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適合選擇投資移民香港的優質股票基金大致有哪些有木有人知曉
1、AIG香港股票基金——美國國際(香港)投資有限公司,本基金是旨在透過一個專業管理的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股票投資組合來提供資本增值。經理人認為,香港盡占優勢,可直接受益於亞太地區的經濟活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經濟崛起。
2、中銀香港香港股票基金——中銀國際英國保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銀香港香港股票基金是旨在透過投資於主要在香港經營或者是直接或間接與香港經濟有關的公司之上市股票及與股票相關的證券(包括認股權證及可換股證券),從而為投資者提供長期資本增長。
3、中銀香港港元收入基金——中銀國際英國保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銀香港港元收入基金是謀求透過一個主要由以港元為計價貨幣且具有投資評級(由穆迪或具有類似地位的其他信貸評級機構評為Baa3級或以上)的債券組成的投資組合,以提供一個穩定的收入及長期資本增值。
4、中銀香港中國股票基金——中銀國際英國保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銀香港中國股票基金是旨在通過主要投資於其活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經濟發展和經濟增長有密切聯系的公司的上市股票和與股份相關的證券(包括認股權證和可換股證券)而向投資者提供長期的資本增長。
5、道亨香港基金——道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本基金旨在為投資者提供長期增長,但同時又提供具吸引力的收益率。投資經理的政策是充分利用在中國晉身世界經濟要位的過程中香港所扮演的角色。投資經理將以本基金至少70%的非現金資產投資於以香港為基地或與香港有關的證券及其他投資項目。
6、道亨智選投資基金:香港基金——道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本基金的投資目標是在賺取可觀的收益之同時,獲取長線資本增值。本基金的非現金資產之70%或以上將投資於證券及其他以香港市場為營運基地或其主要收入來自香港市場的投資工具。
2. 為什麼港股有的幾百,有的幾毛
這些幾毛的股票在香港叫仙股,它們的流盤大很大,因為可以T+0,很多老太婆或者老頭等香港市民,早上進場操作幾次,賺了菜金就去買菜。
香港聯交所在上周推出一連串改革證券市場的建議,希望提升香港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卻不料有關除牌機制的內容引發了一場「仙股風波」。面對市場的激烈反應,有關機構緊急剎車,宣布收回引起爭議的有關建議。許多上周暴跌的「仙股」在7月29日顯著反彈,事件暫時得以平息。
200多隻低價股大跌
香港的「仙股」是指那些股價長期偏低、只有港幣幾分錢的低價股。7月25日中午,港交所發表「上市規則修訂建議」咨詢文件,建議建立除牌機制,把股價持續30天低於0.5港元的低價股掃出市場。正是這一建議,成為本次「仙股風波」的導火線。
7月26日,許多投資者擔心「仙股」大限將至,為了避免血本無歸,一開市就立即拋售自己所持有的「仙股」。「仙股」全線下跌,一些低價股也受到拖累。與此同時,向「仙股」投資者提供貸款的證券行收緊信貸,向客戶緊急追收保證金。一旦沒有收到保證金,證券行即把客戶抵押的「仙股」不限價拋售,令「仙股」的跌勢更加一發不可收拾。據香港傳媒統計,366家股價低於0.5港元的股份中,當天共有259家下跌,近20家股份跌幅超過30%。面對這種市況,小股東們和證券行都感到憤憤不平。
港府財經官員緊急採取措施,安撫市場情緒,力爭把負面影響降到最低。26日晚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發表談話指出,有關「仙股」的除牌機制仍在咨詢階段,最快也要到明年初才會落實。27日,港交所宣布,把「仙股」除牌機制的咨詢期從8月底延長至10月底。28日傍晚時分,馬時亨與港交所主席李業廣、港交所行政總裁鄺其志、證監會主席沈聯濤一同出席記者會,正式宣布撤回有關除牌機制的建議,待予以完善、形成獨立的咨詢文件後,再推出市場。
