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球股市 > 中國股票市場弊病

中國股票市場弊病

發布時間:2023-08-26 07:46:08

⑴ 中國現在的股票市場上存在哪些問題

一、指導思想
就我的理解,西方的股票市場是老百姓(投資者)發展起來的,然後才有政府介入;中國股票市場從一開始就是政府催生的,甚至是政府生出來的。所以,西方的股票市場無所謂什麼指導思想,只有賺錢的思想。每人都想賺錢,交易就做成了;而中國的股票市場既然是在政府的操縱下發展的,指導思想就特別重要。
到目前為止,中國發展股票市場的指導思想仍然是幫國有企業解困。我想,是不是至少應該換個說法,說是幫助國有企業實現民營化,這比說幫助國有企業解困好一點。幫助國有企業解困,是怎麼讓老百姓的錢流到最困難的國有企業;而幫助國有企業民營化,是怎麼使國有企業轉到最能經營好它的人手裡。這就是不同的指導思想。
二、證監會的兩項功能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高西慶先生說,證監會專門防止騙子。這講得很好。證監會就是干這個事的。或者說得好聽一點,叫作保護投資者免受上市公司經理的欺騙。但實際上證監會的用處不是這樣。因為實際工作中,證監會的主要作用還是幫助國有企業解困,即怎麼使錢流向困難的國有企業。到了1999年,證監會又增加了第二個功能,就是幫助提高社會總需求。去年要保GDP增長,怎麼保呢?就是刺激投資需求或者消費需求。消費需求怎麼上去呢?有人出主意,股票市場越熱,大家收入預期就好,消費就可以上去。
暫不談這個邏輯對與不對,在證監會承擔著這兩個功能的情況下,怎麼抓騙子?根本沒辦法。保護投資者,談何容易!
三、產權問題
中國的上市公司主要由國家控制,由國家任命董事長和總經理,這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第一,企業不會注意信譽機制(reputation)。
當博弈是可以重復的時候,博弈者才會注意聲譽。而國有企業的問題是使得每個人都在玩一次性博弈——明天誰當總經理誰也不知道,我幹嘛不在今天撈一把?
資本市場之所以在西方能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騙人的錢騙一次可以,騙兩次也許行,騙三次就很難了,所以,要想在市場上生存下去,你要特別注意聲譽。但是,中國國有企業的經理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只要在任期內能撈到一把錢,以後這個企業能不能再融到資,就不是他所關心的問題。
第二,不可能從法律上保護投資者。
以關聯交易為例。在現有國有企業制度下,不可能制止關聯交易。大家知道,關聯交易是根據交易者定義的,而不是根據業務定義的。中國的國有企業的所有者都是一個,因此國有企業間的所有交易都是關聯交易。比如說,一個高科技企業上市了,融了幾個億,然後政府發現,別處有個低科技企業處於困境,職工工資都發不出來,於是政府說,你把它兼並了吧。這就是關聯交易。如果產權制度不改革,關聯交易的現象是不可能解決的。香港的上市規則規定,關聯交易需要小股東審批,把這一點拿到內地來,恐怕小股東們日夜審批都批不過來。
第三,如果產權問題不解決的話,企業內部的權力斗爭就會非常嚴重。
為什麼國有企業內部的權力斗爭或者說「內耗」這么嚴重?主要是產權問題,因為在國有企業中,管理者掌握這個企業但並不持有這個企業的股份,只有拿到控制權才會有實際利益,所以大家就為了爭奪控制權而斗爭,把精力主要用於權力斗爭而不是生產性的投資和生產性的努力上。上市公司當中這種現象尤為嚴重。
