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科技股有哪些股票龍頭
科技股主要有兩類,一種是軟科技、另外一種是硬科技。其中軟科技是指人工智慧技術、雲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等這些領域的股票,硬科技是指集成電路、國產通信設備產業、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的股票。
軟技術個股有:中國軟體、恆生電子、金山辦公、創業慧康等。
硬科技個股有:中興通訊、吳通控股、金信諾、長電科技,江豐電子等這些科技股票。
拓展資料
科技股為了確立一個能反映資訊科技發展的市場指標,恆指服務公司2000年4月25日宣布推出恆生資訊科技股指數(科技股指數)及恆生資訊科技股組合指數(組合指數)。
所謂科技股,簡單地說就是指那些產品和服務具有高技術含量,在行業領域領先的企業的股票。
比如:從事電信服務前圓、電信設備製造、計算機軟硬體、新材料、新能源、航天航空、有線數字電視、生物醫葯製品的服務與生產等等的公司通稱為科技行業。科技股在市場上魚目混珠,良莠不齊,很難區分。
市場對科技股分類十分模糊,恆指服務公司採納FTSE全球行業分類方法,以其收入主要來源作分類。獲選進入該指數成份股的公司必須屬於以下行業:固網電訊、無線電訊、電腦硬體(不包括鍵盤及滑鼠等)、半導體、電訊產品(不包括家用電訊)、電腦支援、互聯網、軟體、電子商貿。這是根據Classification System的資訊科技及電訊行業分類。
基本面是支撐股價上漲的根本因素,展望未來,科技股具有業績高成長空間。從宏觀面來看,國際金融危機已經觸底,但全面復甦還有待時日,要完全走出困境則必須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而科技則是實現經濟結構調整的慧悄塌必然手段。
股價推升空間大 與其他題材有很大不同的是,科技類股的股價具有巨大的想像空間,在股價定位上往往不受市盈率這類估值指標的限制。
如上一輪1999年科技股飆升的主流是網路股,當時市場甚至以網站的運猛點擊率來衡量企業的未來成長,使得股價炒作起來沒有太大的限制。當前包括物聯網、低碳經濟等科技題材類個股也類似,由於屬於新興行業,未來存在著巨大的發展前景,業績存在幾何級成長的可能性,所以不能按照當前業績來限定其合理的估值價位,股價也就具有了巨大的上漲想像空間。從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的情況來看,其個股的市盈率往往明顯高於主板市場。
A股創業板和中小板中的個股市盈率水平也明顯高於主板。此外,在過去一年多的市場行情中,科技題材類個股股價表現並非是最突出的,因此只要業績出現復甦跡象,資金就可能積極參與其中,使其股價出現驚人的表現。
㈡ 怪獸充電登陸納斯達克,還有哪些潛在的共享商業機會
共享經濟2.0時代,移動互聯、數字化、智能化在驅動著世界。每個人、每個企業都打雞血似的在不確定性中尋找機遇。越來越少的人像父輩一樣,一生只做一份工作。隨著共享經濟的理念逐步普及,相關的新型經濟活動迅速崛起,各種各樣提供商品或服務共享與租用的公司遍地開花。
基於這股新風潮,趨勢雲打造共享生態體系,將雲計算、大數據、AIoT等技術與業務場景結合,能夠完整覆蓋全場景需求。以適配於醫院場景的“共享醫療陪護床”為例,趨勢雲通過“一雲三端”(小程序+管理後台+智能鎖),研發出床櫃合一,改變傳統租賃方式的智能陪護床。它可隱藏至普通床頭櫃,當陪護人員需要使用時,使用手機掃碼登錄小程序在線開鎖後即可打開陪護床,使用完畢後收起陪護床,系統自動結算租時費用。共享醫療陪護床解決了陪護人員休息用床的同時,也解決了醫院規范管理的問題,同時其小程序積攢了一批線上私域流量,還可搭建健康商城,售賣周邊商品,增加變現渠道,創造更多盈利點。
㈢ 錯過了BAT ,國內投資者會錯過下一波巨頭
美圖在香港的成功上市,開始讓科技公司重新審視香港的資本市場。雖然國內的金融體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變,然而赴美上市仍是中國互聯網企業主流的選擇。
對於國內的投資者而言,一面唏噓錯過了投資BAT等互聯網巨頭的機會,一面又對美圖等登陸香港股市的互聯網新貴猶豫不決,國內的A股市場則直接缺少了互聯網巨頭的身影。
單就從投資的角度來說,勢能驅動的國內投資者在錯過了BAT之後,會錯過下一波巨頭嗎?解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分析下國內互聯網市場的兩個現象。
1、中國互聯網企業為何樂忠於赴美上市?
