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保險業未來發展趨勢
中國保險業現狀與發展前景的分析中國保險業現狀與發展前景的分析本文已作為國際經濟學作業上交至導師處作者地址: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2004級經濟學類郵編:450001摘要縱觀我國保險業20多年的發展,中國保險市場雖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加入WTO後,中國保險業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就中國保險業的現狀、發展趨勢和前景作出分析,同時提出加入WTO後應採取的對策。關鍵詞:保險業現狀發展趨勢挑戰潛力對策一、中國保險業的發展狀況及發展趨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個以國有保險公司為主體,中外保險公司並存,外資保險公司爭相入市,多家保險公司竟爭發展的保險市場新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保險業與之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一)中國保險業在開放中不斷發展壯大,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業務快速發展。自1980年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中國的保險業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2003年保費總收入達到3880.4億元,比上年增長27.1%,相當於1999年的2.8倍;保險業總資產達到9122.8億元,比上年增長41.5%;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到8739億元,比上年增長51.4%。2003年保險密度為287.44元(即每個公民的平均保費),保險深度為3.33%,中國保險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2、市場體系逐步健全。截至2003年底,全國共有保險公司61家,其中中資保險公司24家,外資保險公司37家。按業務性質分,財產保險公司25家,人身保險公司30家,再保險公司5家,政策性保險公司1家。此外還有6家保險集團(控股)公司,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專業保險中介機構705家,其中保險代理公司507家,保險經紀公司115家,保險公估公司83家,保險從業人員達到150萬人。3、體制改革進展順利。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再保險公司等國有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部分股份制保險公司通過吸收外資和民營資本參股,股權結構得到優化,治理結構逐步完善,經營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保險資金運用管理體制改革取得突破。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保控股公司和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分別設立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把保險資金實行了專業化管理和集中統一運用。在探索保險資金管理改革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4、法律法規初步完善。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頒布實施,標志著中國保險業進入了有法可依、依法管理階段。為適應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需要,2001年國務院頒布了《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中國保監會積極清理了與世貿組織規則不符的法律法規和規章。2002年頒布實施了新的保險法,與此同時中國保監會依據新保險法的有關規定,先後制定、修改了保險公司管理規定等一系列配套的規章和制度。一個適合中國保險市場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已經逐步形成。5、保險監管逐步與國際接軌。