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光大烏龍事件到底怎麼回事
2013年8月16日11點05分上證指數出現大幅拉升大盤一分鍾內漲超5%。最高漲幅5.62%,指數最高報2198.85點,盤中逼近2200點。11點44分上交所稱系統運行正常。下午2點,光大證券公告稱策略投資部門自營業務在使用其獨立的套利系統時出現問題。有媒體將此次事件稱為「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
觸發原因
觸發原因是系統缺陷。策略投資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統出現了問題,該系統包含訂單生成系統和訂單執行系統兩個部分。核查中發現,訂單執行系統針對高頻交易在市價委託時,對可用資金額度未能進行有效校驗控制,而訂單生成系統存在的缺陷,會導致特定情況下生成預期外的訂單。
由於訂單生成系統存在的缺陷,導致在11時05分08秒之後的2秒內,瞬間重復生成26082筆預期外的市價委託訂單;由於訂單執行系統存在的缺陷,上述預期外的巨量市價委託訂單被直接發送至交易所。[4]
問題出自系統的訂單重下功能,具體錯誤是:11點2分時,第三次180ETF套利下單,交易員發現有24個個股申報不成功,就想使用「重下」的新功能,於是程序員在旁邊指導著操作了一番,沒想到這個功能沒實盤驗證過,程序把買入24個成分股,寫成了買入24組180ETF成分股,結果生成巨量訂單。
深層次原因
該策略投資部門系統完全獨立於公司其他系統,甚至未置於公司風控系統監控下,因此深層次原因是多級風控體系都未發生作用。
交易員級:對於交易品種、開盤限額、止損限額三種風控,後兩種都沒發揮作用。
部門級:部門實盤限額2億元,當日操作限額8000萬元,都沒發揮作用。
公司級:公司監控系統沒有發現234億元巨額訂單,同時,或者動用了公司其他部門的資金來補充所需頭寸來完成訂單生成和執行,或者根本沒有頭寸控制機制。
交易所:上交所對股市異常波動沒有自動反應機制,對券商資金越過許可權的使用沒有風控,對個股的瞬間波動沒有熔斷機制。(上交所聲稱只能對賣出證券進行前端控制)
傳統證券交易中的風控系統交易響應最快以秒計,但也遠遠不能適應高頻套利交易的要求,例如本事件中每個下單指令生成為4.6毫秒,傳統IT技術開發的風控系統將帶來巨大延遲,嚴重影響下單速度,這可能也是各環節風控全部「被失效」的真實原因。
❷ 烏龍指的事件介紹
例如你准備以15元錢買入某隻股票,但在敲鍵盤的時候不小心敲成18元錢;或者你准備以漲停價格賣出一隻快要漲停的股票,但卻不慎點成了買入,此類事件即被稱為「烏龍指事件」。
中國股市除權證外都有漲跌幅限制,烏龍指的損失還是比較小的,而在國外的股市大多沒有漲跌幅限制,相應的損失非常大,如2010.05.06日道指盤中瞬間跌破千點然後迅速拉回,有人懷疑就是烏龍指。世界上最大的烏龍指事件當屬「12·8烏龍事件」,2005年12月8日上午,日本瑞穗證券公司的一位交易員錯誤地將客戶的以61萬日元賣出1股J-COM公司股票指令打為以每股1日元賣出61萬股J-COM公司股票,該事件使瑞穗損失慘重。
烏龍指事件在成交量大時,會造成股價瞬間的急劇波動;而市場上有些股價的瞬間急劇波動,比如一隻股價正常的股票,突然下跌五個點甚至更多,然後迅速拉回,這也可能是「老鼠倉」。
印度股市現「烏龍指」 交易系統出問題致短時間暴跌。印度塔塔汽車公司和歐泰克水泥公司股價1日在印度股市收市前半小時突然暴跌10%,隨後一兩分鍾內收復失地。國家證券交易所稱將調查這次股價下跌原因。由於一家經紀公司交易員操作失誤,印度股市2009年10月5日「閃電崩盤」,迫使國家證券交易所交易暫停15分鍾。
據21世紀網獨家獲悉,2013年8月16日 上午的A股暴漲,源於光大證券自營盤70億的烏龍指。早盤多數時間以橫盤震盪為主,11點05分左右金融、地產、石油等股均出現了詭異的直線飆升,滬指盤中一度暴漲100餘點,漲幅達到5%,大爆發僅僅持續了兩分鍾左右,隨後滬指雖有回落但升勢不改,午盤的幾分鍾金融股全面暴動,滬指飆升沖上半年線。
2015年2月9日中國外匯市場,由於某做市商的輸入錯誤,人民幣兌美元第一筆開盤價出現明顯失誤,後經雙方協調已取消了該筆交易,各提供報價的信息服務商也隨即做出更正。
目前,經更正後的人民幣兌美元開盤報價為6.2495,上日收報6.2447。原錯誤的報價為6.1510。
❸ 五大「烏龍指」事件 總有一個驚呆你
5月31日晚,中金所的一則簡短公告,為當天的烏龍指事件畫下了一個仍有疑問的句號。中金所的公告顯示,5月31日上午IF1606 合約在10:42出現瞬間跌停。經查,是由於某套保客戶398手市價賣出委託連續成交,並觸發市場技術性賣盤所致。其間,交易對手高度分散。中金所提醒各位會員和廣大交易者,充分注意市場流動性情況,謹慎交易,避免引發市場過度波動。