從2015年開始,曾經篳路藍縷只求在納斯達克敲鍾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們,紛紛開始私有化回歸,名單中包含了360、世紀佳緣、歡聚時代、陌陌、中手游等在國內知名的互聯網企業。不過,在A股市場表現不那麼樂觀的情況下,諸如排隊或借殼上市的聲音已經少了很多。即便在港股市場,也只有一家獨大的騰訊和剛剛上市的美圖,互聯網或科技公司的面孔並不多見。
與之相反的是,國內互聯網企業並沒有停止赴美IPO的浪潮,即便是不被看好的2016年,依然有中通、51Talk等勇闖美股市場,螞蟻金服也傳出了在矽谷路演的消息。如果從2000年開始算起,中國科技企業的赴美上市已經迎來了四波浪潮。
第一波上市潮發生在2000年前後,典型代表就是有互聯網三劍客之稱的新浪、網易、搜狐。
第二波上市潮發生在2003年-2007年,攜程、巨人、網路等赫然在列,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較上一波有過之而無不及。
第三波上市潮可以看作是2010年-2012年期間,諸如優酷土豆、搜房網、人人網等國內二三線陣營的互聯網公司開啟了赴美上市的序幕。
第四波起飢陪仔於2013年,阿里巴巴、京東、聚美優品、58同城、微博、獵豹、陌陌等,在數量和規模上再度刷新了歷史。
究其原因,一方面,國內資本市場仍未放鬆用以衡量企業上市的財務標准,這大概也是尚未盈利的美圖選擇香港市場的原因。縱觀美國的互聯網公司,上市之初多半處於非盈利狀態,去年虧損4.5億美金卻傳聞估值在250億美元左右的Snapchat就是一個典型案例。而在香港上市的騰訊,IPO當天的股價創造了3.38元的歷史最低價,如今騰訊的股價已經攀升至180港幣以上,這還不包括股票增發所帶來的影響。兩者截然不同的市場標准,不排除是將中國互聯網企業推向美國上市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赴美上市已經成功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標桿,即便被要求超低價發行,中國互聯網企業仍然願意去討好美國資本市場。此外,美國股市的資金容量、市場規則和投資偏好也是中國互聯網公司選擇的誘因,畢竟在這個市場能夠融到更多的資金,企業的股權結構也更加自由。
當中國企業趨之若鶩的奔向美股的時候,對中國市場的影響不止於公司層面,還有資本層面,比如中國投資者的投資邏輯,這便要談起第二個問題。
2、中國資本市場形成了什麼樣的投資邏輯?
