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市長線法寶(原書第5版)》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股市長線法寶(原書第5版)》(【美】傑里米 J.西格爾 (Jeremy J.Siegel))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tOJyTSpsp4PoNOnK6KI_PA
書名:股市長線法寶(原書第5版)
作者:【美】傑里米 J.西格爾 (Jeremy J.Siegel)
譯者:馬海涌
豆瓣評分:8.5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1-1
頁數:383
內容簡介:
自本書第4版面市以來,全球股市發生了極大的變化。2008年金融危機是自大蕭條以來最深重的一次熊市,而新興市場的持續增長只是直接影響全世界所有投資組合的若干意外事件之一。
為幫助你在股市中暢游並作出最佳投資決策,傑里米·西格爾將其暢銷書再度更新。
本書第5版回答了當今股市的全部重要問題:
金融危機將對金融市場及未來的股票收益率
作出怎樣的改變?
長期經濟增長的源泉是什麼?
投資者應當對匯率的不穩定性進行對沖嗎?
第5版包含了如下新內容:
金融危機
西格爾對金融危機的決定因素進行了專家級的解讀,對金融體系目前的穩定/不穩定狀態及股票市場所處階段進行了解讀,並考察了價值投資作為長期投資策略的可行性。
中國及印度
與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相比,中國及印度的經濟總量已經增長了30%,在本書中,你會得到在新興市場獲取長期收益所需的信息。
全球市場
了解全球市場的運行,目的在於通曉當今世界經濟的本質、規模及其分散風險的功能。西格爾將其對全球經濟的預測一直延伸到21世紀末。
市場估值
在剔除通貨膨脹的影響後,股票還能提供6%~7%的年收益率嗎?本書這一版對股票未來的收益率進行了預測,並介紹了如何確定市場是否過度估值。
對每一位想充分了解當今市場動力的投資者及投資顧問而言,《股市長線法寶》是他們的必讀之選,本書對市場歷史趨勢做了最全面的總結,這將幫助你構建可靠的、能賺取豐厚回報的投資組合。
作者簡介:
傑里米 J. 西格爾,一直擔任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他在麻省理工學院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是研究證券投資的權威、美聯儲和華爾街優秀投資機構的顧問。同時,他也為Kiplinger's雜志寫作專欄,並在《華爾街日報》《巴倫周刊》《金融時報》及其他國內外新聞媒體上發表多篇文章。
他的第一本著作《股市長線法寶》出版於1994年,具有重大影響力,被列為有史以來最好的十大投資著作之一,此後歷經兩次改版升級,並於2007年根據最新數據更新到第4版。十年磨一劍,他的第二本著作《投資者的未來》出版於2005年,引起國內外的熱切關注和研究。
B. 牛市才關注股市的人,最好還是別炒股了
上半年最後一天,上證指數收2984點,但僅過了9天,上證指數就攀爬了將近500點,來到最高3456的位置,漲了15.8%。
這裡面,「牛市啟動機」證券板塊在7月2、3、6日從778點狂飆到988點,三個交易日漲幅高達26%。
市場如此瘋狂的漲幅,自然引殲慎發一陣陣「牛來了」的呼喊聲。那些在2600點哭著喊著這輩子再也不炒股的人,又揮舞著鈔票沖了進來,准備在牛市裡大撈一票。
此外,那些此生一股都沒買過的小白,也不想錯過這場賺快錢的盛宴。投一萬塊,什麼都不用干,十天就可以賺一兩千。這樣躺著賺錢的機會,怎麼能錯過?
成交量說明了一切,上周五個交易日,A股的成交量連續5日突破了1.5萬億,周五當日成交金額達到1.62萬億,這種單日成交量,已經接近15年牛市的時的水平了。
所以,看一下這篇文章的標題,再按照自媒體嘲弄韭菜的狂歡慣例,你必然會覺得,我寫這文章是來勸退的?
畢竟股市七虧二平一賺,大部分想沖進來賺快錢的人,最後只會淪為韭菜,所以,靠炒股實現財務自由只是一個騙局,努力掙錢才是王道?
妖魔化股市,其實跟神話股市一樣可惡,一樣走向了極端,只不過符合大眾痛恨股市的政治正確而已。
當過韭菜的需要發泄,沒當過韭菜又不敢入市的需要優越感,剩下的那10%賺錢的人,在這些自媒體文章面前完全沒話語權,自然只能聽任股市被瘋狂妖魔化了。
但事實上,股市是真的可以穩定賺錢的。在我看來,無論你想不想財務自由,都必須將證券投資當作一種基本的理財技能,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
傑里米·西格爾教授在他的名著《股市長線法寶》里有統計過,自1802年-2012年的210年時間里,一個充分分散的股票投資組合的年平均真實收益率為6.6%,相比之下,債券(3.6%)、短期國債(2.7%)、黃金(0.7%)、美元(-1.4%),均遠不如股票。
也就是說,在1802年買入1美元的股票,在2012年就會變為704997元。
有些人可能會說,那可是美股啊,道瓊斯指數從1906年的100點,漲到現在26000點,114年翻了260倍,而a股的上證指數十年了還一直徘徊在3000點,咱們的股市,能跟人家的股市比嗎?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
但是,上證指數本身就是失真的,裡麵包含了st股及b股,價值有限,拖了後腿。相比之下,滬深300指數 歷史 年漲幅8%,中證500則為9.2%,15年翻了6.7倍,看起來,是不是正常多了?
