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舊中國的四大商業銀行分別是哪四家
舊中國即國民政府統治時期的四大銀行也稱"大四行"即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
中國四大銀行
交通銀行
始建於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是中國早期四大銀行之一,也是中國早期的發鈔行之一,發鈔歷史長達33年,也是發鈔時間最長的銀行。1928年,隨著全國政治中心從北京轉移到南京,交通銀行也將總行遷到上海外灘14號。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交通銀行將總行遷到重慶。1951年交通銀行總行遷回上海,1954年除香港分行仍繼續營業外,交通銀行國內業務分別並入當地中國人民銀行和在交通銀行基礎上組建起來的中國人民建設銀行(現稱中國建設銀行)。
1986年7月24日為適應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發展,作為金融改革的試點,國務院批准重新組建交通銀行。1987年4月1日,重新組建後的交通銀行正式對外營業,成為中國第一家全國性的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行設在上海江西中路200號(原金城銀行大樓)。
2004年,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投資了近17億美元,收購了交通銀行19.9%股權。
2005年6月23日,交通銀行在香港成功上市,成為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中國內地商業銀行。
2007年4月25日,交通銀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每股最後定價7.90人民幣。2007年5月15日,交通銀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上市,股票代碼上交所:601328。
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中國第一家全國性的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現為中國五大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之一。
中國銀行
於1912年1月24日由孫中山總統下令批准成立。1912年2月5日在上海大清銀行舊址正式開業,改大清銀行為中國銀行,負責整頓幣制、發行貨幣、整理國庫,行使中央銀行權利)改組而來。故中國銀行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之一。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中國銀行。
1912年1月初,大清銀行「商股聯合會」正式上書孫中山,建議「就原有之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重新組織,作為政府的中央銀行。1912年,大清銀行副監督陳錦濤經時任政府司法總長的伍廷芳提名,出任臨時政府財政總長並且常駐上海,開始藉助大清銀行「商股聯合會」的力量,著手將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建立政府中央銀行。1912年1月28日大清銀行「商股聯合會」召開股東大會,大會決定由股東會職員組成中國銀行臨時理監事會,負責與正副監督籌訂章程,並管理全行事務。1912年1月24日由孫中山總統下令批准成立中國銀行,中國銀行應運而生。1912年2月5日正式開業。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中國銀行。同年12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由上海遷至北京。原總管理處隨民國政府遷往台灣,至1960年在台重新開業。
2003年,國家選擇中國銀行作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兩家試點銀行之一。
2004年中國銀行穩步推進股改工作,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8月26日,經國務院、銀監會批准,中國銀行以匯金公司獨家發起的方式,整體改建為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此基礎上,引進了戰略投資者,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深化內部改革,切實轉換經營機制,取得了長足進步。
2006年6月1日和7月5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中央銀行
1924年8月,孫中山領導的廣東革命政府在廣州創立中央銀行。1926年7月,國府移遷武漢,同年12月在漢口設中央銀行。原廣州的中央銀行改組為廣東省銀行。1928年11月1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中央銀行,總行設在當時全國的經濟金融中心──上海,在全國各地設有分支機構,法定中央銀行為國家銀行,行使中央銀行職責,同時武漢中央銀行停止營業。1949年12月,中央銀行隨國民黨政府撤往台灣。
中國農民銀行
民國時期國民政府的四大官僚資本銀行之一。其前身是蔣介石於1932年 11月為籌集反共軍事經費之需要,由豫鄂皖「剿匪」總司令部在漢口所設的農村金融救濟處。翌年改組,於4月起改名豫鄂皖贛四省農民銀行,資本定額一千萬元,用軍用票與特稅(鴉片稅)五百萬元為基金開業,郭外峰任總經理。總行設漢口,於南昌、蕪湖設分行和辦事處。由「剿匪」總司令部通令在四省境內發行一角、二角、三角、五角之流通券,用超經濟的強制手段流通。主要業務為農貸、農倉、抵押土地、農產運銷、農村合作社,以高利貸盤剝農民。1934年 7月郭外峰病故,徐繼庄接任總經理,翌年春以該行業務擴展於全國,陸續設立分行十五處、支行四處,辦事處、分理處及農貸所數十處。
1935年4月更名中國農民銀行,總行由漢口遷至南京。6月4日,國民政府公布《中國農民銀行條例》,經營業務未變,資本總額仍為1000萬元。1936年1月增設儲蓄部,奉准發行鈔票,並積極向川、黔、陝、甘等地發展。翌年3月徐辭職,由葉琢堂繼任,孔祥熙任董事長,4月將總行遷滬。各地分支機構增加到八十七處。抗日戰爭時期,其總行遷渝,1938年資本定額兩千萬元。1940年由顧翊群接任總經理, 並成立信託部,開展有關農業信託業務,曾一度受中央銀行委託經營黃金買賣。1942年 7月,國民政府實行國家銀行專業化後,該行發行業務移交中央銀行,並接收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中央信託局農貸業務,成為當時特許設立的唯一的農業金融機構。1945年該行由孔系轉入CC系之手,陳果夫出任董事長,李叔明任總經理。戰後遷總行於南京, 資本總額增至六千萬元, 於上海設分行,松江、太倉分設農貸通訊處,全國分行增達二十三處,支行十五處,辦事處及分理處兩百餘處。1949年,各地機構分別為人民政府接管,清理結束。
『貳』 中國銀行股票歷年最高低價格
年線圖中很明顯。這股炒的,連年線圖都懶得看了。
『叄』 民國時期中國銀行承擔發鈔職責多少年
中國銀行是國內唯一迄今還在發行鈔票的百年發鈔行。民國時期,中國銀行曾是最重要的發鈔銀行,改革開放以後,中行又作為一家商業銀行,先後發行了外匯兌換券、港幣和澳門幣三種鈔票。
1912年中國銀行成立起就開始發行兌換券。當時各銀行都在發鈔,以中行發行的信譽最好,發行數目最大,發行歷史最久。截至1942年6月止,中國銀行發鈔歷時30年,印製發行票版200餘種。而1942年開始,國民政府決定法幣統一由中央銀行發行,中行停止了發行貨幣。
拓展資料:
准備金全部公開:
中國銀行從1912年發行兌換券以來,就實行准備金制度。按1915年的財政部規定,准備金為百分之五十,由發鈔行保管和調撥。
1927年,面對政府借款造成過度發行鈔票的壓力,上海中國飢指氏銀行領導主張全部公開發行准備,核心是「全部公開」四個字,即讓社會公眾了解實情,支持銀行不濫發貨幣,以此來抵制政府壓力。經過多方反復說服疏通,總算於1928年3月得到財政部批准,成立了發行准備檢查委員會,從1928年4月1日起,每月公布發行數字,社會反映良好。這件事影響深遠,開啟了中國金融界公開發行准備之先河。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公債、股票價格一跌再跌。中國銀行自1932年初起,中行將公債、庫券抽換為道契、金公債、押換票據等,以保證發行准備的穩固和鈔券的信用。
