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球股市 > 黑石投資持有的中國公司股票

黑石投資持有的中國公司股票

發布時間:2024-01-08 18:01:13

㈠ 你好 我想問您最近出現美國黑石集團證券是真的么 是不是非法集資

一般人所遇到的這類的一般都是冒名搞欺詐的
網上騙人的太多
若是弄個非官方網站甚至博客一堆信息那種肯定假的
基金應該從銀行或合法的證券交易所那類的地方購買
Blackstone,在國內通常被叫做「黑石」,也有的譯作「百仕通」,是全球最大私募股權基金之一。
Blackrock,也可以叫做「黑石」中文翻作「貝萊德」,是全球數一數二的投資管理公司。
論區別,可在各公司官網的業務類型中看出。
貝萊德專注的資產管理,可以簡單將它視為一家基金公司,投資全球的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等各個種類的標的,在花旗中國可以買到該公司的基金產品。
而黒石的業務包含資產管理和財務顧問,但廣泛得多,包括私募股權投資、重組咨詢等。
貝萊德的前身為黒石的金融資產管理部門,後從黒石獨立出來而成。

㈡ 全球私募之王黑石集團的成長史:私募股權的功與過

這幾年在中國金融圈,私募股權PE成了一個熱詞。據說在北京金融街那裡,由於私募股權的話題實在太熱門,就連咖啡廳里服務員都耳濡目染,略知一二。


不過當越來越多的人湧向私募市場,成立私募股權公司來實現自己的財富夢想,又有多少人知道私募股權發展的來龍去脈,他的內涵究竟是什麼?給資本市場扮演什麼角色?


不妨把目光投向全球股權私募行業的王者——黑石集團。


黑石集團創建於1985年,跟華爾街動則百年 歷史 的老牌金融機構相比,實在是太年輕,但是經過三十年多的起起落落,如今的黑石已經成長為美國最大的上市投資管理公司,在私募行業呼風喚雨,讓無數同行羨慕嫉妒恨。


黑石集團在中國頭一回打響名聲應該是在2007年6月,當時黑石即將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也就是我國的主權財富基金,一口氣拿出30億美元買了它10%的股份,到了第二年由於次貸危機的影響,黑石股價不斷下跌,包括中投在內的投資者都被套的死死的,大家這時候才意識到,黑石上市的時機選的真好啊,正好在市場最熱的時候,原始股東都實現了高位套現。


當然這只是黑石三十多年歷程中一個經典的案例而已,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而身處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肯定少不了一翻血雨腥風,黑石集團是如何達到如今的地位?


如今,廣義的私募股權已經發展到包含從企業的種子期到企業IPO各階段的投資,而所有的這些都可以在黑石的發展過程中找到蛛絲馬跡。黑石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比如:


第一,黑石集團連年高收益的秘訣在哪裡?

第二,私募股權公司為什麼能挑戰傳統華爾街的巨頭並獲得豐厚利潤?

第三,私募股權公司究竟是在掠奪資金還是在創造價值?




01 企業買賣盛行,杠桿收購成為新金礦


私募股權的故事要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說起,自從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美國涌現出了一大批巨無霸企業,他們帳上又大量現金,閑錢很多,於是紛紛著手發展副業,但到了六十年代潮流變了,投資者不再喜歡業務繁多、大雜燴似的企業集團,他們只能又調整結構,保留核心業務,把非核心業務分拆出去賣掉。


買家也有不少,其中有正經做實業的公司,也有的是做專門並購的控股公司,比如1976年成立的KKR,KKR在美國金融圈第一次展露頭腳是1978年,當時以3.8億美元收購了做工業抽水機的烏達耶公司,僅僅十年後,又以313億美元收購了煙草食品巨頭雷諾茲·納貝斯克公司。在收購烏達耶公司之前,幾乎沒有人聽過ç的名字,但就這么一個年輕的小公司,居然一舉買下一家上市公司,更重要的是,它的收購資金大部分都是借款,而且不需要自身提供任何擔保,這種做法在當時並不少見。


那銀行為什麼願意借錢給這些小公司去收購別人呢?


