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股票市場從開始到現在的發展過程及重要事件
、1984年- 提出建立資本市場構想
2、1984年11月-中國第一股發行1萬股
3、1986年-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台誕生
4、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5、1990年-深圳證券交易所試開業
6、股市設計者點評:
股市最初的建立就是如此,「歷史在為未來奮斗的時候總是高尚和純潔的,當年設計者所構想的證券市場只有一個榜樣——歐美,歐美股市是完全市場化的結果,是最精明的商人之間的活動,而中國的歷史現實卻決定了中國的股市一開始就帶著太多的政府色彩。」一位最初設計者對本刊評論說。這為後來的政策市以及國企圈錢埋下了伏筆。
三、○ 混亂90年代初:股市徘徊在保與壓之間
1、1991年8月- 中國證券業協會在北京成立
1991-08-28 中國證券業協會成立。
2、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價格限制
3、1992年8月10日-「810」事件
4、1992年10月12日-證監會正式成立
5、1992年8月-1994年8月-股市變冷
6、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發大漲
7、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漲勢
四、○ 牛市1999:功利性透支
1、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發
2、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漲
3、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實施
五、○ 打開潘多拉魔盒:從國有股減持到股權分置改革
1、2001年6月-國有股減持拉開序幕
2、2001年7月-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
3、2001年10月-證監會一家宣布暫停國有股減持
4、2001年7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5、2002年6月-國務院決定停止減持國有股
6、2002年12月-QFII制度正式實施
7、2005年4月30日-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正式啟動
8、2005年6月-利好齊發,股改行情啟動
9、2006年9月-股權分置改革已近收官
10、就是從06年下半年到現在的大牛市,正在持續中。
『貳』 春節股市一般怎麼變化
春節股市沒有固定的規律的:
這里是很詳細的記錄
http://bbs.laoqianzhuang.com/viewthread.php?tid=589185
你可以去看看
如果以12年為一個輪回來看,從1997年的牛年至今正為一個周期,1997年上證指數上漲超過30%,可謂牛年小牛市,而2009年的牛年會否會迎來牛市呢?在迎接牛年的前夕,我們來回顧一下自1997年來歷年春節前後走勢。
1997年,牛年。由於96年的牛市延續行情,本年春節前大盤走小陽碎步上攻,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收於964點,逼近千點,節後雖然有諸多不利因素,但投資者做多激情強烈,節後首日高開在969點,隨後一周內突破千點大關,從而展開了上半年的績優藍籌行情。
1998年,虎年。節前一周穩步上升,收盤於1222點,節後股指開於1257點,跳空30多點,可是最終由於市場信心不足,大家都處於觀望,股指隨後走低。
1999年,兔年。節前連續陰跌使市場信心不足,股指逼近千前大關,節後低開1076點,在隨後的一輪小反彈後,股指在5月創出新低並再次逼近千點,隨後「519」行情暴發,科技股崛起造就未來兩年的大牛行情。
2000年,龍年。節前一周大盤穩步上升,收於1534點,節後開盤首日恰逢西方「情人節」,又由於管理層宣布市值配售的利好消息,股指從跳空高開至1591點,當天大盤接近漲停,漲幅為9.05%,這一年又是中國龍年,中國股市展開了全年慢牛盤升行情,這一年大盤突破2000點大關。
2001年,蛇年。當時市場處於高位,節前最後一日高開高走迎接新年,收於2065點,但由於市場人事對大盤高位的不認同,節後首日大盤高開低走,首日跌幅接近3%,形成蛇年第一根大陰線,隨後在跌破2000點大關,但由於賺錢效應使一大批新投資者入市,在上半年行成2245的高點,之後股指走下坡路,形成了四年的熊市。
2002年,馬年。節前收於1506點,節後受到降息等利好刺激,股指高開呈震盪走勢,節後首日漲幅為1。57%,02年最受關注的還屬624行情的爆發。
2003年,羊年。節前大盤經過了一輪百點拉升行情之後,正處於整理中,最後一日收於1499點,節後開盤首日由於獲利盤的回吐,大盤低開低走,跌幅達到1。31%,收於1480點。