權力斗爭在西方的上市公司中也存在,但常常是改進效率的一種手段。如果一個上市公司的總經理幹得不好,就會被人推翻。中國上市公司的斗爭可能是搞垮企業的一種措施。
第四,股票市場的游戲規則沒法制定出來。
中國許多有關上市公司的條例在制訂的時候,因為考慮到企業的前身一般是國有企業,所以制訂出許多特殊的約束性條款。比如說,有一個規定是,只有三年贏利的企業才能夠上市。這相當於說,只能賣好看的西紅柿,長得不好看的就不能賣。這沒有道理。講道理的做法是,只要信息披露是真實的,誰想上市誰就可以上市。
此外,還有一系列因擔心所謂國有資產流失而作出的規定。其實,什麼叫資產流失?如果是公開叫賣,誰出價格高誰拿走,那麼哪怕只出一塊錢,也不能叫流失。但是,由於企業是國有的,如果不遵守某種硬性規則的話,就將真的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所以大量的規則就出台了。規定注冊企業時無形資產不能超過總資產的20%,也是出於同樣的考慮。
這樣一來,如果私營企業真要上市的話,一定會感到特別累。這些規則並不是根據它的情況制定的,但是它還必須走這個程序。
四、地方股票市場
西方的股票市場是從地方到集中。集中的股票市場有前提:法律體系要更為完善,信息的傳輸要更為暢通。如果這些做不到的話,要追求建立一個全國的股票市場,而且認為地方的股票市場更混亂,至少在理論上講不通。
如果法律制度不健全,信息傳輸不暢通,理性的借貸者只會把錢借給認識的人、村裡的人、周圍的人。而現在的規定相當於說,村裡的人不能互相借錢,要借錢的話,廣東的人必須借給陝西那邊的不認識的人,這才是國家應該允許的,這個道理完全反了。正因為我們國家法律不健全,信息傳輸扭曲得太厲害,所以應該是出錢的人和花錢的人離得更近一點。如果我買了你的股票,那麼我至少還有機會看看你是不是已經垮了。現在的情況正相反,有好多企業已經成爛泥了,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報紙上還宣傳它是好企業,這樣才真正造成金融危機。
五、經理、股東與職業道德
經理和股東是委託人-代理人關系。經理作為代理人,對股東負有一定的法律責任,就是誠信(fidelity)。誠信如何在法律上得到保證?對中國的法律隊伍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英國公司法的整個現代制度是從最原始的信託法(trust law)走過來的。英國人所自豪的對法學所作的最重要貢獻,就是發展了信託(trust)這個概念。而我們沒有這個概念。中國法官、律師對trust的文化背景、案例都沒有足夠的積累。對於中國有沒有一個能夠保護資本市場的真正的法律隊伍這個問題,我是存疑的。
經理人的職業道德問題與此相關。經理人的職業道德在表面是一個道德問題,實則是一個制度問題。經理其實是「保姆」,但現在被認為是「老闆」,而且他自己也覺得是。其實不然,好比一個保姆,主人不在,保姆就覺得自己是主人了。從長遠來看,職業道德是非常重要的,發展資本市場,簡單地說,就是把你的錢交給別人花,別人用。如果你對用錢的人的道德沒有基本信賴的話,你怎麼願意把自己的錢交給別人用?
職業道德問題不僅是經理的問題。假設在一個企業裡面,總經理持有10%的股,如果他為了這部分股權損害企業利益的話,是違法的。但是在國有企業里,假如一個國有企業有200個工人,所有者說要賣掉這個企業,但200個工人不同意賣這個企業,這卻並不被認為是違法的。這沒有道理。因為這企業是全國12億人的,200個工人只佔了其中的那百分之零點零幾,難道就能決定這個企業的命運?就可以為了自己的私利阻礙這個企業的出賣?這應該是違法的。■

