常都有可能導致公司滅亡的致命傷。雖然很多投資者對這類公司信心不足,但很多人都沒想到,危難之中往往也蘊藏著機會,就像克萊斯勒公司、福特公司、佩恩中央鐵路公司以及其他許多公司,都證明了自己擁有「股價迅速收復失地」的能力。

投資困境反轉型公司的好處在於,在所有類型的股票中,此類股票的漲跌與整個股票市場漲跌的關聯程度最小。盡管有些公司沒能做到「困境反轉」以至於讓投資者賠錢,但偶然幾次的成功依然非常激動人心,並且總體來說,投資這類公司股票的投資回報非常豐厚。

(3)隱蔽資產型公司

如果一家公司擁有價值非同一般的資產,而這種資產只被極少數人發現,大眾投資者卻沒有注意到,那麼這樣的公司就叫隱蔽資產型公司。彼得·林奇以佩恩中央鐵路公司為例,認為這家公司「什麼類型的隱蔽資產都有」:抵扣所得稅的巨額虧損、現金、弗羅里達州大量的土地、其他地方的土地、西弗吉尼亞的煤礦、曼哈頓的航空權等等,非常值得購買。而實際上,這只股票後來漲了8倍。

當然,投資隱蔽資產型公司的前提,同樣是要對擁有隱蔽資產的公司有著真實的了解,一旦清楚了解了公司隱蔽資產的真正價值,所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

彼得·林奇說過:「只要用心對股票做一點點研究,普通投資者也能成為股票投資專家,並且在選股方面的成績能像華爾街的專家一樣出色。」這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無異於極大的鼓勵。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快速增長型、困境反轉型和隱蔽資產型三類公司固然收益不菲,可是它們的風險往往也相對較大,所以在做決策之前,一定要把功課做到位。

4

比起獨到的投資理念和選股策略,彼得·林奇更令人稱道的地方在於超出常人的勤奮。

縱觀彼得·林奇的投資歷程,你一定會發現,他做投資從來不靠市場預測,也不迷信技術分析,既不做期貨期權交易,也不做空頭買賣,更不會總是像股評家那樣對股票市場高談闊論。他的成功,幾乎都是來自於實打實的調查研究,以及嚴謹周密的分析判斷。

執掌麥哲倫基金期間,彼得·林奇以近乎瘋狂的熱情,每天工作時間長達12小時。為了尋找投資機會,他每天要閱讀幾英尺厚的文件,每年要出行16萬公里的路程進行實地考察,甚至陪家人出國 旅遊 也去那些有上市公司的城市,常常是到了地方,妻子去逛景點,他去公司調研;此外,他每年要與500多家公司的管理層進行交談,即便是沒在閱讀或者訪談,他也會花幾個小時不停地打電話……

可以說,整個投資界幾乎沒有人比他工作更努力,也沒有人比他的涉獵范圍更廣,而這也再度印證了他一貫的投資理念—— 必須要對准備投資的公司有周全的理解。

大師尚且如此,何況普通投資者呢?

然而放眼當下,絕大多數人在選股時根本不會對股票背後的公司進行如此細致詳盡的分析,他們很可能只是看到了身邊的親朋好友在買股票,聽到了網上不少「股神」或是「KOL」的召喚,感受到了整個股市行情的火熱,就不由自主地成為了跟風者,看別人買什麼就跟著買什麼,即便是花了時間去選股,所投入的精力也往往「不如購買一台微波爐的時間多」。如此一來,結果很可能就是賺少虧多,或者乾脆就像賭徒一般在股市裡碰運氣。


此時再來看彼得·林奇為了發掘一家好的公司而做出的種種努力,相信你一定會有所感悟,而以下兩則軼事,同樣能夠說明問題:


