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是世界的第二個大經濟體,股票總市值居全球第二 ;為什麼中國股市在2010至2011年漲幅排名全球
中國股市還在發展中,必然有很多問題,可以采訪下中國證券管理層。
⑵ 中國股票發展史
上個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剛剛起步,整個社會都彌漫著除舊布新的氣息和不破不立的激情,但是同時各種新潮思想也隨時要應付相應的政治風險。
資本市場構想的提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非常佩服當時中國人民銀行研究部的那20個研究生。他們在1984年寫的一篇「中國金融改革戰略探討」引爆金融界。其中第一次談到了在中國建立證券市場的構想,直接引發了當時的股份制熱潮。
1984年11月18日,中國第一個公開發行的股票-飛樂音響向社會發行1萬股(每股票面50元)。
飛樂當時得天時地利人和,在1984年7月,上海頒布了一個地方性法規-《關於發行股票的暫行規定》,飛樂抓住這一次機會,一切都順理成章的發生了,用現在的話講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1986年9月26日,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信託投資公司(靜安分公司曾於1984年公開發行「飛樂音響」股票)開設交易櫃台-靜安證券業務部,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部誕生,產生了股票交易。
拓展資料: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支股票的背後都會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時,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⑶ 大盤什麼意思
大盤指的是什麼?
一般流通股本在1個億以上的個股稱為大盤股;5000萬至1個億的個股稱為中盤般;不到5000萬規模的稱為小盤股。就市盈率而言,相同業績的個股,小盤股的市盈率比中盤股高,中盤股要比大盤股高。特別在市場疲軟時,小盤股機會較多。在牛市時大盤股和中盤股較適合大資金的進出,因此盤子大的個股比較看好。由於流通盤大,對指數影響大,往往成為市場調控指數的工具。投資者選擇個股,一般熊市應選小盤股和中小盤股,牛市應選大盤股和中大盤股。
大盤股的逐級上升對於吸引集團資金入盟較為有利,大資金有了適合的吞吐場所,就會對小盤股的過高股價產生壓抑,這種投資結構亦是管理層嘔心瀝血的精華所在,亦是中國股市的新格局。1997年大量新股發行,絕大多數都是有業績有潛力的國家支柱性企業,所以,大盤股的振興是市場發展的需要。
小盤股是相對而言的,從趨勢角度來看,小盤股必將逐步向大盤股過渡,但小盤股的獨特優勢在某個階段是顯而易見的,有時甚至能左右大盤,這就是小盤股的外延。
如果投資者選股不看盤子大小,只看回報高低,就是對大盤股的內涵和小盤股的外延最深的理解。
詳情
一般流通股本在1個億以上的個股稱為大盤股;5000萬至1個億的個股稱為中盤般;不到5000萬規模的稱為小盤股。就市盈率而言,相同業績的個股,小盤股的市盈率比中盤股高,中盤股要比大盤股高。特別在市場疲軟時,小盤股機會較多。在牛市時大盤股和中盤股較適合大資金的進出,因此盤子大的個股比較看好。由於流通盤大,對指數影響大,往往成為市場調控指數的工具。投資者選擇個股,一般熊市應選小盤股和中小盤股,牛市應選大盤股和中大盤股。
大盤股的逐級上升對於吸引集團資金入盟較為有利,大資金有了適合的吞吐場所,就會對小盤股的過高股價產生壓抑,這種投資結構亦是管理層嘔心瀝血的精華所在,亦是中國股市的新格局。1997年大量新股發行,絕大多數都是有業績有潛力的國家支柱性企業,所以,大盤股的振興是市場發展的需要。
小盤股是相對而言的,從趨勢角度來看,小盤股必將逐步向大盤股過渡,但小盤股的獨特優勢在某個階段是顯而易見的,有時甚至能左右大盤,這就是小盤股的外延。
如果投資者選股不看盤子大小,只看回報高低,就是對大盤股的內涵和小盤股的外延最深的理解。
股市中的大盤是什麼意思
大盤:是指滬市的「上證綜合指數」和深市的「深證成分股指數」的股票。
大盤指數是運用統計學中的指數方法編制而成的,反映股市總體價格或某類股價變動和走勢的指標。 上證綜合指數:以上海證券交易所 掛牌上市的全部股票(包括A股和B股)為樣本,以發行量 為權數(包括流通股本和非流通股本),以加權平均法 計算,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日,基日指數 定為100點的股價指數。
深圳成分股指數:從深圳證券 交易所掛牌上市的 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場代表性的4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為樣本,以流通股本為權數,以加權平 均法計算,以1994 年7月20日為基日,基日指數定為1000點的股價指數。 (3)中國股票數量全球第二擴展閱讀: 大盤股炒股技巧 第一步,注意歷史走勢。
技術分析者認為歷史會重演是技術分析三大假設之一,是學習技術分析的基礎。因為技術分析者認為由於人類的心理弱點(例如貪婪)以及人類的各種思維邏輯往往會導致行情的再次出現。
但歷史絕不會簡單地重演。這里的歷史指的是只要是除當天交易日之前的。
都可成為歷史。 第二步,注意利率變動。
這是對手中股票拋收的一種依據。當投資者估計短期內利率將升高時,應該將股票拋售出去,擇機再買;當預計短期內利率將降低時,買進股票,擇機賣出。
第三步,注意經濟景氣程度。 這是一個大方面的考慮,經濟不景氣最好是不要入市,這個時候很危險。
先可以選擇觀望,等到經濟景氣,就可以開始進行入市炒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盤。
大盤什麼意思?
