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小非解禁詳解
大小非裂鎮中的非是指非流通股,也就是不能在證券市場上自由買賣的股票。大非是指占股本比例較大的非流通股,一般占總股本5%以上,小非指則占總股本5%以下的非流通股。
解禁:指由於蔽源頃股權分置改革使得非流通股可以流通了,從而解禁(解除禁止)了原來的非流通股,使得非流通股變成了流通股。
大小非解禁:增加市場的流通股數,非流通股完全變成了流通股。
大小非為什麼要解禁:
股權分置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國股市的健康發展,集中表現在3點:
a. 權利不對等。同一種股票流通股、非流通股的不同持有者享受的權利不對等,主要體現在參與經營管理決策權的不對等、不平等。
b. 承擔義務不對等。同一種股票流通股、非流通股的不同持有者承擔的義務不對等,主要體現在持股成本有巨大差異。
c. 不同股東獲得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和承擔的風險不對等。同一種股票流通股、非流通股的不同持有者取得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和承擔的風險是不對等、不平等的。
以上這些股權分置問題,使得上市公司的產權關系無法理順,企業結構治理無法進行,企業管理決策獨裁化、內部人控制比較普遍,企業產權改革根本無法深入下去,股權分置成為一塊繞不過去的石頭。
有鑒於此,我國從1998年下半年開始到2001年間,進行過兩次國有股減持探索,但效果並不理想,不得不半途而廢。
從總體上看,這個過程分為三階段:一開始是提出國有股減持,即讓國有股在證券市場上慢慢出售,逐步減少國有股比重,最終完全退出股市;接下來提全流通,即把非流通股全部變成流通股,變成現金;最後提股權分置改革,即把非流通股全部變成流通股。應該說,這三個口號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股權分置改革後不一定非得要進入流通,所以和市場擴容沒有必然聯系,但卻可以實現同股同權,這樣就完全符合資本市場的基本要求了。
2004年1月,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積極穩妥地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據此,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於2005年4月發布了《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標志著股權分置改革正式啟動。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於2005年9月4日發布《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標志著股權分置改革從試點階段正式進入積極穩妥、全面鋪開的新階段。
截至2007年4月20日,上海、深圳兩家證券交易所中完成或者已經進入股權分置改革程序的上市公司有1290家,占總市值的98%。這表明,股權分置改革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
股權分置改革是我國證券市場制度的一大創舉,具有劃時代意義。它能夠在穩定市場預期的前提下解決原來的股權分置問題,從而使得股票市場的供求關系、定價機製得到真實反映,便於今後一系列金融創新措施,促進資本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
容易看出,股權分置改革一定要考慮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持股成本,這個問題如果無法解決,就談不上公平、公正。換句話說,股權分置改革後上市公司中所有股份的持股成本是否相同,是判斷股權分置改革成功與否的唯一標准。
大小非解禁對股市的影響:
一般來說,大小非解禁是會導致股票價格下跌的。道理很簡單,某隻股票的供應量增加了,就會因為市場供大於求而導致價格下跌。
但是,大小非解禁後股價不跌反升也是可能的,主要原因無非是兩種:一是解禁後的股票沒有立刻拋售,或者拋出的數量太少;二是市場資金充裕,有多少吃多少,這樣反而會引起場外資金關注,形成「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態勢。這方面典型的例子有「氯鹼化工」,該股票2009年1月12日宏陸有限售條件的流通股解禁後一連幾天都在放量上攻。
大小非解禁後,股市中最大的「莊家」既不是公募基金也不是私募基金,而是那些原來以低成本獲得了非流通股的大小股東們。
② 大小非的解禁,對一隻股票來說算是利空嗎
股票漲跌不由解禁決定,並且股票解禁不代表大股東馬上減持,股票漲跌由供求關系、資金量、業績、政策、消息等多方面因素決定。股票解禁意味著大量的非流通股可以進行流通,減持需要提前發出公告,非流通股占總股本5%以上的,一般要求兩年以上才能減持,非流通股占總股本低於5%的,一般要求在一年以後才能減持。
股票解禁的定義是限售股過了限售承諾期,可以在二級市場自由買賣。一般來說,解禁當日開始,解禁的股票就可以自由交易。企業持有的限售股在解禁前已簽訂協議轉讓給受讓方,但未變更股權登記、仍由企業持有的,企業實際減持該限售股取得的收入。
按照證監會的規定,股改後的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應當遵守下列規定:(一)自改革方案實施之日起,在12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轉讓;(二)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前項規定期滿後,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得超過5%,在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取得流通權後的非流通股,由於受到以上流通期限和流通比例的限制,被稱之為限售股。