股市本身是經濟的晴雨表,因此從長期來講,註定是穩步上漲的。 巴菲特說,股票實際上就是企業發行的,年收益率達到12%的債券。
約翰·伯格也在他的《共同基金常識》里提到,股市的回報率≈初始股息率+盈利增長率+市盈率變化率。這就是股市長期增長擾告的內在動力和根本邏輯。
所以,普通人要不要炒股?絕對要。不炒股,你就失去了躺著讓財富增值保值的絕佳機會。
按照72法則,緩改明年收益率達到12%,每6年就可以實現資產翻倍,即6年2倍,12年4倍,18年8倍,24年16倍,30年32倍……
也就是說,如果你在28歲的時候投入10萬元,年收益率12%,58歲的時候,這筆錢就會變成320萬。而如果是存放定期的話,則大概是30年才能翻倍,即30年後,10萬不過是變成20萬。
這時候,你可能又要問,既然股市的錢這么好賺,為什麼還會七虧二平一賺,身邊個個炒股炒到血本無歸。
巴菲特一早就看透了真相:因為沒有人想要慢慢變富。
6月初,股市還未大漲,我今年的收益率大概是8個點。15年借信用貸炒股血本無歸的同學聽了之後,不屑地說:「8個點?這么少?我一天就要漲停10個點。」
30年實現32倍?我一個月就要。
所以,如果你長期投資股市,就會發現身邊有這樣的規律:熊市的時候,股市無人問津,在大多數人眼裡都是圈錢割韭菜的 游戲 。牛市一來了,那些連戶怎麼開都不知道的人便紛紛沖了進來。
幾年後,你問他們15年是多少點入市的,大多數人都會告訴你,是四千多點,而不是兩千多點。
並且,這裡面還有不少人是去借信用貸、搞融資融券,最後血本無歸,欠下一身債。
畢竟,他們並不想分享經濟發展,以及企業盈利收益率增長的紅利,只是把股市當作賭場,希望短期內從中大撈一筆,一夜暴富。
問題是,股市長期的收益率有規律可循,短期卻是無規律地劇烈波動的。
中證500年回報率約9.2%,但是,該指數從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一年時間幾乎翻了三倍,此後又在兩個月的時間里腰斬。
股票的短期波動,受資金、消息、政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沒有人能夠收集到市場所有的信息,又精準評估這些信息對股價的影響。
並且,這些信息會嚴重影響市場情緒,導致股價劇烈波動。而情緒這種東西,更是無法精準量化的。牛頓炒股失敗後就感嘆:「我可以計算天體規律,卻算不出人性的瘋狂。」
在這行摸爬滾打多年的投資大師也都會告訴你,價格在短期內都是無法預測的,他們在長期的投資生涯里,都遭遇過滑鐵盧。巴菲特在3月份抄底達美航空,虧損近50%。
事實上,如果股價的短期波動真的可以精準預測,絕對會有人在底部將全部身家押進去,然後精準逃底,實現一夜暴富。
但是,國外的投資大師的年華收益率,很多都在20%-30%期間,巴菲特投資生涯50多年,年回報率超過50%的屈指可數。
他們都知道,股價短期劇烈波動,長期卻一定會發生價值回歸。
對此,有一個很精妙的比喻。
股市就像牽著繩子遛狗,狗有時跑到前面,有時又在後面,但終會回到人的身邊。短期就是狗,長期就是人。
我們還可以用拋硬幣來想像這個問題。拋一萬次,正反面的概率絕對接近於1:1,但如果只拋10次,完全有可能全部都是正面,或者全部反面。
選擇正確的標的,長期持有,就相當於拋硬幣一萬次;企圖在牛市來臨時大撈一筆,就像希望只拋一次硬幣,卻賭中正面一般。
如果你把股市當作賭場,股市也會回報你以賭場的獲勝概率。
我周圍有一些人買六合彩、四四彩一夜暴富到買房買車的,但是,最後他們不僅把賭贏的錢全虧了,還欠下了跟原先賭贏的錢那麼多的賭債。
道理很簡單。人是無法賺超出自己認知范圍的錢的,如果賺到了,那就是運氣,而你的運氣不會一直好,靠運氣賺的錢,最後也會全部虧回去。
你大概也見過,15年四千多點進去,短時間內賺得盆滿缽滿,但從5100點斷崖式下跌後,這些人就欠下了巨額的債款。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必然會有追漲殺跌的賭徒行為。
為什麼15年有很多人4000多點入市?不就是追漲殺跌嗎?
問題是,4000多點不是2000多點漲起來的嗎?為什麼2000多點的時候,你不去收集便宜籌碼,反而要到漲快完時才去跟風呢?
因為2000多點的時候,他們擔心市場會繼續往下跌,所以割肉離場。
就像3月份疫情大爆發,上證指數從3070一路跌到2600點的時候,辦公室很多同事都在說,要等2500點,甚至2000點再入場。還有一位網友在評論區里評論,這次下跌可以媲美15年的股災。
漲的時候貪婪,跌的時候恐懼,所以才總是追漲殺跌。
但是,你總是在蘋果一斤十塊的時候買入,一斤五塊的時候賣出,不虧錢才怪呢。
事實上,股市並不是只有牛市才可以賺錢。中證醫療在今年1-6月份漲幅已經達到55%,消費、白酒同樣表現遠超市場平均水平。
格雷厄姆說,股票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稱重機。既然如此,那些真正「重」的公司,哪怕是在震盪市甚至熊市,都會逆勢上漲。
所以,你可以炒股,也必須炒股,但炒股之前,要先進行一段時間系統的學習,然後像學游泳一樣,在下水體驗的過程中增長技術。
在一個大多數人都只在牛市才入局的市場里,只要擁有常識,就已經戰勝了大多數人。
彼得林奇說過,不做投資的研究,和玩撲克牌不看牌面一樣盲目。不少投資者選購股票的認真程度竟不如日常的消費購物,如果把購物時貨比三家的認真用於選股,會節省更多的錢。
牛市才沖進去的人,有幾個認真看了牌面,又有幾個像日常購物一樣認真地選股了?
