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股票市場的波動往往與世界主流市場不同步,你認為主要原因是什麼
我國這個經濟體有著與以老美為核心的經濟體不同的運行周期,這是個奇怪的現象。說明我國的外向經濟比重比較小,內部資源配置佔主導。
B. 中國股票市場現狀分析
在2015年我國股票市場經歷了牛市後,我國股票市場活躍度一度下降。但在2019-2020年間,股票市場流通情況重新變好,股票成交數量和成交金額都已非常逼近2015年水平。隨著2021年經濟增長恢復和十四五開年背景,預計2021年我國股票市場活躍度將再次提高。
1、股市流通股本與市值規模
2011-2020年我國股票市場上市公司數量逐年增加,總數量自2011年末的2342家增長到2020年末的4154家。2020年末上海證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總計1800家,較2019年增長了228家,增長幅度為14.50%;深圳證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數量總計2354家,較2019年增長了149家,增長幅度為6.76%;兩者2020年上市公司數量總計4154家,較2019年末總計同比增長了9.98%。
流通股本是指公司已發行股本中在外流通沒有被公司收回的部分。是指可以在二級市場流通的股份。從股票的流通股本來看,2011-2021年我國股票市場流通總股本呈現平穩上漲趨勢,十年中共增加了36114億股。
截止2021年1月底,我國上海證券交易所中的流通股本為42674億股,深圳證券交易所中的流通股本共有18994億股,總計61668億股。
流通市值指在某特定時間內當時可交易的流通股股數乘以當時股價得出的流通股票總價值。從我國股票市場流通總市值來看,我國流通總市值首先在2015年牛市期間迎來一波高峰,隨後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調整,在2020年後半年再次走高並且已經超過2015年的頂峰。
截止2021年,我國股票市場共有流通總市值64.81萬億元,其中上海證券交易所中有流通市值38.26萬億元,深圳證券交易所中有流通市值26.55萬億元。
2、股市股票交易規模
從我國股票市場的股票成交數量來看,2014-2020年,中國股票市場股票成交數量不斷增長,曾在2015年牛市期間達到頂峰值17.10億股。2020年全年股票成交量共16.74萬億股,同比增長32.2%,但還未達到2015年水平。
從我國股票市場的成交金額來看,2014-2020年間我國股市成交金額呈在經歷2015年牛市過後出現了下降,隨後在2019年開始回升,2019年重新破萬億成交額。2020年,我國股票市場成交額達到206.82萬億元,同比增長62.3%。
在2019年經濟下行壓力背景和2020年疫情背景下,我國滬深股市的股票成交金額總體卻呈現震盪上升趨勢,並且隨著當代人理財和投資意識的增長,預計我國的證券市場活躍度將持續提升。
2021年,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資本市場的作用日益凸顯,「十四五」時期將是中國資本市場實現「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目標、中國證券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證券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C. 中國股票走勢分析報告怎麼寫
股票對於現在的我們已經完全不再陌生,至今,股票市場已然有四百餘年的歷史。自90年代初,改革開放以來,股票市場進入中國雖然短暫,但卻引發了軒然大波!經歷數次大的起落,造就了許多「一夜暴富」的案例,人們認識到股票市場的巨大商機。但也蘊含了巨大的風險,正所謂股票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股票市場,風雲變幻,能正確把握股票市場走勢,則顯得至關重要!
我們僅從宏觀形勢來回顧分析中國股票市場至今的發展形勢。
首先,從1992年開始,鄧小平南巡講話,股票正式立足中國,甫一開始,便進入牛市,持續暴漲階段,1992年開市100點1429點1992年底400點,僅僅一年。1992年底400點1993年(3個月)1500點左右1995年500點,周期更新之快如同跑馬。
而自1996年初,中國股票市場進入了一個相對漫長的增長期,及至2001年沖到了2000多點之後最終達到了它的陽極點,陽極則陰,進入了一個回落期,到2005年跌破1000點。其實,中國股票市場1996年之前的股票行情不能稱為真正的股票市場,其漲跌循環之快,令人瞠目結舌!1996年之前的股票市場是以政府為主導的股票市場,而那時中國正處於經濟轉型的一個歷史階段,人心浮躁,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導致股票市場的大起大落!
我們再看2005年之後的股票市場,2005年六月,股票市場以1000點左右起航,2006年11月達到2000點,2007年二月達到3000點,5月達到4000點,10月達到最高紀錄6000多點!2005年至2007年股票暴漲,受到當時國際國內政策形勢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股票持續暴漲。根據蔣氏平衡分析法,陽極則陰,經過近乎兩年的暴漲,股票已然達到了陽極點,其後必然是陽極則陰,進入急劇跌落期。
事實也是從2007年末,2008年初,股票市場進入了一個暴跌階段,其後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到2011年,其最低點已然跌倒2000多點,從西方經濟學規律來講,是價值規律的作用,暴漲後的股票價值嚴重高於其實際價值,進入跌落階段是必然,從蔣氏平衡分析法理念來講,就是一個陽極則陰的過程,是不可不免的。
而根據蔣氏平衡分析法,陰極則陽,陽極則陰,綜合中國近二十年的股票市場發展走向規律,預計中國股票市場將在2012年下半年見底,然後進入穩步的回升階段其持續時間不少於5年!從經濟學角度講,盛衰相繼(陰極則陽,陽極則陰)是資本市場的必然體現,自2009年預計至2012年下半年,這些新出現的問題必然逐步緩解,資本市場對於其擔心的問題必然有了一個充分的反應。這些都將促進中國股票市場向著樂觀方向前行。而中國也必然會尋求更好的機制增加經濟發展活力,這都對中國股票市場的回升產生積極影響!
綜合以上中國股票發展歷程,我們可以將其劃分為如下幾個階段:
一:初創階段(1991年以前),這個階段,中國剛剛接觸股票這個概念,由於受偏激的共產主義思想,認為只有資本主義才有股票,股票市場受到抵制,在中國幾乎完全沒有市場!根據蔣氏平衡分析法,這個時期股票處於陰極點。
二:初創發展階段(19911995年),改革開放,鄧小平南巡講話初步確定了股票市場在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地位,股票市場初步發展,購買人數少,其供應量小,流動性差,有漲跌停板限制,因此只要購買人數一增多,其便會急劇上漲,反之則會下跌,加上經濟轉型的特殊歷史時期,從而造成了在幾個月內漲跌幾倍的現象,根據蔣氏平衡分析法,這個時期處於陰極則陽,陽極則陰的快速往復循環階段。
三:步入正常發展階段(1996年後),隨著經濟法規的不斷完善,資本市場自我調節能力成熟,中國股票市場進入正常發展階段,即不會出現19911996年之間股票市場漲跌循環時間極短的狀況。
預測上升期(2012下半年之後至少5年內),中國中國股票市場經過2005年至2007年的持續迅速上漲之後,在2008年開始暴跌至今,將於2012年下半年見底,結束其持續下跌階段,開始進入穩步上升階段,持續時間將不少於5年!的推論是結合根據蔣氏平衡分析法結合中國股票市場二十多年發展規律,綜合當前國際國內未來形勢走向給出的論斷!
