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葯股份和中國醫葯這兩個上市公司是什麼關系
二者作為上市公司沒有關系,但二者的控股股東都是國資委下的企業國葯股份控股股東是國葯控股,中國醫葯控股股東是中國通用技術
資料拓展
國葯集團葯業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發起設立,經國家經貿委批准,於1999年12月21日正式成立。國葯股份經營范圍包括:組織葯品生產;化學原料葯、西葯制劑、生化葯品、生物製品及中成葯的銷售;自營和代理各種商品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進料加工和「三來一補」業務;對銷貿易和轉口貿易;保健食品的銷售及與上述業務有關的咨詢。2016年2月18日,國葯股份宣布停牌;2月25日,國葯股份發布了《關於實際控制人延期履行相關承諾的公告》,國葯集團擬延期履行相關承諾,將承諾完成期限由原先的2016年3月11日延期至2017年3月11日。
B. 高瓴資本重倉的百濟神州闖A股,6年虧損124億,曾遭機構做空
文 | 楊萬里
又一家葯企巨頭擬回A股上市。
近日,百濟神州公告稱,預計將於2021年上半年在科創板上市。該公司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主要出於公司業務及戰略發展的考量」。
如果百濟神州成功登陸科創板,它將成為第一家同時在美股、港股和A股上市的本土葯企。
百濟神州在美股市場和港股市場表現較好,被資金追捧的原因是明星投資機構高瓴資本持股以及公司手握重磅自研產品。
然而,百濟神州也被外界爭議,主要是公司業績持續虧損,6年間累計虧損約124.6億元。業績虧損背後又與高研發投入有關。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9月,百濟神州曾遭做空機構狙擊。機構J Capital Research(美奇金)曾質疑公司造假,一度引發股價暴跌。
時隔一年後,如今百濟神州向A股IPO發起沖刺。按照以往規律,若上市大概率會被市場炒作。但沒有基本面支撐,估值也難以被「故事」支撐。
回顧百濟神州的上市歷程,公司於2016年2月份以24美元價格在美股上市,目前在美股累計漲幅超10倍。2018年8月,百濟神州又以108港元價格在港股上市,目前在港股累計漲幅超50%。
百濟神州被資金追捧的第一個原因是高瓴資本為公司股東。高瓴資本在資本市場的影響力不言而喻,大部分被重倉的個股皆受投資者追捧。
高瓴資本三季度美股持倉數據顯示,百濟神州位列其第二大重倉股。實際上,高瓴資本一直重金押注百濟神州,從2015年至今,連續8次不斷投資該公司。今年7月份,百濟神州定增1.46億股票,募集資金20.8億美元,高瓴資本就認購了不低於10億美元。
百濟神州被資金追捧的第二個原因是公司手握重磅自研產品。
目前,百濟神州已有兩款產品實現商業化,分別為PD-1葯物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和BTK抑制劑百悅澤(澤布替尼)。
百澤安於去年年底獲批上市,用於治療至少經過二線系統化療的復發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今年4月,經國家葯監局的批准,該產品適應症擴展到尿路上皮癌(比如膀胱癌)。
三季度財報顯示,百澤安在華產品收入為4994萬美元,去年同期收入為零。這意味著,百澤安開始給公司帶來收入。
另一款產品百悅澤於去年11月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有 財經 媒體分析稱,它是 歷史 上第一個完全由中國企業自主研發,得到美國FDA批準的抗癌新葯。
三季度財報顯示,百悅澤在華和在美的產品收入為1566萬美元,去年同期收入為零。同樣,百悅澤也開始給公司帶來收入。
有業內人士曾表示,百濟神州的研發能力確實強,百悅澤(澤布替尼)雖然銷售額並不高,但卻是第一個被FDA批準的中國抗癌葯,這也是支撐近兩年它股價大漲的重要原因。
百濟神州雖然是資本市場的明星公司,也一直被投資者爭議。外界聚焦點在於該公司處於持續虧損狀態。
美股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百濟神州歸母凈利潤虧損11.2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3.7億元),同比增加約100.45%。