中國股市存在的四大問題

中國股票市場存在三大的嚴重問題

中國資本市場在20年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嚴重的問題。當下中國股票市場正面臨著發展過程中的困局,被邊緣化日益顯現,集中表現為資源的錯配上。

第一,市場資金的嚴重錯配。

企業本來只要募足一個億資金足矣,在投行的精心包裝下,一下子圈進了10個億,錢多得沒處花,於是公司買樓買車,購買理財產品等等。而大股東面對巨額財富,「上市」後急忙高價套現。近十年來的股市,一批企業老闆圓了富豪夢,但投資者難以從中分享到經濟增長的紅利。面對一個疲弱的股市,巨額民間資金找不到出口,於是炒樓,炒商品,資金在體外循環與空轉。

第二,公司治理方式的錯配。

大股東一股獨大,外部投資者難以發揮作用,獨立董事成擺設。特別是家族型一股獨大的上市公司信息不透明,公司治理存在嚴重缺失。不少公司利用大股東和控股股東優勢地位來侵害中小股東和中小投資者的權益。

第三,籌資與投資的錯配。

產業證券市場應成為籌資者與投資者利益共沾的市場,但過往市場的天平偏向融資者,投資者只能選擇逃離,籌資也難以為繼,IPO一次又一次被迫暫停。

顯然,中國資本市場種種弊端,其根本原因在於行政主導了市場,無論從資本市場的運行機制還是外部環境來看,都沒有真正的市場化。所以改革迫在眉睫。

最大的問題:股市有風險!官員應遠離!


⑶ 我國股票市場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987年我國第一家投資銀行--深圳經濟特區證券公司成立,截至目前有200多家證券公司成立。注冊資本總額超過2000億元。其中,海通證券、中信證券、銀河證券、申銀萬國注冊資本規模超過40億。
目前中國的證券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內控機制不完善,抗風險能力差,主要表現在:
1、股本結構不合理,股權過於集中。大部分證券公司十大股東的持股比例接近60%或以上。國信證券前5大股東的持股比例高達95%。如此股權結構不利於治理結構的形成,容易造成大股東控制,損壞小股東利益。我國的證券公司大多以地區或部門作為發起人,政府和國有銀行在其結構中佔主導地位,股東性質單一,使投行同時帶上了國企的通病。
2、股權流動性差。截至目前深滬兩市只有寥寥數家上市證券公司,由此造成股東無法通過市場來監督經營者行為,而只能直接參與公司治理,加大了股東的治理成本。
3、作為國有企業或國有資產控股的證券公司,由於國有產權代表缺位等原因,董事會、監事會和股東大會形同虛設,在這種權利制衡的真空中,證券公司實際經營決策的權利由公司高管人員掌握,內部人控制。
4、激勵機制不合理,激勵手段落後。

