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股市第一隻股票是什麼
新中國的第一張股票是由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1984年11月,經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批准,上海飛樂電聲總廠發起設立上海飛樂股份有限公司,總股本一萬股,每股面值50元,其中35%由法人認購,65%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這是我國建國以來第一隻比較規范的股票。
我國第一支規范動作的證券投資基金產生於1998年。1997年底,為了解決我國基金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規范基金的運作,我國出台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取消了長期以來束縛投資基金業發展的法規限制,確定了開放式、封閉式並存的基金經營方式,加強了對基金的監管。1998年3月23日,按該辦法要求設立的開元、金泰兩家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公開發行上市,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新的機構投資者——證券投資基金的出現,我國的投資基金開始了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時代。1998年我國共成立了第一批5隻封閉式基金:基金開元、基金金泰、基金興華、基金安信和基金裕陽。
2001年9月,經管理層批准,由華安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了我國第一支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華安創新,我國基金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舊中國
1872年,同治皇帝批准李鴻章的奏摺,正式同意成立招商局。此時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文華殿大學士,賞穿方龍補服,是清朝政府高層參與決策、執行決策的重要人物。
這份引起朝廷上下,特別是滿族王公非議的奏摺已在慈禧太後案頭擱了十年,若不是李鴻章「毅然必行之事,破群議而為之」,恐怕要拖到猴年馬月了。
奏摺是批了,頭疼的事還在後面,因為老佛爺「准奏」後面還有一句話,「朝廷手頭上也緊,你自個兒想法子去吧。」
這叫政策照給,資金自籌。
當晚李鴻章找來造船界巨子朱共昂,即後來的招商局董事長,商量如何解決資金問題。兩人先按官場習慣相互兜圈子,盡量摸清對方態度,最後不約而同提到一個人:容閎。容閎是清政府首批官費留學生,著有《西學東漸記》,他計劃以股份制形式創辦造船廠,並擬列《聯設新輪船公司章程》,這是中國最早模仿西方股份制籌組股份公司的設想,章程報到總理衙門後由於多方掣肘未能通過,但給李鴻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對著這份章程兩人反復醞釀並形成一致意見:按此法進行。
於是,輪船招商局成為近代中國第一家發行股票面向社會籌集資本興辦的新型股份制企業,號稱「中華第一股」。
『貳』 介紹一下中國股票市場的發展歷史
中國證券市場從1870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三個時期:1870年至1949年的香港、上海、天津、北平的證券市場,1950年至1980年的天津、北京、香港、台灣證券市場,1981年至今的上海、深圳、香港、台灣證券市場,形成了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三個階段。
1.1870—1949年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股票是洋人發行的。1840年鴉片戰爭後,外商開始在中國興辦工商企業並開始發行股票。最早在中國設立股份銀行的是英國匯豐銀行,1865年3月3日在香港設立總行,4月在上海設立分行,1870年前後中國出現了買賣外商股票的的經紀人。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為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同時由於帝國主義忙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放鬆了對中國市場的控制,中國民族工商業迅速發展,股份公司日益增多,股票大量發行,成為我國證券市場發展史上的一個新時期。
1914年上海股票商業公會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頒布了我國第一部證券交易條例,證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規。當時的上海股票商業公會設在上海二馬路一帶(今九江路)。最初有會員12家,後增至15家,會員繳納12兩白銀作為公會資本,每月還要交會費2兩。交易品種包括政府公債、鐵路債券、公司股票及外匯等等。交易方式是現貨交易,交易時間為上午9——11時,手續費按1%—5%收取。這標志著中國人自己經營的第一家現代證券交易所誕生了。