償付能力監管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頒布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及監管指標管理規定》,建立了償付能力預警指標體系,符合中國國情的償付能力監督制度框架初步建立。與此同時,實施了《財產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監管指標》、《財產保險公司分險種監管報表》以及《人身保險新型產品精算規定》等一系列監管規章。加強了保險業監管的制度建設。(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保險業就以下幾個方面與之存在著巨大的差距1、從保險業發展的規模上看,我國保險公司的數量、保費總收入和資產總量都相對很少。規模是行業和企業發展水平的基本標志,從各方面的統計數據應該看到,我國保險業還處在起步階段。2、從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上看,我國在這兩方面都處於相當低的水平,與發達國家相距甚遠。保險深度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年保費收入與同期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目前,發達國家保險市場的保險深度已達10%左右。而我國2000年的保險深度為1.8%。保險密度指標是指人均保費。發達國家已達2000---3000美元,日本高達4600美元。而我國人均保費只有127.7元,約15美元,美國1600美元,人均保費是中國的107倍,日本是中國的307倍。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是衡量保險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3、從我國民眾對保險業認識的程度上看,保險觀念還較差。人們對保險在穩定社會經濟,維護個人切身利益上的作用認識不夠。主動買保險的個人寥寥無幾,整個保險業,特別是人身保險是個買方市場,迫使百萬保險推銷大軍四處奔波,推銷保險產品。保險作為市場經濟的產物,作為社會的穩定器,必須讓人們從切身利益上認識其作用。(三)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和20多年來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實際狀況,預計在未來一個較長時期內,我國保險業將出現以下發展趨勢1.保險市場體系化。從1995年《保險法》頒布實施特別是1998年11月中國保監會成立以來的情況來看,建設和完善中國保險市場體系的步伐正在加快,一個體系完整、門類齊全、法規健全的中國保險市場體系正在建立。2.經營業務專業化。隨著我國保險體制改革的深化,出口信用保險和農業保險等政策性保險業務將從商業保險公司中分離出來,由國家成立專門的政策性保險公司。與此同時,在未來幾年也會成立專營諸如火險或機動車險業務的專營保險公司。3.市場競爭有序化。從1997年開始,人民銀行從整頓代理人入手調整了航意險、機動車險的退費、手續費,大力整頓保險市場,許多違規行為被制止,中國保監會成立後,進一步強調要逐漸規范市場秩序,加大對違規機構和違規行為的打擊處罰力度,取得顯著成效。4.保險產品品格化。在逐漸成熟的市場里,產品要佔領市場只能靠品牌+價格+服務,這就是品格化。就保險產品的品格化而言,它所包含的不僅是利益保障功能或投資功能、儲蓄功能或產品的組合功能,更主要的是它的價格水平與服務水平。5.保險制度創新化。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我國的保險創新內容主要包括產品開發、營銷方式、業務管理、組織機構、電子技術、服務內容以及用工制度、分配製度、激勵機制等方面的創新。通過上述內容的創新,促進我國民族保險業的發展,使國內保險公司在與國外保險公司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6.經營管理集約化。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國內各保險公司都已意識到原來只注重擴大規模、搶占市場的弊端,而紛紛尋求走效益型道路,向內涵式集約化發展,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7.行業發展國際化。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我國保險業與國際接軌是必由之路。中資保險公司也會到國外設立分支機構,加強與國際保險(再保險)市場的技術合作和業務合作,積極開展國際保險業務。8.從業人員專業化。