雖然公告包含了很多信息量,但為何採取這種低級套保策略、怎麼觸發技術性買盤等諸多細節,仍然給市場留下了豐富的想像空間。
以史鑒今,曾經基金、A股、期權、新三板乃至權證市場,都發生過著名的烏龍指事件,或許可以給投資者一些啟示。商通社整理出五大事件,以饗讀者。
場內基金烏龍指事件
2010年9月28日,場內基金市場出現一單疑似烏龍指事件,涉及成交量達5990手,成交額超過50萬元,對應損失超過5萬元。
當天上午9點30分,國投瑞銀金融地產(LOF)突然大漲9.95%,當日第一筆成交3997手,第二筆成交1993手,合計在漲停價0.884元價位成交5990手,成交金額達到52.95萬元。
2010年9月28日股市震盪下跌,金融地產股領跌,按照常理來說,指數化投資於金融地產股的基金不會出現大幅上漲。業內專家推測,由於國投瑞銀金融地產(LOF)2010年9月27日收盤價格為0.804元,2010年9月28日大單買入成交價格為0.884元,這很可能是投資者在操作時誤將「0.804元」打成「0.884元」,才導致了該基金瞬間漲停。
按照國投瑞銀金融地產(LOF)收盤價格計算,疑似烏龍指的該筆投資當日不算交易成本共虧損5.27萬元,成為2010年以來類似交易中成交份額和當日損失金額最大的一單。
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
這無疑是中國資本市場迄今最為嚴重的烏龍指事件。2013年8月16日11點05分上證指數出現大幅拉升大盤一分鍾內漲超5%。最高漲幅5.62%,指數最高報2198.85點,盤中逼近2200點。11點44分上交所稱系統運行正常。當天下午2點,光大證券公告稱策略投資部門自營業務在使用其獨立的套利系統時出現問題。具體來看,2013年8月16日上午的烏龍事件中共下單230億,成交72億,涉及150多隻股票。按照8月16日的收盤價,上述交易的當日盯市損失約為1.94億元。
2013年8月16日上午11點06分左右,上證指數瞬間飆升逾100點,最高沖至2198.85點。滬深300成分股中,總共71隻股票瞬間觸及漲停,且全部集中在上海交易所市場。其中滬深300權重比例位居前二的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均瞬間觸及漲停。從立時沖擊漲停的71隻股票來看,主要集中在金融、交運設備、公用事業等低估值、高股息率板塊,其中22隻金融股觸及漲停。需注意的是,滬市銀行板塊中,除建設銀行未觸及漲停外,其餘均碰及漲停。事件發生後,南方基金、泰達宏利基金、申萬菱信基金紛紛表示對自己旗下基金持有的光大證券股票估值運行下調,下調幅度超過10%。
股票期權烏龍指事件
2015年2月11日午後,50ETF期權出現兩筆蹊蹺交易,「上證50ETF購4月2400合約」和「上證50ETF購4月2450合約」被一筆打至0.001元,跌幅達99%。
當天下午13時3分10秒至12秒,中信證券對50ETF購4月2400合約申報12筆賣單,申報價格從0.001元到0.0014元(其中0.001元的賣單6筆),每筆10張,共120張,共成交100張。其中,90張成交價格在0.0988元與0.1024元之間,最後10張成交價格為0.001元,觸發了熔斷機制。
同一時間中信證券也對50ETF購4月2450合約以0.001元價格申報了11筆賣單,每筆10張,共110張,共成交80張。其中,76張成交價格在0.0798元與0.0828元之間,最後4張成交價格為0.001元,觸發了熔斷機制。
據測算,由於中信證券這兩個合約大幅偏離理論價值的報單,交易對手的買單瞬間俘獲了約1.3萬元的浮盈。
新三板烏龍指事件
2015年3月20日,上市僅三天的新三板指數之一——三板做市指數,就遇上了令人質疑其指數編制的事情。天風證券員工誤將6.8元的價格輸入成68元,僅成交1000股,就讓三板做市指數盤中大漲18%,不免讓人懷疑新三板指數是否太容易被操縱。對此,業內人士認為,由於新三板不設漲跌幅限制,而且交易系統的價格監控功能尚不完善,所以導致這種漏洞發生。
當天上周五10:07分,新三板做市指數瞬間從1717點調漲至2028點,漲幅約為18%。原因在於,三板做市指數的一隻成分股——紅豆杉出現異動。該股在同時間出現一筆68.40元的成交,股價瞬間漲幅約為852%。當日晚間,天風證券發布公告稱,由於交易員下單失誤,將其做市股票紅豆杉買入下單6.8元/股下錯為68元/股,並成交1000股,造成了上午的異動。
就在「紅豆杉烏龍指」事件的同一天,新三板第一大市值股「九鼎投資」也出現了一筆疑似烏龍指。14:48分,本來上一筆交易還在9元/股的九鼎投資,突然出現一筆99元/股的報價,股價瞬間漲幅達到1017.38%,「估計本來要報9.9元,結果報成了99元。」有PE系公募公司投資經理介紹,但因為不在做市股票名單中,所以當時沒有引起做市指數漲跌幅變動。