1920年孫中山先生與虞洽卿聯名向北洋政府申請成立了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集資500萬元,於同年7月1日開業,經營品種除證券之外還有金銀、皮毛、花紗布、糧油等等。與此同時,上海股票商業公會也根據北洋政府頒布的《證券所交易法》改組為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集資300萬元,經紀人有55名,主要經營北洋政府發行的公債。這兩個交易所業務興隆,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開業半年就賺了100多萬,引起了各方面投資者的注意,各種證券物品交易所如雨後春筍般的建立起來,僅在上海就有200多家。隨後全國一些大城市陸續建立了證券交易所。
1918年北京股票交易所成立,1921年天津證券物品交易所成立。當時的天津證券物品交易所資本200多萬元,分為10萬多股,由天津和上海兩地籌資,理事長為曹錕之弟曹均,滬方代表由孫棣三擔任,監督人為天津一位巨紳。當年10月1日在天津東馬路開業,先是買賣公債,然後增加了股票交易,也曾興盛一時。
1921年秋,風雲突變,當時上海先後興起的150家交易所,有的發行股票成立了信託公司,因股票價格大幅下跌而倒閉,引起了連鎖反應,上海有近百家證券物品交易所倒閉,只剩下包括上海貨商交易所在內的十幾家。天津的證券物品交易所也因上海股價暴跌、交易所倒閉之風的影響,於1922年停止了營業。後來人們把1921年的交易所和信託公司的倒閉風潮稱為信交風潮,這是中國證券市場的第一次暴跌。
1949年以前中國有香港、上海、天津、北平四個證券市場。香港是開業最早的證券市場,1891年香港股票經紀協會成立,1914年易名為香港證券交易所。1921年建立了第二個證券交易所。1941年香港被日軍佔領,這兩個交易所停止活動。1947年兩個交易所合並,成立了香港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實際上,香港從1866年開始股票買賣到1947年香港香港證券交易所成立這一階段,市場規模很小。
2.1950—1980年
1949年6月華東軍事管制委員會為了穩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閉了上海證券交易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軍管會接收和清理了原國民黨時期的證券交易所,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天津證券交易所,該所於1949年6月正式營業,成為新中國的第一個證券交易所。1950年2月1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立。這兩家交易所在解放初期對融通社會資金,恢復生產起了積極作用。1950年以後金融和物價趨於穩定,證券交易減少。1952年天津證券交易所並入天津投資公司,北京交易所也停業。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大陸的有價證券是國家發行的公債,但只能還本會息不能買賣和轉讓。80年代中國大陸又興起國債、企業債券和股票的交易。
香港證券市場是1949年以後一部分內地資金的轉入才逐步發展起來的,但市場狹小,銀行信貸是各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到1962年也只有65家上市公司。1965年平均月營業額410萬美元(約3200萬港元),1967年8月31日恆生指數曾降至58.61點,香港證券交易所曾兩次停市10天。 1968年香港經濟增長,使證券市場成為地方實業重要的資金來源,1969年平均月營業額2720萬美元(約2.12億港元),上市公司72家,同年12 月17日遠東證券交易所開張。
1971年9月15日金銀證券交易所開業,1972年九龍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開業,在如此狹小的地區擁有四個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罕見的。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發展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港英當局和中外財團的投資迅速增長。1972年香港四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90種,當年上市的就有98種,成交額達到43.397億港元,是1969年的70多倍。1983年成交額達到482.17億港元,比1968年增長了53倍,總市值達到了1734.5億港元。在這期間香港股市也經歷了1973年和1982年的兩次暴跌。
1980年7月7日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組成,1981年3月31日正式注冊。1978年以後由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極大地促進了香港的進出口和轉口貿易,香港房地產興旺,恆生指數又恢復到1972年的水平,1980年10月1日達到1810點,成交額達到957億港元。1982年香港股市因佳寧事件和撒切爾夫人訪華引發的所謂「信心危機」發生第二次暴跌,1983年初恆生指數跌至750點。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公布,人心穩定,恆生指數又上升到1200點。
