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球股市 > 新中國50股票

新中國50股票

發布時間:2022-04-17 18:40:23

中國股市第一隻股票是什麼

新中國的第一張股票是由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1984年11月,經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批准,上海飛樂電聲總廠發起設立上海飛樂股份有限公司,總股本一萬股,每股面值50元,其中35%由法人認購,65%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這是我國建國以來第一隻比較規范的股票。
我國第一支規范動作的證券投資基金產生於1998年。1997年底,為了解決我國基金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規范基金的運作,我國出台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取消了長期以來束縛投資基金業發展的法規限制,確定了開放式、封閉式並存的基金經營方式,加強了對基金的監管。1998年3月23日,按該辦法要求設立的開元、金泰兩家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公開發行上市,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新的機構投資者——證券投資基金的出現,我國的投資基金開始了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時代。1998年我國共成立了第一批5隻封閉式基金:基金開元、基金金泰、基金興華、基金安信和基金裕陽。
2001年9月,經管理層批准,由華安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了我國第一支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華安創新,我國基金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舊中國
1872年,同治皇帝批准李鴻章的奏摺,正式同意成立招商局。此時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文華殿大學士,賞穿方龍補服,是清朝政府高層參與決策、執行決策的重要人物。
這份引起朝廷上下,特別是滿族王公非議的奏摺已在慈禧太後案頭擱了十年,若不是李鴻章「毅然必行之事,破群議而為之」,恐怕要拖到猴年馬月了。
奏摺是批了,頭疼的事還在後面,因為老佛爺「准奏」後面還有一句話,「朝廷手頭上也緊,你自個兒想法子去吧。」
這叫政策照給,資金自籌。
當晚李鴻章找來造船界巨子朱共昂,即後來的招商局董事長,商量如何解決資金問題。兩人先按官場習慣相互兜圈子,盡量摸清對方態度,最後不約而同提到一個人:容閎。容閎是清政府首批官費留學生,著有《西學東漸記》,他計劃以股份制形式創辦造船廠,並擬列《聯設新輪船公司章程》,這是中國最早模仿西方股份制籌組股份公司的設想,章程報到總理衙門後由於多方掣肘未能通過,但給李鴻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對著這份章程兩人反復醞釀並形成一致意見:按此法進行。
於是,輪船招商局成為近代中國第一家發行股票面向社會籌集資本興辦的新型股份制企業,號稱「中華第一股」。

⑵ 中國股票起於何時

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建立後社會經濟生活中突出和重要的大事。從經濟史的角度看,這種改造可以說是經濟制度的根本性變革,影響至為深遠。因此,已有的研究成果數量也極為可觀,難以一一列舉。但是,通過存留下來的某些有價值的文物考察這次社會經濟大事的研究成果數量並不多,通過老股票①去分析觀察這次社會主義改造的研究成果,則似未見。
這里,筆者根據近些年收集到的當時存留下來的部分股份制企業②的老股票,對這期間從舊社會承繼下來的資本主義性質的工業企業、20世紀50年代成立的農村供銷合作社和城市街道辦工廠,從股份制企業發展演變的角度進行一些具體的考察和分析。希望通過這種管中窺豹的方式,使我們對這一時期社會經濟的基本演變狀況,得到某些具體真切的體會和感受。
————————————

這里所說的「老股票」,系指1949年前舊中國承繼下來的股份制企業發行的股票和50年代以發行股票籌集資金成立的企業所發行的憑證股票而言。

這里所說的「股份制企業」,一般指「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如以近代股份制企業的標准衡量50年代承繼下來的舊中國股份制企業以及新中國成立初發行股票的企業,應該說典型意義上的股份制企業並不多。但從股份制企業是個別資本的集中形態這一最本質的特徵和發行股票籌集資本這一點來看,仍然可以稱其為股份制企業。