站在大洋的彼岸遙望美國資本市場,多少有一種霧里看花的感覺,中國的投資者學習了華爾街的形態,但亂配是否領悟了投資的內涵就不得而知了。至少在對互聯網公司的估值上流行著這樣的觀點:
如果一個互聯網產品是一個工具,那麼它是一個十億美金的生意;
如果一個互聯網產品是一個平台,那麼它是一個百億美金的生意;
如果一個互聯網產品能夠打造生態系統,那麼它是一個千億美金的生意。
按照這個邏輯似乎不難對美股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進行對號入座。
在工具類產品的陣營中,高爛汪德地圖和獵豹最具有代表性,2014年高德從納斯達克退市歸入阿里時,市值在14億美元左右。同樣作為工具的獵豹,如今的估值在15億美元上下。
在平台型公司當中,唯品會、優酷土豆、58同城等可以歸為此類,阿里收購優酷土豆時開出的價格是68億美元,唯品會和58同城當前的市值分別為68億和46億美元,似乎符合百億美金生意的定位。
網路、騰訊、阿里則屬於生態系企業,截止到目前,阿里巴巴的市值超過2200億美元,騰訊的總市值超過1.7萬億港幣(2190億美元),而在生態方面表現不那麼搶眼的網路,市值則處於580億美元上下。
對於這一邏輯的科學性暫且不去討論,畢竟這一說法本身就是歸納性的結論。然而這個邏輯對國內的投資者卻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以上市不久的美圖為例,因為自身產品的工具類屬性不利於估值,而開拓了智能硬體美圖手機,美拍、閃聊等社交類產品。即便如此,當美圖在香港股市拿到50億美元估值的時候,盡管相比同樣於圖片工具起家而後進入社交和硬體領域的Snapchat已經有5倍的差距,國內一些媒體依然傳出了揶揄之聲,資本也處於觀望的狀態。
為此,周鴻禕表達了這樣的觀點,「一個公司不要定義成是工具還是社交…只要他能為用戶創造持續的價值,有用戶基礎,這就是一個好公司的基礎。」這番觀點不無道理,對國內的投資者也是一個善意的提示。對於美圖的上市,無論是香港還是大陸的資本圈,都給予了極大的重視,許多教父級人物都出席了美圖的上市,這無疑也印證了周鴻禕的觀點。
對於一個企業而言,未來的生存空間要比現在的盈利能力重要的多。美圖和騰訊一樣,在逐步建立自己的生態,如果單憑某個產品形態來判斷價值不免有些許盲目,甚至將錯過一些投資機會。
我們會錯過下一波巨頭嗎?
對比來看,美國紐交所和納斯達克上市值最高的五家公司都來自互聯網陣營,分別是蘋果、谷歌、微軟、FACEBOOK和亞馬遜,且高科技互聯網公司的市值已經佔到了美股的28%。而在A股和港股,除了騰訊一家獨秀,石油、房產、金融仍占據了大頭,不折不扣的偏科生。
深港通開通之後為內地投資者打開了一個資本配置的機會,香港很可能變成一個炙手可熱的投資市場,但實際發展並沒有預期中那麼理想。相比於A股近乎苛刻的標准,香港股市已經開明了很多,至少允許虧損的企業上市,這對互聯網公司來說,似乎不必再漂洋過海遠赴美國,可事實是這樣嗎?
不管是香港投資者還是大陸投資者,都屬於勢能驅動型,更看重現實的營收情況和回報率,而大多互聯網公司表現出的是後期發力,這在網路、騰訊、阿里等巨頭身上已經得到了驗證。深港通的開通,為國內個人投資者購買港股提供了渠道,尤其是伴隨著互聯網成長的80後和90後投資者,或許會成為扭轉這一局面的力量之一。
事實上,在香港上市的互聯網公司也或多或少存在這方面的考量,比如蔡文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美圖的主要用戶集中在大陸和香港市場,選擇在香港上市解決了內地投資者參與的門檻,希望和用戶一起成長。從結果來看,美圖上市的反應沒有市場預期的那麼熱烈,但整體集資金額仍然不錯。而就近期美聯儲加息、恆生指數整體走低等不利因素致使香港股市持續低迷的情況下,美圖的表現已經優於大盤走勢,或許是一個利好的信號。
憑美圖一己之力能否扭轉趨勢還不得而知,幸運的是已經出現了兩個利好因素。
其一,美國資本市場對於中國網民消費能力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十年之前,這便不難理解為何偏工具屬性的產品估值被嚴重低估。而國內的投資者對這個情況則有著更清晰的認識,比如說國內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網路消費能力並不輸於歐美,為優秀的產品和服務買單已經開始萌芽。
其二,近兩年國內出現的獨角獸企業不再少數,滴滴、美團、大疆甚至是小米等優秀企業都有可能成為港股的潛在目標。香港股市的特殊性在於在地域和文化上更接近中國內地市場,這便讓互聯網公司在打法和商業模式上有了更多的靈活性。同時,香港也扮演了互聯網公司謀求海外布局跳板的角色。
理想的狀況是,美圖在港股的未來表現有個很好的走勢,為國內三到五年內即將上市的獨角獸們形成標桿效應,吸引更多優秀的公司,也吸納更多的投資者,進而逐漸改變港股的現有格局,以及對高科技股的態度。