作者介紹:蔣健才先生於1956年出生.70年代中後期響應號召,上山下鄉。到80年代和90年代初,重新回到城市,供職於大型國有企業,1993自己下海經商。自幼非常喜愛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其優秀代表中醫文化。二十年磨一劍,在中醫陰陽平衡理論的基礎上,成功獨創了蔣氏平衡分析法,成為中國將中醫陰陽平衡理論全面、系統地應用於社會各行各業發展趨勢分析第一人。
D. 股指期貨對股票市場影響的理論與實證分析
股指期貨將使得中國股市在層次結構、投資者結構、動力結構等方面發生重大變革:
1:A股首次確立「完整市場」
4月8日,股指期貨啟動儀式牽引著市場人士的目光。金鵬期貨董事長常青對記者表示,「從啟動儀式的高規格看,股指期貨的推出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預示著這一嶄新產品將對中國資本市場產生重大的影響和意義。」
北京一些券商和期貨機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認為,「由於股指期貨的推出,A股將首次確立一個完整意義上的股市。」
環視全球成熟的資本市場,一個完整意義上的股票市場,應包括一級市場、二級市場和風險管理市場,一級市場也就是股票發行市場,以實現籌資;二級市場也就是股票交易市場,以實現資產定價和資源的優化配置;風險管理市場也就是股指期貨市場,以實現股市風險的分割、轉移和再分配。這三個市場有機協調、相伴共生、功能互補,全球大多數股票市場都是由這三個市場組成。股指期貨市場以期貨交易方式復制了現貨交易,猶如給原本單軌運行的股票市場又鋪了另一條軌道,對維護股市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長期以來,我國股票市場只有一級市場、二級市場,市場單邊運行,交易手段單一,缺乏股指期貨等對沖平衡機制,各類投資者只能通過高拋低吸、追漲殺跌來盈利,波段操作盛行,「投資策略同質化、長期資金短期化、機構操作散戶化」的傾向明顯,導致股市頻繁換手、估值不穩、寬幅震盪、超漲超跌。
中信證券在最新的專題研究中指出,A股市場發展到現階段推出股指期貨顯得相當必要。這有助於改變目前的「單邊市」,抑制市場的非理性上漲和下跌。在股市非理性上漲時,投資者的看空預期可以在期貨市場上實現,起到平抑股價的作用;在股市下跌時,將原本直接拋售股票、用腳投票的被動避險,變為買入期貨、積極保值的主動避險,降低對股市的沖擊影響;到了股市超跌時,又能通過期貨市場做多給予市場支撐。這種內在制衡機制有利於增強投資者信心,提高市場彈性,使市場能夠在日常波動中,釋放和化解風險,實現大盤均衡穩定。
「推出股指期貨,有助於一系列的金融產品創新,這使我國資本市場的產品結構趨於完善和豐富。」長城偉業期貨總經理袁小文表示,作為基礎性金融衍生品,股指期貨的上市將加速金融創新步伐,以後將有很多基於股指期貨的投資產品陸續推出,如保本型產品、絕對收益型產品、合成指數基金、收益掛鉤產品等風格各異的不同產品系列,不斷推動金融產品創新,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投資選擇。
股指期貨的推出,也引起國際業界對中國股市未來功能的預期。
德意志銀行全球分析師高登表示,「從今年開始,中國股市的功能會從單一和單向的企業融資,向全方位優化配置社會金融資源的方向復歸,向調節社會資金流向、平衡投資與消費關系的方向復歸,向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利用市場化方式調節財富分配的方向復歸。」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股市目前規模巨大,有效賬戶已超過1.2億戶,影響人口很廣,加上老百姓的「養命錢」社保基金也早已入市,這需要一個風險管理工具規避可能產生的市場風險。有鑒於此,股指期貨在目前推出,才有了其標志性意義。
2:投資者結構將快速分化
市場預期,股指期貨的推出還將意味著投資者結構將快速分化。東證期貨總經理黨劍表示,「按照股指期貨投資者適當性要求,目前只有少數有條件的人能夠遊走於現貨與期貨兩個市場,大部分人只能參考股指期貨的動向在現貨市場進行操作。」
據了解,美國在1982年推出股指期貨後,股票市場投資者結構變化呈現加速度。機構投資者逐步代替個人投資者成為主導,其佔美國總股本的比重由1950年的7.2%上升到2002年的63%。而香港市場更是機構獨大,個人投資者比例較低。近20年來,由於機構投資者的壯大,美國和香港市場的共同點是市場、個股的波動相對小,個股交易活躍性低。
國內A股的二級市場投資者結構變化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4年之前,個人投資者絕對主導。第二階段,2004—2007年,機構投資者迅速壯大,2005年基金一度占流通市值比重高達43%,價值投資大行其道。第三階段,2007年至今,2009年流通市值在指數變化不大的情況下突然暴漲,根據測算,當年新增的流通市值就高達5.96萬億,佔到流通市值的40%。
國際市場的歷程表明,機構投資者的機會就在於股指期貨出來之後,有一個對沖系統性風險的工具,另外一個股指期貨的高風險性也使得一些個人投資者規避三舍,這就給了機構投資者更大的發展空間,但是機構投資者在初期肯定也有一個市場流動性是逐步參與的過程。
「機構投資者也可能會因為流動性不太好,參與的力度可能開始不夠大,但是隨著過程的逐漸深入,應該會有更多的機構投資者參與,所以這個過程不會很長。」野村證券分析師劉聰表示。
機構表示,股指期貨推出後,會讓各類機構投資者陸續加入這個市場。未來三年,中國股市的機構投資者份額會上升到50%。
對於投資者結構的未來變化,市場人士同時表示,股指期貨有兩面性,有為促進社會財富合理分配的一面。尤其當社保基金之類的機構通過合適途徑參與其間,有為一般老百姓增加社會保障財富的一面。也有在制度不完備的情況下,被金融大鱷用於高杠桿投機、掠奪社會財富的一面。為此,完善制度,從嚴執法,就不只是市場問題了,更與社會公平、公正高度相關。
3:股市驅動力將有結構性變化
「中國股市將逐步由政策主導轉向市場力和政策力並驅的動力結構,股指期貨將在其中發揮重大作用。」德意志銀行全球分析師高登表示。
近20年A股的發展軌跡表明,政策調控歷來與中國股市相伴而行,政策因素明顯影響了國內股市的運行規律。同時,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我國股市自建立以來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1994年以前和1994年以後。以上海市場為例,在1994年以前,股市設立之初波動幅度相當大,而且不規則。
1994年以後,股市明顯呈一個上升通道,1994年以後的幾次政策集中出台期造成了股指一直在這一上升通道內運行。而且「519行情」的啟動也正處於上證指數的關鍵點位1044點和上升通道的下軌線附近的交匯處。總體來看,諸多政策的出台使得大盤得以沿一個特定范圍穩定、持續地上揚,而不是超越預期的暴漲暴跌。
雖然近年來我國政府部門一直都在淡化A股市場是政策市的形象,甚至在涉及各方利益得失的新股發行環節取消了「窗口指導」,而實行新股市場化發行,但政策市的身影一直在投資者腦中:每一輪政策利好的釋放,往往能點燃市場熱情、引發投資的熱潮。
「目前,當上證指數始終在3000點附近徘徊不前時,投資者對貨幣政策的任何風吹草動也變得異常敏感,股市也往往會來個急轉直下。而股指期貨的正式登場,有望改變這種現狀。」國貿期貨總經理董曉亮表示。
目前,全球股指期貨發展已走過1/4世紀的歷程。美歐、日本、新加坡、韓國及我國香港、台灣等地區目前都有股指期貨交易。從世界各個資本市場運行來看,股指期貨推出後股市政策干預性將有所降低。此外,作為配置和化解風險的市場,股指期貨還將成為資本市場的「均衡力量」。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表示:股指期貨的推出完善了做空機制,看空、做空與看多、做多的機構對決將鮮明體現,而政策干預的減少,將使得A股市場最終向其合理估值運行。
E. [我國創業板市場IPO抑價實證研究] 我國ipo抑價
摘 要:本文基於我國創業板自開板至2011年3月31日的樣本數據,發現創業板市場存在IPO抑價現象,進而分析其IPO抑價成因。實證研究表明,受二級市場投資者投機性、發行人與承銷商的定價合理性和IPO抑價滯後效應的多重影響,創業板市場平均抑價幅度為41.23%,高於發達國家的成熟市場。結合實證結論,本文在倡導理性投資、提高發行人風險意識、提高承銷商定價能力等方面給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創業板;IPO抑價;投資者行為;定價合理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sample data from GEM opening to March 31,2011,this paper finds out IPO under-pricing does exist in Chinese GEM,and then investigates possible determinants of IPO under-pricing on Chinese GEM. 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analysis show that,effected by speculations of irrational investors in the secondary market,issuers and underwriters』 rationalities of IPO pricing and lag effect of IPO under-pricing,the average IPO abnormal return is 41.32% on Chinese GEM which exceeds those of mature market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Considering empirical conclusion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rational investment, issuers』awareness of risk,and underwriters』pricing power and so on.