市面上流通量飽和時,中國銀行就不增加發行,如果有過剩隨時收回。市面上鈔券較為缺乏時,則稍稍增發。例如,1934年中國幣制開始廢用銀兩,改用銀元後,市面上紙幣較缺,為滿足需要,就增發了鈔券。而1928年至1934年,中國銀行發鈔基本穩定在2億元上下。
特殊紙爛散幣的發行: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銀行作為當時國逗螞家指定的外匯專業銀行,享有經營外匯業務的特權,並承擔了某些特殊貨幣的發行任務。
改革開放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和旅遊事業迅速發展,來華的外國人、華僑和港澳同胞日增。對帶入的外幣如何管理,國內商品又如何供應等問題隨之而來。為了維護人民幣的統一市場,打擊少數地區外幣非法流通,1980年國務院特別批准中國銀行發行外匯兌換券。
隨著市場物資日益豐富,外匯不再稀缺,外匯兌換券完成歷史使命,1995年6月底停止流通,歷時16年。外匯券有1979年版和1988年版兩個版本,現在已經成為收藏佳品。
『肆』 中國股市什麼時候有的
1983年第一家股份制企業深圳寶安聯合投資公司
1984年一幫從沒見過股市的窮學生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蔡重直、吳曉玲、魏本華、胡曉煉等),發表了轟動一時的《中國金融改革戰略探討》,其中第一次談到了在中國建立證券市場的構想。在1984年第二屆中國金融年會上引起的思想風暴的規模
1984年7月20日成立 北京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1984年11月 第一家公開發行股票企業 飛樂音響中國第一股——上海飛樂音響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實業有限公司成立,並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會籌資,成為第一家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的集體所有制企業。全流通股票
1985年、北京的天橋公司、開始發行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發展銀行首次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成為深圳第一股。
1986年9月26日第一個證券櫃台交易點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分公司
1987-09-27 第一家證券公司深圳特區證券公司成立
1988年7月9日,人民銀行開了證券市場座談會由人行牽頭組成證券交易所研究設計小組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舉行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典禮。時任上海市市長在浦江飯店敲響上證所開業的第一聲鑼上市交易的僅有30種國庫券、債券和被稱為「老八股」(延中、電真空,大、小飛樂,愛使,申華,豫園,興業)的股票,同日申銀證券公司開設了上海第一個大戶室出現了中國第一代個人證券投資大戶/股票大戶黃浦萬國每天收市晚上交流信息者絡繹不絕上海一景
1991年7月1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推出股票帳戶,逐漸取代股東名卡。
1991年7月1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始向社會公布上海股市8種股票的價格變動指數
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試」開業,
1991年8月1日 第一隻發行可轉換企業債券公司瓊能源
1991年10月31日,中國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與深圳市物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公眾招股,這是中國股份制企業首次發行B股。
1992年元月,一種叫「股票認購證」的票證出現在上海街頭,產生大批認購證廣義上講也是一種權證。該權證價格30元,後被炒至幾百元,
1992年1月13日,興業房產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是上證所開業後第一家新上市的股票,也是全國唯一上市交易的不動產股票。
1992 年1月19日,從即日起視察深圳四天,在了解了深圳股市情況後,他指出:「有人說股票是資本主義的,我們在上海、深圳先試驗了一下,結果證明是成功的,看來資本主義有些東西,社會主義制度也可以拿過來用,即使錯了也不要緊嘛!錯了關閉就是,以後再開,哪有百分之百正確的事情。」「堅決試,不行可以關」
1992年2月2日,發行聯合紡織我國第一張中外合資企業股票。
1992年2月2月21日 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 電真空首次向境外投資者發行股票
1992年3月2日,進行1992股票認購證首次搖號儀式。
1992 年5月21日滬市突然全面放開股價,大盤直接跳空高開在1260.32點,較前一天漲幅高達104.27%。滬指當天從616點躥至1265點,僅僅3天,又登頂 1420點股票價格就一飛沖天,暴漲570%!其中,5隻新股市價面值竟狂升2500%至3000%!上證指數首度跨越千點,
1992年7月7日,深圳原野股票停牌。
1992年8月5日,深圳市郵局收到一個17.5公斤重的包裹,其中居然是2800張身份證
1992年8月10日,深圳發售1992年新股認購抽簽表發生震驚全國的「8.10風波」。
「8?10」之後3天,上海股市也受影響猛跌22.2%。上證指數暴跌400餘點與5月25日的1420點相比,凈跌640點,兩個半月內跌幅達到45%。
眼看股市脫韁,監管層趕忙懸崖勒馬,並加快新股上市速度。
1992年10月12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中國證監會成立。
1992年11月,滬市創出393點新低。僅5個月,滬指就跌去千點
1992年11月深寶安 第一家境內發行轉債上市公司中國首家發行權證的上市企業
1992年後股票價格暴漲。糊里糊塗地開始炒股,莫名其妙地發了大財
92年因買股票認購證出現了股票大戶 95年以國債風波為限 基本上消滅了股票大戶
1993年2月到1996年3月被稱是中國股市的第一次大熊市,主要是國家宏觀緊縮遏制經濟過熱所致
1993年第二批認購證這次投入者幾乎全賠,從此認購證消失
1993年2月 1558點
1993年4月1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股市行情藉助衛星通信手段傳送到北京
1993年4月22日《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正式頒布實施。
1993年5月3日上證所分類股價指數公首日布分為工業商業地產業公用事業及綜合共五大類
1993年6月1日,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編制的「中華股價指數」
1993年6月29日 青島啤酒 第一家H股上市公司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
1993年7月7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發布《證券交易所管理暫行辦法》
1993年年中的金融整頓,連帶著股市也跟著泛綠。
1993年8月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所有上市A股均採用集合競價。
1993年8月20日 第一隻上市投資基金 淄博基金
1993年9月30日第一家股權收購中國寶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持有上海延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超過5%,由此揭開中國收購上市公司第一頁。寶安收購延中實業股權通過二級股票市場進行控股的「寶延風波」
1993年10月2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向社會公眾開放國債期貨交易。
1994年4月 棱光股份 第一家國家股轉法人股公司
1994年6月 哈歲寶 第一家上網競價發行股票
1994年6月 陸家嘴 第一家國家股減資的公司
1994年7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證監會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商穩定和發展股票市場的措施》,
1994年7月29日『股災』