在國內外同行競爭的背景下,客觀上對保險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商業保險公司將更加重視人才的培養,既要培養適應國內保險業務發展需要的核保師、核賠師、精算師、專業人才,更要培養精通國際保險慣例、參與國際保險市場競爭的外向型的人才。二、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自身又存在巨大的潛力加入WTO後,中國保險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中國保險業自身又存在巨大的潛力。(一)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1、外資保險公司的進入,加強了保險市場競爭程度,導致保險企業保費利潤率的迅速下滑。2、造成一部分保費外流。盡管1995年實施的《保險法》第102條規定了「保險公司需要辦理再保險分出業務的,應當優先向中國境地內的保險公司辦理」,但實際操作時,難度比較大。目前保險監管部門要求外資保險公司自留保費不低於30%,加上法定分保20%部分,仍有50%的保費可以由外資歷保險公司安排再保險。3、與國內保險公司爭奪一定的市場份額。外資保險公司客觀上有著資金實力雄厚,管理先進,技術服務水平較高的優勢,目前盡管在業務經營范圍上還受到一定的限制,但發展勢頭還是比較好的。從全國的市場結構看,外資保險公司所佔比重年還不到百分之一,但在開放區域內的外資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已接近10%,並有繼續擴大的趨勢。4、外資保險公司由於在待遇方面有著比國內保險公司優厚的條件,會造成國內保險企業一部分優秀人才流失。(二)從影響保險業的發展的諸因素看,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存在巨大的潛力1、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恩格爾系數的不斷降低,保險品作為一種特殊的金融消費品必然會逐步伴隨收入的增加而日益提高。2、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保險業必將隨著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提高不斷增加。在當代世界經濟活動中,保險業越來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保險業在經濟結構中所佔的比重將日益增加。保險機構應充分認識到我國保險業存在的巨大市場潛力和生存空間,實現保險業從買方市場向賣方市場的轉化。3、在我國社會經濟發生重大變革轉型時期,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范圍呈日趨增長和擴大的趨勢。各種意外事故屢屢發生,天災人禍不期而至,這就為拓展保險業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依據,為保險人員推銷保險,開拓業務活動創造了有利的客觀條件,為保險業進一步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三、中國加入WTO後保險業的對策面對中國保險業與發達國家的巨大差距及加入WTO後面臨的挑戰,我們應考慮以下對策:(一)加快對內開放保險市場的步伐,提高民族保險業的競爭力現階段我國保險市場有兩大特徵,一是封閉,二是壟斷。針對我國保險市場的發展狀況,加快對國內保險市場開放的步伐,盡快建立一套適應市場經濟的保險機制,打破封閉壟斷的市場格局,放開內資保險市場,大膽的讓現有保險公司都加入競爭行列,實現保險市場的充分有序競爭,並充分發展。(二)國家對保險業應實行低稅政策,進一步壯大民族保險業實力。我國現行的保險公司稅收標準是按照保費收入每年上繳8%的營業稅、33%的所得稅和15%的調節稅。我國財政對保險公司實行攬底課稅,一定程度上影響保險公司責任准備金的積累,從而影響保險償付能力的提高。此外,政策給予外資保險公司超過國民待遇的某些政策,也會使中外保險公司處於不平等的競爭地位。以上都需要國家從政策上予以探討研究。(三)改革我國國內資保險公司的保險經營體制和管理體制,盡快實現與國際慣例接軌。我國保險業產生於計劃經濟時代,現在內資保險公司在人事、財務等的管理上基本是舊的管理體制。由於體制僵化、待遇低,人才的使用,員工的工資收入和福利待遇還不能與外資公司相比。因此要通過改革,克服內資保險體制上的種種弊端,引進先進的管理體制和經營體制,使內資公司盡快提高企業活力,增強市場競爭力。與此同時,要盡快健全和發展有利於內資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資本市場和證券市場,拓寬國內保險業經營渠道,壯大內資公司資本實力,在積極穩妥地推進內資保險公司改革的同時,使之在公司結構和保險業務運作上盡快的與國際接軌,積極參與競爭。