Key Words:GEM,IPO under-pricing,investor behavior,pricing rationality
中圖分類號:F83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2265(2012)07-0077-04
一、引言
IPO抑價指新股上市首日收盤價遠高於發行價,從而使認購者在新股上市首日便可獲取超額收益的現象。這種現象與傳統的有效市場理論相悖:除去風險溢價和申購成本,新股發行不應出現明顯的超額收益率。
伊博森和里特(Ibbotson和Ritter,1995)發現發達國家成熟市場的IPO抑價率約為15%。與之相比,我國創業板市皮敏場IPO 抑價更為顯著。2009年10月23日,我國創業板市場在深圳正式啟動。李金棟、王建中發現首批上市的28家企業平均IPO抑價率為106.23%。本文在實證的基礎上,研究我國創業板IPO抑價水平及其成因。
二、燃明枝創業板市場IPO抑價的實證檢驗
(一)樣本選取及數據處理
本文選取2009年10月23日至2011年3月31日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的197個新股為研究樣本。剔除數據缺失與異常的新股後,樣本容量為192。所有數據均來源於國泰安CSMAR資料庫,並使用Excel2003進行數據整理,使用STATA10.0進行計量分析。
(二)變數的定義
1. 因變數的選取及計算。國內外學者通常採用IPO抑價率槐純——股票從發行到上市首日的收益率——來衡量IPO抑價程度。將IPO抑價率做為因變數,選擇經市場指數調整的超額收益率計算IPO抑價率。事實上,經市場指數調整的超額收益率與簡單初始收益率非常相近,兩者相差不到1%。
IPO抑價率有兩種計算方法:
第一,簡單初始收益率,即不考慮市場變化的新股上市首日回報率。
(1)
其中, 為新股IRi上市首日未經市場指數調整的簡單初始收益率,Pio 為其發行價格, Pil為其上市首日的收盤價。
第二,經市場指數調整的超額收益率,即剔除市場變化的影響。
(2)
其中, ARi為新股i上市首日經市場指數調整的超額收益率, Mio為其發行日市場指數的收盤點數, Mil為其上市首日市場指數的收盤點數。
計算簡單初始收益率與經市場指數調整的超額收益率,計算結果見表1。
表1:2009年至今IPO抑價率及深證A股指數
表1顯示:(1)兩種方法的計算結果非常相近,大多相差不到1%。(2)深圳創業板市場存在IPO抑價,自開板至今平均抑價率為41.23%,高於成熟市場抑價幅度。(3)深證A股指數與IPO超額收益率的變化趨勢相反。深證A股指數粗略反映了市場氣氛。Reena Aggarwal(2000)發現IPO開市前的市場氣氛越熱烈,IPO收益率越高。因此,本文將更為精確的市場氣氛變數——基於均值的市場指數——納入實證檢驗,以剖析我國創業板市場的真實狀況。
2. 自變數的選取及計算。本文共選取11個自變數:發行價(FXJ)、發行規模對數(FXGM)、中簽率(ZQL)、發行日與上市日時間間隔(FSJG)、發行市盈率(SYL)、主承銷商聲譽(CXS)、前三大股東持股比例(CGBL)、市場氣氛(SCQF)、上市首日換手率(HSL)、IPO抑價率的一階滯後量(LIPOUP)、時間變數(T)。
本文將主承銷商聲譽(CXS)設為虛擬變數。當新股由前十大承銷商承銷時,CXS取1;當新股由其他承銷商承銷時,CXS取0。
F. 關於中國股市你了解多少呢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進入到股票市場上進行發展,如果大家也都知道股票市場是非常復雜的,那麼你對於中國的股市到你了解多少呢?
當然大家進入到股票市場進行發展,肯定也是要了解到關於股票市場的一些專業術語,否則的話你進入到股票市場上也沒有辦法跟別人進行交流,因為你對於股票什麼都不懂,這一點也是非常危險的,如果你沒有自己的主見,你就非常容易在股票市場上受到別人的欺騙。
G. 中國股市現狀
1. 政策市
國家有形的手左右股市走向,不允許暴漲,一旦連續暴跌也會有國家隊進場。所以時刻關注證監會和央行的表態,可以了解你該離場還是該進場了。
2. 散戶市,投機市
7賠2平1掙就是中國股市的現狀
A股70%是散戶,剩下的是游資和機構。這就註定了散戶的韭菜地位,如果我們韭菜不好好提升自己的炒股水平和交易體系,那基本就會被連環割,左邊割完右邊割,剛賣出就漲,剛買進就跌。
所以你想在中國股市賺錢,必須要有機構思維,不管你是價值投資還是短線炒作,制定你自己的交易體系,不要被庄忽悠了。這就需要我們用大量的時間來學習和實踐,才有可能賺錢。
H. 紅利股票的實證分析
經過有關分紅和股價的理論探討後,可以進行簡單的實證分析,以滬市為例,在存在30指數之前, 我們選取滬市中延中、大飛樂、小飛樂、興業、愛使、電真空、申華、豫園、二紡機、嘉豐、輕工機械、異型鋼管、聯農、申達、外高橋、滬華聯等三十四種股票為典型樣本(所列股票名稱為當時上市公司之名稱);在滬市30指數存在之後,選取30指數的上市公司為典型樣本,以半年為抽樣周期,通過TSP6.53 軟體包計算分析特定年份中股價和分紅或企業稅後利潤的相關性。其中R(pri/div)t為當期市價和當期分紅的相關系數;R(pri/div)t+1 為半年後的市價和當期分紅的關系;Rpri/pro為市價和每股凈利的相關系數。
為便於對比,再按時間序列以1992-1999年為區間抽樣對上述股票的市價和其分紅水平或每股純利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表明以上海30指數股票為典型樣本的上市公司其市場價格和對應的具體分紅並無明顯關系。
從中可見,我國股民大體上是短期理性行為者,以時間序列看, 我們未能發現某一上市公司的股價和其分紅政策有明顯的關系,但即期分紅水平和公司未來股價水平有一定的正相關關系。就某一時點看,投資者的確進行了上述公司股價和分紅的橫向比較,即分紅較高的上市公司往往股價較高。令人驚訝的是我國股市雖有投機市之貶稱,但實際上近10年來,上市公司的股價主要仍取決於公司穩定成長的業績,而不是其它非理性的投機因素。
上市公司似乎有將分紅定在較高水平的沖動, 其行為表現是公司缺乏穩定的透明的分紅政策。如公司或將紅利水平定在從長期看企業無法負擔的水平(86-90年間甚至有些公司的分紅超過了其每股純利,即高分紅以股東權益下降為代價),從而導致分紅逐年下降,或將其經營業績計劃定得不切實際從而導致年度計劃和預計分紅無法完成。而到2000年,除了次新板塊之外,老舊上市公司的分紅狀況每況愈下,據不完全統計,2000年度在已公布的309家(A股)上市公司中,採用不分配方式的上市公司所佔比例約為22%,採用純現金方式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所佔比例為42%左右,採用既送又派現方式的上市公司所佔比例為19%,提出配股要求的上市公司所佔比例為19%。而在純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中,每10股派現1元以下的(含1元)的公司占純現金分紅公司的49%,佔全部已公布年報的上市公司的20%。高分紅蝕空企業後必然隨之而有無力分紅甚至要求進而配股的悲歌。
高分紅計劃的行為動機無非是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以增加投資者的信心, 維持較高股價以保證增資配股的順利實現。隨著時間的推移,1997年以來不堪高分紅重負的上市公司比例已逐步上升,導致了上市公司無力進行分紅、暫不分配或結轉至下年度分配者日眾。即使一些常年堅持分配紅利的上市公司,至今也沒有表現出有長遠的股票分紅計劃,如粵照明、春蘭股份等等。沒有穩定的可行的分紅政策,造成了上市公司一方面懷有高分紅的願望,另一方面卻又需要進行配股,並帶來股權稀釋和每股凈資產下降的後果。
從理論分析看企業良好的分紅願望即使實現,也並不能對其股價產生決定性影響,這是因為無論歐美的規范股市,還是有賭博市之稱的中國股市,市場參與者的收益主要並不來源於公司分紅,而是市場波動的差價,分紅水平只是投資者的選股指標之一而已。但股票分紅有向上的剛性, 一旦公司對投資者的許諾落空或者分紅水平隨時間推移每況愈下,則可能對其股價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依筆者觀察,實際上至目前為止尚無一家上市企業明確提出其長期分紅政策。
I. 分析我國證券市場的現狀
下面這些分析的很好,希望對你有幫助!!
