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球股市 > 芬蘭股票開盤時間

芬蘭股票開盤時間

發布時間:2023-09-05 12:11:13

A. 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過程

談起亞洲金融風暴,就要從1980年代開始,國際資本就不斷注入亞洲,經過二十年的高速發展,亞洲出現了韓國、中國台灣、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四小龍」,以及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四小虎」,亞洲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一派繁榮。還有已經發展起來的日本、正在快速發展的兩個國家:中國和印度。不少人看好亞洲,亞洲的世紀真的來臨了嗎?
在亞洲奇跡中,一些國家加快了改革開放的步伐,放鬆了金融管制,資本項下可以自由兌換,外國資本可以自由進出。這樣,國外的資金、技術項目加速進入,經濟過熱,速度也在加快。各國股市、樓市幣值飆升。到了1997年,股市、樓市、匯市就有了泡沫。這里國際游資就蜂擁而至,向亞洲大規模集結。
1997年香港回歸後,以美國為首的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以及老虎基金和長期資本管理基金,以泰國為突破口,掀起了一場亞洲金融風暴。在風暴之前,美元與泰銖之間的匯率為1:25,這是固定的,就是1美元可以換25泰銖。美國經濟在20世紀90年代是向上發展的,泰國經濟卻出了問題,它的房地產有泡沫,經濟增長放緩,匯率怎麼能維持1:25呢?美國三大基金集結了上千億美元,第一站沖到泰國。索羅斯先找泰國銀行借入250億泰銖、拋泰銖。當時泰國人就慌了,擔心泰銖會貶值,都去拿泰銖換美元。恐慌情緒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人去換美元。可泰國銀行外匯儲備是有限的,等換到最後,沒有美元了,泰國就只能放棄固定匯率制,讓泰銖自動浮動,泰銖馬上貶值。原來1:25,如果貶到1:50,一美元就可以換50泰銖。炒家拿5億美元換成250億泰銖還給泰國銀行,剩下的那5億美元就可以歸自己了。在國際炒家的輪番攻擊下,泰國政府終於寡不敵眾,於1997年7月2日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當天泰銖對美元匯率下降了17%,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正式拉開了序幕。
金融風暴迅速漫延,菲律賓比索、印尼盾、馬來西亞林吉特暖意土崩瓦解,連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了沖擊。1997年10月下旬,國際炒家轉頭攻擊中國香港聯系匯率制。中國台灣主動放棄了新台幣匯率。到11月中旬,韓國又爆發了金融風暴,韓元暴跌,韓國政府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緊急求援。日本許多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也相繼破產。此時東南亞金融風暴變成了亞洲金融危機。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再起,再次攻擊印尼元、新加坡元、馬來西亞林吉特、泰銖、菲律賓比索開始第二輪暴跌。日元兌美元匯率則從1997年6月底的115:1跌至1998年5-6月間接近150:1的水平。1998年8月初,國際炒家又對香港再次攻擊,港股恆生指數從16000點跌到6600多點。香港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買進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把匯率穩定在7.75港幣兌1美元的水平上。此時中國政府為其提供了強大的輿論支持和充足的資金後援,使國際炒家在香港未能如願,香港聯系匯率守住了,但股市卻差點崩盤。亞洲金融危機向北染指北方的俄羅斯,俄中央銀行1998年8月17日擴大盧布對美元匯率的浮動幅度,推遲償還外債及暫停國債交易,迅速導致盧布貶值70%。俄羅斯股市、匯市一路暴跌,正是這場意外使得在俄羅斯股市和債市投下巨額資金的國際炒家大傷元氣,最終導致一家交易額上萬億美元的美國著名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陷入了破產的境地,金融炒家這才收兵。亞洲金融風暴這才進入尾聲。
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緊密配合、聯合作戰的畫面完整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席捲亞洲國家30年財富的金融風暴是美國各個利益集團協同作戰的結果,它們前面有實業公司、產業資本、金融資本的先頭部隊,後有專門游資的粉墨登場,美國輿論的搖旗吶喊、評級機構的推波助瀾,關鍵時候政府出面撐腰,完全是大兵團作戰,豈是幾個對沖基金可以獨立完成的。
通過這一仗,美國終於發現了「金融衍生品」是一個好東西,將亞洲如此大規模的財富輕松收入囊中,並使亞洲國家一夜間回到了起飛前。她僅次於原子彈、氫彈的摧毀力量。這就促使許多美國人財富思想的轉變:即原來是通過勞動創造財富,後來通過軍事戰爭來明搶,此時可以發動金融戰爭暗奪財富。華爾街的炒家功不可沒,這是一次成功的試驗。
1998年6月5日時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和財長魯賓等人向美國國會施壓,凍結了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6個月的監管權力,並於1999年11月推動了美國國會永久性廢除了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對金融衍生品的監管權。從此,金融衍生品成為和平條件下美國最強大的掠奪性國家武器。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讓全世界目睹了美國金融霸權和美元霸權的強大蠻橫。歐洲坐不住了。
1998年5月2日歐盟宣布了德國、比利時、奧地利、荷蘭、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盧森堡、愛爾蘭和芬蘭等11囯成為歐元創始國。歐元從1999年1月1日起在歐元區11個國家正式流通。這對歐洲有很大的好處是:一是歐洲各國之間貿易往來,節省交易成本;二是聯手對抗美元。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霸權地位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阻止歐元崛起就成了美國的一個難題。
