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股票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的
中國股票的發展歷史是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不完善到完善的一個發展歷程。股票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它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 股票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可以轉讓、買賣,股東憑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拓展資料:
1.股票分紅10派3元是什麼意思
股票分紅10派3元是指分紅時,每10股派發3元的現金分紅,比如投資者持有股票1000股,該股票分紅10派3,那麼在分紅之後,投資者將獲得300元的現金,要注意的是股票分紅不會對投資者產生實際收益,股票分紅後股價會下跌,相應的持有數量會增加,投資者的總資產不會變化。
2.股票分紅怎麼到賬
股票的分紅都是在股權登記日當天自動到賬的。一般情況下是在除權除息日之後就會分紅到賬期。而除權除息日一般就是股權登記日的下一個交易日。也就意味著股票分紅的到賬時間一般是在除權除息日後三四天,有的則是除權除息日當天就會到賬。
3.股票分紅派息是利好還是利空
股票分紅派息是利好還是利空,需要根據市場行情以及個股業績等其它因素進行綜合考慮。比如,在牛市中,股票在分紅派息之後,受到市場普漲的影響,進行填權操作,則是一種利好;在熊市中,股票在分紅派息之後,受到市場的普跌的影響,可能會出現貼權現象,則是一種利空。
4.股份跟股票的區別
①本質不同:股票代表的是所有者權益,而股票代表的是公司資本的份額;
②權利義務不同:股票有分紅權,基本上沒有選舉、被選舉和管理公司事務的權利義務,而股東有選舉、被選舉和管理公司事務的權利義務;
5.中簽新股後幾天開始交易上市
新股中簽後一般會在14天左右上市交易(各股票不同,具體以股票為准),新股上市前公司會提前發出公告,投資者關註上市公司公告即可,滬深兩市新股首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首個交易日後漲跌幅限制為10%。
② 中國第一個上一百元的股票
「億安科技」股票曾經從1998年8月的5.6元左右,最高上漲到126.31元,漲幅高達21.5倍,被廣大股民譽為中國股票市場的神話。
「億安科技」前身為深圳市錦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它於1992年5月7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1999年3月,廣東民營企業億安集團收購了深圳商貿控股公司持有的深錦興超過四分之一的股權,成為深錦興第一大股東。同年8月深錦興公布更名為廣東億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錦興」股票隨之正式更名為「億安科技」。「億安科技」股票從1999年10月25日到2000年2月17日,在短短的70個交易日中,股價由26元左右不停歇地上漲,到2000年2月15日,「億安科技」股價突破百元大關,成為自滬深股票實施拆細後首隻市價超過百元的股票,引起了市場的極大震動。
就中國證監會披露的內幕來看,「億安科技」股票的飆升純屬莊家操縱行為。廣東的這四家公司自1998年10月5日起,集中資金,利用627個個人股票帳戶及3個法人股票帳戶,大量買入「深錦興」(後更名「億安科技」)股票。持倉量從1998年10月5日的53萬股,占流通股的1.52%,到去年1月12日最高時的3001萬股,占流通股的85%。同時,還通過其控制的不同股票帳戶,以自己為交易對象,進行不轉移所有權的自買自賣。
這些行為正好與「億安科技」股票價格的飆升啟動相吻合。這四家公司通過它們控制的股票帳戶進行幾乎沒有成本的對敲買賣,來影響證券交易價格和交易量,聯手操縱「億安科技」的股票價格,大肆牟利。截至今年2月5日,上述四家公司通過控制股票帳戶共實現盈利4.49億元,股票余額77萬股。
「億安科技」股票暴跌始自今年1月中旬。鑒於「億安科技」股票出現的種種異常行為,中國證監會在今年1月10日宣布,證監會正在查處涉嫌操縱「億安科技」股票案,已對持有億安科技股票的主要賬戶進行重點監控。受此消息影響,當天,億安科技股票以42.66元跌停開盤,全天均封死在跌停板上,且成交極度萎縮。「億安科技」股票在此後接連跌停。
③ 中國最早的股票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中國股票證券市場 起始於
春秋戰國時期,國家的舉貸和王侯的放債,形成了中國最早的債券。明後清前,在一些收益高的高風險行業,採用了「招商集資、合股經營」的經營方式,參與者之間簽訂的契約,成為中國最早的股票雛形。19世紀40年代外國在華企業發行外資證券。1872年,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企業和中國人自己發行的第一張股票誕生。證券的出現促進了證券交易的發展。最早的證券交易也只是外商之間進行,後來才出現華商證券交易。1869年中國第一家從事股票買賣的證券公司成立。1882年9月上海平準股票公司成立,制定了相關章程,使證券交易無序發展變得更加規范。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這兩所交易所的成立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市場的形成。1992年中國開始向境外發行股票,2月,第一支B股(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B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1996年12月,股票交易實行漲跌停製度(即指漲跌幅一旦超過前日收市價的10%,該股票將於當天停止交易)。
從2005年夏天開始,中國股市開始進行股權分置改革,簡稱"股改"。其目標是消除各類股權分置的結構,從而解決中國股市的頑疾。在股改過程中,已經完成股改的股票被添加「G」標記。2006年10月9日起,原股改完成的股票的G標記取消,未股改股票加上S標記.這標志著大陸A股的股改工作基本完成.