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949年國民黨當局逃到台灣以後,通過發行所謂「愛國債券」促進證券交易,但是真正的證券市場是從1953年開始的。台灣當局為了把地主的土地轉換給農民,對地主實行贖買政策,以七成稻穀實物債券和三成的公營事業股票(主要是台灣水泥、台灣紙業、台灣工礦、台灣農林四大公司)換取地主的土地。當時地主所得的債券和股票,連同台灣當局發行的愛國公債共22億新台幣,地主對其所擁有的股票不感興趣而大量開價出售,場外交易的商行應運而生,最繁榮時達到二三百家。
3.1980—1997年
1981年10月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選舉了第一批成員,經過三年,原來的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證券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九龍證券交易所停止營業,1986年4月2日聯交所正式開業,並亨有在香港建立、經營和維護證券市場的專營權,使香港證券市場進入了一個新時期。1986年9月22日香港被接納為國際證券交易所聯合會的正式成員,開始向國際金融市場邁進。
當時香港共有上市公司258家,證券330種,其中260種是普通股票,21種是認購權證,7種是公司債券,1種是政府債券,36種是單位信託,5 種是優先股。1987年恆生指數接近4000點,但由於美國股市暴跌而引起的世界性股災,香港股市在1987年12月7日跌到1894.94點,1990 年重新恢復到3500點。90年代香港股市雖然也受到各種外界影響,但搞風險能力較強,1992年恆生指數曾達到12000點,到1997年1月香港已有 550隻股票,其中包括綜合企業、航運貨倉、酒店飲食、金融投資、地產建築、零售傳播、電子玩具、工業和公用事業九類,此外還有基金16隻,認股權證36 只,中國H股22隻,共624隻。
台灣股市80年代初的加權指數在400至500點徘徊,直到1986年才上升到1039.11點,此後幾乎是翻倍的的增長,1987年達到4673 點,1988年8789點,1989年10773點,1990年12495點,終於暴發了一次暴跌,從90年2月的12682點跌到10月份的2485 點,跌幅達80%,到年底又回復到4530點,當時的355家證券公司受到不同程序的損失。
80年代至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是深圳、上海證券市場的建立和發展。中國境內形成了深圳、上海、香港、台灣四個證券市場。
1981年中國政府開始發行國庫券,1984年7月北京天橋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這是 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證券市場發展的初級階段。到1989年全國發行股票的企業達到6000家,累計人民幣35億元,遍及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江蘇、河北、安徽、湖北、遼寧、內蒙古等省市,其中債券化的股票佔90%以上,經正式批準的比較規范的股票發行的試點企業有100多家。
除股票之外, 1986年5月8日沈陽信託投資公司率先開展了債券買賣和抵押業務,到1988年全國61個大中城市開放了國庫券流通市場,1989年全國有100多個城市的400多家的交易機構開辦了國庫券轉讓業務,1990年全國累計發行各種有價證券2100多億,累計轉讓交易額318億,證券中介機構網點達到 1600多家,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宣告成立,12月自動報價系統(STAQ)正式落成並投入使用,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開始營業,中國證券市場進入了啟動階段。
1986年9月上海工商銀行信託投資公司靜安業務部開始了股票櫃台交易,主要交易飛樂音響和延中實業兩家公司的股票,1988年上海又有海通、萬國、振興三家證券公司成立從而初步形成了場外證券交易市場。到1990年上海市場上有延中實業、真空電子、飛樂音響、愛使電子、申華電工、飛樂股份、豫園商場、鳳凰化工等8隻股票進行交易,這就是所謂的老8股。
到1991年上交所成立時除老8股之外,還有89年保值公債三種,87至91年國庫券四種,工行債券六種,交行債券一種,中行債券兩種,建行債券一種,還有上海石化、氯鹼化工等企業債券十四種。深圳證券市場從1987年啟動,到1990年已有發展、萬科、金田、安達、原野等5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公開交易,證券公司12家,營業網點16 個,深圳與上海不同,大宗的交易不是債券,而是股票。
1992年5月上海和深圳相繼開放股價,同時在兩個交易所進行規范化的場內交易,兩地綜合指數分別達到1429點和312點,到11月又分別回落到 386點和164點。1992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9隻,B股9隻,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3隻,B股9隻。1993年2月滬深股市的指數又上升到1558點和369點,同時又有大批新股上市,到93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107隻,B股22隻,國庫券5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76隻,B股19 只。
1994年7月29日滬深股市在擴容的壓力下分別降到325點和94點,從8月份管理層提出暫停發行新股等三項政策,兩市指數在9月份又上升到 1052點和210點。到94年底,在上交所上市A股有168隻,B股32隻,基金10隻,國債現券5種,期貨10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118隻,B 股18隻,基金8隻,國債期貨15種。