⑷ 中國股市究竟有哪些悲劇問題

股市低迷,各種找制度或政策原因的討論也就風生水起。這本身已經暗示了悲劇之所在。因為中國股市的制度缺陷往往在牛市時暴露得更充分,我在2001年和2007年牛市高峰時專文論危機,在2005年股市極度低迷時,倒是專文談制度和市場轉折的契機。在股市再度低迷的今天,我們要想真正看破迷局認清大勢,必須超越一時的功利之心,擺脫誘惑和糾結人們的假問題,敢於面對市場真正的病症和挑戰。唯其如此,危局才可能再次轉化為機遇。
一.股市低迷本身不是問題
今天人們問得最多的問題是,美國是金融危機的發源地,美國道瓊斯指數已經快要回到危機前的水平了,A股還在熊市中掙扎,這是不是充分說明了中國股市自身有問題?
客觀地說,這個比較並不嚴謹。美國經濟在經過金融風暴沖擊後在曲折緩慢復甦,開始釋放積極信號,而中國經濟在2008年底4萬億的強刺激後,現在面臨經濟轉折和下台階,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相應的,美國股市也是在危機後逐步緩步回升,而中國A股則在2009年領漲全球後又開始回調。
同時,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在危機前就長期窄幅徘徊,中國股市在2007年剛剛經歷了瘋狂的頂點。就如美國的納斯達克市場,如果和十多年前的泡沫高點相比,今天還只在半山腰,日本日經225指數,現在只是其二十多年前泡沫高點的四分之一,而同期的中國A股市場,自設立來,指數漲了20倍。
可見,選一個特定時間段來對比,帶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真正要在不同市場間做比較,國際上通用的只能是市盈率和市凈率的比較。它反映了市場估值與企業盈利和凈資產的比值。因為任何經濟增長最終總要體現在企業盈利和凈資產積累上,才能左右股市的估值。用這些指標看,中國A股與世界主要市場,與中國周邊市場,只能說相差無幾,看不出有任何不正常。
從股息回報來看,中國A股過去和現在都顯著低於國內定期存款利息和國債利息,其他主要國家恰好相反,用這個指標看A股的回報率就差很多。如果用中國企業在境內境外不同市場的表現來看,A股市場估值還算是最好的。中國企業在海外國際規范市場上大多數表現從來比較差。香港沒什麼人指責中國股市制度或政策的種種問題,國企股紅籌股估值也並不高。美國市場近年來走勢確實不錯,但在美國市場上市的中國企業則並沒有享受這個好運,相反還遭遇了滑鐵盧,以至紛紛主動或被動退市,都想回到香港特別是國內A股來上市。可見A股市場的價值在中國企業眼中,還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同時,也要看到,我們的企業大多是規模效益型的,一旦經濟減速、增長受限,企業盈利馬上滑坡。這與美國的藍籌企業占盡技術、專利和創新優勢有很大不同。因此我們及中國周邊市場的估值比美國市場低一些也很正常。總之,中國企業在境內外市場的表現,應當說在總體上反映了我們經濟和企業的實際狀況,並沒有什麼冤枉和異常,沒必要自作悲情。
還有很多人批評,A股市場的根本問題是為融資者服務,使投資者的利益受損。這個批評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怎樣才叫為投資者服務?打擊違法犯罪肯定是一方面,客觀地說,監管層一直也在努力。其他如很多人建議的進一步限制大股東、高管變現,對上市公司附加越來越多的要求和束縛,這恐怕既不是改革的方向也不合國際慣例。試想限制到極端也就是退回到與國際規范市場背道而馳的股權分置時代,原始股東全不讓套現流通,上市價格、指標全部行政批准,但那時的市場仍然是牛短熊長、投資者一樣怨聲載道。
有人說,關鍵是公司發行不能有三高,應全部低價上市。新股發行改革之前,從來是這么做的,無論什麼公司,按統一的市盈率定價發行。許多公司上市首日股價翻好幾倍,二級市場仍然高位接盤,那也沒能真正保護投資者。2012年以來,監管層干預新股定價和首日漲幅,但一當市場稍稍平穩,首日大幅上漲的股票依然很多。有人說應嚴打新股炒作者,但一查首日買入的幾乎全部是中小散戶。又有人說要嚴格審查擬上市公司,其實,現在A股上市審查已屬世界上最嚴之列,不僅上市公司為支付中介機構審查的交通住宿招待等各項費用越來越多,相關打點越來越多,甚至連不少媒體都開始借審查斂財,以發負面消息為由收封口費,審查越多、權力越大、花費越多,還是不能避免上市後變臉。
