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史上股票跌得最慘的是哪一年啊
從1992年到2015年中國股市經歷了8次熊市,其中第二次也就是1993年的這一輪熊市跌幅最大。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漲完成後,股市的大擴容也就開始了,伴隨著新股的不斷發行,上證指數也逐步走低,進而在777點展開長期拉鋸,後來777點位失守,大盤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續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點,但這次熊市帶來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數量急速地膨脹。
(1)2015股票暴跌時間擴展閱讀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沖動過後,市場開始價值回歸,不成熟的股市波動極大,僅僅半年時間,股指就從1429點下跌到386點,跌幅高達73%,這樣的下跌在現在來看是不可想像的,而在當時,投資者們都自然地接受了,難怪有人說,還是早期的股市炒起來爽。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講究什麼價值投資,業績好壞也是無所謂,最重要的是流通盤要小,這樣好炒。但是隨著股價的炒高,總有無形的手將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經回到577點,跌幅接近50%。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暫的牛市過後,股市重新下跌。從1995年的8月開始,當時僅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長虹開始悄悄走強,業績白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資金的關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達到階段低點512點,績優股股價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條件具備。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這輪大調整也是因為過度投機,在績優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後,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經跌至1047點。這兩年間,股市的擴容繼續瘋狂進行,規模出現了難以想像的擴張。嚴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級市場出現極度失血,持續2年的熊市就此展開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過後,市場最關注的就是股權分置的問題。投資者普遍認為這是利空因素,解決股權分置也成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從2245點一路下跌到998點。經過這輪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大調整,A股市場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輪行情也在悄然醞釀當中。
第七次大熊市:2007年10月16日至2008年10月28日
全國製造業和地產等支柱產業泡沫顯現,危機四伏,在投資者普遍對行情盲目樂觀之際,股指則開始一路下跌。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指數隨之一瀉千里,僅一年時間,股指便從6124點狂跌至1664點。從此,進入幾個月的震盪調整之中。很多製造業的老闆,發現搞製造業賺不到錢了,所以投身於股市。
參考資料:騰訊財經-中國股市七次熊市
Ⅱ 2015年中國股市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股災各大指數暴跌其中2015年6月26日當天上證指數暴跌
具體原因就是監管層睜眼瞎,放任股市配資野蠻生長,在市場最瘋狂的時候嚴查配資,導致股災
Ⅲ 2015年6月29曰股市暴跌是怎麼回事
一是,本周迎史上最大批量IPO凍結資金達7萬億元,資金面驟緊;
二是,6月份銀行體系面臨半年末的考核緊張時點,且6月份MLF到期,影響流動性;
三是,中國證監會官方微博發文,要求證券公司對外部接入進行自查,各地證監局對自查情況進行核實,要求中國證券業協會制定證券公司信息系統外部接入的規范標准。
四是,證監會新兩融管理辦法徵求意見出台,政策降杠桿意圖明顯,對大盤有沖擊。
五是,產業資本加速套現,5月以來國內產業資本減持金額高達2000億元,其中5月單月減持額就多達1500億元,環比暴漲近一倍,並創下今年以來月度減持新高。
六是,A股證券化率已經高達104.63%,發出警示信號。截至6月12日,滬深股市總市值報71.25萬億元,首次突破70萬億元,一周增加3.18%。兩市股票平均價格為17.8元,一周漲2.16%。若以2015年中國GDP總值68.1萬億元(預測值)計算,A股證券化率已經高達104.63%。
七是,A股市盈率過高,高估值股票存在調整需求,截至6月15日,上證綜指當前市盈率大約為22倍,而就在數月之前,其市盈率還徘徊在9.6倍左右,這至少是199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深證成指市盈率為54倍左右,為MSCI(MSCI.N)新興市場指數市盈率的4倍之多,創業板市盈率則高達128倍。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5月底,東京證券交易所創業板市盈率為99,港交所主板市盈率為13倍左右,創業板市盈率則為90。
(3)2015股票暴跌時間擴展閱讀
股票下跌是因為賣出價格低於買入價格,股票供大於求。股市下跌的內因在於市場流動性趨弱資金短缺,具體表現在新股發行量超出市場承受能力,大小非減持、定向增發等一系列因素;其外因在於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個股在遭遇利空之後,往往造成資金出逃的現象,承接盤減少股價下跌。而股市遭遇系統性風險,則出現覆巢之下無完卵的現象,絕大部分股票難逃下跌之虞。在路徑上,股票下跌與股市下跌互為因果,具有遞進關系。
個股下跌特別是權重的利空,往往拖累整個大盤指數。比如美國股市因為特斯拉公司業績下滑,造成美股指數下挫。A股某些指標股中報業績預虧,都是引發滬深股市下跌的根源之一。
Ⅳ 2015年股市大跌具體時間
從2015年6月15號從5178點見頂,到7月9日最低3373點!