1995年初由於大量資金雲集國債期貨市場,深滬股市分別降到524點和122點,5月18日國務院宣布停止國債期貨交易並處罰違規的券商,3天之內滬深股市指數上升到927點和175點(成份指數1473點),到95年底在滬深證券市場上市的證券達到460個,全年累計成交額64097億,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184隻,B股35隻,基金12隻,國債現券6種,期貨14種,國債回購8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127 只,B股34隻,基金10隻,國債現券6種,期貨14種,國債回購7種。
1996年初滬深股市指數在522點和104點徘徊,但是隨著宏觀經濟的好轉和 97年香港回歸以及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大次代表大會即將召開,兩市指數迅速上升,到12月11日和12日分別達到1258點(30指數3064點)和476 點(成份指數4522點)。96年底,滬深兩市上市的證券達到667個,全年成交額41610億,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87隻,B股42隻,基金15 只,國債現券9種,國債回購8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27隻,B股43隻,基金10隻,國債現券9種,國債回購9種。
1997年5月滬深股市的指數分別達到1510點(30指數4286點)和520點(成份指數6130點)到97年10月1日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已有361隻,B股48隻,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336隻,B股51隻。中國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發展引起了世界各國金融界的極大關注,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代表大會上提出發展股份制進行企業改革之後,證券市場將進一步發揮它的籌資和融資功能。
拓展資料:
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成立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開始發展。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中國證券市場作為一個新興的高速成長的證券市場,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和結算網路覆蓋了全國各地。證券市場交易技術手段處於世界先進水平,法規體系逐步完善。全國統一的證券監管體制也已經建立。證券市場在促進國有企業改革、推動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方面發揮了突出的作用。
中國證券市場-網路
『叄』 飛樂音響股票是上證嗎
是的,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
新中國第一股飛樂音響股票沉浮錄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精緻華美的櫥窗內,陳列著記載世界各地資本市場發展進程的各種標志性物品。其中就有一張製作精美的中國股票,那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行的第一隻股票——飛樂音響股票。
1986年11月,鄧小平將這張股票贈送給當時的美國紐約交易所總裁約翰·凡爾霖,以此向世人昭示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決心。
真慶幸,在兩市1500餘張股票中飛樂音響一直保留著最初的名字。透過這張股票的變遷,我們可以檢視中國股市傳奇般的歷史。
【醞釀改革】
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中國,改革開放剛剛起步,整個社會都彌漫著除舊布新的氣息和不破不立的激情。
43歲的秦其斌接任了當時上海電聲總廠廠長職務。這是一家以生產喇叭為主的工廠,主要給電視機廠做配套,還可以做音響。
像所有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企業一樣,當時的電聲總廠只需按計劃完成任務,就可以安安穩穩過日子。但身處激盪起伏的變革時代,秦其斌與許多有膽有識的弄潮兒一樣:意氣風發、雄心勃勃,渴望在工作上有所建樹,他開始琢磨帶領電聲總廠開拓新的經營思路。
機會一下就被他瞅准了。改革開放使人們的生活水平開始慢慢提高,對娛樂活動的需求也不斷上升。上海街頭開始出現了「音樂茶座」這樣的新鮮事物,而且生意十分紅火。市面上對音響設備的需求越來越大。
於是,秦其斌果斷提出,要進一步擴大音響生產,拓展市場。同時萌發了在原有工廠下建立上海飛樂音響公司的念頭,主要幫助客戶設計和安裝揚聲器。這就是後來人們津津樂道的「小飛樂」。
問題隨之產生,在一個蘿卜一個坑的計劃經濟年代,計劃外的經營活動最缺的就是資金。企業要發展,沒有資金是行不通的,但秦其斌手上一分錢也沒有。上級同意了擴大音響生產的想法,但明確表態:資金上要自己想辦法。
1984年上半年,秦其斌在上海長寧區參加工商聯會議,偶然間聽一些老工商業者聊天時說起舊上海很多民族企業都用股票來集資。第一次聽說股票這個東西,秦其斌受到了啟發。他提出了股份制的構想,通過發行股票向其他單位和內部職工集資。