什麼叫小盤股什麼叫大盤股呢?可以這樣估算。中國有2千萬股民,近1千隻股票,如果平均每人關心10隻股票,那麼,平均每隻股票有20萬人關心。統計學中,如果統計樣本成正態分布,那麼大約70%的樣本處於分布峰值加減方差的區間內,高於方差的樣本數量約16%,近似的可取15%。可以以此為界,股票少到只有頂端不到15%的人參與的為小盤股。則20萬的15%為3萬,以中國股市大多數股民一般平均每人每隻股票持股不到1000股計算,為3千萬股。所以,標準的中型盤子為3千萬股左右,可以粗略的估計為2-5千萬,2千萬以下為小盤股,5千萬以上為大盤股。類似的,超級大盤股的標准應為可以供應85%以上的人,20萬的85%為17萬,估算為1.7億股,放寬一些為2億股以上,即中國股市上2億以上的盤子為超級大盤股,定價會明顯偏低。當然,以後隨著中國股市的發展,以上估算用到的參數會發生變化,小盤股大盤股和超級大盤股的概念也會發生變化。
同樣業績下,流通盤小限制了參與交易者的范圍。對兩只業績相同的股票,大盤股定價低,使需求分布中心理定價偏低的人也能買到,小盤股定價高,只有願意接受較高價位的人才能買到。這使得參與者的群體會略有不同,影響股票走勢特性。
同樣市值下,盤小價高的股票,參與者范圍受限制。股市交易是以「手」為基本單位的,股價越高,每手的價錢也越貴,這會限制參與者的范圍。極端情況,如美國股市上巴菲特控制的柏克夏公司,股價高到上萬美圓,只有富人才買得起。中國股市上,也有很多散戶不喜歡買20元以上較貴的股票,而喜歡10元以下的股票,因為資金少,買貴的股票買的太少。
盤子大小還影響股票的流動性,同樣市值的股票,盤子大,「手」多,每單位的價錢低,相當於在流通時顆粒細,流動性就更好;單位價錢高而盤子小,則分成的顆粒大而少,流動性下降。一般而言,流動性大,參與者多,會增加坐莊控盤的難度,減少走勢中的人為痕跡,走勢越自然越穩定;流動性小則人為影響大,越容易出現忽漲忽跌和跳躍性走勢。所以,大盤股容易走成弧形反轉,而小盤股容易走成V形反轉;大盤股在分析其走勢時應該多考慮群體心理動力學的影響,而小盤股應該多考慮人為因素的影響。
小盤股控盤容易,大盤股控盤難。所謂控盤是說莊家持有一筆資金以短炒的方式進進出出,其買賣保持平衡,只通過把握買賣節奏影響和控制股價。所以,控盤難度大小決定於留在外面的未鎖定籌碼的絕對規模,未鎖定籌碼多,則參與者人數多,人多則想法多,控盤困難,這和任何活動都是人越多越不好組織是一個道理。通過鎖定籌碼減少外面籌碼的規模可以使盤子變得容易控制一些,但大盤股上即使這樣做了之後留在外面的股票仍會很多,不好控制。比如,對一隻1億股的盤子,莊家已經鎖定了70%的籌碼,但外面仍有3千萬股未鎖定。另一隻天生只有1千萬的盤子,即使不鎖定籌碼,外面的籌碼規模也比前者少,控盤難度比前者鎖定70%後還低。如果這只股也鎖定70%,則外面只剩下3百萬股,如果按平均每個人10手計算,則只有3000人參與,如果每天有10%的人參與交易,則只有300人,相當好控制了。而前一隻股票要達到同樣的程度需要鎖定97%的籌碼,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大盤股由於盤子不好控制,所以,只能炒;小盤股可以實現絕對控盤,適合做。炒就是短炒,不鎖定太多籌碼,也不炒到太高,隨著人氣,拉起來就放手,一波一波有節奏的炒,類似於垃圾股的炒法。做就是做價值發現,低位收集大量籌碼鎖定,實現絕對控盤,拉到較高位置出貨。所以,小盤績優股可以用通吃的手法炒做,而大盤績優股,即使業績再好,即使最終可以走成長期上升通道,也只能是一波一波炒上去的,分析其走勢可以明顯看出莊家進出的節奏,感覺到盤子震盪的力量,而不可能沒有力度的往上飄。所以,盤小和績優是連在一起的,在同樣業績的情況下,盤小的因素會使走勢偏向於更典型的績優股,而盤大因素會使走勢偏向於垃圾股。
莊家鎖定大量籌碼,市場上流通籌碼變少,中大盤股可以暫時變成小盤股。如果有一個資金較少的機構或資金較多的大戶,這時可以短期的做一把庄。不過這種「小盤股」只是市場瞬間形成的,情況稍微一變就不成了。而且這種股背後如果有一個大莊家鎖定了大量籌碼,則好比「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大莊家隨時可能出手管你。所以,只有在莊家無法出手的時候才能這樣做,只有在超跌的時候才有這種機會。當超跌到CYS低於-20,即短線客已經虧損20%的時候,此時籌碼都被鎖定在上面,不怕莊家繼續打壓,他打壓也不會有人跟著殺跌,他打出去的籌碼反倒可能收不回來。此時,臨時小庄突然出手幫他控盤,從他口裡搶幾只小蝦,他也沒有辦法。
股票大盤是什麼意思?
股票大盤一般指上證綜合指數。由於股票基金主要投資股票,因此與股市關系密切,需經常關註上證綜合指數。 各證券公司一般都有大盤顯示,詳細地列出了滬深兩地所有股票的各種實時信息。我們要掌握市場的動向,首先就應該學會看大盤,通過這一方式入市操作。
首先在開盤時要看 *** 競價的股價和成交額,看是高開還是低開,即是說,和昨天的收盤價相比價格是高了還是低了。它顯示出市場的意願,期待今天的股價是上漲還是下跌,成交量的大小則表示參與買賣的人的多少,它往往對一天之內成交的活躍程度有很大的影響。
然後在半小時內看股價變動的方向,一般來說,如果股價開得太高,在半小時內就可能會回落,如果股價開得太低,在半小時內就可能會回升。這時要看成交量的大小,如果高開又不回落,而且成交量放大,那麼這個股票就可能要上漲。
我們看股價時,不僅看現在的價格,而且要看昨天的收盤價、當日開盤價、當前最高價和最低價、漲跌的幅度等,這樣才能看出現在的股價是處在一個什麼位置,是否有買入的價值。看它是在上升還是在下降之中。一般來說下降之中的股票不要急於買,而要等它止跌以後再買。上升之中的股票可以買,但要小心不要被它套住。一天之內股票往往要有幾次升降的波動。你可以看你所要買的股票是否和大盤的走向一致,如果是的話,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盯住大盤,在股價上升到頂點時賣出,在股價下降到底時買入。這樣做雖然不能保證你買賣完全正確,但至少可以賣到一個相對的高價和買到一個相對的低價,而不會買一個最高價和賣一個最低價。
通過買賣手數多少的對比可以看出是買方的力量大還是賣方的力量大。如果賣方的力量遠遠大於買方則最好不要買。
現手說明計算機中剛剛成交的一次成交量的大小。如果連續出現大量,說明有很多人在買賣該股,成交活躍,值得注意。而如果半天也沒人買,則不大可能成為好股。現手累計數就是總手數。總手數也叫做成交量。有時它是比股價更為重要的指標。總手數與流通股數的比稱為換手率,它說明持股人中有多少人是在當天買入的。換手率高,說明該股買賣的人多,容易上漲。但是如果不是剛上市的新股,卻出現特大換手率(超過百分之五十),則常常在第二天就下跌,所以最好不要買入。
漲跌有兩種表示方法,有的證券公司里大盤顯示的是絕對數,即漲或跌了幾角幾分,一目瞭然。也有的證券公 司里大盤上顯示的是相對數,即漲或跌了百分之幾。這樣當你要知道漲跌的實際數目時就要通過換算。
股市中的大盤是什麼意思
大盤:是指滬市的「上證綜合指數」和深市的「深證成分股指數」的股票。大盤指數是運用統計學中的指數方法編制而成的,反映股市總體價格或某類股價變動和走勢的指標。
上證綜合指數:以上海證券交易所 掛牌上市的全部股票(包括A股和B股)為樣本,以發行量 為權數(包括流通股本和非流通股本),以加權平均法 計算,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日,基日指數 定為100點的股價指數。
深圳成分股指數:從深圳證券 交易所掛牌上市的 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場代表性的4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為樣本,以流通股本為權數,以加權平 均法計算,以1994 年7月20日為基日,基日指數定為1000點的股價指數。
(3)中國股票數量全球第二擴展閱讀:
大盤股炒股技巧
第一步,注意歷史走勢。
技術分析者認為歷史會重演是技術分析三大假設之一,是學習技術分析的基礎。因為技術分析者認為由於人類的心理弱點(例如貪婪)以及人類的各種思維邏輯往往會導致行情的再次出現。但歷史絕不會簡單地重演。這里的歷史指的是只要是除當天交易日之前的。都可成為歷史。
第二步,注意利率變動。
這是對手中股票拋收的一種依據。當投資者估計短期內利率將升高時,應該將股票拋售出去,擇機再買;當預計短期內利率將降低時,買進股票,擇機賣出。
第三步,注意經濟景氣程度。
這是一個大方面的考慮,經濟不景氣最好是不要入市,這個時候很危險。先可以選擇觀望,等到經濟景氣,就可以開始進行入市炒股。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大盤
「大盤指數」是什麼意思?