Ⅳ 2015年千股跌停,當時的情景是什麼樣的
大家好,我是老徐,一個在努力奮斗的金融民工,請大家關注我,共同探討財經問題!
2015年的千股跌停,我是親身經歷過,對我也是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身邊因為股票爆倉而出現了一件極端事件,現在回想起來還是非常心慌。
我自己當時股票的虧損超過了60%,每天看著股票在跌停卻無能為力,到後來對於股票完全就失去了信心,由於虧損太多,賣也不想賣,也不想補倉,最終只能靠時間來消磨自己對於股災的深刻記憶。在經歷了股災後,我對股票投資的思路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我現在更多是用長期投資的思維來選擇股票,而且就選擇相對比較穩健的股票作為投資目標。
Ⅵ 上次股票大暴跌持續了多久
首先要了解股市,股市是一個資金推動型的市場。不斷的有人出高價買股,這樣才會一路上漲,水漲船高,所以需要大量資金來運作。
接著我們看時間+事件。0607的牛市我們稱為998牛市,產生牛市前的最低點是998。有人說破1000產生了牛市,這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05年以前那那波大熊市是因為宣布國有股減持造成的,大家蜂擁而逃。而到了05年大概5月份的時候吧,國家出了一條政策,允許保險資金在二級市場買賣股票,其中包含了社保基金,隨後用了1年時間的准備,准備了什麼?其實就是在建倉。為什麼要買足,因為要股改,股權分置改革。這一行為成為了導火索,快速引發了行情,然後在資金不停的追捧下,造成2年的牛市。
在股改信息發出以後,同意QFII進入中國股市。很多人以為讓外國人抄了中國的底,其實錯了,QFII從審批到購買股票需要很長的時候,等他們進場的時候早就是牛市了,誰抄底了?很明確社保基金。
其實這輪牛市到07年的5月30日就差不多結束了。在530之前~貨幣政策已經出現了重大的轉折,國家開始調高存款准備金率,這以調整意味著整個市場將要開始缺錢,逐步減少市場上的流通貨幣總量。而530是熊市導火索,明確的信號。為什麼530以後大盤還在漲?因為要撤庄。
因為莊家還沒有完全退出,包括社保基金。社保基金是在530附近開始減倉的。
530以後出現的最多的詞彙就是28現象以及市盈率,為什麼?1拉起大盤股票,造成盤面很好的假象,小盤股開始撤資。2講市盈率讓大家購買大盤股,那個時候市盈率大盤股很低。所以散戶都在那個時候被忽悠進去,然後深套。隨著准備金率的進一步跳空,市場資金不足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接著就開始大跌。
Ⅶ 為何2015年4月28日下午股市暴跌
一、配資的瘋狂進出,是造成股指過山車走勢的罪魁禍首
我國股市發展20多年的歷史中,每一輪行情,都有資金推動的痕跡,這些資金中,如果理性的長線資金進入股市所佔比例高些,股市的行情就會長一些,走勢就會溫和一些。相反就會暴漲暴跌。那麼,此輪非理性資金佔比有多大呢?我們看一下數據,今年6月8日股市成交額創出了歷史天量,單日成交額突破1.3萬億元,當日股指上漲2%,基本面無任何消息。再看2007年創6124高點的那波行情,股市成交額天量出現在2007年5月30日,成交額為2712億元。導火索是5月30日凌晨管理層突然宣布提高印花稅,引發當天股民恐慌拋售而形成的天量。2007年到2015年也就8年時間,如果每年股市新增資金按10%計算且假設2007年入市的資金都是理性的,那麼2015年最大日成交天量應該在6000億左右,其餘的7000億資金應該就是非理性資金,這部分資金占日成交額的54%。那麼,這部分非理性資金來自何方呢,筆者認為這部份資金絕大部分來自配資。配資來源的復雜性和資金高成本的性質意味著此部分資金一定是快進快出,嗜血成性,助漲殺跌。這類資金與鼓勵長線資金進入股市也背道而馳,所以筆者認為此部分資金如果不徹底清除,股票市場將永無寧日。