2004年,猴年。節前大盤處於升勢中,最後一日收盤在1600點整數大關。節後首日大盤沿路了節前的強勢上攻行情,大盤一路高開高走,全天漲幅達1。78%,收於1629點。隨後在當年創出了自2245來反彈新高1783點。
2005年,雞年。節前最後一日高開高走,收於1269點,漲幅為2。15%,節後首日延續節前反彈之勢,在高位震盪,收於1278。88點,拉出新年首根小陽十字線,雖然管理層出台一系列利好消息,但由於受到全流通的不確定性影響,在節後短暫反彈後繼續探底,本年創出自2245來調整新低998點,而該點也驗證了許小年的「千點論」。
2006年,狗年。這一年在尚福林主席對於股改「開弓沒有回頭箭」的堅定態度下展開了穩步上升的走勢,擺脫了千點底部。節前最後一日大盤收於1258點,這一數字被私募理解成「要讓我發」,節後大盤高開高走,以長陽回應了節前的吉利數字,全天漲幅達2。29%,收於1287點,隨後,在短暫調整後步入了超級大牛市。
2007年,豬年。大盤持續上升,突破了2245點,解放了幾乎全部投資者,節前最後一日大盤高位震盪,盤中一度突破3000點大關,收盤收於2998點,雖然沒有能收在整數關口,令人有點遺憾,但是在牛市行情中人神共奮,每個人都沉浸在歡天喜地中。節後首日雖然低開,但由於眾多投資者的熱情不減,買盤眾多,一舉將股指推上3000點上方,當天收盤收於3040點。豬年的開門紅使得這一年的牛市行情繼續擴大,並且創出6124點的歷史新高。
2008年,鼠年。在創出6124點新高之後,這一年隨著大小非的逐漸解禁,市場壓力顯現,新年伊始大盤便跌破5000點大關,隨後節節敗退,在跌破年線之後的一根大陽線將大盤救於危難之中,節前最後一日大盤在大陽線之內整理,跌幅達1。55%,收於4599點。由於大小非因素以及信息不足,節後首日開盤低開整理,收於4490點,跌幅達2。37%,隨後的日子裡,大盤跌破4000點大關,之後3000點,2000點大關均告破,之後創出1664點低點,全年跌幅達60%,創出中國證券史上最大跌幅年。真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除這12年的行情回顧外,前幾年的走勢筆者根據統計資料進行了整理。1991年,春節後大盤從110點附近一路盤升至135點附近。 1992年,春節前大盤從310餘點一路升至春節後的360餘點。 1993年,大盤在春節後跳空揚升,從780點一路飆升至最高點的1558點。1994年,市場正是熊市,春節後大盤平開低走,擊穿了所謂「政策鐵底」的777點大關。 1995年,大盤在春節後低開低走,再度考驗500點大關。1996年,由於降息導致市場對於貨幣政策松動的利好預期,使得大盤節後就由節前的552點高開於583點,從而展開了一輪大牛市。
『叄』 今年國慶節,美國股漲,買美國基金咋計算
每逢國慶股市漲?A股的日歷效應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進門財經
首席分析師助你選股
每逢國慶股市漲?A股的日歷效應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13 人贊同了文章
為你朗讀
12 分鍾
中秋節已經過去,國慶節即將到來。因為中秋節時間較短,所以對於投資者來說,持股還是持幣過節的選擇並不太糾結。但國慶假期長達七天,面臨很多不確定性,持股還是持幣過節一直都是一個不容易選擇的問題。尤其是今年行情持續低迷,面臨和往年不一樣的更多的新變數。那麼回顧A股歷史表現,到底是持幣還是持股過節能夠獲得更大的收益呢?
一、 中國股市存在節日效應
人們常說五窮六絕七翻身,但轉眼已是金九銀十秋收季。每逢佳節股市漲,中秋前這幾天,A股真的漲了,接下來又是國慶節,股市還會漲嗎?A股的日歷效應到底是傳說還是真實的存在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陸磊、劉思峰在《中國股票市場具有「節日效應」嗎?》論文中,總結了1996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14日上證綜指日收益率數據三個階段(節前、節後和其他交易日)的統計結果,從中得到三點啟示。
1、中國股市存在節日效應,即不但有節前效應,而且有節後效應,依據是不僅在節前,節後的收益率均值也比其他交易日收益率均值大得多。
2、中國股市的節日效應可能主要體現在個別節日上,依據是節日與節日之間的收益率均值有很大差距,甚至個別節日出現負的收益率均值。
3、中國股市節日前後的高收益率可能與風險有關,依據是節日前後的收益率與其他交易日的收益率有很大差異的同時,它們的收益率標准偏差也有很大的差異,尤其是節後,其標准偏差都比其他交易日的標准偏差大。那麼節後的高收益可能是對高風險的補償。
二、 中秋、國慶月份上漲概率過半
9月已過大半,股市仍然低迷,中秋臨近,這周似乎驗證了節日效應,國慶的節日效應是否會應驗呢?我們統計了最近15年A股9月和10月的表現,發現上漲概率過半。9月上漲概率是53%,10月上漲概率是60%,9月和10月漲跌同步的概率是53%。這15年當中,2006、2009、2012、 2017年四年中秋和國慶節是重疊的,除去這四年,9月上漲概率略大於10月。A股9月沒幾個交易日了,看來要加油表現了。
三、 除了雙節,A股四季度看什麼?