是全部公司加起來,漲或跌的行勢,分上證和深證
國內用人民幣炒股的股市稱為A股,只有兩個,深市和滬市。
拿滬市來說,滬市又有近1000個上市公司,你可以買賣他們的股票。那麼,從這么多公司中,管理部門選取一些在行業中有代表性的公司,例如銀行業裡面就選招行等,通信業裡面就選聯通等……,考慮他們企業的規模等等進行加權(加權的意思就是重要的就多給點注意),做出一個計算方法,用這個方法,根據每個時刻這些代表性公司的股價,就可以算出一個數字,這個數字就叫「上證指數」。
因此,如果這些代表性的公司的股價總的說來是上升的,那麼這個指數就上升,反之亦然。所以,看看上證指數,就知道整個股市多數公司的情況了。這就叫大盤的情況。所以,「大盤」的意思,就是「整體」的意思。如果某個公司是小盤子,那麼大盤就是所有的公司。
深市也同樣有這樣的指數。因此,關心看看滬市和深市的指數,就能知道整體情況。就像看看溫度計,就能知道今天的氣溫一樣。氣溫高了,溫度計顯示就高,所以,指數只是客觀情況的反映。平常人們說的大盤,就是看這個指數,從中了解整體的趨勢。
大盤是什麼意思,怎麼看,有何指標,如何分析?
大盤指數即時分時走勢圖:1) 白色曲線:表示大盤加權指數,即證交所每日公布媒體常說的大盤實際指數。
2) 黃色曲線:大盤不含加權的指標,即不考慮股票盤子的大小,而將所有股票對指數影響看作相同而計算出來的大盤指數。參考白黃二曲線的相互位置可知:A)當大盤指數上漲時,黃線在白線之上,表示流通盤較小的股票漲幅較大;反之,黃線在白線之下,說明盤小的股票漲幅落後大盤股。
B)當大盤指數下跌時,黃線在白線之上,表示流通盤較小的股票跌幅小於盤大的股票;反之,盤小的股票跌幅大於盤大的股票。3) 紅綠柱線:在紅白兩條曲線附近有紅綠柱狀線,是反映大盤即時所有股票的買盤與賣盤在數量上的比率。
紅柱線的增長減短表示上漲買盤力量的增減;綠柱線的增長縮短表示下跌賣盤力度的強弱。4) 黃色柱線:在紅白曲線圖下方,用來表示每一分鍾的成交量,單位是手(每手等於100股)。
5) 委買委賣手數:代表即時所有股票買入委託下三檔和賣出上三檔手數相加的總和。6) 委比數值:是委買委賣手數之差與之和的比值。
當委比數值為正值大的時候,表示買方力量較強股指上漲的機率大;當委比數值為負值的時候,表示賣方的力量較強股指下跌的機率大。news1.jrj/news/2003-07-12/000000599701常見的股價指數世界各地的股票交易市場星羅棋布,已經成為一般資本市場的代表,股市行情不僅集中反映資本市場的動態,也是國家經濟狀況的重要參照。
然而股票數量繁若群星,每種股票的價格又在隨機變化。為了記錄、衡量、分析股市行情的來龍去脈,經濟學家以數學為工具編制了各種股票價格指數,以適應各類需要。
股價指數是反映股票市場中股票價格變動總體水平的重要尺度,更是分析、預測發展趨勢進而決定投資行為的主要依據。編制股價指數時通常採用以過去某一時刻(基期)部分有代表性的或全部上市公司的股票行情狀況為標准參照值(100%),將當期部分有代表性的或全部上市公司的股票行情狀況股票價格與標准參照值相比的方法。
具體計算時多用算術平均和加權平均兩種方法。算術平均數法:將采樣股票的價格相加後除以采樣股票種類數,計算得出股票價格的平均數。
公式如下:股票價格算術平均數=(采樣股票每股股票價格總和)÷(采樣股票種類數)然後,將計算出來的平均數與同法得出的基期平均數相比後求百分比,得出當期的股票價格指數,即:股票價格指數=(當期股價算術平均數)÷(基期股價算術平均數)*100%加權平均數法:以當期采樣股票的每種股票價格乘以當期發行數量的總和作為分子,以基期采樣股票每股價格乘基期發行數量的總和作為分母,所得百分比即為當期股票價格指數,即:股票價格指數=[∑(當期每種采樣股票價格*已發行數量)]÷[∑(基期每種采樣股票價格*已發行數量)]*100%下面是幾種常見的股價指數上證股價指數上證股價指數最初是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信託投資公司靜安證券業務部根據上海股市的實際情況,參考國外股價指標的生成方法編制而成。上證指數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期,1991年7月15日開始公布。
上證股價指數以上海股市的全部股票為計算對象,計算公式如下:股票指數=(當日股票市價總值÷基期股票市價總值)*100由於採取全部股票進行計算,因此,上證指數可以較為貼切地反映上海股價的變化情況。深圳股價指數深圳股價指數由深圳證券交易所編制。
它以1991年4月3日為基期,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全部股票為計算對象,用每日各種股票的收盤價分別乘以其發行量後求和得到的市價總值,除以基期市價總值後乘以100求得。是反映深圳股價變動的有效統計數字。
新股從上市山東第二天開始列入計算對象。當某一股票暫停買賣時,便將其剔除於計算之外。
當某股票的數量與結構發生變化時,則以變動之日為新基期數計算,並用「連鎖」方法將計算得到的指數追溯到原有基期,以保持指數的連續性。「連鎖」追溯計算公式如下:當日即時指數=上日收市指數*(當日即時總市值÷上日收市總市值)式中,當日即時總市值為各成分股市值與該股發行股數乘積的總和;上日收市總市值是根據上日成分股的股本或成分股的變動作調整後計算的總市值。
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又稱道氏指數,它採用不加權算術平均法計算。道氏指數包括:道氏工業平均指數,由30家工業公司的股票價格平均數構成;道氏公用事業平均指數,由15家公用事業公司的股票價格平均數構成;道氏運輸業平均指數,由20家運輸公司的股票價格平均數構成;道氏65種股票價格平均數,由上述工業、運輸業、公用事業的65家公司的股票價格混合構成。
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以1928年10月1日為基期,在紐約交易所交易時間每30分鍾公布一次,用當日當時的股票價格算術平均數與基期的比值求得,是被西方新聞媒介引用最多的股票指數。標准普爾指數標准普爾指數由美國標准普爾公司1923年開始編制發表,當時主要編制兩種指數,一種是包括90種股票每日發表一次的指數,另一種是包括480種股票每月發表一次的的指數。
1957年擴展為現行的、以500種采樣。
大盤什麼意思?