C. 投資股票能賺錢嗎 股票是最賺錢的投資形式么
我喜歡關注一些著名的爭論,比如,傑里米·西格爾與傑瑞米·格蘭桑之間的爭論,因為他們的爭論將激起一系列的頭腦風暴。
西格爾曾經因為說股票回報率大約為6.8%而招致格蘭桑的迎頭痛擊而「臭名昭著」,又曾經因為查理·芒格在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的猛烈批評而差一點「無地自容」。而實際上贊成或持有與西格爾觀點相同的人並不在少數。比如先鋒集團的創始人約翰·伯格以及著名的投資經理羅伯特·阿諾德,他們在撰寫文章和接受采訪時也都表示,股票的未來回報預計會達到7%-7.5%,這與西格爾的估計相差無幾。特別是伯格先生,他在接受史蒂夫·福布斯聰明投資的一次采訪時說:「從現在開始,鑒於盈利水平很低,我覺得今後每年實現7%的盈利增長率的可能性很高,當然,盈利取決於我們如何衡量以及如何計算,而盈利增長的長期均值是5%,且還是名義增長率。如果盈利從現在開始,在下一個十年一直保持每年7%的增長率,現在毫無疑問是進場的好時機。」
伯格先生在他的《伯格投資——聰明投資者的最初50年》一書中,提到沃倫·巴菲特也使用了一種與他相類似的分析方法。巴菲特提醒「這段時間股票投資者期待的過於多了……事實是當市場脫離了它的價值軌道運行的時候,遲早是要回歸的」。他設定「一些合理預期……GDP(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對美國經濟產出的計量)平均每年以5%的速度增長……利率(保持平穩或上升)……利息相對於總收益的重要性是下降的」和股票每年的預期收益為7%。伯格寫道,「巴菲特先生將這種預期降低了1個百分點,這個估計『從相對低調的角度,考慮到投資者所承擔的零散的費用,包括(就像我原來提到的)權益基金持有者費用的交納』,得出『最可能的收益是6%』,又很冷靜地認為,『如果這是錯誤的,我認為百分比低了和高了的可能性是一樣的』。」
史蒂芬·韋恩斯(Stephen Vines)是暢銷書《生活在危險年代》的作者、《東方快訊》的主編,他自己也成立了多家公司,對股票進行投資。他在自己所著的《恐慌與機會》一書中,坦承他的觀點與西格爾「基本相同」。他對西格爾的觀點進行闡釋。他說,西格爾6.7%的股票回報率很有「影響力」,這項研究表明投資股票的購買力每10年零6個月翻一番。21年後會使投資者的財富增加4倍。42年後,股市聚集的財富將呈現購買力增長16倍。西格爾的研究發現從1800年起用1美元投資股票,然後將投資收益再投資,到1992年年末總價值會達到305萬美元。同樣的方式,如果投資於政府債券則是6620美元,如果投資於國庫券則是2934美元,而如果投資於黃金則僅有區區的13.4美元。「這些數字可以使人心悅誠服地認為應該將投資者所有的注意力放在股票上,基本可以忽略其他投資類型。」當然,正如西格爾所說的,如果是短期投資,那麼股票投資的風險要比債券投資高,但是他並不懷疑,「長遠看來股票的收益非常穩定,事實上投資股票比政府債券投資或國庫券投資安全。」因此,韋恩斯先生認為,「長久以來股票已證明是目前最賺錢的投資形式」。這個結論與西格爾相同。
不過韋恩斯也特別強調,在股市恐慌,股價下跌到十分具有購買價值的時候,股票投資更有吸引力。這樣,剛好補充了格蘭桑最擔心的在沒有任何前提下的「長期持有」的問題。韋恩斯繼續指出,有些投資者在股市暴跌時不想購買反而拋售股票,他們希望能夠將拋掉股票換來的錢有效地利用在其他資產類型投資上獲得更多的收益。希望這些投資者在非常謹慎的考慮後再做出選擇。因為歷史上沒有證據表明恐慌時不包括股票的多樣化投資組合是明智的。正相反,這經常是最失誤的做法。
D. 股票能復利嗎股票的復利炒股如何真正做到復利
炒股是可以做到復利的,可以參考以下方法
(一)利用優秀公司的行業黑天鵝。
記住一定是行業黑天鵝,個別企業的黑天鵝是否會對長期的競爭優勢形成毀滅性的打擊極難判斷,但行業的黑天鵝就容易把握的多。當全行業受到利空打擊時,反而是擇機加倉龍頭公司的絕佳時機,畢競行業是不可能整體消亡的,真實需求還在哪兒,然後以極低的價格買入,長期持有,穿越牛熊,只要企業發展良好,千萬不能貪小便宜而賣出,因為成本很低,企業的ROE就是你的復利收益率,高於30%都是可能的。
(二)逆向投資
當整個市場處於暴跌時,不管什麼公司都在跌,這就是好機會,以低估的價格逆向買入高ROE的優秀公司。股票的長期收益並不依賴於實際的利潤增長情況,而是取決於實際的利潤增長與投資者預期的利潤增長之間存在的差異。」這就是西格爾提出的「投資者收益基本原理」。如果市場在某個階段愚蠢到給優秀的公司報了個極低(近乎凈資產)的價格,投資者在反復確認,沒有任何異議時,可以果斷介入長期持有。即可以獲得等同於企業高ROE的復利收益。
(三)芒格式投資
當然合理價買入高品質資產,然後依靠高於20%的ROE滾存,最後再以合理以上價格賣出也可以獲得高收益。
長期看ROE等同與復利:
芒格說過:從長期看來,一隻股票的回報率與企業發展息息相關,如果一家企業40年來的盈利一直是資本的6%(即ROE6%),那40年後你的年化收益率不會和6%有什麼區別,即使當初你買的是便宜貨。如果企業在20-30年盈利都是資本18%,即使當時出價高,其回報依然會讓你滿意。
巴菲特說過:公司能夠創造並維持高水平的ROE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為這樣的事情實在太少了!因為當公司的規模擴大時,維持高水平的ROE是極其困難的事。如果一家公司要維持穩定的ROE,它就必須使盈利增長率超過ROE。就是說,要維持25%的ROE,就必須使盈利增長率超過25%,分紅、不分紅的公司均要求如此(分紅可以降低股東權益,使得短期內ROE「自行」提高,但長期內只有盈利增長才可有效抬升ROE)。