【發行股票】
「你們打算向社會發行股票么?」
「是的,向社會發行。」
1984年11月,秦其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由於對「向社會發行」的理解不同,將打算向其他單位和內部職工發行股票集資,說成了向社會公開發售。於是,報紙頭版一篇題為《上海飛樂音響公司接受個人和集體認購股票》的報道,將秦其斌和飛樂音響推向了改革浪潮的風口浪尖。
然而,對於頗具資本主義色彩的股票市場,很多人連想都不敢想。在那個年代,沖破計劃經濟藩籬的無形阻力著實不是一件容易事。
各種議論蜂擁而至:有人說搞股份制會培養出一批「食利階層」,有人說這么做蘊含極大的政治風險……秦其斌可沒想那麼多,初生牛犢不怕虎,他下決心趟出一條前人沒走過的路。
所幸的是,當時的上海,理論界一直都在探討如何利用股份制搞活企業,這為小飛樂率先嘗鮮打下了不錯的基礎。
1984年11月14日,經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批准,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設立,並向社會公眾及職工發行股票。總股本1萬股,每股面值50元,共籌集50萬元股金。
發行人員背著錢箱、股票箱,當場收錢、開票。
許多人早早前來排隊購買,隊伍排成了一眼望不到頭的長龍,盛況空前。一天之內,飛樂音響公開發售的股票便被哄搶一空。新中國第一股就在這樣的偶然與必然中誕生。
嚴格意義上講,當時的飛樂股票更像是一種債券。實際上,那時候人們頭腦中還沒有真正意義的股票概念,大多數人將它等同於國庫券。「當時根本沒意識到股份關繫到產權證明,如果認識到發行股票就意味著搞產權多元化改革,估計我就沒膽子搞下去了」,秦其斌回憶往事時感慨,自己並不是什麼弄潮兒,而是被時代潮流推趕著往前走。
但飛樂音響無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此前30多年,股票不僅是人們言語之間的禁忌,也是思想和觀念中的禁區。因為股份制向來被認為是資本主義和私有制的代名詞。
【歷經混亂】
飛樂音響的股票成功發行,在隨後短短的時間內,如雨後春筍一般,許多公司紛紛選擇這種方法籌集資金,一時間發行股票成為一種風尚。
事實上,在當時的特定經濟環境下,許多公司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資金瓶頸。企業改革開始萌動,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產品結構的拓展,急待大筆資金支持,但計劃經濟下的制度特點,令大多數企業無法再向國家伸手要額外的錢。作為一種籌集資金的好辦法,股份制的需求逐漸發展起來。
但飛樂音響和所有沖在時代前沿的股票隨即遭遇了沒有市場、沒有監管、沒有法規的窘境。在當時的中國,「有股無市」成為了這些股票需要面對的問題。
1987年,著名經濟學家弗里德曼訪問中國時,曾對當時深發展第一任法人代錶王健說:「社會主義搞股份制是一個好的開始,也不容易。但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股票市場就會無章可循,就像潘多拉的盒子,打開了就收不回了。」
事實正是這樣。早期的中國股市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混亂與無序。飛樂音響的股票發行後不久,上海等地一些持有者就開始了自發的股票轉讓。沒有固定交易場所、缺乏市場化價格、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過高,種種問題令最初的股票交易充斥著投機的成分。
同樣是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著一張被稱為「當代最大證券交易所主席和最小證券交易所經理的合影」。1986年9月26日清晨,上海南京西路1806號門口被圍得水泄不通,投資者蜂擁而至。在這個不到10平方米的地方,誕生了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台——靜安證券營業部。這就是照片中所說的「最小證券交易所」。它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股票二級市場雛形的出現。
也就是在這里,飛樂音響作為中國最早發行的股票,率先實現了櫃台交易流通,創造了中國股市的又一項第一。從此,小飛樂總算有了可以自由交易和買賣的正規場所。
那位獲贈飛樂音響股票的紐約交易所總裁約翰·凡爾霖特意從北京飛到上海為自己的股票過戶。在那個小屋子裡,世界最大證券交易所的總裁告訴中國證券市場的拓荒者,美國最早的股市出現在華爾街邊一棵梧桐樹下。
【進場交易】
到1990年,上海已有16個證券交易櫃台和40多個證券交易代理點。深圳也有了10個股票交易櫃台。
但由於制度設計存在不足,私下交易並未停止,反而一度猖獗。沒有交易記錄,沒有成交確認和過戶交割機制,也沒有交易監控和信息披露制度,市場一片混亂,糾紛不斷。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誕生了。
那是1990年12月19日11點,老上海浦江飯店大廳,一幢已有150年歷史的歐式建築,上海證券交易所創始人尉文淵選定這里見證歷史。
約定的開市時間到了,電子顯示屏上開始顯示交易數據。在全世界的矚目下,尉文淵敲響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第一聲開市鑼聲。
尉文淵介紹,開業當天,交易所僅有30種證券上市:國債5種、企業債券8種、金融債券9種、股票8種。其中,上市交易的8隻股票,正是中國證券史上最早進入交易所交易的股票,被人們俗稱為「老八股」,而這其中就包括了飛樂音響在內。
