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發展證券市場的作用
新中國的證券市場是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而逐步發展壯大起來的。
經過10多年的發展,我國證券市場已初具規模。截至2002年8月底,我國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達1200多家,上市公司市價總值超過5萬億元,佔GDP的比重50%以上,證券基金近60隻,基金資產總規模超1000億元,累計股票融資總額達8300多億元,已開戶投資者數接近七千萬人。我國證券市場已經成為除日本外亞太區最大最有活力的證券市場之一。可以說,我們用十多年的時間就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證券市場上百年的歷史,為下一步完善市場建設,開創未來證券市場新局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證券市場的建立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證券市場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一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為我國的經濟體制和國有企業改革以及國民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首先,在過去十多年裡,證券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對我國國企改革和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它為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發展籌集了大量寶貴的資金,解決了企業生產經營所需要的資金。它促進和初步實現了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建立和企業經營機制的轉變。原有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通過上市的改制過程,轉變為公司治理結構健全、運營高效的上市公司。同時,一大批大中型企業通過改制上市,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實踐中起到了先導和示範作用,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為我國國有企業的下一步深化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其次,證券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壯大已經成為資源配置的重要橋梁。一方面,企業上市的過程就是資源配置的過程。十多年來,一大批國家重點和鼓勵發展的、對產業升級換代有重要作用的國有企業成為優先扶持上市的對象,並成功地發行上市,充分發揮了證券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在證券交易市場上,大量資金流向收益率高的行業和上市公司,企業價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與此同時,證券市場上的兼並重組活動也日趨活躍和規范,使社會資源進一步向優勢領域和優勢企業集中。
在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一批優秀企業和優秀企業家通過證券市場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1000多家上市公司不僅已經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中堅力量,更在向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不斷加速前進。同時,在中國這一高儲蓄的國家,證券市場在引導資金從消費成為企業的投資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進一步加快了我國的資本積累速度。
第三,證券市場的建立和發展有效地減輕了我國國有銀行的借貸壓力和經營風險。國有企業在"撥改貸"改革過程中,不少呆帳壞帳沉澱在國有銀行,加劇了銀行的經營風險。發展證券市場,擴大直接融資比例,化解了銀行系統的風險。據統計,境內股票融資額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已經從1992年的0.62%增加到2001年的4.25%。境內股票籌資占銀行貸款增加額的比率從1993年的5.70%提高到18.43%。
