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醫葯板塊連續回調,行情結束了嗎是機會還是風險
繼上周五大幅下跌之後,醫葯類板塊今日再度跌幅居前,截至發稿,江中葯業跌停,吉葯控股、廣譽遠、C百洋等多股紛紛下挫。
A股上半年已經畫上句號,上周是醫葯板塊波動巨大的一周,前四天強勢向上,最後一天巨幅下跌。那麼,醫葯類板塊的連續回調,這對於投資者來說是機會還是風險呢?
對此,國盛證券表示,上周五大跌的原因,不是醫葯基本面出現巨大變化,而是市場博弈情緒較重,周四市場表現一般,直接造成周五系統性壓力,成長性板塊集體調整,醫葯作為前期漲幅不小的成長性板塊壓力自然不小。
此外,從數據來看,醫葯板塊還是受到了資金密切的關照。其中,杠桿資金「最愛」醫葯。
WIND數據顯示,上半年多隻醫葯股被納入融資融券標的,其中包括康拓醫療、康泰生物、諾泰生物、貝達葯業、英科醫療、普利制葯等多股。
國盛證券指出,從幾年維度思考,如果過去3-4年醫葯投資更重視「選好主線賽道的頭部公司後享受估值擴張」,那麼今年要更重視「主線賽道標的性價比」,雖然都是結構性機會,但其表達不同。基於對今年宏觀環境的判斷,對於今年的醫葯相對優勢還是持樂觀態度,核心和非核心均有機會,只是結構性強弱不同,考慮核心資產流動性溢出效應,今年要重視中小市值。
據上證報報道,景順投資高級基金經理劉徽也表示,「A股醫葯板塊的估值溢價將持續存在,我們對中國醫療保健行業的長期增長前景非常樂觀,未來5至10年將繼續保持高增長。從近期發布的上市公司2020年和2021年一季度業績來看,不少龍頭企業增長率達到了40%至70%。」
對於未來看好的投資方向,劉徽表示,將圍繞四條主線布局:
第一,看好醫療設備領域,國內生產商已在多個領域擁有超過50%的市場份額, 科技 進步和未滿足的需求是核心驅動力。雖然支架等耗材降價對部分領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總體而言影響不大。
第二,看好合同研發組織(CRO)/合同研發生產組織(CDMO)。「葯品改革推動國內制葯公司增加研發投入。同時,大量具有化學和生物學專業背景的大學畢業生以及龐大的臨床試驗患者基礎是中國CRO/CDMO企業吸引全球制葯公司將研發外包的關鍵成本優勢。國內葯品行業需要通過巨大的研發投入來升級產品,這為CRO和CDMO行業帶來 歷史 性的機會。」
第三,看好醫療服務行業。中國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提高了人們對更優質醫療服務的支付能力。
第四,看好中國創新葯生產商。中國企業在臨床試驗方面具備強大的成本和規模優勢,且生物 科技 公司目前在新葯研發上投入巨大的費用,預計中國公司將研發出越來越多的生物 科技 新葯。
配置思路上,國盛證券表示,下半年秉承「前小後大」思路進行配置:第一,「前小」:(1)服務:三星醫療、國際醫學、盈康生命;(2)疫苗產業鏈:東富龍、智飛生物、康希諾、萬泰生物、康泰生物;(3)CXO:博騰股份、九洲葯業;(4)品牌中葯:太極集團;(5)眼科:興齊眼葯、昊海生科;(6)創新單品:前沿生物、南新制葯;(7)注射劑國際化:健友股份、普利制葯。
② 如何分析個股可能存在的風險
判斷系統性風險需要對股市整體情況有一個把握,它的出現概率相對較小,更多的時候,股市會處於一個較為平穩的狀態,無論是上漲還是下跌,波動幅度不會過大,此時,更需要我們對個股有一個准確的把握。
也正是在股市運行穩健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重倉參與,若不能選好個股,往往就有「中雷」的風險。一般來說,以下幾類個股的風險較大,無論大市情況如何,都不宜參與。
1.短線漲幅較大的題材股。
對於題材股,常見的走勢是暴漲暴跌,若我們沒有先知先覺地提前布局,那麼當其短線漲幅較大時(超過30%)就不宜再追漲買入了,因為主力隨後有可能打壓出貨,造成股價的快速下跌。
2.有退市風險的*ST股。
ST股已經是虧損累累的風險股,前面再加一個*號,表明這只股有退市風險,參與其中,風險之大不言而喻。
3.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個股。
上市公司不遵守市場規則、證券法律法規,依據不同情形,所受處罰可重可輕,但是,在處罰結果未定局的情況下,散戶投資者難以判斷,冒然參與進去,無異於火中取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