小飛樂再一次成為中國股市的領頭羊。作為著名的「老八股」之一,交易所剛剛成立,它就轉入了場內買賣。而在此之前,中國人對股票交易所的認識僅來自茅盾的小說《子夜》,以及據此改編的電影:氣氛總是那麼忙亂,打手勢配合著高聲喊價。
此後,在近18年的股海沉浮中,交易所電子顯示屏瞬息萬變的行情表上,總能看到這只新中國第一股的身影。
今天,1500多家上市公司在滬深交易所掛牌交易,數千萬投資者在交易所提供的網路平台上自由交易和買賣。十多年前,上海8隻老股票的發行總量按面值計算僅2.6億元,流通股總額不足7000萬元,炒股也只關聯到少數人,僅僅十多年後,到2007年,滬深兩市的總市值就已經超過了32萬億,中國股民也一舉突破1億。
【缺席股改】
事實上,年幼的中國股市天生痼疾。
一般意義上,股份制最簡單的道理是「同股同權,同股同價」,但為了避免國有資產流失,同時也擔心剛剛建立的市場無法承擔全流通的壓力,中國股市最初選擇了「不同股,不同權,不同價」的發展思路。大股東的股票或者國有股、法人股都上市,卻不流通。這在世界其他地方絕無僅有。
這種由歷史和思想局限決定的權宜之計,其弊端終於在進入21世紀後,隨著股市本身的發展和經濟大環境的變化,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由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產生的不同股不同權,進一步造成了惡性圈錢、市盈率過高、大股東沒有積極性、股票
市場定位模糊,不能有效與國際接軌等一系列十分尖銳的問題。
事實上,全社會范圍內關於股權分置改革的思想激辯與理論論證,在公開和非公開的場合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而制度上的醞釀與鋪墊,也在艱難的摸索中一步步展開。
2005年5月,股權分置改革終於全面推出。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股改中,飛樂音響成了缺席者。據上證所首任總經理尉文淵介紹,最初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老八股」中,有4隻股票在當時就屬於全流通,因此並不需要參與股改。飛樂音響正是其中之一。
對於最核心的對價問題(可以理解為非流通股股東為取得流通權,向流通股股東支付的相應的代價,對價可以採用股票、現金等其它共同認可的形式),證監會在改革方案中明確將討價還價的細節交給每一個上市公司,同時規定,股改方案必須經過三分之二流通股股東同意及三分之二全體股東同意。
這一方案的出台,經歷了中國資本市場上迄今為止最為激烈和廣泛的爭論。直至今天,股改方案仍遭到很多爭議。
【穩步發展】
在中國股市的發展史上,恐怕再沒有第二家上市公司能像飛樂音響這樣,完整見證著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逐漸發展的進程。
1991年6月19日,飛樂音響發布了「飛樂音響1990年度經營狀況說明書」,向社會公眾披露公司信息。
兩年後,證監會才發布了《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實施細則(試行)》,中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正式建立。
在此之前,企業大大小小的決議和財務狀況等信息,公眾無從了解。
但上市公司的不斷涌現,客觀上要求企業信息的公開與透明,同時也通過各種股權和權益關系,不斷催生著公眾獲取和掌握信息的意識。
翻開1990年的財務報告,當時飛樂音響的主營范圍還像它的名字那樣,主要是音響設備和電子樂器,全年利潤總額66.3萬元。今年剛剛披露的2007年年報顯示,飛樂音響已名不副實,變身為集綠色照明、IC卡、電子部件和計算機系統集成與軟體開發於一體的多元化產業公司,產品遠銷世界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全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也高達5387.5萬元。
飛躍式的長足發展無疑離不開資本的魅力。
1997年5月,上海儀電控股(集團)公司通過證券市場收購「飛樂音響」股票,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上世紀90年代末期,公司先後收購三家上海公司,進入集成電路行業。2001年,又先後收購了兩家公司,分別進入電子產品加工行業和計算機軟體開發及系統集成行業。
與此同時,公司注冊資本也從初創時的50萬元增加到1000萬元。而前美國紐約交易所總裁約翰·凡爾霖手中的一股飛樂音響,經過拆細,不斷送轉、配股、增發,已經變成了3183股(1元/股)。當初50元的市值,也已價值14196元,增值283倍!(根據10月22日股價計算)
(註:本文部分內容參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中國股市早年歲月(1984-1992))
記者馬嵐
『肆』 我國發行的第一支股票叫什麼名