權證烏龍指事件
再挖一個老古董——可能很多人並不了解的權證市場。2007年3月8日,南京一股民以1厘錢的價格買到收盤價近0.70元的海爾認沽權證,資金瞬間從820元變56萬,一天炒出了700倍的收益。
據悉,該股民在當日的盤面上看到海爾認沽權證出現了1厘錢的成交價格,於是就花了820元買入了82萬份,沒想到卻真的成交了。
對此,一證券投資顧問解釋,這種交易只能在一種情況下發生,那就是在9:25至9:30的集合競價時間,首先要有人掛出按市價委託的賣單,賣單先進交易所,同時沒有什麼買單。然後,這位股民掛出了1厘錢的買單,才能獲得成交。
因為權證二級市場上的交易價格遠遠高於市價,所以以前從來沒有人掛過按市價委託的單子。而這一筆烏龍交易,可能源自賣家的失誤,但使得南京這位股民成為了權證市場上收益最高的幸運兒。
❹ 8·16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的事件經過
2013年8月15日,上證指數收於2081點。
2013年8月16日,上證指數以2075點低開,到上午11點為止,上證指數一直在低位徘徊。
2013年8月16日11點05分,多隻權重股瞬間出現巨額買單。大批權重股瞬間被一兩個大單拉升之後,又跟著涌現出大批巨額買單,帶動了整個股指和其它股票的上漲,以致多達59隻權重股瞬間封漲停。指數的第一波拉升主要發生在11點05分到11點08分之間,然後出現階段性的回落。
2013年8月16日11點15分起,上證指數開始第二波拉升,這一次最高摸到2198點,在11點30分收盤時收於2149點。
2013年8月16日11點29分,上午的A股暴漲,源於光大證券自營盤70億的烏龍指。
2013年8月16日下午13點,光大證券公告稱因重要事項未公告,臨時停牌。
2013年8月16日13點16分,光大證券董秘梅鍵表示,自營盤70億元烏龍純屬子虛烏有。
2013年8月16日13點22分左右,有媒體連續撥打光大證券多名高管電話,均顯示關機或未接通。
2013年8月16日14點23分左右,光大證券發布公告,承認套利系統出現問題,公司正在進行相關核查和處置工作。有傳聞稱光大證券方面,下單230億,成交72億,涉及150多隻股票。就此,市場一度懷疑烏龍事件操作者為光大證券葛新元的量化投資團隊。事發時葛新元在外,不久即辟謠稱事件和光大富尊葛新元團隊沒有任何關系。
2013年8月16日14點55分,光大證券官網一度登陸不能,或因短時間內瀏覽量過大以致崩潰。
2013年8月16日15點整,上交所官方微博稱,今日交易系統運行正常,已達成交易將進入正常清算交收環節。
2013年8月16日16點27分左右,中國證監會通氣會上表示,「上證綜指瞬間上漲5.96%,主要原因是光大證券自營賬戶大額買入。」「目前上交所和上海證監局正抓緊對光大證券異常交易的原因展開調查。」
2014年2月19日,光大證券原策略投資部總經理楊劍波訴證監會一案已被法院正式受理。
2014年8月5日,包巨芬等投資者訴光大證券內幕交易責任糾紛一案在上海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庭審持續至近18:00,在最後階段,審判長認為控辯雙方都存在責任,建議庭外調解,如調解不成再擇日宣判。
2014年12月26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法院判決駁回楊劍波訴訟請求,楊劍波當庭表示上訴。
2015年10月7日晚間,光大證券發出提示性公告稱,根據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對於支持或部分支持原告訴訟請求的一審判決,該公司將依法向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原告律師團隊還梳理了多達171隻個股在內的索賠股票清單。
2015年12月24日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就郭志剛等57人分別起訴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涉及「816事件」民事賠償糾紛案做出判決,令光大證券共計賠償原告損失425萬元人民幣。
❺ 光大證券的烏龍事件
2013年8月16日上午11:06和11:07兩分鍾之內,滬指突然直線拉升100點,暴漲5%,2分鍾內成交額約78億元。
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招商銀行等多隻銀行股一度漲停。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也一度漲停。大盤的瘋狂也帶動了股指期貨各主力合約暴漲。隨即大盤立即回落。