1 證券市場的現狀分析
作為資本市場的核心,證券市場在我國的建立和發展始於改革開放初期。 1981年到1987年國債年均發行規模僅為59.5億元,進入90年代以來國債發行數額年均達到千億元。 而1997年已達到2 412億元。在股票市場上,迄今滬、深兩地上市公司已達900餘家,上市股票市價總值達2萬億元。 我國資本市場在短短十幾年,達到了許多國家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實現的規模,取得了不少成功經驗;但也存在如下一些問題,嚴重製約了證券市場自身功能的發揮,阻礙了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這些問題主要是:
1) 證券市場規模過小。以股票市場為例,雖然發展速度較快,但是從總體規模看,與國外還有相當大差距,參與股票投資的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全世界平均為8%左右,發達國家的比例則更高,如英、美均在20%以上。我國目前股市投資者為3 300萬人,僅佔全國總人口的2.7%。另外,從股市總市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看,世界平均為30%左右,美、日、英等國均在80%以上,而我國為24.2%,況且在總市值中還包括大部分不流通的市值,如果扣除這一部分,我國股市總值佔GDP的比重就更低了。由此可見,我國股市規模較小,與國民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有較大差距,同時也可以看出在我國擴大股市規模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2) 資本市場主體缺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資本市場的重要主體。而目前我國企業主體地位非常脆弱。政企不分、產權不清、權責不明、約束無力、活力不足仍然是我國企業的主要特徵,企業主體地位殘缺。另外,我國資本市場主體殘缺還表現在投資主體主要是個人,其投資的質和量均較低,以投資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比重明顯不足。相比之下美國等發達國家,機構投資者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主體,其機構投資者主要有年金基金、商業銀行信託部、保險公司、共同基金等。由於機構投資者是專業性金融中介機構,其投資活動具有投資量大、交易費用低、交易風險小的特點,很受大眾投資者的歡迎。如美國,每4戶人家就有1戶向投資基金投資。由於我國資本市場機構性投資者發展滯後,這使得僅靠若幹家大機構和數以萬計的小股民散戶所支撐的股市投機盛行,股價暴漲暴跌難以避免,阻礙了股市的健康發展。
3) 市場分割,整體性差。首先,一級市場的發行仍然按地區分配額度,限制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債券地區性發行市場也是按省分派額度(企業債券發行)和按銀行分支機構分派額度(政府債券發行)。至於二級市場分割則更為明顯,把股票市場劃分為A股、B 股和H股,構成中國股票市場發展中的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徵;即使在A股中,國家股流通與轉讓只限於極少部分,而且A股不允許在滬、深兩個交易所交叉掛牌,限制了全國性市場的發展。在股票市場中呈現出A股與B股、H股分割;個人股、內部社會個人股與內部職工股分割,個人股市場與法人股市場分割。如此繁雜的分割,不但不利於經濟體制改革,也不利於我國資本市場與國際慣例接軌。
4) 市場中介機構不完善。證券中介機構從廣義上講就是在證券市場上為參與各方提供服務的機構。我國目前的中介機構主要包括證券公司、信託投資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等,雖然其業務已涉足證券的承購包銷、發行、交易、自營、財務顧問等內容,但與國外投資銀行業務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功能缺陷,例如投資銀行核心任務之一的購並業務對於我國中介機構來說幾乎還未曾涉及。西方國家的公司購並活動大多由投資銀行策劃完成,投資銀行起著搭橋牽線、籌劃交易過程、為交易籌措資金和參與交易談判等重要作用。我國目前還沒有這樣的中介機構,這就嚴重製約了我國企業重組活動的順利開展。
5) 流動性不足。流動性是指市場中存在大量的流通性強的金融工具,同時又有大量參加流通的主體。檢驗市場流動性通常可從交易量和成交價的關系入手,二者的關系越密切,流動性就越差。美國股市中二者變化的關系指數為0.01,而我國滬、深A股市場的關系指數分別為0.52和0.40,說明我國股市整體流動性是比較差的。造成股市流動性差,一方面與資本市場中介機構投資者參與不足有關,另一方面與國家股不能進行交易、法人股在STAQ和NETS市場交易微弱有很大關系。流動不足使股票價格扭曲,資本流動失去了動力和方向,資源配置功能受到抑制。另外,由於國有股不能流通,這將對國有資產的結構調整產生不利影響。
6) 資本市場交易工具品種單一、結構殘缺。在發達的資本市場中,資本市場工具保持多樣化趨勢。以香港資本市場為例,目前國際市場上的金融衍生工具中80%以上已被其採用;在股票市場上,不僅出現了期指、期權、認股權證等投資品種,而且這類衍生工具的交投大有超過現貨市場之勢。香港上市公司在債券市場上的集資形式更為多樣化,在債券、票據和存款證3種形式的基礎上,先後出現了浮息工具、變息工具、可換投股債券、信用卡應收債券等多種形式,目前在聯交所掛牌買賣的債務工具已增至129種。相比之下,我國大陸的資本市場除股票外,5年以上的交易工具幾乎沒有,而1~5年的交易工具又受到種種限制,這不利於資源的有效配置。
7) 證券市場制度不健全。證券市場制度是支撐證券市場高效、公平運轉的基礎,包括信息披露制度和利益保障與實現制度等。我國證券市場的信息披露制度無論從制度本身還是從執行上看都存在信息公開不夠的問題,表現在一些重大信息披露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主觀性,極大挫傷了股民、債券投資者的信心。利益保障與實現制度是指證券投資者在獲取有關信息後,被給予證券投資期收益以必要的保障和實現的制度。我國證券市場的利益保障與實現制度很不健全,使投資者面臨的市場風險過大,嚴重措傷了股民的投資積極性。
近年來我國已制定了《公司法》、《股票發行與交易暫行條例》、《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等。然而證券交易的基本法規《證券交易法》尚未制定,證券法規沒有形成完整體系,導致證券交易的某些環節無法可依,加之對已頒布的法規執行不力,證券交易的違規和不規范行為時有發生,我國1995年發生的「三.二七」國債期貨的嚴重事件,主要原因就是證券法規不健全、監管不嚴造成的。
2 證券市場的發展構想
2.1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推進資本市場主體發展
證券市場主體質量的高低,對我國證券市場能否健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資本市場主體的發展。
1) 取消額度管理代之以核准制。股票和債券市場的額度管理是一種典型的計劃經濟手段,由於對證券發行標准制定較低,這給行政部門行使權力提供了較大空間,政府為企業包裝上市,後患無窮。為此,國家主管部門應該嚴格上市公司審批,提高上市標准,取消或減少行政干預,將證券市場的額度管理換之以核准制,使符合上市標準的企業都能通過競爭達到上市的目的。這樣既增強了市場參與的公平性,又能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促使企業經營者把精力真正放在如何轉換經營機制、提高企業效益上,而不是通過旁門左道達到上市的目的。國家可以對不同行抵貧ú煌�納鮮斜曜跡�源俳��到峁溝牡髡�T諤岣呱鮮泄�局柿康那疤嵯攏�黽由鮮泄�鏡氖�浚�迪止墒械睦┤藎�俳��每燜儺�鞣⒄埂?