(四)在競爭日益國際化的保險市場上,我國保險業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建立全新的保險經營理念。要真正培育出具有雄厚實力和國家知名度的民族保險公司,內資保險公司必須轉變經營觀念,樹立效益成本的經營思想,建立適應未來保險市場的內控機制,特別對承保質量、管理效率、防範風險能力、規范操作的程序等,都要實行嚴格管理。變粗放經營為集約經營,苦練內功,提高風險管理及技術水平。要轉變單一的經營模式為多種形式的營銷模式,以勇於開拓,敢於創新的精神,創造性地探索多種形式的營銷手段。要學習和借鑒國外保險公司的辦慣例,側重培育中介機構和利用中介機構展業。以提高保險服務質量為手段,使自身立於不敗之地。此外,國家應從政策上對民族保險公司進行扶持,在來源配置上實行傾斜政策,增強其綜合實力。(五)積極開展保險科技創新活動,全面快速提升經營管理水平。保險技術創新是就保險業的業務經營上,所進行的種種富於開拓性、創造性的變革。主要包括險種創新、營銷方式創新、服務項目創新等多方面。保險技術創新有利於縮小民族保險業與國際保險市場的差距,帶動保險業迅速發展,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保險需求,使我們在未來的保險市場中居於相對有利的地位。目前,就險種創新而言,我們要大力發展責任保險、醫療保險等險種,全力開拓新險種。如分紅保險、變額保險、單一疾病和特定疾病保險。其次,就營銷方式而言,可以學習借鑒外國保險業的經營經驗,結合我們自身情況,大力發展新的營銷手段和方式,盡早為開展網路保險做好鋪墊。將發展網上保險作為21世紀的戰略舉措,為佔領網上市場做好積極鋪墊。(六)加快培育高素質的人才未來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民族保險業除了要注意築巢引鳳,通過尊重、優待政策來吸引人才外,更需要全方位加快現有人才的教育和培養。與此同時,要注意培育企業文化的氛圍,創造和諧寬松、團結向上的環境,以增強企業的凝聚力,防止人才流失。(七)完善保險法規,強化市場監督保證保險市場健康持續發展,做到監督的全程化、動態化、持續化。同時,要加快制定入前後的相關法律法規,包括修改和完善《保險法》,對內外保險公司應實行統一監督,在監督目標、指標、手段上應避免雙重標准,切實有發揮國家保險監督的職能作用。參考文獻:1.喬桂明:《中國保險業發展戰略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12-012.3.魏華林、俞自由、郭楊:中國保險市場的開放及其監管。《保險研究》,1998(7)、(8)、(9)作者地址: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2004級經濟學類郵編:450001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貳』 中國平安2021年保費收入
香港,上海,2023年3月17日,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平安','集團'或'公司',股票代碼:香港聯交所2318,上海證券交易所601318)今日公布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年度業績。
過去一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市場挑戰,中國平安堅持「專業,讓生活更簡單」的品牌理念,不斷深化「綜合金融、醫療、健康」戰略升級,加快壽險改革和管理的數字化轉型,切實提升服務實體經濟、保障民弊肢生的能力,提升高質量發展水平。這一年,中國平安創新打造『綜合金融HMO管理醫療』,積極布局『金融養老』、『金融健康』等產業生態,為大眾提供專業的『金融顧問、家庭醫生、養老管家』服務,讓客戶享受『省心、省時、省錢』的綜合金融醫療坦告健康消費體驗。
得益於綜合金融的協同效應和抗風險能力,科技生態圈賦能金融主業的有效性不斷增強,平安的核心競爭力穩步提升,向客戶、股東和社會交出了一份穩健而溫暖的年度業績答卷。2021年,公司整體業績保持穩定增長,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營業利潤1479.61億元,同比增長6.1%;經營凈資產收益率達到18.9%;凈利潤1218.02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16.18億元,同比下降29.0%。關注平安股東回報,以現金方式向股東派發年度股息每股人民幣2.38元,同比增長8.2%。該公司於2021年8月開始新一輪股票回購計劃,截至2021年12月底,已回購約7777萬股,總額39億元。
