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期貨和股票哪個掙錢
如果有炒期貨和炒股盈利的能力,那麼做這兩個都掙錢。如果沒這能力,那做哪個都很難掙錢,更有可能是賠錢。
這么說可能不太清楚兩者的差別,往細了說有兩點區別比較大。一是期貨可以做多做空,而股票只能做多。二是期貨有杠桿,而股票沒有杠桿。這兩點區別帶來了不一樣的情況。期貨有多空,意味著有更多的交易機會,雖然更多的交易機會,並不肯定意味著有更多盈利的機會。期貨有杠桿,意味著用小一點的資金,就可以參加需要更多資金才能入場的交易,更有可能以小博大。可這是一把雙刃劍,能放大盈利,也能放大虧損。來的更快,去的也更快。
因此,首先要考慮的還是具備做這兩個中的某一個有盈利的能力,之後再根據具體差別來考慮做哪個更適合自己。盈利能力才是根本,並且適合自己的才更好,別人的建議僅供參考。
㈡ 做股票相對容易賺錢,還是做期貨容易賺錢
倆都賺錢,期貨賺錢快點,但是你要是資金不夠大,風險承受能力不夠強的話,還是買點股票吧,期貨一天上下的金額有點讓人心臟受不了的。
股票風險大於期貨:
股票作為國人的日常投資渠道,已經完全的深入到國人的生活之中。「股票再跌,股數還是在那,只要我不賣,我就不會虧」。這可能是股票投資者中比較多的聲音。這也說明了股票在普通大眾心理低風險的定位。
但是真的如此嗎?股市顯現的只是表象,極具迷惑性,讓大眾覺得無風險而已。2015年的股災出現的情形還歷歷在目,而當時的一些媒體竟然把股災的一部分原因歸結到股指期貨,期貨又一次成為背鍋俠。那次的股災,全國做股票的應該都是受害者。系統性災難,誰都跑不掉。
相反,做股指期貨的投資者中,有虧錢的也有賺錢的。期貨的雙向交易最終決定了一部分人在股指期貨上賺得盆滿缽滿。
此時卻沒看到媒體上對期貨投資者的賺錢效應進行廣而告之式的宣傳,這類人群成了被遺忘的一群人。而虧錢的那部分人群,也因為期貨固有的每日結算制度,讓這類虧損的人群損失有限。
為什麼說這部分賬戶資金虧光的期貨投資者們虧損有限?因為是從時間成本上與股票投資者進行的對比。
股票投資者被套後,往後的日子都是在想什麼時候解套,一直走在解套的路上,會浪費掉很多的交易機會。而期貨投資者虧光後,如果有交易機會,他們還會抓住,只要能抓住機會,那麼賺回來是遲早的事情。
股票股本恆定,極易被人控制,而且一家上市公司也極易與一些機構進行合作來操控股價,小投資者們無法分辨得到的消息是真是假。期貨交易的是大宗商品,關系著國計民生,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是有著生產規律、經濟規律的,無人能操控,即使操控也僅僅短時間的行為。
一句話總結股票風險大於期貨,就是股票只能被動地等待股票上漲,沒有做空機制,加上T+1制度會放大風險,容易被人為操控,極不公平。期貨雙向交易機制,符合經濟規律運行,無法操控,公平交易。
期貨賺錢效應大於股票:
正如上面所說,期貨的風險要小於股票,而且公平。那為什麼做期貨的人要比做股票的人要少呢?因為期貨需要專業的人才。
就是因為它的專業度高,所以在大眾的眼裡,期貨難做,且風險極高,並且期貨不允許做任何的宣傳。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在銀行里可以看到很多證券公司的宣傳台,你什麼時候在銀行里看到過期貨的宣傳台?
期貨是尋找各種規律的交易。這就需要交易者有極強的耐心、信心。而這是大眾投資者們所不具備的。所以期貨上賺錢的只是小部分人。
那為什麼期貨上賺錢的只是小部分人,卻說期貨的賺錢效應要大於股票呢?
股票投資者,在牛市行情中,人人都是股神,因為在上漲的過程中只要買就能賺,但是最後又有多少人落袋為安了呢?極少。在熊市中,人人都像被爽打的茄子一樣蔫了,一套多年。
而期貨,不管熊市、牛市,總會有一小部分人賺錢,而且是賺大錢,造富效應很快。在期貨上只要能在熊市賺錢的投資者,往往在牛市中一樣能賺到錢。
這就是為什麼說期貨的賺錢效應大於股票的原因。
對比了股票和期貨,每個人的投資理念和方法不盡一致,只要你選對適合你的投資渠道,你就會賺錢。但是從公平角度考慮,期貨優於股票;從盈利角度考慮,期貨的杠桿交易要優於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