「多辛苦一點,你將會得到豐厚的報償。」或許,這才是彼得·林奇與其他投資大師們如此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昨天在回復《彼得·林奇是怎樣選股票的?( https://wukong.toutiao.com/answer/7016335548894019876/ )》的最後提到,光從數據上看的話,彼得·林奇確實很喜歡分散投資,而且股票換手率很快,是當時美國市場平均換手率的3倍。但是,如果你把數據仔細進行細致的拆解,就會發現他的分散策略可不是那種平均主義的分散。他主持的基金金額非常大,所以他把自己的所有資金分成兩個池子,90%和10% —— 90%的資金是放在最多幾十個重倉股上面,這一部分資金,他並沒有經常換手,持倉是非常非常穩定的。另外10%的資金,放在幾百隻他在調研中發覺的「可能的潛力股」上。那麼這個10%的資金池,其實相當於一個「人才庫」,便於他進行長期的觀察。過了幾個月、幾個季度,如果這裡面有一些股票不符合他的要求,就換一批新血進來,然後再經過一長段的檢驗,如果某些股票穩定了,就可能會進入重倉股。

就再借用香帥在得到上《投資大師頂級智慧五:彼得·林奇——像正常人一樣投資》中的部分內容,再接著談。

所以你看,這樣的分散投資,其實相當於一種皇帝選秀似的分散——小池子是大面積「選秀」,真正到穩定的「嬪妃」級別,得經過重重考驗。所以這種有限的分散就既保證了他的投資的穩定性,又保證了他的投資風險可以進行有效的對沖。

三、逆向選股

彼得·林奇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選股策略,叫做逆向選股。彼得·林奇不喜歡那些太熱的行業,比如在當時的 科技 、醫療行業,原因是他覺得這些行業都有估值過高的風險,而且因為一個行業在上行的時候,想進入的競爭者會特別地多。競爭者一多,一個企業就很難賺錢。所以,他反而會偏好一些低迷行業的領頭羊。因為在低迷行業中,弱者更容易被淘汰出局,倖存者的市場份額會隨之擴大,反而賺錢。

比如說白色家電企業,在八、九十年代的美國,絕對是一個下行的行業,而當時的計算機是一個上行行業。他卻不選這種計算機股,反其道行之,選擇了幾個優秀的白色家電行業的企業進行重倉,然後在中短期的時候取得了非常好的收益率。

香帥認為這一點,對我們中國的投資者也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中國的市場大,收入的分布是非常不均衡的,所以一個產業在這里是下行的,在另外一個區域未必是下行的。也就是說,產業和行業轉移的空間很大,所以看似下行的行業,未必不是賺錢的行業。

四、彼得·林奇對投資的看法

你會發現,彼得·林奇的這三個原則,即蠟筆原則、有限分散原則和逆向選股原則,都是非常實用,非常有啟發性的,都是普通投資者可以拿來用的原則。

這也就回到了彼得·林奇對投資的根本看法——投資是一門藝術加科學再乘經驗的學科。

藝術的意思就是不能死板地靜態分析,當時有很多人對量化分析太過迷戀,總是想回去搞一個模型,就陷入了靜態分析的框架裡面。但是,沒有這種科學精神也不行,搞投資也不是什麼天馬行空的印象派做法,以為投資真的可以像大猩猩選股一樣,其實很多時候基本面的分析讀是必不可少的。投資是一個非常實踐性的行業,不是說你坐在這兒看兩本書,然後背下兩條原則,你就真的成為投資大師了。所謂的大師,都是不斷地淬煉自己而形成的,這也就是所謂的投資是藝術加科學再乘經驗的一門學科。

這句話對我們普通投資者也是非常適用的,我們要學習金融知識,但是不要靜態、固化地去理解知識,而且一定要自己動手,不斷地實踐,這樣才可能在投資上取得真正好的成績。

總結,彼得·林奇的投資經驗分為三條原則: 1.蠟筆理論。要投資那些直觀的,我們可以理解的企業。 2.有限分散。不能無目的地平均主義分散,而是把重頭的資金集中在那些你真正有把握的投資上。選擇一些可能的潛力股,經過長期的觀察和考驗,看它們是否能夠成為真正的重倉標的。 3.逆向選股。有的時候不一定要去追高,反而在低迷的行業裡面選取龍頭股,可能是賺錢的機會。

