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建築發展史
1、夏商周
最早的建築就地取材,築土構木、建房架屋,大致上有以下三種形式:干闌式-長江流域,潮濕多雨,人居樓上因地制宜;木骨泥牆式-黃河流域,傘架方式,圓形結構;夯土牆-奴隸時代,與青銅器時代制度有關。
2、春秋戰國、秦漢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大帝國,並且在咸陽修築都城、宮殿、陵墓。今人從阿房宮遺址和始皇陵東側大規模的兵馬俑列隊埋坑,可以想見當時建築之宏大雄偉。此外,修築馳道,築長城,鑿靈渠。
漢代繼秦又進入大規模營造建築時期。漢武帝劉徹先後五次大規模修築長城,開拓通往西亞的絲綢之路。西漢末年還在長安南郊建造明堂、辟雍。東漢光武帝劉秀依東周都城故址營建了洛陽城及其宮殿。
3、魏晉南北朝
代表建築:龍門石窟 雲岡石窟 敦煌莫高窟
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時期,此期間,傳統建築持續發展,並有佛教建築傳入。東漢時傳入中國的佛教此時發展起來,南北政權廣建佛寺,一時間佛教寺塔盛行。
據記載,北魏建有佛寺三萬多所,僅洛陽就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寺。南朝都城建康也建有佛寺五百多所。有大同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洛陽龍門石窟等。這一時期的中國建築,融進了許多傳自印度、西亞的建築形制與風格。
4、隋唐
代表性建築:隋唐洛陽城 趙州橋 大雁塔
隋朝修建了都城大興城,營造了東都洛陽,經營了長江下游的江都。開鑿了長約2500公里的大運河。還動用百萬人力,修築萬里長城。煬帝時期,名匠李春在現今河北趙縣修建了一座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橋安濟橋。
唐代在都城和地方城鎮興建了大量寺塔、道觀,並繼承前代續鑿石窟佛寺,遺留至今的有著名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南禪寺佛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大理千尋塔,以及一些石窟寺等。
5、宋、遼、金時期
在建築藝術方面,自北宋起,就一變唐代宏大雄渾的氣勢,而向細膩、纖巧方面發展,建築裝飾也更加講究。北宋崇寧二年,朝廷頒布並刊行了《營造法式》。這是一部有關建築設計和施工的規范書,是一部完善的建築技術專書。
6、元、明、清
代表性建築:故宮 明孝陵
元代營建大都及宮殿,明代營造南、北兩京及宮殿。在建築布局方面,較之宋代更為成熟、合理。明清時期大事興建帝王私家園林,形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造園高潮。
明清兩代距今最近,許多建築保留至今,如京城宮殿、園林,兩朝的帝陵,江南的園林,遍及全國的佛教寺塔、道教宮觀,及民間住居、城垣建築等,構成了中國古代建築史的光輝華章。
❷ 中國古代建築史的摘錄
此階段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時期。
(一)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
夏代的城市遺址在河南王城崗、山西夏縣及河南淮陽平糧台有所發現。有人認為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是夏代都城之一——斟郇的遺址。
(二)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商代是我國奴隸社會大發展的時期,青銅工藝已達到純熟程度,已有甲骨文等文字記述的歷史。建築技術明顯提高。著名遺址有:①鄭州商城,可能是商王仲丁時的嗷都。②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早商宮殿建築,可能是成湯都城——西亳的遺址。其中一號宮殿最大,是我國迄今發現的規模較大的廊院式木架夯土建築。二號宮殿是一更為完整的廊院式建築(二里頭宮殿遺址,近來列入夏代,存疑)。③黃陂盤龍城商城遺址,夯土台基上平行排列三座殿堂。可能是商代某一諸侯國的宮殿。④河南偃師屍溝鄉早商城址。已發掘出兩座庭院式建築。⑤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遺址,位於河南安陽小屯村。中國考古界多年來對殷墟做過細致的考古發掘工作,對於它的宮殿、墓葬等已有較清楚的認識。它的建築建於長方形土台上,長面朝前,有縱有橫,說明布局已具庭院的雛形。它的墓葬為土壙木槨墓,深達十幾米,四齣羨道,有很多殉葬的人與物。安陽殷墟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三)西周(公元前1l世紀~前771年)
西周時在奴隸主內部已有按宗法分封的制度,規定了嚴格的等級。表現在城市的規模
上就是諸侯的緘按公、侯、伯、子、男的等級,分別不準超過王城的1/3、1/5、1/9。否則即是「僭越」。西周最具代表性的建築遺址是陝西岐山風雛村的「中國第一四合院」,是一處二進院的宗廟建築。另外在湖北圻春出土了一處建築遺址,為干闌式建築。西周在建築上突出的成就是瓦的發明,使建築脫離了「茅茨土階」的簡陋狀態。
(四)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春秋時期宮殿建築的特色是「高台榭、美宮室」。這一方面是高台建築有利於防刺客、防洪水、可供帝王享受登臨之樂,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建築技術的原因,當時要修建高大的建築,要依傍土台才能建造成功。近年對秦國都城雍城的考古工作中出土了36emxl4cmx6em的青灰色磚和質地堅硬有花紋的空心磚,說明我國早在春秋時期已開始了用磚的歷史。此時期傑出的工匠為公輸般——魯班,被後世奉為多種行業工匠的祖師爺。 此階段包括: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
(一)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
戰國時戰亂頻仍,「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此前對諸侯國城址大小的限制已失去控制。城市規模擴大是這一時期的特點。戰國七雄各國的都城都很大,以齊國的臨淄為例:大城南北長5公里、東西寬約4公里,城內居民達7萬戶,街道上車轂相碰,人 肩相摩。大城西南角有小城,推測是齊國宮殿所在地,其中有高達16m的夯土台。在陝西咸陽市東郊發掘的秦咸陽一號宮殿是一座以夯土台為核心,周圍用空間較小的木構架建築環繞的台榭式建築。該建築具有採暖、排水、冷藏、洗浴等設施,顯示了戰國時期高級建築已達到的水平。當時的木工技術,從近年河南、湖南等地出土的戰國墓的棺槨上,可看到已有形式多樣的榫卯,說明木工已達到很高的水平。在河北平山縣的戰國中山王臀的墓中出土了一塊銅板錯銀的「兆域圖」,該圖大體上是按一定比例製作的,有名稱、尺寸、地形位置的說明,並有國王詔令。此圖被譽為中國現在已知的最早的建築總平面圖。
(二)秦(公元前221—前207年)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他每滅一國,就在咸陽北坂上仿建那一國的宮室,這在建築技術,建築風格上起到了交流融會作用。秦代的都械與宮殿均不遵周禮,而是在跨渭水南北廣闊地區,彌山跨谷地修建。膾炙人口的阿房宮是秦始皇擬建的朝宮的前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