然而,相當數量的經濟學家認為,中國股市的弊病並不在於股權分置的問題,而在於中國股市缺乏誠信,以及監管不得力造成上市公司質地過差且投資人無法獲得合理的賠償。同時,由於此次股權分置改革以「速度」為目標,忽略了改革方案的合理性,從而引發了巨大的爭論。
[編輯] 股票的分類
[編輯] 中國大陸分類
按票面形式,可分為記名股票和無記名股票,有面額股票和無面額股票。
按上市交易所和買賣主體,可分為 A股 (上海和深圳)、B股(上海和深圳)、H股(香港)、N股(紐約)、S股
按持股主體,在2005-2006年的股權分置改革以前,可分為國家股,單位(法人)股和個人股。
中國股票市場的歷史可謂「淵遠流長」。據專家考證,中國最早出現股票,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而股份制度真正在中國出現,則是始於19世紀中葉李鴻章等人倡導的「洋務運動」時期。1872年,李鴻章籌建招商局,發行了中國歷史上真正稱得上股票的憑證。
至20世紀上半葉,隨著民族資產階級的出現和日益壯大,股份公司也不斷地建立,上海成為股票交易的中心,在抗戰時期,上海灘已有多家股票交易所存在。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於1946年5月發布命令,在上海重建證券交易所,並於同年9月開業。
對於國民黨統治時期中國的股票市場,現在只能從影視或文學作品中找到回憶,茅盾的小說《子夜》給了我們太多的「股票市場人吃人」的記憶。以至於現代的年青人由於看不到因炒股票而跳樓的例子而感慨萬千:難道一夜之間小小的股票突然變得溫柔起來了?
1949年5月,在上海解放的時候,上海證券交易所被關閉。
網路歷史回答
④ 中國神話股價最高記錄是多少
2007年10月11日,中國船舶的股價一度達到300元的高價。這個紀錄延續了七年多。
到了2015年,這個紀錄被改寫了。先後有多家公司股價超過300元。
2015年5 月13日,安碩信息的股價一路上升,達到474元。
這個價是迄今為止中國股市歷史上最高的股價。
⑤ 如果以外國人角度看中國股市,最不可思議的地方在哪裡
外國人看中國股市,最不可思議的就有以下幾點:
一.上漲問詢,下跌不管,不聽話關到小黑屋
國內股市上漲問詢,下跌不管,不聽話就關到小黑屋去。
這是全球股市都沒有的事情,也是國內股市獨創吧?
准跌不準漲,這讓廣大股民朋友很受傷。
連續三五個漲停,你就得說明原因,要是沒有原因,繼續上漲,那就關起來,過一段時間放出來就是幾個跌停。
這也不準炒,那也不讓炒,不知道凱這個股市用來干什麼?只能融資,讓股東們合法減持套現嗎?
老外能不驚訝嗎?
二.遍地都是虛假信息
A股裡面的虛假信息太多了,而且很多都不可思議,最 搞笑 的就是什麼豬餓死了,扇貝跑了……
這是驗證廣大投資者的智商吧?
還有一些所謂的大白馬,突然就是上百億元沒有了,空氣中消失了?
還有一些倉庫中價值幾億的貨物也是說沒有就沒有了。
總之,在A股里,沒有這些上市公司做不到的,只有廣大股民想不到的。
三.除了散戶虧錢外,其他都賺了
股市,正常情況下是投資市場,可是A股硬是變成了投機市場。
追漲殺跌的不光是散戶,機構有時候也是追漲殺跌。
按理說投資應該大部分都賺吧,可是A戶裡面,除了散戶外的,基本上都是賺了。而散戶,也是一賺二平七虧,大多數人都是虧損的。
這么個金融市場,這么多人虧損,不可思議吧!