其實除了9、10月份的中秋節,四季度還有幾大看點包括重要會議和年底博弈。
每年的9-11月召開中共中央全會,每五年的10-11月召開黨代會。黨代會全稱為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每五年舉辦一次,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會選舉出新一屆的中央委員會,由該委員會召開的全體會議稱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X屆全體會議,簡稱X中全會。
從1997年以來歷年的會議看,兩次黨代會間一般要召開7次中共中央全會,其中一中全會於黨代會結束後立即召開,選舉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政治局委員,決定中央其他部門人員;二中全會一般於次年的二月召開,進行國家主席、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換屆選舉;三中至六中全會從二中全會召開的當年起,一般於每年的9-11月召開,主要審議決定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事務;七中全會於新一屆全國黨代會前夕召開,主要任務是為大會召開做好准備工作。
從行情表現來看,回顧1997年至今黨代會及較受股市關注的三至六中全會前後上證綜指表現,黨代會開幕(T1)前15天與閉幕後(T2)後15天上證綜指平均漲幅分別為2.6%與-3.6%,三至六中全開幕(T1)前15天與閉幕後(T2)15天上證綜指平均漲幅為1.6%與0.6%。
每年12月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的規格最高的經濟會議,它的任務是總結當年的經濟工作成績,分析研判當前國際國內經濟情況形勢,制定來年宏觀經濟發展規劃,一般在每年的12月舉行,持續3天左右。由於該會議是判斷當前經濟形勢和定調第二年宏觀經濟政策最權威的風向標,投資者對此會議非常關注。
回顧1997年至今會議前後股市表現,會議開始前上證綜指往往震盪走平,至會議開幕前兩天開始上漲,會後行情受到年底利率抬升影響,往往會有調整。
統計2012-2017年前三季度領漲的前5個行業、以及領跌的前5個行業在四季度的超額收益表現,發現除了2014、2015年以外,其他時期這些行業在四季度的平均超額收益都不明顯:2012-2017年前三個季度領漲的前5個行業在四季度平均跑贏上證綜指-6、-9、-34、19、-1、4個百分點,僅15年相對收益較好;前三個季度領跌的前5個行業在四季度平均分別跑贏上證綜指-9、-1、9、-2、-1、-7個百分點,僅14年出現明顯的補漲行情。
四季度行情多異動
除14、15年以外的幾年年底反轉行情並不明顯,主要原因是這幾年為震盪行情,行業的漲跌幅與盈利相關性更強,前三季度領漲的行業主要源於業績改善,領跌的行業大部分源於盈利下滑。而到了四季度,前期漲幅偏中等的行業估值和盈利的匹配度更高,在政策或事件的催化下反而更容易出現結構性行情,如12年12月的銀行,13年8-9月的自貿區、16年11月的建築。
博弈行情的主要誘因是四季度公募機構進入最後一個考核季,前期業績好的產品擔憂未來表現的延續性,而業績平平的產品則要抓住最後的機會,積極調倉換股。統計2013年至今的數據,前三季度業績排名後25%的基金通過第四季度逆襲進入全年業績前75%的比例達25%,而前三季度業績排名前75%卻在第四季度後掉隊落入全年業績後25%的行列中的基金比例達8%。
回顧過往年底市場表現,A股頻繁出現某些行業的短期逆襲。近幾年年底主要出現過以下變化:
1、2012年12月的銀行。受益於機構配置比例較低和市場風險偏好提高,銀行股在2012/12/4-2012/12/31期間大漲24%。
2、2013年8月-9月的自貿區主題。8月2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建立上海自貿區是推進改革重大舉措,自貿區主題應聲而起,8月27日-9月24日一個月內上海自貿區指數大漲105%。
3、2014年11月-12月的一帶一路、券商大漲。
4、2016年11月的建築。16年11月17日安邦舉牌中國建築,11月份中國建築大漲50%,帶動建築板塊11月份大漲15%,而同期上證綜指漲幅僅5.6%。
9月過半,今年的四季度要關注什麼?哪些行業會出現逆襲?9月27日晚20點,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做客進門財經,分享四季度決戰策略。
四、 除了節日效應,A股還有季節性輪動
除了9、10月份的中秋國慶,四季度的重要會議和年底博弈,歷史數據還表明,A股的季節特徵非常明顯。
一年中每個階段的關注點不同。年初至3月投資者往往會關注開年情緒高漲帶來的春季躁動行情,由一號文刺激的農業板塊行情,以及3月兩會帶來的會議行情。4月是基本面和政策面的驗證期,投資者對新一年的經濟基本面和宏觀政策面的判斷更明確。5-10月海外市場通常有「Sell in May」效應,統計上A股這個階段表現也相對平淡。每年9-11月召開中共中央全會,每五年10-11月召開黨代會,12月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0-12月受年底基金排名影響,博弈行情頻現。
1-3月:春季躁動+一號文+兩會
回顧2005 年至今每年歲末年初市場表現,從空間上看,2005年以來春季躁動時上證指數平均最大漲幅為17.4%,剔除處於牛市中的06、07、09、15 年,上證綜指平均最大漲幅為13.5%;躁動後上證綜指平均最大回撤13.8%,剔除牛市後平均最大回撤16.2%。
從時間上看,春季躁動行情,啟動有早有晚,早的12 月上旬、晚的2 月初,平均持續36.2天,剔除牛市影響後平均持續36.8天;躁動後平均回撤25.2天,剔除牛市後平均回撤32.8天。
從行業來看,春季躁動的特徵就是行業輪動快,以2018年的躁動行情為例,8個交易周中每周領漲和領跌的行業都不同且輪動明顯,如家電行業在2017/12/25-12/29的跌幅為2%,位列跌幅第三,在2018/1/1-1/5和1/8-1/12分別以4.4%和5.6%的漲幅領漲,在2018/1/15-1/19下跌3.2%,在2018/1/22-1/26又補漲5.5%。躁動行情緣何而起?主要由於開年投資者風險偏好較高且流動性寬松,而1-2月基本面數據少,全年主線尚不明朗,因而政策和事件成為行情的主要驅動力。
為什麼會春季躁動?