一個原因是有些買家雖然沒有錢但是特別擅長管理,如果成功收購,他們就能把公司經營得更好,創造更多的利潤,還有一個原因是很多公司雖然表現不好,主要是受大環境影響,等總體經濟形式變好,公司價值也會提高,所以對銀行來說並不是賠本買賣。


當然買家也有還不起錢的時候,遇到這種時候,他們就要把收購的公司抵押給銀行,這種收購方式稱為杠桿收購,說白了就是借錢收購公司,然後把公司作為抵押,再利用公司創造的的現金流來還本付息,聽起來有點空手套白狼的意味。


KKR能輕易融到巨額資金,這要感謝七十年代後期德崇證券發行的垃圾證券,也就是由信用等級很低的小公司發行的證券,大多數投資者壓根瞧不上不願意買,實際上所謂的垃圾證券早就存在,不過德崇證券卻發現垃圾債券同樣能帶來高收益,還把它發揚光大,最終變成了一種主流的融資方式。正因為如此,KKR這樣的小公司才能發行債券融資,收購一個規模大自己幾倍的企業實現蛇吞象。


金融圈的人多精明啊,在研究明白了烏達耶收購案之後,很多人意識到這個杠桿收購簡直是一個大金礦,於是效仿KKR的小公司如雨後春筍的冒出來,各大銀行也紛紛成立自己的並購團隊,就這樣美國金融市場迎來了轟轟烈烈的杠桿收購熱潮。



02 從雷曼公司出走創立黑石



如果說烏達耶收購案讓華爾街意識到了杠桿收購的巨大前景,那麼四年後的另一起收購案則有利的證明了杠桿收購是多麼的有利可圖。


1982年,一家叫韋斯雷的公司用8000萬美元收購了一家並不被看好的吉布森賀卡公司,這筆收購資金里,韋斯雷公司自己只出了100萬美元,在收購完成短短16個月之後,韋斯雷公司就賣掉賀卡公司的不動產,並把它運作上市,市值高達2.9億美元。算一下,假如8000萬美元全部是有韋斯雷公司自己出的話,這筆投資收益率是2.5倍,但是由於收購的時候用了80倍杠桿,所以實際收益率高達200倍。


這樣驚人的戰績,讓老牌金融巨頭雷曼兄弟公司里的兩個人坐不住了,一個是史蒂夫·施瓦茨曼,韋斯雷公司收購賀卡公司的時候,他是親眼見證了這筆杠桿收購。另一個是雷曼兄弟公司的董事長兼CEO彼得森,他之前擔任過美國的商務部長,彼得森接手雷曼兄弟之後,公司的表現不是很好,他一直在想辦法讓它重振往日雄風,龐大的杠桿收購市場讓他看到了希望,他打算重新開展公司的投資銀行業務。


什麼是投資銀行?投資銀行跟我們平時知道的商業銀行是不一樣的,商業銀行是一邊吸收存款,一邊發放貸款,賺的是中間利息差。


而投資銀行則主要給公司提供融資收購等等服務,賺的是傭金,有時自己也會做一些證券投資,由於有自營的投資業務,再加上幫公司賣股權賣債券,賣不完的部分要自己消化,所以投資銀行必須有充足的後備資金。


但是七八十年代那個時候,雷曼兄弟公司的財務狀況一直不好,彼得森開會說出做投資銀行業務的想法,遭到了公司其他高管的一致反對,做杠桿收購的咨詢顧問服務是可以,可是要成立自己的杠桿收購團隊,沒門!