大盤,是指A股和B股的總體盤面,有時專門是指A股的整個市場,因為大盤是一個很大的名詞語素,由此就派生了很多個的名詞語義,比如在不同的語境里,可以分別是指整個股票市場、大盤的指數、大盤的走勢、大盤的後市、大盤的表現情形,以及影響大盤的各種因素,等等。以下為一條近日市場的看點,以及操作上的建議。敬請一同關注和參考---
【大盤高位橫盤震盪折返走高;短線還將小幅沖高錦上添花;持有強勢個股還需謹慎做多】
本周二,A股市場出現了高開低走的格局,其中上證指數以3291.04點開盤,向上跳空高開16點。盤口顯示出,有色金屬股是大盤高開的直接誘因。隨後由於銀行股的一度強勢,上證指數最高摸至3298.38點。但可惜的是,受到電器股等品種回落的影響,因此,即便醫葯股在午市後崛起也未能改變大盤沖高受阻的走勢,故大盤震盪回落的走勢,最低探至3275.30點。尾盤略有企穩,並以3282.89點收盤,小漲7.84點或0.24%,成交量為1976億元,依然保持著活躍的態勢。
盤口顯示出,經過紅色星期一之後,市場的做多能量有所釋放,尤其是兩個因素直接制約了大盤的漲升空間,一是市場的追高意願不足,尤其是體現在銀行股與資源股的盤中走勢中。二是券商股的擴容也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比如說招商證券的高開低走以及國元證券等再融資券商股的不振走勢,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盤的運行。不過,盤口顯示出B股、醫葯股等品種依然活躍,B股代表著熱錢的湧入趨勢,醫葯股代表著題材的炒作,代表著游資熱錢的方向,所以,目前資金流入的趨勢依然較為明顯,既如此,大盤仍有漲升空間,建議投資者操作宜積極一些。
大盤在強勢上漲之後,短線還有小幅的沖高,暫可看高到3320點,今天的走勢其升勢將會趨緩,盤中的震盪將會加劇,個股的分化,將會加大,建議還可繼續持有強勢的個股,做多就必須踏准節拍,瞄準目前的強勢題材和板塊,但是還是要謹慎,不要盲目。
前市來看,上證指數前期的高點3478點,將會是年內的玻璃天花板,後市難有新高,而要創出指數新高的比率將會是百分之零。大盤中線後市的走勢,是一個底部抬高的箱體震盪。而在短線來看,還是遠距離觀望為宜。
尤其今年再見新高的可能性只會是為零。 尤其是當前市場的環境較上半年已有所不同,不會再有那種單邊上揚的走勢,操作上仍宜謹慎,而在短線反彈高點,大盤的震盪將會加劇。
另有,上半年的市場行情,是為資金推動型,而年內高點出現之後的市場行情,將會是業績支持型的,這不能不說是在炒作特點上的重心轉移。再加上盤中個股也已經是百分之八十的比例,先後有了年內高點,後市就將難有新高。
建議在大盤目前短線存在上行壓力、上檔面臨沉重拋壓的情況下,短線不宜介入做多。即使做多,也還要迴避和大盤聯動的、正在回調的、累積升幅很大、短線反彈到位的品種,重點關注那部分回調到位的、短線底部蓄勢充分的個股。但要短線小幅看多,並且期望不宜太高。
還在反彈、並未反彈到位的個股,或還可謹慎持有,而對於上周有了很大升幅的、短線反彈到位了的,還是以派發或者部分減持為主。
【還將逆勢走強回升的個股推薦】:000011深物業A。該股復牌首日大幅上下震盪,隨後有了多日的高位震盪走低,目前短線有了圓弧底的小幅回升,在其20日均線之上企穩,本周二又有了小幅回落,現價13.58。KDJ處於次高位向上,預計後市,經過整理蓄勢,在旗型整理的尾端,將會開始走強回升,短線可看高到15.30,中線可看高到16.00。建議予以關注,可以以目前現價價位適量介入。
⑷ 為什麼我國經濟全球屬一二而股市倒數呢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不是一個簡單的表述,有時也會存在股經背離現象。
經濟與股市的背道而馳並非只是中國或過去幾年中的特有現象,它在全球股市的歷史長河中比比皆是,不存在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之間的差別。理性的經濟與感性的股市彷彿就是財經生活中的一個永恆主題,二者之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股市自身的內在結構和交易特點已經先天註定了這一怪象的客觀性與必然性。過去如此,今天如此,今後也依然如此。
我國股市是否正在走向邊緣化?這是目前人們枝斗格外關注並紛爭不休的焦點議題。其中論據之一就是中國經濟成長與股市表現之間所出現的割裂與背離。誠然,股市乃為經濟的晴雨表,這是長久以來普遍存在於投資界中一個樸素認知和流行的說法。但在現實生活中,股市的揚漲跌落果真能夠忠實、准確地反映經濟的榮辱興衰么?這不僅是留給投資者的一大困惑與迷思,而且對於當前我國股市是否邊緣化的討論也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本文將以我國股市為基點來掃描國際市場,對此進行概略的剖析和探討。
我國股市滯後而失真的晴雨表
中國股市自創生以來,既有轟轟烈烈也有渾渾噩噩,既有風風火火也有莽莽蒼蒼。那麼我國股市行進的步伐是否輝映出了其經濟高速成長的神奇魅力了呢?答案並非一個簡單的「是」字「否」字所能涵蓋。
首先,我國經濟始終處於高速和穩定的成長之中,而股市卻呈現出幾乎是有規則的波浪形運動,盡管其振幅遠不如香港股市強烈,頻率也大不如香港股市顯著。其次,股市的周期性浪潮一浪高過一浪,昭示了盛極必衰、否極泰來的規律性變化,也印證了股市的總體上升趨勢。最後,股市的上漲幅度從未達到過經濟的增長水平,盡管一度十分接近。換言之,我國股市的滯後確實沒有真實反映出國民經濟的傲人成就,至少過去幾年中如此。
美國股市從晴雨表演變為獨行俠
那麼「經股背離」的現象是否僅為我國特有呢?我們可以用同樣的目光來審視一下已經具有兩百多年股市文化隱冊的美國市場。過去幾年美國股市明顯與經濟走勢漸行漸遠。雖然經濟仍然展示了7.7%的溫和增長率。相形之下,美國股灶搭宏市在同期內卻一敗塗地。投資者非但沒有領略到經濟增長帶來的快慰,反倒是深陷股市泥潭而無力自拔,可謂是「風調雨不順」、「國泰民不安」。長年來迷戀股市的投資者們也不得不揮淚而別。
縱觀1990年以來的美國市場,股市大起大落,大漲大跌;股民大喜大悲,大徹大悟。用華爾街的時髦語言來形容,就是跟隨「非理性繁榮」而來的「非理性崩潰」。投資者在證券投資的啟蒙運動中,儼然經歷了一次精神的煉獄和靈魂的洗禮。過去十多年的轟轟烈烈、風風雨雨彷彿只是在夢境中瀟灑地走了一回。
因此,「經股背離」的現象在美國也同樣可以得到印證。雖然六十多年來股市確實一度扮演過經濟晴雨表的角色,但更多的時候卻是獨來獨往、我行我素。
亞太地區虛虛實實的晴雨表
如果有人認為美國股市過於遙遠和龐大,缺乏適當的可比性,那麼探覽一下我們身邊的一些發達市場或許啟迪更大。
曾幾何時,日本股市展示了它那磅礴的氣勢與致命的誘惑,七年中暴漲了三倍以上。然而就在人們鼎沸的謳歌聲中,股市卻轟然倒下。十多年來,萬千投資者們剩存的只有破碎的心和遺失的夢。股市留給他們的彷彿只有「忍將歷史帶淚看」的凄楚和悲壯。
與早年的美國情況相似,七十年代香港的經濟與股市也算得上是攜手並進。隨著八十年代經濟增長的出神入化,股票市場也泛起了陣陣紅暈,但始終落伍於經濟的行進步伐。九十年代的股市圍繞著經濟成長經歷了三起三落。一次次地噴薄而出,帶給投資者一段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卻又一次次地重歸沉寂,留給投資者一個個美麗的誤會和一片片殘缺的記憶。所以就香港歷而言,股市是經濟晴雨表的說法,似乎不是強詞奪理也是牽強附會。
過去幾年的疾風驟雨使全球股市繁華落盡。許多人在品悟出金融投資的真諦之後,紛紛開始懷疑股市是經濟晴雨表的說法。說其是,為何股市運動時常與經濟成長背道而馳?說其不是,又該如何解釋資本市場理論和金融投資常識?這一「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命題令眾多我國乃至全球投資者深感迷茫與困惑。股市與經濟之間的晴雨表關系竟是如此的朦朦朧朧、虛虛實實!