1994年7月30日「停發新股、允許券商融資、成立中外合資基金」三大政策救市行情上證指數從當日收盤的333.92點,8月漲至9月13日的1052.94點,累計漲幅215.33%。
1995年,指數又在政策指揮下玩了一把過山車:
1995年1月1日,即日起實行T+1交易制度。
1995年2月23日,上海國債市場出現史稱「327風波」。
1995年3月,當證券市場已經發展四年多以後,才進政府工作報告,拿到了准生證。
1995年5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出《關於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緊急通知》,協議平倉。
1995年5月18日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滬市A股跳空130點開盤,滬指當天漲幅40%多;留下新中國股市上最大的一個跳空缺口成交量也巨幅放大至84.93億元
1995年5月20日僅過兩天,國務院證券委宣布當年新股發行規模將在二季度下達,滬指瞬間跌去16.39%。
1995年7月11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加入證監會國際組織。
1995年 一汽金杯 第一家虧損公司
1996年的上海股市猶如一個大轉盤,從年初的500多點,一直沖到1250點;深圳股市更是瘋了,從年初的900多點沖到了4200點。
網下認購買新股票 需要上門 帶現金
1996年4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今起不再辦理新的保值儲蓄業務。
1996年4月24日,上交所決定調低包括交易年費在內的七項市場收費標准。
1996年4月25日合並方式組建「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5月29日,道?瓊斯推出中國股票指數,分別為道?瓊斯中國指數、上海指數和深圳指數。
1996年9月24日,上交所決定,從10月3日起分別下調股票、基金交易傭金和經手費標准;同時對證券交易方式作出重大調整,即由原來的有形席位交易方式改為有形無形相結合,並以無形為主的交易方式。自10月份起全面推廣場外無形席位報盤交易方式。
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證監會坐不住了,團團冷風朝股市吹來,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第三任證監會主席周正慶組織人撰寫]「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則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從而引發市場暴跌。
1996年12月16日,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實行漲跌幅不超過前日收市價10%的限制。
「12道金牌」
1997年4月10日,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試點拉開序幕。
1997年 5月股市終於在重壓之下於 進行調整
1997年6月6日,禁止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票市場。
1997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證券委員會頒布實施《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
1997年5月到1999年5月的下跌,是中國股市非常值得玩味的第二次大熊市。
1998年3月23日,金泰、開元、興華、裕陽、安信等五大證券投資基金和南化轉債、絲綢轉債兩個可轉換債券相繼登場。專家理財證券市場金融衍生工具擴大的一種標志。
1998年4月22日,深滬兩市的交易所實行「特別處理」制度。
1998年4月28日 遼物資A 第一家ST公司
1998年度,人行先後在3月25日,7月1日,12月7日連續三次降息。
1998年6月12日,國家宣布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從單邊交易千分之五降低到千分之四,
1999年開始,一批批困難企業開始紛紛上市「脫困」,弄虛作假的企業越來越多,後來暴露出來的很多違規造假的企業都是那時上市的,將股市弄得「不倫不類」『老鼠倉'
上市公司第一年績優,第二年績平,第三年績差,第四年虧損,第五年資產重組。這是折舊規律。
1996年 綠野上市一年不到,就從一個績憂股變成了一個垃圾股。股票充滿著陽謀和陰謀的游戲工具
1999年5月7日周末北約導彈襲擊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
1999年5月10日周一,滬深股市跳空而下,「導彈缺口」炸在每個股民心中。
1999年5?19行情 一開盤網路股啟動領頭的是東方明珠、廣電股份、中信國安等滬市上漲51點,深市上漲129點。
5月19日後,大盤依然一片大紅
6月1日,國務院宣布降低B股印花稅
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
1999年6月12日 棱光股份第一家遭交易所公開譴責的公司
6月14日,證監會官員發表講話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復性的。
6月15日,《人民日報》再次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重復股市是恢復性上漲,
6月25日,兩市成交量竟達830億元,創歷史紀錄。
管理層還允許三類企業獲准入市,當天大盤跳空高開,上證指數當日大漲103.52點,漲幅6.59%。
政府很快出台了一系列利好火上澆油。中國股市進入了空前的大牛市功利性透支
有經濟學家說當時美國的連續8年大牛市,大大增加了美國的消費,股市的錢掙得容易,花起來也爽快,這被稱為「財富效應」,管理層覺得言之有理,遂動了在中國復制股市財富效應的念頭;
網路泡沫的誕生國企改革進入攻堅階段,需要大量的資金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正式實施,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滬深股市以大幅下挫的方式來迎接中國證券業的第一部****。1998年12月29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
『伍』 民國股票最貴的是哪一種
民國股票最貴的是中國實業銀行股票。根李搜據查詢金融之家網信羨擾仔息顯示,民國時期的股票中,最貴的是「中國實業銀行」股票。該股票是由中國實業銀行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發行的,面值為100元,發行量僅有1000張。該股票的設計精美,印刷精良,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據報道,目前該股票的市場價值已經超過了兄汪100萬元人民幣。
『陸』 誰給我說下民國股票歷史
在已經挖掘出的清朝、民國時期的老股票中,銀行類(錢庄除外)股票有40餘種,除幾種價格在千元以下外,其餘的價格都在數千元至數萬元。銀行類股票的價格遠遠高於其它股票。在股票收藏中,銀行類股票自成系列。上海的股票收藏家趙善榮先生,自1998年初開始進行銀行股票專題收藏,至今已收藏銀行股票30餘種,在股票收藏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2000年3月,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為建立中國第一家銀行博物館,有意整體購買趙先生的銀行股票,趙先生開價80萬元,由於博物館的經費並不是很充足,而只好作罷。2000年4月9日,在上海浦東世紀金融大廈內,銀行博物館正式開幕,參觀者們對館內收藏的兩千多件銀行(包括錢庄),不同時期的印章、存摺、徽章、賬冊、支票、錢幣以及各類業務器具等展品充滿
了濃厚的興趣,但在這些參觀者中,卻很少有人知道:股份制對銀行的產生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
清朝、民國時期全國共有銀行數百家,當我們翻開這數百家的銀行史時,我們驚奇地發現:這數百家銀行竟然全是股份制,這種特殊的現象,在其它各行各業都是絕無僅有的。所以可以說:是股份制培育了銀行,如果沒有股份制,就沒有銀行。而股份制的唯一標志就是股票。
經常有人問我:老股票中的銀行類股票為什麼這么貴?我和一些股票收藏朋友也常常探討這個問題,大家都認為:由於銀行業與其它行業的不可比性,也就決定了銀行業的重要地位。任何一家銀行的成立,都是必須經中央政府批准才行的。再有就是銀行史。由於是股份制創造了銀行,講銀行史就要講股票,股票是銀行的根,沒有股票又哪有銀行呢?