彼得森一腔熱情被潑冷水特別失望,畢竟那麼多競爭對手,包括高盛、美林都加入了杠桿收購大潮,偏偏雷曼兄弟公司怕這怕那,那麼好掙的錢送上門都不要。1983年彼得森主動退讓,辭去了董事長的職位。施瓦茨曼也緊隨腳步,從陷入困境的雷曼兄弟公司出走。這下沒有了束縛的兩個人終於有機會嘗試一把杠桿收購。


1985年,59歲的彼得森和38歲的施瓦茨曼聯手創立公司,專做杠桿收購,公司取名黑石,結合了兩位創始人的姓氏,施瓦茨曼在德語是黑的意思,彼得森在希臘語里代表石頭。


公司是有了,這對搭檔卻出師不順。也難怪,當時像KKR這樣的杠桿收購公司已經名聲響當當,黑石誰聽說過啊,雖然彼得森在華爾街也算得上是有頭有臉,但是杠桿收購畢竟是半路出家,之前沒有任何投資記錄和 歷史 業績,大部分投資者都不放心把錢交給黑石,那麼他們要如何扭轉局面呢?


03 突破重重阻礙,拿下第一個大客戶


黑石開業之初只有三個員工,彼得森、施瓦茨曼和一個秘書,公司不僅人少,啟動資金也只有40萬美元,根本不足以應對投資過程中虧損風險,所以彼得森和施瓦茨曼並不打算直接拿這筆錢做投資,而是想著用自己在並購方面的專業知識先賺一點咨詢費。當然了,做並購咨詢服務只是權宜之計,他們更長遠的目標是管理並購基金,這樣一來,就算是小公司也可以接手大量的資金,假如能夠管理一億美元的基金,每年光是管理費就可拿到150萬美元,要是投資做的好,還能收到20%的投資收益,天底下還有比這更一本萬利的生意嗎?


於是他們定下了一個巨大的目標,設立一個募資10億美元的基金,要知道,當時的行業霸主KKR也只不過籌集到了不到二十億美元,如果這個目標成功實現,黑石立馬就能躍進收購屆前三。


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最初募資的時候,黑石四處碰壁,他們給七百多家企業高管寫信自薦,卻沒有生意主動上門,他們親自上門拜訪投資人,卻遭受冷遇和白眼。


到1986年冬天,黑石手上管理的資金,只有從紐約人壽保險那裡弄來的2500萬美元,雖然屢屢失敗,彼得森和施瓦茨曼並沒有放棄,抱著試試的態度,他們又約了英國保誠集團,為什麼是試試呢?因為保誠集團美國分公司已經和KKR成功合作了好幾次,關系很密切,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試試呢,因為保誠集團美國分公司的投資總監和彼得森有交情,談一談說不定有機會。


讓他們又驚又喜的是雙方見面談到還不到十分鍾,保誠集團願意放一億美元到黑石集團賬戶,保誠雖然長期跟KKR合作,但是也想多發展一些新的業務關系。彼得森和施瓦茨曼開心的合不攏嘴,他們終於有了第一個大客戶。


但保誠集團也不是那麼放心把錢直接交給黑石,而是留了一手,在投資協議里加了不少附加條件,比如按照當時的行業慣例,紅利應該是按照項目來分,比如說一億美元裡面的投資有一個三千萬的項目賺了三百萬,另一個七千萬的項目虧了七百萬,那即便有一個項目虧了,黑石還是能夠分到三百萬的20%,也就是60萬的紅利,但是保誠集團專門改了規矩,說只有整個基金的年復合收益率高於9%黑石才可以抽取紅利,這樣一來黑石必須做出真正的業績才能賺到錢。


所幸彼得森和施瓦茨曼用實力證明了自己,憑借精準老道的投資眼光,屢投屢賺,積累了良好的業績和口碑。與此同時保誠的入伙,也給黑石招來了更多的生意,如通用 汽車 公司,日本日新證券、三井信託等等都成了黑石的客戶。從那以後的黑石總算時來運轉,生意越做越大。



04 嚴格的風控和精準的眼光

讓黑石蓬勃發展



在投資行業,要成功最關鍵是把握兩大原則,一是少虧錢,二是多賺錢。前者需要嚴格的風控,後者則需要精準的眼光,黑石集團正是靠著雙管齊下,不僅超越了KKR等前輩,也頂住了北極星集團等後來者的沖擊,穩坐行業老大的位置。