年初時經濟走勢不明晰,一年新開工的計劃都是在兩會之後才完全推開。在這之前,新開工比較低,而且民工都是在元宵節以後才慢慢返回,1、2月的經濟數據本質上不能反映全年的經濟狀況。企業盈利預測調整四月份之後才開始,根據一季報或是一季報的盈利預期,才進行調整。 在整個一季度整個經濟走勢或是基本面的狀況,看不大清楚 。 兩會之前,政策方嚮往往不夠明晰。但是這時會有各種各樣的提案、議案,市場也會有很多預期,所以這個時候整個環境對政策的敏感程度也會特別強。
綜合來看,A股的特徵就會呈現這樣一種狀態,也就是年初會出現所謂的「春季躁動」 。之後的一段時間里就會出現真正的「證實」或者「證偽」,如果是證實,那麼全年就很有可能出現一個整體的向上趨勢;如果是證偽,那麼年初在「春季躁動」中獲利的人在之後可能都會有所損傷。
4月:基本面驗證期
4月前的市場處在由短期政策或事件引導的躁動行情,因為4月以前經濟基本面與宏觀政策面不太明朗。4月之後,3月的宏觀數據逐步公布,微觀企業的年報及一季報也開始披露,基本面逐步明朗,全國兩會開完,宏觀政策形勢也更明朗,因此在4月投資者可以對行情做出更明確的判斷。回顧11年至今的4月股市情況,11、14、16、17年4月股市下跌,13、15年4月股市上漲,12年4月股市短期上漲後5月開始下跌。
基本面或政策面變差時,4月後市場下跌。2011年年初,為了控制過快上漲的房價,「國八條」等調控政策密集出台,11年4月為控制過高的通脹,央行上調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地產和貨幣政策從2010年開始逐步收緊,累積到11年4月,市場最終出現熊市大跌,這次是政策面緊最終帶動基本面變差,股市出現殺估值、殺盈利的戴維斯雙殺。
2012年4月上市公司公布業績,全部A股12Q1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由上季度的13.4%大幅下滑至0.5%,雖然當月因為金融改革上證綜指有所上漲,但5月後指數依舊大幅下跌。2014年上半年行情的焦點仍然在創業板,4月創業板指14Q1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由上季度的28%下滑至22%,2013年的利潤增速回升的趨勢被逆轉,創業板指下跌。12、14年是非常典型的基本面惡化導致股市下跌。
基本面或政策面變好時,4月後市場上漲。2013年市場的焦點是創業板,經歷12年底到13年初的反彈後,4月初市場對創業板分歧很大,季報顯示創業板指13Q1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由上季度17%增至24%,創業板指最終突破向上,走成牛市形態。2015年4月央行降准,同時人民日報發文《4000點才是A股牛市的開端》,投資者情緒高漲,股市上行。13年創業板行情是非常典型的盈利改善的基本面推動,15年全面牛市與政策面偏暖有關。
5-10月:Sell in May 效應
「Sell in May」效應源自海外。"Sell in May "這一說法源自華爾街,最早書面記載於1964年《英國金融時報》,所表達的是每年5月前後市場往往開始走弱。2002年Bouman 和Jacobsen在《美國經濟評論》發表文章,對37 個成熟與新興市場1970-1998年的MSCI 再投資指數進行研究,通過對比當年5-10月和當年11-次年4月的指數漲幅,他們發現除阿根廷和紐西蘭外,其他35 個市場都存在"Sellin May"效應。
關於此效應,海外專業研究認為季節、假期等對情緒的影響是"Sellin May"效應的主因,如Bouman 和 Jacobsen (2002)發現夏季假期更長的國家"Sellin May"現象更為明顯,認為假期因素可能對投資者風險偏好或流動性產生影響;Kamstra,Kramer and Levi (2003)研究發現"Sell inMay"效應與季節性情緒擾亂有關,白晝時間的縮短使得投資者情緒低,增加風險厭惡情緒,因而夏季與秋季股票收益率更低;Caoand Wei (2005)研究認為溫度的變化使得投資者情緒發生變化,進而影響股票收益率表現。
1991年至今上證綜指5-10月/11 -次年4月漲幅歷年均值分別為4.6%/20.1%,2000年至今萬得全A指數5-10月/11-次年4月漲幅歷年均值分別為0.1%/15.5%,可見5-10月這半年股市收益明顯差於11-次年4月。為何會有「Sell in May」效應?