1.營業利潤穩步增長,股東回報持續改善。2021年,公司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營業利潤1479.61億元,同比增長6.1%;經營凈資產收益率達到18.9%。讓卜明同時,中國平安注重股東回報,以現金方式派發年度股息每股2.38元,同比增長8.2%,持續增加現金分紅。根據2021年8月公司第十二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a股回購方案,截至2021年12月底,公司已回購約7777萬股a股,共計39億元。
2.客戶管理體系完善,精細化管理取得良好效果。截至2021年12月底,個人客戶數量超過2.27億;同時,持有數家子公司合同的個人客戶數量增加至39.3%。2021年,集團業務綜合金融融資規模同比增長26.9%。
3.壽險和健康險業務改革轉型繼續深化。平安人壽實施「渠道產品」雙輪驅動戰略,不斷深化改革,推動業務高質量發展。代理商渠道對團隊實行分級精細化管理,推行數字化管理。2021年,代理商首年人均保費同比增長超過22%,人均產能得到有效提升。同時,依託集團醫療健康生態圈,平安創新推出'保險健康管理'、'保險高端養老'、'保險居家養老'等產品和服務,持續提升客戶服務體驗。
4.財產保險業務保持良好質量,積極發揮「社會穩定器」作用。2021年,平安產險綜合成本率同比優化1.1個百分點至98.0%;承保利潤同比增長145.7%至51.36億元。平安房地產公司。意外險全力應對河南特大暴雨等重大災害,認真落實『賠付全、賠付早、賠付快』的號召。河南暴雨總賠付超過31億元。
5.該銀行的經營業績增加,其資產q
6.醫療健康生態圈戰略升級,產業布局深化,初見成效。平安推出HMO家庭醫生O2O』集團管理醫療模式,打通供給、需求、支付閉環,為客戶提供『省心、省時、省錢』的醫療健康服務。截至2021年12月底,平安健康注冊用戶近4.23億;2021年,累計付費用戶快速增長至3800萬以上;截至2021年12月底,平安智慧醫療已服務187個城市,賦能超過45000家醫療機構,惠及約132萬名醫生;未來,中國平安將通過將北大醫療的優質資源與中國平安的綜合金融、醫療科技緊密結合,進一步深化醫療健康產業的戰略布局。
7.科技業務持續增長。平安繼續探索創新商業模式,加速業務擴張。2021年,科技業務總收入達到992.72億元,同比增長9.8%。
8.核心技術能力持續深化。截至2021年12月底,公司科技專利申請量較年初增加7008件,累計達到38420件,在國際金融機構中位居前列。平安用人工智慧技術賦能金融業務。2021年,平安AI座椅驅動產品銷售額約2758億元,同比增長66%;AI座椅覆蓋2158個場景;全年AI坐席服務人次約20.7億,占客服總量的84%;AI催收30天退款率77%。
9.全面深化綠色金融,促進可持續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國平安綠色投融資規模為2245.8億元,綠色銀行業務規模為898.13億元;2021年,環境可持續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445.69億元。同時,中國平安持續推進『三村工程』項目,截至2021年12月末,累計為脫貧攻堅和產業振興提供幫扶資金418.5億元;榮獲第十一屆中華慈善獎和第三屆首都慈善獎。
10.品牌價值持續提升,位居全球金融行業第一。2021年,公司在《財富》世界500強中排名第16位,比去年上升5位,全球金融企業排名第2位;103010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由第7位升至第6位;BrandZTM在全球品牌價值100強中排名第49位,首次在全球銀行和保險機構中排名第一,6次在全球保險品牌中排名第一。
p>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經營和服務理念,深耕個人客戶、培育團體客戶,持續推進綜合金融戰略,夯實客群經營。
得益於"一個客戶、多種產品、一站式服務"的綜合金融模式及"金融 生態"戰略的持續推進,個人業務經營能力持續提升。2021年,集團個人業務營運利潤同比增長5.7%至1,299.96億元,占集團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的87.9%。截至2021年12月末,集團個人客戶數超2.27億,較年初增長4.1%;全年新增客戶3,240萬,其中35.8%來自集團互聯網用戶。
隨著綜合金融戰略的深化,客戶交叉滲透程度不斷提高。2021年集團核心金融公司之間客戶遷徙近3,301萬人次,截至2021年12月末,個人客戶中有8,926萬人同時持有多家子公司的合同,在整體個人客戶中佔比39.3%;集團客均合同數2.81個,較年初增長1.8%。
聚焦戰略客戶、中小微客戶和金融機構客戶的分層經營,圍繞一個客戶、N個產品的"1 N"綜合金融服務模式,團體業務穩步增長。對公渠道綜合金融保費規模同比增長19.9%,綜合金融融資規模同比增長26.9%。
