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球股市 > 中國住股票

中國住股票

發布時間:2025-01-13 09:16:47

A. 什麼是中概股

1992年,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晨汽車」)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紐交所」),開啟了中國企業境外上市的先河,也標志著中概股的正式誕生。華晨汽車IPO價格為每股16美元,受到大家一路追捧。
自此,中概股大幕拉開。中國企業海外上市成為中國經濟領域一道亮麗的風景。
趕海
中國概念股,是指外國投資者對所有海外上市的中國股票的統稱。由於同一家企業既可以在國內上市,也可以在國外上市,所以這些中國概念股中也有一些是在國內國外同時上市的。中國概念股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在我國大陸注冊、國外上市的企業;另一類是雖然在國外注冊,可是主體業務和關系仍然在我國大陸的企業。
截至2022年4月13日,中國企業在海外上市主要集中在美國,美股中概股公司數量為280家,其中在納斯達克上市數量為190家、紐交所上市數量為83家,AMEX上市數量為7家。
從華晨汽車在紐交所上市拉開中概股序幕至今已有30年之久,這30年,中概股的發展有著鮮明的階段性特徵。
中概股發展的第一個階段,1992年-2004年左右。
此時的中概股公司以國企居多。當時的中國要融入世界發展經濟,需要藉助國外的資本擴大國內的產業規模,促進國企改革發展。在這樣的需求下,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明確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1992年國務院證券委員會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宣告成立,隨後便批准了第一批公司海外上市,內地企業海外上市的大門被打開。
1993年上海石化分別在紐約交易所、香港聯合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完成上市,成為第一家在香港、上海、紐約三地上市的公司。同時期還有馬鞍山鋼鐵等7家國企赴美上市,然而僅一年,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的股價普遍大跳水,但這並沒有阻礙國企境外上市的熱情,在之後的幾年中,廣深鐵路、南方航空、中國石油、中國聯通、中國人壽保險等紛紛在美國上市。
中概股發展的第二個階段,2004年-2014年左右。
這一時期是互聯網公司境外上市的繁榮期。其實早在1999年我國就有第一家互聯網公司中華網登陸納斯達克,該股發行價為20美元,開盤即飆升到67.2美元,全日漲幅220%。
中華網的開門紅成功刺激到了中國互聯網公司。第二年,新浪、網易和搜狐紛紛緊隨其後登陸納斯達克,但不巧趕上了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納斯達克指數狂跌至谷底,互聯網公司一度面臨退市的危機。
但進入21世紀後,我國的互聯網產業開始蓬勃發展,2003年,網易股票崛起,10月10日股價升至70.27美元,比年初股價攀升了617%,丁磊也憑借網易股價的上漲成為2003年的中國大陸首富。2004年,空中網、盛大網路集團(以下簡稱「盛大」)紛紛在納斯達克上市。盛大成為當時全球最大的網路游戲股,盛大創始人陳天橋掌握的股票市值達到約11.1億美元,一躍成為當年新的中國首富。中國互聯網公司自此進入增長黃金期。2005年網路、分眾傳媒在美上市,網路融資1.09億美元,刷新了中國互聯網企業海外IPO融資紀錄。巨人網路和完美時空2007年在美國上市,網路在納斯達克的股價歷史性突破300億美元,成為納斯達克第一家邁入百億美元市值的中概股公司。
隨後的兩年裡,暢游、優酷、土豆網、麥考林、當當網、搜房和易車網紛紛赴美上市。2010年僅一年就有63家中國企業在美國成功IPO,創下歷史紀錄,華爾街開啟中國年。一直到2014年阿里巴巴敲響紐交所的鍾聲,京東上市納斯達克。
中概股發展的第三個階段,2014年左右至今。
中概股公司在上一時期的飛速發展,吸引了做空公司的注意,2010年知名做空公司渾水先後做空東方紙業、綠諾國際,致使其股價大跳水,後者被逼退市。2011年一年內做空機構獵殺46家中概股公司,中概股迎來「做空潮」,此番做空洗禮下,最終約有超過40家中企以停牌、退市告終,因此這兩年中概股也迎來了第一次私有化高峰期,2014年中概股迎來持續數年的退市潮。
2015年-2016年中概股公司股價普遍被低估,在遭遇腰斬、破發和集體訴訟的情況下,中概股迎來第二次私有化高峰。這兩年有38家中概股公司宣布私有化,計劃回歸國內資本市場,也有一些公司選擇拆除VIE架構借殼A股回歸。
近10年中概股的發展可謂跌宕起伏,在經歷過兩次私有化退市潮後,2018年-2019年再次迎來中國企業境外上市的小高峰,有250多家公司赴境外上市,但仍面臨著做空機構帶來的威脅,2018年-2020年就有超40家中概股公司遭到渾水等知名做空機構圍獵。
2021年哈啰出行、小紅書、Keep、喜馬拉雅等多家公司紛紛宣布取消赴美上市。