首先風險控制,這是投資第一要素。


有一句話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在變幻莫測的資本市場,財富的積累是緩慢的,但是要虧得褲子也不剩也就是一瞬間的事情,甚至因為一個錯誤葬送一個公司。股神巴菲特也說了,投資有三個要義:不要虧損,不要虧損,不要虧損。寧可錯過,也不要犯錯。


黑石採取的就是這種非常謹慎的投資態度,就從公司40萬美金的啟動資金就可以知道。要知道當時彼得森和施瓦茲曼都身價上千萬,對並購行業也十分看好,但是依然決定不冒風險,而是小小的投資一把,要是等到40萬美元花完,黑石還不能自給自足,那意味著投資失敗。


事實證明這種對風險把控是明智的選擇,也讓黑石在後來的幾十年裡避開了好幾個投資陷阱。


比如1987年秋天在募到了六億美金之後,為了鎖定資金把錢放進了股市,但是好景不長,到了10月第二周股市開始劇烈波動,通貨膨脹也開始惡化,還有傳言說利率上漲,所有這些都將拖累經濟,打擊杠桿收購行業。施瓦茲曼非常緊張,他果斷在10月15號下達平倉指令,第二天黑石順利抽出了所有資金,僅僅過了三天就爆發了著名的黑色星期一股災,當天美國股市暴跌23%,投資者損失慘重,這次對黑石意義重大,假如當時沒有及時平倉,那麼新引進的投資者肯定紛紛要求撤資,這對剛剛成立兩年的黑石將是滅頂之災。


在少虧錢的基礎上,黑石還努力不賺錢,積極在全美國尋找投資機會,找啊找啊,終於在1988年做成了第一筆收購業務。


當時為了反擊惡意收購,美國鋼鐵公司宣布將出售包括鐵路和船舶運輸業務在內的資產,並用所得資金回購股票,經過評估黑石覺得盡管當時鋼鐵價格不斷下跌,但是並不影響運輸業務的利潤,所以正是一個比較好的收購時點。


於是黑石的幾個合夥人馬上跟美國鋼鐵的高管見面洽談,對於這次資產出售美國鋼鐵是心有顧慮,他們雖然是想賣掉大部分股權,減少資產負債表的規模,但又不想失去太多控制權,畢竟鋼鐵業務的原材料和產品的運輸還是要靠鐵路和船運,為了安撫對方,黑石在設計方案的時候,充分考慮了這些擔憂,給美國鋼鐵吃了一顆定心丸。


1989年黑石集團與美國鋼鐵組建合資公司,接管鐵路和船舶運輸業務,一開始合資公司情況並不好,估值也只有同行業公司的一半,而且6.7億美元的交易資金里,黑石只出了2%,其餘都是銀行貸款,但是僅僅不到2年時間,合資公司就基本把債務還完並開始盈利。


到2003年,黑石集團最終把合資公司的股權賣給了加拿大國家鐵路公司的時候,收益超過25倍。


彼得森和施瓦茲曼的投資水平真實到了化腐朽為神奇的境界。所以嚴格的風控和精準的眼光讓黑石的生意蒸蒸日上。不過,黑石不僅業務做得好,人緣也很棒。



05 實施合作夥伴戰略,與客戶和合夥人建立良好的關系


和美國鋼鐵公司的這次合作給黑石集團帶來了良好的聲譽,這不僅是因為黑石把美國鋼鐵從惡意收購危機中解救出來,同樣重要的是注重與被收購企業母公司的共同長期利益,要知道當時市場的很多收購者態度強硬,對收購的資產百般控制, 但是黑石卻願意在手握多數控股權的同時給美國鋼鐵同等的表決權,這種願意分權的開放策略和友好態度,讓他們贏得了源源不斷的業務,更是讓他們的業務能力節節攀升,在市場的競爭力日漸強大。


到了1980年代後期,由於市場上錢多資產少,收購價格越來越高,再加上經濟形勢難以捉摸,過去那種靠把握買賣時機、騰挪資產賺錢的路子越來越走不通,這種情況下收購者們不得不踏踏實實想辦法改善企業經營來賺錢,而不是倒買倒賣、快速套利。