2) 強化上市公司淘汰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股份公司,特別是上市公司不但要轉軌,更要轉制。而目前有些股份公司上市後不思進取,「穿新鞋,走老路」,把股市看作「圈錢」場所,效益下降甚至虧損。 1997年有11.8%的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小於0.05元,如此低的回報會打擊股民參與二級市場的積極性,也不利於股市的擴容。因此,建議對於那些業績長期不佳的上市公司,證券管理部門應給予警告、停牌直至摘牌,形成優勝劣汰的機制。只有上市公司質量提高了,我國證券市場的穩定和擴容才會有保障。
2.2 增加資本市場的交易品種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應根據居民、政府、金融機構、企業之間的不同投資與籌資需求,在考慮流動性、安全性、盈利性不同組合的基礎上,發展並完善門類齊全的資本市場交易工具。特別是可通過發行可轉換債券增加證券品種,拓寬融資渠道,完善資本市場結構。可轉換債券是具有雙重身份的證券,它首先作為一種債券,享有一定的利息收入,同時能以一定條件換成股票,兼備了債券和股權證兩種證券的性質。可轉換債券的雙重性質決定了它對活躍證券市場的特殊作用與獨特地位是其它證券品種無法替代的。 應該說,可轉換債券對於處於起步階段的我國資本市場具有更大的激活作用,可以豐富證券品種,扼制過度投機。除可轉換債券外,還可考慮進一步發展期貨、認股權證等其它金融衍生工具。因為隨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價格風險將會突出,必然要求金融市場提供風險轉移機制和價格發現機制,而傳統金融工具難以完成,只有引入衍生金融工具才可達到轉移風險、重新分配的目的,進而滿足市場需要。衍生金融工具還能促進相關基礎市場的流動性,形成均衡價格,合理安排資源配置。在發展金融衍生工具時應立足國情,著重發展以規避風險和保值為主的衍生金融工具,而且要做到立法與監管先行,對於投機性過強的諸如股票指數期貨等可暫緩發展。
2.3 大力發展以投資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
發展投資基金,增加機構投資者是改善當前投資主體結構失衡、提高市場活動水平、使資本市場逐步趨於規范的重要措施。這對於擴大證券市場規模、強化投資功能、減少投機性和盲目性,使我國股市長期穩定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為了更好地推動投資基金的發展,應做好以下工作:
1) 擴大投資基金的發行數量。我國目前的投資基金僅一百多億元,在股市中所佔比例還很小,遠不能起到穩定股市、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目前,我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已高達近5萬億元,如果有10%用於基金投資,就會給證券市場注入近5 000億元的資金,這將極大緩解股市的擴容壓力,又能化解一部分銀行風險,可謂一舉兩得。同時,投資於基金的風險較股票小,收益又較債券高,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投資工具。
2) 增加投資基金的種類。在今後基金的發行中,可以開設多種不同投資方向、不同投資風險的基金品種。 例如,可設立企業重組基金為企業重組提供資金支持,也可設立專門投資於高科技產業的基金來支持國家產業政策,還可設立在債券與股票市場有不同投資比例要求的基金。這樣可以使廣大投資者根據自身喜好,選擇不同風險基金,從而大力推動投資基金的發展。
3) 逐步發展其它機構投資者。目前可對保險公司開展證券投資進行試點。在總結經驗,完善法規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養老基金等進行證券投資,以起到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
2.4 逐步解決國有股上市流通問題
國有股上市流通是我國證券市場進一步規范發展的客觀要求。這是因為,第一,國有股作為股份資金本身就要求具有資本的流動性,這是市場條件下進行資源配置的基礎。第二,國家作為國有股的股東常常因為需要調節財政收支平衡或調整產業結構而收回投資,可是國家股不能上市流通,以上目標就無法實現。有人認為國家股上市流通,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 其實,資產與資金只是形態上的改變,不存在流失問題,資產不流動、不能發揮效益才是國有資產的最大流失。此外,國家也需要通過國有股上市流通來迴避或降低投資風險。第三,國有股上市流通也是我國證券市場進一步開放發展並與國際接軌的要求。當前國有股上市可以採取以下兩種模式:
1) 國有股單獨設市流通。這種方式可以滿足國有企業實現戰略性改組的需要,同時由於未與A股、個股並軌流通,也不會對A股、個股市場形成直接沖擊。將國有股單獨設市流通還可使國企間的收購、兼並等重組活動公開化、市場化,促進國企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以自覺努力增強競爭力,加快國企改革步伐。
2) 國有股與A股個股合並流通。可以根據上市公司每股凈資產額來對國家股、法人股和內部職工股進行縮股,從而大大縮小上市公司中的國家股、法人股和內部職工股的規模,以便在縮股後分階段上市,這樣可以大大減小對個股的沖擊,同時也不會對新股發行造成過大壓力。否則按現在的路走下去,每上市100億新股,市場的總面值就會增加400億,這樣,矛盾的累積會越來越多,一旦經濟形勢發生大的變化,股市就會有崩盤的危險。
2.5 加快立法進度,規范證券市場
證券市場是高度信用化的市場,只有建立起嚴密的法律體系,各交易環節嚴格按法規操作,才能保證交易活動的安全和可靠,保護交易各方的合法權益,降低證券交易風險,使證券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因此,應盡快制定《證券法》及與其相配套的法規制度,使證券交易活動的各環節有法可依。同時在法規制定後,嚴格貫徹執行,加大監管力度,對在證券交易活動中的違法違規活動,一定要嚴肅查處,對那些置國家政策法規於不顧,從事嚴重證券交易違法活動的當事人要給予堅決打擊,使我國證券市場盡快走向法制化和規范化的軌道。
參考文獻:
〔1〕馬險降.資本市場:概念、主體與基本功能〔J〕.當代經濟科學,1997(3): 27~30
〔2〕趙海寬.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現狀及發展構想〔A〕.見:勵以寧等.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理論與實踐〔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 120~124
〔3〕楊建榮等.國際資本條件下的上海企業重組研究〔J〕.財經研究, 1997(3): 45~48
〔4〕張志元.關於發展我國投資銀行的探討〔J〕.經濟體制改革,1997(1): 23~26
〔5〕石建新.培育產權市場: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重要舉措〔J〕.經濟體制改革,1998(1): 34~37
〔6〕魏傑.改制、重組、運營〔M〕.北京:同心出版社,1998
〔7〕陳共,周升業,吳曉求.海外證券市場〔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力資源開發
人力資源開發,就是指對各類有勞動能力的人進行招聘、選拔、培訓、提高,使之能力更強,作用更大;人力資源管理就是指對一定范圍內的有勞動能力的各類人員的合理安排、優化組合、鞭策激勵、重點使用,使之發揮最大潛能和效用。
一、金融全球化對我國金融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提出了挑戰
金融全球化包括了金融業務全球化、金融機構全球化、貨幣全球化和金融市場一體化等方面的內容。金融全球化必然加速全球金融人才的流動。
近年來,在我國一些發達城市和地區,金融業人才流失已較為嚴重,大批中青年骨幹被外資金融機構挖走,他們不僅帶走了技術,也帶走了信息和優質客戶。由此可見,我國金融業人才競爭面臨著極其嚴峻的形勢,金融的全球化已經對我國的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提出了挑戰。
二、我國金融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固守傳統的僵化的人事管理觀念
傳統的人事管理核心在於「管「,「人「要適合於「規章制度「。傳統的人事管理擔負著檢查勞動紀律,處分違章者的義務,其扮演的是執法者的角色,注重對人的監督和控制。規章制度的制訂著重強調負激勵,員工在管理者的監督下工作,壓抑了員工的創造性,造成管理職能錯位,工作方式被動。傳統的人事管理工作的職能多為工資分配、人員調動、員工招聘等行政事務工作,工作專業化水平低、附加值低,且與企業發展戰略脫節,這種僵化的運作模式與現代金融業的發展、與國際金融業的慣例相去甚遠,無法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人才競爭。