與此同時,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證券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一個重要行業,對推動國民經濟增長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伴隨著市場的發展,一大批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投資咨詢公司等市場中介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並獲得了迅猛的發展,它們創造的價值已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的新興力量。
回眸過去,證券市場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成為我國先進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市場組織形式,在國民經濟中始終發揮著重要作用。放眼未來,我們必須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與時俱進,大膽開拓,進一步推進證券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 牟永寧 楊大力)
『貳』 簡要分析股票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對我國經濟生活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
股市是反映國民經濟狀況的一個窗口,股市的興衰反過來也影響著國民經濟發展的好壞與快慢。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國民經濟的發展決定著股市的發展,而不是相反。因此,國民經濟發展的狀況、對國民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的一些因素都將對股市及股市中存在著的各種股票發生顯著作用。對這些作用,股票投資者和分析者必須做到瞭然於胸,不然,他們就沒法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因此,分析宏觀經濟面對股市的影響,其意義十分重大。
在影響股價變動的市場因素中,宏觀經濟周期的變動,或稱景氣的變動,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對企業營運及股價的影響極大,是股市的大行情。因此經濟周期與股價的關聯性是投資者不能忽視的。
經濟周期包括衰退、危機、復甦和繁榮四個階段,一般說來,在經濟衰退時期,股票價格會逐漸下跌;到危機時期,股價跌至最低點;而經濟復甦開始時,股價又會逐步上升;到繁榮時,股價則上漲至最高點。這種變動的具體原因是,當經濟開始衰退之後,企業的產品滯銷,利潤相應減少,促使企業減少產量,從而導致股息、紅利也隨之不斷減少,持股的股東因股票收益不佳而紛紛拋售,使股票價格下跌。當經濟衰退已經達到經濟危機時,整個經濟生活處於癱瘓狀況,大量的企業倒閉,股票持有者由於對形勢持悲觀態度而紛紛賣出手中的股票,從而使整個股市價格大跌,市場處於蕭條和混亂之中。經濟周期經過最低谷之後又出現緩慢復甦的勢頭,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商品開始有一定的銷售量,企業又能開始給股東分發一些股息紅利,股東慢慢覺得持股有利可圖,於是紛紛購買,使股價緩緩回升;當經濟由復甦達到繁榮階段時,企業的商品生產能力與產量大增,商品銷售狀況良好,企業開始大量盈利,股息、紅利相應增多,股票價格上漲至最高點。應當看到,經濟周期影響股價變動,但兩者的變動周期又不是完全同步的。通常的情況是,不管在經濟周期的哪一階段,股價變動總是比實際的經濟周期變動要領先一步。即在衰退以前,股價已開始下跌,而在復甦之前,股價已經回升;經濟周期未步入高峰階段時,股價已經見頂;經濟仍處於衰退期間,股市已開始從谷底回升。這是因為股市股價的漲落包含著投資者對經濟走勢變動的預期和投資者的心理反應等因素。根據經濟循環周期來進行股票投資的策略選擇是:衰退期的投資策略以保本為主,投資者在此階段多採取持有現金(儲蓄存款)和短期存款證券等形式,避免衰退期的投資損失,以待經濟復甦時再適時進入股市;而在經濟繁榮期,大部分產業及公司經營狀況改善和盈利增加時,即使是不懂股市分析而盲目跟進的散戶,往往也能從股票投資中賺錢。