截止午間收盤,大盤漲逾3%。市場有傳聞稱是有人通過光大證券的自營通道導演了當天的鬧劇,並稱目前光大所有高管不準離開准備接受上交所調查,午間光大證券臨時停牌,此後光大證券第二大股東中國光大控股午後急跌近6%。 光大證券發布提示性公告稱,2013年8月16日上午,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策略投資部門自營業務在使用其獨立的套利系統時出現問題,公司正在進行相關核查和處置工作。
公司其他經營活動保持正常。操作者一度為媒體定為光大證券葛新元量化投資團隊。光大證券董事會秘書梅健指,目前公司正在進行進一步交易核查,至於是否是葛新元量化投資團隊,梅健並未直接確認,只是稱會進一步核查。而投資者對於大盤早間波動而造成的投資者損失賠償非常關注,梅健稱,會進一步討論,如有具體方案會通過公告公布。 大盤早間的瘋狂也帶動了投資者對於股指期貨空頭主力合約的關注。有分析指,期指空頭今天一共爆倉 66.28億,是有股指期貨以來最大一次的爆倉。
中金所當天回應稱,滬深300股指期貨交易一切正常,系統運行平穩,12%的保證金比例足以抵禦當前市場波動,沒有出現客戶爆倉等風險案例。同時,當天即將交割的IF1308合約交易一切正常,多空雙方有序平倉離場,未出現異常現象。
光大證券18日發布公告,詳細披露「8·16」事件過程及原因,稱當日盯市損失約為1.94億元,並可能因此事件面臨監管部門的警示或處罰,公司將全面檢討交易系統管理。 此前一月初,也曾經有不少網友反映光大期貨交易系統出現重大故障,客戶使用的金仕達交易系統在客戶沒有操作的情況下,自動發出報單並成交。 2013年8月19日,光大證券的固定收益部交易又出烏龍,導致其超低價賣出10年期國債。光大證券當日上午在銀行間市場以4.20%的收益率賣出了1000萬元的12附息國債15。
12附息國債15(120015)為2012年記賬式附息(十五期)國債,期限為10年,於2012年8月23日發行,發行額為300億元,發行價為100元,票面利率3.39%。
傳成交對手方為農業銀行,光大證券8月19日表示,當日上午,公司金融市場總部在銀行間本幣交易系統進行現券買賣點擊成交報價時,誤將「12附息國債15」債券賣價收益率報為4.20%(高於前一日中債估值約25個基點),債券面額為1000萬元,後被交易對手點擊成交。光大證券正與對手方溝通並協商處理。 光大證券2013年8月20日晚間向媒體記者確認,公司策略投資部總經理楊劍波已被暫時停職,配合相關調查工作的進行。當日在公司內部下發通知,宣布了這一消息。同時,根據光大證券此前公告,上海證監局在8月19日至11月18日期間暫停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證券自營業務活動。因此,楊劍波所在策略投資部的其他工作人員目前也暫時停止工作,配合相關調查。
楊劍波領導的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於8月16日使用獨立套利系統時發生事故,導致光大證券在短時間內向上交所申報買單234億,實際成交72.7億元,並造成上證指數短時間內大幅波動。2013年8月19日,光大證券下發了一份人事任命文件,公司風險管理部總經理李海松擔任策略投資部總經理。 2013年8月20日,光大證券收到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關於開展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主承銷業務規范自查的通知》,稱光大證券近日出現的交易異常事件反映出公司在內控合規、風險管理等方面存在重大問題,不符合交易商協會關於主承銷類會員應建立健全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的自律管理相關要求,決定暫停其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主承銷業務。
為維護市場秩序,確保公司規范開展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相關業務,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要求光大證券採取以下措施:
一、待相關問題查明後,協會將依據協會自律規則和證券公司類主承銷商管理要求對你公司存在的問題採取相應自律管理措施。
二、你公司應對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業務相關業務流程、電子系統、內控合規、風險管理、人員管理等體系進行自查,認真查找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整改方案。自查結果和相關整改方案應於,8月30日前報交易商協會。