1998年10月13日歐洲境內的前南斯拉夫科索沃危機爆發。1991年南斯拉夫科索沃中90%是信奉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族。阿族於1991年單方面宣布成立「科索沃共和國」,後來組建「科索沃解放軍」,試圖以武力實現民族獨立。1998年2月28日阿族武裝分子與塞族警察發生流血沖突。從此,阿塞兩族矛盾升級,武裝沖突不斷。1998年8月份,科索沃難民20萬人無家可歸,聯合國做出決議要求沖突雙方立即停火。後來迫於北約壓力,南聯盟宣布全面履行安理會決議,南聯盟從科索沃撤軍,由國際派員監督,並盡早與科索沃阿族人就自治問題開展談判。1998年10月27日北約宣布暫緩對南聯盟發動空襲。
1999年1月1日歐元誕生。開盤價為1歐元兌1.17美元。全世界看好歐元。美元坐不住了。
1999年3月24日,科索沃危機再起,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空軍開始轟炸塞爾維亞,科索沃戰爭正式爆發。經過73天的激戰,南聯盟被迫接受聯合國的調解方案,同意維和部隊進駐科索沃,並最終讓聯合國託管科索沃。一打仗,還不到一年,歐元一路下跌,最低跌到0.82。科索沃把戰爭把歐洲變成了一個不安全的地區,資金不得不加速從歐洲和歐元區撤離,歐元一路暴跌是必然的。
這里還有一個小的插曲:柯林頓是智商很高,比共和黨更大意義代表了民眾的利益,但不太了解華盛頓和紐約上層政治結構,即美國政治經濟軍事從來都是由美國資本集團來支配的,柯林頓政府不代表美國資本集團的利益,結果這些資本集團就搞出了「裙子事件」,實際上就是沒有「裙子事件」,也會找出其它他們事件。最後向柯林頓提出兩個條件:要麼下台,要麼滿足資本利益集團的條件。柯林頓答應後一個條件。美國資本集團主要是石油、軍工、金融等,後來就發生了科索沃戰爭。
亞洲剛剛經歷了金融危機,歐洲打來打去,還是美國安全、美元穩定,資金如願瘋狂地流向了美國和美元。 惡劣和歐洲經濟前途黯淡,資金選擇了美國和美元。
美國於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信息技術革命,並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互聯網,並稱之為信息高速公路工程。由於美國高科技時代的來臨,吸引了全世界的資金潮水般地湧入美國,湧入到矽谷,湧向了在1971年就成立的納斯達克證券交易市場,到這里來淘金。
美國很多高科技公司通過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方式,把全世界的錢吸引到美國來。這些公司拿到錢後,開始經營它們的網路和高科技公司。當時有太多的網路公司一夜暴富的。這種財富的示範效應使更多的資金流向了高科技,流向了網路。後來在網路時代來臨的時候,美國通過資本市場,使大量的錢從亞洲、歐洲以及世界各地流入美國,出現了一股網路投資熱。大量的資本原來是要流進實業,流進公司的錢,但在高科技股票高漲的時代,乾脆拿錢到納斯達克市場,去買高科技股票,買網路公司股票,這樣賺錢更快。所以大量資金注入納斯達克,掀起了炒作高科技股票熱潮,使股市有了很大的泡沫。
伴著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和1999年科索沃的炮火,在僅僅兩年的時間里,納斯達克指數從1000多點就一路狂奔到5000點以上。
但好景不長。到2000年4月14日,美國納斯達克股市的泡沫開始破滅,一年之內就從最高5300點跌到最低1600點。從而大多的公司破產、倒閉。這時人們才明白,美國搞網路、搞信息高速公路上市公司股票有太多的泡沫,股價是人為炒上去的,根本不值這么多錢。
但互聯網路卻成就了美國,一是把全世界的大量資金吸引到了美國,成就了強勢美元。二是確立了美國在世界的高科技地位,並加速了全球化進程。三是美國財富模式深入人心,以如此快的速度完成了大規模的財富原始積累。
但是物極必反。互聯網泡沫的破滅,歐洲不打仗了,歐元區開始變得安全,資金開始流向了歐洲。歐元兌美元從1:0.82開始走向了2008年的1:1.56的水平,使美元的強勢地位受到地前所未有的挑戰。 當納斯達克泡沫破滅之後,美國資本市場便失去了對資金的吸引力。亞洲經濟卻在此在逐漸復甦,歐洲已經恢復科索沃後的平靜,資金又開始向亞洲和歐洲迴流,流入美國的資金越來越少。1999年流入美國的資金是7000億美元,2000年是3000億美元,2001年是1000億美元。
2001年9月11日以本。拉登為首的基地組織恐怖分子挾持四架民航客機,其中兩架撞塌世界貿易中心雙子大廈,一架撞塌華盛頓五角大樓一角,另一架在撞向國會大廈途中因乘客奮起反抗而提前墜毀。恐怖組織襲擊了美國本土。打破了美國最安全的神話。國際資金開始大量投向了歐元。
這時禍不單行,「9.11」事件後,資金的加速撤離終於逼迫美國公司的欺詐行為陸續浮出水面。安然、安達信、施樂、朗訊科技、世通這些大跨國公司都在做假帳,最後都紛紛倒下。美國面臨著資金大規模外逃,美國經濟神話破滅。
「9.11」事件已經嚴重打擊了美國人的信心,財務丑聞又使美國大公司的神話在全世界破滅。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不得不千方百計轉移全世界的視線。
由於「9.11」事件讓美國人對恐怖主義深惡痛絕,而伊拉克成為最大的恐怖主義來源之一,再加上歷史的積怨。美國要打伊拉克,但聯合國堅決不準,多數國家強烈反對,美國卻一意孤行非打不可。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戰爭爆發。美國使用最先進的武器:B2隱形轟炸機、海上發射的巡般導彈、M1主戰坦克等等,讓全世界的輿論焦點立刻轉向了伊拉克。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一箭多雕:一是及時轉移了全世界對美國財務丑聞的注意力。二是啟動了戰爭,拉動了軍火需求。三是石油飛漲、黃金飛漲,刺激了對美元的需求。四是控制了伊拉克這個油庫,掌握了歐佩克組織,掌握了石油美元的權力。五是展示了美國在世界上的政治軍事霸權地位。