當然還在有例外現象不時發生,例如,一般情況是企業收益有希望增加或由於企業擴大規模而希望增資的景氣的時期,資金會大量流入股市。但卻出現有蕭條時期資金不是從股市流走,而是流進股市,尤其在此期間,政府為了促進景氣而擴大財政支付,公司則因為設備過剩,不會進行新的投資,因而擁有大量的閑置貨幣資本,一旦這些資本流入股市,則股市的買賣和價格上升就與企業收益無關,而是帶有一定的投機性。此外,投資股票除了要洞悉整個大市場趨勢外,還要了解不同種類的股票在不同市況中的表現,有的股票在上漲趨勢初期有優異的表現,如能源、(機械、電子)設備等類的股票;有的卻能在下跌趨勢的末期發揮較強的抗跌能力,如公用事業股、消費彈性較小的日用消費品部門的股票。總之,投資者還應該考慮各類股票本身的特性,以便在不同的市況下作出具體選擇。
國民經濟形勢的好壞決定了投資的主觀願望。在國民經濟形勢比較景氣的年份,國民收入中用於積累的份額多,投資所需的資金與物資都有保證,投資的效益也較高,使投資者對投資的前途持樂觀態度,因而投資的願望就容易產生;反之,經濟形勢不好的年份,國民收入中大部分數額要用於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不至於下降和維持社會簡單再生產,投資缺少物質和資金條件,投資前途黯淡,投資願望就不易產生。 國民經濟形勢制約著投資實現的客觀條件 投資要在經濟大環境中進行,受這個大環境的調節支配。不同的經濟氣候對投資有不同的影響,從而使得投資者必須按經濟運行的要求對自己的投資戰略與行為進行調整與安排。就最簡單的來說,國民經濟會表現為繁榮景象和衰退形勢,在這不同的情況下,將促使影響國民經濟重要變化的各種關鍵因素的變數,例如利率與物價會發生提高或降低的變動。投資者在這種不同的環境中的投資活動,勢必要受到重大影響,而不得不作出一些相應的調整和安排,以謀求發展或生存。因此投資者必須對宏觀的國民經濟形勢作出適當的分析。投資者進行投資所考慮的首要問題就是投資對象與投資時機的選擇。投資者總希望把資金或資源投入到效益好、風險低、前途光明的部門或行業中去,同時也總希望能把握最佳投資時機,以期獲取最大利潤。與之相適應,投資者對國民經濟形勢的分析,主要應從兩個層次上進行: 第一個層次是對整個宏觀經濟形勢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它大致處於經濟發展的哪一階段、未來發展的大致方向,目的在於為決定是否投資與何時投資提供依據。 第二層次是對國民經濟形勢進行產業分析,比較各個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地位,明確各產業對經濟發展所做的貢獻,及各產業各自的發展趨勢,為選擇投資對象確定大致的方向。下面就從這兩個方面介紹對國民經濟形勢的分析技術。
『叄』 鑲″競鐨勪綔鐢ㄥ埌搴曟槸浠涔
1銆佽偂紲ㄥ彲浠ュ箍娉涘湴鍔ㄥ憳銆佺Н鑱氬拰闆嗕腑紺句細鐨勯棽鏁h祫閲戱紝涓哄浗瀹剁粡嫻庡緩璁懼彂灞曟湇鍔★紝鎵╁ぇ鐢熶駭寤鴻捐勬ā錛屾帹鍔ㄧ粡嫻庣殑鍙戝睍錛屽苟鏀跺埌鈥滃埄鐢ㄥ唴璧勪笉鍊熷唴鍊衡濈殑鏁堟灉銆
鑲$エ錛屾槸鑲′喚鍏鍙稿彂琛岀殑鎵鏈夋潈鍑璇侊紝鏄鑲′喚鍏鍙鎬負絳歸泦璧勯噾鑰屽彂琛岀粰鍚勪釜鑲′笢浣滀負鎸佽偂鍑璇佸苟鍊熶互鍙栧緱鑲℃伅鍜岀孩鍒╃殑涓縐嶆湁浠瘋瘉鍒搞
『肆』 股票市場的作用有哪些
一、為企業直接融資。在沒有股票市場的國家中,如企業生產經營需資金,一般通過銀行貸款。但是自從有了股票市場,有利地促進了企業的發展,許多原先不能做成的事都做成了。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貸款和上市融資反應在不同科目,貸款是企業負債,上市融資是實收資本,這筆資金一般不能隨便由投資人抽回,只能轉讓,這有利於企業減輕資產負債率,提高生產效率。
二、價值發現功能和經濟周期預測。一般來說,股市往往領先於實體經濟的發展。在經濟繁榮的初期,還不被人重視時,股市往往己反映了未來繁榮的預期,所以象06年股市的繁榮,實際上是反映了今後若干年中國經濟將有一個大的繁榮期。股市上各行業股票的被追捧,也反映了該行業在未來的成長性。因此股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預測性。如99年高科技股的受追捧,也是幾年後網路科技繁榮的預演。股市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使各國經濟學家均以股市走向來觀測國民經濟。
三、上市企業的廣告功能。一些原來名不見經傳的企業,一旦上市便成了全國皆知的聞名企業,極大地提升了企業形象,象海爾、青啤、伊利都是在上市後才發展壯大的。其廣告效果不亞於由專業大廣告公司做的策劃。