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深化改革轉型,推動業務高質量發展。2021年,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實現營運利潤970.75億元,同比增長3.6%;營運ROE為32.3%。公司持續深化"渠道 產品"改革,代理人渠道堅定向"三高"隊伍高質量轉型,結構逐漸優化。2021年代理人渠道全年人均新業務價值39031元,人均首年保費同比增長超22%。2021年全年績優隊伍規模穩定,人均新業務價值提升超20%。三大創新渠道社區網格化、銀行優才及下沉渠道並行發展。產品方面,依託集團醫療健康生態圈,通過"保險 健康管理"、"保險 高端養老"、"保險 居家養老"三層產品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養老服務,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帶動壽險獲客及黏客,讓客戶的生活更精彩、養老有尊嚴。近30%的新增壽險客戶來自健康醫療服務轉化。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國內外經濟形勢,疊加改革期間代理人數量下滑等影響,新業務價值同比下降23.6%至378.98億元;若不考慮假設調整影響,新業務價值同比下降18.6%。
銀行深化轉型激發強大動能,經營業績穩健增長。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693.83億元,同比增長10.3%;凈利潤363.36億元,同比增長25.6%。平安銀行資產質量保持平穩,風險抵補能力不斷增強。截至2021年12月末,不良貸款率1.02%,較年初下降0.16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88.42%,較年初上升87.02個百分點。零售轉型持續突破發展,打造以開放銀行、AI銀行、遠程銀行、線下銀行、綜合化銀行相互銜接並有機融合的"五位一體"新模式。2021年,零售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4%,零售業務凈利潤同比增長17.3%;管理零售客戶資產(AUM)31,826.34億元,較年初增長21.3%。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保險資金投資組合規模近3.9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4.7%。受資本市場波動、市場利率下行及減值計提增加等因素綜合影響,2021年,凈投資收益率4.6%,總投資收益率4.0%。2012-2021年,10年平均凈投資收益率5.3%,10年平均總投資收益率5.3%,均高於內含價值長期投資回報假設(5%),持續領先行業。2021年,證券業務及其他資產管理業務營運利潤實現良好增長。
2021年,平安深化"金融 科技""金融 生態"建設,持續探索創新商業模式,科技業務總收入達992.72億元,同比增長9.8%;歸母營運利潤79.48億元,同比增長19.5%。
持續加大研發力度,核心技術能力持續深化。截至2021年12月末,公司科技專利申請數較年初增加7,008項,累計達38,420項,位居國際金融機構前列。人工智慧專利申請數排名從全球第三位躍居至第一位,金融科技、數字醫療專利申請數排名亦位居全球第一位。
將領先科技廣泛使用於金融主業,以科技賦能金融促銷售、提效率、控風險。截至2021年12月末,平安AI坐席覆蓋2,158個場景,AI坐席服務量約20.7億次,覆蓋平安84%的客服總量,AI坐席驅動產品銷售規模約2,758億元,在整體坐席產品銷售規模中佔比29.3%。
平安持續升級醫療健康生態圈戰略,打造"中國版聯合健康"。創新推出以"HMO 家庭醫生 O2O"為核心的集團管理式醫療模式,打通供給、需求與支付閉環,為客戶提供"省心、省時又省錢"的醫療健康服務。醫療健康生態圈與金融主業協同效果逐步顯現,平安超2.27億個人客戶中有近63%的客戶同時使用醫療健康生態圈提供的服務,其客均合同數達3.3個,客均AUM達4.0萬元,分別為不使用醫療健康生態圈服務的個人客戶的1.6倍、3.0倍。截至2021年12月末,平安智慧醫療累計服務187個城市、超4.5萬家醫療機構,惠及約132萬名醫生及1,048萬名慢病患者。平安自有醫生團隊與外部簽約醫生的人數超4萬人,合作醫院數超1萬家,覆蓋99%的三甲醫院,實現百強醫院全覆蓋;合作健康管理機構數9.6萬家,合作葯店數達20.2萬家。
平安健康作為平安醫療健康生態圈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會員專屬的家庭醫生為入口,覆蓋健康管理、亞健康管理、疾病管理、慢病管理及養老管理等五大醫療健康服務場景,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醫療 健康"服務平台。截至2021年12月31日,平安健康累計注冊用戶量近4.23億 ;2021年累計付費用戶數快速增長至超3,800萬。2021年營業收入增長至73.34億元。