四.進多退少
美股現在的上市數量也不過四千家左右吧,而A股用了幾年時間就有了四千多家上市公司。今年已經上市386家日均超過一家。
今年退市19家,股市成立30年來,退市的還不到100家。
進多退少,就這么大個池子,真不知道能裝多少家上市公司?
再過幾年,說不定就上萬家了,老外也沒見過這么多上市公司了吧?
總之,老外沒進來的不知道,進來以後絕對會嚇一跳。這里絕對適合創業成立公司,然後想辦法上市,只要上市成功了,成就一大堆億萬富翁太容易了。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如果以外國人的角度看待中國股市,有幾點是不可思議的。
一,證券交易印花稅,證券市場早就實現了無紙化,都是採用網上交易的形式,這個稅收之無名,想收稅也不能用這個方式來收稅了。
二,只講融資,不講投資回報,iPo發行世界第一,融資比率世界第一,但投資回報排在世界下游。在投資回報風險巨大的狀況下,能夠實現順利的融資,讓人不可思議。
三,各種欺詐行為層出不窮,中國的企業上市膽子特別大,敢於造假,敢於欺詐,受到的懲罰很輕,幾乎所有的罪過都由股民來擔當了。
四,機構大資金遲遲不入市,而市場在提去散戶化。證券市場是一個很好的投資場合,但中國的一些大機構卻不願意入市,原因令人費解。而對於願意自己承擔風險的大眾群體,採用去散戶化的思維。
五,有進有出的市場,出路一直不暢通,一些殼公司,垃圾公司長期霸佔市場資源,有的上市公司僅僅只有幾個人在工作了,仍然活躍於市場上。
六,市場長期有上漲,有風險,下跌是機會的固有思維,和證券市場普世的上漲才能化解一切風險的思維相違背。
七,監管層指導市場操作和炒股,指導大家投資價值股,炒股炒長線,而不是讓市場參與者按照自己的炒股習慣和思維方式自由發揮。
八,典型的政策市,政策對市場的影響力超過了市場自身的能力。
九,各種板塊太多,令人眼花繚亂,交易規則採用多種方式,腦子不好使的都記不住如何交易,有各種不同的門檻。
總之希望中國股市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市場化。
如何看待中國股市最不可思議的四大怪現象?
我國股市經過了三十年的發展,已經進入「而立之年」。三十年的時間,為大量的上市公司提供了融資的途經和可能,同時中國上市公司家數已達4100家,位居全球第三,涵蓋了國民經濟全部90個行業大類,雖然家數只佔全國企業總數的萬分之一,但利潤總額相當於規模以上企業的約五成。
同時,無論是從進一步 健康 發展中國資本市場的角度,還是從為上市公司提供長期的融資渠道角度,抑或從為大眾提供更多樣化的投資渠道的角度看,我國股市存在的四大亂象或者說是四大怪現象都值得重視和反思:
第一大怪現象,股市投資叫炒股,說明了股市投資者的短期投機特性較為明顯
不知道為什麼?我國的股市投資一直叫「炒股」。一個「炒」字將我國股市的特點和特性表達的淋漓盡致。
股市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場所,一般情況下具有投資和投機兩種功能,投資傾向於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從而對股市具有穩定性和壓艙石的作用;投機則是短期資金的趨利性和熱錢的特徵,從而強化了股市的活躍度和交易的換手率。
但我國股市卻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投資者,都將股市投資稱為「炒股」,說明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投資者都缺乏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的特性,而全部是短期投資和投機的特性。這是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
過度追求短期利益的投資者,總是希望股價能夠在短期內暴漲,上市公司為了配合投資者的需求,也只能以各種題材配合炒作,導致股市價格的畸形波動。
今年初,巴菲特密友、伯克希爾哈撒偉副董事長查理-芒格對中國投資者評價說:「他們喜歡在股票上賭博,這實在太愚蠢了。很難想像有什麼比中國投資者持有股票的方式更愚蠢的了。」
第二大怪現象,散戶投資者的熱情與資金實力不相匹配,散戶投資者的開戶熱情遠遠高於散戶的投資資金能力
我國的股市另一大現象是散戶過度的投資熱情,好像不炒炒股,就已經是一個特別落伍和落後的人。如果你不炒股,你都不好意思在飯桌上聊資本市場。
只要股市形勢不好,股民跑步開戶和入市的熱情就被大大地激發出來。
每一次的股市行情火爆都會伴隨著新的投資者跑步入市,數據顯示,2019年3月份深市新增開戶數299萬戶,刷新最近一年月度開戶數的新高,相比2月份的143萬戶環比飆升109.1%,相比2018年3月份的214萬戶則同比增加39.7%。
今年以來隨著A股的火爆,新股民又在跑步進場,A股投資者首次突破1.7億大關,再創 歷史 新高。
根據中國結算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A股新增投資者數242.63萬,較6月份的154.90萬增長56.6%。這不但創下了2018年以來的最大單月開戶數,而且也因為A股投資者首次突破1.7億大關,A股投資者數量再創新高。
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今年已累計新增1487萬境內股票市場投資者,超過去年全年新增的1324萬。從今年3月份開始,每月新增投資者數量連續8個月突破100萬。
投資者的大量開戶入場,固然是階段性牛市紅利的刺激,但大量的股市投資者入市,雖然會注入新的資金入場但股指的表現卻難以與股民的熱情相匹配,從而說明股民的投資熱情比資金實力更強大。
第三大怪現象,「割韭菜」流行。我國股市非常不專業的散戶投資成為專業機構的源源不斷的「韭菜」,並成為股市「追漲殺跌」的重要現象
