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證券市場目前的發展趨勢
中國證券行業發展趨勢 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現狀
三十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國民經濟水平得到了較快提高。在宏觀經濟快速增長的大背景下,隨著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證券公司綜合治理等多項基礎性制度改革工作的基本完成,歷史遺留的一些突出的制度障礙和市場風險得以化解,我國資本市場發生了轉折性變化,宏觀經濟「晴雨表」作用日漸顯現。
(一)證券業競爭特點
1、風險控制和管理能力成為證券公司今後發展的基礎;
2、現有證券公司抵禦風險能力普遍得到提高,競爭狀態日趨激烈;
3、部分業務出現向大型證券公司集中的趨勢;
4、國內證券公司將面對來自境外同業更為激烈的競爭;
(二)證券業的發展趨勢
《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以來,資本市場各項改革和制度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尤其是股權分置改革順利實施,市場運行機制和運行環境正在得到改善,制約資本市場功能充分發揮及證券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性、制度性問題逐步得到解決;隨著中國證監會推出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以及對證券公司「分類監管、扶優汰劣」的監管思路的貫徹執行,我國證券業正迎來持續健康發展的新階段。
1、盈利模式的多元化
1980 年以來,美國證券公司營業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0.5%,其中經紀、自營與承銷業務收入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4.9%、5.9%和10%,而資產管理業務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則達到18.7%,其增長速度超過了經紀、自營、承銷等傳統業務。2006 年後我國證券行業業績實現了大幅增長,但其主要推動力仍然來自於傳統的經紀、承銷和自營三大業務,受市場和政策環境制約,創新類業務只在集合理財和權證創設等局部領域獲得突破。隨著證券市場制度變革和產品創新的加速,醞釀多時的一些創新業務都將可能進行試點,由此,證券行業業務創新的空間將得到實質性拓展,證券品牌也開始明顯凸顯出來,您在選購之前可以去 中國十大品牌網 maigoo了解一下具體的品牌信息,此網站不僅為我們展示了十大證券品牌名單,而且還為我們介紹了證券知名品牌的相關信息。
除了品牌性企業起到標榜作用以外,相關的業務結構也將得到有效改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創新類業務直接為證券公司帶來新的收入來源,如資產管理業務帶來的資產管理收入及其他可能推出的創新業務帶來的收入等;
(2)創新類業務的推出將拓展傳統業務的經營領域,並將提升傳統業務的收入規模,改善公司收入結構。
2、經營的規范化
證券行業的綜合治理在規范業務發展、基礎性制度建設和優化行業競爭格局等方面都取得了關鍵性成效。經過綜合治理,國債回購、自營和委託理財等高風險業務有效規范,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險機制已經建立,高風險證券公司的重組方案基本落實,證券公司的風險已得到有效釋放。證券行業的監管機制、證券公司的治理機制以及經紀業務第三方存管等基礎制度建設正向縱深推進,並將為行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3、發展的規模化
為了加強證券公司風險監管,督促證券公司加強內部控制、防範風險,我國證券行業建立了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險控制指標體系,未來證券公司的業務規模將直接取決於證券公司的資本規模。根據《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證券公司經營各類業務的資格條件與其凈資本規模掛鉤,如證券公司凈資本與各項風險准備之和的比例不得低於100%,並要求證券公司在開展具體業務時,需要根據不同業務類型按照不同比例計算風險准備。在新的監管體系下,證券公司發展的規模化不僅體現在業務規模的快速擴張,而且主要表現為資本實力的快速提升。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險控制機制確立了凈資本在決定業務牌照和潛在業務規模方面的決定性作用,使得擴充凈資本已成為證券公司未來發展的當務之急;而行業業績的快速提升也為證券公司通過公開上市、增資擴股等途徑擴充資本提供了可能。2007年以來,越來越多具備上市條件的證券公司通過借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等方式尋求上市,以建立資本持續補充機制,提升資本實力。