三、你公司對於此前主承銷的已發行債務融資工具應繼續履職盡責到債務融資工具存續期結束。你公司應協調聯席主承銷商切實負起責任,共同認真履行相關職責。
四、在調查和整改期間,你公司應嚴格遵守相關法規和協會自律規則,規范開展銀行間市場各項業務,履行各項義務和職責,並對協會相關調查和自律管理予以配合。
光大證券於2012年11月28日獲得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主承銷業務資格,由於該業務在光大證券尚處於起步階段,截至目前,光大證券在該業務上實現項目收入約54萬元。 立案調查
2013年8月18日,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通報了8月16日光大證券交易異常的應急處置和初步核查情況。上海證監局已決定先行採取行政監管措施,暫停相關業務,責成公司整改,進行內部責任追究。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光大證券正式立案調查,根據調查結果依法作出嚴肅處理,及時向社會公布。
交易有效
2013年8月16日11時5分左右,上證綜指突然上漲5.96%,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等權重股均觸及漲停。中國證監會對此迅速作出反應,組織上海證監局、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等單位立即進行應急處置和核查。
經核查,上交所各交易和技術系統均運行正常。核查發現主要買入方為光大證券自營賬戶後,上交所立即向光大證券電話問詢,並與上海證監局共同派人趕赴光大證券進行核查。
根據光大證券申請,午後暫停其股票的交易。核查發現事故原因為光大證券策略交易投資系統的問題後,上交所和上海證監局立即督促其採取對外公告說明情況、答復投資者詢問、在故障排除前停用策略交易投資系統等措施。依據有關法規,8月16日全天股市交易成交有效,能夠順利交收,整個結算體系運行正常。
問題所在
經初步核查,光大證券自營的策略交易系統包含訂單生成系統和訂單執行系統兩個部分,存在程序調用錯誤、額度控制失效等設計缺陷,並被連鎖觸發,導致生成巨量市價委託訂單,直接發送至上交所,累計申報買入234億元,實際成交72.7億元。同日,光大證券將18.5億元股票轉化為ETF賣出,並賣空7130手股指期貨合約。發言人表示,在核查中尚未發現人為操作差錯,但光大證券該項業務內部控制存在明顯缺陷,信息系統管理問題較多。
加強監管
此次事件是我國資本市場建立以來的首例,是一起極端個別事件,但暴露出的問題足以引起整個證券期貨行業的高度警覺。發言人表示,必須以此為鑒,舉一反三,吸取教訓,堵塞漏洞,完善制度,堅決防止類似問題再次發生。證券監管部門和證券期貨交易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一線監管,完善監管制度和規則,確保市場安全有效規范運行,切實維護市場公開、公平、公正,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2013年8月30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光大證券知悉異動真正原因,投資者並不知情,公司本應戒絕交易,待內幕信息公開後再賣空合理避險,但其具體作為違反了市場公平交易的原則。因此認定,公司在信披前轉化賣出ETF、賣出股指期貨合約,構成了內幕交易行為。
證監會認定光大證券8.16異常交易行為已經構成內幕交易、信息誤導、違法證券公司內控管理規定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同時指光大董秘回應誤導公眾。證監會對相關四位相關決策責任人徐浩明、楊赤忠、沈詩光、楊劍波處以終身證券市場禁入的處罰,並沒收光大證券非法所得8721萬元,並處以5倍罰款,共計5.23億,為證券史上最大罰單。另外,證監會還停止了光大證券從事證券自營業務(固定收益證券除外),責令光大證券整改並處分有關責任人。