當一些錢幣收藏家看到了銀行股票時,他們感到很驚奇,對於股票大方得體的票幅,設計精美的印刷,多項內容
的填寫、簽署及印章,多年付息分紅等記載,自嘆他們手中的紙幣而不如,尤其是銀行發行的紙幣,經過印刷即為成品,如今有些存量較少的紙幣,價格已相當昂貴。但所謂的存量少也比銀行類股票存量大很多,因為至目前為止,還
未發現哪種銀行股票的存量超過30枚。在已挖掘出來的40餘種銀行股票中,有些還是孤品,而這些股票的價格相對於紙幣珍貴品種的價格卻低得可憐,這是很不應該的。
解放後的幾十年裡,股票作為資本主義的象徵,已被批判得體無完膚,不勞而獲的臭名,使人們對它深惡痛絕。所以在改革開放初期,因為搞股份制,就有了姓資姓社的大討論。這種極不正常的現象,最終還是被扭轉了。今天的股份制已遍及各行各業。事實證明,它深得人心。而記載著股份制歷史的老股票,卻已被摧殘得所剩無幾,難怪老股票的收藏這么難。
有聰明的錢幣收藏家,設想在以後的錢幣展出中,以某家銀行的股票與錢幣相配套,以期達到滿意的效果。但銀行類股票的難以尋覓,就又使他們望而卻步。銀行股票的發行量與銀行發行的紙幣是不能相比的,紙幣的發行量至少幾百萬元,而銀行的股本一般只有幾千股至10萬股之間,股票也是分為多種面值的,比如中國實業銀行,民國八年發行第一期股票時,總股本定為20萬股,股票分為壹股、伍股、拾股、伍拾股、壹佰股5種面值。民國二十二年換發新股票時,新股票上這樣記載著:本銀行資本暫以所收之3507400元為額,共計35074股。本銀行股票分為壹股、伍股、拾股、伍拾股、壹佰股五種。由此看來中國實業銀行的股票發行很艱難。14年中卻未招足額定股本的18%,可銀行發行貨幣時卻都是足額甚至是超額發行的。
如果我們認真分析銀行股票的價值,就會發現股票的價格並不是高了,而完全相反是太低了。銀行發行的紙幣,從輩分上講,是銀行的晚輩,更是銀行股票的晚輩。從數量上講,銀行紙幣的存量遠大於股票,僅此兩點,就說明銀行股票與紙幣間的價格倒掛是不正常的,股票這一新興藏品,由於只有5年歷史,參與的人還極少,正因為這樣,股票巨大的價值潛力,才會等待人們去挖掘。
大概就是這么多了,對於詳細的有幾只股票那是看國家會不會讓我們了解民國時期各方面的事情了。你也知道現在屁大一點事有可能和國家機密,或是國家形象扯上。
『柒』 中國銀行上市時間是哪一年
2006年6月1日。
2006年6月1日,中國銀行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這是中國內地第二家實現公開發行上市的大型國有商業銀行。
中國銀行此次募集資金總額為754.27億港元。2006年7月5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發行股票6,493,506,000股,每股發行價格3.08元人民幣,共募集資金19,999,998,480港元。
『捌』 民國交通銀行和中國銀行十股股票的價格
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
全稱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目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
中國銀行是1912年1月24日由孫中山總統下令,批准成立。1912年2月5日正式開業的。中國銀行的前身是1905年清政府成立的戶部銀行。在1908年改稱為大清銀行,負責整理幣制,造幣,發行紙幣,整理國庫,行使中央銀行權利,並添股招商。這是清政府「與國際接軌」的嘗試。
中國銀行成立後,繼續擔負中央銀行職責,到了1928年,國民政府另立央行,特許中國銀行為國際匯兌銀行。中國銀行一開始就走國際化道路,先後分別在香港、澳門、倫敦、大阪、新加坡、紐約等地設立海外分支機構。
舊中國的中國銀行是官商合辦的股份制銀行,早期的中國銀行在限制北洋軍政府開支,抵制袁世凱停兌令,支持民族經濟發展,組織愛國華僑支援國內抗戰等方面作了很多工作。
1935年之後,中國銀行的實際控制權已經落到四大家族中,成了官僚資本主義聚斂財富的工具,是中行歷史上的一個污點。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了中國銀行,1950年1月,周恩來總理向我國駐港機構發布保護,聽候接管的命令。中國銀行香港分行響應周總理的號召,率先起義,宣布接受北京總管理處的領導,不久,倫敦、新加坡、雅加達、吉隆坡、卡拉奇、孟買、加爾各答、仰光等分支機構紛紛宣布接受國內總管理處的領導,為新中國保存了大量的海外資產。此後,中國銀行成了新中國金融體系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1950年4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劃歸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
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中國銀行條例》,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銀行。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銀行作為中國人民銀行領導的一個職能部門,利用信貸、結算、匯率等多種手段促進外貿的發展,使我國外匯收入不斷增加;積極參加反對凍結美元資產的斗爭,抵制美國政府對我國實行的經濟封鎖;支持交通部門逐步建立遠洋船隊,支持企業通過進口設備合遠材料來增加產量和質量;認真履行國家外匯專業銀行的職責,加強外匯管理發展與國際金融界的交往。
1979年3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外兩塊牌子,內部一套機構,由中國人民銀行代管。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負責統一經營和集中管理全國外匯業務。
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隨後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各行其職,中國銀行統一經營國家外匯的職責不變。至此,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之下的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此時中國銀行的身份才發生的根本性的變化,由原中國人民銀行的一個分支部門,國家金融管理機關,向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轉變。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銀行的各項業務得到了長足發展,跨入了世界大銀行的前列。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國家放寬對各家銀行經營領域的控制。根據國家金融體制改革的部署,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國家外匯由外匯管理局經營,中國銀行由外匯外貿專業銀行開始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各外匯業務銀行在外匯業務經營方面享有平等地位,這打破了中國銀行在外匯業務方面的壟斷地位,這也標示中國銀行正式結束了國家外匯管理機構的歷史使命,完成了向綜合性商業銀行的轉型。
中國銀行集團成立於1990年代,由原來以中國銀行為首的13家銀行合並而成。根據中銀香港的網頁,這12家銀行分別是:
1. 中國銀行香港分行
2. 八家內地成立銀行的香港分行:廣東省銀行、新華銀行、中南銀行、金城銀行、國華商業銀行、浙江興業銀行、鹽業銀行、集友銀行
3. 兩家香港注冊的銀行:華僑商業銀行、寶生銀行
4. 南洋商業銀行(部份分行)
交通銀行在香港的業務曾經有一段時間也屬於中國銀行集團,但後來退出了。
從1994年到2004年這10年間,中國銀行憑借悠久的歷史、廣泛的海外網路、出眾的實力和國際金融、外匯業務優勢,使中國銀行成為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銀行,盈利總額在國內銀行中一直居於首列。許多權威的國際金融雜志一致認為,中國銀行是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中員工數量最少,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最強的銀行,人均利潤、人均資本合人均資產各項指標均居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之首。
中國銀行業務范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領域,旗下有中銀香港、中銀國際、中銀保險等控股金融機構,在全球范圍內為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按核心資本計算,2005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列第十八位。