E. 長期來看股票基金的收益可以抵抗通貨膨脹
股票基金,就是基金里有80%以上的比例投資於股票,這里說的股票,一般指的是上市公司的股票。
股票基金的風險在三大類基金里是最大的,像2015年的股災,國內股市出現大幅下跌,很多股票基金的凈值也大幅下跌。如果在高點的時候入市,不僅不能賺錢,還要虧很多錢。不過雖然風險大,但是股票基金的長期收益是這三種基金中最高的。
貨幣基金、債券基金和股票基金的特點。
貨幣基金、債券基金和股票基金,是我們最常用的三類基金品種。
其中,貨幣基金是大家最熟悉的。它可以用來代替銀行儲蓄,本身也可以比較靈活的隨取隨用,安全性也不錯,跟銀行儲蓄相比,更加靈活,收益也通常要更高一些。
債券基金定位跟銀行理財產品是比較接近的。實際上很多銀行理財產品,背後投資的就是債券基金。
理財產品和債券基金的區別在哪裡呢?對投資者來說,可能最直觀的一個區別,在於收益上。
理財產品通常不會提供每天的波動,而是有一個明確的到期時間。到期後給投資者支付本金和利息。投資者持有理財產品的時候,看不到自己賬面資產有什麼變化,不會有虧損的感覺。而債券基金,本身每天會漲漲跌跌,所以在投資債劵基金的時候,可能某一段時間里,投資者的賬面是顯示虧損的。部分投資者無法接受這一點。
所以從市場接受程度上來看,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產品的接受程度是更高的。
最後是股票基金,目前銀行系的金融產品,很少有提供純股票的投資品種。所以想要定投的話,主要是定投基金系產品里的股票基金。
所以可做如下總結。
貨幣類工具:銀行儲蓄和貨幣基金。貨幣基金相對更合適,收益也會更高一些。
債券類工具:銀行理財產品和債券基金。這兩類的投資收益不相上下,但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在持有的時候看不到波動浮虧,投資者可能會更心安一些。
股票類工具:主要投資股票的產品,目前主要是股票基金。部分銀行理財產品,也會投資一些股票,但是配置股票的比例會比較低,所以股票類工具,我們主要從基金中挑選。
哪類基金收益率最高
那麼問題來了,這三類工具的收益情況如何呢?哪一類工具可以幫助我們跑贏通貨膨脹呢?
其實很多金融專家已經做過了詳細的研究。根據《股票長線法寶》的作者西格爾教授對200多年的美國金融市場的統計,股票是長期投資中收益最高的資產,其次是企業債券和短期國債,而且任何債券都無法長期跑贏通貨膨脹,只有股票可以長期跑贏通貨膨脹。
例如,如果投資1美元到美國股市,200多年後,會變成704,997美元,是的,70多萬美元。但是如果投資長期債券,只會變成1778美元,投資短期債券,為281美元,投資黃金,只有4.52美元。
像黃金這種無法產生現金流的資產,長期收益甚至比國債更低。100多年前,5兩黃金可以買下北京的一套四合院,而100多年後,5兩黃金只能買下北京四環里不到2平米的房子,遠遠跑輸通貨膨脹。同一時間里,美國股市從40多點上漲到17,700多點,上漲了400多倍。
這里,股票的長期收益是跑贏了美國的通貨膨脹的。長期債券的收益略微跑贏了同期的通貨膨脹,但是幅度並不大。短期債券,類似貨幣市場工具,是跑輸了通貨膨脹的。
那在國內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情況呢?
貨幣基金、債券基金和股票基金,可以分別代表貨幣及工具、債券工具和股票工具。
例如從2004年到2017年,國內所有貨幣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是2.56%,所有債券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是6%,所以股票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是14.11%。
從貨幣基金到債券基金,再到股票基金,它們的年化收益率一個比一個高。長期收益率最高的股票基金,可以幫助我們抵禦通貨膨脹的侵蝕。
這個特徵,跟美國市場這三類資產的特徵也是吻合的。
不過,我們投資的時候,不能只看收益情況,還得看投資中要面對的風險。這里的風險,說的主要是持有過程中的波動風險。
雖然從長期來看這三類資產的收益都是上漲的,但是在持有過程中,可能短期會有波動,導致基金的收益出現下跌。
回顧國內這三類基金十幾年的收益率 歷史 ,我們會發現,貨幣基金從整體上來看,幾乎沒有下跌。它本身波動風險很小,幾乎每天都是上漲的。所以貨幣基金適合用來打理短期不用的零錢,隨取隨用,也不用太擔心風險。
債券基金長期收益比貨幣基金高,但是它有波動風險。債券基金在持有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百分之十幾的波動。也就是說,在最差的情況下,可能會短期有百分之十幾的浮虧。不過隨著投資的時間拉長,債券基金也是可以盈利的。
而股票基金的長期收益是這三類基金中最高的,但是波動風險也是這三類基金中最高的。股票基金在持有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高達50%的波動風險。如果投資者不懂得股票基金的投資技巧。可能會出現超過50%的浮虧。高風險、高收益,是股票基金的特點。
但是長期看,能幫助我們抵抗通貨膨脹的,也是股票基金。
所以,我們做定投的操作,把人力資產定期轉換為金融資產,裡面必須要有一部分是配置到股票資產上。而股票基金,就是很好的定投工具。
但是股票基金的品種非常多,哪一種適合作為我們定投的主力呢?
