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是亞洲最大對沖基金和第二大私募基金基地
私募股權投資(PE)是指通過私募基金對非上市公司進行的權益性投資。在交易實施過程中,PE會附帶考慮將來的退出機制,即通過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兼並與收購(M&A)或管理層回購(MBO)等方式退出獲利。簡單的講,PE投資就是PE投資者尋找優秀的高成長性的未上市公司,注資其中,獲得其一定比例的股份,推動公司發展、上市,此後通過轉讓股權獲利。
私募股權國際(PEI)的一份報告根據截至2020年6月1日的五年期間的私募股權籌資總額排名,對前300家公司進行了排名,並且用圖表闡述了這五年前前十名的變化(私信我們「排名」可以領取)。我們將在本文中列舉此次排名的前十位公司。
1. BlackStone
黑石集團
Blackstone是全球投資和顧問公司,致力於提供能夠為投資者、所投資公司,及整個社會創造持久價值的解決方案。Blackstone由Stephen A. Schwarzman先生(董事長兼CEO)和Peter G. Peterson 先生(於2008年作為高級主席退任)於1985年成立。目前,黑石集團擁有1,700名員工,在全球范圍內設有24個辦事處。
黑石集團憑借持有的各種基金,在全世界范圍內進行私募股權、房地產、信貸以及對沖基金投資,此外,黑石集團的獨立財務顧問業務為全球企業和政府客戶處理高度復雜和關鍵性的並購、改組、重組事宜。另外,黑石集團還向另類投資經理公司提供基金募集服務。2007年6月,Blackstone完成其首次公開發售,並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號為BX。
自2009年以來,黑石集團完成了669筆投資,盡管多起最大的並購都與房地產行業有關,但黑石也已經開始進入其他行業,包括2017年以61億美元收購醫療服務商Team Health。
2018年初,該公司進行了又一個更大的動作:以170億美元收購湯姆森路透金融和風險部門55%的股權。這成為10年來黑石集團最大的一筆收購。
2. The Carlyle Group
凱雷投資集團
凱雷投資集團(NASDAQ上市,股票代號:CG)是一家全球性另類資產管理公司,資產管理規模為2,120億美元,擁有339個投資基金。
凱雷於 1987 年在美國華盛頓特區創立,目前已發展成為世界最大且最成功的投資公司之一,擁有 1,625 多位專業人員,在北美、南美、歐洲、中東、非洲、亞洲和澳大利亞設有 31個辦事處。
凱雷的投資人包括公共和私營退休基金、資產雄厚的個人和家庭、主權財富基金、工會和企業。凱雷憑借各類產品和地區專項基金,滿足世界最資深投資人的不斷變化的需求。
凱雷投資集團不斷尋求潛在的投資機會,並專注於投資最熟悉的行業,包括:航空、防務與政府服務、消費與零售、能源與電力、金融服務、醫葯保健、工業、基礎設施、房地產、科技與商業服務、電信與傳媒以及交通運輸等。
3. KKR
KKR集團
KKR創建於1976年5月1日,是直接投資領域的創始人,也是全球領先的直接投資管理公司。KKR以完成龐大而復雜的直接投資交易著稱,並一直致力於投資並支持在全球各行各業中占據領導地位的企業。
KKR在世界范圍內擁有一個匯集金融界、企業界精英的龐大資源網路,並一直注重通過充分利用KKR的全球資源幫助所投資企業提升運營管理水平,創造長遠企業價值。公司一貫以誠信、公平著稱,並長期保持著卓越的投資業績。
KKR的業務遍及全球,在紐約、華盛頓、舊金山、休斯敦、倫敦、巴黎、香港、北京、東京、悉尼、首爾和孟買等城市均設有辦事處。與此同時,公司致力於建立統一、團結的企業文化。
KKR專業的投資團隊以其豐富的投資經驗和管理專識,協助被投資公司的高級管理層策劃企業的長遠策略,以實現支撐戰略發展的最佳資本結構,為公司配備能夠提升其業務實力的全球性資源,並與公司管理團隊一道為股東創造價值。
4. TPG
德太資本
TPG Capital(前Texas Pacific Group)是一家私募投資公司,總部設在沃斯堡和舊金山,在全球設有17個辦事處。德克薩斯太平洋管理一系列基金,包括私募股權,風險投資,公開發行股票和債券投資資金。
TPG Capital是一家美國投資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之一,專注於杠桿收購,成長資本和杠桿式資產重組。
TPG還管理專門從事增長資本,風險投資,公眾股權和債務投資的投資基金。公司投資各種行業,包括消費/零售,媒體和電信,工業,技術,旅遊/休閑和醫療保健。
TPG Capital於1992年由David Bonderman,James Coulter和William S. Price III共同創立。自成立以來,公司已在超過18個私募股權基金中籌集超過500億美元。
TPG總部位於德克薩斯州沃斯堡和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公司在歐洲,亞洲,澳大利亞和北美其他地區設有辦事處。
TPG Capital前身為德克薩斯太平洋集團,總資產為750億美元。
5. Warburg Pincus
華平投資集團
華平投資(簡稱華平,英文名稱 Warburg Pincus)是一家全球領先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專注於增長型投資。成立50 多年來, 華平一直採取獨樹一幟的投資戰略,與企業家和一流的管理團隊合作,投資於成長型企業。
華平推動了美國私募股權行業的興起,並且一直是全球私募股權投資業的先驅,在中國、印度、新興歐洲國家和巴西等新興市場經濟體更是碩果累累。
華平幾十年來一直採取深入行業的投資方法,專注消費、工業和服務、能源、金融服務、醫療保健以及技術、媒體和電信等行業。