中國銀行主營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個人金融、資金業務和金融機構等業務。公司業務以信貸產品為基礎,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創新的金融服務和融資、財務解決方案。個人金融業務主要針對個人客戶的金融需求,提供包括儲蓄存款、消費信貸和銀行卡在內的服務。資金業務包括本外幣保值、資金管理、債務保值、境內外融資等資金運營和管理服務。而金融機構業務則是為全球其他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提供諸如資金清算、同業拆借和託管等全面服務。作為中國金融行業的百年品牌,中國銀行在注重穩健經營的同時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創造了國內銀行業的許多第一,在國際結算、外匯資金和貿易融資等領域得到業界和客戶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中國銀行有近百年輝煌而悠久的歷史,在中國金融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國銀行於1912年由孫中山先生批准成立,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37年間,中國銀行先後是當時的國家中央銀行、國際匯兌銀行和外貿專業銀行。中國銀行以誠信為本,以振興民族金融業為己任,在艱難和戰亂的環境中拓展市場,穩健經營,銳意改革,表現出了頑強的創業精神,銀行業務和經營業績長期處於同業領先地位,並將分支機構一直拓展到海外,在中國近現代銀行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1949年,中國銀行成為國家指定的外匯外貿專業銀行,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1994年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中國銀行成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與其它三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一道成為國家金融業的支柱。
中國銀行於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銀行之一。圍繞"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目標,中國銀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建設,整合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加快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造工作。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志著中國銀行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啟動了新的航程。
中國銀行是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商業銀行。1929年,中國銀行在倫敦設立中國金融業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後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繼開設分支機構,目前擁有遍布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網路,其中境內機構共計11,307個,境外機構共計603個。1994年和1995年,中國銀行先後成為香港地區、澳門地區發鈔銀行。中國銀行在國內同業中率先引進國際管理技術人才和經營理念,不斷向國際化一流大銀行的目標邁進。
2004年7月14日,中國銀行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北京奧運會唯一的銀行合作夥伴。中國銀行將為國內外客戶提供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宣傳和普及奧運精神,促進本次體育盛會的圓滿成功,提升本行企業形象和社會價值。
中國銀行多年來的信譽和業績,得到了來自業界、客戶和權威媒體的廣泛認可。曾先後8次被《歐洲貨幣》評選為"中國最佳銀行"和「中國最佳國內銀行」;連續16年進入《財富》雜志評選的世界500強企業;同時,被《財資》評為" 中國最佳國內銀行";被美國《環球金融》雜志評為"中國最佳貿易融資銀行"及"中國最佳外匯銀行";被《遠東經濟評論》評為"中國地區產品服務十強企業";中銀香港重組上市後,先後榮獲《投資者關系》"最佳IPO投資者關系獎"和《亞洲金融》"最佳交易、最佳私有化獎"等多個重要獎項。
在近百年的歲月里,中國銀行以其穩健的經營、雄厚的實力、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深得廣大客戶信賴,打造了卓越的品牌,與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中國銀行將承秉"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強化公司治理,追求卓越效益,創建國際一流大銀行"的宗旨,依託其雄厚的實力、遍布全球的分支機構、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為客戶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銀行服務,與廣大客戶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2006年6月1日起,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門戶網站域名由www.bank-of-china.com 變更為 www.boc.cn。新域名更方便訪問中國銀行門戶網站。
2006年6月1日正式在香港掛牌上市
內地股票代碼:601988
中國銀行與奧運
2005年2月22日
中國銀行作為國內獨家經銷「北京奧運金」的金融機構,在京成功發行第一組「北京奧運金」本色系列產品。
2005年2月2日
北京2008年奧運會合作夥伴俱樂部成立,北京奧組委向中國銀行頒發紀念牌和俱樂部會員證。
2004年12月8日
中國銀行和Visa國際組織在京舉行了全球首張北京奧運主題的「中銀VISA奧運信用卡」的首發儀式。
2004年11月3日
國際奧委會執委、市場開發委員會主席傑哈德·海博格先生及北京奧組委有關領導一行訪問中國銀行。
2004年8月23日
中國銀行在中國駐希臘大使館為中國奧運健兒舉辦慶功酒會。
2004年7月22日
中國銀行推出第一款奧運題材金融產品——長城VISA歐元卡雅典奧運珍藏版,支持中國體育代表團出征雅典。
2004年7月14日
北京奧組委正式宣布中國銀行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銀行合作夥伴。
『玖』 談談你對中國銀行的看法
中國銀行(BankOfChina)
全稱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ofChinaLimited),總行(HeadOffice)位於北京市復興門內大街1號。是中國(不包括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規模排列位列第三。中國銀行的業務范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領域,旗下有中銀香港、中銀國際、中銀保險等控股金融機構,在全球范圍內為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按核心資本計算,2007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列第9位。
中國銀行主營傳統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金融業務、個人金融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公司金融業務基於銀行的核心信貸產品,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創新的金融服務。個人金融業務主要針對個人客戶的金融需求,提供基於銀行卡之上的系統服務。金融市場業務主要是為全球其他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提供國際匯兌、資金清算、同業拆借和託管等全面服務。
中國銀行全資附屬投資銀行機構——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銀國際」)是中國銀行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運行平台。中銀國際在中國內地、香港及紐約、倫敦、新加坡設有分支機構,擁有高水準的專業人才隊伍、強大的機構銷售和零售網路。中銀國際全球性的管理運作,可為海內外客戶提供包括企業融資、收購兼並、財務顧問、定息收益、證券銷售、投資研究、直接投資、資產管理等在內的全方位投資銀行服務。
中國銀行通過全資子公司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及其附屬和聯營公司經營保險業務。其中,在香港擁有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及其六家分公司、中銀集團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東亮保險專業有限公司和堡宜投資有限公司,在內地擁有中銀保險有限公司,澳門地區有聯豐亨保險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7月的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在香港保險市場經營一般保險業務,業務品種齊全繁多,業務量多年位居當地同業前列。