由此可見為了保衛美元的世界霸權地位,美國資本集團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例如,美國人為什麼要那麼痛恨他們自己扶植起來的薩達姆,僅僅是因為他是一個獨裁者?非要發動一場戰爭之死地而後快?為什麼美國中央情報局要搞政變把查韋斯幹掉?雖然後來政變過程中發生意外,讓查韋斯僥幸逃過一劫。就是因為因為他們兩個帶頭改變國際石油以美元為結算貨幣的歷史,而改變為以歐元為結算貨幣。因為伊拉克和委內瑞拉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重要成員國,如果這兩個國家帶頭把國際石油的結算貨幣美元改為歐元,就可能造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很多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就會效仿,就會推倒美元的世界貨幣的霸主地位,美國資本集團控制世界經濟的手段,就失去了最重要的工具。問題是2000年11月薩達姆政府已經通過決定伊拉克要把石油美元結算改為歐元結算,直到2003年伊拉克戰爭結束後才改為按美元結算。這才是伊拉克戰爭的真正由來。 伊拉克戰爭雖然暫時化解了美國國內的危機,但卻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美國資金流失,雙赤字暴增,經濟下滑的命運。打伊拉克時,美國的戰爭預算大約是500-600億美元,當時以為能速戰速決。結果從2003年到2009年,美國在伊拉克整整待了6年,花費已經超過8000億美元。伊拉克戰爭使美國國債、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放大。這就是美國所面臨的十分緊迫的形勢。這一歷史重任落在了美國的房地產上。美國政府2000年前後就做出了選擇,號召美國人買房。美聯儲也採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不斷降息,貸款利率很低,用房地產拉動美國經濟,讓美國經濟繼續保持繁榮。鼓動美國窮人去買房,製造房地產繁榮。用製造一個更大的泡沫去堵另外一個泡沫留下的黑洞。
美國有3.5億人口,還有很多人沒買上房。先把有房的富人搜羅一遍,讓他們最好再買別墅,讓住小房的中產階級住換大房。如果再進一步動員無房住的藍領們買房,就會創造多大的房地產需求啊。次貸就一步一步產生了:
一是商業銀行放出次級貸款。
開始是信用級別高的人買房,後來優質客戶越來越少,生意不好做,商業銀行放寬了條件,讓信用級別不那麼高的人也能買房,把款貨出去就有錢賺。但是商業銀行的規矩還在擋著。怎麼辦,做假!只要貸款人同意買房,雖然信用很差,但商業銀行可以把他的信用記錄填成優良,這就可以辦理抵押貸款了。只不過商業銀行貸給優質客戶的利率是5%,而貸給信用級別低的人,利率是10%。這樣的利差對商業銀行就很有賺頭。
商業銀行給買不起房的人說,花30萬美元買一套房子,交3萬美元的首付就可以入住。幾年後如果房價漲到50萬美元,你把這房子賣了,還主銀行的本利30萬,還有剩下20萬美元的賺頭。如果首付30%付不起,那就20%,或者10%,實在不行零首付也行。如果沒有收入或收入不高,還不起月供,三年後再開始還就行,只是利息要高些。這樣買不起房的人就能買得起房子了,買房的人多了起來,房價就往上漲。買房的人很高興,既可以住房,還可以等待房產增值。買房人沒有風險,因為商業銀行用貸款已經替買房人把錢付了。
二是商業銀行把次級債賣給投資銀行。
賣房人和買房人都皆大歡喜。商業銀行卻承擔著全部風險。而一旦房價下跌,買房人還不上錢,房子也不值錢了,銀行就會面臨巨大的虧損。這樣商業銀行就把所有的房貸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按揭證券(MBS),平常按揭利率是5%,次貸利率是10%,可以按6%利率賣給投資銀行,可賺餘下的4%。這樣次級貸的風險就是從商業銀行轉移到投資銀行。
三是投資銀行打包再賣給全世界。
投資銀行購買顧這些按揭證券後,就開始設計金融衍生產品,他們也打了一個包,變成次級債券----債務抵押債券(CDO),銀行存在利率只有1%,規定次級債的利率為10%,賣給投行的大客戶。就這樣,次級債就賣到了全世界。
四是為次級債上保險。
為了打消投資者購買投資銀行次級債券的擔心,投資銀行就設計了一款新產品----信用違約掉期(CDS),這樣買次級債的投資者如果擔心風險的話,還可以買信用違約掉期,讓保險公司承擔一部分風險。如一個投資者買了50萬美元的次級債券,他到保險公司去買信用違約掉期,交了3%的保險費後,如果這邊出問題,那邊保險公司就負責包賠損失。如果不出問題,保險公司就大賺了一筆。這樣次級債就大大方地賣向了全世界。
可以就在美國資本集團和美國政府金融戰爭取得重大成功的時刻,卻發生了一系列的金融危機事件:
2007年4月4日,新世紀金融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8月6日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服務提供商美國住宅抵押貸款投資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8年9月7日美國財政部不得不宣布接管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
2007年7月16日華爾街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關閉了手下的兩家對沖基金,爆出了公司成立83年以來的首次虧損。2008年3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促使摩根大通銀行收購了貝爾斯登。
2008年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8年9月15日晚些時候,美國銀行發表聲明,它願意收購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公司 。
2008年9月16日美國國際集團(AIG)提供850億美元短期緊急貸款。這意味著美國政府出面接管了AIG。
2008年9月21日,在華爾街的投資銀行接二連三地倒下後,美聯儲宣布:把現在只剩下最後兩家投資銀行,即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兩家投資銀行,全部改為商業銀行。這樣可以靠吸收存款來渡過難關了。
至此,歷史在2008年9月21日這一天為曾經風光無限的華爾街上的投資銀行畫上了一個驚人的句號,「華爾街投資銀行」作為一個歷史名詞消失了。
2008年10月3日布希政府簽署了總額高達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
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使美國包括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等實體經濟受到很大的沖擊,實體產業危在旦夕。
美國金融海嘯也涉及全球,影響到了全世界。
2009年1月20日美國新總統奧巴馬宣誓就職。
(本節摘自楊家旭《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的過程及誘因分析》一文)