一、對舊社會承繼下來的資本主義股份制企業的考察

筆者收藏有七份「信誼化學制葯廠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信誼化學制葯廠股份有限公司」是20世紀20年代設立於上海的一家老資格的大型化學制葯廠,具有在「西葯業中與新亞葯廠同稱二大巨擘」[1]的地位。吳毅堂在《中國股票年鑒》中對其基本情況介紹如下:「該公司成立於民國十六年,原系德人創辦,十九年歸並華商,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以制售中西葯品、成葯用品及其他工業原料、化妝品為業務,為中國著名葯廠之一」。「該公司資本初為十萬元,(民國)二十一年增為十五萬元,二十五年增至二十萬元,同年年底改為六十萬元。二十九年五月增至二百五十萬元,三十年更為七百十萬元。旋後更幾度調整,增至五千萬元。(抗戰)勝利以後,資本又加至法幣十萬萬元,每股五十元」。對於該公司的營業和分配情況,《中國股票年鑒》的介紹是:「該公司營業在戰爭期間,以外貨來源斷絕,營業頗為發達,獲利甚厚。據民國三十四年度營業報告:銷貨凈收入為143146367.74元,純益25226328.02元」。「該公司年有官紅利之發給,且發息甚厚。通常紅利外,更有額外紅利。就以最近情形言:三十四年度下半年官利二元,紅利十六元。三十五年上半年官利二元,紅利三十元,合計共達五十元,即照票面發給也。」[2]

筆者收藏的這七份信誼公司股票,發行日期均為民國37年(1948年)5月1日,分屬楊炳誠、程祥雲、高培良和徐菊英等四位股東,其中屬於楊炳誠的有三份,均是股份十萬股股價各值國幣(舊法幣)壹佰萬元的股票;屬於程祥雲的兩份,分別是股份十萬股股價國幣壹佰萬元的股票和股份五萬股股價國幣五十萬元的股票各一份;屬於高培良的是股份十萬股股價國幣壹佰萬元的股票一份;屬於徐菊英的是股份六萬股股價國幣六十萬元的股票一份(從該股票背面「股份讓受登記」欄的記載和轉讓手續印章看,1949年10月17日徐菊英持有的這份股票已經轉讓給了一個叫「水棋高」的人)。
這幾份股票的印刷式樣和欄目都一樣(見圖1)。股票正面從右至左分為三個部分。右面的部分除記載股東的姓名外,另分「設立登記」、「增加資本登記」、「資本總額」、「股份總額」和「每股金額」幾欄。中間兩欄為該股票所有者持有的股數和總金額數。左邊是信誼公司五位董事的簽名和印章,均為豎排。觀察這些股票,在「設立登記」一欄中的記載年月是「中華民國二十二年二月」,筆者推測,從這個登記時間看,這應該是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和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遵照南京國民政府「同等交易所一地只能保留一所」的政策合並重新登記後留下的記錄。①「增加資本登記」一欄的記載時間為「中華民國三十七年四月」,從當時這些股票記載的股份總額都是「國幣壹佰億元」、「股份總額十億股」以及每股的金額欄目記載為「國幣十元一次交足」看,我們可以知道,在民國37年4月,也就是吳毅堂在《中國股票年鑒》一書中對信誼公司介紹之後的一年間,這家公司的資本又增加了十倍,每股的金額也作了調整。盡管這期間通貨膨脹嚴重,但我們仍然可以根據這些記載知道這家公司在這期間的發展較為順利。但是,引起筆者注意的主要還不是這些,而是這七份股票正面上方所留下的兩個藍顏色的長方形文字印章中的文字和股票背面留下的從民國36年(1947年)下半年直到1959年股息分配的完整記錄。這兩個長方形藍色印章中的文字都按四行漢字排列,內容相同,均為公告性質。