中國銀行是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商業銀行。1929年,中國銀行在倫敦設立了中國金融業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後,中國銀行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繼開設分支機構。目前,中國銀行擁有遍布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網路,其中境內機構超過10,000家,境外機構600多家。1994年和1995年,中國銀行先後成為香港、澳門的發鈔銀行。
中國銀行所屬的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銀行(香港)」或「中銀香港」),於2001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是一家在香港注冊的持牌銀行。中國銀行(香港)合並了原中銀集團香港十二行中十家銀行的業務,並同時持有香港注冊的南洋商業銀行、集友銀行和中銀信用卡(國際)有限公司的股份權益,使之成為中銀香港的附屬機構。中銀香港是香港地區三家發鈔銀行之一,也是香港銀行公會輪任主席銀行之一。重組後的中銀香港於2002年7月在香港掛牌上市。
作為中國金融行業的百年品牌,中國銀行在穩健經營的同時,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創造了國內銀行業的許多第一,在國際結算、外匯資金和貿易融資等領域得到業界和客戶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在近百年輝煌的發展歷史中,中國銀行在中國金融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國銀行於1912年由孫中山先生批准成立,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37年間,中國銀行先後是當時的國家中央銀行、國際匯兌銀行和外貿專業銀行。中國銀行以誠信為本,以振興民族金融業為己任,在艱難和戰亂的環境中拓展市場,穩健經營,銳意改革,表現出了頑強的創業精神,銀行業務和經營業績長期處於同業領先地位,並將分支機構一直拓展到海外,在中國近現代銀行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1949年,中國銀行成為國家指定的外匯外貿專業銀行,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994年,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中國銀行成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與其它三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一道成為國家金融業的支柱。
2003年,中國銀行被國務院確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銀行之一。圍繞「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目標,中國銀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建設,整合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加快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造工作。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志著中國銀行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啟動了新的航程。
2006年6月1日、7月5日,中國銀行先後在香港證券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成為首家A+H發行上市的國有商業銀行。按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市值計算,中國銀行為全球第五大銀行。
2004年7月14日,中國銀行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北京奧運會唯一的銀行合作夥伴。中國銀行將為國內外客戶提供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宣傳和普及奧運精神,促進本次體育盛會圓滿成功,提升中國銀行的品牌形象。
中國銀行多年來的信譽和業績,得到了銀行同業、國內外客戶和權威媒體的廣泛認可。目前,中國銀行曾先後8次被《歐洲貨幣》評選為「中國最佳銀行」和「中國最佳國內銀行」,連續18年入選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多次被《財資》評為「中國最佳國內銀行」,被美國《環球金融》雜志評為「中國最佳貿易融資銀行」及「中國最佳外匯銀行」,被《遠東經濟評論》評為「中國地區產品服務10強企業」,被《亞洲風險》雜志評為2006年度「中國最佳銀行」。在美國知名財經雜志《財富》與世界知名的管理咨詢公司Hay(合益)集團合作評選的25家「最受贊賞的中國公司」中,中國銀行榜上有名。在A+H資本市場整體上市後,中國銀行榮獲《投資者關系》「最佳IPO投資者關系獎」等多個重要獎項。
在近百年歲月里,中國銀行以其穩健的經營、雄厚的實力、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深得廣大客戶信賴,並與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中國銀行將秉承「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強化公司治理,追求卓越效益,創建國際一流大銀行」的宗旨,依託其雄厚的實力、遍布全球的分支機構、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為客戶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銀行服務,與廣大客戶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歷史沿革
中國銀行於1912年1月24日由孫中山總統下令批准成立。1912年2月5日正式開業。其由1905年清政府成立的戶部銀行(1908年起改稱大清銀行(TaChingGovermentBank),負責整頓幣制、發行貨幣、整理國庫,行使中央銀行權利)改組而來。故中國銀行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之一。
民國政府時期
中國銀行自民國時期早年成立後一直擔負中央銀行職責直至1928年,此時國民政府另外設立中央銀行,並修訂中國銀行條例和章程,「經國民政府之特許為國際匯兌銀行」。當時總行亦從北京(時稱為北平)遷往上海辦公。
此時的中國銀行是官商合辦的股份制銀行。早期的中國銀行在限制北洋軍政府開支,抵制袁世凱停兌令,支持民族經濟發展,組織愛國華僑支援國內抗戰等方面作了很多工作。
1935年4月間,國民政府再次修訂中國銀行條例,導致中國銀行的實際控制權事實落入四大家族中,成了官僚資本主義聚斂財富的工具。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中國銀行。原總管理處隨民國政府遷往台灣,至1960年在台重新開業。在台機構部門於1971年改名為中國國際商業銀行(),2006年8月間和台灣交通銀行(ChiaoTungBank)合並為兆豐國際商業銀行()。留置大陸地區的各分支機構部門收歸國有,繼續以中國銀行行名營業存續。
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1950年4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劃歸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
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中國銀行條例》,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銀行。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銀行作為中國人民銀行領導的一個職能部門,利用信貸、結算、匯率等多種手段促進對外貿易事業發展,使國家外匯收入不斷增加;積極參加反對美國政府凍結美元資產的斗爭,抵制美國政府對中國實行的經濟封鎖;支持交通部門逐步建立遠洋船隊,支持企業通過進口設備合遠材料來增加產量和質量;認真履行國家外匯專業銀行的職責,加強外匯管理發展與國際金融界的交往。
改革開放時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銀行的各項業務得到了長足發展,跨入了世界大型銀行的前列。