在我國股市,「割韭菜」成為一大流行語,既是散戶投資收益的真實寫照,更是我國股市亂象的一種必然結果。
新開戶跑步入市者自然是奔著股市的牛市紅利來的,畢竟股市的造富神話一直在延續,更重要的是,人們希望這種神話繼續並將這種神話降臨到自己頭上。
但是每次股民跑步入市造成開戶數創新高,結果到底是能夠分享牛市紅利還是會成為股市的新的韭菜?結論可能恰恰與預期願望相反。很多人覺得新增多少股民就代表多少「新韭菜」入場,可能是非常有道理的。畢竟大多數股民都是不專業的,更重要的是非常不專業,從而往往會追漲殺跌、跟風投資並成為機構的韭菜。
著名經濟學家朱寧卻提示散戶們:牛市已經到來,但散戶在今後6-12月里更容易虧錢;如是資本創始人管清友提醒投資者:往往牛市才是散戶投資虧錢的殺手。
數據顯示,2014年7月到2015年12月的股權財富結果與2014年6月的初始股權財富相比,最底層的人群損失了28%的資金,最富裕的群體卻獲得了31%的收益。資金量最大的0.5%的投資者在泡沫破裂事件中大發橫財,而最底層的85%卻代價慘痛。
對於散戶來說,熊市虧錢、牛市也不賺錢,這才是作為最大的投資群體極其不專業造成的悲劇,更是我國股市難以 健康 發展的基本現象。
第四大怪現象,股市中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屢禁不止。已經成為股市 健康 發展和投資熱情的最大障礙,造假成本低、對投資者缺乏賠償和保護
上市公司財務作假已經成為股市一大怪現象,財務造假嚴重挑戰信息披露制度的嚴肅性,嚴重毀壞市場誠信基礎,嚴重破壞市場信心,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更已經成為證券市場的『毒瘤』。更大的怪現象在於,上市公司財務作假不僅屢禁不止,而且造假成本低、處罰不力也是根本性的原因。
僅2019年就發生了康得新四年虛增利潤119億元,成為A股史上最大利潤造假案;東旭光電貨幣資金近200億卻付不起20億的到期債務,從而引發存款去哪裡了的質疑;風華高科通過應收賬款虛假花式逃避壞賬計提,虛高利潤6000萬之多,受到證監會40萬元罰款,並對涉案的26名公司人員加以處罰;藏格控股存在的違法事項包括:虛増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虛增應收賬款和預付賬款、隱報大股東佔用上市公司巨額資金這三項違規事項,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別虛增利潤總額1.28億元和4.77億元;最經典的是獐子島扇貝跑跑跑造假案,扇貝說跑就跑,說回來就回來,成了著名的「扇貝」現象。
2019年以來,證監會累計對22家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立案調查,對18起做出行政處罰,向公安機關移送6起。今年以來,12家上市公司因財務造假被處罰或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造假成本低、處罰太輕無疑是上市公司造假泛濫的重要原因,一般情況下對造假的上市公司罰款和退市,對有關責任人給予警告、罰款,並採取市場禁入措施,這樣的處罰難以真正懲罰造假的人、保護投資者的權利。
上市造假、財務造假,造假已經滲透到上市前後的全過程。目前,監管和政策層反復強調嚴打資本市場造假行為,強調對市場造假行為零容忍,已經釋放出監管從嚴信號,希望能夠通過更嚴厲的處罰來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怪現象。 (麒鑒)
⑥ 中國最早的股票是什麼時間發行的
1920年7月1日。
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採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標的分為有價證券、棉花等7類。這就是近代中國最早的股票。
中國股票發行經歷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中間還隔有汪偽政府),新中國人民政府。使用購買股票的幣種有銀兩、銀元、法幣、中儲券、關金券、金元券、人民幣。
如今,收藏界把這百餘年發行的股票進行分組:分為清代、民國、解放區、新中國、新時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認購證。
2014-12-05訊:兩市巨幅震盪,上證指數收報2937.65點,上漲38.19點,漲幅1.32%;深成指收報10067.28點,上漲37.45點,漲幅0.37%;中小板指數收報5697.71點。
下跌115.38點,跌幅1.98%;創業板指數收報1581.91點,下跌39.94點,跌幅2.46%。兩市合計成交10740億,與上一個交易日放大二成多。
(6)中國的股票神話擴展閱讀:
現場開戶流程:
辦理上海、深圳證券賬戶卡
投資者可以通過所在地的證券營業部或證券登記機構辦理,需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證及復印件,委託他人代辦的,還需提供代辦人身份證及復印件。
證券營業部開戶
(1)所需證件:投資者提供個人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深、滬證券賬戶卡原件及復印件;
(2)填寫開戶資料並與證券營業部簽訂《證券買賣委託合同》(或《證券委託交易協議書》),同時簽訂有關滬市的《指定交易協議書》;
(3)證券營業部為投資者開設資金賬戶;
(4)需開通證券營業部銀證轉賬業務功能的投資者,注意查閱證券營業部有關此類業務功能的使用說明。
銀證通開戶
(1)銀行網點辦理開戶手續:持本人有效身份證、銀行同名儲蓄存摺(如無,可當場開立)及深滬股東代碼卡到已開通「銀證通」業務的銀行網點辦理開戶手續;