海外市場的"Sell in May"效應源於假期、季節等因素對情緒的干擾,而A股出現"Sell in May"行情主要跟我國每年的政策周期有關:每年1-2月地方召開「兩會」、國家多部委召開年度工作會議,3 月召開全國「兩會」,10-11 月召開中共中央全會、12 月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相比而言,5-10 月份是政策淡季,對股市刺激較少。4、5 月份宏觀經濟數據明朗,上市公司公布年報和一季報,市場進入驗證期,而在這之前市場已躁動過,因此只有數據持續改善且好於預期,市場在5-10月才有繼續上漲動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從勝率角度看,「Sell in May」效應並不必然出現,往年數據顯示,1991年至今上證綜指5-10月/11 -次年4月的勝率分別為48.1%/51.9%,2000年至今萬得全A指數5-10月/11-次年4月的勝率分別為50%/38.9%。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每年的2月和11月股市表現均較好,這兩個月的樣本拉高了11月至次年4月的收益率,因此投資者無需在五月過於擔憂市場下跌。
自1990/12月以來中國股市總共經歷了5輪牛熊震盪市,其中牛市佔了37%(116個月),平均每輪牛市持續19個月,熊市佔20%(64個月),平均持續10個月,震盪市佔43%(135個月),平均持續24個月。考慮到97年之前我國股票市場尚未設置漲跌停板,我們主要考慮97年以後的五輪震盪市,震盪區間分別為1997/5-1999/5、2002/1-2004/9、2009/8-2011/4、2012/1-2014/7、2016/01底至今,統計得到震盪市中當年11月-次年4月收益率均值為2.6%,而在當年5-10月為-6.0%,可見震盪市中"Sell in May"效應較顯著。
至於10—12月的焦點,就是文章一開始介紹的中秋、國慶雙節和兩個重要的會議。這樣,全年A股的日歷效應就已經清晰呈現了。
編輯於 2018-09-25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 申請轉載
分享到
金融
股票
日歷
評論
添加評論...
推薦閱讀
A股30年漲跌史一覽
關注我,每天一點不一樣 本文首發:知行合一的阿莫 前言以史為鑒,…
知行合一的文章 · 5 贊同
明天,迎接A股暴跌時刻!
終於,在休假閉市10天之後,A股要迎來重新開張的日子。由於肺炎疫情的蔓延,春節後A股的行情變化,超過了很多朋友的預期。 節前我在1月19日晚的文章《 今年可能是鎖倉過節了》曾經為大家統…
股市葯丸的文章 · 25 贊同
周末重磅消息解讀 下周A股將開啟震盪下跌模式!
歡樂孤煙的文章 · 75 贊同
定啦!期待已久的會議即將召開,哪些板塊有望站上風口
老司基一...的文章 · 10 贊同
A股暴跌日與九次熊市全紀錄
還記得前些天,10月8日,A股迎來國慶長假後首個交易日,便遭遇「開門黑」, 滬指跌逾3%失守2800點。黑色經歷過去才兩天, 10月11日,受美股暴跌影響,A股遭遇「黑色星期四」,暴跌逾5.22%,…
Valu...的文章 · 7 贊同
A股過去一年都經歷了什麼?
五一放假期間,A50期貨暴跌5%,很多小夥伴又惴惴不安,十分擔心五一開盤之後再次暴跌。 看看過去一年,我們投資都經歷了什麼?難道還沒習慣暴跌的節奏嗎? 01 | 三次貿易戰升級這次是傳聞歐…
定投君的文章 · 37 贊同
收好不謝!6月基金投資全攻略來啦
老司基一...的文章 · 23 贊同
周末重磅消息解讀:券商板塊再傳利好!明日A股或將迎來沖高回落
歡樂孤煙的文章 · 45 贊同
A股正在發生的重要變化
青山矗立,不墮凌雲之志;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正如周一文章說…
布衣書生的文章 · 71 贊同
A股每月固定熱點規律
固定熱點板塊的炒作規律按照時間排列,如下: 一月行情:年報行情…
量俊學堂的文章 · 12 贊同
『肆』 根據我國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式分析我國股票市場未來的走勢
股票市場是市場經濟的高級組織形態,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社會化大生產越發達,對社會資金的融通需求就越大,股票市場籌集資金和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就越是能夠充分發揮,股票市場也就越發達。
(4)基於中國股票節日效應擴展閱讀:
2013年影響股市表現因素分析:
我國經濟將在2013年實現溫和復甦,各項經濟指標將逐步好轉。與2012年每個季度經濟增速均低於年初預期相比,2013年每個季度實際增速有望不斷超出年初預期,預計全年GDP增速將回升到8%以上。
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中國出口仍不會有起色,但內需的增長可以抵消外需的下降。而高鐵、水利等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有增無減,投資仍是推動中國經濟的重要動力。
『伍』 節日的消費跟對大盤起到什麼作用嗎
「假日效應」催動股市波瀾
主持人:簡名
主持人:經濟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休閑和娛樂隨之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內容。順應社會文明進步的潮流,國家明文規定增加公眾假期,此舉不但深受廣大民眾歡迎,並可刺激消費,增強經濟的「假日效應」。與此同時,原本就存在的股市「假日效應」,即股市在較長的假期前後產生的特殊的波動,也變得更為明顯了。今年元旦和春節前後深滬兩市的走勢,就說明了這一點。今年「五一」 節又到了,長假期來臨,談談股市的「假日效應」,看來不無意義。
問題一:從以往經驗看,假日對股市的影響有正面的,有負面的;有資金面上的,心理層面上的。其中有什麼規律嗎?現在,這種效應是否在逐步凸顯?