「經股背離」的五大根源
從長期來看,經濟發展是股市賴以生存和成長的基礎。缺乏國民經濟與公司盈利的支撐,股市雖然可逞一時之勇,但卻難揚一世之威。但既然如此,股市為何還會三番五次離經叛道、頻頻出現「經股背離」的怪象呢?主要原因在於以下五點。
其一,理性可控的經濟與感性沖動的股市。
經濟成長具有一定程度的理性、可控性和可預測性。首先,政府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通常會有效地刺激抑制經濟成長,使其有規可循。其次,國民經濟這一龐然大物不易被人為因素所干擾,任何投資者個人或團體都很難直接操縱經濟成長的步幅和節奏。此外,經濟成長較少出現劇烈的波動和震盪。經濟的增長曲線比股市的運動軌跡要和緩、平衡的多,絕沒有那些驚心動魄的時時刻刻。
但股票市場則更多地顯現出感性與沖動的一面。第一,股市運動是眾多投資者共同參與的結果,為無形的市場之手所推動,政府難以有效干預。第二,股市受眾多因素影響,從政經局勢到利率水平、從公司營銷到市場傳言、從預測值調整到分析師評級,不一而足。而且眾多變數無法數量化,譬如投資心理和市場行為。這就使得市場運行兼備科學性與藝術性的雙重特點,同樣的因素在不同的環境中會帶來不同的影響甚至相反的後果。第三,股市可能會在驟然間劇烈震盪,其波動曲線還不像經濟運行那樣令人賞心悅目。當投資大眾誤入迷途時,群眾性運動的波瀾壯闊便會盪滌正常的股市生態,使市場泡沫釀就其中。第四,經濟數據每月出籠一次,而股市交易卻可能要爭分奪秒,這就為股市瞬間的風雲變幻植入了深層基因,使任何人都難以鐵口神斷股市走向、尤其是其近期動態。
當股市浸淫在激情與亢奮之中時,其慣性和沖量難以抗拒。失去制約力和阻抗性後的股市便會在投資者的冥冥遐想之中沖向極端的邊緣,致使股市比經濟更容易產生泡沫。全球股市,莫不如此。市場中缺乏的不是清醒、冷靜的大腦,而是膽量和勇氣。無論何時何地,唱衰派都是少數,都會倍感步履維艱、身心交瘁。其「信口開河」會使公司收入因交易冷靜而一瀉千里,也會使萬千投資者手中的財富一落千丈。就像是現代版本的「皇帝的新衣」。敢於挺身而出作為熊市的代言人,需要驚人的氣魄膽識和心理素質,不怕引起公憤,不惜成為公敵,而且隨時准備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雖說「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但股市何去何從卻歷來都是取決於多數人的集體行為。這就決定了感性與動盪的股市必然是以理性可控的經濟為中軸線而上下抖動。
其二,公司盈利是經濟與股市的連接紐帶。
股市是間接而非直接地反映經濟成長。所需媒介就是上市公司的銷售盈利與財務狀況。換言之,股市是通過公司盈利的高低來間接刻劃國民經濟的運行狀況。而經濟周期、商業周期、行業周期、乃至公司的生命周期並不總是重疊在一起,其間的交叉錯落就會導致公司盈利與經濟成長間的短時偏離。當股市與經濟之間的這一連接紐帶斷裂之後,股市運動便會與經濟成長分道揚鑣。
如果說經濟成長以市場消費為主體,那麼股市表現則取決於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眾多企業在過去的擴張過度,使它們提前賺取了若干年後的盈利,超額滿足了未來的市場需求。所以盡管目前經濟尚在溫和成長,但庫存積壓與生產能力過剩已使這些公司的盈利源泉乾涸,況且要將過剩的生產能力消化完畢並非一年半載之事。所以當市場消費與商業投資各行其是時,由市場消費所主導的國民經濟仍可保持增長,但有賴於公司盈利和商業投資的股票市場則會遭致重創,導致經濟與股市分手惜別、互道珍重。
證券市場只是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的一環,它不可能超脫於公司盈利而獨立自主。如若上市公司的經營與財務狀況欠佳,盡管政策導向、炒作氣氛、投機心態等因素可能會在短期內刺激股市上竄下跳,但絕不可能指望股票市場具有長期的榮景和非凡的未來。股市不是聚寶盆,它既是公司融資的手段,也是財富分配的渠道。投資者通過付費得到股東的身份,就是為了日後分享公司的盈利收入。如果公司無利可分、無望可求,它便會失去股東對它的信任和關愛。倘若這一非典型瘟疫從個別公司蔓延開來,便有可能對整個行業甚至整個股市造成重創。這不是股市自身之罪,不是監管系統之誤,也不是運行機制之過,更不是萬千股民之錯,病灶恰恰存在於股市賴以生存的基礎之中。
如果你有洞穿股市的犀利目光,你就會看到公司盈利正是股市身後那雙看不見的手,正是它在默默地主掌著股市的升沉漲落、榮辱興衰。缺乏公司盈利增長這一必需的給養,股市就會面臨風干與脆折的危險。就像是健壯的體魄不是天天靠抗生素維持一樣,健康的股市也不能謹是依賴於財政與貨幣政策的短期效應。
其三,當前的經濟狀況與預期的公司前景。
經濟狀況多以現狀為基礎,根據已公布的政府數據,而股市漲落則更多地反映未來的公司收益,分析師的前景預測可以長達三到五年。在某些特定的市場環境中,當前的經濟狀況並非總能與預期的公司盈利保持一致,這一時間差便會導致經濟與股市脫節。人們對公司前景可能樂觀過度,也可能悲觀過甚。這就如同頗具傳奇色彩的投資大師彼得·林奇(Lynch)所言,眾多基金經理的錯誤乃是將過多精力凝聚在宏觀經濟層面上。公司盈利與經濟成長之間並不只是一種直觀的線性關系或簡單的因果關系,而且不同公司對於經濟狀況的敏感度也不盡相同。能否成功地剝離出個別公司與經濟形勢之間的微妙線索,這才是對投資者眼力、功力、耐力的考驗和挑戰!