(2)填寫表格:填寫《證券委託交易協議書》和《銀券委託協議書》;
(3)設置密碼:表格經過校驗無誤後,當場輸入交易密碼,並領取協議書客戶聯,即可查詢和委託交易。
⑦ 股票的起源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啊
股票至今已有將近似400年的歷史。
股票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隨著人類社會進入了社會化大生產的時期,企業經營規模擴大與資本 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於是產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態出現的,股東共同出資經營的企業組織;
股份公司的變化和發展產生了股票形態 的融資活動;股票融資的發展產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場的形成和發展;而股票市場的發展最終又促進了 股票融資活動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發展。所以,股份公司,股票融資和股票市場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推動著股份公司,股票融資和 股票市場的共同發展。
股票最早出現於資本主義國家。在17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企業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由此而產生的資本短缺,資本 不足便成為制約著資本主義企業經營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為了籌集更多的資本,於是,出現了以股份公司形態,由股東共同出資經 營的企業組織,進而又將籌集資本的范圍擴展至社會,產生了以股票這種表示投資者投資入股,並按出資額的大小享受一定的權益和承 擔一定的責任的有價憑證,並向社會公開發行,以吸收和集中分散在社會上的資金。
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誕生於1602年,即 在荷蘭成立的東印度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這種企業組織形態出現以後,很快為資本主義國家廣泛利用,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企業組織的重 要形式之一。伴隨著股份公司的誕生和發展,以股票形式集資入股的方式也得到發展,並且產生了買賣交易轉讓股票的需求。
這樣,就帶動了股票市場的出現和形成,並促使股票市場完善和發展。據文獻記載,早在1611年就曾有一些商人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進行荷蘭東 印度公司的股票買賣交易,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市場,即股票交所。
目前,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最基本的企業組織 形式;股票已經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業籌資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亦是投資者投資的基本選擇方式;而股票的發行和市場交易亦已成為資本 主義國家證券市場的重要基本經營內容,成為證券市場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7)中國的股票神話擴展閱讀:
一、最早出現
股票至今已有將近400年的歷史,它伴隨著股份公司的出現而出現。隨著企業經營規模擴大與資本需求不足要求一種方式來讓公司獲得大量的資本金。
於是產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態出現的,股東共同出資經營的企業組織。
股份公司的變化和發展產生了股票形態的融資活動;股票融資的發展產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場的形成和發展;而股票市場的發展最終又促進了股票融資活動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發展。股票最早出現於資本主義國家。
二、中國股票
1916年,孫中山與滬商虞洽卿共同建議組織上海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擬具章程和說明書,呈請農商部核准。1920年2月1日,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在總商會開創立會.2月6日交易所召開理事會,選舉虞洽卿為理事長。
農商部終於在1920年6月批准在上海設立證券物品交易所,運作模式引用日本所,還聘請了日本顧問。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採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標的分為有價證券、棉花等7類。這就是近代中國最早的股票。
中國股票發行經歷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中間還隔有汪偽政府),新中國人民政府。使用購買股票的幣種有銀兩、銀元、法幣、中儲券、關金券、金元券、人民幣。