受到新決定的刺激,「仙股」的股價7月29日穩定下來,多隻股票顯著反彈。26日從每股0.17港元直線下跌至0.02港元的「兆晉國際」收市報0.038港元。
業界質疑港交所建議
「仙股風波」發生後,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建立「除牌機制」的大方向是正確的,但是港交所的建議過於草率,並在兩個方面欠妥。
首先,不能把低價股等同於劣質股。市場人士質疑,為何以0.5港元作為除牌的「生死線」。據統計,港股主板約有780多家上市公司,而「生死線」以下的公司幾乎佔了一半。更重要的是,不少公司股價雖然較低,但是業績依然優良。
其次,市場人士的憂慮是,低價股除牌之後,小股東缺乏沽貨渠道而難以套現,因為在港交所的建議中沒有考慮設立一個交易平台來處理除牌股。市場人士指出,應該考慮為除牌股另設新板,以利於這些股份有秩序地撤出市場。
終將建立除牌機制
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這場「仙股風波」並非像有些人渲染的那樣是一場「股災」。證監會的統計顯示,「仙股風波」的交投並非特別熾熱,30隻跌幅最大的股份成交額僅為8400多萬港元,占當天大市成交總額的1%,而它們總市值的跌幅僅佔主板總市值的0.06%。
但是,有財經評論員對記者指出,投資「仙股」可以說是香港金融市場的獨特生態,散戶喜歡投資「仙股」,希望以小搏大,許多證券行願意為散戶投資「仙股」提供貸款,而不少「仙股」公司則拿股票向銀行和金融機構作抵押。一旦處理不當,就可能會引發骨牌效應。
不管怎樣,香港要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吸引更多的企業來上市,就必須通過改革提高股票市場的素質,提高市場的聲譽。因此,引入除牌機制是不可逆轉的大方向,但在實施的具體細節上和配套機制方面,也需要更多地聽取市場的意見,以保障投資者的利益。
3. 有沒有知道里昂財務信貸香港有限公司的,或者有沒有在這個公司貸款過的,這家公司是騙子嗎知道的請回答
詐騙
4. 香港股市與內地股市有哪些區別
1.證券市場的差異
由於香港證券市場較國際化,兩地的投資者會對證券估值和市場前景或會作出不同的判斷,內地投資者在參與香港證券市場時宜審慎。根據香港交易所資料研究及策劃部提供的研究報告,由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的12個月期間,本地投資者的交易占市場總成交額的53%,較上一年度的56%為低。外地投資者(主要為機構投資者)的交易約佔42%,較上一年度的36%為高。其中美國投資者佔全部外地投資者交易的比重最大(26%),英國投資者為24%,歐洲其他地區為23%,新加坡為9%,中國內地為5%,日本為3%,中國台灣地區為1%。在衍生產品市場中,由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的12個月期間,英國投資者佔香港交易所市場交易總額的33%,歐洲(不包括英國)佔19%,美國為18%,新加坡為11%,中國內地為6%,日本及中國台灣地區各為1%。研究發現,來自英國、美國與歐洲、日本及新加坡的外地投資者主要來自機構投資者(接近或超過90%),然而,內地投資者的交易最少有2/3來自個人投資者。同時,外地股票經紀承接投資者交易總額的73%,該比例與外地衍生產品經紀佔香港交易所期貨與期權市場總成交量的的比例一樣,82%的股票期權莊家是外地衍生產品經紀。外地投資者在香港交易所期貨及期權市場的交易主要通過外地衍生產品經紀進行(93%),在這些外地衍生產品經紀中,美資及歐洲大陸資金控制的比重最大(分別為38%及32%)。75%的英國投資者交易是通過美資及歐洲大陸資金控制的衍生產品經紀進行。新加坡是外地投資者交易的亞洲區最大來源地(11%),這其中的53%是通過英資及歐洲大陸資金控制的衍生產品經紀(53%)及中資控制的衍生產品經紀(24%)。來自中國內地的投資者交易大部分是通過香港本地衍生產品經紀(63%)進行,其次是台資經紀(14%)及中資經紀(12%)。總體來講,香港的證券市場被美資和歐資掌控,而且這些外資交易主要來自外資機構交易(94%),可以說內地投資者面對的對手是非常強大而專業的,務必要高度謹慎。我們要深入研究和投資自己最熟悉的公司才能相對安全。