華平的投資策略的特點在於:行業精英加本地市場經驗、靈活投資於企業的各個發展階段、長線投資、聯手世界一流的管理團隊,保持華平內部、華平與被投公司、以及華平與其有限合夥人的利益協調一致。
華平管理超過440億美元的資產,涵蓋各行各業,遍布全球各地。華平已募集了17支私募股權基金,在40個國家的852家企業中累計投資了680多億美元。華平總部位於紐約,在阿姆斯特丹、北京、法蘭克福、香港、倫敦、盧森堡、模里西斯、孟買、舊金山、聖保羅和上海設有分支機構。
6. NB Alternatives
路博邁國際資產管理公司
Neuberger Berman (下稱「路博邁」) 是一家老牌的國際資產管理公司。公司創始人之一 Neuberger 在大蕭條前夕進入華爾街,1939與 Robert Berman 聯合創立了路博邁,直到1999年公司上市後才正式退休。Neuberger 在路博邁的60年成果非凡,被稱為美國共同基金之父。
2003年,雷曼兄弟作價26.3億美元收購了路博邁 。雷曼破產後,路博邁通過員工發起的股份收購計劃退市,成為一家獨立的公司,並延續至今。
Neuberger Berman Group LLC的總資產管理規模為3560億美元,其中包括890億美元的另類投資,其中私人股權是其中的一部分。加上承諾,替代方案的總金額增加到980億美元。
Neuberger Berman引用了30多年的另類投資經驗,在全球七個地區僱用了160多名專業人員。
7. CVC Capital Partners
CVC資本
CVC成立於1981年,在全球擁有21個分支機構,遍布亞洲、歐洲、美洲。截止2013年,CVC的管理資本量超過500.00億美元。投資者投資於CVC所管理的封閉式投資基金當中,年期通常長達十年或以上。CVC代表全球300多家企業、政府機構和私人投資者進行資本投資。多年來,CVC募集金額超過710億美元(包括CVC Credit Partners)。在私募股權業務當中,公司會通過這些基金收購歐洲、亞洲和北美企業的控股權益或重要的少數股東權益。並透過與公司管理層建立合作夥伴關系買入公司,從而推動公司發展以及創造可持續性長遠價值的各項計劃。
CVC亞太投資是1999年由花旗銀行與CVC Capital Partners共同於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的專注於在亞太區進行的投資基金管理顧問公司,由花旗銀行和CVC Capital Partners共同成立。除了花旗銀行以外,一些養老金基金也是亞太企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資方。
CVC亞太投資管理的私募基金為CVC Capital Partners Asia I和CVC Capital Partners Asia II。
8. EQT
殷拓集團
殷拓集團(EQT)是國際投資巨頭銀瑞達公司(Investor AB)進行私募股權投資的載體之一。
銀瑞達總部設在瑞典的銀瑞達公司是一家在全球均設有分支機構的工業控股公司,涉足中國市場的時間可以追溯到一個多世紀前。銀瑞達目前是北歐地區最大的實業控股公司,是多家頂尖跨國企業的主要股東,旗下包括ABB、愛立信(Ericsson)和伊萊克斯(Electrolux)等多家世界五百強公司。
銀瑞達的投資領域主要包括美國、北歐和亞洲的非上市公司。截止2006年12月31日,銀瑞達的總資產凈值達160多億歐元。
9. Advent International
安宏資本
安宏資本(Advent International)成立於1984年,總部位於美國波士頓。自成立以來,該機構在40個國家完成了超過330項私募股權交易。截至2017年9月30日,公司資產管理規模達430億美元。
在過去10年中,Advent在大型並購基金募集方面可以說是四處逢源,順風順水:2008年第六期基金募集66億歐元(104億美元);2012年第七期基金募集85億歐元(108億美元);2016年第八期基金募集120億歐元(130億美元)。
Advent主要關注醫療、B2C、商業、金融、通信和工業部門投資。自2009年以來,該公司平均每年有超過30起投資,包括對Worldpay(聯合貝恩資本)和TransUnion(聯合GS Capital Partners)的數十億美元收購。
2013年,該機構在中國上海成立辦公室,近幾年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也比較活躍。
10. Vista Equity Partners
Vista Equity Partners私募公司
Vista在2017年格外引人注目,因為該機構在本年度5月募集了一隻110億美元的基金。與其在三年前募集的58億美元基金相比,募資額度翻了一倍。
Vista自成立以來累計募資超過310億美元,投資數量超過300起。該機構一直專注於企業管理軟體和大數據行業投資,在該領域已經是一家不容忽視的投資力量。
平均而言,自2009年以來,該公司每年完成的投資不足25起,但10億美元級的交易近年來越來越頻繁:2014到2017年間共完成11起10億美元級交易,而在2009年至2013年間,此等規模的交易只有3起。
『貳』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在疫情影響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更加凸顯。主要體現在中小企業撐不住、金融機構貸不出、政府政策時間緊三方面。
1、中小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從整體上來看,中小企業規模較小,自有資金不足、信譽等級普遍較低。某些中小企業出現資不抵債後一走了之,這嚴重破壞了銀行與企業間的信用關系。
而且絕大多數中小企業處於依靠創新成長階段,未能形成一套科學的、制度化的管理體制,導致其財務制度不健全,會計賬目不清,我們所提供的財務報表和會計資料,大多數未經注冊會計師審計驗證,存在會計信息失真等現象,這些使得中小企業與資金供給者存在明顯的信息不對稱,從而大大增加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度。