四、社會資源的配置功能。原先的計劃經濟在我國社會發展到一定時期後嚴重地阻礙了經濟的發展。一個成熟的社會更需要資源的社會的自主配置。由於資本的逐利性造成了資本會追捧高效率的企業而拋棄低效益的企業。這使得低效益的企業的資本和人才等向高效益的企業轉移,由管理更好的人才來運作,而股市中企業的兼並和收購成為更方便的渠道。
五、低層平民的經濟上升通道。有了股市使平民大眾都能分享國民經濟成長和企業成長的好處。現在企業越來越傾向於強者恆強,自從有了大型倉儲式超市,一般人便不能再開個小賣店或小超市了,創業變得更加困難了。長此以往,社會財富將越來越向少數人集聚,社會貧富將加劇,治安將更差。各國的管理者也意識到了這點,因些在發達國家雖然股市市值只佔所有企業的20%以下,但政府卻仍積極支持股市發展。試想一個下崗工人,沒有多少資金,創業又不夠,但是有了股市便可以以自己有限的資金投入股市,在一個健康成熟的市場他能分享到企業成長的好處。等他有了一定的資金可能又會重新考慮創業。一些外國學者分析中國封建史,為什麼幾千年中國封建史農民起義相對於西方國家來說並不多呢,主要原因就是科舉制度,一個低層平民可以通過科舉進入上層社會,這多少給受盡苦難生活的低層貧民一絲希望。比爾.蓋資等的成功在美國社會的效應也與中國的科舉制度有異曲同功之妙。
『伍』 證券市場如何推動經濟發展
積極有序地發展證券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不僅對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手段、克服通貨緊縮、促進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弱財政、強金融」的格局。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已經使資本市場的加快發展具有了更為宏觀的意義
一、通過證券市場啟動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是構成經濟增長的最主要部分,證券市場在這兩個領域都可以直接發揮作用。
1、利用證券市場打通儲蓄向投資轉化的渠道,增強投資需求。
證券市場可以聚集閑散資金,促使龐大的存款轉化為投資。我國居民儲蓄存款已達6萬億之多,在中央銀行連續7次降息後,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效果仍然不明顯。其原因主要是居民缺乏安全有效的投資工具,盡管銀行存款利率已經很低,居民還是選擇儲蓄,以保障資金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企業對預期投資的利潤回報不樂觀,導致即使貸款利率一降再降,仍然缺乏投資的積極性,這是資本市場不發達的典型結果。如果進一步採取措施加強資本市場管理,增加金融商品品種,則完全有可能將儲蓄存款部分轉化到資本市場,形成一條「居民投資—直接融資—企業資本—企業投資」的投融資渠道,在社會資本和企業投資之間形成良性循環。
通過證券市場轉化投資的一個有效途徑是促進機構投資者的發展。我國證券市場的個人投資者比例一直占絕對多數,投資者高度分散,投資非機構化。目前深滬兩個證券交易所股票帳戶開戶總數中有99.7%為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開戶數僅為0.3%。在股份制度成熟的證券市場上,都是機構投資者占據市場的主導地位。美國機構投資者已持有50%以上的上市股票,日本的機構投資者也占據了主導地位。機構投資者在證券市場上占重要地位,不僅對穩定股市有積極作用,而且能將居民手中的閑散資金集中起來,為股市提供穩定巨額的資金來源。1998年以來我國的機構投資者建設已經有了質的飛躍,有關管理部門也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勵措施。今後應繼續加強這方面的力度。
2、利用證券市場的財富效應擴大消費需求。
「財富效應」是指資產價格的上升使資產持有者財富增加,並導致消費支出增長的現象。能夠帶來「財富效應」的既可以是證券資產,也可以是實物資產,這里主要研究證券投資價格上升帶來的「財富效應」。
證券市場的財富效應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通過影響居民實際收入來擴大消費。在一個不太長的時期內,居民的消費傾向是個定量,消費中最決定性的因素是可支配收入。證券市場的價格上揚使證券投資者獲得資本利得,而資本利得雖然不計入國民經濟資料中的居民收入這一指標,但它事實上構成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對居民消費發生影響。二是通過影響居民收入預期來擴大消費。居民收入預期的變化將改變既有的消費傾向。即使在可支配收入不變的情況下,收入預期的看好也會促使居民擴大消費支出。證券市場被認為是經濟長期發展狀況的晴雨表,持續的「牛市」狀態,配合良好的宏觀經濟形勢,必然增強居民、企業的信心,擴大投資和消費的支出,從而促進經濟的進一步增長,並形成宏觀經濟和證券市場的良性互動效應。