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海油遭美國紐交所強制退市,這具體原因是什麼
因為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去年11月簽署了一項禁止美國人投資“有軍方背景的中國企業”的行政令,在中海油被列入投資“黑名單”60天後,針對該公司的投資禁令將於3月9日生效。
特朗普政府突然公布一項行政命令,禁止美國投資者對中國軍方擁有或控制的企業進行投資。
特朗普政府下台前實施了一系列的政策瘋狂打壓中國的企業。拜登上台之後,並沒有放鬆對中國的全面遏制。
拜登簽署了一項為其100天的供應鏈審查行政令,對包括半導體晶元、電動汽車的大容量電池、稀土礦物和葯品四種關鍵產品進行審查,目的是要降低美國供應鏈對別國的依賴性。
受此消息影響,A股的半導體、動力電池、稀土等板塊一改前幾日的漲勢,紛紛回調。
『貳』 中石油中石化為什麼退市
就在8月12日的時候,中國石油、上海石化、中國鋁業、中國石化以及中國人壽五大央企集體發布公告,將從美國紐交所退市。
這條消息很快上了熱搜,並震驚了整個業內外。
為什麼五大央企會在此時宣布退市?這是否是脫鉤之前的徵兆?其他私營美股上市企業又該怎麼辦?
五大央企退市的原因?
根據證監會的回復,上市和退市屬於資本市場的常態,五大央企之所以退市是出於自身商業考慮,並且這些企業都在多地上市,在美國上市的證券佔比也很小,所以即便退市影響也不大。
但是我們都知道,退市的可是五大央企,如果僅僅從商業視角來看的話,未免太過狹隘。
目前而言,之所以退市,市場流傳有以下三大原因:
第1點:《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的出台。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在2020年5月,美國國會參議院批准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隨後同年12月2日,老美眾議院表決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該法案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這個法案是幹嘛的呢?就是字面意思,要對所有在紐交所上市的外國企業進行問責,所謂的問責就是對這些企業進行定期審查。
如果不同意審查,那麼就會被紐交所強制退市。
市場傳言,我方和老美進行了談判,允許紐交所對我國大多數非國有企業進叢唯行審查,但是不能我國關鍵國有企業和科技公司進行審查,但是老美沒同意,堅持所有外國企業都必須向其公開審計底稿。
所以最終還是談崩了,按照法案要求,如果連續三年未能接受審查,那麼就會啟動強制退市程序。
從法案出台時間來看,2023年就是最後期限,所以與其讓對方啟動強制退市,倒不如我方主動退市。
第2點:預防可能出現的巨大風險。
大家都知道4月份的「俄概股退市令」吧?為了應對同一家公司股票「國內一塊錢,國外一分錢」的現象,俄方果斷出手,簽署了「俄概股退市令」,以此反制西方。
可以說,俄市場已經提前把歐美的金融制裁措施給試探出來了,如今我方主動退市,屬於超前部署,化被動為主動,一旦真的出現某些重大情況也算是提前規避了風險。
第3點:內循環即將開始,嚴格控制外部輸出。
從2020年開始,我國經濟就已經開始走上以內循環為主,內外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整個經濟內循環一定要完善。
所以慢慢的,很多企業都會開始回歸,尤其是一些大股東是外資掌控的本土大公司。這些企業雖然是中國公司,但是每年大部分利潤卻都給到了海外資本,這些利潤量級可達數千億,如果再加上一些芹謹關聯交易,那麼破萬億也不難。
而在內循環為主的經濟模式之下,這種對外輸出的情況自然需要嚴格控制。
當然,除去上述三大原因之外,五大央企之所以從紐交所退市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重大原因,那就是雙方關系的急劇惡化。
既然中企已經不具備在美國市場生存的環境,國企更是不可能在美國市場融到資金,那麼為什麼不主動退出呢?
國內企業不能去美國上市了嗎?
那麼問題來了,現在退市已經成為了潮流,是不是意味著以後中企都不能去美國上市了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嫌鄭基的。
首先關於這次五大央企退市,有悲觀者認為,五大央企的主動退市將拉開中概股集體退市的序幕。
但是也有樂觀者認為,只要全部國有企業完成退市,那麼接下來老美會放開對其他民營中企的限制。
其次,我方並沒有明確規定不允許企業赴美上市,只是對於一些掌握大量關鍵信息的企業赴美上市設置了門檻。
比如根據最新修訂的《網路安全審查辦法》規定,自2022年2月15日起,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網路平台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申報網路安全審查。
最後,目前大部分民營企業已經做出了應對,比如阿里巴巴、貝殼、小鵬、理想等企業都已經選擇了雙重主要上市。
什麼是雙重主要上市呢?其實就是字面意思,即香港和紐約兩個市場均為第一上市地。
這有什麼好處呢?
好處就是兩家的股價表現相對獨立,股票不可以流通,即便紐約市場崩塌,對另一個香港市場的影響也極其有限。
這是釋放脫鉤信號嗎?
有人說,去年我國三大運營商從美國退市,現在又有五大央企從美國退市,這是不是脫鉤的前兆?
其實這遠遠談不上脫鉤,因為前面證監會已經說了,這些大型國企、央企在美國上市的份額非常小,即便退市影響也不大,自然也就談不上脫鉤。
相反,我們的主動退出釋放出了至少3個積極信號:
我們的市場已經可以獨立了,不再對外讓利;
化被動為主動,進行反擊和競爭;
關系惡化,合作空間被壓縮,接下來我國經濟內循環的大幕就將拉開。
簡單來說,如今的中國資本市場已經是全球第二大市場,不僅規模龐大,同時對外需求也已經大幅度降低,與美國市場接下來將會形成強力競爭。
而關於這一點,不得不佩服馬雲。
早在2020年的一次演講中,馬雲就明確表態,中國的14億人口內需也還遠遠沒有被發掘,未來全球化將由中國內需驅動。
以內需為主,外需為輔,實現大循環,打造一個全新的經濟中心。
而內需從哪裡來呢?當然是靠更多的低收入人群。
為什麼這么說呢?
富人的消費能力確實強,但是富人一天三頓飯,就算一頓飯10萬,20萬,一輛車幾百萬,幾千萬,但是這樣的富人有多少呢?他們的消費力度比得上1萬人,十萬人,還是百萬人呢?
說到底,這個世界上還是窮人多。
至於如何刺激消費,實現經濟內循環,那就是另外的話題了。
不過可以提前預知的一點是,接下來大公司、大企業,尤其是有跨國業務的大公司可能會不好過,但是對於普通人而言,可能會得到更多機會。
畢竟要讓馬兒跑,肯定得先讓馬兒吃草,共同富裕可絕不是簡簡單單一句空話、大話、套話!
『叄』 5家中國企業官宣啟動自美退市,這傳遞了什麼信號
2022年8月12日,上海石化、中鋁、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國人壽五家中國企業宣布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這是資本市場最受關注的事情。
五家企業的解釋是比較一致的,主要是因為這些公司在美國的存托股份在H股和公司總股份中所佔的比例較小,交易量與公司H股在全球的交易量相比較低。以及公司在維持美國存托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這些存托股票及其H對應股票在證券交易委員會注冊、遵守《證券交易法》規定的定期報告和其他相關義務方面的更大行政負擔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