B. oracle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1977年6月,Larry Ellison與Bob Miner和Ed Oates在矽谷共同創辦了一家名為軟體開發實驗室(Software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SDL)的計算機公司(ORACLE公司的前身)。那個時候,32歲的Larry Ellison,這個讀了三家大學都沒能畢業的輟學生,還只是一個普通的軟體工程師。公司創立之初,Miner是總裁,Oates為副總裁,而Ellison,因為一個合同的事情,還在另一家公司上班。沒多久,第一位員工Bruce Scott(用過ORACLE資料庫軟體的人都知道有個Scott用戶的吧?沒錯,就是這個Scott,至於Scott用戶的密碼Tiger,那是Scott養的貓的名字, Oracle也一直沒有忘記她的第一位程序員)加盟進來,在Miner和Oates有些厭倦了那種合同式的開發工作後,他們決定開發通用軟體,不過們還不知道自己能開發出來什麼樣的產品。Oates最先看到了埃德加 考特的那篇著名的論文連同其他幾篇相關的文章並推薦Ellison和Miner也閱讀一下。Ellison和Miner預見到資料庫軟體的巨大潛力(跟著IBM走,沒錯),於是,SDL開始策劃構建可商用的關系型資料庫管理系統(RDBMS)。

根據Ellison和Miner他們在前一家公司從事的一個由中央情報局投資的項目代碼,他們把這個產品命名為ORACLE。因為他們相信,ORACLE(字典里的解釋有「神諭, 預言」之意)是一切智慧的源泉。1979年,SDL更名為關系軟體有限公司(Relational Software,Inc.,RSI),畢竟「軟體開發實驗室」不太像一個大公司的名字。1983年,為了突出公司的核心產品,RSI再次更名為ORACLE。Oracle從此正式走入人們的視野。