三是通過改變供給方即企業的狀況來影響消費支出,這一點在我國尤為重要。我國居民目前消費增長乏力的深層原因在於企業資產不佳,導致居民實際收入和預期收入兩方面的停滯甚至下降,而消費支出總量的停滯不前,反過來又導致企業產品銷售困難、投資意願明顯不足,企業效益難以提高。於是形成了供給惡化導致需求萎縮的惡性循環。很明顯,若只從需求方面著手,內需不足的狀況難有根本起色,經濟增長也就難以得到有效提升。股票市場發展能給企業帶來兩方面的好處:一是適當加速企業上市進程,擴大企業融資渠道,降低企業融資資本,同時促進社會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從整體上提高企業的經營績效;二是有助於企業通過制度創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突破體制約束瓶頸,為從根本上解決國有企業整體效益低下的狀況提供最有利的條件。
在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股市表現出的「財富效應」已十分明顯。據有關資料統計,1998年美國有41%的家庭持有股票,其股市財富每上升1美元,就會增加3—7美分消費,這筆支出可使年GDP增長1個百分點;相反如果股市下跌20%,每季度全國將減少480億美元的消費,相應地GDP要下降0.6%。另外一個更明顯的現象是,股民在耐用消費品方面的消費開支變化約相對滯後於股市變化半年時間。
我國股市雖屬新興市場,但數千萬股民的消費趨向也同樣構成了「財富效應」生長的土壤。廣東中誠信公司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在宏觀經濟政策、形勢沒有發生變化的前提下,1996年8月後,我國東部地區及市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出現大幅上升,與當年3月開始啟動的大牛市有直接關系;而在股票投資者比例最高的上海市,1996年1月至今年5月,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深滬兩市指數的正相關系數分別達到0.7173和0.6383。應該說這一現象與發達國家所表現出的「財富效應」規律是吻合的。當然,由於證券市場規模和居民金融資產組合中證券比例過小、投資者構成也不盡合理,以及投資者預期不佳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證券市場的「財富效應」不可能十分明顯。
二、通過證券市場金融衍生工具盤活存量資產
我國企業界存在大量的不良資產,這些不良資產風險巨大,阻礙著我國經濟的回升。利用證券市場促進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創新證券工具,解決不良資產、提高國民經濟運行的素質。目前商業銀行信貸資產、基礎設施收費資產以及出口應收款資產,可以成為資產證券化的突破口。為促進我國的資產證券化進程,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採取措施:
1、大力規范發展國內中介服務。中介服務的質量和中介服務在國際上的聲譽,是我國推行資產證券化的一個重要問題,其中資產評估業和資信評級業又是問題的薄弱環節。在完善資產評估和資信評級業務的政策上,應有一定的規范框架,而不能重新成為「政出多門」的犧牲品,有必要進行統一管理,並建立統一的標准體系。在機構的建立上,也應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走「少而精」的發展模式,培養幾家在國內有權威、在國際有一定影響的資信評級機構。除此之外,對於投資銀行、會計師、律師的服務也要加以規范,且其基礎已經發展較好,因而要針對資產證券化的新業務和新特點出台一些特殊規范,如具體會計准則、律師業務指導等。
2、適當引進國外先進經驗和優質服務。對於向海外發行的資產證券,一般需要由國外的投資銀行承銷,而且在資信評級上也要求由國外機構來進行。這一點在珠海高速公路案例上已得到充分運用。對於即將在國內發行的資產證券,同樣可以引進國外先進的經驗,同樣可以採用國外的優質服務,一方面可以保證資產證券化啟動的健康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帶動國內中介機構的發展。
3、積極成立資產證券化有關的機構。實施資產證券化的機構,如SPV和擔保公司等。目前國內尚未成立。要順利推行資產證券化,就必須盡快成立這些機構。一是成立SPV,SPV的業務主要是發行資產證券,並向發行人購買基礎資產和向投資者派發證券收益。目前SPV主要應該考慮由全國性的大銀行和資信實力雄厚的大券商來設立。二是成立資產擔保公司,專職為資產證券化提供擔保,以增強資產證券的信用級別。擔保公司可以考慮由大銀行和大型國有企業來設立,以保證擔保的有效和信用的高標准。