九十年代後期的股市泡沫就為此作出了最好的注腳。人們對於互聯網這一新生事物充滿了期待與迷信,使之成為泡沫萌生的溫床。加之「普及效應」、「鎖定理論」以及「新經濟學說」的推波助瀾,使人們對公司未來的盈利前景產生了幻想和錯覺,甚至想入非非。但殊不知,這種不切實際的市場預期只不過是令人目眩的海市蜃樓而已,既缺乏市場,也缺乏技術,更缺乏資本。也難怪其泡沫的破滅會招致全球股市紛紛陷落,使投資者們從南柯一夢中驟然乍醒。
無獨有偶,這種經濟與股市的背道而馳在美國歷史上並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出現。1973到1974年間也曾有過異曲同工之妙,而且離散程度還不在此次之下。道瓊斯工業指數不到兩年內就狂跌了45%,盡管經濟在同期中反而增長了15%,大大超過了此次的7.7%(誠然,當年的通貨膨脹率之高也非今日可比)。好在這一陣痛只持續了不到兩年便靜靜地掩入了歷史,比此次股市暴挫縮短了半年時間。
當年股市之所以與經濟走向大相徑庭,其原因就在於當時的中東石油危機使人們瞻念前途、不寒而慄。眼前的經濟增長絲毫化解和掩飾不了人們對公司未來遠景的憂心忡忡。尤其是當時的通貨膨脹率高達平均10.5%,大大削弱了百姓的購買力和公司的利潤率。不少人已經開始為石油價格可能會飆升到100美元一桶而感到寢食難安。果不其然,全球性的惡性經濟衰退到1974年下半年時便悄然而至。
其四,全部的國民經濟與局部的上市公司。
經濟與股市的不對稱性也會促成二者之間的背離。例如美國的經濟結構中包括私營企業(PrivateSector)與政府機構(PublicSector)兩大類別。前者約占經濟的70%,即上市公司只創造了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二,而剩餘部分則來自於政府機構。這就造成只具三之二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不一定總能准確反映整個的國民經濟。當企業與政府的行為趨同時,股市與經濟發展如影隨形;當二者離散時,其間的差異也不可避免。
過去幾年的風雲變幻即為明證之一。一方面,大批公司企業因庫存積壓和生產能力過剩而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另一方面,聯邦與各級政府的財政支出卻在急劇擴張,用以反恐和刺激經濟成長。其結果就使得政府投資成為經濟的主要支撐力量,這集中反映在聯邦政府從巨額盈餘到巨額赤字的急劇轉折上。政府支出的大幅增長與私營企業的來重衰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鑄成了經濟與股市之間的強烈反差。經濟的溫和成長主要來源於生產總值中由政府投資所創造、而上市公司無法代表的那30%。所以,近三年來的經濟成長只是某種虛幻的假象,它掩蓋了眾多上市公司四面楚歌的困境與悲涼。
這種經濟與股市間的不對稱性在我國更為顯著。積極的財政政策使政府投資在過去與年中主導了經濟的高速成長,但眾多上市公司卻未必能夠從中直接受益。據估計,目前非國有控股企業創造了國民生產總值的50%,而且這一比重還在上升。可是它們在股市中所佔有的份額尚不足股市總值的10%。也就是說經濟成長更多的是依賴於政府支出和仍未上市的非國有企業、而並非來源於上市公司。因此,上市公司和股票市場相對國民經濟而言就缺乏足夠的覆蓋率和代表性,股市自然也就難以全面和准確地反映經濟運行。
近年來美國經濟的低迷促使製造業與服務業分別採取了兩種不同手段來推動收益增長:服務業通過提高價格,製造業則依靠降低成本。這就導致了價格的變向分化:汽車價格的下降與保險費用的上漲;傢具價格的下降與維修費用的上漲;鞋帽價格的下降與球賽門票的上漲;玩具價格的下降與托兒費用的上漲;餐具價格的下降與餐飲價格的上漲;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製造業價格的下跌抵消了服務業費用的上漲,既同時增加了兩類沒類型公司的盈利,又化解了通貨膨脹滋生的隱憂,可謂是一種「奇妙的和諧」。那麼製造業何以通過降低成本來增加收益呢?答案之一就是將產品生產轉移到成本低、人才多、條件好的我國大陸。因此我國在經濟危難中拯救了眾多的美國公司,成全了美國製造業的轉型與重組,對當前美國經濟的良好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經濟越是不景氣,公司削減成本的壓力就越大,遷往我國的公司也就越多。這就是為什麼近年來全球經濟低迷的陰影非但沒有籠罩到我國大陸,反倒是加速了外國資本向中國的轉移,間接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這種通過資本轉移來降低成本的經營策略使眾多美國公司在經濟蕭條的漩渦中倖免於難,也使其股票在美國股市中獲得了一絲慰藉和一線生機。然而過於大多數中國上市公司來說,這些不速之客的來臨恐怕只是在其身邊添加了一個更具競爭力與威協性的龐然大物,自己未必能夠親身貪圖到它們所帶來的資金、技術、或市場上的優勢。因此,隨著資本技術與產品製造向中國的轉移,生產成本的降低會使外資公司在本國股市中的所得遠遠超過我國上市公司在我國股市中獲取的利益。換言之,外資投入所帶動的那部分經濟增長未必會使我國上市公司乃至我國股市直接受益,二者之間並無等號、或者約等號的關系。
因此,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如政府投資和外國資本等,未必就一定能夠敦促我國股市的上漲。若用統計學的語言來描述,那就是「經濟增長是股市上揚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關鍵還在於上市公司是否具有國民經濟的充分代表性,以及它所構建的傳輸機制能否正常運作。這就是國民經濟、公司盈利、股票市場三者之間關系的微妙之處所在。
其五,枯燥的經濟數據與敏感的投資心理。
經濟數據通常只為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們所關注,平民百姓並不了解或關心數據背後的真實含義。而且即使經濟多長或少長了一個百分點,人們往往也無所察覺。然而,股市卻與他們的財富和生活息息相關,促使他們對股市變化的警覺十分敏感。自1790年費城股票交易所誕生以來,證券文化與股市傳統在美國源遠流長、根深蒂固。加之共同基金今天的社會化與大眾化,股市暴跌之所以給投資者帶來刻骨銘心之痛也就不足為奇了。
投資者在牛市時通常會將經濟數據忘之腦後,將投資風險置之度外。千奇百怪的學說也會應運而生,為股市泡沫的合理性提供理論依據。可一旦熊市降臨,人們便會對股市與經濟之間的影像反差感慨萬分。當人們紛紛怨股市在過去幾年中未能真實反映經濟增長時,他們似乎早已忘卻了昔日的股市又曾帶給過他們多少溫馨的回憶和無限的憧憬。遙想九十年代後期,有誰關切、甚至在意經濟的成長步幅?投資者就像股市一樣揚起了高傲的頭顱。試問,美國經濟何曾有過那斯達克指數在1999年時高達86%的年成長率?我國經濟有過2007年深滬指數100%以上的增長率?所以,投資者在股市超越經濟時是沉醉的,而到股市滯後時卻又清醒了。
就投資心理學來說,「記憶固化」是金融投資中最常見的流行病之一。它使投資者的記憶凝固、硬化,總把股市的歷史峰值永久地印刻在大腦皮層深處,將其鑄為恆定不變的坐標軸和參考系。股市泡沫破裂之後,投資者通常都會領悟到投資理念的陶冶與凝練,並從心底萌生一種如夢初醒之感。但記憶固化卻阻斷了人們反思、追索的思維通道。其實記憶固化並非新奇之事,唐代詩人元積早在1200多年前就留下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不朽絕句。處理感情之事是否應當如此,我們姑且不論,但就投資而言,它卻是大忌之一。
首先,記憶固化曾無情扭曲投資者的邏輯思維與市場判別。如果你把思緒和視野凝聚和鎖定在股市的歷史峰值上,並總是以此為度量衡來判定股市價位的高低,那麼你就會為障眼法所凝,失去客觀、准確的判斷能力。殊不知,頂峰時的股市或許只不過是泡沫期的病態和錯覺,暴跌時分寸是其歸真反璞的開始。只有歷盡滄桑才能還其本來面目,才能回歸於其應有的合理價位。試問,就滬指而言,究竟是當年的6000點過高了呢,還是今天的不到3000點太低了?