寫到最後。站在個人投資者的角度來講,美圖的上市以及深港通的開通都為我們提供了投資潛在巨頭的機會。過去十年中,中國互聯網群雄創造了超過5萬億的資本財富,又悉數被國外投資者瓜分,希望在未來的十年中,我們不只是互聯網成長史的見證者,還是受益者。
Alter,互聯網觀察者,長期致力於對智能硬體、雲計算、VR等行業的觀察研究。微信公眾號:spnews
㈣ 雲集是什麼時候上市的有知道的嗎
雲集是今年5月3日在美國納斯達克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YJ,被譽為「中國會員電商赴美第一股」。
㈤ Mellanox ConnectX-2用什麼光纖模塊
現在10GE網卡基本上都是SFP+插口,需插10GE SFP+光模塊才能使用,SFP+模塊都是LC頭的,所以用光纖的話,兩頭肢培都就該是LC頭
拓展資料:清飢隱
Mellanox Technologies(納斯達克股票代碼:MLNX;特拉維夫證交所代碼:MLNX)於1999年成立,總部設在美國加州的聖塔克拉拉和以色列的Yokneam。Mellanox公司是伺服器和存儲端到端連接解決方案的領先供應商。Mellanox公司一直致力於InfiniBand和乙太網互聯產品的研發工作,公司始終堅持不斷創新,為客戶提供具有高帶寬,低延時、可擴展性,節能和成本優勢的產品。2010年底Mellanox完成了對著名Infiniband交換機廠商Voltaire公司的收購工作,使得Mellanox在HPC、雲計算、數據中心、企業計算及存儲市場上獲得了更為全面的能力。
2020年4月17日,英偉達收購Mellanox獲中國監管批准,Mellanox被英偉達斥資68億美元現金收購,交易於答廳4月27日完成
㈥ 全球最有價值的 IT 公司TOP10
技術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滲透到不同行業,並為全球經濟帶來重大變革。數據統計顯示, 科技 行業總產值有望在 2021 年達到 5 萬億美元。
IT行業爆發式增長背後的驅動因素是人工智慧技術的引入。許多公司正在將人工智慧集成到基於雲的技術中,以更大規模地交付它們。
支持這種增長的其他關鍵創新包括社交和大數據、分析、雲和移動技術。人們認為領先的 IT 公司正在加大對人工智慧、機器人和增強現實的投資,這被認為是技術革命的未來。
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轉向互聯網、應用程序、基於雲的服務和人工智慧,IT 公司通過提高利潤率和擴大客戶群繼續蓬勃發展。世界上最有價值的 IT 公司每年的收入高達數十億美元。
讓我們來看看全球最有價值的10家 IT 公司分別是哪些。
10. Infosys(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INFY)
市值:898億美元
Infosys是上榜的第二大印度 IT 公司。
這家跨國 IT 公司總部位於班加賣差羅爾,主要專注於歐洲、北美、印度和其他國家的業務咨詢和外包服務。隨著全球多家企業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這家 科技 巨頭似乎正受益於需求的增長。
Infosys還專注於合作夥伴關系和收購,以改進其產品和服務,並擴展到其他市場。Infosys被稱為下一代數字服務的全沒配悶球領導者,最近宣布與 Archrock 建立合作夥伴關系,後者是一家正在經歷重大數字化轉型的美國天然氣公司。
截至 2020 年,Infosys的全球收入約為 135.6 億美元。
9. ServiceNow(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NOW)
市值:1100億美元
ServiceNow最近幾年風頭正勁。
這家公司的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致力於設計企業雲計算產品和服務,以幫助企業有效管理其數字工作流程。該公司有望在來年實現其收入 100 億美元的目標。
2021 年 3 月,ServiceNow宣布計劃收購 Intellibot 和 Lightstep,以擴展其雲計算平台。ServiceNow還宣布與微軟合作,為企業整合安全運營。
ServiceNow最新的雲服務軟體通過結合人工智慧來解決實際的企業問題,已經顯示出可喜的成果。
ServiceNow2021 財年第一季度的收入為 13.6 億美元,同比增長 30%。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在提高 IT 生產力和枯彎用戶體驗方面的成功導致客戶要求公司將其產品擴展到其他業務工作流程,包括人力資源管理和客戶服務。