陸金所控股積極服務小微企業,持續推進戰略轉型,業務保持穩健增長。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618.35億元,同比增長18.8%;凈利潤168.04億元,同比增長36.0%。管理貸款余額較年初增長21.3%,30天以上逾期率為2.2%。
金融壹賬通推動金融服務生態的數字化轉型,持續改善經營業績。2021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4.8%至41.32億元;優質客戶數同比增加202家至796家,其中百萬級合作客戶數同比增加44家至212家。
汽車之家推進生態化戰略升級,積極打造新業務格局,實現營業收入72.37億元,凈利潤25.82億元。得益於汽車廠商和經銷商營銷方式的轉變和不斷推進的數字化轉型,在線營銷及其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1.6%,佔比30.9%。汽車之家於2021年3月在聯交所二次上市,並於2021年6月初獲准納入恆生綜合指數。
2021年,中國平安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助力社會可持續發展。截至2021年12月末,累計投入逾5.9萬億元,全面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全面深化綠色金融工作,綠色投融資規模達2,245.80億元,綠色銀行業務規模達898.13億元,2021年環境類可持續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達445.69億元;投身鄉村振興建設,持續推進"三村工程"項目,截至2021年12月末,累計提供扶貧及產業振興幫扶資金418.50億元。
展望2023年,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表示,公司將持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以民族復興為己任"的立業初心,堅定推進"國際領先的綜合金融、醫療健康服務提供商"的戰略願景,全面深化以壽險改革、數字化賦能為核心的高質量發展,對內推動新價值文化重塑、強化核心競爭力,對外積極履行企業公民責任,為廣大客戶、股東和社會創造穩健增長的價值,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奮斗。
『叄』 中國藍籌股排名
排名如下
000661.SZ 長春高新 一線藍籌 10.27
601318.SH 中國平安 一線藍籌 8.41
600585.SH 海螺水泥 一線藍籌 6.34
601155.SH 新城控股 二線藍籌 5.62
601336.SH 新華保險 一線藍籌 4.67
002916.SZ 深南電路 二線藍籌 3.66
600036SH 招商銀行 一線藍籌 3.62
000002.SZ 萬科A 一線藍籌 3.47
000538.SZ 雲南白葯 一線藍籌 3.28
600309.SH 萬華化學 一線藍籌 3.23
601601.SH 中國太保 一線藍籌 3.06
002714.sZ 牧原股份 一線藍籌
拓展資料:
藍籌股(Blue Chips)是指長期穩定增長的、大型的、傳統工業股及金融股。"藍籌"一詞源於西方賭場,在西方賭場中,有三種顏色的籌碼、其中藍色籌碼最為值錢。證券市場上通常將那些經營業績較好,具有穩定且較高的現金股利支付的公司股票稱為"藍籌股"。
藍籌股是指穩定的現金股利政策對公司現金流管理有較高的要求,通常將那些經營業績較好,具有穩定且較高的現金股利支付的公司股票稱為「藍籌股」。藍籌股多指長期穩定增長的、大型的、傳統工業股及金融股。「藍籌」一詞源於西方賭場,在西方賭場中,有三種顏色的籌碼、其中藍色籌碼最為值錢。藍籌股又稱績優股;實力股。經營管理良好,創利能力穩定、連年回報股東的公司股票。這類公司在行業景氣和不景氣時都有能力賺取利潤,風險較小。藍籌股在市場上受到追捧,因此價格較高。
主要特點
小盤股不是藍籌股
一般來講,小盤股不是藍籌股。因為小盤股往往會被少數部分投資者控制,即俗稱的「莊家」,而藍籌股由於流通盤、市值都很大,廣大普通投資者也能積極參與,這使得市場上很難有「莊家」能操控這類股票,因此具備高流通性、非庄股性。
藍籌股不是績優股
經過1996、1997年行情的投資者,最寒心的品種莫過於績優股。湖北興化倒下了,四川長虹的寶刀砍不動了,股價也隨之腰斬了。不過,績優股可不一定是藍籌股,績優,反映了歷史;藍籌不僅要回顧歷史:業績不能太差,中上水平(在下面的篩選中,限定為0.20元/股),更要展望未來。沒有未來業績的穩定增長,抬高股價就變成了在沙灘上建高樓,終有倒塌的一天。因此,成長不可忘。
大公司的股票就是藍籌股么?