4、行業競爭的國際化
中國政府在2007年中美第二次戰略經濟對話期間宣布,將於2007年內取消外資證券公司進入國內市場的禁令,並將逐步擴大符合條件的外資證券公司的業務范圍,允許其從事證券經紀、自營和資產管理等業務。前述舉措將進一步推動國內證券市場的對外開放,國內證券行業的競爭將會加劇。外資證券公司在產品創新能力、數據積累加工能力、自身風險控制能力、人力資源管理能力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將向國內證券品牌公司發起強有力的挑戰。國內證券公司原有的傳統業務將直接受到威脅;同時,國內證券公司在諸多產品創新領域也將面對外資證券公司的激烈競爭。
❷ 證券公司現狀怎樣
證券經紀、自營業務以及利息收入為行業前三大收入來培慎源
按中國證券業協會的劃分來看,中國證券行業主要業務有投行業務、經紀業務、代理銷售金融產品、投資咨詢、資產管理、利祥中數息收入等。2022Q1-Q3中國證券行業實現營業收入3042.42億元。其中,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收入約877.11億元,佔比為28.83%,為行業最大的業務板塊。其次,自營業務和利息收入佔比分別約18.42%和15.56%。投資銀行相關的業務收入約1253.48億元,營收佔比為14.66%。
❸ 中國股票走勢分析報告怎麼寫
股票對於現在的我們已經完全不再陌生,至今,股票市場已然有四百餘年的歷史。自90年代初,改革開放以來,股票市場進入中國雖然短暫,但卻引發了軒然大波!經歷數次大的起落,造就了許多「一夜暴富」的案例,人們認識到股票市場的巨大商機。但也蘊含了巨大的風險,正所謂股票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股票市場,風雲變幻,能正確把握股票市場走勢,則顯得至關重要!
我們僅從宏觀形勢來回顧分析中國股票市場至今的發展形勢。
首先,從1992年開始,鄧小平南巡講話,股票正式立足中國,甫一開始,便進入牛市,持續暴漲階段,1992年開市100點1429點1992年底400點,僅僅一年。1992年底400點1993年(3個月)1500點左右1995年500點,周期更新之快如同跑馬。
而自1996年初,中國股票市場進入了一個相對漫長的增長期,及至2001年沖到了2000多點之後最終達到了它的陽極點,陽極則陰,進入了一個回落期,到2005年跌破1000點。其實,中國股票市場1996年之前的股票行情不能稱為真正的股票市場,其漲跌循環之快,令人瞠目結舌!1996年之前的股票市場是以政府為主導的股票市場,而那時中國正處於經濟轉型的一個歷史階段,人心浮躁,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導致股票市場的大起大落!
我們再看2005年之後的股票市場,2005年六月,股票市場以1000點左右起航,2006年11月達到2000點,2007年二月達到3000點,5月達到4000點,10月達到最高紀錄6000多點!2005年至2007年股票暴漲,受到當時國際國內政策形勢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股票持續暴漲。根據蔣氏平衡分析法,陽極則陰,經過近乎兩年的暴漲,股票已然達到了陽極點,其後必然是陽極則陰,進入急劇跌落期。
事實也是從2007年末,2008年初,股票市場進入了一個暴跌階段,其後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到2011年,其最低點已然跌倒2000多點,從西方經濟學規律來講,是價值規律的作用,暴漲後的股票價值嚴重高於其實際價值,進入跌落階段是必然,從蔣氏平衡分析法理念來講,就是一個陽極則陰的過程,是不可不免的。
而根據蔣氏平衡分析法,陰極則陽,陽極則陰,綜合中國近二十年的股票市場發展走向規律,預計中國股票市場將在2012年下半年見底,然後進入穩步的回升階段其持續時間不少於5年!從經濟學角度講,盛衰相繼(陰極則陽,陽極則陰)是資本市場的必然體現,自2009年預計至2012年下半年,這些新出現的問題必然逐步緩解,資本市場對於其擔心的問題必然有了一個充分的反應。這些都將促進中國股票市場向著樂觀方向前行。而中國也必然會尋求更好的機制增加經濟發展活力,這都對中國股票市場的回升產生積極影響!