如今,收藏界把這百餘年發行的股票進行分組:分為清代、民國、解放區、新中國、新時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認購證。
⑧ 我國股票的由來
我國股市當時是報著試試看的心理來做的,有很多中國特色,比如股權分置、比如發行認股證等等。不過經過將近20年的發展,中國股市正逐步走向成熟。
相關資料如下(轉):
第一階段:中國股票市場萌芽及最初探索階段(1978-1991)
隨著1978年經濟體制改革大幕的拉開,股份制改革在城市開始初步試點。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會議提出「允許職工投資入股,年終分紅」,城市集體企業、國營小企業開始股份制改革。隨後,中共中央下發《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國有中小型企業也開始此項改革。股份制試點的鋪開使得股票發行數量迅速增加,股票流通市場開始形成,股票交易日益活躍。
1986年11月14日,我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長約翰·凡爾霖時,向來賓贈送了改革開放後我國公開發行的第一隻股票——一張面額為人民幣50元的上海飛樂音響公司股票,成為我國股票市場發展史上的標志性事件之一。
1)股票發行創「新紀元」
1984—1986年,北京、上海、廣東、四川、遼寧等地的部分集體和國有中小企業紛紛開始股份制試點,設立股份有限公司,如廣東寶安縣聯合投資公司、北京天橋百貨公司、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中北京天橋百貨、上海飛樂音響、上海延中實業等公司還公開發行了股票。
1987年召開的黨的「十三大」對前期股份制試點的成績做出肯定,允許繼續試點並提出了規范性意見。從此政府逐漸加大對股份公司的規范化管理,股份公司開始按照國際慣例設立和運作,股票發行更加規范,真正意義上的股票發行數量也越來越多。上海、深圳出現了股票的公開櫃台交易,沈陽、武漢、成都等地也出現了股票的公開交易或場外交易。成立了一批專門從事股票發行、轉讓或交易相關業務的證券公司,從而為股票市場的發展奠定了市場基礎。
1987年1月,上海真空電子器件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成為我國第一家實行股份制的大中型國營企業。該公司股票的發行,拉開了國營大中型企業股份制試點的序幕,股份制試點進一步擴大和深化。截至1990年底,我國共有4750家企業發行了各種形式的股票,共籌資42.01億元。其中,公開發行股票籌資17.39億元,非公開發行籌資24.62億元。
2)股票交易由「暗」轉「明」
1984年11月18日,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發行不久,一些上海等地的持有者即開始了自發的股票轉讓,這就是股票的私下交易。股票的私下交易廣泛地存在於公開櫃台交易之前的深滬兩地。由於沒有固定的交易場所、缺乏市場化的價格、信息不對稱以及交易成本過高等問題,股票的私下交易存在著較多的投機和欺詐成分。
為解決股票的流通問題,1986年,上海試辦了股票的公開櫃台交易。1986年9月26日,「飛樂音響」與「延中實業」兩只股票率先在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證券部櫃台交易。為規范股票櫃台交易,1987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出台了《證券櫃台交易管理暫行辦法》。辦法規定股票必須在經人民銀行批準的證券櫃台轉讓,同時放開了股票交易價格。隨後,上海的股票交易櫃台和股票交易數量均有所增加,到1990年,上海已有16個證券交易櫃台和40多個證券交易代理點。
深圳的股票櫃台交易始辦於1988年。1988年4月7日,深圳經濟特區證券公司開始受理深圳發展銀行的股票轉讓業務。1989年又批准了3家信託投資公司設立證券部,從事代理發行、股票轉讓等業務。到1990年,深圳共有10個股票交易櫃台。
深滬股票交易櫃台的設立進一步發展了我國股票流通市場。到1990年,滬深兩地共有12支股票在櫃台公開交易。但是由於股票櫃台交易制度設計上存在的不足,在這一階段股票的私下交易一直都未停止。櫃台交易設定漲停板導致櫃台交易與私下交易價格的巨大差異,以及不同櫃台之間的價格差異,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私下交易的盛行。
3)證券交易所及中介機構「從無到有」
20世紀80年代,證券市場在試點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90年代初,經濟、金融領域的治理整頓為證券市場的良性發展創造了必要的環境。深滬股票交易櫃台制度設計的缺陷以及股票場外交易的廣泛存在,要求盡快建立集中的股票交易市場。
經國務院授權、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上海證券交易所於1990年11月26日正式成立,並於同年12月19日在上海開張營業。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大陸開業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我國第二家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也於1991年7月3日正式開業。
伴隨著一、二級市場的初步形成,證券經營機構的雛形開始出現。1987年9月,中國第一家專業證券公司——深圳特區證券公司成立。1988年,為適應國庫券轉讓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中國人民銀行下撥資金,在各省組建了33家證券公司,同時,財政系統也成立了一批證券公司。