——————————————

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公布新制定的《交易所法》,其中第二條規定,「買賣有價證券,或買賣同種物品之交易所,每一區域以設立一所為限」。按照這個規定,中國證券市場最主要所在地——上海,由於存在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和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兩個交易所,應按照該法第55條的規定:「現存之交易所如在同一區域內有同種營業者兩所以上時,應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三年以內合並」。否則,將遭到「不依前項規定合並者,統以本法施行後滿三年為限,限滿解散,不得續展」的處分(參見上海檔案館編《舊上海的證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95、300頁)。三年期限原應到1932年,但恰逢1932年爆發「一·二八」淞滬抗戰,遂延至1933年解決。經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和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理事會磋商,取得協議,並經兩所股東會議通過,決定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的證券部於1933年5月31日停止營業,合並到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同時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進行改組,在原有資本120萬元的基礎上增加資本180萬元,總額定為300萬元。經紀人名額由55人增加至80人。營業場所遷入漢口路422號新修的7層大樓(一樓大廳可容納5000人進行交易)。從1933年6月1日起,上海地區所有的證券交易,統由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一家辦理,這樣,上海一地存在兩家交易所經營證券業的局面就此結束(參見中支那振興株式會社調查課《上海華商證券業概況》,昭和16年版,第3頁;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國民政府財政金融稅收檔案史料》,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7年版,第708、709頁)。從這些史料記載看,這里的登記時間為1933年2月,應該是在這段期間內重新登記後留下的記錄。

第一個印章的文字從右至左排列,具體內容為:「本公司資本總額原為人民幣壹佰億元,經一九五○年五月十六日股東臨時會決議,調整為人民幣三百六十億元,即每一老股合新股三點六股」。

第二個長方形藍色印章中的文字改為從左至右排列,具體內容為:「本公司資本總額經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九日股東臨時會決議調整為人民幣五百肆十億元,每一老股合新股五點四股」。

從這兩個長方形藍色文字印章的文字中,筆者認為至少反映出兩點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解放初即國民經濟恢復時期,解放前經營順利的這家大型資本主義股份制企業經營仍然比較順利,1950年和1951年兩年資本總額連續增加就是一個明證。盡管我們不清楚這家企業的資本總額是通過什麼途徑,即是通過增資還是重新估值或者別的方式使資本升值,但其資本額在兩年內連續兩次增加的事實,無論如何都可以證明這家企業的經營狀況比較正常和順利。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新中國建立初期國家經濟政策的成功。二是作為股份制企業,這家企業在一年半的時間里至少召開了兩次股東會並形成決議,這個事實同樣是解放前的這家股份制企業在解放後仍然能夠進行比較規范運作的證明。
但是,這七份信誼公司股票反映出來的更重要的信息,應該是其背面的股息分配記錄。

該股票的背面(見圖2),在印刷有「本公司章程摘要」和「股份讓受登記」的地方,擠滿了長方形、菱形和圓形半圓形的各種股息發放的印章。其中,除屬於程祥雲的兩份股票的印章只有19個(是從民國36年到1959年第二季度的股息發放記錄)以外,其他五份股票的股息分配印章都有21個(其中兩份股票有22個,但內容重復,比屬於程祥雲的股票多出來的兩個印章是1959年第三、第四季度股息發放的印章)。從印章看,盡管股息發放有時是按年,有時是按季度,但這21個印章完整地記錄了這家企業從1947年直到1959年12年中的股息發放狀況,沒有缺失或斷檔,是一份很寶貴的歷史記錄。
在對這些印章的文字和年份進行考察後,筆者有幾個發現。

首先是內容:這七份股票都有一個內容相同的印章,記錄了1955年和1956年一二季度股息發放以及變化的情況。這個印章的文字是:「1955年度股息紅利及1956年一、二季度定息發訖」。這里,除留下了企業利潤分配的記錄外,還有一個很值得注意的地方,即企業分紅發放的利息名稱從「股息紅利」變成了「定息」。這種企業利息的名稱改變說明了什麼?無獨有偶,在筆者收藏的另外兩種「同豐印染股份有限公司股票」①和「信和紗廠股份有限公司股票」②的老股票中,同樣是從1956年第一、第二季度開始,有了相同內容的「定息」發放的記載。同豐印染公司股票背面印章中的文字是:「1956年度第一、二季定息發訖」(見圖3)。信和紗廠公司股票背面印章中的文字是:「1955年度股息及1956第一、二季度定息發訖」(見圖4)。而在此前的股息發放記載中,不管是哪一種公司的股票,從未出現過「定息」的字樣。
————————————————————