我們下期知分曉!
F. 資金管理和分析比較好的書
基本分析書籍中,已經介紹了格雷厄姆、費舍、巴菲特、彼得.林奇、帕特.多爾西和林森池六位同志的好書。本文再最後介紹一本基本分析書籍《投資者的未來》。
《The Future for Investors》,機械工業出版社的中譯本名為《投資者的未來》,作者為美國沃頓商學院的西格爾教授。該書中反復提到的西格爾教授另外一本書《股票長期投資》(Stocks for the Long Run)2002年第三版的中譯本名為《股史風雲話投資》。
這本書主要回答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長期投資者應該持有哪些股票,西格爾教授通過找出和分析過去半個世紀表現最好的股票來回答這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是,當嬰兒潮出生的人們退休並將他們的投資組合變現時,長期投資者的投資組合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西格爾教授考察了人口的日益老齡化會導致什麼樣的經濟後果來回答這個問題。
《投資者的未來》對於價值分析中的一些經典論斷以及一直習慣使用的投資方法提出了自己新的研究觀點,而其中一些觀點甚至否定了傳統價值投資者一直堅持的投資方法。因此,我個人認為,《投資者的未來》應該成為價值投資理論的經典書籍。
西格爾教授在該書中提出了投資者收益的基本原理:股票的長期收益並不依賴於實際的利潤增長情況,而是取決於實際的利潤增長與投資者預期的利潤增長之間存在的差異。
根據這個原理,不管真實的利潤增長率是高還是低,只要它超過了市場預期的水平,投資者就能贏取高額收益。
衡量市場預期水平最好的方法莫過於觀察股票的市盈率。高市盈率意味著投資者預期該公司的利潤增長率會高於市場平均水平,而低市盈率則表示預期的增長率在市場水平之下。
因此,不一定要投資高增長率的公司,因為你會陷入增長率陷阱。增長最快的公司、行業或者國家不一定會給你帶來最好的投資收益率。
股利至關重要。股利的再投資是長期股票投資獲利的關鍵因素。股利的再投資策略將會是你的熊市保護傘和牛市中的收益加速器。股利的發放會放大投資收益基本原理的作用。
傳統觀點認為,公司派發高額股利將導致增長機會的缺失,然後事實恰恰相反。投資於高股利率公司股票的投資組合比投資於標准普爾500指數的投資組合年回報收益率高出3%,而正是那些低股利率的股票拖了市場的後退――比平均年收益率低了2%。
西格爾教授通過1957-2003年標准普爾500指數成份股的數據分析,找出了長期投資中成為贏家的三個部門,它們是衛生保健部門、日常消費品部門和能源部門。前兩者占據了標准普爾500指數20家最佳倖存公司90%的名額。
大部分表現最好的公司的特徵:(1)略高於平均水平的市盈率;(2)與平均水平持平的股利率;(3)遠高於平均水平的長期利潤增長率。
應該投資市盈率最低的股票,投資於增長預期較溫和的股票的投資組合,遠遠強過投資高價格、高預期股票的投資組合。
西格爾教授的忠告:記住,不管泡沫是否存在,定價永遠是重要的。那些為了追求增長率捨得付出任何代價的人最終將會被市場狠狠地懲罰。
G. 世界上最值得精讀的十大證券書籍都有哪些
一、投資方法類(技術 基本面)
1、《股市趨勢技術分析》
作者:羅伯特·D·愛德華茲,邁吉。圖形圖表類的鼻祖,已經是第九版了。各種頂和底,各種形態學都在這里。約翰的一句格言很精彩:「當您走進股票市場,您是在進入一個充滿競爭的領域,在這里您自己的評價和見解將會遇到行業中最敏銳的、最堅毅的頭腦的挑戰。您是處於一個高度專業化的行業之中,其中存在許多不同的部門,它們全都處於深入的研究之中——這些研究者在經濟上的生存依賴於他們能做出的最好判斷。您必然會被方方面面的勸告、建議或幫助所包圍。除非您能夠發展起您自己的一套市場哲學,否則您就能分清好與壞、真實與虛假。」
2、《日本蠟燭圖技術》
作者:(美)史蒂夫·尼森 ,丁聖元翻譯。美國人寫的日本人發明的東西,流傳這么多年,好不好看過才知道。K線是值得下功夫去研究的,練好了成了基本功就可以拓展至基本面和行業的研究中,但是K線基礎是必不可少,V們都精通此道,乃不傳之秘,只能自己用心學了。
3、《史丹·溫斯坦稱傲牛熊市的秘密》
台灣版名為:多空操作秘笈,通俗易懂的佳作,「一貫性」是核心紀律,看了就會心潮澎拜的。史丹·溫斯坦介紹他的投資哲學時說:第一課就是一貫!在過去的25年裡,我始終一貫遵守我的方法和紀律,這是非常重要的。不要這個星期是基本面分析者,下個星期又成了技術分析者。不要這個月跟蹤A指標,下個月又研究B指標。找到一個好的方法,遵守投資紀律,並且始終堅持。
4、《以交易為生》
作者:亞歷山大·埃爾德,譯者,符彩霞。從普通散戶做起,直達成功交易者的經典指南,操作生涯不是夢!「有四種動物經常在華爾街被提及:牛和熊,豬和羊。牛代表買進的人,熊代表賣出的人,豬代表貪婪的人,羊代表追隨者。只要市場開盤交易,牛就會買進,熊就會賣出,他們都會賺錢,但豬和羊卻會被人踩在腳底下。」
5、《股市真規則》
作者帕特·多爾西是著名的晨星公司的股票分析負責人,該書的股票分析方法是建立在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學派的基礎上,系統闡述了公司基本分析方法和股票估值的投資方法和原則。
6、《怎樣選擇成長股》
作者:費雪。巴菲特在1969年說過:「我是15%的費雪和85%的格雷厄姆的結合。」 格雷厄姆思想的精華是「完全邊際」,費雪的思想的精華是選擇數量不多的成長公司股票並長期持有。費雪指出想找到真正傑出的股票,並不需要什麼內幕消息,通過「閑聊」法就可以找到。費雪認為真正出色的公司,絕大多數的資訊都十分清楚,並不需要十分專業的投資經驗。而很多投資者都偏好於打聽公司的內幕消息,當然他們不知道70%以上的情報來源於公開信息這樣的道理。