8.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IBM)
市值:1243億美元
藍色巨人,近幾年有些沒落了。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是成立於 1911 年的先驅 IT 公司之一,自此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 IT 公司之一。總部位於紐約的國際商業機器公司在170 多個國家/地區開展業務,是世界上最大的僱主之一。
它也是一個研究機構,擁有自過去 28 年來創造最多美國專利的記錄。憑借收購西班牙 IT 公司 Bluetab Solutions Group 的最新協議,IBM 希望擴展其在混合雲和數據咨詢服務方面的產品組合。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2021 財年第一季度的強勁財務業績,收入達 177 億美元,增長 1%。公司股價自年初以來已上漲17%。
7. 塔塔咨詢服務有限公司(NSE:TCS)
市值:1480億美元
塔塔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在IT界也算是老面孔了。
他是一家位於孟買的印度 IT 公司。該公司專注於提供基於雲的管理系統、自動化軟體、評估平台和區塊鏈解決方案等 IT 服務。
這家全球咨詢和商業解決方案公司是印度最大的 IT 出口商,業務遍及全球 19 個國家。塔塔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在歐洲的業務發展勢頭強勁,占公司總收入的三分之一。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尋求採用更新的技術,該公司已成為頂級 IT 提供商之一。塔塔已經擁有一些大牌客戶,如德意志銀行、SAP、ABB 和英飛凌。
6. SAP(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SAP)
市值:1749億美元
SAP是一家專注於企業應用軟體的德國 IT 公司。
該公司有四個主要部分:應用程序、Qualtrics、服務和技術支持。該公司成立於 1972 年,已成為德國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
SAP 也是營收規模最大的非美國軟體公司,2020 財年的總收入為 322.8 億美元。
SAP最近在其全球會議上宣布了創建全球最大業務網路的計劃。SAP 在全球 180 個國家/地區擁有超過 425,000 名員工。
5.埃森哲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ACN)
市值:1988億美元
獲得第五名的是埃森哲公司,這是一家成立於 2009 年的愛爾蘭跨國 IT 專業服務公司。
埃森哲公司總部位於都柏林,在全球擁有超過 569000 名員工。該公司在 2020 財年報告的總收入為 443.3 億美元。
其目前的客戶名單包括近 91 家財富全球 100 強公司。該公司最近宣布收購 Imaginea Technologies、Infinity Works 和 Cygni 等多家 科技 公司,希望擴大其混合雲第一部門。
根據 Forrester Research 的一份報告,埃森哲公司被評為所有歐洲網路安全提供商的領導者。該公司正在鞏固其在 科技 行業的地位,自 2021 財年開始以來,其財務業績表現強勁。
今年第一季度,埃森哲報告的收入為 132.6 億美元。
4. Salesforce.com(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CRM)
市值:2200億美元
Salesforce無論在SaaS領域還是CRM領域都是當之無愧的開創者。
他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基於雲的軟體公司,專注於客戶關系管理服務。創始人貝尼奧夫極有性格,帶領公司取得了極大的成績。
該公司專注於多個類別的營銷自動化、應用程序開發和分析。Salesforce.com在《財富》雜志 2021 年 100 家最佳僱主公司名單中排名第二。
該公司在全球擁有超過 100000 名客戶,截至 2020 年的總收入為 215 億美元。
3. 甲骨文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ORCL)
市值:2400億美元
老牌資料庫巨頭,全球用戶無數。
眼下國內正在試用新的分布式資料庫的企業用戶紛紛哀嘆,如果新產品是甲骨文做的該多省事——其中心情,你可以細品。