光大證券異常交易事件,是中國市場建立以來首次發生的因交易軟體產生的極端個別事件,對市場負面影響很大。鑒於該案屬於新型案件,證監會在深入調查基礎上,組織外部專家對問題進行論證咨詢,調查審理已終結,進入事先告知程序,下一步將作出處罰決定。而光大證券事件導致投資者損失嚴重,投資者可以提起訴訟依法要求賠償。光大證券「8.16」事件發生之後,其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主承銷業務也被暫停。原策略投資部總經理楊劍波也被停職,而總裁徐浩明也於8月22日辭任。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披露的調查情況顯示,光大證券在8月16日公開披露錯單前,轉化賣出ETF、賣空股指期貨共獲利7414萬元,披露後,繼續賣空避險、獲利1307萬元,獲利共計8721萬元。發言人對徐浩明,楊赤忠,沈詩光,楊劍波分別予以警告,罰款60萬元並採取終身的證券市場禁入措施,並宣布為期貨市場禁止進入者。對董秘梅鍵責令改正並處罰款20萬元。停止光大證券從事證券自營業務(固定收益證券除外),暫停審批其新業務,責令公司整改並處分有關責任人員。下一步證監會將依照法定程序,做出正式處罰決定。沒收光大證券非法所得8721萬元,並處以5倍罰款,共計5億2千3百28萬。另外,還停止了光大證券從事證券自營業務(固定收益證券除外),責令光大證券整改並處分有關責任人。光大證券事件導致投資者損失嚴重,投資者可以提起訴訟依法要求賠償。
證監會發言人介紹,光大證券策略交易投資部門未納入公司風控系統,該交易系統自7月29日上線運行後到事發運行僅15個交易日,其系統的訂單重下功能從未被實盤測試過,當日該重下功能直接造成了錯單事件。
2013年11月14日,光大證券發布公告,證監會對光大證券ETF內幕交易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光大證券原總裁徐浩明,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原助理總裁楊赤忠、原計劃財務部總經理沈詩光、原策略投資部總經理楊劍波給予警告,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對光大證券股指期貨內幕交易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徐浩明以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楊赤忠、沈詩光、楊劍波給予警告,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上述兩項罰款每人合計60萬元。
證監會對原董事會秘書梅鍵的信息誤導行為責令改正,並處以20萬元罰款。證監會同日下發《市場禁入決定書》,決定內幕交易行為相關責任人徐浩明、楊赤忠、沈詩光、楊劍波為終身證券市場禁入者、期貨市場禁入者。
「光大證券在進行ETF套利交易時,因程序錯誤,其所使用的策略交易系統以234億元的巨量資金申購180ETF成分股,實際成交72.7億元」為內幕信息。光大證券2013年8月16日下午將所持股票轉換為180ETF和50ETF並賣出的行為和8月16日下午賣出股指期貨空頭合約IF1309、IF1312共計6240張的行為,構成內幕交易行為。
自2013年12月起,投資者訴光大證券公司證券/期貨內幕交易責任糾紛案件陸續訴至上海市二中院。2014年12月26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原告楊劍波訴被告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市場禁入決定兩案一審公開宣判,兩案均判決駁回楊劍波訴訟請求。楊劍波不服上訴,2015年5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2015年9月30日,上海市二中院對首批8起同類型案件作出一審宣判,駁回兩名投資者的訴訟請求,6名投資者分獲2220元到200980元的民事賠償。
2015年10月23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23起投資者訴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內幕交易民事索賠案件作出一審裁判:5件案件因投資者申請撤訴而經法院審查裁定予以准許,對其餘18件案件分別作出了判決,支持了投資者共計66萬余元的賠償款。 5.23億
光大證券昨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光大證券在「8·16」事件中被最終認定為存在內幕交易行為,被處以罰沒違法所得及罰金共計5.23億元。
❻ jcom股票烏龍事件最後怎麼處理的
jcom股票烏租讓龍事件最後處理方法是大規模買入jcom股票。2005年12月8日,瑞穗證券公司一名經紀人接到衡掘一位客弊攔局戶的委託,要求以61萬日元(約合4.19萬人民幣)的價格賣出1手jcom公司的股票。然而,這名交易員卻犯了個可怕的錯誤——他把指令輸成了"以每手1日元的價格賣出61萬股"。如此操作致使jcom公司的股票迅速暴跌。等到瑞穗證券意識到錯誤時,交易已經完成。為了挽回錯誤,瑞穗不得不大規模買入jcom股票,這又帶動該公司股價快速上升。