在這種大環境下,黑石集團的優勢更加凸顯,利用合作夥伴戰略大大改善了被收購公司的運作效率,創造出投資收益,跟很多的大客戶的合作包括時代華納公司,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等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當然了在公司做大做強、業務多元化的過程中,光靠彼得森和施瓦茲曼兩人肯定不夠,團隊必須補充新鮮血液,公司要吸引人才一半要麼給高薪要麼給股份,但這會分散黑石的控制權,怎麼辦呢?


他們兩人一商量, 創造了一種新商業模式——合夥人制度


在吸引到頂尖的人才之後,黑石集團就會成立相應的子公司,並給對方較多的股份,這樣一來既能留住人才,又能保證黑石本身的股權不變。靠這種模式,黑石從華爾街其他的金融機構和政府財政部門挖來了不少人才。


憑著跟客戶、和員工的合作夥伴關系,黑石集團業務紅火、人脈和諧,可俗話說沒有常勝將軍,黑石也又投資失敗的時候,又是如何應對呢?



06 順應行業而變,黑石成為私募行業的

領頭羊



1989年黑石集團接連經歷了幾次投資失敗。


當時他們剛剛收購了兩個公司,卻不巧剛上經濟形式惡化,其中一個公司甚至已經頻臨破產,他們既不能從公司盈利償還貸款的利息,也不能從銀行融到過橋貸款來暫時緩解危機,結果最後收回的資金還不到投入的六分之一。之後黑石又錯誤投資了股市,短短幾個月,損失了十幾個點。


一年裡投資連連受挫,再這樣下去黑石恐怕要名聲不保,於是公司建立了更完善的投資審查制度。還立下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任何人只要犯一次嚴重錯誤就必須出局,哪怕合夥人也不能倖免。


但這些失利也不能全怪項目負責人,畢竟到1990年代杠桿收購的狂潮已經逐漸退去,信貸已經變得不那麼容易,德崇證券掌控的垃圾證券也失去了市場,杠桿收購從野蠻生長走向了精細化運營,經過十幾年的肆意發展,杠桿收購的名聲並不好,為了改變形象收購者們給它安上了一個更好的名字——私募股權。


在那以前私募股權一直指的是對有潛力的年輕公司進行風險資本投資,由於它對創新經濟的促進作用,還一度備受贊美,但是從那之後,私募股權基本成了杠桿收購的代名詞,世界上的大型私募股權公司基本是七八十年代的杠桿收購者。


就在杠桿收購行業發生巨大變化同時,老搭檔彼得森和施瓦茲曼也分道揚鑣了。其實兩人在合作之初就沒有被看好,兩人不管是年齡、性格還是行事風格都相差太遠,到了九十年代,黑石集團已經成了氣候,一直負責拉人脈和找項目的彼得森慢慢變得不那麼重要,而負責項目執行的施瓦茲曼由於付出了更多精力和心血,自然就成了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在施瓦茲曼的領導下,黑石先後完成了樂高玩具,杜莎夫人蠟像館等一系列成功投資,奠定了在業界的統治定位。


與此同時,隨著公司元老們紛紛自立門戶,新人才不斷加入,黑石集團也開辟了新的投資業務,比如債務重組,房地產風險投資,另類資產管理等,幸運的是由於沒有跟風做 科技 公司的風險投資,黑石不僅沒有受到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的沖擊,反而在市場衰退中撈到了不少兼並重組的機會,在撒拉尼斯等周期性的收購案中大賺一筆。


除了含義有所改變,經過21世紀的私募股權資金的來源也發生了變化,在機構投資者中,企業養老金和政府養老金的比例不斷提高,給私募股權帶來了大量穩定的長線資金,也讓這個行業變得更加集中,同時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也看上私募股權的高收益,想從中分一杯羹,但問題是法律不允許公眾直接進行這類投資,於是上市就成了私募股權公司們的新目標。