大型公司的股票不一定是藍籌股,藍籌股卻一定是大型公司的股票。 大的公司不一定是好的公司,但規模大卻是成為藍籌公司的必要條件。藍籌公司在資本市場上受到大宗資本和主流資本的長期關注和青睞,以資產規模、營業收入和公司市值等指標來衡量,企業規模是巨大的。
藍籌股不是資產重組股
資產重組,公司業績大幅提升,這是一般規律。但此成長非彼成長。藍籌股的成長性,體現於公司優勢資源在優勢管理的基礎上產生的利潤增長。
一個公司經過資產重組,我們就不得不將之認同為一個新的經濟實體的誕生。它的成長性也就體現在新的實體建立後,而不是在新舊實體的轉化之間。
藍籌股不會是多元化經營的公司
多元化的公司,特別是大雜燴式的多元化,必然導致公司在每一領域都不能傾注全力,「全面發展等於全面平庸」。而藍籌股反映了整個宏觀經濟的發展脈絡,體現了各行各業的基本特徵,因此必然具有較大的經營規模,並且在本行業的地位舉足輕重,不管是在技術還是在定價方面具有領頭導向作用。這樣的公司註定是一種專業化經營,而不會是多元化經營,至少不是橫向多元化經營。
『肆』 保險業未來發展方向
健康保險行業主要上市公司:中國平安(601318.SH)、中國太保(601601.SH)、新華保險(601336.SH)、中國人壽(601628.SH)、中國人保(601319.SH)等。
核心數據:健康險保費收入;賠付支出
健康保險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各環節參與者眾多
相較於傳統健康險行業產業鏈,在創新產業鏈中,以保險中介和TPA為主的參與者增加,企業所提供的服務內容更為精細化檔譽升,各類產業角色的收入來源更為豐富。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健康保險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行老報告》。
『伍』 再談談中國平安的投資收益,看他是否能夠成為中國的伯格希爾
說實話,我買中國平安的時候,真的是聽大V,說,中國平安就是未來的伯格希爾。
我們都知道伯格希爾是家偉大的公司。巴菲特就是利用保險的浮存金,然後來投資,伯格希爾旗下的子公司都是超級能賺錢的印鈔機。如,華盛頓郵報,可口可樂,喜詩糖果等等。這些公司,都是超級棒的,他源源不斷的給伯格希爾創造出利潤,然後再來支持巴菲特買買買。伯格希爾的投資復合增長率超過了20%。這樣的收益,放眼望去,在全世界的基金經理都找不來多少個。
而中國平安的呢?中國平安這幾年的投資收益也是非常的穩定的。年化收益率只有百分之5點多一點。跟伯格希爾簡直就是雲泥之別。
我們翻開中國平安的財報可以看到,中國平安的投資組合是:
債券佔了大部分,而股票投資只有9.2%。跟巴菲特的伯格希爾不是差那麼一點點的吧。在這樣的比重下,在可見的未來,中國平安,無論怎樣都成為不了伯格希爾。
我們再來看看,平安的投資產品結構分布
從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平安,投資的品種還是比較集中的。主要在於基建,非銀金融。平安的投資收益率很固定,大概都在百分之5點多。投資收益的很穩定,基本都是長期投資,投資年限都是超過5年左右的。從這點說明,中國平安的財務會將比較穩健。受到資本市場的震動的影響比較小。但是同時,也說明了,為什麼平安的投資收益,不是可以特別的期待的一點。
投資中國平安,肯定不是看中他的投資收益的了。
平安這樣的投資組合,也註定,它成為不了中國的伯格希爾。
而中國平安,在除了保險部門以外,我們還有什麼可以期待的呢?
我們來看看中國平安的2019年的年報是怎樣的對自己的未來展望的。
平安致力於成為國際領先的 科技 型個人金融生活服務集團,秉承穩定、持續發展的經營理念,相較上年度,本公司的發展戰略和長期經營目標沒有改變。
2019年,本公司致力於各項經營計劃的實現,以 「金融+ 科技 」、「金融+生態」 為指引,以 科技 引領業務變革,積極推動 「 科技 賦能金融、 科技 賦能生態、生態賦能金融」。公司持續深化個人客用戶經營,不斷提升個人業務價值 ;保險、銀行、資產管理、 科技 等業務板塊保持穩健發展,公司盈利能力持續提升,實現了上年度所設定的各項經營計劃 。
平安總體來說,他的戰略非常的清晰。他就是要大力發展 科技 。通過 科技 的力量,推動其原來的其主業,保險的發展。利用保險的浮存金,發展 科技 ,實現金融+ 科技 ,金融+生態的發展。目前來看,他的 科技 公司也初步有所成效。但是要實現利潤的大幅度提升,還需要一些日子。
我看好平安的 科技 業務,也願意相信中國平安能夠走出一條金融+ 科技 之路。成為中國保險業的領頭羊,引領保險行業的發展。
下篇,我將著重講講,我理解的中國平安 科技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