雖然近10年中概股頻繁遭遇劇震,動盪不斷,但不可否認的是,「中概股」仍是近10年來全球經濟中耀眼的明星,是中國經濟的一張靚麗的名片。
借船
為何中國企業如此熱衷到海外上市?肯定不是想去聽聽納斯達克等市場的敲鍾聲有多響。
很多人辛辛苦苦創業,其目的就是為了等公司上市,原因不一而足:可以引入更多的資源;讓公司管理更加規范;提高創始人團隊的財富;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融資;提高企業的知名度;等等。
可為什麼不選擇在國內上市呢?那是由於當時國內資本市場處於初創期還不成熟。首先,當時我國資本市場的監管理念和政策跟不上企業發展的速度,國內資本市場要求企業上市前必須有一定規模的利潤,創業板和主板的上市要求都比較高,而許多新興行業難以達到這些要求。
其次,國內上市中股權激勵、募集資金投向等隱性門檻也阻擋了許多企業在國內IPO的步伐。
第三,在A股上市的審批工作在兩三年左右,更久的甚至在5年以上,很多企業上市是為了盡快實現融資幫助企業發展,國內上市的時間成本過大,許多企業無力承擔。
1999年,紐交所調整上市標准,只要企業滿足市值不低於10億美元、年收入不低於2.5億美元,即便沒有盈利也可以上市。同時,美國資本市場可以給予企業較高的估值,而較高的估值代表企業融資成本的降低,有利於企業發展。美國的市場相對穩定,市場資金容量大。如納斯達克市場資金容量是香港創業板的幾百倍。此外,在美國上市也可以提高企業知名度,為今後現金流發展帶來好處。
然而實現境外上市並不容易,國內法律與境外法律不同,對公司的管理、股票發行和交易要求也不同。我國在政策上限制或者禁止電信、傳媒等多個行業外資投資,因此一些公司通常選擇紅籌模式來規避政策的限制從而實現境外上市的目的。一般來說,紅籌模式泛指所有中概股的「出海」模式,紅籌模式分為「小紅籌」和VIE模式。
「小紅籌」模式,指的是公司的創始人在境外設立離岸主體,通過該主體持有境內運營公司,離岸主體作為接受境外資本投資和境外上市的主體。
VIE模式(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即可變利益實體,也被稱為協議控制架構,即國際投資者通過投資離岸控股公司來控制設在中國境內的技術服務公司,並由該技術公司通過獨家服務合作協議的方式把境內增值電信公司和境外離岸控股公司連接起來,達到離岸公司合並報表的目的,進而獲得上市資格。最早採用這種結構上市的中國公司是新浪,因此也被成為「新浪架構」。
據彭博社數據統計顯示,截止到2015年7月,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中,超過90家企業使用了VIE架構,占總體60%。
如果說「VIE模式」是一條快速路,那借殼上市就是不折不扣的高速路。所謂借殼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過證券市場收購已掛牌上市的公司,然後向收購的公司注入自己的有關業務及資產,達到間接上市目的的一種企業並購行為。一般來說,企業都會找業績差、發展前景不佳、股本結構簡單或者股本規模較小、股價較低的殼公司。
借殼上市把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熱情推向了高潮,僅2020年一年,就有63家中國企業赴美上市。
VIE架構確實使中概股跨越了國內政策對海外上市的限制,但該架構本身存在著巨大的隱患,這也是中概股後期遭到做空機構圍獵的原因。選擇VIE架構的企業多為我國限制上市的企業,而多數企業選擇VIE架構來逃避政策的限制,必然會使國家安全存在風險。
由於我國外匯管制政策沒有放開,因此使用VIE架構的企業在將境外募集的外資調回境內運營實體以及境內公司利潤轉移海外等方面都存在外匯管制風險。
2021年12月24日,證監會公布《國務院關於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的管理規定(草案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管理規定》)和《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備案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備案辦法》),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在對協議控制(VIE)架構企業境外上市監管方面,該負責人表示,在遵守境內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滿足合規要求的VIE架構企業備案後可以赴境外上市。
屢冰
從2010年渾水針對東方紙業發布39頁做空報告打響狙擊中概股第一槍到現在,過去的10多年間,中概股經歷多次合規事件。一次次退市浪潮總是階段性地不期而至。
中國高速頻道、東南融通等公司相繼步東方紙業的後塵,到2011年底,共有58家中國公司在美國因財務、信息披露等問題面臨退市。
做空機構一直熱衷於圍獵中概股公司,有一些公司確實存在信息披露上的問題而被做空,卻也不乏做空機構惡意做空致使無辜企業受冤的情況。一旦被做空,中概股就面臨著信任危機,股價暴跌並且市值縮水。在上市過程中如果存在財務數據造假、欺詐等違法行為,那麼中概股公司將面臨集體訴訟風險和刑事責任風險。美國投資人有權利提起集體訴訟,追究相關人員的民事賠償責任。同時根據美國證券交易法的規定,中概股公司還需要根據事件嚴重情況而定面臨罰款和監禁。