2007年6月低,黑石集團率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又一次鞏固了行業領頭羊的地位。


到如今以杠桿收購為主的私募股權行業已經走過了半個世紀,它到底給資本市場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07 價值的創造者還是毀滅者,私募股權的功與過


如果說七八十年代的私募股權只是一小批銳意創新的變革者,如今已經成了比肩高盛等傳統華爾街巨頭的龐然大物。


2008年金融危機,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為了聯手拯救雷曼兄弟公司,美林證券和美國國際集團甚至還和黑石集團、及其他私募股權公司尋求資金幫助,可是對於私募股權公司的看法,人們褒貶不一,盡管他們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重構公司業務的價值創造者,在大部分人心中,七八十年代留下的掠奪者的形象還是揮之不去。


很多人認為,私募股權在資本市場上是為了尋找合適的吞並目標,一旦得手就毫不留情的遣散員工、肢解公司,把優質資產出售後丟下負債累累的殘骸,發了橫財以後就揚長而去。《門口野蠻人》講的就是KKR收購雷諾茲·納貝斯克的過程,把這種掠奪者的形象展露無疑。


然而,越來越多的學術研究已經為私募股權平了反,比如歐洲議會曾經為美國23年裡4701家公司IPO進行研究,發現有私募股權支持的公司,股票表現比其他公司更好,說明私募股權並不會掏空公司的價值,畢竟如果把收購過來的公司榨的連渣都不剩又怎麼能轉手賣掉賺錢呢?


除此之外私募股權還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首先,私募股權能夠提供重要資金,幫助那些衰敗的陷入困境的公司盤活資產,恢復生機做大做強。 前面提到的樂高玩具、杜莎夫人蠟像館都是在黑石的幫助下發展成國際性的大企業。


其次,私募股權在收購公司以後,為了甩掉巨大的債務負擔,往往會對公司業務進行無情的審視,大刀闊斧的裁員重組,這雖然會造成一定的失業問題,卻能讓資金和資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利大於弊。


最後私募股權在挑選收購目標的時候,往往會瞄準那些運營狀況糟糕,股票價值被低估的企業, 這種策略主要是為了方便他們在收購之後輕易扭轉公司狀況,提升股價, 這也為那些忽略資本市場的企業管理者們提個醒,增加危機感,迫使他們努力提升公司價值,對股東負責。


總而言之,透過黑石這家經歷了風風雨雨的私募股權公司,我們會發現美國的私募股權行業是從瘋狂走向冷靜,從野蠻走向成熟,而在我國,私募股權還是一個新興事物,需要積極的約束和引導, 基金管理者們應該發展出自己的投資理念和哲學,注重收購企業的長遠利益,發展多元化的業務,監管部門也應該吸取美國七八十年代的教訓,進行嚴格監管,防止私募股權泛濫,破壞正常的市場秩序。

㈢ 中國有哪些產業被外資控制

驚心動脈,28個主要項目,外資佔21個項目。

㈣ 黑石集團終止收購SOHO中國,終止收購的原因是什麼

黑石集團終止收購SOHO中國是因為市場監管部門的介入。黑石集團和SOHO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SOHO中國第1次賣身的時候就聯系的是黑石集團,但是似乎中國並沒有成功將自己的股份賣出去,第2次賣身的時候也失敗了,第3次售後中國又一次和黑石集團達成了股份收購的意向,但是因為市場監管部門的介入而終止。

三、SOHO中國在2021年的業務呈現盈利狀態

SOHO中國的主要業務是出租業務。在2021年的時候SOHO中國的業務呈現一個盈利的狀態,並且是有一個比較健康的財務狀況的。但是SOHO中國卻一直沒有放棄出售自己的股票,一直在尋找能夠收購自己的企業,而黑石集團有兩次要約。

㈤ 吉利汽車股票代碼是多少

截止到2020年12月24日股票代碼為00175。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總部設在杭州,旗下擁有吉利汽車、沃爾沃汽車、倫敦計程車等品牌。其中吉利汽車在浙江台州/寧波、湖南湘潭、四川成都、陝西寶雞、山西晉中等地建有汽車整車和動力總成製造基地。