7、《通向財務自由之路》
作者是范K·撒普博士(Van K.Tharp)。書中認為,交易有三個組成元素:心理狀態、資金管理和系統開發。范K·撒普博士認為心理狀態是最重要的(大概佔60%),其次是資金管理/頭寸確定(大概佔30%),而系統開發是最不重要的(只佔約10%)。該書在考察了各種交易實戰之後,發現條條大路通羅馬:長期趨勢跟蹤、基本面分析、價值投資、波段交易、價差交易、套利、周期等等。作者認為,這些理念沒有哪一個比另一個更有效(或更有價值),對任何一個理念也不會表達任何個人傾向;只要你有一個期望收益為正的系統,你就可以利用任何理念進行交易。
二、傳記思想類
1、《股票大作手回憶錄》
Livermore就不多說了,大家太熟悉了,十分精彩。
重慶大學金鏑:有史以來最偉大證券投機者「傑西·利維摩爾」的傳記小說,當代最傑出的30位證券交易員心中排名第一的偉大著作,《十年一夢》作者青澤老師強烈推薦之作品,翻譯稍嫌不給力——95分。
2、《專業投機原理》
作者:維克托·斯波朗迪。它之所以如此暢銷不衰,是因為其內涵豐富,每讀一遍都另有領會,讀之如練功,層層增進:對道氏理論的理解與研究深刻明了;對趨勢變動的說明讓人豁然開朗;結合市場闡明各種經典技術分析指標;重視風險管理和自我認知。「123理論」和「2B理論」實戰性非常強。
3、《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
書中詳細闡述了如何選擇發展前景良好的公司的股票。包括如下內容:如何找到最佳的賺錢機會,在去公司參觀時應該查看什麼、避開什麼,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發揮經紀人的作用,如何使用年報進行分析,如何利用那些能帶來最好收益的其他信息資源,以及如何對待那些經常在股票的技術分析中用到的各種數據(如市盈率、帳面價值,現金流等等)。
4、《戰勝華爾街(Beatingthe Street)》
書中精選了21個選股經典案例,這不僅是林奇選股的具體操作,更是分行業選股的要點指南。本書還歸納總結出25條投資黃金法則,林奇用一生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凝結出來的投資真諦,每一個投資者都應該牢記於心,從而在股市迷宮中找到正確的方向。
5、《大投機家》
作者科斯托拉尼是德國著名的投資大師,被譽為「20世紀股市見證人」、「20世紀金融史上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他在德國投資界的地位,有如美國股神巴菲特。作者的書很多,這是代表性的一本。最後一章被翻譯為「寫給敢做敢為的人」、「為那些有意從事這一行業者而寫」,我理解為是對職業投資者的建議。
科斯托拉尼絕不會建議向某人建議去做投資者,因為他知道「失敗在所難免」。在人們真正了解股票交易所並掌握一定的經驗之前,是要交不少學費的。他反復強調,在股票投機中掙來的是痛苦之財,首先得到的是痛苦,然後才掙到錢。
6、《戴維斯王朝》
作者:(美)約翰·羅斯查得 著,胡雍豐、傅晶 譯。戴維斯以低市盈率買入潛力股票,等待成長潛力顯現後,以高市盈率賣出,盡享EPS和PE同時增長的倍乘效益。買入低市盈率有很多安全邊際的保護,賣出策略提醒投資者持有再長的期限也只能作為一種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
7、《水晶球:吉姆•羅傑斯和他的投資預言》
巴菲特對羅傑斯的評價是「把握大勢無人能及」。吉姆反復強調:「你必須看懂數字,數字能告訴你一切答案。你最好能多讀讀歷史和哲學,它們會幫助你更加清晰地認識到這個世界萬事萬物之間的關聯。最重要的是,要學會自己判斷,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視野決定成就,一點沒錯。
8、《炒股的智慧》
我不知用什麼詞彙來描述我對這本書的鍾愛,我幾乎能夠背下來,自己看吧。本書是為那些和作者一樣、真正想以炒股為生的投資者而寫的,很多人賺錢時,不知道為何賺到錢,不知下次要怎樣做才可以重復賺錢的美好經歷;虧錢時,不明白為何會輸,下次要怎樣才能防止再次虧錢。單靠運氣,你永遠無法不斷地從股市賺到錢並把它留下來。
9、《股神:是川銀藏》
日本人氏川銀藏百發百中的判斷力,預測經濟形勢和股市行情的准確性令人吃驚,因此被稱為股市之神。世界上著名的股市投資家巴菲特、索羅斯、邱永漢等都對是川銀藏的投資手法推崇備至。是川銀藏驗證了下面這句話:股市中賺錢的人只有兩種,一種是真正知道內幕消息的人,一種堅持自己操作原則的人。這本書現在好像不好買了。
10、《投資生存戰》
作者:吉拉爾德·勒伯,該書於1936年、1937年、1943年、1952年、1953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65年和1996年進行了重版。重版次數之多,相當罕見。歐奈爾在他的著作《如何在賣空中獲利》(How To Make Money Selling Stocks Short)的序言中推薦的書籍包括《投資存亡戰》和《股票作手回憶錄》。最經典名言:「在過去40年中,我在華爾街上所學到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認識到每個人都是那麼的無知,而且自己也是那麼的無知。」
11-13、曹仁超的《論勢》、《論戰》、《論性》三部曲
曹SIR大家很熟悉了,這三本書精彩之極。世界上最偉大的投機商傑西•利弗莫爾認為投資的三大難題分別是:時機、資金管理和情緒控制。曹仁超《論勢》、《論戰》、《論性》三本書似乎分別回答了利弗莫爾的這三大難題。《論勢》是投資哲學,講進出時機,《論戰》是投