(二)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
外資銀行一般將個人發展前景作為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相比而言,中資銀行缺乏員工的個人發展規劃,仍把職務升遷作為個人發展的唯一途徑。沒有建立直接與收益掛鉤、針對專業技術人員的等級評定、升遷標准,職責不清晰,獎罰不分明。現有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一方面,職工總量過多,人員素質低,學非所用、用非所學現象存在。另一方面出現管理、專業技術等高素質人才的缺乏。人力資源結構性矛盾突出。急需的人才進不來,過多的冗員又分流不出去,人才培養、選拔、使用中的論資排輩、人情關系等問題嚴重,束縛了人才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
(三)員工教育培訓滯後
目前我國金融從業人員素質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文化素質參差不齊,知識結構不合理。許多從業人員對於現代金融概念和操作方法還不熟悉,缺乏必備的新知識和新技能。二是高素質人才嚴重短缺。我國商業銀行在外語、計算機、國際金融和法律方面人才相當缺乏,尤其是經濟和金融、會計和電腦、審計和法律於一體的復合型人才更是短缺。造成以上問題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員工教育培訓工作滯後。多數商業銀行缺乏完整的培訓體系,長期以來對人才重使用、輕培養,人力資源智力投資嚴重不足,難以適應全球化金融市場競爭和發展的需要。現代人力資源理論和實踐證明:員工素質和技能的提高是邊際生產力增長的支撐點,這就對金融業人力資源的開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金融業人力資本投資渠道單一,人力資源開發主要依賴於崗位培訓和晉升職務等傳統手段,降低了人力資本的邊際效率和經營效益,難以適應金融業的可持續發展。總之,我國金融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不容樂觀。
三、我國金融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對策
銀行的生存與發展受眾多因素影響和制約。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勞動者——人力資源,他們是銀行所有資源中最寶貴的,因而必須對其進行有效開發與管理。
(一)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新觀念
拋棄傳統的僵化的人事管理觀念,盡快樹立與當今時代相適應的人力資源新觀念,包括人是資源的觀念、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人力資本投入優先觀念、員工與企業同步成長的觀念、引才借智的觀念、市場配置的觀念、社會評價的觀念、法治管理的觀念等。把人力資源管理從一般行政管理職能提升為企業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
(二)深化內部改革,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
一個合理的人才薪酬制度和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價格,是現代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獲勝的重要砝碼。因此,我國金融業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薪酬制度的改革勢在必行,必須摒棄「官本位「的激勵觀念,採取全面的薪酬體系,它包括外在激勵和內在激勵、長期激勵和短期激勵等諸多方面。外在激勵主要指貨幣化、物質化的手段;內在激勵主要包括帶薪假期、名譽獎勵等精神手段;短期激勵主要包括工資,獎金和津貼等;長期激勵主要包括股票、期權和保險等。近幾年國內一些股份制商業銀行推出的高薪重獎政策是歷史的進步,但仍未涉及到產權。讓人才持股,實行期權制在國外企業已經十分普遍。我國金融業應盡快推出「知識-資本-資格「的人才持股戰略,實行人才股票期權獎勵制度,對重大項目開發者和經營業績優秀者實行「原始股份制」,並使其終身受益。同時改革人事、用工和分配製度,對領導幹部實行職務公開競聘制,競爭上崗,減員增效,優化人力資源配置,並按照不同崗位類別,建立綜合、科學的考評體系,量化考核,動態評價,實行「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同時建立和完善以行員制和客戶經理制為基礎的績效掛鉤機制,實行多勞多得,拉開收入差距,打破分配上的「大鍋飯」,真正實現「幹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高能低」,建立科學合理的用人機制,為人才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公平的機會,以有效激發人力資源的潛能,調動員工敬業、創業的積極性。
(三)建立適應市場要求的培訓機制
培訓是人才開發與管理的重要途徑。金融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關鍵在於人才的連續性和一貫性。除了吸引、留住現有人才以外,加強後備人才的培養,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因此,我國金融業要順應國際金融業發展趨勢,制訂具有前瞻性的人才培養規劃,健全人才培養機制,增加人力資源教育投入。一是遵循人才成長的一般規律,建立分級分類、循序漸進的培訓模式。要根據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專門技能人才這三類人才的不同特點,採取不同內容和方法,開展好差別化、特色化培訓。二是要創新培訓方法,切實提高培訓工作的有效性。在培訓過程中,要堅持「課堂教學與實地考察相結合」、「國內培訓與國外培訓相結合」、「短期培訓與長期培訓相結合」、「統一組織與個人自學相結合」,通過創新培訓方法,不斷提高培訓質量。三是要切實加強培訓工作的制度建設。要通過建立員工崗前培訓制度、員工在崗培訓制度、資質資格培訓制度、員工發展培訓制度等制度建設,努力實現培訓與職業資格認證掛鉤、培訓與員工發展掛鉤,真正把培訓作為員工的一種福利待遇和基本權利,使員工的選拔、使用、激勵和員工的職業發展與培訓有效結合起來,增強員工的職業競爭意識和風險意識,樹立終身學習意識和居安思危意識。我國金融業發展必然要求實現專家經營、專家管理、專家治行。目前,我國恰恰非常缺乏從事國際金融、中間業務、行業分析和信貸政策研究的「專家型「人才,以及懂經營、善管理的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尤其要注意培養高素質的金融產品研究與開發、衍生金融工具、投資銀行業務及國際業務管理方面的人才。
參考資料:http://lunwen.eliu.info/jr6.htm
J. 股票分析從哪些層面或者角度進行分析
好問題!因為有太多的朋友,只會從單一的層面或角度,來進行股票分析了、而要想對復雜的股市,進行客觀准確的分析,必須是多層面,多角度分析,才可以的。那麼,都有那些層面或角度分析呢?我來說說。
一,基本面。總體的經濟情況,是處於什麼狀態。是向上運行的,還是向下運行的。
牛市的時候,總體經濟狀況,一定是良好的。是向上運行的。反之。熊市的時候,總體經濟狀態,一定是不好的。是向下運行的。
二,資金面。證券市場的資金供給,是不是充足。未來的走向如何。
A股市場,是比較典型的資金推動型市場。市場走好時,一定是資金很充足的。反之,則是資金不足。因此,做股票,研究好資金面,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三,技術面。無論波浪研究者,纏論研究者,還是其它流派,在操作上,都要落實在下面兩個方面上。
1,大趨勢。最後的分析,都將要落實在大盤大的趨勢的研定上。我傾向於綜合分析:利用波浪理論,量能,均線,結合纏論的空間,時間,結構,來綜合分析。這樣,是比較全面的,也是能互相印證的。
2,主流熱點。每一輪大行情,都有貫穿行情始末的主流熱點。它不是某一天,某一段時間的熱點。而是行情內,始終不變的主流。要掌握好它。因為,未來的行情,都將是局部行情。像以往那樣齊漲齊跌的情況,隨著個股數量的不斷增加,不會再有了。如此,抓住 主流熱點,就將是操作中 的重中之重。
四,催化和博弈。催化是指消息面,對大盤,個股的影響。有消息催化的個股,往往表現活躍,漲勢凌厲。沒有消息催化的個股,往往在大盤上漲時,並不跟漲。
股市裡,有人掙錢,也有人賠錢。這就產生了博弈。例如:當一個板塊上漲時,要想到,這個板塊可能會有 利好消息。該板塊繼續上漲,當有關他的 利好消息出台時,往往就是它的頂部了。正所謂:利好出台 之日,個股見頂之時。這就是博弈。要學會分析博弈思維。對你的操作,將大有好處。
從以上層面或角度,綜合分析,並不斷的提高分析水平。你就是股市高手!