當時赴美上市熱潮一瞬間降至冰點,2011年,只有16家中國企業在美IPO,僅為上一年的四分之一。
此後,跨境監管問題始終暗流涌動。中美雙方的證監部門就這些風險帶來的相關問題積極地協商溝通,不斷完善相關監管法案,致力於找到妥善的解決方案。
然而自2018年以來,中概股站的浪尖越來越高。
美國監管機構從「強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審查」「限制對中國企業的證券投資」和「提高上市融資的制度門檻」三方面層層加碼不斷收緊政策。2019年3月《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簡稱HFCAA)雛形初現,2021年《加速HFCAA》(Accelerating HFCAA)步履急迫,讓遭遇多方圍堵的中概股遭遇空前壓力。
根據《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的細則要求,符合以下兩條規定的公司,可以進入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以下簡稱PCAOB)的臨時被識別名單(Provisional List):1、公司聘用了PCAOB無法對其進行展開檢查或調查的審計師事務所;2、經過PCAOB認定,公司「無法檢查」或者「無法調查」的狀態是由公司所在地政府立場造成的。
根據這一法案,企業必須證明不受外國政府控制並提供審計工作底稿審核。如果連續3年未能遵守法案要求,上市企業將無法在美國交易所包括場外市場進行證券交易。
而在國內,新《證券法》再次重申,未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和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向境外提供與證券業務活動有關的文件和資料。
3月10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以下簡稱SEC)將5家中國公司列入《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的暫定清單。
受這一消息影響,中概股股價一度普遍暴跌。據統計,當日至少38家下跌幅度超過10%,120家超過5%。
3月16日,在市場最艱難的時候,國務院金融委專門召開會議研究當前的形勢。明確要保持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長期態勢,各方共同維護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特別提到,對於中概股,目前中美雙方監管機構溝通已取得積極進展,正在致力於形成具體合作方案。
消息一出,港股、中概股均實現了較大反彈,此前的恐慌情緒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中概股反彈與美國股市走穩有直接關系,也是對前期超跌的修正。中美保持良好溝通,中方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場信心。同時,近段時間美股投資者看到部分受影響中概股採取易地上市和多地上市等不同策略應對美國監管政策的變化,中國股市監管者也採取了積極措施歡迎中概股回歸,種種跡象顯示美國政策變化並沒有對中概股公司產生實質性不利影響。」張躍文表示,各方面信息使投資者對中概股問題的看法趨於理性,使中概股反彈有了更充分依據。
何從
這波大浪不過是無數浪花蓄勢已久的奮力一涌。
截至2022年4月15日,美國SEC共將包括網路、愛奇藝等明星中概股在內的23家中概股公司列入預摘牌名單,他們面臨著被退市的威脅。
圍繞中概股產生的擔憂有三:
市場擔憂之一,中概股能否「留得住」。
沸水裡游泳,也不是長久之計。
市場擔憂之二,中概股能否「回得來」。
目前來看,中概股回歸路徑主要有三個:一是私有化後回歸A股主板或港股;二是保留紅籌架構,回歸A股科創板;三是以第二上市或雙重上市方式回歸香港市場。
如今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為新經濟公司上市創造了更加開闊的條件。
張躍文表示,我國已經在科創板和創業板試點注冊制,試點效果良好,國內股市包容性提高,企業發行上市審核速度加快。A股市場即將全面實行注冊制,配合剛剛發布的CDR和GDR新規,中概股迴流A股基本沒有制度障礙,國內企業在境內上市的便利度也將明顯提高。
董登新認為,我國內地的資本市場加速改革,尤其是北交所和科創板與創業板的互聯互通的轉板機制建立之後,內地的企業在新三板孵化,在北交所掛牌,然後再轉板到創業板和科創板,上市與轉板的閉環已經形成,它將對我們的內地企業掛牌上市更有吸引力,同時掛牌的門檻更低,成本更低,風險更小。滬深交易所的互聯互通,尤其是轉板機制的達成,將為我們的中小型高科技企業、新經濟公司的上市大開方便之門。
張鵬表示,近年來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蹄疾步穩,金字塔式結構已現。隨著內地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不斷完善和包容性不斷增強,准入門檻高、上市流程慢的現象已有所改觀,這從近年來一些案例就可以得到驗證,特別隨著科創板成立、創業板改革和北交所成立等重大舉措實施,中國內地資本市場體系完備、錯位發展和功能互補的格局已在初步形成。此外,中概股回歸大多都是新科技和硬科技部分企業,此類「明星」登陸一般都會有較高風險溢價,為投資者提供多樣化選擇。