經濟學者萬如海撰文提醒內地投資者要高度警惕對沖基金的投資戰法,對沖基金很可能會先向上做多,推波助瀾撈一把,等到漲幅足夠、估值高估明顯後,再反手做空。君不見,目前漲幅巨大的熱門股都是有權證、個股期權、個股期貨的大股票,這種利用杠桿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手法正是對沖基金的風格。如果內地投資者只看到了價值型外資機構減持對股價的影響有限,沉浸在「人民幣全面驅逐美元」的幻境中,那麼,當對沖基金將一套做空工具揮舞得令人眼花繚亂時,對此缺乏准備的內地投資者就會感到茫然失措。投資者應開始調整投資策略:①保守型內地投資者現在應該降低熱門股票上使用杠桿的比率,只持有正股,不再買高杠桿的權證等衍生品,以防風險;②可以轉向一些冷門、但股價仍被低估的股票。最近港股上市公司紛紛回購股票,買這些股票,起碼可以保證短期內你跟這些大股東的利益是一致的,再加上物有所值,何樂不為;③假如指數繼續上漲,可以買一些國企指數的認沽權證來給自己做個保險,不要按照全部現貨的比例對沖,因為指數繼續向上的可能顯然大於向下,可以對部分現貨做對沖,國企指數認沽權證的杠桿一般在3倍多,買5%~10%的倉位足夠了。」在產品種類方面,香港證券市場提供不同類別的產品,包括衍生權證、期貨、期權、牛熊證、交易所買賣基金、單位信託/互惠基金、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及債務證券,以供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在不同市況下有所選擇。香港證券市場亦准許進行受監管的賣空交易。
2.交易安排的差異
內地市場有所謂漲跌停板制度,即漲跌波幅如超過某一百分比,有關股份即會停止交易一段指定時間;香港市場並沒有此制度。無論是新上市股份還是已上市股份,每天的漲跌幅都不受限制。因此香港股市波幅劇烈,新股民一定要有心理准備。
香港股市採用的是「T+0」交易方式,也就是說股民當天買入的股票當天可以賣出。這種交易方式的好處在於提高市場的交易量,當投資者發現自己犯錯誤時,也可以馬上止損。新入市的股民往往喜歡利用這點來頻繁買賣,做超短線的交易。在香港證券市場,股份上漲時,股份報價屏幕上顯示的顏色為綠色,下跌時則為紅色;內地則相反。
港股的交易征費、交易費與股票印花稅三項費用合計為0.109%,再加上0.25%的傭金,投資者交易港股單向交費標准為交易額的0.359%,雙向則為0.718%,而內地A股市場印花稅為0.3%,再加上券商傭金收取比例0.2%,目前A股單向交易費用為0.5%,雙向則為1%.即使考慮內地券商傭金收取大多會有所優惠,目前行業平均水平為0.16%左右,A股雙向交易成本仍達0.92%,還是高於香港的0.718%。
申購港股新股時可以申請券商提供融資,這是和內地A股市場有明顯差異的地方。新股認購時常出現超額認購的情況,投資者獲分配之機會相對減少。在此情況下,投資者可能預計未必會完全獲取其認購數量,因而認購多於自己的實際希望獲分派之股份數量。通過券商提供之融資服務,便可用現有的資金認購更多的新股,從而增加獲配售機會。一般在主板上市之新股信貸比率可高達90%,即您只需支付申購金額之10%現金即可申購,其餘90%之申購金額將由券商以貸款形式代為支付。認購到的新股將直接進入投資者賬戶,上市當天即可拋出。每次收取100港元手續費,如果沒有認購到,手續費也不會退還。
香港證券市場以港元為交易貨幣;而內地股市用作交易的是人民幣。內地投資者在參與香港證券市場時宜留意以上交易方式的差異。
3.證券文化的差異
香港市場是國際市場,遵循國際慣例。經濟學者周到撰文指出,「香港市場的股票買賣基本單位自50股至100000股不等,而內地市場統一規定為100股,內地股市會計年度起訖日期規定為1月1日至12月31日,股票面值約定俗成為1人民幣元。而香港會計年度有12種,導致它們分散公布定期報告。香港市場既有中國香港上市公司和中國上市公司,也有澳大利亞、百慕大群島(英)、加拿大、開曼群島(英)、英國等海外公司前來上市。其上市股票的面值從0.1至1元不等,甚至有以0.0001至5不等港元載明面值的,有以0.00001至0.5不等美元載明面值的,有以0.2澳門元載明面值的;也有上市股票乾脆無面值。發行人可以選擇任一月份的最後一天作為會計年度終了日。這些與內地市場大相徑庭的做法,導致人們無法對其整體業績予以統計,並進而計算整體財務指標。香港財經類媒體看著內地蔚為大觀的業績話題,只能瞠目結舌。它們能關注的,只是某一家上市企業給出的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香港市場上市企業的會計年度有12種,導致它們分散公布定期報告。這就難以集中形成業績浪話題。香港市場既無法按上市企業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公布排行榜,也難以評選什麼百強上市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