三、股史心理類
1、《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
作者是法國的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馮克利翻譯。這本100多年前出版的經典著作經常在其他心理學和行為金融學以及其他投資書籍中被提到。勒龐指出,個人一旦進入群體中,他的個性便湮滅了,群體的思想占據統治地位;而群體的行為表現為無異議、情緒化和低智商。任何一個人,作為個體來看,都是足夠理智和通情達理的,但是,如果作為群體中的一員,立刻成為白痴一個。《烏合之眾》中提出的觀點是:「群眾孕育著愚蠢,而不是集體的智慧。」
2、《投資者的未來》
作者為美國沃頓商學院的西格爾教授。西格爾教授在該書中提出了投資者收益的基本原理:股票的長期收益並不依賴於實際的利潤增長情況,而是取決於實際的利潤增長與投資者預期的利潤增長之間存在的差異。根據這個原理,不管真實的利潤增長率是高還是低,只要它超過了市場預期的水平,投資者就能贏取高額收益。
3、《股史風雲話投資》
西格爾,本書對股市200年來的歷史進行了深入分析,對股市與經濟環境的關系作了精闢論斷,並介紹了相應的投資策略、工具和技術。
4、《投機與騙局》
包含了兩部投資經典:《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和《混亂中的困惑》。該書收錄了與投機和金融市場直接相關的三個章節:密西西比計劃、南海泡沫和鬱金香狂潮。該書探討了一個永恆的話題:價格的變動,在群眾性癲狂背景下,經常會走過頭,「顯然」已經被高估了股市有時還會被進一步高估;在到達最高價格之前,每一次賣出都被迅速證明是錯誤的。
5、《非理性繁榮》
作者羅伯特J·希勒(RobertJ.Shiller),該書是行為金融學領域重要的一本著作,行為金融學是關於心理因素如何影響金融行為的研究,是繼技術分析、基本分析、有效市場理論之後,解釋證券價格波動的一種最新理論。
6、《逆向思考的藝術》
作者是漢弗萊·尼爾(HumphreyB.neill),中文版譯者丁聖元。尼爾於20世紀中葉提出「相反意見理論」,不長時間後便成為市場研究理論中的一支,尼爾本人也儼然是該理論的創始人。「當所有人想得都一樣時,可能每個人都錯了。」根據尼爾的思想,前面這句話揭示了一個重要因素,正是這項因素潛在地驅動著經濟繁榮和蕭條的更替,困擾著我們的文明。密西西比的地產泡沫、荷蘭令人難以置信的鬱金香球莖狂潮、1929年紐約股市的崩潰,都是災難性的歷史教訓,這些災難的發生無不經由從眾心理的作用而擴大、加速。
7、《與天為敵》
作者是彼得L·伯恩斯坦(Peter L.Bernstein)。描述了西方社會1200年迄今的風險史,是一本轟動全球金融界的風險方面的名著。該書講述了一群思想家的故事,這些人靠卓越的洞察力提出了如何讓未來服務於當下。如果認識與管理風險,伯恩斯坦講述的故事總是以不同觀點間持續的劍拔弩張為標志:一部分人堅持認為最佳的決策應該建立在數量和數字的基礎上,依靠過去的模式決定;另一部人則將決策更大程度在建立在他們對不確定的未來的主觀信仰之上。
8、《成事在天:機遇在市場及人生中的隱蔽角色》
作者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波(Nassim Nicholas Taleb),該書另外一個中譯本取名為《隨機致富的傻瓜》。塔勒波在《成事在天》中提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觀點:導致極端成功的最經常原因是運氣使然。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是:如果有人把不計其數的一群猴子放在一些打字機跟前,讓他們胡亂敲擊鍵盤,其中肯定有一隻猴子會打出一篇一字不差的《伊利亞特》。我個人的理解,目前一些非常成功的股票投資家,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與那隻打出《伊利亞特》的神猴差不多,可能就是由於運氣使其成功的。
H. 傑里米J.西格爾的社會評價
巴菲特曾公開支持西格爾
2006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年會上,掌門人沃倫-巴菲特和合夥人查理-芒格被要求對西格爾進行評價。
西格爾是巴菲特「長期持有」投資理念的堅定支持者。一貫尖銳的芒格立刻毫不猶豫地回答:「我認為傑里米-西格爾神經錯亂!」
這句話讓巴菲特很明顯地尷尬了起來——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巴菲特曾經大力推薦過西格爾的書。
他試圖緩和芒格的評價:「他是個挺好的傢伙。」
芒格看了一眼巴菲特,補充說:「他或許是個不錯的傢伙,但是他把蘋果和大象放在一起比較,試圖對未來作出精確預測。」
這可能是在公開場合西格爾所受到的最高規格的批評,但卻不是第一次。
1999年他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了一篇警示網路股票的文章——《網路股票現在是否被高估了》。
在文章中,西格爾以美國時代華納為例,來說明網路股並不值得投資者投入那麼多錢——即使時代華納在美國公司排行榜上位於前列。他指出,時代華納的市盈率已經達到了400,而過去45年裡的平均市盈率不過17。
文章一出,就引起了網路股價格的大幅下跌。時代華納股票下跌17%,市值蒸發了22億美元,其他網路股也都下跌了差不多17%。
