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缺口與成交量的實際案例分析
缺口與成交量的實際案例分析如下:
一、普通缺口的案例分析
- 案例背景:某股票在長期下跌途中,處於低位整理形態中,運行於一個對稱三角形態。此時,出現了缺口A。
- 缺口特徵:缺口A為上跳空,且跳空當天成交量沒有相應放大,甚至萎縮。這表明該缺口並未導致股價脫離其運行的形態,符合普通缺口的特徵。
- 操作策略:基於普通缺口通常會被填補的統計結論,投資者可以在缺口上方的相對高點拋出股票,待缺口封閉後再買回。在此案例中,投資者可以在缺口A出現後的某個時點(如16元)賣出,再在缺口下沿(如15.65元)買回來,即可獲利。
二、缺口回補的案例分析
- 案例背景:缺口B出現後,並未立即回補,而是在第六天才以跳空形式(缺口C)回補。
- 分析要點:缺口B的出現同樣伴隨著成交量的萎縮,且未脫離其運行的形態,因此也符合普通缺口的特徵。缺口C的出現,雖然形式上為跳空,但實際上是回補缺口B的過程,這進一步驗證了普通缺口通常會被填補的規律。
- 操作提示:投資者在缺口B出現後,應耐心等待其回補。最佳回補期通常為缺口出現的3-5天,但具體還需結合市場情況靈活判斷。
三、成交量與缺口關系的案例分析
- 案例背景:在缺口D後的交易中,出現了紅三兵形態,但此時還不能確定其今後的發展。直到隨後的放量大陽線出現,才打破了原來的運行軌跡,後市直線向上成為可能。
- 分析要點:成交量的放大是股價突破形態、形成趨勢反轉的重要信號。在缺口D後的交易中,雖然紅三兵形態出現,但成交量並未明顯放大,因此還不能確定股價的後續走勢。直到放量大陽線的出現,才確認了股價的突破和趨勢的反轉。
- 操作啟示:投資者在分析缺口時,應結合成交量進行綜合判斷。成交量的放大往往預示著股價的突破和趨勢的反轉,而成交量的萎縮則可能意味著股價仍處於整理或反轉形態中。
綜上所述,缺口與成交量的實際案例分析有助於投資者更好地理解股市中的缺口現象,並制定相應的操作策略。但需要注意的是,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者在運用缺口與成交量的分析方法時,應結合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靈活判斷並做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