關於「同豐印染股份有限公司」,江川主編《華股指南》一書中有所介紹,主要情況為:「該公司創立於民國25年間,以織造及印染麻紗布匹為業務。營業區域以長江各埠為最,遠及南洋與印度。翌年購置廠房,增添機器,大量生產。不幸滬戰突起,一部分廠房毀於炮火,工作停頓。但戰事內移後,即恢復原狀。近年因業務發達,數加擴充,迄今該公司設有二廠,分工合作。資本:國幣一千二百萬元;股額:分為一百二十萬股,每股十元;歷屆增資:初僅國幣六萬元,26年增至十五萬元,29年增至四十萬元。30年11月大舉擴充,增至一千二百萬元。股息:歷年派息,均在一分以上」。轉引自金融史編委會編、書目文獻出版社影印《舊中國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場資料匯編》,1995年版,第1842頁。筆者收藏的這張同豐印染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發行日期是1955年2月1日。

關於「信和紗廠股份有限公司」的情況,吳毅堂編著的《中國股票年鑒》中介紹為:「該公司創辦於民國26年12月,因當初曾在香港注冊,故太平洋戰事後,曾被敵日軍管理,發還後改組為華商,以迄於今。資本:國幣四萬伍千萬元正,股份總額四千五百萬股……」。見《中國股票年鑒》第153頁.筆者收藏的這張信和紗廠股票是民國38年(1949年)1月21日簽發的。