三、利用證券市場促進經濟結構與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
當前國民經濟中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貨緊縮,並不完全是總量上的原因,經濟中的一系列結構性問題是導致內需不足的重要原因。刺激經濟一定要與經濟結構調整結合起來,證券市場可以在經濟結構調整中發揮重要作用。
首先,現在我國的經濟結構調整與過去相比有很大不同。過去我國的經濟結構調整主要靠投資增量調整,由於政府投資占社會投資的比重較大,政府可以通過調整投資結構來直接調整產業結構。另外在短缺經濟下不存在市場需求不足的問題,通過投資增量調整不會導致市場過剩。現在投資主體已經分散化,政府投資占整個社會投資的比重已經很小,而且在短缺條件下市場出現的是普遍過剩,通過增量調整會受到市場需求的限制。因此在內需不足條件下的結構調整,主要應通過資產存量的調整來實現。在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資源配置越來越依靠市場的條件下,這種存量調整要更多地依靠資本市場來進行。
其次,從我國長期的結構調整經驗來看,利用傳統的信貸市場,對結構調整的作用不大。而且事實上在經濟增長速度相對較低時,銀行一般不太願意貸款,觀望惜貸的氣氛比較濃。這時如果有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不僅可以提供債券融資,而且可以提供股權融資,可以對企業甚至某個產業進行長期投資,達到改善產業結構的目的。從財政政策方面來看,我國一直使用財政投資、財政補貼和財政貼息的辦法來進行經濟結構調整。但是目前財政貼息存在貼息范圍狹窄、貼息資金難以到位的問題。一些應當貼息的企業因得不到補貼而得不到信貸支持,一些明確要貼息的項目貼息資金也難以到位,財政投資更是囿於弱財政的現實而捉襟見肘。有資料顯示,從1994年到1998年間,我國證券市場共為高新技術產業發行股票籌集資金170億元,超過同期國家預算內更新改造投資的總和,足見證券市場的重要性。
第三,產業結構問題主要是整個社會經濟資源在各產業之間配置比例問題,一般不涉及企業的微觀經營機制。但是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必須和國有企業改革結合起來,必須著力於盤活國有資產存量、提高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國有企業的結構調整必須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在資本市場上,國有企業可以利用資產重組、股權交易等一系列做法,使存量資產優化配置。
四、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實現國有企業戰略重組和扶持民營企業發展,為經濟增長創造微觀基礎
1、利用證券市場促進國有資產的戰略性重組。目前利用資本市場實現國有資產優化重組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擴股融資。即選擇經營效益好的、在各行業中居於龍頭地位的大型企業在國內外證券市場上市,大量吸收非國有投資,擴大國有資產對整個社會資本的控制力和引導力,增強國有企業的實力。二是售股變現。對於國有經濟需要退出或收縮戰線的領域,可以採取轉讓國有股權的方式擴大非國有資本的參與,同時抽出國有資本去充實國有經濟需要加強的領域。三是收購兼並。收購兼並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通過產權交易獲得其他企業的產權,並藉以控制其他企業的經濟行為。企業間的收購兼並活動,不僅能盤活資產存量,而且能改善企業的組織結構,形成規模經濟效應。國有或非國有企業對經營狀況不良的企業進行收購兼並,並在新的控股企業集團的主持下對企業進行重組,能化解不良企業的困難,優化存量資產的利用效率,是盤活國有資產存量的主要方法之一。四是債務重組。對過度負債的國有企業,應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股權—債券的置換,或者將銀行債權以拍賣的方式出售給合格的主體,以強化業主(持有控制權的股東)對企業經營人員的監督,改善企業的治理結構。五是企業託管。國有企業出讓產權有時找不到買方,或者因為企業的經營狀況不好,其他企業或投資者不願意買;或者因為買方一時籌措不到必要資金,無力購買。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資本市場按照一定程序,把國有企業委託給非國有企業和自然人去經營,待條件成熟後再正式出讓產權。企業託管實際上是實行產權交易的一種過渡形式。六是破產清算。對生產設備老化,基本失去生命力的國有企業,嚴格依法實行破產清算,促使其存量資產流向優勢企業。