但私有化回歸不易,再次上市同樣要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和風險。
相較於境內公司,回歸中概股在上市過程中除了要滿足A股上市的相同條件外,還需要特別處理好有可能遇到的一些特殊問題,如法律、規范性、財務、稅務、籌資等方面的問題。
張鵬表示,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的發展重點,是要通過建設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支持架構為各類企業發展提供強大支持,繼續充實資本市場體系,為完善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發展保駕護航。
其次,穩步推動全市場注冊制改革,完善轉板機制,優化板塊聯動,細分上市條件,實現更大范圍市場擴容,引導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投早、投小、投專精特新硬科技,及早發現有潛力和代表未來發展趨勢的優質市場主體,使更多的優質企業成長壯大並脫穎而出為龍頭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若中概股短期批量密集回歸,或將對A股和港股產生一定壓力。
根據Wind統計,截至4月13日,美國納斯達克、紐交所和AMEX的市值分別為261542億美元、371561億美元、1762億美元,總市值為63.49萬億美元,而A股各市場目前最新總市值為78.06萬億元人民幣,港股總市值為38.93萬億港元。
張鵬表示,目前A股和港股市場規模,與美國納斯達克和紐交所兩大主要市場規模差距很大,短期內中概股密集回歸對A股和港股承接能力形成較大考驗。此外,美國除了具有巨大市場規模的市值優勢外,其最大特徵還在於相對完善的生態、監管體系以及投資者結構等方方面面,中概股很多企業成長壯大也與此密切相關,如果中概股全部回歸,相當於徹底脫離美國市場,與海外資本市場形成「脫鉤」,不利於已有和未來中國互聯網和高科技企業充分利用海外資本市場,由於企業股價主要在於反映「未來」,這將會降低行業整體發展預期,可能加劇投資者看空中國,這與我國資本市場不斷開放和吸引戰略投資者初心不相符。
去與留,都看如何取捨,還需理性對待。
返港
2022年中概股回港熱潮不減。
港股市場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偏重長期的價值投資,以科技企業和新興消費類企業為主的中概股總體業績較好,存在較大的投資機會,回港上市能使這些中概股企業保持自身市場估值的競爭力。
企業的「返港」速度在加快。
據交銀國際研究,2018年以來,大部分在美國的中概股都是採用二次上市的方式回港上市,也有百濟神州、小鵬汽車等少數企業選擇雙重上市。根據港交所的規則,二次上市的規則較一般上市寬松,發行人大致還是受其主要上市所在司法權區的規定及機關規管。
據交銀國際估算,雖然新增的融資需求難免將對中國市場造成壓力,但中國離岸和在岸市場的容量是足夠的。「當前,在美國的中概股的總市值大約為1.3萬億美元。經過過去幾年的努力,包括港交所上市制度的改革等措施,已經回歸香港市場的中概股市值已超過1萬億美元。到如今,符合香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總市值大約為1300億美元,也就是約1萬億港元。如果樂觀地估算,至2024年底,滿足第二上市要求的中概股公司很可能會帶來約2000億港元的新增融資需求。相對於中概股回歸潮之前香港市場每年的IPO融資額平均大約2300億港元的體量來看,中概股回歸對於香港市場的流動性沖擊理論上應該是可以承受的。假設中概股在2024年以前以一個相對平穩的節奏回歸。考慮到未來2年到3年是中概股回歸的重要時間窗口,假設所有滿足香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均在這個時間區間內完成二次上市。在我們的假設路徑中,2022年滿足二次上市要求的中概股公司的融資需求被平攤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完成,2023年滿足二次上市的新增融資需求被平攤在2023年和2024年完成,而2024年滿足二次上市的新增融資需求將在2024年完成。如是,因中概股二次上市給香港市場帶來的融資壓力理論上是可控的。」
從融資的角度來看,中國已經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截至今年2月底,國內M2總量已超244萬億元,相當於美國與歐盟的總和。2021年,A股共有493隻新股上市,融資金額高達5478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港股市場去年有96家企業IPO,首發募資金額共計2850億港元。
至於回歸後可能的市場表現,還有待觀察。歷史上看,從美國退市的中國公司回歸中國上市,無論是在岸市場還是離岸市場,剛上市一段時期內很多表現都不俗。