新中國發行的第一隻股票要在上海股市裡去找,1984年11月14日,經有關部門批准,上海飛樂音響股票誕生,這是改革開放以後國內發行的第一隻股票,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上海飛樂音響公司是一家接受個人和集體自願認購股票並以此籌集資金的新型公司,公司委託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證券部公開向社會改選股票`1萬股,每股`50元`。股票是股份制企業(上市和非上市)所有者(即股東)擁有公司。資產和權益的憑證。上市的股票稱流通股,可在股票交易所(即二級市場)自由買賣。非上市的股票沒有進入股票交易所,因此不能自由買賣,稱非上市流通股。這種所有權為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標准、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等,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股票是股份證書的簡稱,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或作價抵押,是資金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主要特點一:不返還性,股票一旦發售,持有者不能把股票退回給公司,只能通過證券市場上出售而收回本金。股票發行公司不僅可以回購甚至全部回購已發行的股票,從股票交易所退出,而且可以重新回到非上市企業。二:風險性,購買股票是一種風險投資。三:流通性,股票作為一種資本證券,是一種靈活有效的集資工具和有價證券,可以在證券市場上通過自由買賣、自由轉讓進行流通。四:收益性。五:參與權。
『伍』 中國上市第一個股票是什麼
1986年11月14日,當鄧小平將「飛樂音響」股票贈予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約翰•凡爾霖後,俗稱「小飛樂」的「中國第一股」讓世界為之轟動。上海飛樂音響公司1984年發行的股票(通稱「小飛樂」),是改革開放後我國公開發行的第一支股票
『陸』 中國第一支股票是哪年
您好,中國第一支股枯悄票是在1991年上市的。1991年,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准了中國的第一支股票,即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石化)的股票。中石歲塵化的股票於1991年7月3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正式上市,成為中國第一支上市股票。此後,中國的股票市場也正式開始了發展。中國的股票市場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乎敗禪的股票市場之一。
『柒』 中國第一隻股票是什麼股票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中國第一隻股票是 流動,才是股票的生命 如果說「小飛樂」的誕生是秦其斌的創舉,那麼「小飛樂」股票的流通則是黃貴顯的成就。 在一張拍攝於1986年9月26日的黑白照片的背面,黃貴顯記下了這樣一段話:「代理股票交易第一天,第一個進營業廳的是一個推著輪椅的顧客,他是6點前來的。因為外面人多,公司提前半小時開門營業。」這是他的相冊中眾多關於股票記錄的鏡頭之一。 實際上,在飛樂音響以及隨後的延中實業成功發售後不久,作為「證券商」代表的秦其斌,就不得不面對一個難題:買了股份的人,能不能變現出去?在現實中,雖然股票能夠保本付息,但是如果遇到婚喪嫁娶之類的急事,或者乾脆就是持股人不想再持有,想把這些股份轉出去變現,怎麼辦? 「有女總要出嫁,有兒總要結婚。這樣不嫁不婚的,難道只好等著老死嗎?」黃貴顯聽到這種抱怨時,很受刺激。於是,他和同事胡瑞荃等開始設計方案,並向人民銀行打報告要求放開股票交易。1986年8月,上海市政府召開會議,聽取關於股份制的匯報,胡瑞荃到會做了《股票的生命在於流動》的發言,反映市民「有女要出嫁,有兒要結婚」的呼聲。這次會議後,證券股票交易的方案被批准了。 1986年9月26日,在上海南京西路1806號,新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櫃台——靜安證券營業部誕生了,上市交易的只有飛樂音響和延中實業兩只股票。9點正式開盤,飛樂音響開價55.6元,比起一年多前的股價,漲幅超過了10%,當天上市的100股股票不到一個半小時即被搶購一空。 開市不到兩個月,中國終於有了股票櫃台交易的消息,傳到了世界很多地方。 1986年11月23日,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當時的董事長凡爾霖聞訊而來。在此之前,鄧小平在接見凡爾霖時,將一張飛樂音響的股票,當作禮物贈送給凡爾霖。深諳股票之道的凡爾霖看到股票上不是自己的名字,執意要親自到上海去過戶。 20年過去,黃貴顯對那天的情景依然記憶猶新。工作人員在小飛樂股票上寫好凡爾霖的名字,蓋好章。凡爾霖問,要多少過戶費?陪同來的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行長李祥瑞說,免了吧。凡爾霖笑著說:「還是你們中國好,不像我們美國,只認錢。不過今後你們買美國股票,要過戶,我可不能給你們免費。」 股票櫃台交易,得到了上海市民的熱烈擁護。開業之後,上海南京西路1806號靜安證券業務部外,排隊的人經常能在街上繞好幾個圈,長得看不到隊尾,以至引起了交通管理部門對交易所的不滿。 靜安證券交易所的成功,使決策者產生了信心,也促使更多的老百姓願意投入到股票投資理財中。在這種情況下,199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授權,由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這是建國以來內地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幾天之後,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證券交易所試開業。 隨著證券交易所的成立,股市風雲以及沉浮其間的故事、人物,開始不斷地演繹並展現在普通中國人面前。一個叫楊懷定的普通工人,辭去公職,投身其中,不久之後,就被人們稱為了「楊百萬」。在「楊百萬」等人的帶動下,大批中國人走進了股市。 由此,中國股票交易市場全面啟動,億萬中國人的生活與此息息相關。股票及股票交易,使得中國人告別了單一銀行存款的資產打理方式,股票、基金,甚至黃金、藝術品投資,走進了越來越多中國人的家庭。 2007年5月底,伴隨著當時股市的不斷飄紅,滬深兩市賬戶合計已經過億。從1990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之初鮮有人敢嘗試股票,到如今「有上億的人在炒股」,僅用了17年時間。