2、利用資本市場扶持非國有經濟的發展。要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非國有經濟是一個重要因素。從對國有經濟的支持來看,國有經濟的戰線收縮,必然伴隨大量的人員分流,非國有企業將是未來分流人員的主要就業方向。因此支持非國有經濟特別是民營企業的發展,既是我國經濟繼續保持持續穩定增長的需要,也是國有資產戰略性調整的需要。過去我國非國有經濟能獲得超常發展,主要是在市場化改革初期,非國有經濟在體制上有優勢,現在這種優勢正在逐漸消失。非國有經濟要想重新啟動,必須進行新一輪體制上的改革,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目前通過證券市場對民營企業的扶持措施,主要是在政策上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一視同仁,允許業績良好、又有一定規模和產業優勢的民營企業上市。
五、利用證券市場促進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
1、增加上市公司的科技含量和上市公司中高科技企業的比重。一般來說,在經濟周期啟動時,總要有企業技術水平的大規模改進和更新。同時企業大規模的技術改造本身就會產生強大的投資需求,對經濟增長起到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和整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取決於科技的創新和運用一樣,股市的發展也越來越取決於高科技企業在股市中的比重和表現。只有不斷依靠科技,提高上市公司自身的素質,才能使國民經濟的發展有堅實的微觀基礎,才能促進股市持續健康發展。
提高上市公司技術含量有兩個基本思路:一是在新增的上市公司中增加高科技企業的比重;二是在已經上市的公司中,提高其科技含量。
2、有計劃地成立大規模的風險基金,支持高科技企業特別是中小型高科技企業發展。
高科技是一個創新科技並使之產業化的過程,本身就蘊含著極強的風險概念。風險基金又稱創業投資基金或創業基金,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產業基金。風險基金的特點是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就投入來說,在研發、中期試驗、工業化或產業化階段的投資比例大體上分別為1∶10∶100;就投資回報來看,美國1965至1985年21年間風險投資的平均回報率為19%,是股票投資的2倍,是長期債務投資的5倍;就風險來說,風險投資的成功率僅為10%至20%,另外有20%至30%失敗,60%左右受到挫折。
企業通過風險基金融資具有許多優點。主要包括:企業通過風險基金融資沒有債務負擔;企業通過風險基金融資不用擔心失去控股權,因為創業基金本身需要分散風險,不會集中投資於某一家創業公司,一般只佔有公司股權的10%左右;企業通過風險基金融資不需要資產作擔保,因為風險基金是根據對公司前景的預期來投資的,並不需要公司提供抵押;企業通過風險基金融資可以獲得基金在財務管理、商業發展、上市等方面的相關服務;同時,風險基金的投資,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企業本身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具有一種廣告效應。正是由於風險基金的這些特點非常適合高科技企業的要求,因而發展迅速。歐洲1997年募集風險基金220億美元,是1996年的2倍,亞洲的風險基金1988年以後也穩步增長,1989年到1990年的增長速度為55%,1991年到1993年的增長速度為15%,1994年和1995年的增長速度分別達到了56%和41%。
我國可以成立專門的風險投資公司或由證券公司設立風險投資基金,面向居民、機構募集風險投資資金。由證券公司設立風險投資基金,可以利用證券公司與企業、政府有關監管機構、投資者各方面的良好關系,充分發揮證券公司在財務顧問、資金籌集、組織上市等方面的優勢,為高科技企業的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國家則通過法律和稅收政策的引導,為風險基金的發展提供寬松的環境。
總之,隨著中國證券市場規模的擴大、質量的提高及其規范健康發展,我國證券市場對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積極作用將不斷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