但黑天鵝總是不期而至。
遠航
市場擔憂之三,企業赴美融資還能否「去得成」。
從政策的角度來說,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仍然是主基調。
2022年3月16日,國務院金融委召開會議強調:關於中概股,中美雙方監管機構保持了良好溝通,已取得積極進展,正致力於形成具體合作方案,中國政府繼續支持各類企業到境外上市,等等。
張鵬表示,上述會議釋放的關鍵信息不僅給中概股市場送上了一顆「定心丸」,也表明了中國未來仍將繼續支持企業赴美上市,利用好海外資本市場。
4月2日,證監會就修訂《關於加強在境外發行證券與上市相關保密和檔案管理工作的規定》公開徵求意見。
為支持企業依法依規赴境外上市,提高境外發行證券與上市過程中相關保密和檔案管理工作的規范化水平,推動深化跨境監管合作,證監會會同財政部、國家保密局、國家檔案局對《關於加強在境外發行證券與上市相關保密和檔案管理工作的規定》(證監會公告〔2009〕29號)進行修訂,形成了《關於加強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相關保密和檔案管理工作的規定(徵求意見稿)》。
針對近年來境外發行上市相關新情況、新問題,本次修訂擬主要對原規定作出以下調整:一是完善法律依據,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等有關法律法規作為上位法。二是調整適用范圍,與《國務院關於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的管理規定(草案徵求意見稿)》相銜接,明確適用於企業境外直接和間接上市。三是明確企業信息安全責任,為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活動中境內企業、有關證券公司、證券服務機構在保密和檔案管理方面提供更清晰明確的指引。四是完善跨境監管合作安排,為安全高效開展跨境監管合作提供製度保障。
國家繼續支持各類符合條件的企業赴境外上市,不斷深化跨境監管合作,相信規定修訂將進一步提升境外上市企業的合規水平,促進境外上市活動健康有序發展。
那麼,未來一段時間,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是否還具有「性價比」?
在張鵬看來,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性價比」仍然較高。
另一方面,考慮到美國畢竟還是全世界第一大市場,投資者結構較為成熟,主要以券商、基金、養老金等機構投資者為主,美股市場的市場化程度以及監管各方面制度也較為完善,市場生態也最為完善,無論是場內市場還是場外市場、無論是股市還是其他市場、無論是現貨市場還是期貨市場,優良的生態為優秀企業成長提供了支持,也為加速劣質企業淘汰和出清提供了方便,所以中國赴美上市除了能夠獲得全世界資金支持外還能夠汲取較為成功的創新、管理經驗,當然也為全世界投資者提供了分享中國經濟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成果的機會。因此,無論從上市條件、融資便利性、市場生態還是審批效率方面看,赴美上市仍是中國企業特別是早期發展的互聯網、高科技企業的重要選項之一。
但是也有專家表示,赴美上市並非唯一選擇。
在董登新看來,從2018年以來,隨著香港市場大刀闊斧的改革,以及內地市場的注冊制改革,滬深港和北交所足以抵消美國股市的影響。內地的企業在滬深港和北交所完全可以找到替代美國股市的上市環境和條件,北交所市場的包容性非常強,任何新經濟公司和高科技中小型企業都可以在北交所上市。「港交所從2018年以來已經開始接受虧損的高新技術企業上市,以及雙層股價結構的企業上市,再加上港交所的國際化、自由化程度已經超過了美國,所以港交所已經具備了完全替代美國股市來滿足中資企業上市掛牌的需要。」
盡管美國市場是中國境內企業上市的主要目的地,但並非唯一彼岸。除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外,還包括港交所、倫敦證券交易所、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泛歐證券交易所、東京證券交易所、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韓國證券交易所等。
張躍文認為,國內企業對於境外上市有現實需求,除美國外,新加坡、英國、日本和韓國也是中企境外上市的備選國家。2月份證監會發布了境內外交易所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監管規定,明確了國內企業可以發行GDR方式在德國和瑞士交易所上市,進一步拓寬中企在歐洲資本市場上市通道,一定程度上對沖了美國新監管政策對中企海外上市的不利影響。此外,上文提到我國已經在科創板和創業板試點注冊制,試點效果良好。
近期證監會發布了中企海外上市相關保密和檔案管理規定的徵求意見稿,這是對中企境外上市監管規定的重要補充。
現在來看,此次的中概股事件客觀上加快加深了我國同歐洲和周邊資本市場的合作與聯通,加快了我國資本市場的制度型開放,提高了我國股市的國際化程度,可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B. 房地產十大股票龍頭