在實戰中以巴菲特為首的價值投資者,通常只看基本面來分析股票。另外多數人則重點以技術面來分析股票。
在這里鄙人想聊一下,從技術面來分析股票,到底應該怎樣下手,從那些層面或者角度進行分析。
毫無疑問股票的漲跌都是資金所推動的,那麼在技術分析中,就不得不分析成交量的變化規律。
當然並不是簡單的分析成交量的增減,還需要分析主力的操盤意圖,這是你操作股票成敗的關鍵。
要搞清楚主力的操盤意圖,就需要分析股票處於什麼樣的階段,比如股票處於主力吸籌階段,還是主升浪階段等等。
而分析股票所處的階段,目前股市中存在很多技術,但是良莠不齊。有些技術往往投資者很難分析准確股票所處的階段,比如波浪理論,不同的人分析同一隻股票往往得到的答案都相差甚遠,所以這樣是很難在實戰中使用的。
鄙人建議新手從研究實戰案例入手,來分析股票所處的階段比較有幫助。當你分析的股票數量多了,你自然就會有感覺。
當你能夠判斷出股票所處的階段之後,那麼你操作股票的成功率將會大大提升。
感謝誠邀
股票分析從哪些層面進行分析?首先就要看您的理念了。如果是價值投資理念,那麼就要從基本面出發;如果是趨勢投資,那麼就要從技術面出發。下面就簡單聊聊基本面和技術面。
價值投資者的持倉相對要久,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回撤,減少交易次數。通常要經歷一個甚至幾個牛熊周期來獲得回報。
價值投資者如果對一個企業一點都不了解,那麼要先學會讀懂企業的 《上市公告書》或是《招股意向書》 ,在企業或「巨潮資訊網」的IPO中都會找到。這里會有大量對於企業的介紹,從事何種行業,主營哪種業務,都有什麼技術,企業的結構等等詳細內容。
其次要學會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能讀懂企業的 財報 ,你可以理解為這是可以展現企業背後的一份報表,這一個階段企業經營的如何都會記錄在財報中。在 三大報表中(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 從中我們可以需要分析出以下內容:
安全分析 :如長期的償債能力(資產負債率、 游戲 負債率等等),短期償債能力(如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等) 。
盈利分析 : 如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率等等。
運營能力分析: 如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收賬款、存貨等等。
成長分析: 如營業收入、營業利潤等等。
估值: 通過財報數據,大致計算出企業估值水平,如ROE、PE、PB、自由現金流貼現等等。
趨勢投資者往往靠一些指標來分析股票走勢,相對來講持倉短,做波段和看位置來進行操作。
技術面有很多指標,例如KDJ、MACD、BOLL、CCI等等;還有一些均線,例如K線及K線的形態、5日均線、10日均線、顧比均線等等。
也同樣存在很多理論:例如江恩理論、波浪理論、量價配合理論等等。
技術面無論用什麼方法和什麼指標,都是需要看趨勢和市場熱度進行參與,資金的炒作的熱度往往能讓一隻豬飛在天上好久。
其實無論用什麼方法和哪個層面去做股票交易,我們一定要記住在二級市場最終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易,報表也好數據也罷,都只是呈現出來的一種方式。透過現象看本質,市場的情緒和人性的變化才是股市最終的本質。
股票分析大致可以從基本面和技術面兩個層面進行分析。
所謂基本面分析主要是分析股票的內在價值和未來成長性。具體又分為宏觀經濟面分析、行業面分析、公司面分析,從中找到股票的內在價值和未來的成長性。
所謂技術面分析主要是分析股票的價格趨勢,以便順勢而為。具體又分為趨勢分析法、形態分析法、波浪分析法和技術指標分析法等等。
股票在當今的中國已經被人們作為一種資產投資方式所普遍接受,然而,由於我國的資本市場尚未完善,廣大投資者的認識水平也參差不齊,這導致了股票市場往往出現大幅度的波動,股票投資的回報也難以保障。盡管如此,越來越多的人們投資到股市當中,股民的隊伍日漸龐大起來。股市的高風險帶來的高收益是吸引大家紛紛進入其中的重要原因,風險是存在的,但風險不同於賭博,只要採取適當的避險措施,也可以降低風險,提高收益。「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有效的投資策略必然要伴隨著對股票市場的風險進行系統性的分析。股票市場的風險分為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
系統性風險是指由整體的政治、經濟、 社會 等環境因素對股票價格所造成的影響,它包括市場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政治風險等。系統性風險是不能被消除,如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據調查,個人投資者中有95%的會虧損,4%的人持平,僅有1%的人盈利,因而若要避免這種風險,唯有從宏觀經濟形勢上分析股票市場的整體波動情況,了解宏觀經濟運行的周期性變化規律,以此來決定是否要拋出股票,退出股市,等待新買進時機。
而非系統性風險則是指由於某種因素對某些股票造成損失的不利因素。這主要是指某些股份公司因經營管理不善,或市場供求關系變化,或某一行業因產業結構調整導致某種或幾種股票價格的下跌。它可以通過建立投資組合來適當消除,即「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籃子里」,選擇投資收益、風險、期限各不相同的若干資產進行投資,藉助資產多樣化效應,分散單個資產的風險,以免因為個別股票的波動所帶來的損失。具體方法有期限組合法、地域組合法、投資對象組合法、投資之分法等。
如何進行選股呢?現在有很多炒股軟體可以幫助我們選股,專業的投資機構也會指導我們如何進行股票分析,而很多老股民也都有屬於他自己的一套投資策略,但綜合看來應從這兩個方面來考慮,即對股票的基本面和技術面上進行分析。基本面分析是指對當前的宏觀經濟狀況,公司主營業務所處行業水平和公司的經營狀況這諸多方面的分析,從公司的成長性、穩定性、盈利水平等方面來判斷是否值得投資;技術面分析則從股市入手,以股價的動態和規律性為主要對象,結合對交易量和投資心理的分析來判斷價格的走向,
一般來說,基本面分析主要是預測公司的長期發展狀況,而技術分析則主要是預測短期內股份漲跌的趨勢。通過基本分析我們可以了解應購買何種股票,而技術分析則讓我們把握具體購買的時機,在時間上,技術分析法注重短期分析,在預測舊趨勢結束和新趨勢開始方面優於基本分析法,但在預測較長期趨勢方面則不如基本面分析。
成功的股票 投資者應把兩種分析方法結合起來加以運用,用基本面分析估計長期趨勢,而用技術分析來判斷短期走勢和確定買賣的時機。因而投資時必須兼顧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對於相關知識和方法的學習,可以通過對相關書籍的閱讀、視頻教學、分析案例等方面來獲得,但最重要的是實踐,因而我們可以選一隻股票對其走勢進行分析、預測和判斷,從中總結經驗和教訓。
嘮點干貨吧!