1979年3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外兩塊牌子,內部一套機構,由中國人民銀行代管。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負責統一經營和集中管理全國外匯業務。
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隨後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各行其職,中國銀行統一經營國家外匯的職責不變。至此,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之下的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中國銀行的身份發生根本性變化,由原中國人民銀行一個分支部門、國家金融管理機關,轉為以盈利為目標的企業。
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國家外匯由外匯管理局經營,中國銀行由外匯外貿專業銀行開始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各外匯業務銀行在外匯業務經營方面享有平等地位,中國銀行正式結束了國家外匯專業管理,不再在外匯業務享有壟斷地位。中國銀行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與其它三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一道成為國家金融業的支柱。
股份制改革
中國銀行於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銀行之一。圍繞"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目標,中國銀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建設,整合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加快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造工作。
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志著中國銀行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啟動了新的航程。
國際化的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以誠信為本,以振興民族金融業為己任,在艱難和戰亂的環境中拓展市場,穩健經營,銳意改革,表現出了頑強的創業精神,銀行業務和經營業績長期處於同業領先地位,並將分支機構一直拓展到海外,在中國近現代銀行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由於歷史和業務發展的原因,中國銀行是目前國內銀行中最國際化的商業銀行,先後分別在香港、澳門、倫敦、大阪、新加坡、紐約、曼谷、東京等地設立海外分支機構。
1929年,中國銀行在倫敦設立中國金融業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後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繼開設分支機構,目前擁有遍布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網路,其中境內機構共計11,307個,境外機構共計603個。1994年和1995年,中國銀行先後成為香港地區、澳門地區發鈔銀行。中國銀行在國內同業中率先引進國際管理技術人才和經營理念,不斷向國際化一流大銀行的目標邁進。
1950年1月,周恩來總理向我國駐港機構發布保護國家資產,聽候接管的命令。中國銀行香港分行響應周總理的號召,率先起義,宣布接受北京總管理處的領導,不久,倫敦、新加坡、雅加達、吉隆坡、卡拉奇、孟買、加爾各答、仰光等分支機構紛紛宣布接受國內總管理處的領導,為新中國保存了大量的海外資產。
自1994年,中國銀行憑借悠久的歷史、廣泛的海外網路、出眾的實力和國際金融、外匯業務優勢,盈利總額在國內銀行中一直居於首列。許多權威的國際金融雜志一致認為,中國銀行是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中員工數量最少,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最強的銀行,人均利潤、人均資本合人均資產各項指標均居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之首。
本部分部分文字參考自中國銀行官方說明。
[編輯本段]中國銀行的百年經營和市場榮譽
中國銀行業務范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領域,旗下有中銀香港、中銀國際、中銀保險等控股金融機構,在全球范圍內為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按核心資本計算,2005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列第十八位。
中國銀行主營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個人金融、資金業務和金融機構業務等業務。公司業務以信貸產品為基礎,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創新的金融服務和融資、財務解決方案。個人金融業務主要針對個人客戶的金融需求,提供包括儲蓄存款、消費信貸和銀行卡在內的服務。資金業務包括本外幣保值、資金管理、債務保值、境內外融資等資金運營和管理服務。而金融機構業務則是為全球其他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提供諸如資金清算、同業拆借和託管等全面服務。作為中國金融行業的百年品牌,中國銀行在注重穩健經營的同時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創造了國內銀行業的許多第一,在國際結算、外匯資金和貿易融資等領域得到業界和客戶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中國銀行多年來的信譽和業績,得到了來自業界、客戶和權威媒體的廣泛認可。曾先後8次被《歐洲貨幣》評選為「中國最佳銀行」和「中國最佳國內銀行」;連續16年進入《財富》雜志評選的世界500強企業;同時,被《財資》評為「中國最佳國內銀行」;被美國《環球金融》雜志評為「中國最佳貿易融資銀行」及「中國最佳外匯銀行」;被《遠東經濟評論》評為「中國地區產品服務十強企業」;中銀香港重組上市後,先後榮獲《投資者關系》「最佳IPO投資者關系獎」和《亞洲金融》「最佳交易、最佳私有化獎」等多個重要獎項。
[編輯本段]中國銀行公開上市進程
1990年代,中行踏入財務重組階段。
1998年,中國銀行獲中央政府注資425億元人民幣。
1999年和2000年中行以出售不良資產方式,獲注資2674億元。
2003年,中央匯金(全稱為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向中行注資1864億元#,成為中行主要股東。
2004年中行出售總帳面值2720億元的不良貸款。
2005年8月,蘇格蘭皇家銀行以30.48億美元入股中行9.61%,淡馬錫全資附屬公司亞洲金融控股以15.24億美元入股4.8%。同年10月,亞洲開發銀行以7374萬美元入股0.23%。
2006年6月1日,中國銀行在香港交易所(3988-HK)上市,首次公開招股(IPO)255.69億股,每股最後定價2.95港元,首日收市價為3.40港元。*
2006年7月5日,中國銀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601988-SH)上市,每股最後定價3.08人民幣,同日成為上證綜指成股。*
2006年12月4日,中國銀行成為恆生指數成份股,創下最短時間成為香港藍籌股的股份公司。
#以上數據來自中國銀行有關公開文件
*以上信息來自網路新聞媒體報道
中國銀行行標
中國銀行行標於1986年經中國銀行總行批准正式使用。
行標從總體上看是古錢形狀代表銀行;「中」字代表中國;外圓表明中國銀行是面向全球的國際性大銀行。
中文行名:中國銀行中文行名字體由郭沫若先生題寫
中銀國際
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資附屬投資銀行機構。中銀國際建立起符合行業最佳規范的國際化投資銀行架構,在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等國際金融中心設有分支機構,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中國沿海和內地中心城市建立了銷售網路。中銀國際擁有高水平的專業人才隊伍,強大的機構銷售和零售網路,全球性的管理運作,可為海內外客戶提供包括企業融資、收購兼並、財務顧問、證券銷售、定息收益、衍生產品、資產管理、直接投資等在內的全方位投資銀行服務。
[編輯本段]中銀香港和中國銀行
中銀香港全稱為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於2001年間由香港寶生銀行並入承繼中國銀行(香港)集團有關銀行業務方面之成員(不包括南洋商業銀行和集友銀行)資產改組而來。中國銀行通過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間接擁有和管理該公司。