房地產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房地產龍頭企業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以下是目前房地產行業的十大龍頭企業,它們在各自的領域內具有顯著的市場影響力和品牌價值。
1. 新城控股(股票代碼:601155):公司以房地產開發為主業,重點發展住宅和商業地產項目。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82.32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5.98億元。
2. 金地集團(股票代碼:600383):金地集團專注於房地產開發與銷售,2020年營業收入達到839.82億元,凈利潤103.98億元。
3. 保利發展(股票代碼:600048):保利發展是一家集高端住宅開發和商業物業運營為一體的企業。公司擁有國家一級房地產開發資質,連續多年位居國有房地產企業品牌價值前列。
4. 綠地控股(股票代碼:600606):綠地控股是一家全球經營的跨國企業,也是中國首家進入《財富》世界500強的房地產企業集團。
5. 萬科A(股票代碼:000002):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涵蓋了房地產開發和物業服務,是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領軍企業。
6. 中糧地產(股票代碼:000031):大悅城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涉及房地產開發、經營、銷售、出租和管理住宅、商用物業等。
7. 金融街(股票代碼:000402):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房地產開發與銷售,業務還包括物業管理等。
8. 陸家嘴(股票代碼:600663):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專注於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開發建設。
9. 濟南高新(股票代碼):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涉及地產開發等相關業務。
10. 中交地產(股票代碼):中交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主營房地產開發與銷售,以及與此相關的多項業務。
這些企業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據重要地位,同時也在國際舞台上展現了中國的企業實力。隨著房地產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這些龍頭企業將繼續發揮其示範作用,推動行業向著更加穩定和健康的方向發展。