姚邁(廣發證券):一年一度的「五一」勞動節即將到來,股民們不免要關心一個問題:節後是漲還是跌?這個問題關繫到持股過節還是持幣過節的決策。回想近一年來的股市走勢,真是令人神往:去年「五一」過後不到兩周,就爆發了「5·19」行情。今年元旦後第一個交易日,滬市上漲40點,且連漲5天。今年春節後首個交易日,爆發了「2·14」行情,把股市推上了持續振盪向上的新階段。可見,這種逢年過節股市有所表現的現象,即不少市場人士所說的 「假日效應」,還是很引人注目的。但從本質上說,決定股市大趨勢的,是實體經濟的基本狀況。從統計部門公布的一季度經濟數據來看,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形勢不錯,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8·1%,工業生產增長10·7%,其中三月份增長11·9%,消費品零售總額、投資、出口、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等的增長幅度,都超過去年的水平。但一季度形勢不錯還不能說明問題,還不能確認我國經濟已進入強勢發展階段。尤其重要的是,一季度形勢雖然不錯,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如需求不足仍然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從有關市場貨幣的數據看,今年一季度,現實貨幣不但比重下降,絕對量也下降,也就是現實購買力下降,這意味著在以後的季度里,需求不足仍然存在,將嚴重製約經濟發展的後勁。如果今年的後三個季度保持與一季度差不多的增長率,確認我國經濟進入強勢,那麼,從去年「5·19」開始的這一輪行情,才會演變成一輪真正的長陽大趨勢,延續兩三年,甚至三五年。但這一點現在還不能確認,只能說有這種可能。
錢建(華泰證券):從以往長假之後的大盤走勢來看,股指一般都會在假期結束後的首個交易日出現高開的特徵,無論是在1996年以前的寬幅箱型振盪走勢里,還是自1996年踏上牛市征途至今,均是如此。只不過,在1996年以前,一般呈現出高開後節節走低的特點,典型的如1995年春節後的走勢。而如今確是高開後繼續高走,典型的如今年元旦後以及春節後的走勢。出現這種「假日效應」大概與兩個因素有關:一是資金的時間成本問題,二是影響股票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如政策、政治因素等。一般而言,假期時間越長,這種因素的影響就越大,這使得目前股指呈現出假期前縮量陰跌,假期後放量大漲的特點。只不過近年來,券商一方面通過資本積累使自有資金量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去年的增資擴股大大增加了券商的現金流量,加之目前銀根較為寬松,所以,資金成本因素的影響已大為下降。反而是政策因素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在我國股票市場尚未完全擺脫「政策市」的前提下,更是如此。這些因素包括新股發行速度、對股票市場某些違規行為處罰的力度以及相關政策的出台,等等。目前股指處在歷史高位,更容易對這些因素「過敏」。所以,可以這樣講,目前這種「假日效應」特別明顯,這也是本周市場連拉五根陰線後出現大幅反彈的原因。投資者普遍認為,節後會出現大幅跳空高開的走勢。
周懿(越聲理財):就筆者愚見,假日與股市的升跌並無必然聯系。一年之中有許多不同的假日,而影響股市升跌的因素也有許多,因此,簡單地把假日作為影響股市升跌的一個決定性因素,似乎不合邏輯。但從以往經驗看,元旦、春節等假日前後確是升多跌少。一般情況下,元旦一過,資金面寬松,心理面也趨於正常,故升的動力大一些。春節後亦有類似情況。今年元旦、春節後股市漲升很明顯,似乎確是形成了「假日效應」。
桂浩明(申銀萬國):每到長假來臨,證券市場總要作出一些特殊的反應。譬如債券市場因為休市時間較長,多數債券的價格會上漲。而股市的情況較為復雜,到底是跌還是漲,比較難說。像去年國慶長假前後,股市就出現了較大的下跌。而今年春節長假前後,股市則有相當大的上漲。一般來講,長假使得市場上的做多和做空能量積聚,節後就有一個集中釋放的過程,形成市場向某一方向加速運行的態勢。而通常,節後是上漲或是下跌,都在節前最後幾天的走勢中體現出來了。在這個意義上,節後行情是由節前行情決定的,節後行情是節前行情的放大,是後者慣性運動的產物。如果要找什麼規律的話,那就是節後行情的波動要比節前大。現在,節日放假時間延長了,「假日效應」也確實越來越明顯了。
問題二:「五一」節與國慶、春節、元旦一樣,成為我國公眾假期中的重要角色。放假時間越長,對股市的影響就越大。此次「五一」假期,對深滬兩市有什麼影響?節後,兩市還能不能繼續走高?