由此可見,要區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股市對經濟下行的反映,這是股市開始發揮經濟晴雨表功能的表現。這一點並非壞事,反而值得歡迎。它也意味著只要經濟出現回穩上升的信號,股市必然也會回暖。另一種是證券市場本身的制度和政策缺陷,這才是真要認真對待的。這種制度缺陷和政策失誤,一方面會在市場低迷時進一步打擊投資者的信心(如同樣反映調整中的中國經濟,2012年香港國企股和紅籌股的表現就比A股強很多)。另一方面是當經濟和市場稍有回暖,監管者和投資者都鬆口氣、好了傷疤忘了疼時,IPO提速、投機炒作又起,股市制度的內在缺陷就會放大發作,從而很快迎來新的失望和悲劇。
二.股價扭曲結構高估是真問題
A股市場確實存在重大的問題,只是A股的真正問題與現在市場上絕大多數人想的並不相同。A股最大的不正常不在其熊市之煎熬,而在市場極度低迷時,上市企業排隊還越來越長,現在發號已到750開外,若非明裡暗裡地控制繼續發號,估計早已過千。這顯然是全球股市都沒有的怪事。
A股另一個不正常,是垃圾股往往比績優股更受追逐吹捧。A股市場歷年的大牛股往往非垃圾重組股莫屬。即便在今天監管層高調打壓ST等垃圾股的強勢氛圍下,垃圾股依然不時在熊市中咸魚翻生,連連漲停,身價翻番,成為一大奇觀。
A股市場的第三個不正常是股市低迷至此,二級市場投資者已苦不堪言,但新股上市發行仍然不斷不敗,老股東套現綿綿不絕。這樣,境外已上市的中國公司想回來上市,境內上市的原始股東和高管鎖定期一完,就忙著拋售套現,與境外市場熊市中新股發不出去大股東和高管不但不減持反而紛紛增持適成對照。
顯然,以上這三個怪現象才是A股真正不正常的地方。連病情的症兆都看不對,我們當然就不可能找對病灶病根,更不用說治病的葯方。
A股的三大怪現象,說穿了,反映一個許多人諱莫如深的病灶,就是股價扭曲結構高估下的供求失衡。在熊市中談股價扭曲結構高估,許多人不免會跳起來。但股價是否扭曲高估並不是由爭論或感情決定,而是由真金白銀決定的。市場經濟從來靠價格和供求關系調節。市場不憐憫眼淚,也不相信皇帝的新衣裳。價格合適,供求就平衡。價格錯了,供求就失衡。現在A股市場想上市的人打破了頭,只能說明價格過高導致供過於求,於是靠控制供給、嚴格篩選和排長隊來勉力維持秩序。
應當指出,這里說的價格不僅是上市發行價。上市發行價僅僅是公司讓渡的一小部分增量股權的價格,二級市場的價格才是原始股東衡量自身財富和套現退出的價格。因此,打開窗戶說亮話,二級市場的股價扭曲結構高估,既是太多企業在熊市中也想上市的原因,也是企業不怕發行價再被管制壓低也要上市的原因,更是股市低迷原始股東和高管們也要拋售套現的原因。所謂圈錢,所謂有利於融資者,無非是說股價高了。因為東西不在貴賤,黃銅也好,黃金也罷,定價太高了,都是圈錢蒙人;定價合適了,都是投資,都是物有所值。無論專家媒體還是投資者監管者,找了股市那麼多問題,獨獨不能正視股價扭曲結構高估這個基本事實,不願說破皇帝的新衣,就只能繞著圈子亂找別的毛病。承認二級市場股價扭曲高估,才算是摸到病灶。
但是,A股的估值,用國際通用的市盈率、市凈率,不是說與海外規范市場接軌了嗎?這個判斷以偏概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國的接軌是加權平均的接軌,大盤藍籌股特別是銀行股,市盈率很低,已經到5到10倍,但量大權重,一隻抵幾百隻,從而拉低和扭曲了市場估值。實際絕大多數中小盤股,熊市至此,其市盈率仍在二十多倍、三十倍以上。現在2432隻A股,真正市盈率在15倍以下的,只有262隻,不到全部上市公司的11%。本來物以稀為貴,故境外市場,一般是大盤藍籌股估值高些,中小盤股估值低些。特別在熊市,所謂漲時看勢,跌時看質,這時中小盤股股價往往跌至幾倍市盈率、每股凈資產之下。港台股市,內地在港上市的H股紅籌股,都是這個情況。日本東京日經225指數市凈率現為1.25倍,東京證券交易所全部股票平均的市凈率就降到了0.7倍。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自然不來上市,上市的也自然輕易不會減持。而A股現在鼓勵來上市排隊的恰恰是市盈率、市凈率高的中小盤,價格當然都高,供求自然不平衡。