G. 彼得·林奇(Peter Lynch)的投資特點是什麼

彼得林奇在美國是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基金經理人。曾經讓自己所管理的基金從2000萬增值到140億。他投資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不僅專注於股票本身,更關心股票背後的公司。他每次都會通過很多公司的市面報道來對公司進行分析,一旦他覺得這個公司可以就會買入股票。並且他經常會去所購買股票的公司總部去拜訪。一般他看重哪家公司後就會做出判斷並且在購買股票後如果發現更有潛力的公司就會轉而把這個公司的股票拋售,把錢用於購買更看好的公司的股票。對於林奇來說股市的股票大跌也有很多好處,他可以從中發掘有潛力、可以東山再起的公司,並且趁著低價來入手他們公司的股票。彼得林奇認為預測經濟走勢這種工作在某種意義上是徒勞的,因為即使你預測出了經濟未來的走勢,它也沒有辦法告訴你未來一年或是兩年後的利潤。

H.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典藏版》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彼得·林奇)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BAGNCWJztUbKhQ1tRz_EWA

密碼:1lfg

書名: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

作者:彼得·林奇

譯者:劉建位

豆瓣評分:8.7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5

頁數:412

內容簡介:

通過本書,彼得·林奇讓普通投資者建立了戰勝專業投資者的信心,講述了一套簡單易學的股票投資策略。書中沒有深奧的理論,菜鳥級的投資者也能心領神會,專業投資者則視其為行業教科書反復研讀。

本書出版後不久,彼得·林奇就接到一個電話:"我是奧馬哈的沃倫·巴菲特,我剛剛讀完你的書,我非常喜歡。"

作者簡介:

彼得·林奇

(Peter Lynch)

在世人的眼中,他就是財富的化身,他的著作是所有股民的寶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來最賺錢的,他被譽為"全球最佳選股者"。

他就是彼得·林奇--歷史上最偉大的投資人之一。他被美國《時代》雜志評為"全球最佳基金經理",被美國基金評級公司評為"歷史上最傳奇的基金經理"。他對共同基金的貢獻,就像是喬丹之於籃球,鄧肯之於現代舞蹈。他讓投資變成了一種藝術。

1977~1990年,他一直擔任富達公司旗下麥哲倫基金的經理人。在這13年間,他使麥哲倫基金的管理資產從1800萬美元增至140億美元,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高達29%,幾乎無人能出其右,基金持有人超過100萬人,麥哲倫基金也由此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投資績效名列第一。由於資產規模巨大,林奇13年間買過15 000多隻股票。

1990年,彼得·林奇在事業巔峰急流勇退,開始總結自己的投資經驗,陸續寫出《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戰勝華爾街》《彼得·林奇教你理財》三部暢銷書,轟動華爾街。

退休後,彼得·林奇投身慈善事業。雖然他是億萬富翁,也讓別人成為億萬富翁,但他卻不是金錢的奴隸,而是主人。

約翰·羅瑟查爾德

(John Rothchild)

與彼得·林奇合著《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戰勝華爾街》《彼得·林奇教你理財》,在《時代》《財富》《價值》等刊物上均發表過文章。