這一階段是我國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項基本制度在探索中得以建立,整個市場規模較小。股票市場的發行和交易缺乏全國統一的法律法規,也缺乏統一的監管。同時,對資本市場的發展在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第二階段:全國性股票市場的形成和初步發展階段(1992-1999)
1992年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視察時指出:「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以慢關,也可以留一點尾巴。怕什麼,堅持這種態度就不要緊,就不會犯大錯誤。」鄧小平同志南方視察講話後,中國確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股份製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國有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並開始在資本市場發行上市。1993年,股票發行試點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廣至全國,打開了資本市場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1) 第一次全國性的炒股熱潮開始出現
由於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機制和市場監控機制,我國股市價格呈現出大幅波動的特徵,具有較強的投機性。以上海證券交易所為例,1992年5月全面放開股價,實行自由競價交易,僅3天時間,上證綜指從617點上升到1429點。隨後,由於新股上市,上證綜指從1429點一路下滑到387點。波動幅度之大前所未有。
「過山車」般的行情讓很多人看到了一夜暴富的可能,於是第一次全國性的炒股熱潮開始出現。當時有一部名叫《股瘋》的電影正在全國上映。著名演員潘虹飾演的一名女售票員為了一個一夜暴富的夢想,舍夫棄子,義無反顧地投身股市,最終上演了一幕悲喜鬧劇。電影很精彩,但其反映的當時社會對於股市的盲目崇拜則更加深刻。
2)監管體系初具雛形
1992年深圳的「8.10」股票發售事件將這種全民炒股的瘋狂推向了頂峰,讓社會充分看到了一個缺乏監管和正確引導的股市對於經濟的破壞能量,也促使政府下決心建立健全我國的股票市場監管體系。
1992年10月,國務院證券管理委員會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標志著中國資本市場開始逐步納入全國統一監管框架,區域性試點推向全國,全國性市場由此開始發展。1998年4月,國務院證券管理委員會撤銷,中國證監會成為全國證券期貨市場的監管部門,建立了集中統一的證券期貨市場監管體制。
中國證監會成立後,推動了《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實施細則》、《禁止證券欺詐行為暫行辦法》、《關於嚴禁操縱證券市場行為的通知》等一系列證券市場法規和規章的建設,資本市場法規體系初步形成,資本市場的發展走上規范化軌道,為相關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礎。
3)對股票市場的認識進一步深化
1999年5月19日,上證指數從1057點起步,掀起一波長達兩年的牛市行情,使得這一天成為很多股市投資者難以忘卻的記憶,並被譽為「5.19行情」。與此同時,當時一篇題為「堅定信心規范發展」的人民日報社論同樣令人難以忘懷。文章把將5月19日以來的上漲定義為「恢復性行情」。
投資者從這次股市上漲中政策面的變化體味到政府對於股市認識的轉變,在1996年底,《人民日報》將當時的股市上漲定義為過度投機,而如今則對股市的上漲抱以殷切期望。這種轉變是我國當時的經濟狀況以及國際證券市場走勢所導致的必然結果。在5.19行情中,許多討論股指上漲與消費關系的文章見諸於報端,對股票市場功能的認識不斷深化,它不僅是籌資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漲還能帶來財富效應,刺激消費增長,有助於改善企業公司治理結構等。股票市場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與發展全局的高度來考慮。
總體來看,在這一階段初期,我國投資者還未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加上市場規模較小,一時間投機之風盛行。而後監管體系的建立則起到進一步規范市場的作用,引導公眾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深化股票市場的經濟晴雨表功能。
第三階段:股票市場的規范和發展階段(2000至今)
在經歷了最初的懵懂和浮躁之後,我國股票市場終於迎來了一個相對規范和成熟的時期。1999年《證券法》的實施及2006年《證券法》和《公司法》的修訂,使我國資本市場在法制化建設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國務院於2004年1月發布了《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表明了政府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決心,以股權分置改革為代表的一系列基礎性制度建設旨在解決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深層問題,使資本市場的運行更加符合市場化規律。