2、然後,選定板塊和方向後,選擇這個板塊的細分龍頭和成長性較強的上市公司標的,也就是說上市公司手裡有核心競爭力或者說盈利能力很好具有很強的成長性,基本面好一些在做交易的時候放心一些
3、接下來,要從K線的走勢結構來分析趨勢,最少要日線級別以上的,分析標的是否是上升的趨勢或者判斷是否出現了止跌現象
4、最後就要根據自己的交易系統做出買入賣出的交易計劃。
舉個例子吧!
在2019年一季度拉升做出了高位之後,中科曙光最為超算領域的細分龍頭,
根據艾略特波浪理論的方法,走出了ABC三浪的調整浪形,A浪最為主跌浪,B浪調整C浪下殺的時候MACD不創新低,證明下跌的力度不足空方力量衰竭,趨勢線變紅,有所放量的時候就是買入位置,本人在2019年11月26日開始做介入,來回幾次目前只有三分之一的倉位
股票分析一般是從基本面和技術面兩個層面去進行
基本面:研究國家宏觀經濟狀況,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公司營收,在市場中的地位,市盈率,實際凈資產收益率,以及公司未來的發展潛力,通過這些層面的研究,長期追蹤獲得理想的投資回報
技術面:技術分析大部分都是運用,比如均線MACD等技術指標追蹤股價的走勢,順勢而為,做大概率,從而獲得較高的收益
沒有單純的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一般的話是從兩者結合的角度,基本面為分析選股的基礎,然後運用技術方面的分析選擇介入的實際,單純的基本面和技術面都失之偏頗,只有兩者結合,才能夠最大程度的防範風險,獲取收益
當然,如果有足夠的資金,對於行業有深刻的認知,對於公司財務有很深的研究,就可以從行業的角度進行產業布局,這就不是股票投機,而是進行實體方面的投資了
我用證券分析來替代股票分析,因為證券分析這種描述更專業也涵蓋范圍更完整。
先說一下定義:證券分析是指人們通過各種專業性的分析方法,對影響證券價值或者價格的各種信息進行綜合分析以判斷證券價值或者價格及其變動的行為,是證券交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其目標是實現投資分析決策的科學性和實現證券投資收益最大化。
證券分析方法的種類很多,門派各異,但從大體上主要分為兩派:基本面分析法、技術分析法
基本面分析方法
基本面分析方法又叫基本面分析,是根據經濟學、金融學、會計學及投資學等基本原理決定證券價值和價格的基本要素進行分析,如宏觀經濟指標、經濟政策走勢、行業發展狀況、產品市場狀況等進行分析,從而評估證券的投資價值,判斷證券的內在價值與市場報價,最終提出相應的投資建議的一種分析方法。
基本面分析包括宏觀經濟分析、行業分析和公司分析這三方面。在股票分析過程中,如果是由宏觀經濟分析著手,接著進行行業分析,然後進行公司分析,那麼這種分析稱為「自上而下」,如果是先進行公司分析和行業分析,再進行宏觀經濟分析,就是「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
任何資產都有其內在價值,當市場價格與其內在價值不相等時就會出現「定價錯誤」。基本析方法的主要內容就是對能夠影響證券價格的因素,如宏觀經濟、行業和區域因素及公司具體因素三個層次進行分析
基本分析方法的優點主要是能夠比較全面地把握證券價格的基本走勢,適用比較長期的證券價格預測;缺點是對短線投資者的指導作用比較弱,預測的精度比較低。可見基本分析方法適合於長期投資者
技術分析方法
技術分析方法是以證券市場過去和現在的市場行為為分析對象,運用圖表形態、邏輯和數學的方法, 探索 證券市場已有的一些典型變化規律,並據此預測證券市場的未來變化趨勢的技術方法。該方法的基本假定是 「 歷史 會重演「
技術分析方法的優點是以市場數據為基礎,對市場的反應比較直接,其結果也更接近市場實際,分析的結論時效性強,對短線投資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其缺點是考慮問題的范圍較窄。市場的長遠趨勢不能進行有效判斷, 面對突發事件時會出現幾乎所有技術指標均反應滯後 。
基本面分析與技術分析的比較
一家上市公司在同一時刻存在兩個價格,一個是公司本身的內在價值,由基本面決定;一個是成交現價,由市場需求決定。但是要注意,市場需求是可以人為製造的(17世紀的荷蘭,因為炒作,一顆鬱金香球莖可以賣到一座別墅的價錢),所以造成成交價在大多數時候是不等同於其內在價值。所以著重基本面分析的投資者,在缺少技術分析手段的情況下,以成交價買入個股時,結果往往不夠理想或長期持有後,不知道何時該了結。而著重技術分析的投資者,在缺少基本分析手段的情況買入股票後,也往往因為主力的震倉行為,捂不住好股。簡單地說基本分析解決的是購買仁證券的問題,而技術分析則是解決何時購買的問題。股票交易行為,即是人類經濟活動的一種體現,也是人與人之間博弈行為的一種模式。任何分析方法,離開了人這個最重要的因素都失之片面。
為更好的理解這種現象,我們可以借戰爭體系來引入證券投資分析當中去:一波行情等同於一場戰役;基本分析從大的方面看等同於戰略,解決的是要不要打,往哪裡打的間題(如二戰時期,德國的東進、西進問題)從小的方面看等同於情報,有真有假,解決的是敵情硏判問題;技術分析等同於戰術,解決的是何時開打,何時結束,何地開打,何地結束。
綜上所述,基本面分析是解決市場可不可進,哪個個股可進的手段。技術分析是解決個股何時進出,何價進出,進出多少的手段(大家都知道有莊家,莊家的目的是尋求資本收益最大化,而要做到這點需要有精確的籌碼控制能力,而這恰恰是以模糊分析為主的基本面硏判所不能達到的)。把握好這兩種分析方法的優劣,按部就班的實施,才能夠發揮證券分析力量的最大化。
首先,我們投資股票不能盲目投股票,也不能盲目跟投。第一步要選擇我們投資的行業。行業的話,我們要選擇朝陽產業,不要選的夕陽產業。
第一:選擇我們想投資的行業之後,我們選擇自選股票,隨便選中一個股票。
第二:選中之後,首先看到首頁頁面,先看他的總市值。總市值的話,一定不要是太高的,以1000億左右為佳,如果盤子太大,不容易漲起來,
第三:接著我們看第二個指標,市盈率。市盈率的話一般是在30%以下為佳。
第四:再接著我們看第三個指標。包括營業利潤,凈利潤和凈利潤增長率。凈利潤最好為正。
第五:再接著我們看資產負債表的財務數據。
第六:再接著我們看一個凈資產收益率這個指標。凈資產收益率的話,一般低於30%以下,這只股票就比較不錯。
綜上,主要看這幾個財務數據就可以了。
如果說要看 股票的投資價值,從基本面來說,要看的主要因素有:一,所屬行業,二,贏利能力,三:財務狀況,其實最主要的是看股票的未來收益,也就是以後公司的贏利情況。這是刺激股票上漲的重要因素。怎樣對一隻股票進行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
1 ,先從最大的宏觀, 當前經濟形勢,
2 再從中觀了,也就是這個 股票所屬的行業了,行業的周期性很重要,這是
很重要的東西,
3 再就是這支股票本身,公司的情況了,
營銷模式,盈利情況,CEO ,團隊,等等, 財務狀況
4 技術分析則是 價量時空的一些問題,牽涉到一些 數學模型,跟公示
還有一些很重要的指標,K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