其次,記憶固化會使得投資者無法審時度勢,根據經濟形勢、公司盈利、投資氣氛、市場環境來隨時調整自己的重心、掌控期望的目光。所以他們將會依據股市的歷史印跡運籌出「守株待兔」式的投資決策。試想,如果滬指從2007年一路和緩走來,從未經歷過5000點的歷史高峰,那麼今天有誰會去留戀它兩年前放遠的腳步聲?又有誰會去祭奠它那往日令人目眩的輝煌?人們都會為其三十年來平均9.42%的年增長率而歡欣鼓舞。
股市與經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分析了理性經濟與感性股市的矛盾與沖突之後,有人會問,那麼股市究竟是不是經濟的晴雨表呢?答案很簡單,既是,也不是。從理論上講是,就現實而言可能不是;從長期來論是,就短期而言可能不是;在某些時候是,在其它時候則可能不是。而且是與不是,同經濟自身的發展狀況並無任何直接或必然的聯系。股市與經濟之間的關聯就是這樣斷斷續續、隱隱約約,既明且暗、欲斷又連。
在我國也不例外。經濟與股市間的離散處處留下了上述五大成因的印跡。在經濟穩定高速成長的同時,諸多因素卻使得股市顯現出劇烈的波動性和濃重的情緒化色彩。眾多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長與經濟成長嚴重脫節或明顯滯後。這就使得人們對公司未來的收益展望不像對宏觀經濟前景那樣樂觀、自信。同時上市公司對於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比重極其有限,缺乏足夠的代表性。所以,「經股背離」雖然在我國存在,但卻不是我國的特色。同時,美國股市曾經連續二十三年落後於經濟成長,而中國股市到目前還只有不到20年的歷史。因此任何結論或推測都有待於時間的考驗。
本文不是要為中國股市的邊緣化討論指點迷津,也不是要為某些誤解正本清源,而只是力圖揭示股市運行中若干不以投資者主觀意志為轉移、同時又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規律。股市與經濟的關系既不是亦步亦趨、難解難分,也不是我行我素、漸行漸遠,而是若隱若現、亦真亦幻。經濟成長與股票市場之間的恩恩怨怨向我們提供了兩點啟示,即股市的短期行為與長期趨勢。
第一,在某一特定時期內,股市可能會展現出狂躁不安的神情,時而楚楚動人,時而鬱郁寡歡,因為市場氣氛與投資情緒對於股市運行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所以投資者不能根據經濟指標的高低來判定或預測股市的短期行為,否則就會落入股市陷阱,無論你是股市的觀潮客,還是股市的弄潮兒。從這一點來說,與其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毋寧說它是投資氣氛與股民心情的晴雨表。這也有助於解釋為何近幾年來,「行為投資」學說(BehavioralFinance)會在美國金融學術界中風起雲涌、大行其道,與傳統的主流「有效市場」理論(MarketEfficiency)並駕齊驅、難分伯仲。
第二,就長期趨勢而言,股市運動雖然會偏離經濟成長於一時,但卻無法超脫經濟成長於永遠。經濟成長與股市運動具有一致性,即所謂的「經股同一」。股市在短期內會受到非理性因素的誤導,但最終仍要受制於經濟成長的約束。如果說「葉落歸根」的話,那麼經濟成長就是股票市場的根基所在。缺乏經濟成長的依託與支撐,股市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時的熱情與行動只會伴隨著泡沫的破裂而煙消雲散。正可謂: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當然,長期究竟是多長,無人知曉。詩人墨客們昨天在默誦著三毛的遠行絕句:「遠方有多遠,請你告訴我」,投資者們今天也在翹首向長天索問:「長期有多長,誰能告訴我」?
經濟與股市的背道而馳並非只是我國或過去幾年中的特有現象,它在全球股市的歷史長河中比比皆是。以上圖表都栩栩如生地刻劃出了二者之間那種維妙維肖、若即若離的互動關系!從這一點上講,不存在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之間的差別。非理性的投資者總是在以非理性的心理,去揣摩非理性的股市,從而致使他們在貪欲與恐慌之間永不停頓地漫步徘徊。這些經驗教訓即便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也依然會爍爍閃光。理性的經濟與感性的股市彷彿就是財經生活中的一個永恆主題,二者之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股市自身的內在結構和交易特點已經先天註定了這一怪象的客觀性與必然性。過去如此,今天如此,今後也依然如此。中國美國如此,日本香港如此,所有股市皆是如此。
希望了一幫到您
⑸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與股市怎麼背離這么嚴重
第一,雖然說中國經濟總量目前是世界第二,但者凳從經濟質量的角度來講是不可能名列前茅的。
第二,中國股市近年來主要任務就是為實體經濟服務。ⅠPO發行消耗的市場資金是全球第一,並且留給未來將是巨額的大小非解 禁,所需資金將上萬億。市場格局是旅物股票多資金少,沒拆嫌液錢能推升股價嗎?
第三,人~治~國家制度下的資本市場會產生花樣百出的亂象,這會打擊投資人長線投資的信心,迫使市場參與方多為短期炒做觀念,所以我們習慣將投資股票簡稱為炒股!……
⑹ A股市值突破 10 萬億美元,現在的A股市真的很牛嗎
我國A股的市值突破了10萬美元,這是一個非常振奮人心的消息,但是很多人對這一數值沒有明確的概念,下面我藉助將這一數值與國民經濟和世界其他國家股市的對比,使大家明白A股市值突破10萬美元說明什麼。
正是因為以上2點,我認為中國證券市場是指突破10萬億美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經濟事件,說明我國股市非常牛,已經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
⑺ 中國股市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
一、市值結構將大型化
工商銀行上市後,A股總市值突破6萬億,市值規模進入全球前15名。如果算上在香港、新加坡、美國等地上市的大陸掘晌上市公司,中國大陸股票資產規模已經超過11萬億。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投資者不得不關注的重要股票資產。
可以預見,A股市場在未來的3-5年將繼續經歷快速發展,市值規模還將急速膨脹,一個在全球資本市場發揮越來越大作用的資本市場正在逐步形成。事實上,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板塊在股票市場上占據越來越大的權重,就是大型市場的重要標志(環顧全球,大型市場上銀行股市值都是第一)。A股向著大市場的方向逐步邁進,那麼未來A股的"大致模樣"是什麼樣呢?