甲骨文公司專注於提供企業信息技術解決方案。該公司成立於 1977 年,總部位於德克薩斯州奧斯汀,憑借其創新的基於雲的產品和服務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 IT 公司之一。
該公司開發資料庫軟體和雲工程系統。甲骨文公司最近宣布與金融 科技 提供商 Everest 建立合作夥伴關系,希望將區塊鏈技術引入世界各地的銀行。德意志銀行已經選擇甲骨文簽訂一份多年期合同,以實現銀行數字化轉型的現代化和加速。
據路透社報道,甲骨文公司希望到 2022 年將其在雲領域的資本投資增加一倍,達到約 40 億美元。
2. Alphabet(納斯達克股票代碼:GOOG)
市值:1.8 萬億美元
谷歌是全球搜索行業巨頭,谷歌的母公司 Alphabet在全球 10 家最有價值的 IT 公司中排名第二。
Alphabet還有其他子公司,包括 Fitbit、Google Fiber、Waymo、Deepmind 等。2020 年 1 月,該公司成為第四家市值達到 1 萬億美元的美國公司。
谷歌與 AT&T 的最新合作夥伴關系也加劇了微軟和亞馬遜等其他 科技 巨頭在 5G 競賽中的競爭。
1. 微軟公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MSFT)
市值:2.1 萬億美元
當之無愧的IT公司全球一哥。無論硬體還是軟體,無論2B還是2C,無論前台還是後台,「微軟全家桶」,總有一款適合你。
微軟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雲計算公司。該公司由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於 1975 年在車庫中成立,現在被認為是與蘋果、亞馬遜、Facebook 和谷歌一樣的美國五大 科技 公司之一。
以 Microsoft Windows 操作系統、Microsoft Office 套件和 Edge 網路瀏覽器而聞名的微軟公司已經走過了漫長的道路。微軟還擁有 LinkedIn、Skype、Mojang、Github 和 aQuantive等公司。
該公司 2020 財年的凈收入為 1530 億美元。
㈦ 中國電子商務巨頭是誰
1、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集團由馬雲等18羅漢創建於99年,坐標杭州。20餘年的發展下來,形成了電商領域的強生態閉環,核心產品包括淘寶、天貓、螞蟻金服、阿里雲、1688、速賣通、菜鳥網路等。中國電商一哥地位穩固。
20財年GMV破萬億美元,月活躍用戶數MAU約8.5億。目前發展趨勢關鍵詞:扶持商戶(降門檻、降成本、流量扶持等)、雲計算、直播、同城零售、菜鳥網路等。近期涉及重大事項為反壟斷與金融監管。
2、京東
京東集團由劉強東於98年創立,坐標北京。在10年高瓴資本入局後重塑戰略定位,自建物流做重資產,其後又在高瓴的牽線下聯姻騰訊,發展迅猛且根基扎實,牢牢占據中國電商T1級。核心產品包括京東商城、京喜、京東物流、京東科技(京東數科)等。
20年MAU約3.9億。目前發展趨勢關鍵詞:京喜下沉、會員體系深度挖掘、同城電商與社區零售(買菜)、供應鏈(SaaS)等。近期涉及重大事項為京東健康與京東物流上市。
3、拼多多
拼多多成立於15年,坐標上海,相較其他兩個巨頭顯得非常年輕。但其成立以來發展迅猛,由拼團模式(水果)起家,後藉助騰訊(微信)的賦能一飛沖天。
目前MAU約7.3億。目前發展趨勢關鍵詞:農產品與社區團購,補貼常態化、品牌升維等。
AAU(年活躍用戶數)對比
17-20年,阿里、京東、拼多多的AAU增長均處於快速水平,其中拼多多最快,CAGR分別為17%、17%、48%。20年三者分別達到7.26億、4.72億、7.88億(拼多多高於阿里)。
此外,阿里還有移動端MAU(月活躍用戶數)的數據,17-20年CAGR為19%,20財年達到8.46億,比AAU高出1.2億。
㈧ 互聯網電商每股凈資產12.25的是誰
互聯網電商每股凈資產12.25的是京東。京東是中國最大的綜合型電商平台之一,成立於2004年。目前,京東通信、京東金融等子公司已經租簡蠢獨立上市。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京東每股凈資產為12.25元人民幣,市值約為620億美元。京東在電商領域的發展不僅在國內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還咐中逐漸向海外市弊陪場擴張,成為了全球領先的電商企業之一。由於其強大的資產和品牌影響力,京東在電商行業中具有很高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