1)法律體系的規范和完善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於1999年7月1日正式實施,是中國第一部規范證券發行與交易行為的法律,並由此確認了資本市場的法律地位。2005年10月全國人大修訂了《公司法》和《證券法》,並於2006年1月1日開始實施。與「兩法」的修訂相適應,全國人大、國務院各部委對相關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進行了梳理和調整,基本形成了與「兩法」配套的規章體系。
「兩法」的修訂和資本市場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理順了資本市場的法律關系,對推動市場的法制化、規范化意義深遠。
2)股權分置改革讓股市「脫胎換骨」
1992年5月,《股份公司規范意見》及13個配套文件出台,明確規定在我國證券市場,國家股、法人股、公眾股、外資股四種股權形式並存。上市公司中存在著非流通股與流通股兩類股份,由於持股的成本有巨大差異,造成了兩類股東之間的嚴重不公。股權分置的產生主要根源於早期對股份制以及資本市場功能與定位的認識不統一,並且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還處在初期階段,國有資本運營的觀念還沒有完全建立。作為歷史遺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權分置在諸多方面制約了中國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
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2005年4月29日發布《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正式啟動。同年9月證監會正式發布並實施《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全面股改步入操作階段。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本質上是實現機制上的轉換,即通過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之間的利益平衡協商機制,消除A股市場股份轉讓的制度性差異。股權分置改革的順利推進使國有股、法人股、流通股利益分置、價格分置的問題得以解決,可實現證券市場真實的供求關系和定價機制,有利於改善投資環境,促使證券市場持續健康發展,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合法權益。
截至2007年底,滬、深兩市共1298家上市公司完成或者已進入股改程序,占應股改公司的98%;未進入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僅33家,股權分置改革在兩年的時間里基本完成。
3)證券公司綜合治理「凈化」中介市場環境
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閩發、「德隆系」等證券公司長期積累的問題充分暴露,風險集中爆發,全行業生存與發展遭遇嚴峻的挑戰。整治初期證券公司全行業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缺口640億元,違規資產管理1853億元,挪用經紀客戶債券134億元,股東占款195億元;超比例持股99隻,賬外經營1050億元。2004年中國證監會制定了創新類和規范類證券公司的評審標准,處置了31家高風險證券公司,同時支持優質公司在風險可控、可測、可承受的前提下拓展業務空間。
2007年8月,證券公司綜合治理工作結束,證券交易實行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改革國債回購、資產管理、自營等基本業務制度,建立證券公司財務信息披露和基本信息公示制度,完善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險監控和預警制度;嚴格市場准入,加強對證券公司高管人員和股東的監管,規范高管和股東行為;成立了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等。證券公司運行與監管制度的完善是保持我國股票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基石。
除此之外,我國股票市場還進行了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改革發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經過這些改革,投資者信心得到恢復,資本市場出現轉折性變化,滬深股指紛紛創出歷史新高。截至2007年底,我國滬、深兩個市場的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總市值達32.71萬億,相當於GDP的140%,位列全球資本市場第三,新興市場第一。2007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融資4595.79億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億,成為全球最為活躍的市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