RSI在1979年的夏季發布了可用於DEC公司的PDP-11計算機上的商用ORACLE產品,這個資料庫產品整合了比較完整的SQL實現,其中包括子查詢、連接及其他特性。出於市場策略,公司宣稱這是該產品的第二版,但卻是實際上的第一版。這就是Oracle這種「要命」的市場策略,事實上,這種策略有時候也是非常成功的。

1983年3月,RSI發布了ORACLE第三版。Miner和Scott歷盡艱辛用C語言重新寫就這一版本。(說老實話,太佩服這兩個大牛了,為什麼一直沒多少媒體宣傳這兩個人呢,懷疑Miner簡直就是「少林老僧」般的人物。)要知道,C語言當時推出不久,用它來寫ORACLE軟體也是具有一定的風險的,但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很快就證明了這樣做是多麼的正確:C編譯器便宜而又有效,還有很好的移植性。從現在起,ORACLE產品有了一個關鍵的特性:[可移植性]。同樣是1983年,IBM發布了姍姍來遲的Database 2(DB2),但只可在MVS上使用。不管怎麼說,ORACLE已經佔取了先機。

在開發第三版還沒有結束的時候,Scott離開了ORACLE。當時用C語言改寫ORACLE的壓力很大,無休止的軟體調試終於讓Scott不堪重負,選擇了一走了之。把剩下的重擔交給了Miner一個人。在出售了自己的%4的股票之後,Scott 後來創建了Gupta公司(現更名為Centura Software)和PointBase公司(提供百分之百純Java嵌入式資料庫),都是開發和資料庫相關的產品。多年後有人問到他的%4的ORACLE股票的時候,Scott,這個曾經給ORACLE寫出第一行代碼的技術高手,也只能報以一笑了。如果能堅持下來,那是一筆幾億美金的財富。不過當時的Scott沒有那麼多的想法,他只是太累了。

很長一段時間里,公司研發由Miner獨力承擔。Miner視金錢如無物,為人低調,和Ellison的鋒芒必露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公司里,大家一致認為他是老好人,他也深受員工愛戴。Ellison是公司的大腦,Miner則當之無愧的成為公司的心臟。他是個沉默的英雄,正如Steve Jobs背後的Steve Wozniak一樣。

1984年10月,ORACLE發布了第4版產品。產品的穩定性總算得到了得到了一定的增強,用Miner的話說,達到了「工業強度」。

在1985年,ORACLE發布了5.0版。有用戶說,這個版本算得上是ORACLE資料庫的穩定版本。這也是首批可以在Client/Server模式下運行的的RDBMS產品,在技術趨勢上,ORACLE資料庫始終沒有落後。

那是在1985年,當時曾經的最大的獨立軟體公司Cullinet(主要銷售網狀資料庫)已經如流星般隕落。ORACLE的主要競爭對手是Ingres資料庫。Ingres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誕生,主要的設計者是當時鼎鼎大名的Michael Stonebraker教授。可以說Ingres資料庫軟體是上個世紀80年代技術上最好的資料庫,Ingres市場分額的快速增長已經給ORACLE早成了很大的壓力。巧的是,這個時候,IBM公司再一次伸出「上帝之手」。

Ingres使用的是Stonebraker 發明的QUEL(Query Language))的查詢技術,這和IBM的SQL大不相同。在某些地方QUEL甚至要優於SQL。IBM當時擔心Ingres把QUEL變成標准會對自己不利。經過一番衡量,決定把自己的SQL提交給資料庫標准委員會。而Stonebraker教授可不打算把QUEL提交給資料庫標准委員會,學院派的他認為這麽做實際上是扼殺了創新精神。可以看出,學院派,大都會把事情搞雜。