⑶ 股票剛進入中國的時候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中國股票市場發展可以劃分為五個階段:
1、1990年-1991年是股市的初創階段。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滬、深證券交易所的相繼掛牌營業,股票集中交易市場正式宣布成立,中國股市由此第一次具備了資源配置的功能。這一階段是中國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項基本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資本市場大多處於自我演進發展狀態,資本市場體系初步搭建,整個市場規模較小,並以分隔的區域性試點為主,股票市場的發行和交易缺乏全國統一的法律法規,缺乏統一規范和集中監管。同時,對資本市場的發展在思想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2、1992年-1997年是股市的試驗階段。
此時股市能否長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問題的困擾,姓資還是姓社,成為影響股市存活最重要的話題。1992年1、2月間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視察時指出:「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以慢關,也可以留一點尾巴。怕什麼,堅持這種態度就不要緊,就不會犯大錯誤。」[1]此後,中國確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股份製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國有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並開始在資本市場發行上市。1993年,股票發行試點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廣至全國,打開了資本市場進一步發展的空間。由此中國股市也於1996年5月迎來了大牛市行情。由於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機制和市場監控機制,高速發展的股市立即出現了許多問題,股市價格暴漲暴跌,投資者尚未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投機之風盛行,黑市行為大量滋生等。打壓整頓股市也因此成為接下來的宏觀調控的內容之一。從證券監管的角度來看,1992-1997年是由中央與地方、中央各部門共同參與管理向集中統一管理的過渡階段。股市的監管機制開始形成,監管體系初具雛形,並規定了漲跌幅及交易量限制。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第一次從憲法的層次上承認「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個特殊形式」,至此,股票市場的地位正式確立。
3、1998年-2001年是股市的規范階段。
從1998年開始,中國開始正式啟用法律法規手段規范管理股票市場。1998年4月起建立了全國集中統一的證券監管體制,國務院確定中國證監會作為國務院直屬單位,成為全國證券期貨市場的主管部門,同時其職能得到了加強。1999年股市又一次出現牛市行情高潮,一直持續到2001年。然而,太過火爆的股市已經嚴重脫離了基本面的支持,市盈率奇高,大量違規行為也不斷被暴露出來,銀廣夏、藍田等上市公司事件的發生就是當時股市混亂的縮影。同時股市的作用被定義為「國企解困」的一個重要途徑,大量國企進入股市尋找資金,其上市公司質量參差不齊。以1999年7月《證券法》的頒布實施為標志,中國股票市場步入了以「規范與發展」為主題的新的發展階段,同時,中國股票市場的制度建設也逐步走向成熟。經過幾年的法制建設,中國證券法規體系逐步完善。到2001年底,中國證券期貨市場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證券法》為核心,以行政法規為補充,以部門規章為主體的系統的證券期貨市場法律法規體系。
4、2002年-2004年是股市的轉軌階段。
隨著中國股票市場制度建設步入法制化、規范化發展階段,隨著國內宏觀經濟矛盾的轉移,對股票市場功能的認識不斷深化——它不僅是籌資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漲還能帶來財富效應,刺激消費增長,有助於改善企業公司治理結構等。股票市場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與發展全局的高度來考慮。中國股票市場被賦予了新的功能,中央高層領導提出股票市場不僅要為國有經濟改革服務,而且要為國家的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服務。但是,由於此階段股票市場的制度安排、制度建設不盡合理,再加上盲目借用外國(主要是美國)的經驗,對中國股票市場的特殊性認識不夠,使得中國股票市場促進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高層次、綜合性功能的發揮仍不理想,社會各界對中國股票市場功能發揮的現狀有頗多不滿。新一屆的中國證監會開始著手完善監管體制。然而在股權分置問題沒有徹底解決的前提下,國家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改革並沒有收到預期的結果。這一階段股票價值被嚴重低估,價格甚至一度低於面值,股市不僅沒有達到資源優化配置功能要求,甚至連最基礎的籌資功能也無法實現。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閩發、「德隆系」等證券公司長期積累的問題和風險集中爆發,是中國股票市場運行中不健康因素的集中反應。2004年1月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國九條」),表明了政府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決心,以促使資本市場的運行更加符合市場化規律。
5、2005年至今是股市的重塑階段。
2005年5月開始的股權分置改革,是中國股市重塑的一個過程。作為歷史遺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權分置在諸多方面制約了中國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截至2007年底,滬、深兩市98%的應股改公司完成或者已進入股改程序,股權分置改革在兩年的時間里基本完成。自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中國股市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代,正在承擔分流銀行資金和加快直接融資步伐的功能。尤為重要的是,股權分置改革以後,資本市場的融資和資源配置功能得以實現,中國一大批公司成功上市。特別是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中國國航等超級大盤股的順利發行,表明股權分置改革後的中國股票市場已經完全恢復了首發融資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使中國資本市場進入了藍籌時代。此外,中國股票市場還進行了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改革發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經過這些改革,投資者信心得到恢復,資本市場出現轉折性變化,滬、深股指紛紛創出歷史新高。人民幣不斷升值這一重大貨幣、匯率政策,也是造就中國股市2005-2007年大牛市行情的基本背景之一。截至2007年底,中國滬、深兩市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總市值達32.71萬億,相當於GDP 的132.6%,位列全球資本市場第三,新興市場第一。2007年的IPO融資4595.79億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億,成為全球最為活躍的市場之一。
總體而言,與上述的中國股票市場的階段性發展規律相適應,中國股票市場的功能也經歷了從國有企業改革試點,建立直接融資渠道、促進儲蓄向投資轉化的基礎性功能;到促進國有企業轉機建制(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搞活國有經濟服務;再到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高級、復合性功能的逐步演進歷程。然而,當前的中國資本市場還存在著大而不強,以及上市公司治理、投資者自律、系統風險控制以及財富的不合理分配等等一系列問題,在這「新興+轉軌」的特殊階段,都會長期伴隨中國股票市場存在。因此,從股票市場成長階段的基本特徵是發展、完善和規范市場這一角度看,當前的中國股票市場仍然還處於比較稚嫩的成長期。