二、融資融券業務為股指暴漲暴跌推波助瀾
在股市裡,短期是零和游戲,有人賠錢,就有人掙錢。長期看,股民可以通過企業分紅或享受企業發展帶來股價估值上漲而掙錢。融資融券的成本,註定這部分資金只能參與短線炒作。融資的年化利息約8.6%,融券的年化利息約10.6%。在二級市場上,任何一隻股票年分紅率不會超過這個比例,不會有人願意長期融資去等待股票分紅。所以融資的獲利模式一定是短期內利用股票的價格差異獲利。再看融券,股市上漲融券虧損,下跌又無券可融,融券也就失去了最初功能。所以融資融券業務,在上漲時錦上添花,在下跌時則是落井下石。所以筆者建議,逐步減少融資融券標的直至取消,或者只允許機構融資融券。
三、分級基金的母基金會被動贖回,造成了股市資金的外流,也是股指下跌的一個因素
當分級基金持有的股票下跌時,分級基金杠桿就會加大,分級基金的跌幅會遠大於股票跌幅。所以股票下跌時,分級基金就成了燙手山芋,持有人紛紛贖回,母基金只能被迫賣股票,為股票下跌提供了動力。另外,盲目參與分級基金的炒作,也會給股民信心帶來沉重打擊,股民專業知識相對匱乏,對分級基金並不了解,這點從軍工B級下折就可以看出來。7月10日是軍工B級(150187)下折日,參與下折就會虧損50%以上。在這種情況下,7月9日軍工B級(150187)卻打開跌停板,換手高達48%。為什麼會有人飛蛾撲火呢,其原因就是不了解分級基金的規則。參與這些交易的散戶,在財富消失的同時,也可能會把股市定義為賭場。所以這些「創新」產品在散戶居多的中國市場也應該取消。
當然,股指的下跌,也可能與敵對勢力惡意做空股指期貨、熱錢外流有關,但這類資金的出入,大部分應該通過配資渠道,所以,股市自身制度完善了,就會自動屏蔽其他噪音,做到自身的健康發展。
Ⅷ 2015年股票大跌問題
波動幅度與時間不成正比,如一餐吃掉三餐的食物,自然會消化不良。
Ⅸ 2015 股市暴跌的原因
一、大戶套現,散戶接盤。
第一階段:
2014年7月11日—12月31日,一系列改革利好出台(7月銀行改革、8月鐵路石油改革、9月水利改革、11月金融券商改革),帶動了股市不斷上漲,上證指數漲幅58.23%,對這波行情媒體都稱之為「改革牛」。這期間中小股民投入了1.33萬億元進入股市。
第二階段:
2015年1月1日—3月8日,因為春節、政府年終總結、准備兩會等原因,沒有新的改革措施出台,股市平穩震盪。這兩個月市場基本處在消化前期改革概念的階段,中小股民凈買入5100億元,新的資金還在不斷進入。
第三階段:
2015年3月兩會召開之後,改革利好不斷出台,股市重新開始上漲。2015年3月9日—4月27日,兩個多月時間中小股民凈買入1.62萬億元,比前兩個月漲了2倍。這時候市場泡沫開始形成。2015年4月16日,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正式面市。尤其是中證500,這成為一個極佳的套利工具,因為它的標的是中小盤股。以往的滬深300根本無法准確指示中小盤的價格走勢,經常是股指跌了5%,但是小盤股已經兩個跌停了,起不到套利作用。