中國銀行(香港)集團成立於1990年代,由包括但不限於原來以中國銀行為首的13家有關銀行合並而成。
這些銀行分別是:
1、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和交通銀行香港分行(1998年間遵照國家指示,重新歸屬交通銀行轄管)
2、八家內地成立銀行的香港分行:廣東省銀行、新華銀行、中南銀行、金城銀行、國華商業銀行、浙江興業銀行、鹽業銀行、集友銀行
3、兩家香港注冊的銀行:華僑商業銀行、寶生銀行
4、南洋商業銀行(部分分行)
其中南洋商業銀行下屬的南洋信用卡公司在中銀香港改組後成為中銀信用卡(國際)有限公司(BOCCreditCard(International)Ltd.),並改為中銀香港之附屬子機構。
[編輯本段]中國銀行與奧運
2005年2月22日中國銀行作為國內獨家經銷「北京奧運金」的金融機構,在京成功發行第一組「北京奧運金」本色系列產品。
2005年2月2日北京2008年奧運會合作夥伴俱樂部成立,北京奧組委向中國銀行頒發紀念牌和俱樂部會員證。
2004年12月8日中國銀行和VISA國際組織在京舉行了全球首張北京奧運主題的「中銀VISA奧運信用卡」的首發儀式。
2004年11月3日國際奧委會執委、市場開發委員會主席傑哈德·海博格先生及北京奧組委有關領導一行訪問中國銀行。
2004年8月23日中國銀行在中國駐希臘大使館為中國奧運健兒舉辦慶功酒會。
2004年7月22日中國銀行推出第一款奧運題材金融產品——長城VISA歐元卡雅典奧運珍藏版,支持中國體育代表團出征雅典。
2004年7月14日北京奧組委正式宣布中國銀行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唯一銀行合作夥伴。
該企業在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聯合發布的2006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十,2007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六。該企業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二百一十五。
中國銀行新聞
股票代碼:601988
股票簡稱:中國銀行
編號:臨2007-024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關於保薦代表人變更的公告
中國銀行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信息披露的內容真實、准確和完整,沒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本公司」)於近日接到保薦人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銀河證券」)的通知,本公司原保薦代表人之一王俊已調離銀河證券,不再從事本公司的持續督導工作,銀河證券指派張衛東履行本公司的後續持續督導工作。本次變更後,銀河證券指派本公司的保薦代表人為張衛東和王紅兵。
中國銀行
在世界500強2007年以30750。8百萬美元的營業收入排列第215位;在汶川地震後,中國銀行集團海內外機構和員工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捐物累計已超過1.23億元。
上市情況
證券代碼601988證券簡稱中國銀行
公司名稱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BankofChinaLimited
成立日期1983-10-31上市日期2006-07-05
上市市場上海證券交易所所屬行業金融、保險業
注冊資本(萬元)25383916.2009法人代表肖鋼
董事長肖鋼總經理李禮輝
董事會秘書張秉訓證券代表羅楠
注冊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內大街1號中國銀行總行辦公大樓郵政編碼100818
辦公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內大街1號中國銀行總行辦公大樓郵政編碼100818
公司簡介中國銀行成立於1912年2月5日,是中國歷史最悠久、世界最大的銀行之一,其經營管理和發展在中國金融業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從1912年至1949年的37年期間,中國銀行的職能發生了三次變化。1912-1928年,行使當時政府中央銀行的職能;1928年中國銀行被改為政府特許的國際匯兌銀行;1942年中國銀行成為發展國際貿易的專業銀行。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中國政府接管了中國銀行,同年12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由上海遷至北京。1950年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歸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公布《中國銀行條例》,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銀行。
1979年3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負責統一經營和集中管理全國外匯業務。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隨後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各行其職,中國銀行統一經營國家外匯的職責不變。至此,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之下的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銀行的各項業務得到了長足發展,跨入了世界大銀行的前列。1994年初,根據國家金融體制改革的部署,中國銀行由外匯外貿專業銀行開始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
經中國政府批准,中國銀行整體改建(以下稱"改制")為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股份公司"),並於2004年8月26日依法成立。由中央匯金投資公司代表國家持有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
2006年5月,本行成功發行了29,403,878,000股H股普通股(包括悉數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部分),並於2006年6月1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交易。
經營范圍吸收人民幣存款;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辦理結算;辦理票據貼現;發行金融債券;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買賣政府債券;從事同業拆借;提供信用證服務及擔保;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提供保管箱服務;外匯存款;外匯貸款;外匯匯款;外幣兌換;國際結算;同業外匯拆借;外匯票據的承兌和貼現;外匯借款;外匯擔保;結匯、售匯;發行和代理發行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買賣和代理買賣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自營外匯買賣;代客外匯買賣;外匯信用卡的發行和代理國外信用卡的發行及付款;資信調查、咨詢、見證業務;組織或參加銀團貸款;國際貴金屬買賣;海外分支機構經營當地法律許可的一切銀行業務;在港澳地區的分行依據當地法令可發行或參與代理發行當地貨幣;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等監管部門批準的其他業務;保險兼業代理(有效期至2008年6月2日)。
『拾』 我有一張1953年中國銀行10股的股票,現值多少錢呢
「嘉興就有民間的收藏家在收藏老股票。」嘉興市民間收藏家協會秘書長周榮先對記者說,「這些老股票有收藏價值。」周榮先說,中國股票的發展史有100多年了,這些老股票能反映中國一個時代的文化和歷史,也能反映民族工業的發展情況。新中國成立初期,嘉興有不少工廠像民豐造紙廠一樣發行過股票,有些工廠如今還存在著,而這些工廠發行的股票就能反映其發展史,很有紀念意義。「這些老股票本身的價格不高,但收藏的價值還是不錯的,當然,這個價值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收藏界,老股票的價格一般在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賣給我吧,我是金融系的,對這個懂!可以加QQ:402241877聊
當然,我會出高點的價格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