C. 帶「中國」的股票有哪些

000797 中國武夷
000902 中國服裝
000951 中國重汽
002116 中國海誠
600007 中國國貿
600028 中國石化
600050 中國聯通
600118 中國衛星
600150 中國船舶
600176 中國玻纖
600536 中國軟體
600612 中國鉛筆
600730 中國高科
600877 中國嘉陵
601088 中國神華
601111 中國國航
601318 中國平安
601600 中國鋁業
601628 中國人壽
601919 中國遠洋
601988 中國銀行

D. 十年前買過中國建住一直沒有交易還找的回嗎十年前買的中國建住股票沒有交易過.現在還有嗎

當然有這是年限圖


E. 中概股什麼意思:中概股名單有哪些

中概股,全稱是中國概念股,是指外國投資者對所有海外上市的中國股票的統稱。由於同一家企業既可以在國內上市,也可以在國外上市,所以這些中國概念股中也有一些是在國內同時上市的。
中國概念股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在我國大陸注冊、國外上市的企業;另一類是雖然在國外注冊,可是主體業務和關系仍然在我國大陸的企業。
美國上市中概股一覽表:
阿里巴巴、京東商城、微博、陌陌、窩窩、泰克飛石、陌陌、人人、寶尊電商、北京奧瑞金、ATA公司、晶科能源、一嗨租車、第九城市、微博、世紀互聯、飛塔、達內科技、中國金融在線、暢游、UT斯達康、搜房網、空中網、昱輝陽光、迅雷、斯凱奇、環球資源、歡聚時代、智聯招聘、阿特斯太陽能、京東、蘭亭集勢、搜狐。500彩票網、新濠博亞娛樂、好未來、獵豹移動、航美傳媒、奇景光電、百慕達南茂科技、AMC院線、易車、大全新能源、網易、攜程網、樂居控股、康迪科技、當當網、樂逗游戲、阿里巴巴、塞斯潘、天合光能、新浪、科興生物、矽品、聖元國際、前程無憂、華住酒店、網路、聚美優品、諾亞財富、58同城、泰邦生物、唯品會、新東方。
泛華保險、晶澳太陽能、和利時自動化、海灣資源、慧榮科技、汽車之家、愛康國賓、藍汛、泰和誠醫、珠海炬力、中國信息技術、冠宏電子、正興集團、凹凸科技、中國電信、網秦、上為集團、希尼亞、中冠農業、英利綠色、橡果國際、華視傳媒等。
中國概念股是相對於海外市場來說的,同一個公司可以在不同的股票市場分別上市,所以,某些中國概念股公司是可能在國內同時上市的。

閱讀全文

與中國住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連漲停板是不是要停牌 瀏覽:150
股票力度指數指標公式 瀏覽:544
中國反擊美國貿易戰股票 瀏覽:527
股票紅日葯業上市時間 瀏覽:655
股票經理能看到客戶什麼信息 瀏覽:252
st科迪股票怎麼了 瀏覽:549
怎麼開通st股票購買許可權 瀏覽:765
年報前股票走勢 瀏覽:536
股票路徑指標哪個好 瀏覽:467
購買的退市股票 瀏覽:371
cr數據低於多少可以買入股票名單一覽表 瀏覽:997
一個股票賬戶只能綁定一個銀行卡嗎 瀏覽:314
股票賬戶怎麼憑空多了股票 瀏覽:340
員工買公司新三板股票 瀏覽:600
員工持股的股票能賣嗎 瀏覽:111
中國石化股票怎麼投資 瀏覽:155
股票配資app搭建 瀏覽:646
中國資源在房產股票虛擬資產中 瀏覽:857
中國股票熊市市盈率高 瀏覽:595
網上的股票投資公司靠譜嗎 瀏覽: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