接下來的5月、6月,股市震盪下跌,官媒開始護盤,這是我們做的一件錯事。如果沒有官媒護盤,也許股市可以進入一個平穩期,和第二階段一樣,去慢慢消化過去的改革概念,股指能維持在4500點左右,稍微有點泡沫很正常。可是這次護盤後,5月、6月間有大量杠桿資金入市,再加上做空手段齊備,於是引發了後來的大規模下跌。大莊家們也瘋狂套現,從5月1日起到7月8日證監會禁令出台,總共套現3.2萬億元,逼迫政府出手救市。
而上市公司高管們在5月總計套現366.5億元,6月336.4億元,單月套現金額相當於2015年前四個月套現金額的總和。
二、高杠桿配資。
截至2015年6月,場內場外配資規模達到最高峰4.8萬億元,股價也被推到最高點。大量杠桿資金入市的結果就是,一旦出現下跌,就會發生千股齊跌的壯觀場面。6月13日午間,證監會發布消息,要求證券公司對外部接入進行自查,對場外配資進行清理。配資在得到通知以後開始撤出,大量拋售股票,配資籌碼集中的股票首先跌停。而一旦觸及平倉點,跌停的股票是賣不出去的,必須拋出那些還沒跌停的,結果就是引發大面積跌停。
6月18日,滬指跌3.67%,兩市近2000隻個股下跌;6月26日,滬指跌7.4%,兩市2000隻股票跌停;7月7日,1700隻股票跌停,占當日交易股票總額的88%。
而緊接著在7月24日的第二輪股價下跌中,配資又一次大規模出逃,拖累股市。融資融券余額由7月24日的1.5萬億元減少到8月3日的1.3萬億元。股價恢復平穩之後融資融券余額回升至1.4萬億元。在8月18日的第三輪股價下跌中,融資融券余額再次由1.4萬億元減少到8月26日的1.2萬億元。
三、做空制度加劇市場恐慌。
在2015年4月股市泡沫開始形成時,做空工具也橫空出世。2015年4月16日,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正式面市。在5、6月份股市和杠桿都處在高位的時候,中證500股指期貨的持賣單量也達到兩個高峰。
7月1日因為中小板和創業板的股票無量跌停,現貨賣不出去,只有通過股指期貨空單去對沖現貨頭寸,導致以中證500股指期貨為首的合約大幅貼水。IC1507合約收盤7509點,較現貨中證500指數貼水902.51點,貼水幅度達12%。也就是說,現在這些股票只有以今天市場價的8.8折往外賣才會有人來接單。由於中證500可以精準反映大部分股票走勢,大家只能開出更多中證500的空單對沖,大量的空單又加劇了股市的恐慌下跌,於是形成惡性循環。
(9)2015股票暴跌時間擴展閱讀:
遏止內幕交易,大戶套現得到約束,才能穩定市場預期,讓股指逐步回歸價值投資。這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兩個政策,而是有效的監管體系,而這正是我們目前的證券市場最薄弱的地方。
如何將瘋牛導入慢牛,避免股市重新步入熊市,就非常關鍵。考驗政府的調控能力和水平。
中國股市從創立之初起就不是一個正常的「市場」——即讓金融資源得到合理配置的開放平台。相反,這是一個有意識對資源配置進行扭曲,以實現讓無效率或低效率的國有企業能夠以低成本或無成本源源不斷攫取社會資金的目的。
為此,中國股市創建之初便作出了一系列有別於國際通行的一般市場規則的特殊制度設計,其核心包括兩個內容:
第一,新股上市(IPO)政府審批制度;
第二,股權分置制度。前者是為了確保唯有政府認可的國有企業——而不是優質企業——才有資格上市融資,後者是為了確保即便國有股份所佔的比例再小也依然能夠保持對企業的絕對控制,從而使之能夠無節制地圈錢而又不擔心失去對企業的控制地位。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股市暴漲暴跌 真正兇手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