「第二天,我的信箱塞滿了憎恨的郵件。」西格爾笑了起來,「就好像發件人在地獄一樣。」有人在郵件中質問他:「你無緣無故讓我損失了14000美元!你是因為沒有買到便宜的股票而嫉妒嗎?」還有人在郵件里稱他為「恐龍」、「瘋子」,說他「對先進的商業模式毫不理解」,並希望他「很快就會從親愛的老沃頓退休,或者滾到農場去——不論哪一個先來都可以」。
這些郵件並沒有嚇倒西格爾。「當時,我擔心這么高的股價會帶來很低的收益。股票價格越來越高,越來越高,接著----」西格爾瞪大了眼睛,舉起雙手,用舌頭彈出一個爆破音,「這種擔憂讓我忍不住想勸說他們賣出手頭的股票,當價格回落時再重新進入市場。」
幾天後,巴菲特接受西格爾的邀請去沃頓進行演講。在回答一個關於網路股的問題時,巴菲特建議大家去讀一讀西格爾前幾天在《華爾街日報》上的文章。那一次,是巴菲特第一次公開支持西格爾。
「這讓我備感榮幸。」西格爾說。這也是市場首次用如此不一般的方式證明西格爾巨大的影響力。
「我很幸運,因為我一直都知道,我希望成為一個老師!」西格爾說。對西格爾而言,早在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最終會成為這樣一個人。
當西格爾才十一二歲的時候,向別人解釋某一件事情是他最鍾愛的事情。他熱衷於告訴別人他比他們知道得更多,讓別人接受解釋,變得更加符合他對於「聰明」這個詞語的標准。
等到他終於進入了高中,看著周圍的同學,他認為自己應該去當一位高中老師,但那時候的西格爾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到底應該如何去教授一位高中生。直到進入大學,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我知道我想當一位大學教師。」西格爾的臉上帶著他慣常的神秘笑容,「這是早晚的事情。」
在此之前,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腦袋之一還沒有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教什麼。他一直都知道自己將會不一般,但是他卻不得不投身到很多不同的科目中,包括數學、經濟學、去找自己究竟會在哪一個地方不一般。
從他高中第一次接觸到經濟學後,他就知道了這是他想要的。「我已經找到了我的最愛!」陷入回憶中的西格爾不由得像一個孩子一樣提高聲音叫了起來,「接著,我就陷入了經濟學中。」
1960年代,經濟學還沒有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當年輕的西格爾發現這一點之後,他找到宏觀經濟學教授彼得?凱南,在他面前嚷嚷著:「這就是我要去做的,我想成為一名經濟學家!」
他被資本市場迷住了。他很喜歡這個游戲,並試圖解釋世界金融市場,試圖解釋這些東西是怎樣結合在一起的。「對我而言,這總是一種挑戰,也從來沒有被解決過。我想,它的方法對人們而言太復雜了,」西格爾說,「但我喚納愛花時間去千方百計把它們聯系在一起,我喜歡看到當事情發生的時候怎樣的模式可以解釋發生的一切。」
西格爾在麻省理工大臘陸學取得了博士學位,然後去了哈佛大學,念了一年的博士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工商管理研究生院里擔任商業經濟學的助理教授。
4年後的1976年,沃頓商學院向他發出了邀請。
「他們說,我們這里有一個位子給你。然後我就來了。」西格爾輕松地說。
從那以後,西和局沒格爾再也沒有離開過沃頓,至今已經有31年了。
無論傑里米.西格爾是否果然在經濟學中「最正確」,他的模式是否確實能夠精確預測未來?至少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他確實是沃頓商學院中最有個人魅力的經濟學老師。
他實現了他的願望。在沃頓商學院,他成為了全校最受歡迎的老師。
「來沃頓的人,每一個人都渴望上西格爾先生的課。」一位沃頓商學院的學生說。
他開設的宏觀經濟學課程在華爾街幾乎無人不曉,而他每年卻只開兩個班,這導致學生們發明了一種淘汰機制來決定到底誰可以有幸進入他的教室。
「我們進行『投標』,標高者按順序成為西格爾先生的學生。」這位學生說,「他們是其他人眼中的幸運者。」
西格爾的講課和他的演講一樣,非常迷人。他總會在課堂上掛兩個投影幕,一邊是課程的powerpoint,一邊則是布隆伯格網站上的全球經濟指數。他幾乎從不死板地按照課本講授,他不停地跳出來,做即時的股市、匯市以及其他金融指標分析,所以,盡管西格爾的課在早晨8點鍾就開始,可是早在8點以前,教室就已經滿座了。稍晚的人,就只能坐在階梯上聽課。
「他的課非常刺激,學生們都被他迷住了。」這位學生笑了起來。住在賓夕法尼亞州安靜的寓所中,西格爾一直堅持授課。
可是,他越來越忙。他開設了自己的網站,這個網站被《福布斯》以及其他媒體評為「最佳網站」;他為《華爾街日報》、《商業周刊》等媒體撰稿,他同時還在很多地方任職。「過去幾年,有很多學術界的人走出學校,投入到實際操作中,」他說,「但是,我還是不太喜歡管理別人的錢,我喜歡教學!」
走下講台,離開攝像機,西格爾就是一個學者、一個教授,雖然他的兩本暢銷書《股票長期投資》、《投資者的未來》正在被人們當作投資聖經一般膜拜。他保留著學者的天真姿態,聽到別人談到他的書,這位白頭發的教授像孩子一樣笑起來,顯得很高興,立刻就要去送書。
但傑里米-西格爾還是經常會預測。按照他的預計,到本世紀中葉,中國和印度的經濟總量將取代美國、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成為世界經濟的舞台中心。這也是傑里米-西格爾試圖提出的一個「全球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