❼ 8·16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的事件影響
2013年8月16日上午的烏龍事件中共下單230億,成交72億,涉及150多隻股票。按照8月16日的收盤價,上述交易的當日盯市損失約為1.94億元。此次烏龍事件後,將對光大證券8月業績產生巨大影響。公開資料顯示,光大證券7月實現營業收入2.15億元,凈利潤0.45億元。8月16日,中金所盤後持倉數據顯示,光大期貨席位大幅增空7023手,減多50手,涉及金額達48億左右。
2013年8月16日上午11點06分左右,上證指數瞬間飆升逾100點,最高沖至2198.85點。滬深300成分股中,總共71隻股票瞬間觸及漲停,且全部集中在上海交易所市場。其中滬深300權重比例位居前二的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均瞬間觸及漲停。從立時沖擊漲停的71隻股票來看,主要集中在金融、交運設備、公用事業等低估值、高股息率板塊,其中22隻金融股觸及漲停。需注意的是,滬市銀行板塊中,除建設銀行未觸及漲停外,其餘均碰及漲停。事件發生後,南方基金、泰達宏利基金、申萬菱信基金紛紛表示對自己旗下基金持有的光大證券股票估值進行下調,下調幅度超過10%。光大證券18日發布公告,詳細披露「8·16」事件過程及原因,稱當日盯市損失約為1.94億元人民幣,並可能因此事件面臨監管部門的警示或處罰,公司將全面檢討交易系統管理。 2014年3月24日,光大證券發布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九次會議決議公告,由此拉開「816事件」最動盪人事變動的一角。
光大證券聘任胡世明擔任董秘,前董秘梅鍵(「8.16」事件後不再擔任董秘職務)被調去擔任總裁助理分管後勤辦公室;徐麗峰擔任投行總監;香港分公司陳宏兼任經紀業務總經理;成立個股期權業務部、戰略發展部兩個部門;此外,信息技術部、金融市場總部、多地營業部、投行構架均出現大調整,涉及數十個核心業務部門及分支結構負責人。
自「光大烏龍指」事件爆發後,原總裁徐浩明引咎辭職。光大證券黨委書記薛峰任總裁,其在2009年擔任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辦公廳副主任、黨委辦公室副主任;後在2010年掛職荊門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值得一提的是,長江證券董事長楊澤柱曾在2000年任荊門市副市長。
❽ 如何看待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
股市今天的暴漲暴跌讓中國的投資者再度無語,股市在中午收盤的大漲讓許多股民喜出望外,以為股市的春天再度來臨,許多人都在猜測可能政府又有大的經濟刺激動作出台,可是下午開盤之後的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的暴光,讓股民們的喜悅成為惡夢,股市又開始狂跌,股市又度被打回原形,股市最終以下挫收盤。 股市今日演義的大漲大跌的鬧劇是一家證券公司的烏龍指事件引起,對於這個事情我們資本市場的管理層應該認真的反思,為什麼中國的股市如此脆弱,一個證券公司的「誤」操作就會讓大盤風起雲涌,要知道股市今日的行情的大起大落,會讓許多人蒙受了巨大的損失(當然也有許多投機客獲得了巨大的利益),會讓中國股市的信譽遭受傷害。我們現在還清楚光大證券的「誤」操作,是天災還是人禍,如果是天災,說明我們資本市場的安全防控系統太脆弱,如果說是人禍,那麼更可怕,說明我們的資本市場的法制建設太落後,不能夠保證投資者的投資安全。 對於今日股市出現的大漲大跌「鬧劇」,資本市場的管理者要有所行動,不能夠簡單處分幾個人草草了事,應該用行動給投資者一個滿意的結果。應該借這個事件引發的東風,對資本市場進行一次徹底的反腐清洗,讓中國的資本市場更干凈、更健康。 當然,股市的今日的暴漲暴跌,也從另外一個側面說明目前股市存在一股上漲的慾望,如果沒有這個潛能存在,一個證券公司的烏龍指事件引發的效果不會如此之大。投資者對股市未來的行情還是應該持一個相對樂觀的態度。 青春就應該這樣綻放 游戲測試:三國時期誰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❾ 光大證券的烏龍指事件指的是什麼
光大證券的「烏龍指」事件指的是我國資本市場建立以來首起因系統缺陷引發的與內幕交易有關的案件。
股票里的「烏龍指」和足球里的「烏龍球」相似,指由於股票交易員、操盤手、股民等在交易的時候,不小心敲錯了價格、數量、買賣方向等事件的統稱。一般而言,「烏龍指」對引發者造成的影響都是負面的。