I. 彼得·林奇的基金法則

彼得·林奇是全球基金業歷史上的傳奇人物。由他執掌的麥哲倫基金13年間資產增長27倍,創造了共同基金歷史上的財富神話。彼得·林奇的股票投資理念已經成為投資界耳熟能詳的經典。不過,一般人較少注意的是,作為一個成功的基金管理人,彼得·林奇對普通投資者如何投資基金、如何挑選基金也給出了很好的建議。
恰逢國內基金業發展熱火朝天,大量新投資者加入基金投資行列,而投資者在如何投資基金上仍普遍存有誤區。那麼,我們不妨聽聽這位管理基金的大師是如何建議投資者們投資基金的。我們總結了彼得·林奇的基金投資七大法則,這些建議對於基金投資者修正自己的投資理念,端正投資心態,甚至是學習具體的投資知識。
基金投資法則一:盡可能投資於股票基金
彼得·林奇是著名的選股型基金經理,他對股票的偏愛貫徹始終。林奇給基金投資者的第一個建議就是:盡可能投資於股票基金。
法則一的理由是,從證券市場的長期發展來看,持有股票資產的平均收益率要遠遠超過其他類別資產。因此,如果一個投資者把投資作為家庭長期財務規劃一部分,追求長期的資本增值,就應該把可投資資金盡可能購買股票類資產。對基金投資者來說就是盡可能投資於股票基金。
林奇的第一法則可能正是眼下不少基金投資者最為擔憂的問題:如果股市發生大幅震盪或調整怎麼辦?林奇的意見是,如果你不能比較好地預計到股市調整的到來,那麼就堅定地持有。美國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多次嚴重的股災,哪怕投資者一次也沒有避開這些股災,長期投資的結果也遠遠強於撤出股票投資。最關鍵的,是投資者不能因股市的調整而恐懼、撤出股票投資。只有通過長期持有股票基金,才能夠給投資者帶來收益。但是,這需要有非常強的意志力。
林奇第一法則其實是關於投資的信念問題;即從投資的角度來說,避開股票的風險,其實要大於持有股票的風險。這條經驗已經被全球的股市發展歷史多次證明,更何況是處在經濟和資本市場都處於蓬勃發展時期的中國。哪怕中途經歷了幾年的熊市,堅持投資的結果,也遠遠強於避開股市投資。從這個角度來說,股市在上升周期中的調整,是無需過分擔心的。在市場震盪的時期,投資者需要克服的是恐懼,並以理性的態度面對。
當然,這一法則也並不是說投資者可以盲目持有股票基金。實際上也需要兩個前提:一是這部分資金應該是以長期資本增值為目的的投資,也就是說,不影響個人/家庭正常財務狀況的資金;這樣才不會因為短期的波動帶來可能影響投資決策的財務壓力。另一方面還關繫到基金的選擇問題:什麼樣的股票型基金才可以堅持投資?什麼樣的投資方式可以堅持?通過挑選優秀的股票型基金,組合不同的投資風格,投資者事實上可以更好地規避股市調整的風險。這里就涉及到後面提到的基金投資法則。
基金投資法則二:忘掉債券基金
彼得林奇的基金投資法則之二:忘掉債券基金。這和投資法則一一脈相承。彼得林奇以偏愛股票投資著稱,但這一法則並非完全由個人偏好所致。
彼得林奇有兩個理由:理由一與法則一相同,即從資本增值的角度看,債券類資產收益遠不如股票;理由二,如果投資者青睞固定收益,那麼不如直接購買債券。因為從實踐來看,債券基金的收益並不比單個債券更好,而購買債券基金,還要支付昂貴的申購費、管理費。而且持有基金的時間越長,債券基金相對債券的表現就越差。彼得林奇把這一法則戲稱為:沒有必要付錢請馬友友來聽收音機。
彼得林奇是根據美國市場的情況作出這一結論的。對於國內投資者來說,目前債券基金還不失為普通投資者投資於債券市場的一個方便的渠道。但直接投資於債券的效果的確與債券基金相差不大。
基金投資法則三:按基金類型來評價基金