綜合以上中國股票發展歷程,我們可以將其劃分為如下幾個階段:
一:初創階段(1991年以前),這個階段,中國剛剛接觸股票這個概念,由於受偏激的共產主義思想,認為只有資本主義才有股票,股票市場受到抵制,在中國幾乎完全沒有市場!根據蔣氏平衡分析法,這個時期股票處於陰極點。
二:初創發展階段(19911995年),改革開放,鄧小平南巡講話初步確定了股票市場在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地位,股票市場初步發展,購買人數少,其供應量小,流動性差,有漲跌停板限制,因此只要購買人數一增多,其便會急劇上漲,反之則會下跌,加上經濟轉型的特殊歷史時期,從而造成了在幾個月內漲跌幾倍的現象,根據蔣氏平衡分析法,這個時期處於陰極則陽,陽極則陰的快速往復循環階段。
三:步入正常發展階段(1996年後),隨著經濟法規的不斷完善,資本市場自我調節能力成熟,中國股票市場進入正常發展階段,即不會出現19911996年之間股票市場漲跌循環時間極短的狀況。
預測上升期(2012下半年之後至少5年內),中國中國股票市場經過2005年至2007年的持續迅速上漲之後,在2008年開始暴跌至今,將於2012年下半年見底,結束其持續下跌階段,開始進入穩步上升階段,持續時間將不少於5年!的推論是結合根據蔣氏平衡分析法結合中國股票市場二十多年發展規律,綜合當前國際國內未來形勢走向給出的論斷!
作者介紹:蔣健才先生於1956年出生.70年代中後期響應號召,上山下鄉。到80年代和90年代初,重新回到城市,供職於大型國有企業,1993自己下海經商。自幼非常喜愛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其優秀代表中醫文化。二十年磨一劍,在中醫陰陽平衡理論的基礎上,成功獨創了蔣氏平衡分析法,成為中國將中醫陰陽平衡理論全面、系統地應用於社會各行各業發展趨勢分析第一人。
❹ 股市走勢與國家整體經濟形式之間有什麼關系
看到這個問題,首先讓我想起一句話,一百多年前,查爾斯·H·道的道氏理論對股市有個十分經典的歸納:「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一直到今天,幾乎從來沒有人會從根本上去否認這句話;在其他國家或許這個歸納是適合的,但在中國,二者之間雖然也有一定關聯性,卻並不那麼明顯。
我們以美國為例,從長期看,美國股市幾十年來的快速成長,離不開美國經濟的支持。美國國內生產總值自1960年到2006年增長了近26倍,從5000多億美元(名義GDP)增長到13萬億多美元(見下圖1),同期美國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指數也上漲了26倍多,從1960年代初的400至500點,上漲到2006年的14000多點(見下圖2)。其間盡管幾經波折,但是,美國經濟的強勁增長,支撐了美國股市頑強的成長之路,而美國股市的迅猛發展,也為宏觀經濟增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來源。
1960年-2006年美國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指數走勢
觀察美國股市的發展之路可以發現,美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正是美國股市不斷增長的基礎所在,宏觀經濟的持續增長又是股市強勁增長的堅實基礎,二者之間血肉相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中國,股市和經濟在5年前、10年前甚至更久的時候里,股市和經濟基本上是完全背離的,幾乎沒有關聯性,原因是中國股市總市值和中國經濟總量不成正比,所以關聯性小。
中國股市嚴格來講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規模小、質量差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盤子小的個股更容易被資金大戶所控制。在其他相對成熟的股市,一波上漲或下跌行情一般需要幾個月到一年甚至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但在我國一波行情能在數天之內走完全部歷程,時間快得連人們使用技術分析的工夫都沒有,股價波動也沒有什麼規律。也就是說只有當股市達到一定的規模後,也只有當股市的變化與當時經濟發展狀況相聯系的時候,股市才能起到經濟「晴雨表」的作用。