錢建:從歷史上看,5月份從來就是股市的多事時節,從升至降或由跌轉漲的拐點也大多出現在5月份。如去年行情發動是在5月19日,1998年年內高點區域也產生於5月底,1997年牛市第一大浪的頂部1510點則誕生於5月12日。而從上述的歷史走勢可以看出,凡是5月份之前上漲的,一般來講,年內高點就出現在5月份。更何況,今年「五一」節後的股票市場又具備了不同以往行情的環境:一方面是主導本輪行情的龍頭股———科技網路股因為周邊市場振盪而大傷元氣,難以在短時間內恢復。另一方面,周邊形勢、動向也不能不考慮。因此,投資者對今年「五一」這個節日要增加幾分敏感。目前,化解這種敏感局面的辦法就是找到一個能夠激發人氣的板塊,在節後迅速將股指拉起,脫離目前1800點的整理區域。從節前市場的走勢來看,主力也在試圖尋找這個板塊,那就是績優藍籌股,其中包括績優科技股。節後大盤能否高開高走,關鍵就看這個板塊的走勢了。
姚邁:節後走勢如何?從短期行情來說,我估計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節後第一個交易日就啟動,直指2000點。另一種是節後先調整兩周,然後再起動,達到2000點以上。前一種是今年春節的模式,後一種是去年「五一」的模式。其實不管哪個模式,問題都不大。為了應付這兩種可能,我想最好的辦法就是半倉過節。至於中期,比如今年的基本趨勢,我看股市走好比較有把握。因為,第一,根據宏觀經濟主要問題仍然是需求不足這一點來看,經濟上毫無疑問只能繼續執行擴張政策,這種政策對股市無疑是有利的。第二,為了滿足國企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政府必須採取呵護股市的政策,因而近期內不會出現重大利空。第三,在證券質押融資、三類企業入市等政策的作用下,市場資金十分充裕。第四,人們老是嘀咕的擴容問題,其實並不嚴重,今年以來平均每周上市也不超過兩家。所以,如果說長期趨勢還只能謹慎樂觀的話,中期看好卻比較有把握,這一輪行情至少可延續到今年下半年。
周懿:這次長假,時間跨度確是以往的「五一」所少見,加之節前股市深幅回調,故節後上漲的機會比以前大得多。至於能否形成今年元旦、春節時那樣的漲升效應,目前難作定論。從節前最後一天科技股、績優股異動的情況看,有可能再掀起波浪,但強度則要大打折扣。
桂浩明:此次「五一」節,連休時間長達七天,股市休市更是長達九天,是僅次於春節的長假。節前,滬深股市都處於歷史高位,向上的沖擊力度已明顯減弱,成交量也跟不上。同時,擴容壓力日益加大,市場的利益平衡也被打破,因此,股市在這段時間出現了一定的下跌,反彈時能量不足。根據以往的經驗,如果節前股市較弱,節後通常會繼續疲軟一段時間,並且可能還要下跌一點。因此,我們對節後行情似乎不能太樂觀。不過,由於現在廣大投資者對後市普遍還是較為看好的,基本面也的確對市場的向上運行有支持,所以,即使下跌,空間有限。而在下調以後,市場還會有新的行情產生。
問題三:當股市在歷史高位區「踱步」之時,近一段時間,新股上市節奏也較以往有所加快。一些投資者擔心,擴容會抑制節後股市的走勢,各位以為然否?
周懿:目前擴容速度已明顯加快,擴容是今後的必然趨勢,但節奏卻是把握在管理層手上。因此,擴容只是影響股市上升的強度,但不會改變股市上升的趨勢。節後,擴容同樣會繼續進行,且極可能會影響節後走勢,但還不至於抑制其上升趨勢。
桂浩明:現在,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是擴容速度太快,已經宣布要在5月份發行的新股就有7個之多,估計整個5月份,擴容壓力都是比較大的。這樣,場外的增量資金基本上就不會進入二級市場,而場內的資金可能還會逐步退出。因此,如果沒有政策上的較大調整,市場必然要被擴容所累,可能走勢要受到一些影響。當然,擴容是不可避免的,但能否找出更好的兼顧各個方面利益的做法呢?顯然在這方面還大有文章可做。人們比較擔心的是盲目地高速擴容,不考慮市場的承受能力及市場利益機制的變化,這會對市場走勢產生很不利的影響。問題解決得不好,5月份股指拉出月陰線的可能也是存在的,這需要加以提防。
錢建:我覺得,大家應該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這個道理管理層也在反復強調,即擴容要看二級市場的活躍程度。目前擴容速度加快,其實也反映了管理層的態度,即目前二級市場還是比較繁榮的。不過,我們也要考慮這么一個因素,即招股說明書的簽署與見報,中間有一段時滯,如目前的招股說明書及上市公告書的簽署日期都在4月上旬。因此,近兩周的市場疲態相信會引起管理層的注意,管理層也會考慮到二級市場的承受能力。由此可以推測,5月中旬,擴容節奏會有所放慢,這樣就可能為5月份主力發動一輪以績優藍籌股為核心的行情提供寬松的政策環境。目前最關鍵的是,先前出台的政策要堅持,尤其是對二級市場投資者配售新股的政策。可惜的是,近來發行新股時似乎忘了這個政策,我們希望這一點能引起管理層及中小投資者的注意。