1986年3月12日,ORACLE公司以每股15美元公開上市,當日以20.75美元收盤,公司市值2.7億美元。3月13日,微軟以每股21美元的發行價上市,以28美元收市,公司市值達到7億美元。遠遠超過了ORACLE。成功的光環的微軟和蓋茨遮蓋住了ORACLE和Ellison的光芒,可能這也是Ellison敵視微軟的開始。

ORACLE第6版於1988年發布。由於過去的版本在性能上屢受詬病,Miner帶領著工程師對資料庫核心進行了重新的改寫。引入了行級鎖(row-level locking)這個重要的特性,也就是說,執行寫入的事務處理只鎖定受影響的行,而不是整個表。這個版本引入了還算不上完善的PL/SQL(Proceral Language extension to SQL)語言。第6版還引入了聯機熱備份功能,使資料庫能夠在使用過程中創建聯機的備份,這極大地增強了可用性。

在第六版剛發布之後,很多迫不及待開始使用的用戶就怨聲載道。這是個根本就沒有測試好就進行發布的產品(也怪Ellison,大話總要說在前頭,只好自嘗苦果)。用戶開始對ORACLE大肆抨擊,ORACLE的一些對手也開始落井下石,針對ORACLE產品的一些弱點進行攻擊。

噩夢延續到ORACLE第七版的推出而結束。這個公司已經空談了好幾年的新版本(一度被譏諷為不過是Ellison的故計重施而已),直到1992年6月才終於閃亮登場,這一次公司吸取了第六版匆忙上市的教訓,聽取了用戶的多方面的建議,並集中力量對新版本進行了大量而細致的測試。該版本增加了許多新的性能特性:分布式事務處理功能、增強的管理功能、用於應用程序開發的新工具以及安全性方法。

ORACLE 第七版是ORACLE真正出色的產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個版本的出現真是好時機,當時Sybase公司的資料庫已經占據了不少份額,ORACLE藉助這一版本的成功,一具擊退了咄咄逼人的Sybase。公司的銷售人員這次算到了給用戶兌現空頭許諾的時候。公司經過兩三年的治理,終於擺脫了種種麻煩,重新開始健康發展,銷售額也從92年的15億美元變為四年後的42億美元。

1997年6月,ORACLE第八版發布。ORACLE8支持面向對象的開發及新的多媒體應用,這個版本也為支持Internet、網路計算等奠定了基礎。同時這一版本開始具有同時處理大量用戶和海量數據的特性。

1998年9月,ORACLE公司正式發布ORACLE 8i。「i」代表Internet,這一版本中添加了大量為支持Internet而設計的特性。這一版本為資料庫用戶提供了全方位的Java支持。ORACLE 8i成為第一個完全整合了本地Java運行時環境的資料庫,用Java就可以編寫ORACLE的存儲過程。對,Java,只要是能夠打擊微軟的武器,ORACLE都要派上用場。

在2001年6月的ORACLE OpenWorld大會中,ORACLE發布了ORACLE 9i。在ORACLE 9i的諸多新特性中,最重要的就是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RAC)了。說起ORACLE集群伺服器,早在第五版的時候,ORACLE就開始開發ORACLE並行伺服器(ORACLE Parallel Server ,OPS),並在以後的版本中逐漸的完善了其功能,不過,嚴格來說,盡管OPS算得上是個集群環境,但是並沒有體現出集群技術應有的優點。

2003年9月8日,舊金山舉辦的ORACLE World大會上,Ellison宣布下一代資料庫產品為「ORACLE 10g」。ORACLE應用伺服器10g(ORACLE Application Server 10g)也將作為甲骨文公司下一代應用基礎架構軟體集成套件。「g」代表「grid ,網格」。這一版的最大的特性就是加入了網格計算的功能。(Oracle絕對是造概念的能手,只要是能引領出新的賣點,出些新概念,也是值得的)。

最近兩年,Oracle先後又收購了People soft(103億$), BEA(80多億$),還有Sibel之類的就不說了。通過收購,實力大增。

2007年11月,Oracle 11g正式發布,功能上大大加強。11g是甲骨文公司30年來發布的最重要的資料庫版本,根據用戶的需求實現了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nform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等多項創新。大幅提高了系統性能安全性,全新的Data Guard最大化了可用性,利用全新的高級數據壓縮技術降低了數據存儲的支出,明顯縮短了應用程序測試環境部署及分析測試結果所花費的時間,增加了RFID Tag、DICOM醫學圖像、3D空間等重要數據類型的支持,加強了對Binary XML的支持和性能優化。