2、銀行方面存在問題。對於金融機構而言,「小微企業貸款一直就是一個難題」。信貸資金流向中小企業遭到阻礙的最大原因是中小企業自身信用瀕臨透支與生產恢復的未知。
銀行出於對資產質量和風險收益的考慮,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貸款申請更為謹慎,對企業貸款趨於「兩極分化」。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大多向實力雄厚的大中型企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聚集,而一些具有發展潛力但目前狀況並不十分樂觀的中小企業,往往受到冷落。
除此之外,銀行抵押條件過於苛刻,貸款程序復雜,貸款成本高,審批許可權受限等也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銀行雖然實行抵押擔保制度,但落實起來卻很困難,貸款手續繁雜,尤其是抵押手續,使很多中小企業貸不到款或不願貸款。
3、政府方面存在的問題。疫情發生之後,盡管政府出台了貼息、擔保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但由於時間緊、經驗少,政策落地的許多細節仍有待明確。
另一方面,政府對中小企業融資的相關法律、政策尚未完善,缺乏與之相配套的金融、信用擔保、風險基金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從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我國每年約有100萬家企業倒閉,平均每分鍾倒閉2家,任何一家中小微企業,只要你存活超過3年,就達到了平均水平。其實說到底,還是因為企業資金不夠多,所以很容易翻車。
如果企業家自己缺少資金資源,找不到投資人的話,建議你帶著項目去不同的平台上試試,比如明德資本生態圈、鯨准、創業邦等等。一般情況下,基金、投資人都會與融資平台進行合作,他們通過平台來篩選值得投資的項目。
網上選平台時一定要擦亮眼睛,很多平台動則交幾萬塊錢的費用,卻沒有結果。如果把握不準建議來明德資本生態圈試試,明德資本本身就是做投資的,這跟很多平台不一樣,很多平台只做中介。
另外,明德還有2400多家合作基金資源,線下活動的對接率比較高,每一期活動都有幾百人參加,近百位投資人會到現場,不少企業都獲得了融資。希望能給到你幫助。
如果你還有有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可以點擊下方的在線咨詢按鈕,直接跟老師對話交流。
『叄』 1990年十二月什麼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於1990年11月26日宣告成立並於12月中旬正式開業。乘著改革東風破浪而生的上交所,從8家上市公司、12.34億元總市值起步,用30年時間發展成為市場結構較為完整的證券交易所,擁有可支撐市場高效穩健運行的交易系統及基礎通信設施,也擁有可確保市場規范有序運作、效能顯著的自律監管體系。上交所擁有股票、債券、基金、衍生品四大類證券交易品種,並與深圳證券交易所一道,成長為全球第二大股票現貨市場。
拓展資料:
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意義:
1、 回顧改革歷程,正是證券交易所的出現,拉開了資本市場建設的大幕。28年前,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成為國內第一家證券交易所。開業當天,交易所里僅有30隻證券上市,其中包括被稱為「老八股」的飛樂音響等股票。上海證券交易所已經成為擁有股票、債券、基金、衍生品四大類證券交易品種、市場結構較為完整的證券交易所,僅滬市上市公司就超過1300家。
2、 截至2017年末,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達到1396家,總市值33萬億元;全年股票累計成交金額51萬億元,籌資總額7578億元。此外,滬市的投資者開戶數量已達2.63億戶。放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之初,是市場和股民無法想像的規模。但這28年裡,上海證券交易所真正的變化,還不是這些數字背後驚人的增速,而是中國證券市場從無到有、從瘋狂到規范的蛻變。
3、 在改革開放中誕生,又在改革開放的新征程中再出發,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發展始終與改革開放的進程緊密相關。面對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時代重任,上海交易所在向世界領先交易所邁進的同時,也肩負著比以往更為重要的職責和使命。
4、 上海已經有了第一個證券櫃台交易點,政府和企業通過證券市場也可以進行籌資。但由於沒有二級市場交易,資本市場的基礎功能仍未能得到發揮。仍有市場觀點認為,在當時的市場環境、監管條件、投資意識下成立證券交易所,並不具備成熟的條件。 但成立上海證券交易所的這次改革,肩負著的是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信心與立場。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12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試營業。由此,中國證券市場的大幕正式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