我們看判燃鋒看A股市值結構與最大規模的成熟市場-美國市值結構的異同。按照GICS分類標准,我們對A股、紐約市場、香港上市大陸資產(包括H股、紅籌等)的上市公司進行了比較。其結論初步總結如下:
1、目前A股市場上的銀行股比重基本穩定,中行和工行上市給銀行股比重帶來的巨大影響已經體現。即使考慮未來不斷上市的城市商業銀行,整體銀行股在A股市場中的地位基本穩定下來,銀行股在資產配置中比例逐步達到穩定狀態。
2、未來1-2年,H股和紅籌將快速"海歸",能源、通訊在A股市場上的比重將快速提高,逐步接近美國市場上這兩類板塊的市值比重。能源、通訊在資產配置中比例快速上升。
3、在中國經濟轉型(從投資導向轉向消費拉動)和A股市場大發展的背景下,我們估計資本品、耐用消費、汽車及配件、食品飲料、原材料、交通運輸、公用事業、一般商業貿易市值比重將穩定,甚至因為其他行業比重提高而相對下降。
4、隨著金融市場深化,以投資銀行為代表的多類型金融、保險股將不斷登陸A股,其市值比重在未來3-5年將有驚人的上升。在券商上市還停留在"借殼"傳言的時候,長線的大型機構投資者要堅定地看到投資銀行上市的前景。資本市場從來都歡迎與他們本身密切相關的投資品種段氏。
5、在消費扮演越來越重要角色的經濟中,整體社會的"娛樂化"、"信息化"趨勢將越來越明顯。我們估計,未來A股市場上將出現越來越多的媒體、IT類股票。事實上,我們已經在現實經濟生活中關注到如此多的網路、傳媒,只要A股最終反映中國實體經濟,這些媒體、IT最終都將體現在股票市場上。
A股市場的市值結構變動,一方面,依仗IPO大規模推進;另一方面,依仗現有公司重組。可以大膽設想,如果市值結構變化一半來自IPO,那麼另一半就需要重組來完成,而重組上市的資產又是將在A股市場中占據重要比重的行業,重組的誘惑力可見一斑。全流通時代下A股市場的重組大戲,才剛剛開始!
二、估值重心將逐漸向大盤藍籌傾斜
在比較了三地的市值結構之後,再來觀察他們的估值結構。盡管存在流動性、投資者偏好和行業代表性等的差異,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在成熟市場對各行業的估值中找到一些共性的東西。
我們發現,A股市場明顯存在大市值板塊估值低,小市值板塊估值高的"倒掛"現象,而美國和香港市場的大、小市值板塊基本上享受同樣的估值,一些大市值的行業甚至存在對小市值行業的溢價。這是由不同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和偏好決定的。A股市場的資金更加註重追逐成長性和超額收益,小市值行業容易呈現很好的成長性,其價格波動幅度也比較大,正可以為他們帶來超額收益;而大市值行業一般業績穩定,很難出現大的波動,所以不得青睞。
我們認為,隨著國內機構投資者、保險和QDII、QFII力量逐漸增大,A股市場大市值板塊和小市值板塊的估值傾向於一致,出於獲得中國股票資產平均收益率目的的長期資金,成本最低的操作策略是,配置大市值股票和行業龍頭,那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國經濟成長的大市值股票。隨著可以進行全球資產配置的A股投資者力量的增強,大盤藍籌公司的估值有望得到提升。
⑻ 中國國民財富躍居全球第二,什麼是國民財富
國民財富,也就是指一國(地區)一定時間內所擁有的全部物質資料。包括國民財產和自然資源兩部分。
國民財產是歷年勞動產品的積累,其在存在形態上又可分固定資產、流動資產、金融資產三部分。
自然資源是自然界的產物,如土地、森林、礦產、水等資源,它們不是人類勞動的產物。
國民財富,其實,就是財產的一個累積過程。
看到這里,很多人可能就會把國民財富和GDP拿來做比較。
然而,GDP增長了,國民財富不一定會同步增加。
GDP(國內生產總值):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常被認為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的指標。
記得以前有個笑話,就是有個富豪,對另外一個朋友說,只要你吃了這坨屎,就給你5百萬,那個人毫不留情的就吃了。
最後,富豪不大情願的給了對方5百萬。
當對方吃完以後,有點生氣,也對富豪說,你如果也吃了另外一坨屎,我也給你5百萬。富豪為了拿回這點錢,就也吃了起來。
最後,兩人都因為吃屎中毒身亡。
所以,國民財富在累積的過程中,也會影響到GDP的增長。
當然,個人感覺,在這1210億元的國民財富中,襪春兆可能有很多都是房地產貢獻的。畢竟,樓市這么火,在財富在增長的過程中,少不了這些房子的支持。
這只是我的告租個人猜測而已。
不過話說回來,我們國家富強了,我們這些勞動人民,也是會跟著沾光。只是,每次公布數據的時候,希望不要公布人均數據,因為不用看,我就知道我又拉國家後腿了,實在慚愧啊!
⑼ 從A股看:中國能排到世界第二經濟體嗎
從A股看:中國能排到世界第二經濟體嗎?
如今我國股票市場已經一躍成為全球股票市值排名第二位僅次於美國
~~~~~~~~~~~~~~~~~~~~~~~~~~~~
2020年世界股市總市值排名一覽
目前,中國a股市場有3600多隻股票,總市值超過55萬億元,約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60%。盡管中國a股的股票數量可能不在前三名之列,但市值的55萬億股相當於約7.7萬億美元,如果加上香港股市,總市值將超過10萬億美元。
毫無疑問,美國股票市場在市值名列世界第一。目前,美國在證券有三大證券交易所,它們是紐約證券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券交易所。總市值的股票超過30萬億美元,是中國的三倍多,美國股票的市值接近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5倍。
美國股票市值之多是因為美國的證券市場是一個對世界開放的市場,在美國場上市的證券的公司不一定是美國公司。例如,中國的阿里巴巴,所以他們的市值股票高於國內生產總值是正常的。此外,美國股市仍處於歷史高位,因此其股票市值也處於歷史高位。
除了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印度和其他國家的股票市場也是世界上主要的股票市場。讓我們分別看看這些國家的情況。
日本是世界的第三大經濟體,股票數量超過4000隻。但是,就股票的市值而言,日本的大約是5萬億美元,而市值的股票市場也超過了它的國內生產總值總額,但它仍然比a股低得多。
就經濟總量而言,德國僅次於日本,超過4萬億美元,但就股票而言,德國股票市值遠低於日本。目前,德國總市值的股票市場還沒有超過2萬億美元。
英國也是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在英國股市上市的許多公司也是外國公司。因此,英國股票市值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相對較高,約為140%。根據英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其股票市總市值市場接近4萬億美元。
法國也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雖然本地上市公司不多,外國公司的上市數量也很多。因此,其股票市的總市值市場並不低,超過2萬億美元,超過德國的市值股市,略低於法國的國內生產總值
印度股市的上市公司數量應該排在美國之後,位居世界第二。如果只計算本地上市公司的數量,印度可能排在世界第一,因為美國有4000多家本地上市公司,印度有5000多家本地上市公司。雖然數量很大,但市值股市的市值只有2萬億美元左右,不在世界前五名之列。
此外,加拿大, 韓國, 澳大利亞和瑞士的股票市場都超過了1萬億美元,相比較其他國家市值較高,但比a股略低。
中國股票總市值全球股票市值排名
中國股票總市值2000年這個比值高只要48%;05年低的時分這個比值只要17.7.07年高有127%;08年低的時分又降到43%,本年6月15日的時分,比值又變成110%。發作這個改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國家中心的企業大都現已上市了在這幾年中。依照近現在高值與低值的比照來看,高值與低值應該在0.4-0.5的姿態,考慮到早年兩年開端,又有一批股票上市,咱們把比值進步一些,大約在0.45-0.55.或許0.5-0.6.所以依照巴菲特的理論,取中位數,相同也是比照美國,大約便是gdp的一半的方位50%的姿態吧。中國股票總市值對應的點位是2400點的方位。
以上就是2020年世界股市總市值排名一覽!的相關內容,最後小編要說的是在全球股市中我國的兩大證券交易所也有著各自的排名,十年前我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市值2.49萬億美元,在全球交易所中排第7位;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市值1.22萬億美元,排第14位。而經過了時間的洗禮,如今我國股票市場已經一躍成為全球股票市值排名第二位僅次於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