⑷ 中國第一支股票是哪年發行的

中國第一支股票是1984年11月18日發行的。

上海飛樂音響公司位於武夷路的上海飛樂音響公司由上海電聲總廠發起成立,經營成套設備並承包賓館、影劇院、體育館等音響設施的設計、安裝工程,是一家接受個人和集體自願認購股票並以此籌集資金的新型公司,於1984年11月18日正式開業。

公司委託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證券部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一萬股,每股50元。這是「文革」結束以來中國金融機構第一次發行的股票。

(4)新中國50股票擴展閱讀:

1986年11月14日,當鄧小平將「飛樂音響」股票贈予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約翰·凡爾霖後,俗稱「小飛樂」的「中國第一股」讓世界為之轟動。上海飛樂音響公司1984年發行的股票(通稱「小飛樂」),是改革開放後我國公開發行的第一支股票。這「中國第一股」究竟是怎樣勇敢地橫空出世?

改革浪潮初涌,有志勇士敢設想

20世紀80年代初,在黨和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推動下,城市改革的浪潮已經開始涌動,各單位開始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要求培養幹部。

1940年出生的秦其斌,於1958年順利考入復旦大學電子專業。畢業後,被分派在上海無線電九廠技術科。年輕好學、思想活躍的秦其斌被抽調到上海儀表電訊工業局下面的元件工業公司擔任辦公室副主任,當時吳邦國委員長是元件公司的副經理。

1983年初,秦其斌被任命為上海飛樂電聲總廠第一副廠長,1984年接任退休的老廠長成了電聲總廠廠長。這時的秦其斌43歲,年富力強,雄心勃勃,有知識懂技術又有管理經驗。他不甘於僅僅為儀表系統的產品做配套,開始帶領電聲總廠開拓經營。

當時,「音樂茶座」十分紅火,他就大膽設想,提出本廠生產的揚聲器除了給電視機做配套,還可以做成音響。於是,就有了電聲總廠下設上海飛樂音響公司(即「小飛樂」)的創新,有了以後「小飛樂」發行股票的故事。

⑸ 50年代的原始股票到現在是不是廢紙一張,可以有收藏愛好者嗎

收藏價值恐怕大於實際紙面記載的票面價值。
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50年代以後,進入新中國了,沒有幾年,就公私合營,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沒有私營企業了。
本來剛剛成立的中央政府,是允許多重經濟形式並存的,准備用較長的時期過渡的,但是冒進的做法很快佔了主導,跑步進入社會成為主流,一大二公成為唯一的社會形態。
所以你的股票記載的企業,即使名稱沒有變,也不會再按照以前的方式經營運轉,不會再兌現當初的承諾了。坐吃股息是當時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不接受的。
但是,作為見證,你的股票記載了一段股份公司的歷史,彌足珍貴,尤其是50年代,允許各種所有制形式共存的短暫年月,這樣的實物證明確實有股份公司成立,運營。歷史價值極高。

⑹ 被選入富時中國a50指數是好還是壞

富時中國A50指數是投資中國內地A股市場的一個基準,是富時中國指數系列的旗艦指數。A股是指在上海或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企業的股票,供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公民以及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買賣。它是一支包含了在這兩個交易所中市值最大的50家A股公司的實時可交易指數。富時中國A50指數是一支包含自由流通量調整及流動性篩選的指數。季度審核於每年的三月,六月,九月和十二月進行,以確保該指數能反映中國市場。

應答時間:2021-10-1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⑺ 新中國最早的股票現在價值多少

新中國第一隻股票是飛樂音響(600651),1984年發行,一共發行10000股,每股50元。
目前股價是10.35元左右。

⑻ 一張1950年的股票有多少價值

1950,當時的股票,並沒有正式在進行流通,據個人所知,我們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張股票是飛樂,而,其他的股票,則需要視其公司是否還存在!如果已倒閉了,則其股票經已沒有任何的表面價值!但是,出於收藏愛好者來說,卻還是有價值的!個人估計現在,經過59年的歷史變遷,其的收藏價值將會在千元上方!但,只是個人認為,並不代表得了什麼,並且,建議你也不要說把這股票轉讓給他人,收藏下去,再過上50年的話,你的那張股票的價值就將會是以萬為單位來計算的了!