求採納
『捌』 中國第一支股票是什麼名字和什麼時候發行的
1984年發行中國第一支股票飛樂音響
「老八股」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直接產物。1984年11月「飛樂音響」公開發行股票50萬元,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發行的第一隻股票,猶如建立新中國證券市場的一支嚆矢。次年,「延中實業」和「愛使電子」分別發行股票500萬元和40萬元; 1987 年,「真空電子」和「飛樂股份」分別發行1000萬元和210萬元; 「豫園商場」於 1988年發行129.1萬元,「申華實業」(當時名申華電工聯合公司)發行46 萬元。 1992年2月,「真空電子」又發行首隻B股。
1990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時,上述八家公司成為上交所首批掛牌交易的上市公司,因而獲得了「老八股」的雅號。面對投資者旺盛的投資熱情,有限的幾只股票供不應求,「老八股」著實熱鬧了一番,成為第一批老股中的寵兒。
『玖』 中國第一支股票是什麼股
上海飛樂音響公司。
上海飛樂音響公司位於武夷路的上海飛樂音響公司由上海電聲總廠發起成立,經營成套設備並承包賓館、影劇院、體育館等音響設施的設計、安裝工程,是一家接受個人和集體自願認購股票並以此籌集資金的新型公司,於1984年11月18日正式開業。
公司委託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證券部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一萬股,每股50元。這是「文革」結束以來中國金融機構第一次發行的股票。
(9)中國第一隻與國際接軌的股票是什麼擴展閱讀:
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擁有「亞」牌、「Sylvania」兩大百年品牌,國內擁有一個國家級技術中心和一個全球產品檢測中心以及九大研發生產基地,分別是上海亞明、北京申安、江蘇亞明、四川亞明、山東亞明、湖北申安亞明、江西申安亞明、河南亞明、遼寧申安亞明。
上海亞明燈泡廠有限公司創建於1923年,是中國第一家民族照明企業,也是中國第一隻燈泡的製造者。「亞」字品牌更是近一個世紀家喻戶曉的著名民族品牌。
歷經幾十年的發展壯大,公司業已成為集研發、製造、營銷和工程服務為一體的專業照明企業,形成了光源、電器、燈具、零部件產品系列,並以技術雄厚、規格齊全、質量上乘、服務優質而享譽海內外市場。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新中國第一支股票誕生記
參考資料來源:飛樂音響-公司簡介
參考資料來源:飛樂音響-上海亞明照明有限公司
『拾』 中國第一支股票是哪年發行的
中國第一支股票是1984年11月18日發行的。
上海飛樂音響公司位於武夷路的上海飛樂音響公司由上海電聲總廠發起成立,經營成套設備並承包賓館、影劇院、體育館等音響設施的設計、安裝工程,是一家接受個人和集體自願認購股票並以此籌集資金的新型公司,於1984年11月18日正式開業。
公司委託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證券部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一萬股,每股50元。這是「文革」結束以來中國金融機構第一次發行的股票。
(10)中國第一隻與國際接軌的股票是什麼擴展閱讀:
1986年11月14日,當鄧小平將「飛樂音響」股票贈予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約翰·凡爾霖後,俗稱「小飛樂」的「中國第一股」讓世界為之轟動。上海飛樂音響公司1984年發行的股票(通稱「小飛樂」),是改革開放後我國公開發行的第一支股票。這「中國第一股」究竟是怎樣勇敢地橫空出世?
改革浪潮初涌,有志勇士敢設想
20世紀80年代初,在黨和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推動下,城市改革的浪潮已經開始涌動,各單位開始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要求培養幹部。
1940年出生的秦其斌,於1958年順利考入復旦大學電子專業。畢業後,被分派在上海無線電九廠技術科。年輕好學、思想活躍的秦其斌被抽調到上海儀表電訊工業局下面的元件工業公司擔任辦公室副主任,當時吳邦國委員長是元件公司的副經理。
1983年初,秦其斌被任命為上海飛樂電聲總廠第一副廠長,1984年接任退休的老廠長成了電聲總廠廠長。這時的秦其斌43歲,年富力強,雄心勃勃,有知識懂技術又有管理經驗。他不甘於僅僅為儀表系統的產品做配套,開始帶領電聲總廠開拓經營。
當時,「音樂茶座」十分紅火,他就大膽設想,提出本廠生產的揚聲器除了給電視機做配套,還可以做成音響。於是,就有了電聲總廠下設上海飛樂音響公司(即「小飛樂」)的創新,有了以後「小飛樂」發行股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