從Oracle的發展來看,它的市場策略直接引導著公司的發展。與別的公司有很大的不同。

C. 美股三大指數都是什麼

分別是道瓊斯指數、標准普爾500指數、納斯達克指數。

拓展資料:

道瓊斯指數最早是在1884年由道瓊斯公司的創始人查爾斯·亨利·道(Charles Henry Dow 1851-1902年)開始編制的一種算術平均股價指數。道瓊斯指數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股票指數,它的全稱為股票價格平均指數。

通常人們所說的道瓊斯指數有可能是指道瓊斯指數四組中的第一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strial Average)。道瓊斯指數亦稱$US30,即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世界上最有影響、使用最廣的股價指數。它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作為編制對象,由四種股價平均指數構成。

D. oracle的發展史

1977 年 拉里·艾利森 (Larry Ellison)、Bob Miner 和 Ed Oates 共同創建了軟體開發實驗室 (Software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1970 年 IBM 的一名研究人員寫了一篇名為《大型共享資料庫的關系數據模型》的研究論文,他們三人受到這篇文章的啟發,決定構建一種新型資料庫,稱為關系資料庫系統 (relational database system) 。

他們所接手的第一個項目是為美國政府做的,他們將之命名為 Oracle。他們認為 Oracle 意思是「智慧之源」,用來作為這個項目的名稱十分恰當,也會得到 CIA 的認可。

1978 年 軟體開發實驗室 從原來的聖克拉克遷至位於矽谷心臟的 Menlo Park 的 Sand Hill 大街上。

為了讓人們了解公司的主要業務范圍,他們將軟體開發實驗室更名為關系軟體公司 (Relationa Software Inc. (RSI))。

1979 年 RSI 開發出第一款商用 SQL 資料庫 — V2(V1 根本就未推出過)。

1982 年 RSI 更名為 Oracle 系統公司 (Oracle System Corporation),Oracle 公司。用產品名稱為公司命名,幫助公司贏得了業界的認同。

1983 年 Oracle 決定開發攜帶型 RDBMS。Oracle 開發出 V3,這是第一款在 PC 機、小型機及大型機上運行的攜帶型資料庫。

1984 年 年收入達到 1,270 萬美元

Oracle 遷至貝爾蒙特市戴維斯 20 號一棟 84,000 平方英尺的辦公樓內。

推出 Portable Toolset。

這一年設立了:

Oracle 加拿大公司

Oracle 荷蘭公司

Oracle 英國有限公司

1985 年 年收入達到 2,300 萬美元

這一年設立了:

Oracle 奧地利公司

Oracle 德國公司

Oracle 日本公司

Oracle 瑞典公司

Oracle 瑞士公司

1986 年 年收入達到 5,500 萬美元

1986 年 3 月 12 日推出 IPO(首次公開募股)。當日公司股票以 15 美元開盤,20.75 美元收盤。推出第一個客戶端/伺服器資料庫。

這一年設立了:

Oracle 澳大利亞公司

Oracle 芬蘭公司

Oracle 法國公司

Oracle 系統香港有限公司

Oracle 挪威公司

Oracle 西班牙公司

1987 年 年收入達到 1.31 億美元

Oracle 正式成為世界上最大的 DBMS 軟體公司。

Oracle 組建了由七個員工和兩種產品組成的應用產品部,這標志著它開始進入企業應用產品市場。

Oracle 開始開展咨詢與支持業務,旨在幫助客戶更好地使用他們的軟體。

現在,Oracle 咨詢部已成為世界上第四大咨詢部門。

推出集成的 Case 和 4GL Toolset。

這一年設立了:

Oracle 墨西哥公司

1988 年 年收入達到 2.82 億美元

Oracle 成為世界上第四大軟體公司。

Oracle 推出 V6 資料庫。

Oracle 推出 Unix 關系財務應用產品 (Unix Relational Financial Applications)。

這一年設立了:

Oracle 巴西公司

Oracle 中國公司

Oracle 塞普勒斯公司

Oracle 馬來西亞公司

Oracle 紐西蘭公司

1989 年 年收入達到 5.71 億美元

Oracle 將其總部遷至紅木城海灣。現在那兒已建起了六座摩天大樓,周圍有無數的建築,營造出一種園區氣氛。

Oracle 在 IBM 大型機、DEC 和 UNIX 小型機以及 OS/2 PC 機上,創下了事務處理業績的最佳記錄。

推出 OLTP 支持服務。

這一年設立了:

Oracle 智利公司

Oracle 希臘公司

Oracle 韓國公司

Oracle 葡萄牙公司

Oracle 土耳其公司

Oracle 委內瑞拉公司

Oracle 台灣公司

Oracle進入中國市場

Oracle 現在的產品銷售范圍覆蓋全世界 86 個國家和地區。

1990 年 年收入達到 9.16 億美元

這一年設立了:

Oracle 比利時公司

Oracle 阿根廷公司

Oracle 哥倫比亞公司

Oracle 哥斯大黎加公司

Oracle 菲律賓公司

1991 年 年收入達到 10.28 億美元

任命 Jeff Henley 為首席財務官 (CFO)

Oracle中國公司正式在中國注冊為「北京甲骨文軟體系統有限公司

1992 年 年收入達到 11.79 億美元

任命 Raymond Lane 為首席運營官 (COO)。

Oracle7 資料庫發布。

1993 年 年收入達到 15.03 億美元

推出 Cross GUI Toolset。

1994 年 年收入達到 20.01 億美元

Multi-media Server Database 發布。

1995 年 年收入達到 29.67 億美元

拉里·艾利森發布網路計算機的概念:網路計算機是一種帶有本地內存的互聯網應用設備,一種不含硬碟驅動器的快速微處理器。

Oracle 公司對外公布了其查詢和分析工具套件 — Discoverer/2000,它可幫助最終用戶訪問和分析自己公司的數據(如公司數據倉庫中的數據)。Discoverer/2000 將數據以一種易於理解、非常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全公司的任一最終用戶都可利用這些數據,而不受個人技術專長級別的限制。

1996 年 年收入達到 42.23 億美元

Oracle 組建了一個新的子公司 — 網路計算機公司(Network Computer Inc.)推銷網路計算機。發布 Oracle7.3 — Universal Server

1997 年 年收入達到 56.84 億美元

Oracle 公布了 Oracle Designer/2000 2.1 版本和 Oracle Developer/2000 2.1 版本,它極大地提高了資料庫應用程序開發人員的生產力。

Oracle 推出其下一代網路計算的資料庫 — Oracle8,這就大大降低了企業的計算成本,推動了一個信息獲取低成本、個性化的新時代的到來。

Oracle Applications R10.7 將 Oracle 的應用產品同 Web 緊密聯系起來:有了用於 Web 的 Oracle Applications,企業內外的用戶使用熟悉的、簡單易用的 Web 瀏覽器界面不但可以進行關鍵性的事務處理,還可以獲取公司信息,並按照所了解的公司信息安排自己的活動。

1998 年 年收入達到 71.44 億美元

Oracle 推出 Oracle Applications Release 11。客戶機/伺服器版本被徹底舍棄了。Release 11 是唯一的互聯網產品,並且對生產製造與供應鏈、財務、人力資源和客戶關系管理等系列產品作了若干新的改進。

Oracle 還推出了與 Oracle Applications Release 11 配套的商務智能系統 (Business Intelligence System)。商務智能系統是一種易於使用的企業內部網應用產品,可從 Oracle Applications 中找到信息並將信息發送給業務經理和主管人員,幫助他們解決所面臨的棘手問題。

1999 年 年收入達到 88.27 億美元

Oracle 的 Oracle8i 交付使用: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互聯網資料庫,同時也是 Oracle 的互聯網平台商務革新的核心部分。這個新的資料庫為 Oracle 的低成本基礎架構上的互聯網應用產品帶來了巨大的規模效益。

2000 年 年收入達到 101.30 億美元

Oracle 電子商務套件 (E-Business Suite),這是業界第一款完整的且全面集成的電子商務應用產品套件。Oracle 使用自己的電子商務套件,僅一年時間就節省了 10 億美元,換言之,營業毛利提高了十個百分點。

閱讀全文

與芬蘭股票開盤時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st津濱股票怎樣賣出去 瀏覽:269
上海大數據股票有哪些股票有哪些 瀏覽:733
國信證券股票行情找不到市盈率 瀏覽:791
股票里的債券逆回購 瀏覽:154
台風為什麼會影響股票 瀏覽:13
投資購買子公司股票會影響總資產周轉率嗎 瀏覽:231
股票資金轉入轉出的差 瀏覽:3
19年退市股票 瀏覽:65
華菱鋼鐵股票好像要重組 瀏覽:713
excel自動更新股票數據 瀏覽:705
新開戶只能買ST板股票嗎 瀏覽:410
計算機etf包含哪些股票 瀏覽:871
退市股票是在新三板老三板 瀏覽:498
香港股票中國電信 瀏覽:787
資金獲利了結的股票漲停 瀏覽:74
天喔集團股票最新消息 瀏覽:947
中國人在美國能不能股票杠桿 瀏覽:960
不希望男友投資股票生意 瀏覽:614
農業人工智慧股票 瀏覽:389
資金流入為正為何股票不漲 瀏覽: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