彼得林奇基金投資法則第三:要找到同類型基金進行評價。弄清投資的基金屬於哪一類型,有助於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之所以要按基金類型來評價基金,是因為不同類型的基金,在不同的市場時期和市場環境下可能會表現不同。如果因為價值型基金近期表現持續落後市場而認為該基金不佳,可能就錯過了一隻很好的價值型基金。而投資者經常犯的錯誤是,他們總是在最需要忍耐的時候失去耐心,從價值型基金跳槽到成長型基金,其實前者正要走向復甦而後者可能馬上開始衰落。
彼得林奇為投資者指出了分析基金收益對比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投資者比較基金收益的差異,要基於同一投資風格或投資類型,而不能簡單地只看收益率。各種風格中,都有優秀的基金,而不同風格的優秀基金則是投資者構建投資組合的良好備選對象。如果某基金頻繁地變更投資風格,對投資者來說並不是好事,因為林奇的經驗認為,基金管理人缺乏嚴格的投資記錄約束可能會在短期內帶來積極的效果,但這些都只是暫時的。
從國內基金業的情況來看,雖然基金數量已經較多,但基金類型仍然不夠豐富。而從投資風格角度來劃分,多數基金屬於風格不明確的資本增值型基金,投資風格也缺乏穩定性。因此,目前投資者可以主要基於基金的基準資產配置比例來劃分基金類型,如股票型、偏股型、配置型等等。而隨著基金業發展進一步深化,更豐富的基金類型和基金投資風格的區分將變得日益重要。根據不同的基金類型/風格來對比分析基金之間的表現,有助於投資者發現哪些是真正表現優異的基金。
法則四:忽視短期表現,選擇持續性好的基金
如何選擇表現優異的價值型基金、成長型基金,或者是資本增值型基金呢?林奇認為,大多數投資者是通過基金過往的表現來選擇的;投資者最熱衷的是研究基金過去的表現,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的表現。然而,在林奇看來,這些努力都是白費的。
這些投資者通常會選取理柏(Lipper)排行榜上最近1年或最近半年表現最好的基金管理人,並將資金投資於這個基金,這種做法特別愚蠢。因為這些基金的管理人,通常將大部分資金冒險投資於一種行業或一種熱門類型的公司,並且取得了成功。而在下一年度,若這個基金管理人不是那麼幸運,則可能會排到理柏排行榜的最後。
這實際上告訴我們一個普遍現象,即基金業中的短跑冠軍未必能是長跑冠軍。國外市場如此,而在國內市場同樣的例子也並不鮮見。關鍵還是在於,冠軍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基金更長一段時期內業績表現是否穩定,是否表現出持續性更為重要。
因此,彼得林奇給出了基金投資法則四:不要花太多時間去研究基金過去的表現,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的表現。但這並不等於是不應該選擇具有長期良好表現的基金,而最好是堅持持有表現穩定且持續的基金。
這實際上涉及到我們評估基金業績表現的的一個重要方面:收益持續性,也是我們一直強調投資者要特別關注的。尤其是對於普通投資者,如果你不能很好地分析基金近期高收益背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那就更多地關注已經表現出很好的收益持續性的基金,因為這比短期收益更好地反映基金經理人的投資管理能力。如果要選擇長期投資,就要挖掘真正能夠給投資者帶來穩定回報的基金。因為從長期來看,收益的持續性遠比一時取得收益冠軍更為重要。除非你是短期交易的天生熱衷者。投資者可以參考德勝基金評級中的收益持續性評級,這正是為幫助投資者評估收益持續性而設計的。
法則五:組合投資,分散基金投資風格
彼得林奇基金投資法則五:建議投資者在投資基金時,也需要構建一個組合。而構建組合的基本原則就是,分散組合中基金的投資風格。
林奇認為,隨著市場和環境的變化,具有某種投資風格的基金管理人或一類基金不可能一直保持良好的表現,適用於股票的原則同樣適用於共同基金。投資者不知道下一個大的投資機會在哪,因此對不同風格的基金進行組合是必要的。