個股解禁通常來說會使得股票供給增大,股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股價會下行,但是具體需要結合解禁時該個股的基本面、所處的價位和當時的大盤情況。
比如有的個股已經超跌或到橫盤突破區域,那麼一旦解禁,股東極有可能拉高出貨,反之一隻業績不佳的個股解禁或者高位那麼下跌可能性大,當然還要適當結合當時大盤走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般對於大型國企,大非解禁沖擊較小,因為國有資本很少會減持。而對於創業板、中小板這類製造暴富神話的板塊,則需要保持謹慎,一般都會引發大跌。
此回答由康波財經提供,康波財經專注於財經熱點事件解讀、財經知識科普,奉守專業、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財經內容,用生動多樣的方式傳遞財經價值。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投資速報:度小滿金融「定期盈」
定期盈是度小滿平台上最受歡迎的穩健型理財產品,更多產品信息可以通過度小滿金融APP了解。
③ 大小非解禁
面對大小非減持後不斷擴容的股市,A股市場的流動性變得日趨緊缺,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探討如何能夠使股市供求平衡。 顯然,管理層已把限制大盤股的IPO和一些上市公司的惡意圈錢行為作為平衡股市資金壓力的方式之一。 據萬德資訊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A股市場首發家數和募集資金額、上市公司增發家數和募集資金額,都呈逐月下降趨勢。與2007年四季度對比,今年一季度券商投行業務收入環比下降趨勢更為明顯——IPO融資額、增發融資額、配股融資額分別下降63%、36%和64%。 而在解決大小非解禁的問題上還沒有公開出招。 首先,「在大小非減持的過程中,市場需要明確的預期,不能暗箱操作」。一位券商人士認為,在減持前,應該確定減持比例,大股東減持前出公告與公司業績的最新狀況。 這在A股市場已有先例。 為預防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在全流通時代下可能通過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等手法牟利、保護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深交所在去年5月發布了《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行為指引》。 深交所要求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增持或減持公司股份達到公司總股份1%時應當及時出公告;在出售後導致持有、控制公司股份低於50%、30%或出售後導致其與第二大股東持有、控制的比例差額少於5%時應對出售的原因、進一步出售或增持股份計劃等事項及時出公告。 「這一規定完全可以推廣到主板市常」業內人士認為。 其次,「在減持過程中,大宗交易也是可以考慮的,這樣可以減少對二級市場的沖擊。」一位券商人士認為,成熟市場里,大宗交易比較普遍,在國內,滬深兩市也有,但是,不夠普遍。 實際上,也有部分大非在減持過程中,採取了大宗交易的形式。 去年6月,路橋建設(600263.SH)披露,公司控股股東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中交股份)已通過上證所交易系統以大宗交易方式出售1087.7177萬股公司股份,占總股本2.67%。中交股份的這種減持方式受到了市場的高度贊揚。 「大宗交易也面臨一定的困難,在二級市場減持,可以人不知鬼不覺地拋售出去,而以大宗交易的形式,往往會出現折價現象或是無人接盤的窘境。」一位市場人士提出質疑。 「這就要看股票的估值是否合理了,如果估值合理、投資者看好公司今後的發展前景的話,同樣可以賣出去。」一位私募基金人士認為。 「管理層做了很多風險後置的事,比如現在的大小非解禁。」同濟大學博士黃建中稱,因此,如何延緩大小非的減持進程,成為管理層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A股很多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是國資委,這樣的話,國有股份的減持就很容易控制,關鍵是如何控制非國有股東,這其中,很多上市公司的非國有股東是小非。而股改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如果限制其減持,就會失去信用。」一位法律界人士認為。 「關鍵以什麼方式達到這一效果。」海通證券(600837.SH)的一位人士稱,國有股東可以採取國家強制的措施,而非國有股東則必須要用市場化的手段,比如,在禁售期滿一年後,再持有一年才出售者,免徵20%所得稅,這顯然是第三招。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摘編。
詳情
http://bbs.chaogu.com/viewthread.php?tid=286756&highlight=%B4%F3%D0%A1%B7%C7%BD%E2%BD%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