⑸ 中國的股票市場有沒有做空機製做空到底會對股票市場產生什麼影響

一、中國股票市場是有做空機制的。

做空機制如成為正常和穩定的交易制度,必須能夠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防止市場操縱或股價操縱。但是中國股市對這種市場操縱的制度制約很不健全。

二、做空對股市的影響:

做空機制對於首絕頃股票市場來講,固然有著積極的意義和作用,但負面作用也很明顯。特別是對於我們這樣一個歷史短暫、法制尚不健全、規則尚有漏洞、信息極不對稱的新興市場而言,。

其負面影響如果不能引起足夠重視,並得到有效控制的話,其殺傷力足以摧毀整個市場並引發金融動盪,破壞穩定的局面,阻礙中國股票市場的健康發展。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海外證券市場發展的歷史曾多次表明了做空機制的巨大負面效應。

對於廣大中小投資者來說,對做空機制一定要有一顆戒備和警惕之心;對於監管當局來講,我們強烈呼籲,在推出做空機制時,一者陸定要慎之又慎,特別是要同時出台相關法律、法規,並加強監管,切實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5)中國股票市場弊病擴展閱讀:

做空機制的意義:

做空是股票期貨市場常見的一種操作方式,操作為預期股票期貨市場會有下跌趨勢,操作者將手中籌碼按市價賣出,等股票期貨下跌之後再買入,賺取中間差價。做空是做多的反向操作,理論上是先借貨賣出,再買進歸還。

一般正規的做空市場是有一個第三方券商提供借貨的平台。通俗來說就是類似賒貨交易。這種模式在價格下跌的波段中能夠獲利,就是先在高位借貨進來賣出,等跌了之後再買進歸還。這樣買進的仍然是低位,賣出的仍然是高位,只不過操作程序反了。

做空的常見作用包括投機、融資和對沖。投機是指預期宏閉未來行情下跌,則賣高買低,獲取差價利潤。融資是在債券市場上做空,將來歸還,這可以作為一種借錢的方式。對沖是指當交易商手裡的資產風險較高時,他可以通過做空風險資產,減少他的風險暴露。

⑹ 為什麼中國的股市那麼爛

1、中國股市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不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全世界股市都是,中國不是。中國實體經濟在前二十年一度非常好,有時也有調整,但股市總是跟跌不跟漲。

2、無論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還是中外合資企業都有強烈的「投資飢渴症」,不論牛市、熊市,都非常渴望圈錢,在這里圈到的錢都比搞實業掙得的要快、要多。

3、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中,中國股市多數企業是國有企業,產權不清,責、權、利益相分離,效益低下。所以不肯分紅,分不出紅,也不想分紅。

4、中國股市與貨幣政策關系極其密切。利息漲,股市跌;利息跌,股市漲。實行寬松貨幣政策,股市可以直上6000點,實行從緊貨幣政策,股市可以從6100點跌到1660點。

5、沒有合法的做市商制度。在美國納斯達克等市場每個股票有幾個合法的莊家,也叫做市商,這樣中小投資者就可以通過做市商高拋低買,也穩定了市場。但是在中國股市中,沒有合法的做市商,但始終有非法的、半明半暗的大批莊家。

閱讀全文

與中國股票市場弊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做價值投資圖片 瀏覽:391
股票賬戶能改身份證嗎 瀏覽:283
股票app技術分析 瀏覽:541
桿股票基金選大牛證券 瀏覽:440
一支股票長期散戶流入 瀏覽:641
理想汽車股票行情歷史數據 瀏覽:744
中國巨石股票經營什麼 瀏覽:325
st捨得股票股權拍賣情況 瀏覽:232
興業銀行股票行情東方 瀏覽:317
股票中簽數和賬戶里的資金有關系 瀏覽:568
中國股市中獨一無二的股票 瀏覽:808
A股凈資產收盈率高的股票 瀏覽:316
安防人工智慧股票 瀏覽:357
股票信息源 瀏覽:362
美聯英語股票走勢 瀏覽:469
股票投資者能不能賺錢主要取決於什麼 瀏覽:401
股票賬戶能買513550 瀏覽:397
華自科技股票停牌 瀏覽:638
關於股票漲停群名 瀏覽:615
現代投資股票是最佳時期 瀏覽: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