彼得林奇把這樣的組合稱為組織全明星隊。也就是從各種風格、類型的基金中,都挑選出滿足其他法則的優秀基金,作為備選對象,然後再從中構建投資組合。
在國內基金業,組合投資的做法也已經越來越被普通投資者所接受。不過,許多投資者在進行組合投資時有兩點誤區:一是過於分散,把資金分散投資在許多基金中;這顯然是錯誤的。並不是組合越分散效果越好,而是要分散有度、分散有方:有度是指適度分散,組合中基金的數量一般不需要超過3個;有方是指組合備選對象不是廣撒網,而是經過挑選後的優秀基金。
二是組合中持有的多數基金風格雷同,這樣各只基金的收益表現實際上可能高度相關,實際上也就起不到構建組合的效果了。
在這兩方面,彼得林奇的全明星隊思路都值得投資者借鑒。
基金投資法則六:如何調整基金投資組合
已經持有一個基金組合時,如何根據市場的變化調整投資呢?彼得林奇提出了一個簡易的一般性法則:在往組合中增加投資時,選擇近期表現持續不好的風格追加投資。注意不是在基金投資品種之間進行轉換,而是通過追加資金來調整組合的配置比例。
彼得林奇的經驗證明,這樣的組合調整方式,往往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效果。基金錶現之間的風格輪動效應是這種調整方式的依據。而基金風格輪動事實上又是基於股票市場的風格/板塊輪動。根據這個簡單的原則調整組合,實際上起到了一定的跟蹤風格輪動的效果。因為長期平均來說,買進下跌的板塊,風險比買進已經上漲的板塊更小。
基金投資法則七:適時投資行業基金
在適當的時機,投資行業基金,是彼得林奇給基金投資者的基金投資法則七。法則七實際上是法則六的運用,只不過風格區分更明確地體現在行業區分。
所謂行業基金,是指投資范圍限定在某個行業的上市公司的基金。行業定義既可以是大的行業類別,也可以是細分行業。行業基金的走向實際上反映了該行業在股市上的表現。彼得林奇認為,理論上講,股票市場上的每個行業都會有輪到它表現的時候。因此,彼得林奇的簡單投資法則是,在往組合中增加投資時,選擇近期表現暫時落後於大盤的行業。這個原理和風格調整是一致的,投資者需要做的,是如何確定表現暫時落後於大盤的行業。如果更細致一些地研究,那些已經處於衰退谷底,開始顯示復甦跡象的行業是最好的選擇。
從國內基金業的情況來看,國內目前行業基金數量較少,專門針對某個行業類別或者細分行業的基金為數不多,行業覆蓋面也遠遠不及全市場。因此,目前針對行業基金的投資空間還比較有限。不過,隨著基金業的快速發展,這種狀況很快將會得到改變。隨著行業基金逐步增多,針對行業基金的基金投資策略也將找到用武之地。

閱讀全文

與林奇賺錢的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婚前投資股票婚後收益 瀏覽:140
股票走勢圖紅綠柱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641
投資高股息率的股票 瀏覽:787
中國普天系股票 瀏覽:831
i3處理器運行股票軟體卡嗎 瀏覽:512
中金證券保薦的股票 瀏覽:36
電腦股票軟體數字鍵輸不了自選股 瀏覽:591
中國核建股票要跌到什麼價 瀏覽:396
股票投資最常見的風險因素是 瀏覽:782
股票預測第二天最好的指標 瀏覽:323
數控機床股票行情走勢 瀏覽:780
廣州股票走勢要去億海智投 瀏覽:263
一隻股票漲50 瀏覽:660
阿里員工股票怎麼變現 瀏覽:766
股票副賬戶可以轉賬嗎 瀏覽:190
2019年桓台農商銀行股票分紅 瀏覽:664
香港美南股票 瀏覽:617
股票群有人漲停股 瀏覽:799
柏睿數據股票代碼 瀏覽:171
股票賺錢的幾率 瀏覽: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