盡管光大證券原策略投資部總經理楊劍波提出請求訴訟證監會並在結果宣布後當庭表示上訴,但是其最後仍敗訴。現其在上海財經大學任教。
此次市場異常波動,不僅造成光大自身的虧損,還造成了盯市損失了約1.94億人民幣。同時許多股票受行情影響而受到抬升,股價虛高。
❿ 懂的人和我簡單說下上次中信證券的烏龍事件。還有同花順level-2手機版分時頁面的買1和賣1是怎們
誰也沒有想到,上證50EFT期權交易剛剛上線才3天,人們歡呼A股市場進入股票期權時代的餘音尚存,便爆出令人震驚的「烏龍單」事件。2月11日午後開盤不久,上證50ETF購4月2400和上證50ETF購4月2450兩只合約瞬間暴跌至0.001元,跌幅高達99%。所幸期權交易開張才三天,參與者很少,與A股市場的聯動效應還沒有產生,因此對A股交易沒有產生什麼影響。
此次期權交易「烏龍單」事件與光大證券「8·16」烏龍單事件的性質一樣,後者因為對二級市場產生了巨大影響而受到嚴厲追究,前者則因為對二級市場沒有產生影響而被輕描淡寫。主流證券媒體則借機贊揚上交所股票期權的風險控制制度設計合理,熔斷機制卓有成效。在筆者看來,「烏龍單」事件的禍根其實是食洋不化。
中信證券僥幸躲過一劫
先來看看此次期權「烏龍單」事件的來龍去脈。2月11日13點3分12秒,原本橫盤的兩只合約上證50ETF購4月2400和上證50ETF購4月2450突然跳水,前者在13:03:10至13:03:12期間從0.1006元跌到0.001元,後者在13:03:11至13:03:12之間從0.0808元跌至0.001元,跌幅均達到99%,雙雙觸發熔斷機制。合約異動的主要原因是做市商中信證券報價出現錯誤,其在此期間分別對上證50ETF購4月2400和上證50ETF購4月2450合約批量下單。中信證券對前者合約申報12筆賣單,申報價格從0.001元到0.0014元(其中0.001元的賣單6筆),每筆10張,共120張,共成交100張。其中,90張成交價格在0.0988元與0.1024元之間,10張成交價格為0.001元。對後者合約申報11筆賣單,價格0.001元,每筆10張,共110張,共成交80張。其中,76張成交價格在0.0798元與0.0828元之間,4張成交價格為0.001元。
「烏龍單」發生後,熔斷機制啟動,兩只合約的交易模式從連續競價臨時切換至集合競價。在此期間,另一個做市商華泰證券積極報價,而中信證券則緊急撤銷其他尚冊升未成交的報單,從而讓合約價格迅速回歸正常。從中可以看出,所謂熔斷機制,其實就是事後暫停交易,讓中信證券有時間撤單,而讓其他做市商扮演英雄救美的角色。此舉使中信證券避免了重大虧損,初步測算損失僅約1萬元。如果不是因為期權交易市場剛啟動,市場規模極小,那麼中信證券就沒有這么幸運了。中信證券的批量下單之所以沒有全部成交,完全是因為市場沒有接盤,等於打到了跌停板。穗姿慎反之如果市場規模足夠大,那麼這些報單瞬間就會全部成交,就像光大證券的「烏龍單」,再多的資金也會瞬間被吞噬,這時熔斷機制還有什麼用?總不能像「3·27」國債期貨事件一樣宣布成交作廢吧?
熔斷機制不能防患於未然
光大證券「8·16」烏龍單事件是因為其獨立的套利策略系統出了問題。由於訂單生成系統存在缺陷,當時交易員發現有24筆個股申報不成功,想使用訂單「重下」的新功能,在程序員的指導操作下,沒想到這個功能沒經過實盤驗證,程序把買入24個成分股,寫成了買入24組180ETF成分股,瞬間重復生成26082筆預期外的市價委託訂單。而訂單執行系統針對高頻交易在市價委託時,對可用資金額度未能進行有效校驗控制,上述預期外的巨量市價委託訂單被直接發猜敬送至交易所,於是震驚A股市場的「烏龍單」事件就這樣發生了。中信證券的烏龍單事件詳情未明,但顯然也存在一個批量操作的策略系統,否則不會明知市場沒有接盤而下那麼大批量的賣單。這是盲目照搬照抄國外的一些策略系統惹的禍,食洋不化,迷信電腦而不相信人腦。現在流行一切交給電腦,被動機械強制執行,排除因為人的主觀判斷所可能出現的錯誤。但是事實證明,電腦也會出錯,而且一錯往往是系統性、顛覆性的錯誤,不存在自我糾正的可能性。
中信證券的「烏龍單」事件沒有造成嚴重後果,這純屬僥幸。如果因此而輕描淡寫,不去深刻總結其中的教訓,甚至還自我陶醉熔斷機制的功效,那麼遲早還會出事。此次期權「烏龍單」事件恰恰證明了這個熔斷機制是無效的,有效的熔斷機制應該是在中信證券的烏龍單將出未出時,及時阻斷。而事實是中信證券的「烏龍單」已經全部出籠,並且已經最大限度地成交了。如果此時市場規模足夠大,那麼連補救的機會都沒有,光大證券的烏龍單事件就是如此。有鑒於此,有關各方應該認真排查各種策略系統,不能迷信電腦,是人指揮電腦,而不是電腦指揮人,否則必受其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