百濟神州對此表示,主要系臨床試驗費用和研發費用的顯著上漲。今年前三季度,百濟神州的研發投入高達9.39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1.5億元),超過A股葯企龍頭恆瑞醫葯逾20億元。
一般而言,創新葯企都以研發導向為主,「燒錢」是一大特徵,百濟神州正是符合。
在2014-2019年期間,百濟神州研發投入分別為 2186萬美元、5825萬美元、9803萬美元、2.69億美元、6.79億美元和9.273億美元,6年間累計投入研發費用約為20.5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4.4億元)。
高研發投入導致公司持續虧損。
在2014-2019年期間,百濟神州歸母凈利潤分別虧損1828萬美元、5710萬美元、1.192億美元、9311萬美元、6.738億美元和9.486億美元。合計看,百濟神州6年累計虧損約1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4.6億元)。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部分投資者更看重市場估值差異所帶來的收益,而並非業績成長所帶來的收益。因此,即使百濟神州處於虧損狀態,投資者仍然會追捧。
我們關注到,在2019年9月5日(美東時間),J Capital Research(美奇金)對百濟神州發布做空報告,直指百濟神州涉嫌偽造近60%的銷售額並捏造了超過1.54億美元的收入。
做空報告發布當日,百濟神州在美股大跌6.78%,市值蒸發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9.3億元)。
到了9月6日下午,百濟神州回應稱,該報告的指控「失實、毫無依據且具誤導性」。但是,當日百濟神州股價再次下跌7.95%。
作為明星葯企,如果百濟神州成功回A股上市,可能會被資金炒作。但投資者也得警惕「過山車」行情。此前,回A的明星葯企康希諾和君實生物已上演類似一幕。
康希諾上市首日,股價最高漲至477元,總市值一度突破1100億元。之後,在一個月時間里,其股價最低跌至249.23元,跌幅高達47.7%。截至周三收盤,康希諾股價為378元,依然未超過前期高點。
君實生物上市首日,股價最高漲至220.4元,總市值一度突破1900億元。然而,由於業績持續虧損以及被自媒體公開質疑,其股價已跌破70元,總市值不到600億元。
股價最終由基本面決定。市場現在之所以追捧百濟神州,是對公司未來看好。如果業績不能落地,再好的「故事」也難以支撐公司的估值。
百濟神州能否成功過會以及後市表現如何,我們將繼續保持關注!
C. 中國三大醫葯巨頭分別是什麼
中國三大醫葯巨頭:
1、恆瑞醫葯:研發之王
⑴醫葯三巨頭當中,受集采打擊最大的無疑是國內創新葯之王恆瑞醫葯。
⑵由於多種產品被納入集采後價格降幅較大,恆瑞今年業績受到巨大影響。今年前三季度,恆瑞營收202億,同比僅增長4%,凈利潤42億,同比下降1.21%。其中,第三季度公司營收和凈利潤更是出現雙降,營收降幅甚至達到了14.84%,這是最近10年來從沒有出現過的情況。
⑶集采帶來的業績壓力,使恆瑞在資本市場也表現低迷。今年以來,恆瑞醫葯股價下跌超過40%,是上市20年來表現最差的一年。
2、邁瑞醫療:國際化野望
⑴作為國內最大的醫療器械公司,邁瑞醫療在行業內堪稱一家獨大。其中,監護儀、呼吸機、彩超、除輸注泵、燈床塔、POC超聲等都是國內第一;而監護儀、麻醉機、血球分析產品市場份額更是躋身全球前三。在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醫學影像三大重要領域,邁瑞在國內幾乎沒有對手。
⑵更重要的是,相比創新葯賽道中後發企業的超車壓力,醫療器械賽道的行業格局要穩定很多,因為器械技術迭代屬漸進型創新,企業的競爭力來自於長期的技術積累,後發企業很難通過顛覆性創新實現彎道超車。
3、葯明康德:創新葯賣水者
⑴集采對缺乏技術優勢的仿製葯沖擊巨大,國內醫葯公司向創新葯轉型的訴求將更加強烈,作為創新葯賣水者,醫葯外包行業龍頭顯然是創新葯熱潮的受益者。
⑵背後的邏輯,是因為創新葯研發非常復雜和艱難。行業內很早就流傳著「雙十定律」的說法,即研發一款新葯,平均要花10年的時間,同時要燒掉10億美金。恆瑞過去10年研發投入接近200億,才研發出來8種創新葯,可見醫葯研發的周期之長、難度之大。
⑶醫葯外包企業存在的價值,就是通過規模化和專業化能力,推動創新葯研發的速度和質量,同時降低研發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