從股市與經濟增長率之間關系來分析:
近10多年間,我國GDP的實際增長率最高是1992年的14.2%,從1993年開始,連續7年下降,直到1999年到達低谷。但在這7年中,我國股票市場以上證指數的年平均數來算,有5年上漲。尤其是1995年到1999年,GDP增長率連續4年下降,降幅達30%以上,股票市場卻連續4年上漲,漲幅達到110%。相反,2001年到2005年的4年間,GDP的增長率連續提高,股票市場卻連跌了4年。由此看來,股市對經濟的反應並不那麼機械地對等。
從股市與公司利潤之間關系來分析:
從兩方面來看:
1、是上證指數與公司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從1994年平均17.77%的凈資產收益率開始,到1998年9.17%,我國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連續4年下降,降幅高達48.4%。而這4年的股票市場有兩個為強勢整理年份(1995年和1998年),兩個為顯著上漲年份(1996年和1997年),上證指數的年平均數4年間上升了78.76%。
2、是指數與利潤增長率,為更准確地反應客觀狀況,扣除新股貢獻後的上市公司可比利潤增長率。從1994年以來,上市公司可比利潤增長率有5年為負,分別是1995、1996、1998、2001、2005年。5年中有兩個上升年份(1996和2001年),兩個強勢整理年份(1995和1998年),真正的下跌年份只有2005年。這一結果依然叫人氣餒,號稱經濟晴雨表的股市竟然連公司利潤增減都無法提前反應。
由此可見,經濟好,只是股市上漲的一個積極因素,如果有更多更大的負面因素,經濟很好,股市有可能持續熊市。以中國股市為例,2003年,全球股市的熊市結束的一年,全球經濟也開始回升,中國在這一年開始,經濟自大概1995年前後第一次GDP增速重新達到了10%,並且一直持續了5年。但中國股市2003年只反彈了10%,2004和2005年繼續下跌創新低。什麼原因?因為2001年中國股市積累的泡沫太大,雖然經濟增長減少了泡沫,但阻止不了泡沫的破滅。
當然,也並不是說股市和中國經濟之間一點關系也沒有,起碼也反映了三點:
1、股市從總量趨勢上反映宏觀經濟。
宏觀經濟總量的長期趨升推動股價指數的長期趨升。這種反映同樣也不是機械的,即宏觀經濟總量的上升並不一定會推動股市上漲,股市只是圍繞宏觀經濟總量在上下波動而已。這種波動也不是無規則的:每當股價指數到達一個高點,股市就會由升轉跌,到達一個低點,就會由跌轉升。而促使這一轉折的因素很多,有時是公司利潤的增減,有時是經濟增長率的變化,有時是利率變動等。
2、股市從平均數上反映公司盈利水平。
統計1995年以來我國上市公司利潤的年平均增長率,得出一個數據:12.41%。然後我們以1995年的上證指數年平均數661點為起點,按12.41%的年均升幅算出各個年份的上證指數的理論值,最後再將實際的指數與之比較,顯示兩種趨勢高度重合,只是當市場樂觀時,指數就在它的理論值上方運行,當市場悲觀時,指數就在它理論值的下方運行。
3、股市與利率的關系比股市與宏觀經濟的關系更為密切。
特別是1994到2001年的7年間,以1年、3年、5年3種基準利率平均數計算的銀行存款基準利率從12.36%下降到2.61%,這可以完全解釋這7年的牛市歷程。2001年,由於股市估值已大幅度透支了利率下降效應,大盤開始調整。2002-2003年,伴隨利率小幅下降,股市進入相對平穩階段。2004-2005年,利率重續升勢,股市又跌一波。2006年,雖然平均基準利率由3.03提高到3.21,但其間上市公司的可比利潤出現53.61%的巨大升幅,推動股市大幅上漲。2007年,雖然平均基準利率提高到4.31,但上市公司可比利潤達到63.88%,推動股市以更大的幅度攀升。
最後總結一下,未來股市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比如二三十年內,和經濟可能是基本對應的,不過大多數投資人不可能像投資房產一樣中長期持有股票,而對於一兩年的股市行情,資金因素是股市漲跌的關系。因為最近10多年,社會主流的投資渠道是買房;最近一兩年,信託業的興起又導致較多的股市資金流向10%左右固定收益的信託產品。而股市的話,中國的股票消費者雖然普遍比較「小白」,但畢竟不是傻,決策層長期把股市消費者當成了「備用小金庫」,一旦有了更好的投資渠道,股市就會越來越被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