現有帝豪EC7(A級轎車)、博瑞(B級轎車)、博越(SUV)、帝豪GS(跨界SUV)、遠景系、金剛系等10多款整車產品及1.0L-3.5L全系列動力總成產品。



(5)黑石投資持有的中國公司股票擴展閱讀:

吉利汽車集團隸屬於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總部位於中國浙江杭州,在浙江台州/寧波、湖南湘潭、四川成都、陝西寶雞、山西晉中等地建有汽車整車和動力總成製造基地,並在白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建有海外工廠。

吉利汽車集團是中國領先的汽車製造商,立志成為最具競爭力和受人尊敬的中國汽車品牌。吉利汽車集團旗下現擁有吉利汽車品牌、領克品牌和幾何品牌,擁有寶騰汽車49.9%的股份及全部經營管理權,以及豪華跑車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

2019年4月,吉利汽車與第19屆亞運會組委會正式簽約,成為杭州亞運會官方汽車服務合作夥伴,並正式啟動主題為「科技吉利,悅行亞運」的亞運戰略,標志著吉利汽車品牌升級征程進入全新階段。

㈥ 黑石在中國買了哪些股票

黑石在中國買的股票有,遼港股份,SOHO中國28.56億股股份。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黑石以13億美飢判元從泛海手中買下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成為年內黑石在中國交易金額最大的一筆收購。是美國一家資產管理和金融咨詢服務肆肢茄公司,管理資產近900億美元,中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目裂察前擁有黑石集團數十億美元股權。