『陸』 節假日對股市有沒有影響
節假日對股市有沒有影響
四、大勢情況:如果大盤當天急跌,破位的就更不好,有漲停也不要追
在一般情況下,大盤破位下跌對主力和追漲盤的心理影響同樣巨大,主力拉高的決心相應減弱,跟風盤也停止追漲,主力在沒有接盤的情況下,經常出現第二天無奈立刻出貨的現象,因此在大盤破位急跌時最好不要追漲停。
而在大盤處於波段上漲時,漲停的機會比較多,總體機會多,追漲停可以膽大一點;在大盤波段弱勢時,要特別小心,盡量以ST股為主,因為ST股和大盤反走的可能大些,另外5%的漲幅也不至於造成太大的拋壓。如果大盤在盤整時,趨勢不明,這時候主要以個股形態、漲停時間早晚、分時圖表現為依據。
五、第一個漲停比較好,連續第二個漲停就不要追了
理由就是由於短期內獲利盤太大,拋壓可能出現。當然這不是一定的,在牛市裡的龍頭股或者特大利好消息股可以例外。
『柒』 中國民眾投資者從中國有股票以來經歷了哪些變化
自創立股票開始,經歷了拿著股票在街頭買賣的無秩序發展,到經過國家整頓,在交易所交易,再經過完善法律法規,完善管理規則等。現在已步入正軌。
『捌』 節日效應的對股市的影響
「節日效應」引發的「搶年貨」熱潮,使一輪本被視為超跌反彈 的行情,居然在成交量並不強勁的情況下,創出了歷史新高。昨日滬市伴隨887億元成交量高收於2993點後,今日沖擊3000點已成必然。然而,「搶年貨」能否成為新行情的起點呢? 昨日滬市再度跳空高開,隨後一路走高,尾市大漲87點,至此本周大盤已經4連陽。令人關注的是:其一,自周一以來,大盤始終處於「反彈能夠維持多久」的懷疑聲中。這從周一股指大漲76點後,次日大盤便步履蹣跚,且成交不能放大可見一斑。其二是日成交量總是不能充分放大。滬市4個交易日的成交量分別為645億、630億、755億和887億元。這與一月上中旬大盤摸高2994點前900億、1000億,甚至1100億元的量顯然不是同一級別。其三,雖然成交量不足,但每天上漲甚至漲停家數特別多。
大盤能夠縮量推高,以至創出歷史新高,原因何在?一是因為市場放棄了大盤股的炒作,眾多資金湧入小盤股。「大象不跳舞」,市場需要的量能自然少了很多。二是雖然滬綜指從2994點跌到2541點,大跌了453點,看起來形態已經跌壞,需要很長時間的調整,其實,扣除權重股對指數的虛跌,大盤形態並不是很壞,這從不受權重股影響的深綜指走勢便可看出,該指數周二已經創出歷史新高。三是「節日效應」引發了「搶年貨」的熱潮,尤其是申購平安保險的巨量資金解凍使市場出現「錢比貨多」的局面。 近期市場在放棄熱炒大盤股的同時,把目光轉向了成長股和類似資產注入、集團整體上市這樣的資產重組股。滬東重機、東方電機持續暴漲引發的「尋寶游戲」,使近期市場充滿了活力。而這種個股熱點很大程度上與剛剛刊登的年報相當吻合。至本月13日已經披露的120家公司年報,去年業績比上年劇增84.85%,其中相當多企業正是由於資產注入等原因導致了業績大增。
我們注意到,本周以來,「尋寶游戲」持續升溫,不少個股或因重組傳聞,或因朦朧題材連連大漲。據統計,僅僅滬市,本周4個交易日漲停的個股便分別達到16家、14家、26家和40家。正是這種財富效應使大盤不斷升溫。而由於這些個股很多是低價股、小盤股,即使連連漲停,對資金需求不大,對指數影響也不大。
相反,在昨日股指創新高之際,很多大盤股離開最高價卻相當遙遠。例如工行、中行和中石化,分別離最高價31%、21%和18%。看來,先前被眾多機構視為核心資產的權重股由於種種原因已經明顯被機構冷落了。 雖然昨日股指又到了3000點附近,但估計這次不會像上次那樣摸高2994點後大幅回落。此番大盤再攻3000點市場氛圍與上次大不相同,例如短期內不會加息、節後新基金馬上發行等等利好,使春節前的市場暖意融融。
今日已是節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又有2家新股申購資金解凍,「節日效應」將會進一步擴展。然而,雖然市場繼續沖高已成共識,但投資者也不能「搶進籃里就是菜」。特別對於消息朦朧的題材股,選股時還得三思而行,盡可能避免昨日冠農股份那樣的「地雷」。
節日效應除了股票以外
還應該有人們的心裡變化
如學生,在節日中會有晚起晚睡,進食無節制等一系列的生理反應
在節日過後的1-3天中仍然有後遺症
如還以為是節日,早上忘記起床等
『玖』 馬上五一了,中國股市接著會怎麼走
長假前下跌,長假後反彈。多年走勢大部分這樣。如果全球疫情減輕,反彈會高些。