⑼ 請問中國解放後的股票發展歷史慨況

中國股票發行經歷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中間還隔有汪偽政府),新中國人民政府。使用購買股票的幣種有銀兩、銀元、法幣、中儲券、關金券、金元券、人民幣。如今,收藏界把這百餘年發行的股票進行分組:分為清代、民國、解放區、新中國、新時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認購證。 1984年- 提出建立資本市場構想 1984年11月-中國第一股發行1萬股 1986年-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台誕生 1990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1991年7月-深圳證券交易所試開業 1991年8月28日- 中國證券業協會在北京成立 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價格限制 1992年8月10日-「810」事件 1992年10月12日-證監會正式成立 1992年8月-1994年8月-股市變冷 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發大漲 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漲勢 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發 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漲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實施打開潘多拉魔盒:從國有股減持到股權分置改革 2001年6月-國有股減持拉開序幕 2001年7月-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 2001年10月23日-證監會宣布暫停首次發行和增發股票時出售國有股 2001年6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2002年6月-國務院決定停止減持國有股 2002年12月-QFII制度正式實施 2005年4月30日-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正式啟動 2005年6月-利好齊發,股改行情啟動 2006年9月-股權分置改革已近收官 2006年下半年到07年10月16日-上證指數高達6124.04點,隨後隨著國際金融局勢急轉直下,美國次貸危機 ,世界第三大投行雷曼兄弟倒閉,中國股市特有的大小非現象使得上證指數一路下滑,至2008年10月28日上證指數跌至1664.93點,跌幅超70%。 2009年上證綜指年內上漲62.19%,個股漲幅甚至接近2007年的水平,股價創新高的A股有330多隻(不包括新股),占總數的20%,而股價回升到6000點水平的股票,占總數的50%。 2010年年初開盤指數既告不利,上證指數在最初上漲了一段之後,又於1月27日跌破3000點。現在仍舊在3000點徘徊

⑽ 富時中國a50指數為啥白天天天跌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尤其是關於我們在購買基金的時候的情況,更是令我們很多網友對此表示非常疑惑的,相信大家在現實生活中都看到過這樣的現象,那就是富時中國a50指數基本上在白天的時候天天跌,但是到晚上就漲,這就讓很多網友對此表示非常疑惑,為什麼會出現這樣情況?接下來小編就帶領大家去看一下。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在現實生活之中,之所以會看到富時中國a5時指數在白天跌的情況,是因為這只股票大部分都是在外國人交易,而因為有時間差的存在,所以我們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一點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也是需要明白的。

閱讀全文

與新中國50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發行公司債券對股票影響 瀏覽:722
股票軟體設置止損價 瀏覽:547
股票k線kdjMACD 瀏覽:571
中國鋁業股票同花順 瀏覽:121
德基科技控股的股票趨勢 瀏覽:703
買st股票簽署風險協議 瀏覽:433
股票多久St摘 瀏覽:841
股票軟體被屏蔽 瀏覽:770
漢股票配資可靠大牛證券 瀏覽:459
股票的下跌上漲幅度怎麼計算 瀏覽:904
股票漲停板不違法嗎 瀏覽:190
藏格控股股票走勢分析 瀏覽:465
股票一天的走勢 瀏覽:525
退市美都股票代碼 瀏覽:341
藍思科技股票基本詳情 瀏覽:692
華工科技股票不漲不跌 瀏覽:772
挑選股票第一恪守的原則是行業 瀏覽:824
已有股票賬戶如何買基金 瀏覽:448
普通賬戶可以買st股票嗎 瀏覽:107
股票航天信息網站 瀏覽: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