㈦ 2021年4月黑石集團為什麼減持中聯重科的股票

據公開資料顯示,中聯重科為國內工程機械裝備製造領域的領軍企業,為全國首批創新型企業之一,主要從事工程機械和農業機械的研發、製造、銷售和服務。其中,工程機械包括混凝土機械、起重機械、土石方施工機械等;農業機械包括耕作機械、收獲機械、烘乾機械、農業機具等。
公司機械銷售包括一般信用銷售、融資租賃和按揭等三種形式。今年上半年,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222.62億元,同比增長51.23%;歸母凈利潤25.76億元,同比增長198.11%;經營性現金流35.75億元,同比增長124.19%。
對於中期凈利凈增近兩倍的中聯重科,黑石集團是因為什麼理由作出減持呢?
其理由或可能是出於對公司在農業機械方面的看空。
從中期分行業收入來看,公司主業務之一的農業機械取得收入9.11億元,毛利率為10.37%,遠低於工程機械行業(毛利率29.74%)及金融服務(毛利率99.73%)。而且,公司農業機械收入同比下降2.57%,為三大業務中唯一出現下滑的。
公司表示,上半年機械行業主要受市場需求不振、糧價走低、補貼拉動效應遞減等影響,導致傳統農機市場銷量出現下滑,因而收入同比亦在下降。
而目前,農機行業仍處於轉型升級期——言下之意,公司未來在該行業的收入仍有可能會下降。
回顧近幾年的收入統計,中聯重科在農業機械行業的收入亦由2016年的34.5億元大幅下滑至去年年底的14.8億元,其收入縮水超過一半。
據農機360網統計,截至今年6月28日,全國農機購置中央補貼配額總共為180億元,但已發放的僅有25.27億元。
除此之外,國際農機跨國公司迪爾、久保田目前均已進入中國的農機市場,令行業競爭更趨激烈。在市場下行的情況下,疊加外來玩家的夾擊,中聯重科在農機行業未來可能仍會舉步維艱,這也可能是黑石集團在公司股價年內暴漲超過一倍之後做出減持決定背後的一大顧慮。
黑石集團減持是否過慮?
然而,若拋開農業機械行業,來看公司在工程機械行業的表現,會發現上半年中聯重科工程機械產品的銷售均較為理想。
其中,混凝土機械和起重機械的銷售收入分別同比分別大幅增長了31.15%和94.75%。
與農業機械行業持續下行不同,工業機械行業在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前提下,目前行業正加快整合,主要產品市場需求持續向龍頭企業集中——而中聯重科作為工程機械業的龍頭生產企業,自然亦會從中受益。
而在下半年,隨著央行降准、剩餘專項債發放,加之貿易摩擦下經濟下行的壓力,國產「大」基建將再一次「箭在弦上」:據悉,川藏鐵路、臨港自貿區等無論是施工技術還是施工規模都足以稱得上「大」的項目都已在近期先後上馬。
在大基建熱鬧正酣的前提下,中聯重科的起重機械和混凝土機械下半年其實有望繼續暢銷。
而由於中聯重科在工程機械方面取得收入所佔比例較高,即使在農業機械再出現下滑,或許公司工程機械收入放量大增足以覆蓋農業機械收入的下滑,並可能繼續實現營收及利潤的大增。
且從上周公司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透露的情況來看,今年上半年農業機械業務板塊在剔除了政府補貼因素外,其虧損其實在大幅收窄,原因主要是公司對其產品結構做出調整,調整了經濟作物農機的結構。
上半年在產品結構出現優化的情況下,公司農機板塊未能實現盈利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需要出清老機型庫存。
按公司的解釋,下半年農機板塊業務應會出現較為明顯的改善。
另外,即使短期而言農機板塊仍不見好轉,但長遠而言,鑒於國家推行「智慧農業」政策,未來中高端農機或將占據行業主流。在這一方面,擁有技術和研發優勢的中聯重科或可以憑借技術上的優勢重新佔領農機板塊的市場。
而對於公司下半年業績的走勢,幾大券商均一致看好中聯重科。
華創證券認為,下半年在需求端的地產投資或仍將維持高位,基建投資有望企穩,疊加環保因素促進的更新需求,預計公司起重機混凝土機械仍將保持增速。至於新產品方面,公司的高空作業平台開局良好,未來或將成為高空作業平台領域的第一梯隊企業;土方機械新產品已完成全國省級銷售服務網點布局,未來或亦將成為公司新的增長點。
因此,機構上調公司盈利預測至2019-2021年EPS分別為0.54/0.64/0.71元,對應PE10/9/8倍,並給予公司2019年12-13倍估值水平,調整目標價區間為6.48-7.02元。
無獨有偶,瑞信近日亦發表報告稱上半年公司兩旗艦產品(混凝土機械和起重機械)銷量大增,毛利率也分別提升5.2個百分點及3.8個百分點,總體毛利率提升4.5個百分點至30%,因此亦上調今年全年、2020年及2021年盈測18%、23%及24%,以反映公司上半年業績表現。目標價則上調至6.91港元。
綜合券商意見,並結合下半年基建行業走勢,無論黑石集團是處於何種原因做出減持,該決定或可能不算太明智。

閱讀全文

與黑石投資持有的中國公司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模塑科技股票走勢圖英為財情 瀏覽:817
iq實時回報etf股票價格 瀏覽:130
現金認購發行股票 瀏覽:199
邁瑞醫療股票今天的走勢行情 瀏覽:368
光訊科技股票出業績報告 瀏覽:490
中國老三板多少股票 瀏覽:794
股票十年漲幅排名 瀏覽:932
最新消息華夏銀行的股票價格這么低 瀏覽:81
銀行卡號被鎖怎麼換股票 瀏覽:166
手機軟體有什麼診斷股票軟體 瀏覽:238
一字漲停板股票走勢 瀏覽:931
安賢園中國的股票趨勢分析 瀏覽:189
南京銀行股票股東數量 瀏覽:696
巨星科技股票好嗎 瀏覽:554
怎麼看一隻股票價位是否合理 瀏覽:687
不會影響股票系數指的是 瀏覽:13
股票k線穿頭破腳是什麼形狀 瀏覽:103
股票對證券交易價格的影響 瀏覽:991
交通銀行的股票代碼是什麼 瀏覽:608
如何開設投資股票的公司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